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康乐睡熟后,秦云谋才小心抽回了枕在她脑袋下的手。
他吹熄了最后一根蜡烛,轻着手脚离开时,正巧与陈参遇上了。
这落在陈参的眼里,不算巧,因为他是专程来堵秦云谋的。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因为秦云谋踏出房门的那一刻,正在穿!衣!服!
为什么会在穿衣服?自然是因为事先脱下了衣服。
那为什么又会脱衣服呢?常混迹于风月场的陈参能想到的原因,唯有那一个。
好好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些话能流传个几百年几千年,还真是有原因的。
哈哈,陈参将自己荒唐一生回顾过一遍,差点就要以头撞柱,向逝去的姨父姨母谢罪了。
秦云谋打断他脑海中进行的走马灯:“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
陈参冷笑一声,厉色道:“最好是这样。”说罢走在前头引路:“你随我来。”
两人在一处阁楼之下停脚,随后又一起上了二楼。
陈参亲手掌灯,长袖一振,示意秦云谋将注意力转移至几张铺陈的图纸上:“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吗?”
烛光只照亮了案牍这一小方,偌大的阁间还有大半还陷在黑暗中。
秦云谋往案牍上堪堪扫了一眼,摇了摇头道:“不知道。”
并非是不知道,而是不能知道。
就像那只能照亮一小块地方的烛火,难道家财万贯的陈参是舍不得多点几根蜡烛,将整个阁间照亮吗?
不是的,而是因为那暗色之中,有着他人暂时不能知晓的秘密。
涉及秘密的事件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与其不明不白地蹚进浑水,不如从一开始就不入局,这就是秦云谋的逻辑。
陈参抬起头看了秦云谋一眼,好笑地问:“这就是你求人的态度?”
是了,秦云谋有求于他,这也就是为何他能这样理直气壮地把秦云谋抓来帮他干活。
看秦云谋依旧无动于衷,陈参也不恼,反是将另一卷锦轴展开:
“那这个你应该知道,沧浪亭的结构工图,毕竟是你亲手所画,赖都赖不掉。”
由于年代久远,原沧浪亭的工图早已失传,当年聚德楼东家闻人贵寻了许多工师,都未能将其等比例复刻。
最后还是闻人家的一个管家,从一个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人那里,买到了一份最符合闻人贵要求的工图,建造了如今伫立在聚德楼的沧浪亭。
虽说当时那位管家承诺,绝不将画出沧浪亭工图的人告知他人,但常言道“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查清这个人并不难。
陈参走到秦云谋身边,拍了拍他的肩:“有时候,一个人太聪明也不好。
“你究竟是不想卷入事端之中,还是说,你根本就不信我,
“不信与她有着血缘关系的我,反而将希望寄托于长京那些,她八竿子打不着的破落族亲?”
说得好啊说得好啊。
通州李氏,陪着元帝打天下,从开国以来就存在的顶级大世家,在陈参这里,成了破落户。
也不知为何,秦云谋忽然就被陈参的最后一句话打动,还赞同起陈参的观点:“你说的对。”
从以往的经历来讲,他并不信血缘之亲,但他更不信长京的某些李家人。
李氏宗族之中,有着一大批极迂腐的人在,他们立嫡长为尊,将家族利益至高无上化。
定远侯李巍竹原本只是李氏庶系一脉,与本家的血缘关系远到不能再远。
因为有军功加身,可以为家族争光,才被李氏嫡系一脉认可,也正因此,幼时康乐才能长住李氏本家。
可这不代表,康乐幼时在李家所受的优待,在李巍竹死后还能延续。
秦云谋不信他们,却也不是那么信陈参,陈参当真会只因为康乐欢喜他,就让康乐嫁给他吗?
门第之见的高墙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只是他愿意赌,自甘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他着手整理起案牍上的图纸,只一眼就看出了其中妙门:“这是祁扈大坝的工图?”
