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李麦芒毕业之后,她也非常痛恨单休,但是国内正式实施双休,是在九五年之后,在此之前,所有的地方都是单休,包括他们工厂。
到了周六,五点下班,五点半大卡车就在工厂外面等了,五点四十准时发车回县城,再晚的话,天都要黑了。
三百名县城的工人,所有人都挤在车上,车两边绑着几十辆自行车,这自行车都是用家里的钱买的,自然也要带回家。
有的人已经提前把车子带回家了,他们是最后一批,在工厂上班,也用不到自行车,放假回家有公交车。
公交车在县里的公交站停下,有些人的家人过来接他们,有些人要自己骑自行车回家。
何多多的父亲把着自行车,正在公交站这里等着她呢,这么晚了,一个女孩子单独回家也不安全。
这自行车还是借同事的,她家还没买,因为她哥年纪大了,眼看着快要结婚了,她爸妈想等那时候买辆新的,新媳妇家里也能高兴些。
这次何多多买自行车,是她自己求来的,她爸爸更倾向于买早就成名的大牌子,永久、凤凰之类的。
而且这样的自行车大,他觉得用处肯定也比小自行车大。
看到何多多推过来的自行车,昏暗的灯光下,他有些不太喜欢,确实是小,童车就是童车。
“走,赶快回家,你妈还等着咱们呢,今天特地割了点肉,庆祝你第一次拿工资。”
何多多没看出何爸的不喜欢,兴高采烈的骑上自行车,跟何爸一前一后的回家。
二八大杠车轮大,脚蹬子踩过一圈,跑出的距离自然也比小尺寸的轮胎远。
何爸在前面蹬的飞快,何多多也只能跟在后面也骑的飞快。
但是也没被甩出去多远,尤其是她家还有一段上坡路,何多多就是在这段上坡路追上来的。
二八大杠有很多优点,速度快、载重高、皮实耐操,但是也有缺点,太大、自重高,尤其是自重高,导致上坡困难加倍。
相比之下,自重小很多,轻巧灵便的麦芒自行车就更容易上坡。
回到家里,全家都迎出来,想看看家里新买的自行车怎么样,何爸则是去隔壁还车。
“晚上看不太清楚,等到明天白天你们再看,我特地选的红色,可好看了呢。”
“我知道!上面还有五角星对不对!我之前去接琳琳的时候,她们厂里就有个女孩骑的这个车,确实漂亮,大家都看呢。”
何大哥很高兴,因为琳琳也跟他说过,喜欢这辆车,尤其是这辆车相比二八大杠,适合更多人的身高。
第二天,看着院子停在何家门口的红色自行车,院里的人都知道,何家小女儿回来了。
在小地方,消息传递的快的很,何多多在麦芒自行车厂上班,麦芒自行车厂新出的小自行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大家都知道了。
白天,自行车的红才能真正的看出来,在一众黑色的二八大杠中极为显眼。
“老何家的,你家的那两个辅助轮能卖给我吗,我出一块钱。”
“一块钱你就想买,把人家当冤大头呢,我出两块钱,现在都这个价。”
何妈没想到居然还有人买辅助轮,昨天何多多回来的时候,家里人看到多出来的辅助轮,还觉得这东西多余碍事呢。
“你们买辅助轮干什么?”
