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没有以后了”
“莎莎,我喜欢你。”
六个字一遍又一遍地回荡在空气里。
少女错愕地愣在原地。
众人陷入沉寂,似乎都在屏着呼吸,等候莎莎的答案。
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这句话对他们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一句大冒险而已。
那是少年再也无法克制的、喷涌而出的爱意。
莎莎抬头对上大头的眼眸,在那漫长的一秒里,她似乎试图透过瞳孔,确认他的真心。
可随后,她还是在环视一圈众人后,选择放弃深究。
“你们…是在大冒险对吧?”她无奈地笑了笑,没敢再看大头的眼睛。
莎莎向来很聪明。
被别人在游戏里利用的真心,她选择悉心保护好,原封不动地交回去。
只不过,这份聪明对大头而言,却是把比“我不喜欢你”更尖锐、更残忍的利刃。
酒精借给他的那股劲再也无法支撑他的身体。
他像是断了线的木偶,直愣愣就着原地坐了下去,而刚刚忙着烤肉的柳丁也闻讯赶来。
“他喝多了,这群人可劲儿逮着他薅呢!”柳丁扛起大头,一边向莎莎解释,一边又凌厉地扫视着众人。
“莎莎,时间不早了,你和我回去休息吧。”我也拉着莎莎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熊熊炭火灼烧着美国8月的夏夜,在空气中留下了被反复炙烤的苦涩。
而我的手臂却感受到一滴凉意。
回头看,少女的眼泪不知何时已然决堤。
回到酒店房间后,我给莎莎递了条热毛巾,轻轻环住了她。
少女肩膀一耸一耸地埋在我怀里,抽泣中拼凑出一句:“笙姐,昨天李指找我谈话了。”
“谈…什么?”其实我大概知道答案。
“谈拆队,拆我俩…我和大头。”莎莎刚刚平复的情绪又因这句话开始波动。
“李指说,教练组听说了一些关于我俩的事,加上最近我俩混双成绩有所下滑,建议拆队和其他人配试试,效果可能会更好。”
“你同意了吗?”我小心翼翼地问。
莎莎抬头苦笑:“笙姐,你知道的,这不是一个选择题。”
一阵无力感从我的心脏开始扩散。
“如果…我是说如果,今天只有你和大头两个人,你还会这样回答吗?”我终究还是不死心地问出了这句。
少女噙着眼泪,缓慢又悠长地叹了口气道:“我现在还给不了他答案。笙姐,我感觉…还有很多…很多事情没有做完。”
我用力点头,向她表示我无限的理解和赞同。
我接触体育竞技这个行业并不久,但早已足够让我了解它热血沸腾下的冷血无情。
最热血的时候,漫天飘飞的金纸雨,每一片都在歌颂一个伟大梦想实现背后的汗水和努力。
但这场雨落下的瞬间,也意味着无数人的汗水被辜负、努力被埋葬。
在这极致悲喜并存的体育竞技里,个人小小的情爱似乎不值一提。
所以,不对任何一个随时可能站在你对面的人有情,在竞技场上才能真正没有软肋。
这也是为什么,体育竞技里现役的感情,大多是牺牲一个人的梦想去成全另一个。
可对莎莎和大头来说,他俩都不应该是这份爱意的牺牲品。
“今天是大头感情用事了。”我拍了拍莎莎的肩,“这几天他大概也是郁闷到了极致。”
“笙姐…其实…其实刚刚,有那么一个瞬间,我也想不管不顾地抱住他。”
晶莹的泪珠滑落,少女坦诚地向我剖开自己的心。
“莎莎,你们还有很长的路可以一起走不是吗?”
莎莎朦胧的泪眼里写满了反驳,“也许拆队以后,我们可能只是各自有很长的路要走了。”
她的清醒狠狠刺痛着我,我暗自嘲讽自己。
梁笙呐,来日方长的大道理你听过太多了。
可是呢?你还是不得不承认。
承认人和人的错过,向来只发生在一瞬。
“莎莎,你害怕未来会为今天的选择后悔吗?”我替自己问莎莎。
女孩擦干眼泪,痛苦又坚定。
“我不会。”
这之后的很多年里,我都在好奇是什么给了这个小小的女孩如此巨大的勇气。
敢于在众人留恋的缱绻爱意里抽身,敢于向未知的孤独和遗憾招手。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翻起一本《乒乓世界》。
才发现那个“混双只和孙颖莎”的栏目还曾问过莎莎这样一个问题——
“强大和被爱会选择哪个?”
