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昨日之日(下)
深秋过后,皇上病况急转而下,已多日未朝。
朝堂交由刘彻打理,刘彻游刃有余,不仅收了几位顽固老臣的心,还因势利导将赵信安插在长史之位,卫青成了南军副中尉,位韩安国之下。
为他俩喜悦之时,我也隐隐有些担忧,刘彻处处提防南面,到底也知谁是肘腋之患。吴楚之乱更是起于南端,而今刘武在代地,刘荣在临江,刘驹也在南面,三人皆不得不防。
我正沉思,恰听见了脚步声,我寻思,谁会在这时候登门拜会?莫不是赵信哥哥?可珠帘卷起,我蓦地抬头,便撞进了刘彻深黑的眼瞳中。
“太子殿下!”我忙站起身迎接,低眉顺首,“丹心不知殿下光临……”
刘彻上前拉我起身,看我的眼神有些无奈,我黯然垂首——我和他,怎么这般疏远了?
“丹心?”刘彻唤我,“快起来,今日我们哥俩聚聚,不要拘礼。”
“嗯。”我熟练地拿出茶器,剔些新茶,满上煮沸的泉水,将沏好的茶水置于他面前。
“丹心。”刘彻入内后便一直看着我,紧盯我一言一行。
“嗯?”我收起茶叶,插好茶匙。
“你还记不记得前御史大夫袁盎被梁王刺死,逃回封地逍遥法外的事?”我惊闻抬头,眼睛一动不动地望着刘彻。
“记得,有人庇佑他,国法也奈何不了。”我苦笑。
“太后极爱是刘荣,最初也有意将阿娇许给他。她爱刘武皇叔更甚,曾与父皇相约千秋万岁后,传位于皇叔。”刘彻苦笑,“不顾伯仲叔季,又枉顾君臣之别,太后最不待见的当是我!最近,窦婴和周亚夫都回来了,周亚夫官复原职,又是丞相了。”
“殿下,莫要如此说!”我望着刘彻,思虑后方道,“丹心愿为王前驱,导夫先路。可惜丹心久不闻窗外事,不知能否为殿下做些什么。”
他眼睛一亮,十分惊喜,激动地抓过我的手,“我就知丹心心有大志,不会安居陋室。”
我忙抽回手,镇定坐好。刘彻转过身子,转头望望窗外,幽咽地吸了口气,方回身对我说,“临江王是父皇长子,父皇日亟,望丹心能迎回刘荣大哥。”
刘彻这言语实在凌厉!我闻言有些愤怒地望着他,怎么也想不到会事关刘荣——我最不愿回想触碰的过往。我感觉像是上了当一样,刘彻怎可如此待我?
“你活的这般,究竟是为了刘荣大哥,是不是?”见我面露嗔色,未及我答话,刘彻已先作反问。
茶匙在我手中一抖,一偏斜掉在地上,我忙俯身去拾,却被刘彻抢先抓在手上。
“丹心?”刘彻进一步逼问我,“当日玉华亭,他选中的人,非王非将,非亲非故,却是——你?”
“那当如何?丹心未曾感念,更无因一曲《采蘩》而心怀歉疚,丹心没有受不起的意思。”饶是言辞肯定,可心里究竟作如何想,就连我自己也不清楚。
玉华亭一见,一曲《采蘩》,三两句话,刘荣就给我种了一身的因,我再也不能形同过客,将他视作路人。
“刘丹心接旨!”刘彻被我恼到,大袖一挥,落出一卷圣旨来。
我俯身下跪,心意诚然。刘彻居高临下宣读圣旨,气势威严,“朕病告危,命刘丹心即日奔赴江陵,宣诏临江王刘荣入朝觐见。兹事体大,不得有误!”
“臣刘丹心接旨!”我叩足三响头,俯身接旨。
我看着刘彻,他的脸廓清晰,五官周正,那双眼睛,深沉如黑夜,仿佛顷刻间便可将白昼吞噬殆尽。
这样也好。我苦笑,君非昔,我亦非昨。
“他已是临江王了!”我不死心地冲刘彻质问,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为何要如此咄咄逼人?
