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此时,又听见一阵马蹄声,很快却并不凌乱。
直到听到来人熟悉的勒马声,李徽仪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紧接着便听到了范汲的声音:“见过周将军。”
周望津淡淡地应了声,又看了眼沈著,即使他知道事情的原委,但面子功夫总得做足,便问了句:“这是做什么?”
范汲便将方才的事情与周望津粗略说了。
范汲只知道当下是自己的舅舅王琮之一力要扶持庶出的皇长子即位,而作为皇后的李徽仪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要扶持自己所出的皇次子赵谕即位,但周望津与李家的渊源,很少有人知晓,抑或者说是记得,他却是不知晓的,而周望津拒绝与王琮之合作一事,他应当还不知晓,此时对于周望津仍无多少防备之心。
周望津抬手,“宣阳门那处出了些情况,你速去宣阳门处。”
范汲面上带了些迟疑,有些顾虑地看了一眼沈著及其车辇,道:“那此处……”
“此处自有我来决断。”
周望津毕竟算是他的顶头上司,值此关键时刻,他说的话,那便算是军令,范汲自然不敢有半分怠慢,只好先按下满心的疑惑,调转了马头,朝宣阳门的方向而去。
待到其马蹄声渐远,周望津才压了辔绳,朝车内颔首:“殿下恕罪。”
沈著敛了敛眉,但还是很知趣地将整片帘子掀起,有往侧边靠了靠,使得李徽仪能够看得见周望津。
李徽仪弯了弯唇,道:“周将军来得正是时候,何罪之有?此番出城,还是要多赖周将军。”
周望津躬身,“殿下言重了,事不宜迟,臣自当迅速护殿下与沈常侍出城。”
周望津引马在前,走的是自己亲信镇守的开阳门,属于是完完全全避开了范汲的视野。
甫一出了聿都,沈著便授意车夫快马疾行,此时已经将近戌时。
约莫半个时辰后,马车稳稳地停在了一处位置并不起眼甚至可以称得上荒僻地庭院门口。
沈著先行下车,而后将手递给了李徽仪,扶着她下了车辇,几乎是下意识的动作,双手移到了她所着大氅的领口系带上,为她将带子重新系了一遍,“殿下当心,切莫着凉。”
沈著嗓音温润,这样的叮嘱,一时间又让她想起了那个人,当年也是这般为她系上大氅的带子。
但她知晓,时过境迁,只是相似,仅此而已。
李徽仪鸦睫扑闪了下,将视线又引到了门前。
沈著朝前走了几步,叩上门扉上的铜环,但迟迟没有回应。
“沈见微,你的消息当真没有谬误?确定太原王返京秘密居于此处?”
太原王返京,因为是天子密诏,并没有上报台省,而他年少获罪,未及加冠便被遣去了北疆,此后更是鲜少回京,在聿都也没有正经的太原王府,其所居之所,是沈著的消息。
李徽仪看着院内并没有什么回应,只有门檐扑簌簌地掉落片片飞雪。
这座院子,看着着实没有什么人气。
沈著回答地笃定:“殿下大可以放心,沈某现在与殿下算是同舟而渡,不敢欺瞒殿下半分。”
李徽仪心中升起一丝不安来,于是走上前去,握住了门上地铜环,才要往下敲落,却从里面传来门横木移动的声音。
是个苍颜白发的老翁。
虽然看起来一副睡眼惺忪的模样,但他整齐无褶的衣裳却宣告着他还未曾歇息,或者说,这座院落的主人还未曾歇息。
“两位找谁?”
李徽仪压了压帽子,道:“并州太原王。”
老翁闻言便要将门关上,语气很是敷衍:“这里没有什么太原王,两位想必是找错了。”
却被沈著伸手拦了下来。
看着是轻飘飘的动作,但老翁却感受到很不容反抗的力道。
“你家主人想必早已料到此时能来寻他的是何人,如若不想见,大可不必叫你来开门,不过是想一探虚实,看看是哪方的人马,对否?”
