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皇城,紫宸殿。

    大殿内,武皇形骸倚坐,面色青暗,侧有熏炉燃香,她目凝其状,声随紫烟飘出:“他去了?”

    “回陛下,是。”梁佑元垂首应答,“皇夫殿下现在应已至孝陵。”

    武皇发出声低而冷的短笑,道: “朕又给了他个女嗣,可他还不懂得进退。”

    梁佑元没有多言,只安静垂首。

    “罢了,半旬而已,由他吧。”武皇说完默了会儿,伸手拿起一份奏折,却没心思看,复又丢回桌上。不多时礼部侍郎、门下侍中柳弘来请见,她一起唤了进来。

    礼部侍郎复命:“启禀陛下,吊祭懿明太女的楠安属臣午末抵京,鸿胪寺顺利接迎,刚刚已安置到鸿胪客馆。”

    武皇微点头,后睁凤眸,在淡烟中望向她们,语气平常道:“侍中,回去后着人替朕起草一份立储诏书。礼部筹备典仪,此月行封。”

    满殿皆震,二人惊诧抬望,正对上武皇笼于薄烟后的双眼,在大殿阴影中,半明半暗。

    “孝陵祭后,立净王为太女。”

    -

    京南衙虎贲军官署,谢燕翎与一群人回来,一进门便把头盔摘下擦汗,有人道:“天儿渐渐热起来了。”

    “送去了?”厅内人给她们递了碗凉茶,她们应道:“嗯。”

    有人嗑着瓜子道:“哎,我记着那南陈使臣好像还没走啊,也在鸿胪客馆呢吧?这楠安人和南陈使臣住一个地方,还不打起来?”

    “嗨,别提了!”一个人放下茶碗道,“一进大门两边就暗较劲起来,要我说鸿胪寺真不该把她们凑一块!”

    “楠安属臣是代表楠安郡王来的,不住国宾馆住哪?你个粗人懂什么,喝你的茶。”谢燕翎及时打断,眼神往里面瞄了一眼,那人立明,赶紧熄声。

    公厅里面,摆着一缸冰的位置,正坐着几个荣系武官,她们都在凝面沉默。

    荣恒威虽被拘留调查,但虎贲军中仍留有她许多亲信。自谢氏以谢燕翎入虎贲军后,此地便隐隐有荣谢对立的味道。

    刚一回来,谢燕翎就感受到一股不寻常的气氛。往日里那群荣系武官吵得要命,怎今日如此安静?

    在战场多年的她隐觉异样,暗想:是不是荣家要有动作?不行……我得去提醒一声。不知现在殿下何在?

    -

    京中大道上,风临正乘车自相府往孝陵赶。

    她心情差,偏又在半路堵了车。想着父亲还在等,她也着急,便遣白青季去前方查看。

    白青季噔噔噔跑去,不多时折返,禀告:“回殿下,前头差役打死了个胡说八道的疯老道,尸首还没来得及抬走,这才堵了道。”

    风临听后向外看去,细察半晌,果然看前面地上躺着个衣衫褴褛的人影,看那人打扮想来生时也艰难,不禁怜悯,掏出些钱递去道:“青季,送点钱去,托人给那老人置口棺材。”

    随后她命人改道,择另一条路急赶到孝陵。

    静殿内,子南玉正独自饮茶,见风临匆匆赶来,嘱咐:“慢点。”

    风临点头,环视一周不见子丞相,问:“姑姑呢?”

    “听说敏文提前回来,就走了。应是有要紧事。”

    子南玉抿一口茶,放下杯,垂眸稍默。风临看着心中惆怅,挥手屏退旁人,自走到一旁椅子坐下。

    一时间天地安静下来,没有人言物窸,唯有窗外陵中林木在轻轻沙响。

    风临望着殿中日光,忽然轻语:“还有三日就是长姐的祭礼了。”

    子南玉抬起头,说不清是什么表情:“是啊,还有三日了……”

    风临转头看他,许久后,道:“父亲,我希望……那日您不要出席。”

    窗外林止,皇陵寂静。

    风临正低眸斟酌用词,想如何解释,但子南玉已经明白了。

    他温雅的面容严肃起来,问:“你决定了吗?”

