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9 章 如愿
胡说?清涟一愣,“姨父,你这是……”
“自来嫡庶有别,尊卑有序,你偏说什么庶女成才,盖过嫡女,还举出祁相为例。祁家那是压根儿没有嫡女,先帝就让庶长女袭爵了,祁相是老三,赐进士出身,后来一步一步地立了功才到这个位子上。你甚事不知,张口就说。不是刺你哥哥的心么?”
“我……”
“你哥哥当这个凤后容易?天下都盯着他的肚子和他坐的那个座儿呢。眼见近三十了,还没生养,这就叫命悬一线。别人明嘲暗讽也就罢了,你是他的同胞兄弟,说话也不向着他。”渠氏连珠炮儿似地斥了一顿,“什么叫庶女有了出息,谁还知道嫡女名姓?连嫡女的名姓都没人记住,谁还记得嫡女是谁养的?百年之后,难道祭台上也换了牌位,祖坟里也没了位子?这还是有女儿的,若连女儿也没有,甚或连儿子都没有的冢夫,依你说的,就是一把灰烬,生死无依了?”
清涟早已窘红了脸,“姨父,我说错了,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这话不仅伤了你哥哥,传出去不知道伤了多少人,就拿和王君来说,他也是两个儿子,没有女儿,焦虑后梢的人。”
清涟绞着手指,想攀渠氏衣袖,又没敢动作,呐呐言道:“传不出去吧?”
“怎么传不出去?你人没出宫,耳报神早溜出宫了。”
“……”
“哼”,渠氏伸指戳侄儿的脑壳,“知道害怕了?这里糊的糨子么?难怪你哥哥成日着急,挺大个人了,你连祸从口出的道理都不懂。”
清涟也自生出懊悔,“明儿我还过来,当面向哥哥请罪。”
“请罪就不必了,一开口又把伤心事翻腾一遍。”渠氏叹道:“小涟你就记住,你哥哥好,咱家才能好。他要是有个什么……唉,就怕圣上以后想不起贺兰家了……”
“不会的。”
“什么不会的!”渠氏白了清涟一眼,“喜新忘旧是女人的天性,就拿咱家说,现今有我在,你小姨身边那些莺莺燕燕不敢放肆,若以后没了管束,嗬,谁不拿出些手段来。有女儿的、有儿子的、有家世、有容貌的,就这些都没有的,还有一张巧嘴儿。”
“姨父,您小声点儿,这还在街上呢。”
渠氏撩帘子往外瞧了瞧,又甩开手,闭上眼,呼呼喘气,“明儿起吃斋,为你哥哥祈福。哎呦,皇天菩萨快开开眼吧,好好一个人,妻主又眷顾,怎么就坐不住胎呢,我看就是让那起子人咒的。”
“哪起子人?”清涟轻声问道。
渠氏不自在起来,坐这边觉得硌,坐那边又觉得挤,换来换去,最后狠狠骂了一声:“癞蛤蟆想登凤凰窝,以为这就能够呢?哼!”
……
如君直到看不见清涟的背影了,方转回头来朝武德帝一笑,“贺兰小官人一晃大了,美如朝霞一般,真令臣侍羡慕。”
武德帝淡淡言道:“没有他哥哥美。”
再过几年可就不一定了吧?如君垂下眼帘,低声答道:“千岁风华无匹,谁人能及?有几分相像,已是福气了。”
梁铸见武德帝眼神微动,也跟着转头,见穆氏扬着一张圆润光洁的俏脸,眨着一对天真活泼的眸子,花枝招展,青春逼人,被皇帝一看,不仅不羞不怕,还立刻咧开红嫩娇唇,毫无掩饰地露出欣喜笑容,几颗小白牙在艳艳骄阳下闪动着银光。
十七岁,正是如花如雾爱做梦的年纪。
敬事房管事托着侍寝的签盘过来请驾,武德帝未命退下,也不翻动,静静看着几只签牌儿不知在想什么。
穆氏等得焦急,忍不住娇娇软软催了一声:“圣上……”
像只小手巧巧挠在了痒心儿上一般,武德帝定了定神,抬手翻过一只银签。
是我?是我!穆氏踮脚伸脖看得清楚,大喜过望,盈盈拜倒,拜倒了才想起武德帝还没吩咐,自己可说什么呢,“臣侍,臣侍,谢恩……”
“你先回宫吧。”好在武德帝并未怪他得意忘形,轻轻一挥衣袖。
“是”,穆氏喜滋滋起来,退后两步就想跑,忽又转身,明眸含情,语带娇痴,“圣上可别忘了……早点儿来。”
这才急匆匆跑走预备去了,留下武德帝一径儿摇头,“真是不懂规矩,谁教他的?”
