她目光坚定,在抬头的那一瞬,正好与李徽仪对视。
李徽仪支着自己的下颔,问珠穗:“你觉得,我凭什么会相信你?”
珠穗毫不畏怯,“就凭奴婢见过那纸清田策,殿下如若不信,奴婢可以复述,届时您找大皇子殿下对照也可。”
“不用了,我对那张清田策,没有兴趣。”李徽仪说着坐直了身子。
“殿下。”珠穗瞳孔一震,她还想再争取些什么,皇后说这样的话,到底是何用意,她猜不透。
李徽仪却仿佛一下子就看穿了她的心思,“我不是寡信之人,你既然说了我想知道的,我自然会依先前之言,”又转头吩咐:“芍容,带她下去吧。”
珠穗这才松了一口气。
侵田、清田,这倒是个有意思的事情,可以日后再议,只是现在自己的位置尚且不稳,并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若不是因为当朝中书监是赵谓的老师,他自是没有半分与谕儿争夺皇位的希望的,毕竟一个先皇后身边的侍婢所出,虽然从小被养在先皇后身边,但先皇后到最后都没有将他记在自己的名下,他的处境也就尴尬了。
偏偏又扯进了夺嫡这场风波里,还隐隐和关中那边有些牵扯。
当真是一身的是非。
与此同时,宫外周宅。
周望津进宫见过李徽仪后,便着手去巡了营安顿好中军的事情,也和王琮之的外甥左卫将军范汲做了一些交接,等回到周宅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
他才沐浴更衣结束,宅中的下人便前来通报:“将军,王令君来了。”
他虽然是今天才到的聿都,但这两日李皇后和中书监尚书令两位重臣之间闹得并不愉快的事情他也是知晓的,这个关头,王琮之身份这么特殊还特意亲自来见他,周望津八成已经猜到了王琮之的心思。
“请。”周望津将手中的帕子塞到侍从手里,大步朝厅堂内走去。
“我听说周将军虽为武将,但却一直钟爱收藏史书孤本,我看几天新得了卷《史记》,据说是司马公亲笔,特来与周将军琢磨一番。”王琮之说着将自己面前的那卷竹简摊开在周望津面前。
不知有否有意,那卷竹简上的内容正好记载的是汉惠帝继位,吕后专政擅权一事。
周望津将那卷竹简合上,放到桌案中间,朝王琮之礼貌不失客套的一笑:“恕我眼拙,一时倒还真没辨出来真赝,不若您另寻高明?周某说到底毕竟是一届武夫。”
王琮之倒也不勉强,将那卷竹简又移回自己面前,叹了一息:“我每每读到这段,无不叹息痛恨啊,汉室兴衰,怎么能交付女主?”
周望津的笑容稍稍凝滞,端起案上杯盏抿了一口才道:“你们文人这些事情,我不太懂。不过王令君你说起汉室,倒叫我想起了周亚夫将军,同样是姓周,当年七国之乱,周将军能不为刘濞等人所惑,忠心为主,实在是令我钦佩。”
王琮之闻言,不觉一愣。原来周望津这是从一开始就听清了他的言外之意,亏他开始还以为是自己暗示的不够明白。
但眼前之人到底手中握有重兵,能争取到当然最好,于是他只好先应了周望津这句话,跟着点头附和。
“不过,这汉室末年,也有一位令君,是——荀令君,周某未曾读过多少书,却也为荀令君终身只食汉禄所动容啊。”周望津说着看向王琮之。
王琮之脸上挂着的笑慢慢变得更为僵硬。
这不就是在讽刺他吗?
周望津将王琮之面前的茶盏倒满,颔首:“我晚上还要回宫换值,王令君慢走。”
王琮之看着那杯快要满溢的茶水,微微色变,但也只好敛衣起身:“叨扰周将军了。”
他以为自己最多是争取不到周望津的支持,在这场争斗中,周望津或许会隔岸观火,但他万万没想到,翌日一早,周望津便进宫见了李徽仪,将此事无论巨细地说给了李徽仪。
恰恰沈著也在。
李徽仪听了这话,揉了揉眉心,问了句:“周将军拒绝了王令君,你说,他接下来会找谁?”