    “嗯。”

    风临很慢很慢地点了一下头,“有些话我憋了太久,不想再忍了。”

    “您会怪我吗?”她看向父亲,目光里压抑着很多。

    子南玉没有回答,只说了一句话:“顺义门,永昌门,你自选一处。”

    风临心内酸涩激涌,望着父亲刺目的白发,道:“永昌。”

    “好。”子南玉转过头来,沐光而笑,白发被照如雪色,恍惚间似雪降。

    风临涩声道:“父亲,我怕连累你们。”

    他伸手轻轻摸了摸她的头,温柔轻语:“傻孩子,一家人不分彼此,何需说这样的话。决定了就去做吧。”

    “人生当怒一遭,不留遗憾便好。”

    -

    皇城弘文馆内,谢元珩正在教导风和经史。

    春日穿过窗格,在轩昂高阔的馆厅投下落影。女子讲述声徐徐而来,风和于书案前聆听,单薄的身影跪坐于高殿之下,像山下的一粒砂。

    小休时有宫女来送甜汤,放下后俯身对谢元珩悄然耳语一句。

    谢元珩微微侧首,听罢颔首,待人走后屏退闲人,轻摇麈尾,看向风和笑道:“恭喜殿下,即将步登青云。”

    风和弯唇笑了笑,道:“王傅,需要吾做些什么吗?”

    谢元珩摇头,缓慢摇动手中麈尾,儒雅浅笑:“什么也不必。这个时候,做才是错。”

    “您只需等待就好。”

    “嗯。”风和低眸看书,手指捻起一页翻过,状似随意道:“王傅,顾家日后会为吾所用么?”

    谢元珩不禁失笑,道:“殿下不必打她们的主意了。顾氏曾是风敬言的姻亲,陛下不会留的。”

    “您难道不知,陛下命谁去看守顾府的么?”

    风和翻过一页,淡淡道:“可惜了。”

    -

    一个时辰后,门下省官署。

    柳弘归,点侍郎择人草拟圣诏。门下侍郎领了任务,立刻叫来闻人言卿,道:“你文采佳,从前又是翰林院的,也草拟一份来呈我。”

    闻人言卿道:“啊?我吗?”

    “对,你。”她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这是个向新储君献好的机会,你自身什么情况难道不清楚?还不赶紧抓住这个机会!”

    闻人言卿蹙眉低语:“下官不才,恐误大人事……且草拟圣诏不应是中书省之务么?我们担了,会不会……”

    侍郎道:“陛下亲指我部来办,就是为了绕过中书省。你啊,不要寻借口。”

    闻人言卿幽幽寻思了会儿,点头道:“好。”

    “这就对了。”她起身拍拍闻人言卿肩膀,笑着笑着,略有伤感,“好好写,稳住自己仕途。我知道你是好孩子,多为自己想想,别辜负了闻人大人的栽培。”

    一点酸涩意涌来,闻人言卿沙哑地“嗯”了一声。

    对于她来说,拟一篇圣诏不算难,提笔一挥而就,不过一炷香功夫便已书完。呈上后,她借口更衣,幽幽溜出官署,悄然往定安王府而去。

    -

    相府。

    在众管事随从紧张的目光里,子敏文的车驾急停于府门。四马被勒得高声嘶鸣,不待停稳,车门便被人一脚踹开,子敏文直跳下车,阴沉着脸疾来。

    “女郎……”有人想上前稳一稳,但她此刻盛怒,已是什么话也无用。

    “滚开!”子敏文一把推开,面色可怖,直奔进后府父亲院落,推门冲入,房中一应物件犹在,独不见她父亲。

    子敏文一言不发,阴沉着脸疾步去室内查看推开。直到将每个房间都找遍,也不见谢元山身影后,她终再也遏制不住愤怒,冲出来大吼:“我父亲呢?我父亲呢?!”

    “我父亲哪去了!!”

    子敏文为人鲜少动怒,今日却真真正正发起了大怒。满府无仆敢止,外头跪了一片,有人道:“女郎息怒……大人已经定了处置……”

    子敏文阴沉咬牙道:“你们这群该死的贱婢,若非你们帮衬,我父亲怎会……你们且等着。”

    众心惊,再不敢吱声。子敏文抬步往丞相院落走,未料前方路上竟见子徽仪迎面而来,俨然是来见她的。

    她停住脚步,袖下暗握两拳。子徽仪走来站停于子敏文面前,唤了声:“女郎。”

    “你还敢来见我啊?”子敏文死死盯着他,眼里隐有血丝。

    子徽仪行礼。只道了三个字:“对不住。”

    “哈哈……”子敏文咬着后槽牙笑,短短三个字,把她的眼睛都逼得发红,“仆人来报时我还不肯相信,回京第一个去的便是谢家,就为求证。谢家只收到了和离书与嫁妆财物,没接到我父,我想其中必定有什么误会,急赶回来弄清,没料到啊,原来是真的!”

