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城里,人人颂扬顾公子光风霁月、谦谦有礼、宽宏大度,叶颜却持有相反看法,她认识的顾远之整天板着张脸,动不动就训人,腹黑!狡诈!冷酷无情!小气巴巴!言而无信!

    明明承诺过赔她一套茶具,结果这都两天过去了,依旧毫无动静。

    这日用午饭时,叶颜觉得很有必要委婉地提醒一下顾远之:“老板,你还记得下大雨那天碎了一地的杯具吗?”

    “食不言。”老板瞥了她一眼,一开口又是君子之礼。

    叶颜失望得连肉都少吃了两块。

    孟瑾年那边也没个音讯,说好的第二天送套茶具过来——呵呵,男人果然一个都靠不住!

    没等来杯具,倒等来了盛掌柜,来要回提亲礼的,这正中叶颜下怀,赶忙把东西还人了。

    提亲礼其实不值几个钱,但盛掌柜不得不厚着脸皮来索回,生怕东家误会。

    近两日,临江城里突然刮起一股绯闻风暴。

    顾公子心有所属了!

    顾公子金屋藏娇呢!

    顾公子好事将近啦!

    某人自称亲眼所见,某一日顾公子携叶姑娘去成衣铺看小儿衣了,这明显是未婚先孕啊!

    “未婚先孕”盛掌柜自是不信,“心有所属”他深信不疑,“金屋藏娇”自不必说,这是事实。

    听了传闻之后,盛掌柜后知后觉反应过来,难怪他对公子提起外甥心悦叶姑娘时,公子脸色不大对劲。彼时他只当公子舟车劳顿乏了,却原来,公子之所以下了船直奔酒楼要见叶姑娘,是思之心切迫不及待啊!又枯等一下午,心不在焉,茶饭不思,简直是望眼欲穿啊!

    哎,公子也真是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多正常的事,公子偏藏着掖着不说,大费周章让叶姑娘入那个什么股,还把人弄回家住,啧啧!

    长安送走盛掌柜,急忙去书房给公子报喜:“公子,盛掌柜果然把余家的提亲礼要回去了!”

    公子“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

    “我就说这招管用吧。”长安洋洋自得。

    “下下策而已。”顾长卿并不怎么赞同这个法子。

    谣言固然能让人知难而退,但也保不定会有什么后患。

    可一边是迫在眉睫的余家亲事,一边是锲而不舍的小侯爷,中间还夹着个不通世故的小姑娘,顾长卿不得不采纳长安的下下策。

    “小甲,进来一下。”

    正无所事事的小甲忽闻公子召唤,双眼倏地一亮,三两下蹿进书房,趴在书桌前喜滋滋地问:“公子,你终于改主意了?”

    自以为猜中公子心思的傻小子不等公子表态,“唰”地挺直腰板,拍着胸脯保证:“公子放心,我一定手下留情,不打坏姓孟的!”

    小甲基本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喜恶全凭直觉,要么就是见风使舵,公子喜欢的人,他也喜欢,公子厌恶的人,他也讨厌。

    对于那个让公子气得牙痒痒的野男人,小甲时时刻刻都想揍。

    但公子说了,姓孟的是齐云皇帝最疼爱的亲外甥、是齐云长公主的宝贝儿子、是齐云一品大将军的独苗苗,背景十分了得,要是打了姓孟的,会惹来天大麻烦。

    皇帝和长公主地位有多高,小甲压根没概念,但小甲知道公子他爹是启国的一品大将军,手下有十万顾家军。

    姓孟的也有个那么厉害的爹,确实不能随便揍。

    于是小甲向公子“献计”:他半夜悄悄潜入客栈把姓孟的悄悄弄死,保证不让任何人发现,这样公子就不会有麻烦了。

    然后他就被公子赏了个凿栗,至于公子训的话,他没听懂,反正总结起来一个意思,不能随便杀人。

    打也不能打,杀也不能杀,似乎只剩一个法子了:把姓孟的抓起来关进地牢!