十五年前,由工部提请在扥河中游建造祁扈大坝,先帝批准,并为此下令移走了数万人。
那时古周与北兆打得正酣,不断有从前线之地迁回民众,有能人志士提出了“以工代赈”的良方,这样不仅解决了流民难安置的问题,还大大加快了祁扈大坝的修建进程。
祁扈大坝这一工程,原本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创举。
但谁知,这个耗费时间长达十二年,投入人力物力无数的伟大工程,一经正式实用,还未撑过一年的时间,便坍塌了。
此事一出,朝野之上,臣子各自站队、抱团,互相攻讦、推诿。
那些个不愿结党的,宁折不弯的,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众矢之的。
为平息事端,先帝只能亲手,将最后几个不愿意结党,也是他一手从民间提拔上来的官员送上了断头台。
异党已除,各大世家瓜分掉最后一点权力,势力越发不可挡,朝堂之上,党同伐异的歪风邪气愈发嚣张。
祁扈大坝一案已经过去了两年,如今旧事重提,纵秦云谋不涉官场,也能从中感觉到一丝山雨欲来的味道。
陈参面对秦云谋的提问,也不遮掩,坦诚道:“没错,当年这几张工图,是几十个工师耗时几年的心血,按理说不会有失误。
“可后来大坝坍塌,所有证据却都指这张工图有问题,才引发了三年前那场血案。”
是,血案,一场由世家联手,手不沾血地借先帝这把刀,将平民最后一点晋升希望都碾碎的血案。
秦云谋草略地翻过工图,陈参问:“看出什么问题来了吗?”
他和老师苏劣都不擅这方面的内容,哪里会知道工图有没有错误,仅靠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秦云谋忍住在陈参脑袋上敲个包的冲动,耐心道:“祁扈地区地势复杂,这需要整个大坝的设计都十分精密,分毫不差,我需要时间验算。”
陈参问道:“需要几日?”
秦云谋斟酌了一下,道:“七日。”
要七日不是七日时间完全足够,而是他要将一月的计算量,压缩到七日完成。
陈参还不知足,道:“七日太长了,五日!”
秦云谋不退让,坚持道:“七日。”
陈参摇摇头,伸出三根手指头:“三日!”
破窗效应,当一个人不愿意破窗时,提出破墙的要求,对方就会愿意妥协选择破窗了。
可就算如此,秦云谋还是不打算缩短时间,颇无语道:“哥,这可是几十个人花了好几年的巨著。”
陈参大概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强人所难,终于点了头:“你说的七日,便是一刻,也不能多。”
明明在压榨一个免费劳动力,语气却像是他吃了亏一般。
“等等,你方才叫我什么?”陈参反应过来。
秦云谋眼神躲闪,揶揄道:“你,你听错了。”
陈参“嘁”一声:“最好是这样。”
嗯,秦云谋好像明白了陈参为何官途多舛。
轮子路过石子时,竟是躲都不躲,直接碾了过去,坐在囚车上的人被带倒,脑袋磕在木栏上,起了个大包,疼得他直叫唤。
男子手脚都带着镣铐,身上穿着还算干净整洁的囚服,如果忽略他头上顶着的鸡窝头,看着还是蛮顺眼的。
听见囚车里的人叫疼,有人啐了一口:“什么东西!”随后朝他扔了颗石头,直直往他的门面砸。
秦云谋面无表情地接下来了那块石头,曾帆朝他笑笑:“谢谢啦,小哥。”
他盯着秦云谋的脸瞧了瞧,摸着下巴套起了近乎:“诶,我们是不是以前见过?我总觉得你特别眼熟。”
说着将视线移到秦云谋腰间,那里系着一块与其周身气质格格不入的玉佩。
秦云谋冷冷应道:“我不认得你。”
“你不认得我,那总该认得苻阳县主吧。”曾帆不知从哪里变出一小袋子桃脯,抛进秦云谋怀里:“喏,小姑娘爱吃这个。”
秦云谋接了个烫手山芋,丢也不是,不丢也不是,思考之际,就连康乐走近了也没发现。
“我看画本子里写,每每罪犯过街,必定会有人朝他扔臭鸡蛋啊,烂菜叶什么的,”康乐四顾,笑道:“并没有嘛!”