    “我家有哪里对不住你?庇护你,给你吃穿,让你在这华京尊为公子,没想养了一头白眼狼!我把你当家人看,你却来祸害我的父母!”

    子敏文情绪激动,猛然冲上前怒吼:“我父亲在哪里?!”

    明非忙上前挡住子敏文,素问飞快拉着他要躲避。

    但子徽仪没躲,直视她,语气平静得近乎无情:“他在家中保和坊的园子。我怕送他归谢府太早会误事,便暂留他,待文书落名,定局已成,就将他送归。”

    几句话听得子敏文气血上涌,上前道:“你是谁?你以什么身份做这些事?!”

    “那是我的父母!你一个晚辈,居然敢插手他们的事,逼迫我父和离!你算什么?!你还有没有半点良心!你个小人!”

    子徽仪道:“他害皇子,总不能一点代价不付。”

    “子清华!!”

    子敏文彻底暴怒,猛地抬起手——

    “女郎!”“女郎万万不可啊!”

    素问明非慌忙阻拦,对方仆人也上前来拉扯,子徽仪漠然瞥了一眼,看向子敏文,不躲不闪,就像在等那个巴掌落下。

    子敏文看着他那双眼睛,抬起来的手,终究没能挥下去。

    正此激烈相对之际,突有一沉声自后传来:“敏文,还不住手!”

    众闻声回头,正是子丞相。

    子敏文在看到她瞬间,眼圈便红起来,颓然垂下手,哑道:“母亲,我正要去寻您。”

    子丞相踱步上前,看了看二人,眉头紧皱,挥令仆人退远,后对她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和离已定,我不会回转。”

    “为什么?!”子敏文瞬间哽声。

    子丞相没回答,反而道:“清华,你与她说吧。”

    这时他本不宜多言,但子徽仪仿佛对一切都感到无所谓,便即开口:“女郎是否想过,殿下知晓你父亲协助毒害皇子后,如何安抚?”

    “你狠得下心惩处父亲么?你能平息她的怒火吗?”

    子敏文背后猛地窜起寒流,冷汗顷刻满身。这个问题她不是没有想过,毒害依云,若换旁人,风临必要那人死……但……

    “若真闹到那一步,相府与殿下的情分还能在吗?你与殿下的情分还能在吗?”子徽仪淡淡看向她,“一场和离,能保得两家亲缘,你父性命,你还有什么不满。”

    “你!”子敏文怒火难抑,刚张口,便有管事来报:“丞相、女郎,谢家来人了!”

    -

    厅堂内,谢家人冷冰冰的话音如针扎来。

    “既然丞相离意已定,我家难道还能强逼不成?文书已过了官署,这件事就这样吧。”谢元珊沉面说完,忽抬手指向堂内跪着的子徽仪,“但这竖子狂悖行事,逼迫亲长,强夺人意,忤逆不孝,是犯了十恶大罪,绝不能饶恕!”

    十恶大罪……此四字一出,当即叫子敏文背冒冷汗,连忙张口:“姑姑,这……”

    “还没轮到你说话!”谢元珊低喝完,转眼看向子丞相。

    子丞相端坐椅上,瞧不出喜怒,缓缓道:“那谢大人的意下是?”

    谢元珊看向子徽仪,面色阴沉地吐出两字:“送官。”

    子敏文心一咯噔,若真将人送去京兆府,对方必然诉忤逆罪,那就完了,十大罪可是要依律处死的!

    她也顾不得礼数,连忙作揖上前:“姑姑容情,他原是孤子,还年少未加冠,送官岂不可怜,好歹留他一条性命,我们私下处置就是。”

    谢元珊脸色极阴沉:“此事牵涉亲长,是你个晚辈能多言的吗?何况受辱的是你的亲父,你不可怜他,却去可怜个外人!”