“柳京。”
沈著与周望津异口同声。
柳京手中有关津四卫里的承弼卫,虽然比不得王琮之手中的凭风卫,但到底比不上没有,更重要的是,大魏各大世家手中是有部曲的,离聿都最近的便是柳氏的部曲。
“传吾懿旨,有刺客夜袭皇城,刺杀未果遁逃,着令中领军周将军率领中军封禁全城,捉拿刺客。”李徽仪眸光锐利,面色清冷。
听到她如是说,周望津突然明白了她要做什么。
王琮之为何寻他?便是看中了他手中的中军,欲发动兵变拥赵谓上位。李徽仪此举,是要将人钉死在聿都,全称封禁,让王、柳二人的命令出不了城,关津四卫和部曲也都是空谈。
“是,臣告辞。”周望津朝李徽仪抱拳作军礼,随后起身,整理甲胄,朝殿外而去。
王琮之单靠自己手中的凭风卫翻不出什么大风浪,眼下最要紧的是柳氏的部曲,故而周望津将包围王宅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副手,径直来到了柳宅。
“周将军这是做甚?”柳京看着自家府门前举着火把着着甲胄兜鍪的兵士,带着几分疑惑将视线缓缓移到周望津身上。
心中滑过一丝不妙。
周望津面不改色:“有刺客夜闯宫禁,意图不轨。我奉皇后殿下懿旨,封禁全城,捉拿刺客。另外,殿下特意交代了,您与王令君是我大魏肱骨之臣,万万不能有任何危险,特令我重兵把把守,护您周全。”
好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柳京暗暗啐了一口,脸上却仍是方才的神色,只是不太自然:“周将军也是战场上出来的,兵力都用来护我与王令君的安危了,又该如何捉拿刺客?”
周望津微微欠身:“劳您操心。只是聿都九门我已命手下副将牢牢把守,断然是一只鸟也飞不出去的。”
李徽仪支着自己的下颔,问珠穗:“你觉得,我凭什么会相信你?”
珠穗毫不畏怯,“就凭奴婢见过那纸清田策,殿下如若不信,奴婢可以复述,届时您找大皇子殿下对照也可。”
“不用了,我对那张清田策,没有兴趣。”李徽仪说着坐直了身子。
“殿下。”珠穗瞳孔一震,她还想再争取些什么,皇后说这样的话,到底是何用意,她猜不透。
李徽仪却仿佛一下子就看穿了她的心思,“我不是寡信之人,你既然说了我想知道的,我自然会依先前之言,”又转头吩咐:“芍容,带她下去吧。”
珠穗这才松了一口气。
侵田、清田,这倒是个有意思的事情,可以日后再议,只是现在自己的位置尚且不稳,并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若不是因为当朝中书监是赵谓的老师,他自是没有半分与谕儿争夺皇位的希望的,毕竟一个先皇后身边的侍婢所出,虽然从小被养在先皇后身边,但先皇后到最后都没有将他记在自己的名下,他的处境也就尴尬了。
偏偏又扯进了夺嫡这场风波里,还隐隐和关中那边有些牵扯。
当真是一身的是非。
与此同时,宫外周宅。
周望津进宫见过李徽仪后,便着手去巡了营安顿好中军的事情,也和王琮之的外甥左卫将军范汲做了一些交接,等回到周宅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
他才沐浴更衣结束,宅中的下人便前来通报:“将军,王令君来了。”
他虽然是今天才到的聿都,但这两日李皇后和中书监尚书令两位重臣之间闹得并不愉快的事情他也是知晓的,这个关头,王琮之身份这么特殊还特意亲自来见他,周望津八成已经猜到了王琮之的心思。
“请。”周望津将手中的帕子塞到侍从手里,大步朝厅堂内走去。
“我听说周将军虽为武将,但却一直钟爱收藏史书孤本,我看几天新得了卷《史记》,据说是司马公亲笔,特来与周将军琢磨一番。”王琮之说着将自己面前的那卷竹简摊开在周望津面前。
不知有否有意,那卷竹简上的内容正好记载的是汉惠帝继位,吕后专政擅权一事。
周望津将那卷竹简合上,放到桌案中间,朝王琮之礼貌不失客套的一笑:“恕我眼拙,一时倒还真没辨出来真赝,不若您另寻高明?周某说到底毕竟是一届武夫。”
王琮之倒也不勉强,将那卷竹简又移回自己面前,叹了一息:“我每每读到这段,无不叹息痛恨啊,汉室兴衰,怎么能交付女主?”