话里却无怪责之意,如君听得明白,含笑答道:“贵人年纪尚小。”
“清涟也还小,是这个样子?”
梁铸急速抬眼,见如君也是愣了一下。
“如意陪朕散一散吧。”
“是”,如君见武德帝背手在前,自己便小步跟后,“前面有个凸起的石棱,圣上小心一些。”
见石棱又想起七妹来,当日便在园中,她对自己说:假以时日,必取长阳,以慰圣心。今长阳到手,此誓已践,可你在哪里?小七啊,朕宁可不要四城,也要你在身边。
武德帝只觉鼻尖一酸,忙伸手按住。“如今形势,大胤需得休养生息,防备四国,朕既不能大张旗鼓地寻你,更不能为你隆重操办丧事……你该心疼三姐,魂如有灵,早来托梦,若无不忍言事,更当尽快归来……大好河山,大争之世,正是你我姐妹携手并肩,共进共退之时,眸眸,回来吧……”
睹景思人,咽泪吞声,武德帝绕石而过,默默又走一阵,忽然转头问如君:“这半日没说话,你在想什么?”
明明是圣上在想,倒来问我……如君露出和婉笑容,“还在想贺兰小官人。”
梁铸跟在后面,闻言暗皱眉头。怎么如主子揪住这事不放了?若庄卿在此,怕是早有许多话替圣上转圜过去了。
“想他作甚?”果然,武德帝面色不如方才好看了。
如君叹了口气,“臣侍也有个弟弟,自小羸弱,我入宫那年,他没挨过冬去……今儿看见贺兰官人,无端忆起他来,唉,不过就算小弟长成了,天资、见识、容貌,同贺兰小官人都是不能比的。”
武德帝见如此说,便安慰他道:“宝宝天资聪颖,长得也好,再读几年书,见识差不了。”
如君得皇帝夸赞儿子,喜不自胜,“多亏了凤后千岁,把宝宝教导得那般懂规矩,知礼仪,友爱兄弟姐妹。上次来臣侍宫里小住,惦着皇女殿下发热,夜里哭了好几回呢,又怕父后照顾妹妹累着自己,总说要回去帮忙。”
“宝宝确实是个好孩子。”武德帝颔首,“凤后和朕都很喜欢他。”
如君的唇角不易察觉地抽动了一下,再等展开,又是温顺的笑容,“圣上知道,臣侍蠢笨得很,什么也不会做,做不好,就盼着宝宝长大了能替臣侍为圣上和千岁分忧。”
这几句话可说到圣上心坎里头了……梁铸暗里偷瞄了如君几眼。看来他是想明白了。
“怎么你就蠢笨了?”武德帝拍拍如君的手,“蠢笨的父亲能生出伶俐的儿子吗?”
如君脸色微红,却是恭敬福了一福,“臣侍不该自卑自怨,以后一定认真习学。上次宝宝下学,教了臣侍一句: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臣侍不懂,向千岁求教。千岁笑着说,你就从《孝经》起,跟着儿子学。”
武德帝朗朗笑了,携着如君又往前走,穿过游廊,临湖而立,“不过,宝宝或今冬或明春就要去玉渊了。也不是不回来,住一两年,和小璃皇熟悉熟悉。”
如君听她亲口说出,知是确信,指甲已然扎在了掌心里,疼得一阵一阵窒息,却只深深低头,轻轻一声“嗯”。
“我见祁相家诰命常来看望庄卿,你的母姥呢?”