女孩的回答只有短短两个字。
“强大。”
*
大头酒醒后,大家都心照不宣再也没提那晚发生的事。
只不过,从大头再见到莎莎的别扭里,我知道宿醉不足以让他忘记那个晚上。
9月7日,德国公开赛混双名单出炉,莎头确认拆队。
名单公布的那个下午,听说大头冲进教练组的办公室,狠狠大闹了一场。
却因为李指的一句话,立刻偃旗息鼓,萎靡又落寞地回到宿舍,把自己关了一下午。
李指告诉他:“这件事,我们已经和孙颖莎商量过,她同意了。”
我不知道那个下午,少年反复猜测了多少种原因。
是因为他冲动之下流露的爱意让她退却?
还是因为他的步子逐渐开始跟不上她的频率?
又或者仅仅是因为,孙颖莎不喜欢王楚钦?
我只知道,从那天起,大头和莎莎开启了一段漫长又痛苦的拉锯。
那一个个无法被解释的猜测成为了少年心中一团又一团的纽结,在他见到莎莎的那刻被用力绷紧,最终成为一个横亘在他们之间巨大的死结。
9月12日,国乒出征亚锦赛,这是莎莎和大头得知要拆队后的第一场混双。
而对当时的他们来说,这可能也是最后一场混双比赛。
飞往印度尼西亚的机场里,大家一边排队候机,一边热烈讨论着刚刚公布的拆队名单。
“我真服了,谁能想到小鱼去和大头配了。”高远满脸后院失火的忿忿。
“你可别羡慕这哥们了,他这几天抑郁得茶饭不思。”柳丁指了指独自靠在墙角的大头。
彼时,大头正愁容满面地拨弄着手里的皮卡丘U型枕,时不时瞅一眼和昕哥谈笑风生的莎莎。
“这U型枕,我记得是上次在日本打比赛的时候,他特地跑去买的吧?”我问柳丁,“我还以为他要专门送给莎莎。”
柳丁恨铁不成钢地摊开手,“他原本想着能在孙颖莎面前显摆显摆,等孙颖莎和他要呢!现在倒好,真送不出去了。”
高远看向大头的眼神由羡慕转为悲悯:“这哥们也太惨了。队里还有人造谣说,是莎莎主动要求和大头拆队,因为上次在美国那事,也因为昕哥水平更高。”
“传这话的人真是没安一点好心!”柳丁脸色一黯,“上次那群怂恿他去表白的人,我还没找他们算账呢!”
“他们在同一批队员里,成绩已经是出类拔萃了,自然容易遭人嫉恨,巴不得他俩拆呢。”高远是过来人,这话一针见血。
我感慨地望向远处,那个看似没心没肺笑得嘻嘻哈哈的小女孩,在和昕哥聊完瞥到大头的瞬间,神色立刻沉重下来,硬生生把一声悠长的叹息咽回了肚子里。
那个表演“你划我猜”没有一丁点演技的小姑娘,终究还是学会了假装。
尽管这样,面对这也许是最后一次搭档的混双比赛,俩人还是格外珍惜。
不管是赛前对练,还是场上实战,他俩都屏着一股劲儿似地投入进去,绝口不提拆队的事情。
只是比起以往,他们不再相约吃饭,不再嬉笑打闹,保持着合适的距离。
那种似有若无的疏离,让他们成为了一对最为规范标准、无人能够指摘的混双搭档。
“你俩最近还好吗?”
亚锦赛决赛前一天,看着下训后匆忙收拾完跟着柳丁去吃饭的大头,我边等莎莎边问。
莎莎整理毛巾的手微微一滞,苦笑着说:“挺好的。”
“你说谎了,莎莎。”我凝视着少女躲闪的眼神,笃定道。
莎莎拎起球包的手骤然卸力,那包重重落在地上,在偌大的训练场里发出一声闷响。
“昨儿个大头给我微博取关了,笙姐。”莎莎望向刚刚大头踏出的门口,似乎试图在夕阳的余温里抓住那人的影子。
“这小子就图一时之快,没过几天肯定又给你关注回来。”
“不,他不会了。”莎莎垂下眼眸,睫毛微颤。
“为什么?”