    此时子丞相开口,沉声道:“在我府上,就不劳谢大人教训敏文了。”

    谢元珊神色微难看,冷然瞥向一旁。子丞相继而看向子敏文,淡淡训了句:“不懂事,闭嘴罢。”

    “可是母亲——”

    子丞相威严地看了她一眼。

    子敏文见后默默退回,复紧张看向子徽仪。他跪在厅中,神情依旧淡漠,仿佛置身事外,看得她又气又急。

    座上,子丞相看向谢元珊:“谢大人,不如我们各退一步吧。”

    “你让我退?”谢元珊语气不善。

    “呵呵……”子丞相微笑,声调平缓道,“竖子行事狂妄,确是该罚,但离府之人,也不是全无过错。”

    谢元珊冷道:“你此话何意。”

    “三日前,皇子在我府上出了点小事。”子丞相沉着笑道,“府上人疏忽,令殿下吃坏了东西。也巧,做饭食的人,与您弟弟有点关系。”

    谢元珊目光微变。

    子丞相笑笑:“定安王得知此事后大怒,闹得不可开交。我顾念着夫妻情分,将过错都揽到了自己身上,这才依仗血亲身份,把事情平息下。”

    “不然,伤了皇子,哪怕仅是使皇子殿下破了皮、擦了手,你们又能承担吗?”

    谢元珊抿唇片刻,后道:“丞相这是与我行欲加之罪?且不论愚弟究竟做没做,即便他当真做了,给人定罪,也需人证物证俱全。你若只为和离,直说便是,我家绝不会纠缠,何必搬出这么大罪过来指责愚弟。”

    子丞相噙笑拿起桌上茶杯,道:“你就笃定我没有证据?”

    谢元珊暗看向她。

    子丞相闻着茶香道:“别急着与我口舌争锋。带我的话回去,同左仆射她们议一议,看看有没有道理。这个孩子我们私下处置,送去内狱,消你们的委屈,你们也怀一点慈悲,留些余地。彼此体谅,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情分还在。”

    谢元珊听完,暗沉着脸,抿唇不言。

    -

    定安王府。

    风临刚进府门,便见李思悟奔来。她面色憔悴煎熬,发髻潦草,到了面前,未语先泪流,唤了声“殿下”后,抓着她衣袖便往下跪:“臣家族受人牵连,无辜遭难,恳请殿下怜悯,允臣邀慕侍郎一谈,饶臣家人性命……”

    风临一把拉住,瞧着她的模样,低声道:“原来是这样的感受……”

    “什么?”李思悟抬起泪眼看她。

    风临看向她,凤眸寒潭:“原来看到身边人遭难,是这种感受。”

    李思悟刹那间明白话意,浑身冰冷。

    正当她以为一切无望时,却听到风临开口:“可是,孤做不到袖手旁观。”

    她猛然抬头,泪汪汪地看去。风临低声道:“孤会帮你的,因为你是重要的人。但不保救下你全族。只你至亲,可以吗?”

    李思悟如释重负,眼泪如河,抓着她衣摆哽咽:“多谢殿下不计前嫌……”

    风临俯身将她扶起,说:“既决定了接受你,前尘翻篇。孤不是心胸狭隘的人,不会再寻后账。”

    李思悟哭得更厉害,心中愧怍难当,风临拿出帕子给她拭泪,忽然轻缓声调,像幼时那般,唤了她的名:“但思悟,你大概永远不会知道,那几年,我们多盼能见你一面。”

    李思悟哽声难言,掩面而泣。

    正此沉默无言之际,平康前来,告知风临,闻人言卿请见。风临顺势让李思悟离去稍整仪容。

    及见闻人言卿,对方立将武皇欲立储一事告知,风临沉吟片刻,心中已有决定,唤人去请那几人来议事。

    -

    天色暮,华京东。

    祝勉刚与荣家人吃罢饭回返,面色沉郁。

    道上人不少,行车缓慢。祝勉本就心烦难定,见道上拥拥堵堵更烦躁,干脆叫人停车道旁,稍稍清静。道上时过华车,祝勉探窗而望,见是谢府车驾,并不起身,刚欲关窗时,忽见其后紧随一辆华车。