她穿的本身就厚重,身上还套了件鹅黄色的毛绒褙子,却不显臃肿。
行走之间体态轻盈,连带她袖子上水青色丝线绣的青鸟都灵动了起来。
秦云谋看见她来,一改生人勿近的表情,轻声问:“你怎么来了?”带有责备的意思,但不多。
康乐抱着手,理不直气也壮地道:“我为什么不能来?有哪条律令规定了我不能来嘛?法无禁止即可为!
“何况我与曾大人曾是旧友,如今他落魄了,我自然要来落井下石。”
她别的不多,刻薄和歪理倒是有一箩筐。
一旁的曾帆哂笑了一声,立马迎来了两个人的怒视,康乐居高临下地问他:“你笑什么?”
曾帆把手枕在脑后,身体靠在囚车上,道:“我在笑县主不食人间疾苦,寻常百姓家哪个人不是过得紧巴巴的,鸡蛋已经算是珍馐,烂菜叶更是能做成端上桌的一道菜,怎么会舍得乱丢?”
其中不乏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也确确实实是某些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在说康乐见识浅薄,秦云谋瞪了他一眼,就差把“闭嘴”两个字说出口。
曾帆学着康乐之前说话的语气,阴阳怪气道:“法无禁止即可为,《古周律例》可没写不许罪犯说话。”
“你!”康乐生气了,后果……就跟没生气一样。
惹到她,就算是踩到棉花了。
曾帆眯着眼,坐在囚车里就像是在享受一般,道:“我怎么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康乐像是终于抓住了他的小辫子,嘲讽道:“曾大人这样的,也算是平头百姓吗?我怎么记得早在五六年前,曾大人就凭着洛川魏氏的好风,平步青云,位极人臣。
“若非是此次土断,揭开了魏氏借着朝廷的优惠之策,藏匿未上户籍的侨民,以逃避赋税为自己谋利的恶行,您恐怕如今还坐在那太傅的高台上。”
曾帆这样的人,可算不得清白。
他是攀附魏氏世家的高枝,借着魏氏的大力举荐,才成为的太傅,皇帝的老师。
虽在位期间也算谋其职,可随着魏氏的垮台,他这个受过魏氏恩惠的人,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打算和洛川魏氏撇清关系,自然免不了被牵连。
曾帆笑笑:“嗐,有高枝谁不想攀啊?
“人家愿意把高枝递给我,说明人家觉得我奇货可居,这样给予我精神和物质上的肯定,我哪里能拒绝得了?
“别说魏氏,我还想想攀你们李氏的高枝呢,天天爬在东墙上,等待你们的垂怜,你们又看不上我,不愿意给我。”
宋玉东墙,原本指的是多情的女子,曾帆在这里用这个词形容他自己,某种意义上来说,还蛮贴切的。
说完他还不忘看了一眼秦云谋,故意地问:“你说是吧,小哥?”
秦云谋对着他微微一笑,把方才接着的那颗石头编曾帆砸了过去,心中庆幸:还好刚刚没随手扔掉。
曾帆侧身躲过石头的攻击,一脸警惕地看着秦云谋,生怕一个不注意他又来了一颗。
康乐忍不住笑出了声,问道:“曾大人如此善辩,怎么不在御前替自己脱罪?”