“都在豳州呢。”如君答道:“有州县衙门照料,说也买了田地商铺,过得挺好。”
“迁到京里来吧。”武德帝转头吩咐梁铸:“以后按着规矩,逢如君生辰等日子,也进宫来请安,说一说话。”
如君忙忙拜倒,“谢圣上恩典。只是臣侍母家白丁几个,哪里懂得规矩?来了皇城只怕就要吓倒,更别提到宫里来了,还是就在豳州过闲散日子吧。”
“等沁阳下嫁,宝宝就封御国宫主,虽说寄在了凤后名下,到底你是他的生父。”武德帝言道:“外家不懂规矩,你就自己教一教。没有功名的,不能封爵,朕也不能违祖宗成例,官授予亲。不过你家里若有聪慧向学的孩子,可以送到太学馆去读书。”
“圣恩如此,叫如意……”如君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还有,刚才朕听毓庆宫那个放出去的小侍叫明意,重了你了。”武德帝皱眉问梁铸:“凤后事忙,料理不到这些小事上头。怎么宫主也不知避讳,你们也不提醒?”
“是”,梁铸只得跪下请罪,“宫主不知如主子的名讳,是老奴疏忽了。”
哪是不知道,宫里叫这个“意”字的小奴多了……如君甭管心里怎么怨怒,学会了脸上一丝不露,还连声劝阻:“圣上千万别怪罪宫主,臣侍这个不是本名,是当年进宫后铁氏取的,臣侍早就想回禀圣上和千岁改一个,又怕添了麻烦。臣侍自己没学问,也不知改个什么好,就耽搁到今日了。”
“你本名叫什么?”武德帝刚问出口,便觉不妥:一个穷乡僻壤来的小门户孩子能起出什么像样名字,说不定就是大牛二狗一类的。“朕赏你一个吧。”
如君抬起欣喜期望的眼睛来,“请圣上赐名。”
“你那个心愿朕觉得很好,盼能如愿以偿。”武德帝想了一想,“谐音就叫如愿,取茹字。”
“谢圣上。”如君丝毫也不喜欢,但想着自己另外的心愿,仍是叩头谢恩。
“宫里主位,不管高低,都系朕名下。奴才辈岂可僭越?传喻六宫,反有姓名重讳了主子的,一律改掉。”
“自来嫡庶有别,尊卑有序,你偏说什么庶女成才,盖过嫡女,还举出祁相为例。祁家那是压根儿没有嫡女,先帝就让庶长女袭爵了,祁相是老三,赐进士出身,后来一步一步地立了功才到这个位子上。你甚事不知,张口就说。不是刺你哥哥的心么?”
“我……”
“你哥哥当这个凤后容易?天下都盯着他的肚子和他坐的那个座儿呢。眼见近三十了,还没生养,这就叫命悬一线。别人明嘲暗讽也就罢了,你是他的同胞兄弟,说话也不向着他。”渠氏连珠炮儿似地斥了一顿,“什么叫庶女有了出息,谁还知道嫡女名姓?连嫡女的名姓都没人记住,谁还记得嫡女是谁养的?百年之后,难道祭台上也换了牌位,祖坟里也没了位子?这还是有女儿的,若连女儿也没有,甚或连儿子都没有的冢夫,依你说的,就是一把灰烬,生死无依了?”
清涟早已窘红了脸,“姨父,我说错了,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这话不仅伤了你哥哥,传出去不知道伤了多少人,就拿和王君来说,他也是两个儿子,没有女儿,焦虑后梢的人。”
清涟绞着手指,想攀渠氏衣袖,又没敢动作,呐呐言道:“传不出去吧?”