“你不知道啊?”一个街坊诧异的说。
“这两个辅助轮,反过来,搭在一起,正好可以做个小三轮的后轮子,搭块木板,前面再找个轮子,一个小孩坐的滑动三轮就成了。”
现在的小孩子,玩具少的可怜,基础的生活物资还没办法保证呢,生产小孩子玩具的就更少了。
这时候的玩具大多是自制的,从麦芒好好的童车被当成大人车使用就可以看出来,现在大家还顾不上小孩子的乐趣。
而这个辅助轮,拆下来,做成小孩子的三轮车简直再好不过了。
“姐姐,姐姐,你的车子能让我骑骑吗?”缠着何多多的小孩是她表姐的孩子。
她表姐比她大十岁,这孩子现在都已经十一岁了,小学四年级,男孩子发育晚,这孩子这会儿才一米三左右,
何多多看向她妈,见她妈允许,才答应下来:“好好好,你等会儿,我帮你调整一下高度。”
快手快脚的把原本适合她身高的车座和把手调低,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
“这自行车还能变大变小呢?”就算是三百个工人,也不过是三百辆自行车,知道可以调节高度的也就他们这些工人。
供销社里刚上货不过半个月,而且,供销社的员工都比较豪横,想让他们耐心的给你讲解商品几乎是不可能的,爱买买,不买别挡着下一个人的路。
这自行车进供销社的时候是按照一米六的成年人最佳骑行高度设置的,从供销社买回去的人也从来没调整过高度,这些没买过的人就更不知道这回事了。
“对,我们工厂生产的自行车,大人小孩都可以骑,非常方便。”说话的时候,何多多已经调整好了高度。
她外甥骑上自行车,正好可以坐上车座,兴奋的一路喊着出了院子。
他是会骑自行车的,他家里就有辆二八大杠,只不过二八大杠他骑的时候,只能斜挎着骑,车子又重,哪有这个好。
院子里其他家的半大孩子都跟在他后面疯跑,吸引的路过的人纷纷围观。
“慢点!”何多多表姐喊话的功夫,孩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他们也不担心,这么多孩子一起出去玩,基本上不会出什么事。
院子里其他的人原本是觉得,这自行车便宜是便宜,但是太小了,就有些犹豫,现在看到这车子能变大变小,兴趣就浓厚起来。
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看着自己家孩子跟在人家后面跑,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就想着要不要也买个。
他们是同一个院子的,就是同一个厂的职工,家家户户至少有一个工人,生活水平比起农村还是好很多的。
如果家里是双职工,孩子又少,那生活就更好了。
所以楼县买自行车的大部分都是这些职工家庭。
只不过这样的职工家庭在楼县只是少部分人,更多的人,不是农村人,没有地,又没有正式工作,日子紧紧巴巴的。
同市供销社也在售卖麦芒自行车,当然,牌子上写的是童车,不过不要票还是吸引了很多人。
同市比楼县要富裕很多,市里工厂也多,工人更多。
他们对于这样的自行车爆发出极大的兴趣,在有个供销社员工展示调整车座和把手之后,迅速引爆全场。
人们呼朋唤友的,相约前来购买麦芒自行车,每当孩子们放学之后,满大街都是骑着自行车到处乱跑的孩子们。
甚至二八大杠的销路都没有麦芒自行车的销路好。
尤其是红色五星经典配色,很快汇聚成红色的海洋。
张书记看着销量如此之好的麦芒自行车,再次心痛,没能把厂子留下来的伤悲涌上心头。
唯一能安慰他的就是那些老师傅写回来的信。
信件里满满的都是对新设备的夸赞,还夹杂着一些对李麦芒的称赞。
张书记就觉得有些疑惑,更多的是欣慰,老师傅们到工厂之后,一直在研究自动化设备,而李麦芒也从来没有阻拦他们。
这是很难得的,要知道,现在有很多国家都在对他们进行技术封锁,那些高精尖设备,别说让他们放开了研究了,有的甚至看都不让他们看,想摸着他们过河都做不到。
他可不相信李麦芒看不出来这些老师傅们是想研究她的设备,一个千里迢迢,从漂亮国来华国,投入这么多办工厂的人。
哪怕她只是个十八岁的孩子,只是个女孩子,也不能小觑。