    那车华丽轩昂,三马并行,一望便是贵族车驾。然车檐下本该挂铃之处,却悬着一只陶埙。陶埙平平无奇,颜色陈旧,挂在这辆豪华轩车上,真如一块泥点。

    下仆平日迎来送往,但也不识此驾,正奇怪欲问,一回头却见祝勉飞速提袍下车,奔到道边,冲着那悬埙之车就是一躬揖。

    华车慢吞吞自她面前驶过,在车窗轻曼与她相错的瞬间,祝勉低声说了句:“问宗君安。”

    轻罗窗曼在夜中摆动,须臾远去。

    直到华车不见,祝勉也没有听到一声回复。她也始终没有直身。

    -

    夜,定安王府,昭德殿亭下,风临一边等人,一边在与裴怀南、闻人言卿交谈。

    派去接应丹鹤与凌寒星的人,和裴家护送的人到现在都没有消息,她俩不免担忧,但闻人言卿说许是路上遇到了楠安来的队伍,因避让耽搁一两天,也有可能。

    三人正讨论着,外报谢燕翎求见。风临有些意外,一阵犹豫,还是让她来了昭德殿。谢燕翎到后将猜想说来,三人暗自思索。不多时宁歆、李思悟、子敏文相继到来。

    宁歆仍带些消沉,但气色较先前好很多。说来议事,但她并不参与什么,来更多的是表一个态度。

    裴怀南见到她很惊喜,起身迎道:“总算见到你了!”但宁歆郁郁回复,并不似她那般激动,更多有躲避之态,打完招呼便径直走到风临身边坐下,再没有与人说话。

    而李思悟在看到宁歆手上、衣服下露出的伤痕后,干脆连打招呼的勇气都丧失了,萎跟在后,期盼着对方能给个眼神,借此开口,但宁歆始终没有看她。

    子敏文更是顶着一张灰暗的脸来了。在见到风临时,她张口想要说些什么,但想起父亲,那几句话便无声沉去。

    风临觉察她不对,询问关切,子敏文摇摇头,勉强笑道:“赶了一日路,有些累。”

    慕归雨是最后到。她今晚原请了两人见面,未想风临有唤,匆匆结束赶来。一到此地,便见李思悟顶着两只肿眼看着她,一副想搭话求情的样子。慕归雨微笑颔首,自坐到风临近旁。

    等几人到齐,风临也将阁内徐雪棠唤来,一齐严肃讨论。

    待一切议定后,已星月登天。

    有几人需得赶在宵禁前回去,匆匆告辞,唯慕归雨并不着急,与风临在亭下喝了盏茶。

    二人刚经历一次争吵,眼下独处略有生硬。风临想着弟弟,忍不住冷声点她:“依云年纪小,不懂事,许多事辨不明清,但你不同。”

    慕归雨笑笑,垂眸低语,眼中闪过一丝黯然:“殿下放心,臣从未作此肖想。臣也不配想。”

    这话也太过贬损自己,风临觉得不忍听,开口:“孤也不是……”

    但慕归雨极快地抬起脸笑道:“况且臣也觉得殿下多虑了,依臣所见,皇子殿下只是因臣过去相助过,出于感激,才道几声关切,并无其他想法。”

    风临复杂地望了她一眼,也不再多说:“如此最好。”

    几句话说完,二人又陷入一阵沉默。眼见夜越来越晚,慕归雨却没有走的意思。

    慕归雨不走,风临也知道她为什么不走。看到她默默坐在那的样子,风临莫名有些不忍心。

    此时夜正黑浓,天上群星闪烁,都似明灯宝石一般。

    风临仰头望着,低声道:“满天都是眼睛,一只两只,千只万只,都在看我。”

    慕归雨看向她,心内难受。

    “自我归京,几月了?”

    慕归雨轻声道:“三个月了。”

    风临看着星空,忽然向后一仰,倚在柱上释然一笑:“不陪她们玩了。”

    -

    五月十三日。

    晨,风临上书请允祭归北,意惑上意。及奏至宸宫,立有臣劝上曰:“镇北王僚属闻北无不生喜,必有谋焉,陛下若准,如纵虎归山,不可制也。”

    武皇果生遏心,以母女情不忍相离为由,留其于华京,不允北归。

    风临得复,当日便遣数人携密令疾驰出京,一路联络赵长华、张通鉴,一路赴北。

    是日傍晚,有张通鉴携人分次进京。

    柳忠一众与内卫暗自谋划,紧锣密鼓地织造风临罪状,只待孝陵祭后,便行发难。而在此日,慕归雨找上了余百桥。

    夜,慕归雨于静心园宴请旧年拥储之臣,道:“净缙无论何人登基,曾奉旧东宫者必不能保全。今其不过得势,已然岌岌,若待羽翼丰成,来日可以想见。”