老翁握着门边沿的手骤然一缩,但仍然垂着略有些混沌的双眼,道:“什么主人不主人的,这位郎君慎言。”
李徽仪轻笑了声,“不必与他多言,”说着从袖中抽出一把短刀,锋利的刀刃在清冷的月色的照耀下反射出绿绿银光来。
下一刻,老翁便觉着脖颈上一凉,蓦然抬起眸子,原先浑浊不清的眸色一下子清明起来。
李徽仪往前靠了半步,从怀中拿出自己的令牌,交到老翁手中,“刀在颈侧,要么你现在拿着这个前去通报你家主人,要么我便踩着你的尸骸,亲自拿着此物去见你家主人。”
话音才落,自门内便传来一阵清朗的男音:“窦翁,退下吧。”
院中幽暗,原本也就只有那个窦氏老翁手里提了盏风灯,故而李徽仪看不清那人的面容,只是依照模模糊糊的身形,应当不是太原王。
虽是如此,李徽仪还是收了原本横在老翁颈侧的短刀,窦翁这才恭恭敬敬地退下。
廊下站着的那人擦亮了火折子,李徽仪顺着铺了石头的小道,一直到了廊下。
那人压低了脸,仍旧是方才那样波澜不惊的声线:“看来郎主没压错。”
“太原王早知吾要来?”李徽仪下意识地扶住沈著的小臂,抬眼问那人。
那人却不曾正面回答她的话,只说:“等殿下见到我家郎主,想必便一清二楚了。”
此后其人一路无言,一直引着她和沈著到了一间屋子门前,才侧过身子,弯腰:“殿下请。”
沈著欲脱靴陪着李徽仪一起进的时候,却被那人拦住了:“我家郎主说了,只见一人。”
“见微便在外头等吧。”李徽仪没有多少迟疑,很快做出了决定。
沈著颔首,退至一旁。
李徽仪即使进了屋子,也并没有感觉到比外边暖和多少,似乎是这间屋子里并没有生炭火一般,但她并未多想,只是挑起珠帘,朝内居而去。
太原王此时正捻起一颗棋子放入面前的棋盘上,手边的烛火稍稍暗了一簇。
他转过头来看着李徽仪:“皇后殿下,别来无恙。”
直到听到来人熟悉的勒马声,李徽仪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紧接着便听到了范汲的声音:“见过周将军。”
周望津淡淡地应了声,又看了眼沈著,即使他知道事情的原委,但面子功夫总得做足,便问了句:“这是做什么?”
范汲便将方才的事情与周望津粗略说了。
范汲只知道当下是自己的舅舅王琮之一力要扶持庶出的皇长子即位,而作为皇后的李徽仪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要扶持自己所出的皇次子赵谕即位,但周望津与李家的渊源,很少有人知晓,抑或者说是记得,他却是不知晓的,而周望津拒绝与王琮之合作一事,他应当还不知晓,此时对于周望津仍无多少防备之心。
周望津抬手,“宣阳门那处出了些情况,你速去宣阳门处。”
范汲面上带了些迟疑,有些顾虑地看了一眼沈著及其车辇,道:“那此处……”
“此处自有我来决断。”
周望津毕竟算是他的顶头上司,值此关键时刻,他说的话,那便算是军令,范汲自然不敢有半分怠慢,只好先按下满心的疑惑,调转了马头,朝宣阳门的方向而去。
待到其马蹄声渐远,周望津才压了辔绳,朝车内颔首:“殿下恕罪。”
沈著敛了敛眉,但还是很知趣地将整片帘子掀起,有往侧边靠了靠,使得李徽仪能够看得见周望津。
李徽仪弯了弯唇,道:“周将军来得正是时候,何罪之有?此番出城,还是要多赖周将军。”
周望津躬身,“殿下言重了,事不宜迟,臣自当迅速护殿下与沈常侍出城。”
周望津引马在前,走的是自己亲信镇守的开阳门,属于是完完全全避开了范汲的视野。
甫一出了聿都,沈著便授意车夫快马疾行,此时已经将近戌时。
约莫半个时辰后,马车稳稳地停在了一处位置并不起眼甚至可以称得上荒僻地庭院门口。
沈著先行下车,而后将手递给了李徽仪,扶着她下了车辇,几乎是下意识的动作,双手移到了她所着大氅的领口系带上,为她将带子重新系了一遍,“殿下当心,切莫着凉。”
沈著嗓音温润,这样的叮嘱,一时间又让她想起了那个人,当年也是这般为她系上大氅的带子。
但她知晓,时过境迁,只是相似,仅此而已。
李徽仪鸦睫扑闪了下,将视线又引到了门前。
沈著朝前走了几步,叩上门扉上的铜环,但迟迟没有回应。
“沈见微,你的消息当真没有谬误?确定太原王返京秘密居于此处?”