“他今天问我是不是更希望和昕哥搭的时候,我默认了那些传言。”
“为什么不和他说实话呢,说你其实也很…珍惜他这个搭档。”我不解。
莎莎重新背起地上的包,带着丝重振旗鼓的笑说:“如果我说我也不愿意拆,以他的性子,势必又要和教练组闹个天翻地覆,到时候受影响最大的肯定是他自己。”
“所以…你宁愿他误解你?”我深吸一口气,为眼前这个女孩隐忍的爱意。
莎莎释然地甩甩胳膊,像是想忘掉什么,却在转过头的一瞬间红了眼眶。
“笙姐,今天大头和我说,明天过后,我们可能没有以后了。”
“明天过后,以后再见,大概就是球台两侧了吧。”
“既然这样的话,与其我俩都念及过去那点微不足道的情谊,不如让他带着对我的讨厌和敌意,在未来见面的球场上尽情释放吧。”
“那你呢?你会难过吗?”
我的问题似乎出乎莎莎的意料,她愣愣地盯着我许久。
然后嘴角露出一个好看的弧度,“笙姐,你是第一个问我拆队难不难过的人。“
“第一个…吗?”我也讶异。
莎莎点点头,“所有听说这个消息的人都只会恭喜我,他们都认为昕哥对我而言,是更大的舞台和更优的解法。”
“可是…”莎莎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可是我知道我只是临时代替枣姐和昕哥配。而如果大头和曼昱配得顺利的话,也许我才是被放弃的那个。”
“莎莎…”我心疼地看着眼前这个看似粗枝大叶、可心思却比谁都细腻的女孩。
莎莎挥挥手,趁我不注意抹了抹眼角的泪,直起背笑着看向我。
“走吧笙姐。明天过后,又是我一个人去战斗了。”
六个字一遍又一遍地回荡在空气里。
少女错愕地愣在原地。
众人陷入沉寂,似乎都在屏着呼吸,等候莎莎的答案。
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这句话对他们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一句大冒险而已。
那是少年再也无法克制的、喷涌而出的爱意。
莎莎抬头对上大头的眼眸,在那漫长的一秒里,她似乎试图透过瞳孔,确认他的真心。
可随后,她还是在环视一圈众人后,选择放弃深究。
“你们…是在大冒险对吧?”她无奈地笑了笑,没敢再看大头的眼睛。
莎莎向来很聪明。
被别人在游戏里利用的真心,她选择悉心保护好,原封不动地交回去。
只不过,这份聪明对大头而言,却是把比“我不喜欢你”更尖锐、更残忍的利刃。
酒精借给他的那股劲再也无法支撑他的身体。
他像是断了线的木偶,直愣愣就着原地坐了下去,而刚刚忙着烤肉的柳丁也闻讯赶来。
“他喝多了,这群人可劲儿逮着他薅呢!”柳丁扛起大头,一边向莎莎解释,一边又凌厉地扫视着众人。
“莎莎,时间不早了,你和我回去休息吧。”我也拉着莎莎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熊熊炭火灼烧着美国8月的夏夜,在空气中留下了被反复炙烤的苦涩。
而我的手臂却感受到一滴凉意。
回头看,少女的眼泪不知何时已然决堤。
回到酒店房间后,我给莎莎递了条热毛巾,轻轻环住了她。
少女肩膀一耸一耸地埋在我怀里,抽泣中拼凑出一句:“笙姐,昨天李指找我谈话了。”
“谈…什么?”其实我大概知道答案。
“谈拆队,拆我俩…我和大头。”莎莎刚刚平复的情绪又因这句话开始波动。
“李指说,教练组听说了一些关于我俩的事,加上最近我俩混双成绩有所下滑,建议拆队和其他人配试试,效果可能会更好。”
“你同意了吗?”我小心翼翼地问。
莎莎抬头苦笑:“笙姐,你知道的,这不是一个选择题。”
一阵无力感从我的心脏开始扩散。
“如果…我是说如果,今天只有你和大头两个人,你还会这样回答吗?”我终究还是不死心地问出了这句。