    然后又被公子敲了个壳壳,训了好一通。

    可惜小甲吃了脑板栗也不长记性,一听公子召唤,还以为公子受不了姓孟的天天上门骚扰,终于决定把人抓起来了。

    公子那个无语,公子那个郁闷,公子又想敲小甲脑门。

    忽视掉少年那期待的小眼神,顾长卿耐着性子道:“你去趟醉仙阁,让包大哥把地牢里那几个人放了。”

    “需要打一顿再放吗?”小甲认真请示。

    小甲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怎么了,就是特别想揍人,人没揍到,他浑身难受。

    “不用打。”长安好笑道,“你顺便告诉那几个人,回去劝劝他们主子,莫再肖想别人家的宝贝。”

    小甲才不听长安的话,以眼神询问公子,得到公子首肯,这才去了。

    “公子,咱们把人都放了,姓孟的总该离开了吧。”长安一边磨墨一边说道,“如此一来,公子又少了一个情敌。”

    公子十分怀疑,小甲的脑子是不是长到长安脑壳里去了,否则自己的心思为何总被这小子轻易看穿?

    “你最近是不是很闲?”顾长卿板起脸。

    “哪有啊!”长安矢口否认。

    他最近明明在忙着看好戏。

    出于心虚,长安挤出一抹堪称谄媚的笑,赶紧转移话题:“公子,只把姓孟的拦在门外也不保险,还得找个由头让姑娘出不了门。”

    多聪明的一个人,心思却不花在正道上,哎!

    公子不免又是一番感慨,然后示意长安有法子赶紧说。

    长安绕过书桌走到公子身边,俯下身压低嗓音:“公子附耳过来,我怕小甲又躲在哪儿偷听,那小子最近不知怎么的,总爱听墙角。”

    还能怎么的,不就是顾长卿无意间惯出来的。

    当初顾长卿派甲和乙盯着叶颜,那是小甲头一回盯梢人,别提有多上心,若非有乙拦着,小甲连姑娘如厕洗澡睡觉都不肯错过。

    盯着盯着,小甲觉得这比天天待在树上屋顶上草丛里有意思多了,于是他的业务对象逐渐增多,哪有热闹他往哪凑,且对八卦的嗅觉越发敏锐。

    顾府人丁稀少,论哪里常有热闹可看,除了叶颜出现的地方,就属长安所过之处了。

    小甲轻功好啊,一般人察觉不到,就算被发现,他也跑得掉,有恃无恐,猖獗得不行。

    长安当然不在“一般人”之列,他都发现小甲好几回了,可惜逮不住这个法外狂徒,逮着了也打不过,所以只能尽量提防。

    顾长卿听了长安的抱怨,不免又是一番感慨。

    瞧瞧他身边的人,一个比一个不让他省心:怼天怼地怼老板的撒谎精叶颜,作天作地的戏精长安,弱智少年小甲,一心想取代小甲成为第一刺客的心机乙,一群时时刻刻等着看好戏的吃瓜群众,这府里还剩几个正常的?

    就算正常人住进顾府,估计没多久也会失常吧?

    就拿远游来举例好了,只要不挨着长安,一切都好,顶多开几句无关痛痒的玩笑;可他一旦回来,不消片刻,立马变了个人,跟长安从屋里打到屋外,从地面打上墙头,两人就像猴子一样窜上跳下,好不热闹。

    说起来都是泪啊!

    公子很想捂心口。

    这厢顾长卿长吁短叹,那厢孟瑾年愁眉苦脸。

    哦,不止愁眉苦脸,额头还有老大一个肿包,老何正拿热鸡蛋帮小侯爷散瘀,小侯爷疼得龇牙咧嘴。

    老何既心疼又生气:“我都跟你说了多少遍,顾家人不简单,顾府不好进,你偏不听,这下尝到苦头了吧!”

    可这也怨不得小侯爷,任哪个男人听了那种风言风语都会暴跳如雷,何况姓顾的还给小侯爷吃闭门羹。

    见不着心上人,小侯爷只好效仿某个梁上君子,不料才翻上顾府围墙就对上一名高手。

    人不打紧,脸却丢大发了。

    小侯爷悔不当初,早知有埋伏,他该在脸上蒙块布的。

    “这是我自己不小心撞的,才不是被人打的!”小侯爷要面子,坚决不承认自己打不过顾长卿的手下。

    “不许再贸然行事,听见没!”