周望津的笑容稍稍凝滞,端起案上杯盏抿了一口才道:“你们文人这些事情,我不太懂。不过王令君你说起汉室,倒叫我想起了周亚夫将军,同样是姓周,当年七国之乱,周将军能不为刘濞等人所惑,忠心为主,实在是令我钦佩。”
王琮之闻言,不觉一愣。原来周望津这是从一开始就听清了他的言外之意,亏他开始还以为是自己暗示的不够明白。
但眼前之人到底手中握有重兵,能争取到当然最好,于是他只好先应了周望津这句话,跟着点头附和。
“不过,这汉室末年,也有一位令君,是——荀令君,周某未曾读过多少书,却也为荀令君终身只食汉禄所动容啊。”周望津说着看向王琮之。
王琮之脸上挂着的笑慢慢变得更为僵硬。
这不就是在讽刺他吗?
周望津将王琮之面前的茶盏倒满,颔首:“我晚上还要回宫换值,王令君慢走。”
王琮之看着那杯快要满溢的茶水,微微色变,但也只好敛衣起身:“叨扰周将军了。”
他以为自己最多是争取不到周望津的支持,在这场争斗中,周望津或许会隔岸观火,但他万万没想到,翌日一早,周望津便进宫见了李徽仪,将此事无论巨细地说给了李徽仪。
恰恰沈著也在。
李徽仪听了这话,揉了揉眉心,问了句:“周将军拒绝了王令君,你说,他接下来会找谁?”
“柳京。”
沈著与周望津异口同声。
柳京手中有关津四卫里的承弼卫,虽然比不得王琮之手中的凭风卫,但到底比不上没有,更重要的是,大魏各大世家手中是有部曲的,离聿都最近的便是柳氏的部曲。
“传吾懿旨,有刺客夜袭皇城,刺杀未果遁逃,着令中领军周将军率领中军封禁全城,捉拿刺客。”李徽仪眸光锐利,面色清冷。
听到她如是说,周望津突然明白了她要做什么。
王琮之为何寻他?便是看中了他手中的中军,欲发动兵变拥赵谓上位。李徽仪此举,是要将人钉死在聿都,全称封禁,让王、柳二人的命令出不了城,关津四卫和部曲也都是空谈。
“是,臣告辞。”周望津朝李徽仪抱拳作军礼,随后起身,整理甲胄,朝殿外而去。
王琮之单靠自己手中的凭风卫翻不出什么大风浪,眼下最要紧的是柳氏的部曲,故而周望津将包围王宅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副手,径直来到了柳宅。
“周将军这是做甚?”柳京看着自家府门前举着火把着着甲胄兜鍪的兵士,带着几分疑惑将视线缓缓移到周望津身上。
心中滑过一丝不妙。
周望津面不改色:“有刺客夜闯宫禁,意图不轨。我奉皇后殿下懿旨,封禁全城,捉拿刺客。另外,殿下特意交代了,您与王令君是我大魏肱骨之臣,万万不能有任何危险,特令我重兵把把守,护您周全。”
好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柳京暗暗啐了一口,脸上却仍是方才的神色,只是不太自然:“周将军也是战场上出来的,兵力都用来护我与王令君的安危了,又该如何捉拿刺客?”
周望津微微欠身:“劳您操心。只是聿都九门我已命手下副将牢牢把守,断然是一只鸟也飞不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