“怎么传不出去?你人没出宫,耳报神早溜出宫了。”
“……”
“哼”,渠氏伸指戳侄儿的脑壳,“知道害怕了?这里糊的糨子么?难怪你哥哥成日着急,挺大个人了,你连祸从口出的道理都不懂。”
清涟也自生出懊悔,“明儿我还过来,当面向哥哥请罪。”
“请罪就不必了,一开口又把伤心事翻腾一遍。”渠氏叹道:“小涟你就记住,你哥哥好,咱家才能好。他要是有个什么……唉,就怕圣上以后想不起贺兰家了……”
“不会的。”
“什么不会的!”渠氏白了清涟一眼,“喜新忘旧是女人的天性,就拿咱家说,现今有我在,你小姨身边那些莺莺燕燕不敢放肆,若以后没了管束,嗬,谁不拿出些手段来。有女儿的、有儿子的、有家世、有容貌的,就这些都没有的,还有一张巧嘴儿。”
“姨父,您小声点儿,这还在街上呢。”
渠氏撩帘子往外瞧了瞧,又甩开手,闭上眼,呼呼喘气,“明儿起吃斋,为你哥哥祈福。哎呦,皇天菩萨快开开眼吧,好好一个人,妻主又眷顾,怎么就坐不住胎呢,我看就是让那起子人咒的。”
“哪起子人?”清涟轻声问道。
渠氏不自在起来,坐这边觉得硌,坐那边又觉得挤,换来换去,最后狠狠骂了一声:“癞蛤蟆想登凤凰窝,以为这就能够呢?哼!”
……
如君直到看不见清涟的背影了,方转回头来朝武德帝一笑,“贺兰小官人一晃大了,美如朝霞一般,真令臣侍羡慕。”
武德帝淡淡言道:“没有他哥哥美。”
再过几年可就不一定了吧?如君垂下眼帘,低声答道:“千岁风华无匹,谁人能及?有几分相像,已是福气了。”
梁铸见武德帝眼神微动,也跟着转头,见穆氏扬着一张圆润光洁的俏脸,眨着一对天真活泼的眸子,花枝招展,青春逼人,被皇帝一看,不仅不羞不怕,还立刻咧开红嫩娇唇,毫无掩饰地露出欣喜笑容,几颗小白牙在艳艳骄阳下闪动着银光。
十七岁,正是如花如雾爱做梦的年纪。
敬事房管事托着侍寝的签盘过来请驾,武德帝未命退下,也不翻动,静静看着几只签牌儿不知在想什么。
穆氏等得焦急,忍不住娇娇软软催了一声:“圣上……”
像只小手巧巧挠在了痒心儿上一般,武德帝定了定神,抬手翻过一只银签。
是我?是我!穆氏踮脚伸脖看得清楚,大喜过望,盈盈拜倒,拜倒了才想起武德帝还没吩咐,自己可说什么呢,“臣侍,臣侍,谢恩……”
“你先回宫吧。”好在武德帝并未怪他得意忘形,轻轻一挥衣袖。
“是”,穆氏喜滋滋起来,退后两步就想跑,忽又转身,明眸含情,语带娇痴,“圣上可别忘了……早点儿来。”
这才急匆匆跑走预备去了,留下武德帝一径儿摇头,“真是不懂规矩,谁教他的?”
话里却无怪责之意,如君听得明白,含笑答道:“贵人年纪尚小。”
“清涟也还小,是这个样子?”
梁铸急速抬眼,见如君也是愣了一下。
“如意陪朕散一散吧。”
“是”,如君见武德帝背手在前,自己便小步跟后,“前面有个凸起的石棱,圣上小心一些。”
见石棱又想起七妹来,当日便在园中,她对自己说:假以时日,必取长阳,以慰圣心。今长阳到手,此誓已践,可你在哪里?小七啊,朕宁可不要四城,也要你在身边。
武德帝只觉鼻尖一酸,忙伸手按住。“如今形势,大胤需得休养生息,防备四国,朕既不能大张旗鼓地寻你,更不能为你隆重操办丧事……你该心疼三姐,魂如有灵,早来托梦,若无不忍言事,更当尽快归来……大好河山,大争之世,正是你我姐妹携手并肩,共进共退之时,眸眸,回来吧……”
睹景思人,咽泪吞声,武德帝绕石而过,默默又走一阵,忽然转头问如君:“这半日没说话,你在想什么?”