    “知道了。”

    一听这不情不愿的语气,老何就知道小侯爷还没死心,免不了又是好一通念叨。

    正念着,忽听有人在门外禀报,姓顾的把人放回来了。

    这六个侍卫一直被关在地牢里,黑布袋始终蒙着头,还中了软骨散。他们不清楚地牢的具体位置,但很确定,地牢不在顾府里,因为期间听过两个男人唠嗑,大意是小侯爷闹到顾公子府上去了,但被顾公子打断腿轰走了。

    不用想,定是故意说来气他们的。

    六个侍卫的的确确气到了,可他们被五花大绑着,没法上去揍人,所幸嘴没被堵上,于是跟对方打起了嘴炮。

    不料有个口才十分了得,以一敌六竟丝毫不落下风。

    但也无妨,好歹他们有六个,嗓门加在一起总压得过对方。

    嗯,地牢里这几天也挺热闹。

    至于对方让他们带给主子的话,六个侍卫虽然不知道小侯爷肖想人家什么宝贝,但他们不蠢,这种有损小侯爷颜面的“奉劝”,他们只当闻所未闻。

    话没带到,但意思表达得十分明显——人都给你放回来了,你该收拾收拾滚出临江了。

    气得小侯爷跟窜天猴似的从凳子上一下蹦起来,二话不说往外冲,老何独自一人拽不住,只好招呼大伙儿一起上。

    这叫什么事儿啊?好好一个人,怎么一沾上男女之情就魔怔了呢?

    “小侯爷,天涯何处无芳草——”

    “阿颜才不是草,阿颜是宝!”

    众人:“……”

    “京中粉黛无数——”

    “连阿颜一根头发丝都比不上!”

    众人:小侯爷你夸人也不能如此不着边际吧。

    “侯爷不会答应——”

    “我不当这个小侯爷了!!!”

    众人:哎,小侯爷都气糊涂了。

    “小侯爷!”

    老何陡然暴喝一声,失控的小侯爷终于放弃挣扎。

    “你们几个先出去。”老何一挥手,侍卫们全都撤走了。

    老何指了指凳子:“坐。”

    这不带丝毫情绪的一个字比任何侍卫的劝解都管用,小侯爷老老实实坐那去了。

    “胜勿骄,败戒躁,小侯爷连最基本的道理都忘了?”老何一改往常的恭敬,双手负背,站在小侯爷面前俯视着他,俨然一副长辈训诫晚辈的模样,“这若是两军对战,小侯爷吃了败仗,也要在将士们面前丑态毕露影响己方军心、叫敌方看笑话吗?”

    “我……”小侯爷张了张唇,欲言又止。

    他原想说自己当然不可能因为吃败仗而丑态毕露,他只是一时半会儿难以接受这个结果而已。

    但他的的确确丑态毕露了,并且说了不该说的话,事实如此,容不得他狡辩。

    “承认自己落败并不丢脸。”老何神情严肃,“明明败了,却不愿直面结果,没能调整好心态,不去总结原因,此为兵家大忌!”

    自知犯忌的小侯爷耷拉下脑袋,看起来十分沮丧。

    但他紧接着又记起“败不馁”,立马抬头挺胸坐直身子。

    可在老何看来,小侯爷双眼不如从前亮了,脸上再无昔日神采。

    市井皆传小侯爷仗着家世、仗着圣上的溺爱,有多嚣张跋扈,有多蛮横无理,恶行累累罄竹难书,不堪大用等等等等。

    可老何是看着小侯爷摸爬滚打长大的,深知小侯爷的为人,自然不难猜中小侯爷的内心感受。

    小侯爷之所以难以接受这个结果,是因为这不仅仅关乎男女之情、个人颜面。

    一个代表着启国顾家,一个代表着齐云国信远侯府,往细了说还不止于此。

    初次与顾家人交锋,小侯爷从头到尾都处于下风,最终一败涂地。

    可这不意味小侯爷有多差劲。

    其一,顾长卿对小侯爷了如指掌,小侯爷对真正的顾长卿却一无所知;其二,这是启国,是临江城,顾长卿占尽地界优势;其三,顾长卿人多势众。

    小侯爷落败完全不出老何意料,老何等的正是小侯爷落败这一刻!