太原王返京,因为是天子密诏,并没有上报台省,而他年少获罪,未及加冠便被遣去了北疆,此后更是鲜少回京,在聿都也没有正经的太原王府,其所居之所,是沈著的消息。
李徽仪看着院内并没有什么回应,只有门檐扑簌簌地掉落片片飞雪。
这座院子,看着着实没有什么人气。
沈著回答地笃定:“殿下大可以放心,沈某现在与殿下算是同舟而渡,不敢欺瞒殿下半分。”
李徽仪心中升起一丝不安来,于是走上前去,握住了门上地铜环,才要往下敲落,却从里面传来门横木移动的声音。
是个苍颜白发的老翁。
虽然看起来一副睡眼惺忪的模样,但他整齐无褶的衣裳却宣告着他还未曾歇息,或者说,这座院落的主人还未曾歇息。
“两位找谁?”
李徽仪压了压帽子,道:“并州太原王。”
老翁闻言便要将门关上,语气很是敷衍:“这里没有什么太原王,两位想必是找错了。”
却被沈著伸手拦了下来。
看着是轻飘飘的动作,但老翁却感受到很不容反抗的力道。
“你家主人想必早已料到此时能来寻他的是何人,如若不想见,大可不必叫你来开门,不过是想一探虚实,看看是哪方的人马,对否?”
老翁握着门边沿的手骤然一缩,但仍然垂着略有些混沌的双眼,道:“什么主人不主人的,这位郎君慎言。”
李徽仪轻笑了声,“不必与他多言,”说着从袖中抽出一把短刀,锋利的刀刃在清冷的月色的照耀下反射出绿绿银光来。
下一刻,老翁便觉着脖颈上一凉,蓦然抬起眸子,原先浑浊不清的眸色一下子清明起来。
李徽仪往前靠了半步,从怀中拿出自己的令牌,交到老翁手中,“刀在颈侧,要么你现在拿着这个前去通报你家主人,要么我便踩着你的尸骸,亲自拿着此物去见你家主人。”
话音才落,自门内便传来一阵清朗的男音:“窦翁,退下吧。”
院中幽暗,原本也就只有那个窦氏老翁手里提了盏风灯,故而李徽仪看不清那人的面容,只是依照模模糊糊的身形,应当不是太原王。
虽是如此,李徽仪还是收了原本横在老翁颈侧的短刀,窦翁这才恭恭敬敬地退下。
廊下站着的那人擦亮了火折子,李徽仪顺着铺了石头的小道,一直到了廊下。
那人压低了脸,仍旧是方才那样波澜不惊的声线:“看来郎主没压错。”
“太原王早知吾要来?”李徽仪下意识地扶住沈著的小臂,抬眼问那人。
那人却不曾正面回答她的话,只说:“等殿下见到我家郎主,想必便一清二楚了。”
此后其人一路无言,一直引着她和沈著到了一间屋子门前,才侧过身子,弯腰:“殿下请。”
沈著欲脱靴陪着李徽仪一起进的时候,却被那人拦住了:“我家郎主说了,只见一人。”
“见微便在外头等吧。”李徽仪没有多少迟疑,很快做出了决定。
沈著颔首,退至一旁。
李徽仪即使进了屋子,也并没有感觉到比外边暖和多少,似乎是这间屋子里并没有生炭火一般,但她并未多想,只是挑起珠帘,朝内居而去。
太原王此时正捻起一颗棋子放入面前的棋盘上,手边的烛火稍稍暗了一簇。
他转过头来看着李徽仪:“皇后殿下,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