刘彻瞥过头看我,容不得我退缩,“丹心,这是父皇的旨意!若你心存顾虑,父皇绶下,这两画卷,务必由我亲自交予你。待我走后,你方可启。”
他将袖间两卷置于案几上,欲言又止,稍一停顿,便离了去。我打开封闭的卷子,第一卷字字细密,越看越是心惊肉跳——这是长安令、廷尉郅都亲笔书,告刘荣有“坐侵庙堧垣为宫”之嫌,词语间更是直指刘荣侵占宗庙是为承接龙脉风水,废太子已心怀诡意,是在伺机蓄意谋反。
“这不可能!”我抛下那纸控书,不住摇头,他若是有心帝位,当初就不会这样轻易地离开长安了!
还有一卷书,我慌忙抓过,一打开,却是一卷画。
我惊慌地抓过画,头一念想到的便是我在长安的阿爹阿娘,可我张开看了眼后,心凉了半截!
记忆翻涌,君子美人,《沧海》、《秋水》之音……我痛苦地跌坐于地。
一切来得如此突然,却又波涛汹涌,我退无可退又防不胜防。
明明我是最无关,最卑微,最担不起,最无权谋的,却为何要将我推至风口浪尖,要让我牵一发而动全身,连悬崖勒马的机会都不给我?
“好!”我艰涩地笑笑,“皇上、太子殿下尽管放心,丹心定不辱使命,不负所托。”
我心头酸酸的,自言自语道:“彻儿,你父皇、你母后无一不给你开了最好的路,你若是有心,一定要顺从着走下去,成一代雄主!”
当夜我便出宫,依卷中所示到了平安巷,在街巷绕了圈后,我即带着皇上圣旨启程奔赴江陵。
自长安下江陵,一路舟车劳顿,我虽忧心忡忡,可还是被江南春色吸引。
荞麦青青,草色碧如玉。渐往南,草越长,树渐高瘦,乱花飘飞,飞红巾马蹄染上野花熏香,步履轻快。
朝堂交由刘彻打理,刘彻游刃有余,不仅收了几位顽固老臣的心,还因势利导将赵信安插在长史之位,卫青成了南军副中尉,位韩安国之下。
为他俩喜悦之时,我也隐隐有些担忧,刘彻处处提防南面,到底也知谁是肘腋之患。吴楚之乱更是起于南端,而今刘武在代地,刘荣在临江,刘驹也在南面,三人皆不得不防。
我正沉思,恰听见了脚步声,我寻思,谁会在这时候登门拜会?莫不是赵信哥哥?可珠帘卷起,我蓦地抬头,便撞进了刘彻深黑的眼瞳中。
“太子殿下!”我忙站起身迎接,低眉顺首,“丹心不知殿下光临……”
刘彻上前拉我起身,看我的眼神有些无奈,我黯然垂首——我和他,怎么这般疏远了?
“丹心?”刘彻唤我,“快起来,今日我们哥俩聚聚,不要拘礼。”
“嗯。”我熟练地拿出茶器,剔些新茶,满上煮沸的泉水,将沏好的茶水置于他面前。
“丹心。”刘彻入内后便一直看着我,紧盯我一言一行。
“嗯?”我收起茶叶,插好茶匙。
“你还记不记得前御史大夫袁盎被梁王刺死,逃回封地逍遥法外的事?”我惊闻抬头,眼睛一动不动地望着刘彻。
“记得,有人庇佑他,国法也奈何不了。”我苦笑。
“太后极爱是刘荣,最初也有意将阿娇许给他。她爱刘武皇叔更甚,曾与父皇相约千秋万岁后,传位于皇叔。”刘彻苦笑,“不顾伯仲叔季,又枉顾君臣之别,太后最不待见的当是我!最近,窦婴和周亚夫都回来了,周亚夫官复原职,又是丞相了。”
“殿下,莫要如此说!”我望着刘彻,思虑后方道,“丹心愿为王前驱,导夫先路。可惜丹心久不闻窗外事,不知能否为殿下做些什么。”
他眼睛一亮,十分惊喜,激动地抓过我的手,“我就知丹心心有大志,不会安居陋室。”
我忙抽回手,镇定坐好。刘彻转过身子,转头望望窗外,幽咽地吸了口气,方回身对我说,“临江王是父皇长子,父皇日亟,望丹心能迎回刘荣大哥。”
刘彻这言语实在凌厉!我闻言有些愤怒地望着他,怎么也想不到会事关刘荣——我最不愿回想触碰的过往。我感觉像是上了当一样,刘彻怎可如此待我?