    众感数年之境遇,皆意动。

    五月十四日。

    晨,内卫府余百桥受慕归雨使,于宸宫暗告孟品言曾收受风恪贿赂。其间着意添语不少。武皇当时面未变,然余走后,便遣羽林军往西渠接替孟品言。

    午,孟品言入宫面帝,因办事不力受责。及出,面色忡忡。

    同午,谢家遣人递话相府,同意了子丞相之议。

    当日下午,子徽仪被送往内狱,押于臣眷所。狱官阅览子家、谢家呈书,判罚子徽仪杖三十,狱二年。次日行杖。

    一刻后消息传入定安王府。得知他在臣眷所后,风临因余恨未消,没有立去干预,只知会了慕归雨。

    傍晚,慕归雨至内狱,使权遣去旁人,与其私谈。

    彼时天还未黑,狱窗外夕霞如血。子徽仪坐在草堆上,安静看着那方寸光景,慕归雨坐于方才狱吏搬来的椅上,讲道:“过几日我帮你脱身,届时你以病疾为由离此修养,在庄内少驻几日,便将你接回府。行刑的狱吏我也疏通了关系,不会伤你筋骨,但碍着谢家,刑杖还是不能免。”

    “嗯。”子徽仪仍望着窗外夕阳,似乎不在意。

    慕归雨观他神色,不知想了什么,须臾道:“其实此事你何必牵扯上自己?”

    子徽仪淡淡道:“不想在相府住了。”

    慕归雨一时沉默。许是他看得太专注,她亦受感染,挪目望向窗外夕阳。

    在火红夕霞中,她听见子徽仪问:“真的有那件东西么?”

    慕归雨未答。

    “慕大人,你有没有想过,若没有该如何?”

    子徽仪望着窗外渐黑的天,道:“难道我要一直这样找下去?”

    窗外一阵风过,狱中片刻沉默。

    慕归雨问:“你累了?”

    “我累了。”

    子徽仪望着暮色,平静道:“想走了。”

    外头夕阳渐沉,夜幕逐渐降下。牢内暗了,慕归雨坐在余晖之中,缓慢开口:“暗桩有暗桩的规矩。”

    他道:“我不会坏规矩。”

    “好罢。”慕归雨不再多说。对于心意已定的人,多言也无意义。只是,有一些惋惜。

    她吩咐人照看后便离了内狱,不想在狱外见到子丞相。

    子丞相对她讲了句话,似乎也只为讲这句话才来。

    “你若不说,便一辈子不说。”

    慕归雨看着她,在落日余影中展出微笑,缓缓道:“您可以一辈子不说啊。”

    -

    五月十五日,孝陵大祭。

    天幕阴氲,满城皆肃。

    时,诸仪皆备,百官群列,各友邦使臣均至,宗亲齐聚。许久未在众人面容现身的风临也到场,一身素袍,头系白绸抹额。今日,她少有的戴了白玉冠,一眼看去,人干净得好像一块雪。

    这浩大场面,只有皇夫父子未到。皇夫告病,皇子侍疾。

    武皇独自站在高处,显得有些孤单。

    其下不远,站着她两位皇女。两袭皓衣,两色发冠。风和静立聆听,显得安静温和。风临站在一旁,一改平日锋凛之气,沉默着注视前方。即使她什么都不说,也叫人觉得悲伤。

    前方,武皇的龙袍光辉依旧,仿佛永是如此鲜亮。众人俯首,先拜冠冕,再拜亡魂。

    祭乐挥发,满陵梅树伸出枝条,在空中摩荡音律,发出窸窣的微鸣,像在唱和。

    沁骨凉风,殿影萧阴。

    风临沉默望着享殿,心里有一块地方空空的,泛着疼痛。八年了,她已长得比长姐还要高了,却再不能与之比一比身高。

    耳边有隐约的啜泣声,不知是谁在感伤。

    正前,武皇坐在座上,俯望祭礼上吊祭的文武百官,凤眸微眯。清扫去一块灰尘的人群显得干净许多,这让她在悲伤之中,微感到一丝舒畅。

    清凉的风自殿外飞来,轻拂她的脸庞,带来春的气息,惆怅,也怡心。前段时日的雨下得好,不冲刷,怎有新貌?