这句话是扎了曾帆的老心了,他倏地神色落寞,像做了亏心事一样:
“虽然魏氏作恶多端,但好歹帮过我那么多忙,我怎么能在人家落难的时候直接抽身而走呢?”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直盯着康乐:“再加上陛下那边,我教会了陛下身为帝王应该怎么做,却也让他失去了他珍视的。”
珍视的什么,曾帆没有直说。
“对了,”曾帆补充道:“陛下上次自苻阳回去,就大病了一场,醒来之后就好像变了一个人,比从前更沉得住气,也更冷静。
“现在的他,就像一个在位几十年的皇帝,对帝王之术游刃有余,有的时候,我都要怀疑他是不是被人夺舍了……”
康乐打断他:“子不语怪力乱神,陛下本就早慧,聪明一些怎么了?少帝早慧,于他,于整个古周,都不是坏事。”
曾帆摆摆手,道:“智多近妖,慧极必伤。
“这事儿可坏大发了,陛下如今,已经准备着手除掉盘根错节的世家了,那可是先帝努力了一辈子也没干成的事儿,陛下这样做,多少有些操之过急。”
除掉世家,真正把控大权,不让后人记事古周得一句“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是古周近几代皇帝的夙愿。
此次土断,牵扯到将无户籍侨民用作私人奴役的世家,绝非洛川魏氏一家。
而魏氏的垮台,其实是在杀鸡儆猴,也是在向各世家,向天下宣告,皇帝要开始揽权了。
曾帆的一番话敲醒了康乐,她有些明白,为何方才曾帆在她说起脱罪的时候面露愧色了。
她笑着问曾帆:“曾大人,魏氏垮台这整件事中,怕是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吧?”
曾帆摸了摸鼻子,否定道:“你别胡说,这件事我可一点都不知情,说起来都怪陛下身边那个大太监,要不是他,我现在还吃香喝辣呢!
“陛下现在可宠信那个太监了,我真怕不久之后,古周也要有‘党锢之祸’了。”
当真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康乐对他生起一丝丝敬佩之情。
至于曾帆口中那个宦官,是陆今安(名)陆公明(字),与她私交甚好,他们两个,可是差点要结拜的忘年之交。
康乐想到往后的日子,不禁勾起了唇。
曾帆看她的表情,大惊失色:“不会吧不会吧,你想牝鸡司晨,不把宝压你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绝顶聪明的师兄我身上,转而压在一个太监身上?”
听到曾帆的狂悖之言,康乐赶忙解释:“才没有!我只是想到陆公公得了陛下信任,定可以常侍在陛下身侧,我就能得不少御赐之物了。”
等等等等,曾帆有些糊涂了,怎么陆今安常侍在皇帝身侧,她就能得不少御赐之物了?
难道不应该得御赐之物的不是陆今安吗?
曾帆理了理思绪,想通为什么后,一脸嫌弃地看着康乐:“还真是多谢看不上之恩。”
原来得李氏举荐的代价是一辈子共享富贵,那可不行,在他这里,荣华可以共享,富贵绝对不行!
囚车行至码头,曾帆后面的一段路,是水路。
他自长京至流放之地,以苻阳这个水陆交通交界的地方皆为中点,前半程是陆路,后半程是水路。
“曾子向,一路顺风。”康乐对着曾帆,幸灾乐祸地笑道。
曾帆走下囚车,他马上就要被押上船,上面是另外的人看管他,不知道会是谁,但至少对他的管控不会像秦云谋一样松。
临走之前,曾帆赏给康乐一个脑瓜崩,大笑道:“别幸灾乐祸,呲着个牙傻乐,飞鸟尽,良弓才藏。
“现下的情况是,飞鸟未尽,我也还是陛下手中的良弓,没多久我就会回来的。”
这下好了,吃了脑瓜崩的康乐再也乐不起来了,至少,现在是乐不起来。
她疼得眼泪都差点掉出来,委屈地捂着脑袋躲在秦云谋身后。
秦云谋帮她吹吹发红的额头,又找人问了药要涂上,曾帆阴阳道:“快涂吧快涂吧,再不涂伤口都不疼了。”
秦云谋是抬起右手在曾帆肩膀上轻轻捏了一下,面色平静地卸了他的左手。
他甚至,用的是非利手的右手,只为保留曾帆写策论的右手,哭死!
曾帆发出杀猪般的叫声,右手直直地垂在身侧,他大声嚷嚷:“这是公报私仇!”但没人听他的。
那一个早上,有个右手脱臼的勇士,迎着冬日的暖阳,悠悠喊道:
“‘虽鹏翅之偶垂,岂鸿肩之就息,否极必泰,道之常也,指顾之间,终当苏而复上……’”
他吹熄了最后一根蜡烛,轻着手脚离开时,正巧与陈参遇上了。
这落在陈参的眼里,不算巧,因为他是专程来堵秦云谋的。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因为秦云谋踏出房门的那一刻,正在穿!衣!服!