少女噙着眼泪,缓慢又悠长地叹了口气道:“我现在还给不了他答案。笙姐,我感觉…还有很多…很多事情没有做完。”
我用力点头,向她表示我无限的理解和赞同。
我接触体育竞技这个行业并不久,但早已足够让我了解它热血沸腾下的冷血无情。
最热血的时候,漫天飘飞的金纸雨,每一片都在歌颂一个伟大梦想实现背后的汗水和努力。
但这场雨落下的瞬间,也意味着无数人的汗水被辜负、努力被埋葬。
在这极致悲喜并存的体育竞技里,个人小小的情爱似乎不值一提。
所以,不对任何一个随时可能站在你对面的人有情,在竞技场上才能真正没有软肋。
这也是为什么,体育竞技里现役的感情,大多是牺牲一个人的梦想去成全另一个。
可对莎莎和大头来说,他俩都不应该是这份爱意的牺牲品。
“今天是大头感情用事了。”我拍了拍莎莎的肩,“这几天他大概也是郁闷到了极致。”
“笙姐…其实…其实刚刚,有那么一个瞬间,我也想不管不顾地抱住他。”
晶莹的泪珠滑落,少女坦诚地向我剖开自己的心。
“莎莎,你们还有很长的路可以一起走不是吗?”
莎莎朦胧的泪眼里写满了反驳,“也许拆队以后,我们可能只是各自有很长的路要走了。”
她的清醒狠狠刺痛着我,我暗自嘲讽自己。
梁笙呐,来日方长的大道理你听过太多了。
可是呢?你还是不得不承认。
承认人和人的错过,向来只发生在一瞬。
“莎莎,你害怕未来会为今天的选择后悔吗?”我替自己问莎莎。
女孩擦干眼泪,痛苦又坚定。
“我不会。”
这之后的很多年里,我都在好奇是什么给了这个小小的女孩如此巨大的勇气。
敢于在众人留恋的缱绻爱意里抽身,敢于向未知的孤独和遗憾招手。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翻起一本《乒乓世界》。
才发现那个“混双只和孙颖莎”的栏目还曾问过莎莎这样一个问题——
“强大和被爱会选择哪个?”
女孩的回答只有短短两个字。
“强大。”
*
大头酒醒后,大家都心照不宣再也没提那晚发生的事。
只不过,从大头再见到莎莎的别扭里,我知道宿醉不足以让他忘记那个晚上。
9月7日,德国公开赛混双名单出炉,莎头确认拆队。
名单公布的那个下午,听说大头冲进教练组的办公室,狠狠大闹了一场。
却因为李指的一句话,立刻偃旗息鼓,萎靡又落寞地回到宿舍,把自己关了一下午。
李指告诉他:“这件事,我们已经和孙颖莎商量过,她同意了。”
我不知道那个下午,少年反复猜测了多少种原因。
是因为他冲动之下流露的爱意让她退却?
还是因为他的步子逐渐开始跟不上她的频率?
又或者仅仅是因为,孙颖莎不喜欢王楚钦?
我只知道,从那天起,大头和莎莎开启了一段漫长又痛苦的拉锯。
那一个个无法被解释的猜测成为了少年心中一团又一团的纽结,在他见到莎莎的那刻被用力绷紧,最终成为一个横亘在他们之间巨大的死结。
9月12日,国乒出征亚锦赛,这是莎莎和大头得知要拆队后的第一场混双。
而对当时的他们来说,这可能也是最后一场混双比赛。
飞往印度尼西亚的机场里,大家一边排队候机,一边热烈讨论着刚刚公布的拆队名单。
“我真服了,谁能想到小鱼去和大头配了。”高远满脸后院失火的忿忿。
“你可别羡慕这哥们了,他这几天抑郁得茶饭不思。”柳丁指了指独自靠在墙角的大头。
彼时,大头正愁容满面地拨弄着手里的皮卡丘U型枕,时不时瞅一眼和昕哥谈笑风生的莎莎。
“这U型枕,我记得是上次在日本打比赛的时候,他特地跑去买的吧?”我问柳丁,“我还以为他要专门送给莎莎。”
柳丁恨铁不成钢地摊开手,“他原本想着能在孙颖莎面前显摆显摆,等孙颖莎和他要呢!现在倒好,真送不出去了。”
高远看向大头的眼神由羡慕转为悲悯:“这哥们也太惨了。队里还有人造谣说,是莎莎主动要求和大头拆队,因为上次在美国那事,也因为昕哥水平更高。”
“传这话的人真是没安一点好心!”柳丁脸色一黯,“上次那群怂恿他去表白的人,我还没找他们算账呢!”