    武皇凤眸向前极望,仿佛能看到远处巍峨宏大的皇城。

    天有阴云,阴的好。

    只消再一场雨,这朝堂就彻底干净了。

    繁琐的仪式终近尾声,武皇俯望着孝陵众人,久受折磨的躯体终于生出丝振奋。

    一切都要顺利结束,等到了明天,世事将再次随她心意而动。

    众官行礼,即将离殿之时,忽而有一道声音响起,拉住了所有人的步伐。

    “陛下。”

    这声音平静如水,仿佛在与之寻常招呼,以致在回首前,大半人都没能反应过来,是风临在说话。

    注目中,沉默整整一祭礼的风临突然走出来,面向武皇道:“今于长姐安魂之所,文武百官面前,儿臣有一番肺腑之言,欲陈君前。”

    殿内气氛随她一句话而变得微妙,众人不知进退,暗暗看向武皇。武皇亦没想到她会在此时冒出来。

    然而在此日、此地、此境,武皇一个字都不想听她说。

    “有什么话改日再说罢,朕乏了。”她道出此言,却见风临仍站在面前,没有丝毫让路的意思。

    武皇目光微变:“镇北王。”

    风临未动,双眼望着前方灵位之上的名字,仿佛意料之中,自道:“也是。”

    陵殿寂静得让人窒息,唯有她的声音无视君王脸色,如波水层层回荡。

    “在陛下眼中,我大约早已没有资格以女、以臣的身份站在这里说话。那么,我今日以懿明太女妹妹的身份站在这灵殿之中,恳请您顾念母女之情,为您的长女,我的长姐惩治祸首。”

    说着,风临看向武皇,朝她深深揖了下去。

    随着这一揖揖下,这里彻底变成了冰殿。

    那些宫人朝臣没一个敢在此时吱声,而柳谢两派也无须惹麻烦上身,乐于旁观。但也不知是否授意,此时连慕归雨一众也没有动。

    那些被请来,观看这场祭礼的东宫旧属,已忍耐得双拳颤抖,眼中含泪,却也没有动。

    唯有风临一人。仿佛今日这一问,就是她一个人的仪式。

    灵殿之中,一君一女四目相对。分明武皇站着,风临躬着,但武皇偏偏感觉,自己是被逼迫的一方。远处史官正在抬笔记录,笔尖落在纸张上的沙沙声几乎要吵得武皇头要炸开。

    方才那点舒畅振奋之意被尽数扫光,她死死盯着风临,终于在长女的灵殿开口,带着无比阴冷的寒意道:“你闹够了没有。”

    闹?风临静静看着她。

    最不该在此时出现的字,出现了。它轻飘飘地把一个人的决心,嘲贬为一场胡闹。这是不可容忍的羞辱。极度愤怒下,她反而冷静下来。

    风临缓慢直起身看她,平静问:“惩还是不惩,一句话。”

    武皇凤眸骤圆,面上乌云翻涌,阴沉喝道:“镇北王这是在质问朕吗?!”

    岂料风临骤然大喝:“请陛下称定安王!”

    满殿臣官内侍当场跪地噤声!

    灵位之前,满地俯首人影中,唯武皇与风临相对立。

    龙颜已是极怒,条条青筋显于其首,此刻武皇当真像一条竖目立须的龙,森寒张口:“若朕不称,你待怎样?”

    风临却是笑了:“是啊,我能怎样?”

    “您是君王,是这天下的主人,我呢?”风临声音陡沉:“不过一个弃臣。”

    “您杀我一次,自然还能再杀我第二次。”

    “孽障,朕看你当真活够了!”武皇阴森道,“是朕对你太过纵容,你才有胆子在风继的殿中任意妄为!”

    风临却对她的话置之一笑,道:“逆王风媱死前,曾在臣面前疯癫哭喊,当时臣觉得可恨,现在,臣觉得可悲。”

    风临看向武皇,眼中涌着暗沉的波澜:“臣曾以为,您至少会在意长姐。”

    “你的意思是朕不在意吗?!”武皇额前青筋隐现,中毒未清的脸庞本就发青,此刻更因怒火,显得愈发狰狞,道:“今有此言,看来你平日必对朕怨恨极深,索性不用藏掖,你有什么话,不妨都讲出来!”