为什么会在穿衣服?自然是因为事先脱下了衣服。
那为什么又会脱衣服呢?常混迹于风月场的陈参能想到的原因,唯有那一个。
好好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些话能流传个几百年几千年,还真是有原因的。
哈哈,陈参将自己荒唐一生回顾过一遍,差点就要以头撞柱,向逝去的姨父姨母谢罪了。
秦云谋打断他脑海中进行的走马灯:“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
陈参冷笑一声,厉色道:“最好是这样。”说罢走在前头引路:“你随我来。”
两人在一处阁楼之下停脚,随后又一起上了二楼。
陈参亲手掌灯,长袖一振,示意秦云谋将注意力转移至几张铺陈的图纸上:“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吗?”
烛光只照亮了案牍这一小方,偌大的阁间还有大半还陷在黑暗中。
秦云谋往案牍上堪堪扫了一眼,摇了摇头道:“不知道。”
并非是不知道,而是不能知道。
就像那只能照亮一小块地方的烛火,难道家财万贯的陈参是舍不得多点几根蜡烛,将整个阁间照亮吗?
不是的,而是因为那暗色之中,有着他人暂时不能知晓的秘密。
涉及秘密的事件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与其不明不白地蹚进浑水,不如从一开始就不入局,这就是秦云谋的逻辑。
陈参抬起头看了秦云谋一眼,好笑地问:“这就是你求人的态度?”
是了,秦云谋有求于他,这也就是为何他能这样理直气壮地把秦云谋抓来帮他干活。
看秦云谋依旧无动于衷,陈参也不恼,反是将另一卷锦轴展开:
“那这个你应该知道,沧浪亭的结构工图,毕竟是你亲手所画,赖都赖不掉。”
由于年代久远,原沧浪亭的工图早已失传,当年聚德楼东家闻人贵寻了许多工师,都未能将其等比例复刻。
最后还是闻人家的一个管家,从一个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人那里,买到了一份最符合闻人贵要求的工图,建造了如今伫立在聚德楼的沧浪亭。
虽说当时那位管家承诺,绝不将画出沧浪亭工图的人告知他人,但常言道“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查清这个人并不难。
陈参走到秦云谋身边,拍了拍他的肩:“有时候,一个人太聪明也不好。
“你究竟是不想卷入事端之中,还是说,你根本就不信我,
“不信与她有着血缘关系的我,反而将希望寄托于长京那些,她八竿子打不着的破落族亲?”
说得好啊说得好啊。
通州李氏,陪着元帝打天下,从开国以来就存在的顶级大世家,在陈参这里,成了破落户。
也不知为何,秦云谋忽然就被陈参的最后一句话打动,还赞同起陈参的观点:“你说的对。”
从以往的经历来讲,他并不信血缘之亲,但他更不信长京的某些李家人。
李氏宗族之中,有着一大批极迂腐的人在,他们立嫡长为尊,将家族利益至高无上化。
定远侯李巍竹原本只是李氏庶系一脉,与本家的血缘关系远到不能再远。
因为有军功加身,可以为家族争光,才被李氏嫡系一脉认可,也正因此,幼时康乐才能长住李氏本家。
可这不代表,康乐幼时在李家所受的优待,在李巍竹死后还能延续。
秦云谋不信他们,却也不是那么信陈参,陈参当真会只因为康乐欢喜他,就让康乐嫁给他吗?
门第之见的高墙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只是他愿意赌,自甘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他着手整理起案牍上的图纸,只一眼就看出了其中妙门:“这是祁扈大坝的工图?”