“他们在同一批队员里,成绩已经是出类拔萃了,自然容易遭人嫉恨,巴不得他俩拆呢。”高远是过来人,这话一针见血。
我感慨地望向远处,那个看似没心没肺笑得嘻嘻哈哈的小女孩,在和昕哥聊完瞥到大头的瞬间,神色立刻沉重下来,硬生生把一声悠长的叹息咽回了肚子里。
那个表演“你划我猜”没有一丁点演技的小姑娘,终究还是学会了假装。
尽管这样,面对这也许是最后一次搭档的混双比赛,俩人还是格外珍惜。
不管是赛前对练,还是场上实战,他俩都屏着一股劲儿似地投入进去,绝口不提拆队的事情。
只是比起以往,他们不再相约吃饭,不再嬉笑打闹,保持着合适的距离。
那种似有若无的疏离,让他们成为了一对最为规范标准、无人能够指摘的混双搭档。
“你俩最近还好吗?”
亚锦赛决赛前一天,看着下训后匆忙收拾完跟着柳丁去吃饭的大头,我边等莎莎边问。
莎莎整理毛巾的手微微一滞,苦笑着说:“挺好的。”
“你说谎了,莎莎。”我凝视着少女躲闪的眼神,笃定道。
莎莎拎起球包的手骤然卸力,那包重重落在地上,在偌大的训练场里发出一声闷响。
“昨儿个大头给我微博取关了,笙姐。”莎莎望向刚刚大头踏出的门口,似乎试图在夕阳的余温里抓住那人的影子。
“这小子就图一时之快,没过几天肯定又给你关注回来。”
“不,他不会了。”莎莎垂下眼眸,睫毛微颤。
“为什么?”
“他今天问我是不是更希望和昕哥搭的时候,我默认了那些传言。”
“为什么不和他说实话呢,说你其实也很…珍惜他这个搭档。”我不解。
莎莎重新背起地上的包,带着丝重振旗鼓的笑说:“如果我说我也不愿意拆,以他的性子,势必又要和教练组闹个天翻地覆,到时候受影响最大的肯定是他自己。”
“所以…你宁愿他误解你?”我深吸一口气,为眼前这个女孩隐忍的爱意。
莎莎释然地甩甩胳膊,像是想忘掉什么,却在转过头的一瞬间红了眼眶。
“笙姐,今天大头和我说,明天过后,我们可能没有以后了。”
“明天过后,以后再见,大概就是球台两侧了吧。”
“既然这样的话,与其我俩都念及过去那点微不足道的情谊,不如让他带着对我的讨厌和敌意,在未来见面的球场上尽情释放吧。”
“那你呢?你会难过吗?”
我的问题似乎出乎莎莎的意料,她愣愣地盯着我许久。
然后嘴角露出一个好看的弧度,“笙姐,你是第一个问我拆队难不难过的人。“
“第一个…吗?”我也讶异。
莎莎点点头,“所有听说这个消息的人都只会恭喜我,他们都认为昕哥对我而言,是更大的舞台和更优的解法。”
“可是…”莎莎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可是我知道我只是临时代替枣姐和昕哥配。而如果大头和曼昱配得顺利的话,也许我才是被放弃的那个。”
“莎莎…”我心疼地看着眼前这个看似粗枝大叶、可心思却比谁都细腻的女孩。
莎莎挥挥手,趁我不注意抹了抹眼角的泪,直起背笑着看向我。
“走吧笙姐。明天过后,又是我一个人去战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