而她不阻止老师傅们研究设备,张爱国猜测,她可能是真的把华国当成自己的半个家了,也可能是,这些设备并不是最高级的设备,就算被他们学了,也无所谓。
不管哪个原因,张爱国他们都要承李麦芒的情,毕竟这些设备对他们来说确实重要。
如果说张爱国是后悔中带着庆幸,那么原市的市长就只剩下后悔,原市的供销社还一直催着麦芒自行车厂给他们加大供应量。
作为晋省的省会,原市是最繁华的城市,也是晋省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更不要说还有来往的客商。
分配给他们的自行车根本就不够用的,往往是攒了一个星期发过来的两万辆自行车,不到三天的时间就销售一空。
甚至因为太过便宜,有来这里做生意的人,回程的时候,会捎上几辆自行车,不管是自己用、送人,还是带到外地卖出去,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原市这么大的市场,你们可以减少对同市和楼县的供应啊,尤其是楼县,那里应该卖不了多少辆,多发一些来原市,而且,发货越多,也更划算。”
供销社的采购主任语重心长的跟麦芒自行车厂的外销部人员谈判。
外销部人员只能笑着说:“没办法,产能就这么些,过段时间买过的人多了,就没这么多买的人了。”
不增加供应是有原因的,他们需要留一部分产量去其他省试水。
到了周六,五点下班,五点半大卡车就在工厂外面等了,五点四十准时发车回县城,再晚的话,天都要黑了。
三百名县城的工人,所有人都挤在车上,车两边绑着几十辆自行车,这自行车都是用家里的钱买的,自然也要带回家。
有的人已经提前把车子带回家了,他们是最后一批,在工厂上班,也用不到自行车,放假回家有公交车。
公交车在县里的公交站停下,有些人的家人过来接他们,有些人要自己骑自行车回家。
何多多的父亲把着自行车,正在公交站这里等着她呢,这么晚了,一个女孩子单独回家也不安全。
这自行车还是借同事的,她家还没买,因为她哥年纪大了,眼看着快要结婚了,她爸妈想等那时候买辆新的,新媳妇家里也能高兴些。
这次何多多买自行车,是她自己求来的,她爸爸更倾向于买早就成名的大牌子,永久、凤凰之类的。
而且这样的自行车大,他觉得用处肯定也比小自行车大。
看到何多多推过来的自行车,昏暗的灯光下,他有些不太喜欢,确实是小,童车就是童车。
“走,赶快回家,你妈还等着咱们呢,今天特地割了点肉,庆祝你第一次拿工资。”
何多多没看出何爸的不喜欢,兴高采烈的骑上自行车,跟何爸一前一后的回家。
二八大杠车轮大,脚蹬子踩过一圈,跑出的距离自然也比小尺寸的轮胎远。
何爸在前面蹬的飞快,何多多也只能跟在后面也骑的飞快。
但是也没被甩出去多远,尤其是她家还有一段上坡路,何多多就是在这段上坡路追上来的。
二八大杠有很多优点,速度快、载重高、皮实耐操,但是也有缺点,太大、自重高,尤其是自重高,导致上坡困难加倍。
相比之下,自重小很多,轻巧灵便的麦芒自行车就更容易上坡。
回到家里,全家都迎出来,想看看家里新买的自行车怎么样,何爸则是去隔壁还车。
“晚上看不太清楚,等到明天白天你们再看,我特地选的红色,可好看了呢。”
“我知道!上面还有五角星对不对!我之前去接琳琳的时候,她们厂里就有个女孩骑的这个车,确实漂亮,大家都看呢。”
何大哥很高兴,因为琳琳也跟他说过,喜欢这辆车,尤其是这辆车相比二八大杠,适合更多人的身高。
第二天,看着院子停在何家门口的红色自行车,院里的人都知道,何家小女儿回来了。
在小地方,消息传递的快的很,何多多在麦芒自行车厂上班,麦芒自行车厂新出的小自行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大家都知道了。
白天,自行车的红才能真正的看出来,在一众黑色的二八大杠中极为显眼。
“老何家的,你家的那两个辅助轮能卖给我吗,我出一块钱。”
“一块钱你就想买,把人家当冤大头呢,我出两块钱,现在都这个价。”
何妈没想到居然还有人买辅助轮,昨天何多多回来的时候,家里人看到多出来的辅助轮,还觉得这东西多余碍事呢。
“你们买辅助轮干什么?”