“你活的这般,究竟是为了刘荣大哥,是不是?”见我面露嗔色,未及我答话,刘彻已先作反问。
茶匙在我手中一抖,一偏斜掉在地上,我忙俯身去拾,却被刘彻抢先抓在手上。
“丹心?”刘彻进一步逼问我,“当日玉华亭,他选中的人,非王非将,非亲非故,却是——你?”
“那当如何?丹心未曾感念,更无因一曲《采蘩》而心怀歉疚,丹心没有受不起的意思。”饶是言辞肯定,可心里究竟作如何想,就连我自己也不清楚。
玉华亭一见,一曲《采蘩》,三两句话,刘荣就给我种了一身的因,我再也不能形同过客,将他视作路人。
“刘丹心接旨!”刘彻被我恼到,大袖一挥,落出一卷圣旨来。
我俯身下跪,心意诚然。刘彻居高临下宣读圣旨,气势威严,“朕病告危,命刘丹心即日奔赴江陵,宣诏临江王刘荣入朝觐见。兹事体大,不得有误!”
“臣刘丹心接旨!”我叩足三响头,俯身接旨。
我看着刘彻,他的脸廓清晰,五官周正,那双眼睛,深沉如黑夜,仿佛顷刻间便可将白昼吞噬殆尽。
这样也好。我苦笑,君非昔,我亦非昨。
“他已是临江王了!”我不死心地冲刘彻质问,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为何要如此咄咄逼人?
刘彻瞥过头看我,容不得我退缩,“丹心,这是父皇的旨意!若你心存顾虑,父皇绶下,这两画卷,务必由我亲自交予你。待我走后,你方可启。”
他将袖间两卷置于案几上,欲言又止,稍一停顿,便离了去。我打开封闭的卷子,第一卷字字细密,越看越是心惊肉跳——这是长安令、廷尉郅都亲笔书,告刘荣有“坐侵庙堧垣为宫”之嫌,词语间更是直指刘荣侵占宗庙是为承接龙脉风水,废太子已心怀诡意,是在伺机蓄意谋反。
“这不可能!”我抛下那纸控书,不住摇头,他若是有心帝位,当初就不会这样轻易地离开长安了!
还有一卷书,我慌忙抓过,一打开,却是一卷画。
我惊慌地抓过画,头一念想到的便是我在长安的阿爹阿娘,可我张开看了眼后,心凉了半截!
记忆翻涌,君子美人,《沧海》、《秋水》之音……我痛苦地跌坐于地。
一切来得如此突然,却又波涛汹涌,我退无可退又防不胜防。
明明我是最无关,最卑微,最担不起,最无权谋的,却为何要将我推至风口浪尖,要让我牵一发而动全身,连悬崖勒马的机会都不给我?
“好!”我艰涩地笑笑,“皇上、太子殿下尽管放心,丹心定不辱使命,不负所托。”
我心头酸酸的,自言自语道:“彻儿,你父皇、你母后无一不给你开了最好的路,你若是有心,一定要顺从着走下去,成一代雄主!”
当夜我便出宫,依卷中所示到了平安巷,在街巷绕了圈后,我即带着皇上圣旨启程奔赴江陵。
自长安下江陵,一路舟车劳顿,我虽忧心忡忡,可还是被江南春色吸引。
荞麦青青,草色碧如玉。渐往南,草越长,树渐高瘦,乱花飘飞,飞红巾马蹄染上野花熏香,步履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