    在此之前,小侯爷太过一帆风顺,不知天高地厚,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准确认知;不吃几场败仗,涨不了教训,磨炼不到心性。

    虽说芒山之行几乎全军覆没,但那并非真正的敌我正面交锋,小侯爷在决策上也毫无差错,且小侯爷的任务完成了。

    而这一回,小侯爷正面对上顾家人,老何很想看看,小侯爷如何应对,硬撑多久,落败后是何反应。

    讲真的,老何十分不满。

    这若是两军对战,双方兵力太过悬殊,明智之举是立即撤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可小侯爷却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恋战不退!

    这绝非小侯爷会犯的错,其中缘由显而易见。

    “小侯爷莫不是忘了自己的身份?忘了自己肩负的使命?一个小姑娘便让你方寸大乱,将来如何面对敌人的千军万马?你对得起圣上与侯爷十数年的悉心栽培与莫大期望吗?对得起信远军所有将士对你的信任与敬重吗?”

    老何一连串问题抛出来,小侯爷的脑袋又耷拉下去了,这回是惭愧的。

    “小侯爷,一名合格的将领并非不能有儿女情长,可首先得有保家护国的能力!你生在将门,有高人一等的身份,同时也注定了你必须有与之相匹的能力,唯有让自身强大起来,方能护住你想守护的,明白吗?”

    老何说的这些大道理,孟瑾年打小就常听,耳朵都听出茧子了,自然早已明白自己肩负着怎样的重任。

    正因明白了,他收起顽劣天性,开始勤学苦练。

    但那并非为他自己,诚如老何所言,是为了不让悉心栽培他的师长失望,是为了配得上小侯爷这个身份,是为了对得起将士们的信任与敬重。

    除此之外,他依旧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侯爷,在军中罕逢敌手、罕有败绩,在京中横行无阻、无往不利。

    真正出去闯荡之后才发现:原来他堂堂小侯爷也有被人耍得团团转的时候,也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时候,也有斗不过的人,也有进不去的门,还有想见却不着的人。

    这才出来执行两次任务而已,他一连两回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折,面子一掉再掉,自信一跌再跌,差点怀疑自己当真不堪重用。

    幸好老何点醒了他。

    胜败乃兵家常事,他该做的是尽快调整好心态,分析总结落败原因,重振旗鼓,而非无脑愤怒。

    还有一点老何也没说错,他的自身能力远远不够。

    草率,鲁莽,轻敌,自以为是,太过倚仗外力,打从第一次执行任务开始,他就在不断犯错。

    第一次他侥幸保住性命,第二次是顾长卿手下留情,之后呢?他总不可能次次行大运。

    况且,他还有想守护的人,亲人,爱人,许许多多人,没有足够的能力,谈何守护?

    他甚至差点害死所爱之人!

    “我明白了!”小侯爷抬起头,眼中重燃斗志。

    眼见小侯爷重振旗鼓,老何暗暗松了口气,心道可算把这小崽子拿捏住了。

    哪知一口气还未落到底,小侯爷三言两语害他一个趔趄差点栽倒。

    “回去之后我就加训,争取早日打败信远侯,看他还有何理由阻拦我出门!还有姓顾的,我迟早打断他的腿,还要翻过他家围墙!”

    心塞的老何无力望天:侯爷啊,老何尽力了,您还是自求多福吧。

    “不是吧老何,我开玩笑而已,这你都瞧不出来?”小侯爷又开始不正经了,“我的志向怎么可能仅限于此!”

    “哦,我也只是配合你一下而已。”老何也要面子的。

    小侯爷自认尊老爱幼,不戳穿老何,拽了拽老何的衣袖,“老何你坐,我有几个疑问要请教你。”

    等老何坐下之后,小侯爷问:“你说说如何判定一个人好坏与否。”

    如此寻常的“疑问”,哪当得上“请教”二字?