明明是圣上在想,倒来问我……如君露出和婉笑容,“还在想贺兰小官人。”
梁铸跟在后面,闻言暗皱眉头。怎么如主子揪住这事不放了?若庄卿在此,怕是早有许多话替圣上转圜过去了。
“想他作甚?”果然,武德帝面色不如方才好看了。
如君叹了口气,“臣侍也有个弟弟,自小羸弱,我入宫那年,他没挨过冬去……今儿看见贺兰官人,无端忆起他来,唉,不过就算小弟长成了,天资、见识、容貌,同贺兰小官人都是不能比的。”
武德帝见如此说,便安慰他道:“宝宝天资聪颖,长得也好,再读几年书,见识差不了。”
如君得皇帝夸赞儿子,喜不自胜,“多亏了凤后千岁,把宝宝教导得那般懂规矩,知礼仪,友爱兄弟姐妹。上次来臣侍宫里小住,惦着皇女殿下发热,夜里哭了好几回呢,又怕父后照顾妹妹累着自己,总说要回去帮忙。”
“宝宝确实是个好孩子。”武德帝颔首,“凤后和朕都很喜欢他。”
如君的唇角不易察觉地抽动了一下,再等展开,又是温顺的笑容,“圣上知道,臣侍蠢笨得很,什么也不会做,做不好,就盼着宝宝长大了能替臣侍为圣上和千岁分忧。”
这几句话可说到圣上心坎里头了……梁铸暗里偷瞄了如君几眼。看来他是想明白了。
“怎么你就蠢笨了?”武德帝拍拍如君的手,“蠢笨的父亲能生出伶俐的儿子吗?”
如君脸色微红,却是恭敬福了一福,“臣侍不该自卑自怨,以后一定认真习学。上次宝宝下学,教了臣侍一句: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臣侍不懂,向千岁求教。千岁笑着说,你就从《孝经》起,跟着儿子学。”
武德帝朗朗笑了,携着如君又往前走,穿过游廊,临湖而立,“不过,宝宝或今冬或明春就要去玉渊了。也不是不回来,住一两年,和小璃皇熟悉熟悉。”
如君听她亲口说出,知是确信,指甲已然扎在了掌心里,疼得一阵一阵窒息,却只深深低头,轻轻一声“嗯”。
“我见祁相家诰命常来看望庄卿,你的母姥呢?”
“都在豳州呢。”如君答道:“有州县衙门照料,说也买了田地商铺,过得挺好。”
“迁到京里来吧。”武德帝转头吩咐梁铸:“以后按着规矩,逢如君生辰等日子,也进宫来请安,说一说话。”
如君忙忙拜倒,“谢圣上恩典。只是臣侍母家白丁几个,哪里懂得规矩?来了皇城只怕就要吓倒,更别提到宫里来了,还是就在豳州过闲散日子吧。”
“等沁阳下嫁,宝宝就封御国宫主,虽说寄在了凤后名下,到底你是他的生父。”武德帝言道:“外家不懂规矩,你就自己教一教。没有功名的,不能封爵,朕也不能违祖宗成例,官授予亲。不过你家里若有聪慧向学的孩子,可以送到太学馆去读书。”
“圣恩如此,叫如意……”如君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还有,刚才朕听毓庆宫那个放出去的小侍叫明意,重了你了。”武德帝皱眉问梁铸:“凤后事忙,料理不到这些小事上头。怎么宫主也不知避讳,你们也不提醒?”
“是”,梁铸只得跪下请罪,“宫主不知如主子的名讳,是老奴疏忽了。”
哪是不知道,宫里叫这个“意”字的小奴多了……如君甭管心里怎么怨怒,学会了脸上一丝不露,还连声劝阻:“圣上千万别怪罪宫主,臣侍这个不是本名,是当年进宫后铁氏取的,臣侍早就想回禀圣上和千岁改一个,又怕添了麻烦。臣侍自己没学问,也不知改个什么好,就耽搁到今日了。”
“你本名叫什么?”武德帝刚问出口,便觉不妥:一个穷乡僻壤来的小门户孩子能起出什么像样名字,说不定就是大牛二狗一类的。“朕赏你一个吧。”
如君抬起欣喜期望的眼睛来,“请圣上赐名。”
“你那个心愿朕觉得很好,盼能如愿以偿。”武德帝想了一想,“谐音就叫如愿,取茹字。”
“谢圣上。”如君丝毫也不喜欢,但想着自己另外的心愿,仍是叩头谢恩。
“宫里主位,不管高低,都系朕名下。奴才辈岂可僭越?传喻六宫,反有姓名重讳了主子的,一律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