十五年前,由工部提请在扥河中游建造祁扈大坝,先帝批准,并为此下令移走了数万人。
那时古周与北兆打得正酣,不断有从前线之地迁回民众,有能人志士提出了“以工代赈”的良方,这样不仅解决了流民难安置的问题,还大大加快了祁扈大坝的修建进程。
祁扈大坝这一工程,原本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创举。
但谁知,这个耗费时间长达十二年,投入人力物力无数的伟大工程,一经正式实用,还未撑过一年的时间,便坍塌了。
此事一出,朝野之上,臣子各自站队、抱团,互相攻讦、推诿。
那些个不愿结党的,宁折不弯的,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众矢之的。
为平息事端,先帝只能亲手,将最后几个不愿意结党,也是他一手从民间提拔上来的官员送上了断头台。
异党已除,各大世家瓜分掉最后一点权力,势力越发不可挡,朝堂之上,党同伐异的歪风邪气愈发嚣张。
祁扈大坝一案已经过去了两年,如今旧事重提,纵秦云谋不涉官场,也能从中感觉到一丝山雨欲来的味道。
陈参面对秦云谋的提问,也不遮掩,坦诚道:“没错,当年这几张工图,是几十个工师耗时几年的心血,按理说不会有失误。
“可后来大坝坍塌,所有证据却都指这张工图有问题,才引发了三年前那场血案。”
是,血案,一场由世家联手,手不沾血地借先帝这把刀,将平民最后一点晋升希望都碾碎的血案。
秦云谋草略地翻过工图,陈参问:“看出什么问题来了吗?”
他和老师苏劣都不擅这方面的内容,哪里会知道工图有没有错误,仅靠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秦云谋忍住在陈参脑袋上敲个包的冲动,耐心道:“祁扈地区地势复杂,这需要整个大坝的设计都十分精密,分毫不差,我需要时间验算。”
陈参问道:“需要几日?”
秦云谋斟酌了一下,道:“七日。”
要七日不是七日时间完全足够,而是他要将一月的计算量,压缩到七日完成。
陈参还不知足,道:“七日太长了,五日!”
秦云谋不退让,坚持道:“七日。”
陈参摇摇头,伸出三根手指头:“三日!”
破窗效应,当一个人不愿意破窗时,提出破墙的要求,对方就会愿意妥协选择破窗了。
可就算如此,秦云谋还是不打算缩短时间,颇无语道:“哥,这可是几十个人花了好几年的巨著。”
陈参大概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强人所难,终于点了头:“你说的七日,便是一刻,也不能多。”
明明在压榨一个免费劳动力,语气却像是他吃了亏一般。
“等等,你方才叫我什么?”陈参反应过来。
秦云谋眼神躲闪,揶揄道:“你,你听错了。”
陈参“嘁”一声:“最好是这样。”
嗯,秦云谋好像明白了陈参为何官途多舛。
轮子路过石子时,竟是躲都不躲,直接碾了过去,坐在囚车上的人被带倒,脑袋磕在木栏上,起了个大包,疼得他直叫唤。
男子手脚都带着镣铐,身上穿着还算干净整洁的囚服,如果忽略他头上顶着的鸡窝头,看着还是蛮顺眼的。
听见囚车里的人叫疼,有人啐了一口:“什么东西!”随后朝他扔了颗石头,直直往他的门面砸。
秦云谋面无表情地接下来了那块石头,曾帆朝他笑笑:“谢谢啦,小哥。”
他盯着秦云谋的脸瞧了瞧,摸着下巴套起了近乎:“诶,我们是不是以前见过?我总觉得你特别眼熟。”
说着将视线移到秦云谋腰间,那里系着一块与其周身气质格格不入的玉佩。
秦云谋冷冷应道:“我不认得你。”
“你不认得我,那总该认得苻阳县主吧。”曾帆不知从哪里变出一小袋子桃脯,抛进秦云谋怀里:“喏,小姑娘爱吃这个。”
秦云谋接了个烫手山芋,丢也不是,不丢也不是,思考之际,就连康乐走近了也没发现。
“我看画本子里写,每每罪犯过街,必定会有人朝他扔臭鸡蛋啊,烂菜叶什么的,”康乐四顾,笑道:“并没有嘛!”