    很显然,此为铺垫而已。

    “自是先摸清对方底细,再观其品行。”老何向来有耐心,并未直问小侯爷葫芦里卖什么药。

    “那你觉得阿颜是好人吗?”

    老何白了小侯爷一眼:“你自幼在宫中随圣上与叶太傅习度心术、御心术,想必早已试探过叶姑娘,且早有定论,何苦为难老何一介粗人?”

    “那么好人必须有身份吗?江湖中人都说英雄不问出处,为何谈婚论嫁就非得论门当户对?”

    小侯爷有此一问,老何丝毫不觉奇怪,因为小侯爷向来如此,小侯爷的确会仗势欺人,但从不无缘无故针对谁。

    军中的将士,小侯爷拿人当兄弟,从不刻意摆架子;小侯爷在长辈面前多是嬉皮笑脸卖乖讨巧,内心却十分敬重,非但不令人生厌,反而倍感亲切。

    当然了,这并非小侯爷天性如此,而是受教使然。

    老何不会嘲笑小侯爷的想法太过天真,反而老怀欣慰,语气不自觉和蔼几分:“不问出处,只因那人早已是大英雄,换作无名之辈,照样难逃世人质疑。”

    小侯爷不再发问,显然心中已有决断。

    但看他愁眉不展,显然尚未想到对策。

    到底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饶是老何再大公无私,也不忍见小侯爷愁苦至此。

    “小侯爷想要达成所愿,有两种法子,要么让叶姑娘有个令人信服的身份,要么小侯爷自己拿到话事权。”

    “第一种相对简单,但恐有后患,我并不赞同小侯爷采取这种法子。”

    “第二种无疑很难,但能一劳永逸。”

    “可无论用哪一种法子,小侯爷自身必须具备那个能力。”

    圣上通情达理又宠溺小侯爷,长公主压根没有门户之见,侯爷惧内,小侯爷想娶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为妻,最大的阻碍是满朝文武。

    然而,无论圣上或长公主或侯爷都不可能为了小侯爷的终身幸福力排众议,并非不愿,而是不可以。

    老何又怎么忍心让小侯爷“孤军奋战”呢?

    这一回,老何决定站小侯爷这边。

    毕竟这是小侯爷头一回为自己而“战”,或许也是唯一一回,而非为了他人。

    一个只为他人而活、任人摆布的小侯爷,老何绝不想看到。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小侯爷岂会不明白老何的抉择,自是铭感五内,但让他正儿八经致谢,委实说不出口,总感觉特别矫情,那便只好用实际行动表示了。

    “老何,咱们明日启程吧。”

    每当小侯爷懂事的时候,老何总会露出老父亲一般欣慰的笑容,这次也不例外。

    “小侯爷不再多养几日了?”心情一好,老何也开始不正经了。

    此言立即换来小侯爷一记白眼:你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呢?

    老何继续调侃小侯爷:“也不向叶姑娘辞别了?”

    小侯爷再一次翻白眼:“你觉得姓顾的会让我见阿颜么?”

    “你可以去人家门外继续等啊。”

    不知小侯爷想到什么,陡然一拍桌子:“我说怎么等不到阿颜出门,敢情是姓顾的从中作梗!”

    “先在临江城里散布谣言,再隔绝我与阿颜见面,好让我误会阿颜,而阿颜也会误以为我是有意不辞而别!什么光风霁月世无双公子,分明是奸诈小人一个!”

    “老何,我还是把顾长卿在临江的消息卖给陈怀熠吧?姓顾的不仁在先,那就别怪我不义了!”

    老何微微一笑:省省吧小侯爷,同样的当我可不会上第二回。

    没捉弄到老何,小侯爷连忙打岔,摸着额头的肿包龇牙咧嘴:“老何,我头疼,你再帮我揉揉呗。”

章节目录

莫负年华莫负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烟雨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烟雨渡并收藏莫负年华莫负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