“你不知道啊?”一个街坊诧异的说。
“这两个辅助轮,反过来,搭在一起,正好可以做个小三轮的后轮子,搭块木板,前面再找个轮子,一个小孩坐的滑动三轮就成了。”
现在的小孩子,玩具少的可怜,基础的生活物资还没办法保证呢,生产小孩子玩具的就更少了。
这时候的玩具大多是自制的,从麦芒好好的童车被当成大人车使用就可以看出来,现在大家还顾不上小孩子的乐趣。
而这个辅助轮,拆下来,做成小孩子的三轮车简直再好不过了。
“姐姐,姐姐,你的车子能让我骑骑吗?”缠着何多多的小孩是她表姐的孩子。
她表姐比她大十岁,这孩子现在都已经十一岁了,小学四年级,男孩子发育晚,这孩子这会儿才一米三左右,
何多多看向她妈,见她妈允许,才答应下来:“好好好,你等会儿,我帮你调整一下高度。”
快手快脚的把原本适合她身高的车座和把手调低,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
“这自行车还能变大变小呢?”就算是三百个工人,也不过是三百辆自行车,知道可以调节高度的也就他们这些工人。
供销社里刚上货不过半个月,而且,供销社的员工都比较豪横,想让他们耐心的给你讲解商品几乎是不可能的,爱买买,不买别挡着下一个人的路。
这自行车进供销社的时候是按照一米六的成年人最佳骑行高度设置的,从供销社买回去的人也从来没调整过高度,这些没买过的人就更不知道这回事了。
“对,我们工厂生产的自行车,大人小孩都可以骑,非常方便。”说话的时候,何多多已经调整好了高度。
她外甥骑上自行车,正好可以坐上车座,兴奋的一路喊着出了院子。
他是会骑自行车的,他家里就有辆二八大杠,只不过二八大杠他骑的时候,只能斜挎着骑,车子又重,哪有这个好。
院子里其他家的半大孩子都跟在他后面疯跑,吸引的路过的人纷纷围观。
“慢点!”何多多表姐喊话的功夫,孩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他们也不担心,这么多孩子一起出去玩,基本上不会出什么事。
院子里其他的人原本是觉得,这自行车便宜是便宜,但是太小了,就有些犹豫,现在看到这车子能变大变小,兴趣就浓厚起来。
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看着自己家孩子跟在人家后面跑,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就想着要不要也买个。
他们是同一个院子的,就是同一个厂的职工,家家户户至少有一个工人,生活水平比起农村还是好很多的。
如果家里是双职工,孩子又少,那生活就更好了。
所以楼县买自行车的大部分都是这些职工家庭。
只不过这样的职工家庭在楼县只是少部分人,更多的人,不是农村人,没有地,又没有正式工作,日子紧紧巴巴的。
同市供销社也在售卖麦芒自行车,当然,牌子上写的是童车,不过不要票还是吸引了很多人。
同市比楼县要富裕很多,市里工厂也多,工人更多。
他们对于这样的自行车爆发出极大的兴趣,在有个供销社员工展示调整车座和把手之后,迅速引爆全场。
人们呼朋唤友的,相约前来购买麦芒自行车,每当孩子们放学之后,满大街都是骑着自行车到处乱跑的孩子们。
甚至二八大杠的销路都没有麦芒自行车的销路好。
尤其是红色五星经典配色,很快汇聚成红色的海洋。
张书记看着销量如此之好的麦芒自行车,再次心痛,没能把厂子留下来的伤悲涌上心头。
唯一能安慰他的就是那些老师傅写回来的信。
信件里满满的都是对新设备的夸赞,还夹杂着一些对李麦芒的称赞。
张书记就觉得有些疑惑,更多的是欣慰,老师傅们到工厂之后,一直在研究自动化设备,而李麦芒也从来没有阻拦他们。
这是很难得的,要知道,现在有很多国家都在对他们进行技术封锁,那些高精尖设备,别说让他们放开了研究了,有的甚至看都不让他们看,想摸着他们过河都做不到。
他可不相信李麦芒看不出来这些老师傅们是想研究她的设备,一个千里迢迢,从漂亮国来华国,投入这么多办工厂的人。
哪怕她只是个十八岁的孩子,只是个女孩子,也不能小觑。
而她不阻止老师傅们研究设备,张爱国猜测,她可能是真的把华国当成自己的半个家了,也可能是,这些设备并不是最高级的设备,就算被他们学了,也无所谓。
不管哪个原因,张爱国他们都要承李麦芒的情,毕竟这些设备对他们来说确实重要。
如果说张爱国是后悔中带着庆幸,那么原市的市长就只剩下后悔,原市的供销社还一直催着麦芒自行车厂给他们加大供应量。
作为晋省的省会,原市是最繁华的城市,也是晋省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更不要说还有来往的客商。
分配给他们的自行车根本就不够用的,往往是攒了一个星期发过来的两万辆自行车,不到三天的时间就销售一空。
甚至因为太过便宜,有来这里做生意的人,回程的时候,会捎上几辆自行车,不管是自己用、送人,还是带到外地卖出去,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原市这么大的市场,你们可以减少对同市和楼县的供应啊,尤其是楼县,那里应该卖不了多少辆,多发一些来原市,而且,发货越多,也更划算。”
供销社的采购主任语重心长的跟麦芒自行车厂的外销部人员谈判。
外销部人员只能笑着说:“没办法,产能就这么些,过段时间买过的人多了,就没这么多买的人了。”
不增加供应是有原因的,他们需要留一部分产量去其他省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