她穿的本身就厚重,身上还套了件鹅黄色的毛绒褙子,却不显臃肿。
行走之间体态轻盈,连带她袖子上水青色丝线绣的青鸟都灵动了起来。
秦云谋看见她来,一改生人勿近的表情,轻声问:“你怎么来了?”带有责备的意思,但不多。
康乐抱着手,理不直气也壮地道:“我为什么不能来?有哪条律令规定了我不能来嘛?法无禁止即可为!
“何况我与曾大人曾是旧友,如今他落魄了,我自然要来落井下石。”
她别的不多,刻薄和歪理倒是有一箩筐。
一旁的曾帆哂笑了一声,立马迎来了两个人的怒视,康乐居高临下地问他:“你笑什么?”
曾帆把手枕在脑后,身体靠在囚车上,道:“我在笑县主不食人间疾苦,寻常百姓家哪个人不是过得紧巴巴的,鸡蛋已经算是珍馐,烂菜叶更是能做成端上桌的一道菜,怎么会舍得乱丢?”
其中不乏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也确确实实是某些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在说康乐见识浅薄,秦云谋瞪了他一眼,就差把“闭嘴”两个字说出口。
曾帆学着康乐之前说话的语气,阴阳怪气道:“法无禁止即可为,《古周律例》可没写不许罪犯说话。”
“你!”康乐生气了,后果……就跟没生气一样。
惹到她,就算是踩到棉花了。
曾帆眯着眼,坐在囚车里就像是在享受一般,道:“我怎么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康乐像是终于抓住了他的小辫子,嘲讽道:“曾大人这样的,也算是平头百姓吗?我怎么记得早在五六年前,曾大人就凭着洛川魏氏的好风,平步青云,位极人臣。
“若非是此次土断,揭开了魏氏借着朝廷的优惠之策,藏匿未上户籍的侨民,以逃避赋税为自己谋利的恶行,您恐怕如今还坐在那太傅的高台上。”
曾帆这样的人,可算不得清白。
他是攀附魏氏世家的高枝,借着魏氏的大力举荐,才成为的太傅,皇帝的老师。
虽在位期间也算谋其职,可随着魏氏的垮台,他这个受过魏氏恩惠的人,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打算和洛川魏氏撇清关系,自然免不了被牵连。
曾帆笑笑:“嗐,有高枝谁不想攀啊?
“人家愿意把高枝递给我,说明人家觉得我奇货可居,这样给予我精神和物质上的肯定,我哪里能拒绝得了?
“别说魏氏,我还想想攀你们李氏的高枝呢,天天爬在东墙上,等待你们的垂怜,你们又看不上我,不愿意给我。”
宋玉东墙,原本指的是多情的女子,曾帆在这里用这个词形容他自己,某种意义上来说,还蛮贴切的。
说完他还不忘看了一眼秦云谋,故意地问:“你说是吧,小哥?”
秦云谋对着他微微一笑,把方才接着的那颗石头编曾帆砸了过去,心中庆幸:还好刚刚没随手扔掉。
曾帆侧身躲过石头的攻击,一脸警惕地看着秦云谋,生怕一个不注意他又来了一颗。
康乐忍不住笑出了声,问道:“曾大人如此善辩,怎么不在御前替自己脱罪?”
这句话是扎了曾帆的老心了,他倏地神色落寞,像做了亏心事一样:
“虽然魏氏作恶多端,但好歹帮过我那么多忙,我怎么能在人家落难的时候直接抽身而走呢?”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直盯着康乐:“再加上陛下那边,我教会了陛下身为帝王应该怎么做,却也让他失去了他珍视的。”
珍视的什么,曾帆没有直说。
“对了,”曾帆补充道:“陛下上次自苻阳回去,就大病了一场,醒来之后就好像变了一个人,比从前更沉得住气,也更冷静。
“现在的他,就像一个在位几十年的皇帝,对帝王之术游刃有余,有的时候,我都要怀疑他是不是被人夺舍了……”
康乐打断他:“子不语怪力乱神,陛下本就早慧,聪明一些怎么了?少帝早慧,于他,于整个古周,都不是坏事。”
曾帆摆摆手,道:“智多近妖,慧极必伤。
“这事儿可坏大发了,陛下如今,已经准备着手除掉盘根错节的世家了,那可是先帝努力了一辈子也没干成的事儿,陛下这样做,多少有些操之过急。”
除掉世家,真正把控大权,不让后人记事古周得一句“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是古周近几代皇帝的夙愿。
此次土断,牵扯到将无户籍侨民用作私人奴役的世家,绝非洛川魏氏一家。
而魏氏的垮台,其实是在杀鸡儆猴,也是在向各世家,向天下宣告,皇帝要开始揽权了。
曾帆的一番话敲醒了康乐,她有些明白,为何方才曾帆在她说起脱罪的时候面露愧色了。
她笑着问曾帆:“曾大人,魏氏垮台这整件事中,怕是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吧?”
曾帆摸了摸鼻子,否定道:“你别胡说,这件事我可一点都不知情,说起来都怪陛下身边那个大太监,要不是他,我现在还吃香喝辣呢!
“陛下现在可宠信那个太监了,我真怕不久之后,古周也要有‘党锢之祸’了。”
当真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康乐对他生起一丝丝敬佩之情。
至于曾帆口中那个宦官,是陆今安(名)陆公明(字),与她私交甚好,他们两个,可是差点要结拜的忘年之交。
康乐想到往后的日子,不禁勾起了唇。
曾帆看她的表情,大惊失色:“不会吧不会吧,你想牝鸡司晨,不把宝压你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绝顶聪明的师兄我身上,转而压在一个太监身上?”
听到曾帆的狂悖之言,康乐赶忙解释:“才没有!我只是想到陆公公得了陛下信任,定可以常侍在陛下身侧,我就能得不少御赐之物了。”
等等等等,曾帆有些糊涂了,怎么陆今安常侍在皇帝身侧,她就能得不少御赐之物了?
难道不应该得御赐之物的不是陆今安吗?
曾帆理了理思绪,想通为什么后,一脸嫌弃地看着康乐:“还真是多谢看不上之恩。”
原来得李氏举荐的代价是一辈子共享富贵,那可不行,在他这里,荣华可以共享,富贵绝对不行!
囚车行至码头,曾帆后面的一段路,是水路。
他自长京至流放之地,以苻阳这个水陆交通交界的地方皆为中点,前半程是陆路,后半程是水路。
“曾子向,一路顺风。”康乐对着曾帆,幸灾乐祸地笑道。
曾帆走下囚车,他马上就要被押上船,上面是另外的人看管他,不知道会是谁,但至少对他的管控不会像秦云谋一样松。
临走之前,曾帆赏给康乐一个脑瓜崩,大笑道:“别幸灾乐祸,呲着个牙傻乐,飞鸟尽,良弓才藏。
“现下的情况是,飞鸟未尽,我也还是陛下手中的良弓,没多久我就会回来的。”
这下好了,吃了脑瓜崩的康乐再也乐不起来了,至少,现在是乐不起来。
她疼得眼泪都差点掉出来,委屈地捂着脑袋躲在秦云谋身后。
秦云谋帮她吹吹发红的额头,又找人问了药要涂上,曾帆阴阳道:“快涂吧快涂吧,再不涂伤口都不疼了。”
秦云谋是抬起右手在曾帆肩膀上轻轻捏了一下,面色平静地卸了他的左手。
他甚至,用的是非利手的右手,只为保留曾帆写策论的右手,哭死!
曾帆发出杀猪般的叫声,右手直直地垂在身侧,他大声嚷嚷:“这是公报私仇!”但没人听他的。
那一个早上,有个右手脱臼的勇士,迎着冬日的暖阳,悠悠喊道:
“‘虽鹏翅之偶垂,岂鸿肩之就息,否极必泰,道之常也,指顾之间,终当苏而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