    “陛下,我想说的话,您难道不最清楚么。”

    风临轻笑,环视四周,道:“陪你们在这里装模作样,好生可笑。”

    “我究竟是为了什么可笑的幻想,才与你们纠缠这许多光阴?”

    她望了一眼灵殿,垂眸微默,突然露出轻蔑的笑,转身抬步,朝着殿外大步走去,竟当场离去。

    天穹下日光幽照,薄云阴蔽,风临再不去理会身后人是何种表情、何种议论,全不去管了!她大步行走在宽阔的陵道上,衣袖被步风抖得列列而响。大片梅林在两旁沙沙呐喊,枝条奋力挣展,朝她伸去,就像一只只伸来的手。

    风临扬起脸,任由周围仪卫打量,双目看向大道,放声道:“孤没见过孝陵的梅花。一次也没有。”

    “今年,孤要见到梅开!”

    -

    自皇陵归,有诏降罪禁足府内,风临全不去理会,命平康寒江应付领下,自去统召府内所有亲卫暗卫、抵京赵长华部,令众于地道调弩磨刀。遣人饱喂军马。

    傍晚,其密遣人递信慕归雨、子敏文、恭定亲王,并往宫内。

    及诸人随密道至王府,风临召众及府内所有心腹于密室,握刀而言:

    “君威无仁,刻薄寡恩,数年凌践,明暗严逼,此孤之屈怨,亦此室所有人之境遇!

    朝堂奸佞霸行,竟戮青宫而无报,宸宫龙主冷血,抛亲臣忠情而唯利。诸党结网来围,悬刀将落,时势已至,当此不动,岂待他人来害?”

    “破网凿舟,当有一怒!是非清浊,只在此成败!”

    语罢,风临一掌裂桌,满室激昂振奋,慕归雨高声道:“戾龙无德,当随英主!”群意愤而附和高呼。左序泣道:“终待此日!”

    及天沉,风临各派要务,各处献家兵以助势。恭定亲王携诸京内宗亲围堵近皇城处坊道口,以阻援护。慕归雨已集结所有死士亲随,于此夜亲随风临而行。并命诸旧属备文以待事后宣发。

    宁歆、白青季、张通鉴,则随风临秘密调来的千人,是夜攻往皇城。自风临密信北疆起,数月来分次,秘密潜调来千人于京,正待此夜之变!千人皆沙场老手,磨刀而渴。

    乐柏、裴怀南、褚绥则护卫王府所有人蒙眼进密道,前往安和山别苑。

    子家遣亲随以助,丞相、敏文谨候府内,待事发后权稳京兆府三司。

    随后,风临遣云骁携数人往谢燕翎处,助她拖延虎贲军巡卫,并吩咐云骁暗中监视,密令曰:“其但有反复,就地斩杀。”

    最后,待诸人各去,风临密召暗卫司,令沈西泠:“潜北军衙军将住所,尽数囚之。”

    亥时,宫内复信,一字“善。”风临阅罢,立下决断:“动手!”

    是日夜,风临引亲兵出,避巡者,择径路,赶往皇城。子、慕两部皆引家兵而动,各赴目的。恭定亲王更是破釜沉舟,结宗亲而出,意压制南衙军兵。

    府门一开,风临策黑马腾跃,双刀凌空而出,只见寒光一闪,当即斩下前来监视的羽林军。

    白青季等人持枪槊呼号而出,宛如猛兽出笼,有马策马,无马夺马,千人直逼永昌门。

    永昌门为皇城南部城门,南皇城守卫乾安卫自刘育昌死后由陈妙峰代掌,而陈妙峰及蒋内侍早投皇夫袖下,今夜正是陈妙峰值巡永昌门。

    为此夜一变,风临已谋划数月,深耕细作,步步环扣,终到显用之时。

    只待攻入皇城,立时奔往紫宸殿,杀入宫闱,直擒老贼!

    这场计划的要诀便出其不意,里应外合。故风临一路策马呼啸,疾驰奔去,眼见永昌门就在眼前,未料此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呼喊:“殿下!快停下!”

    回望而去,见是曹六策马驰来,连马都来不及勒停,便高喊:“殿下!东城城外有异!飞骑营带兵已到延平门!要出大事了,城门监已派人往虎贲军官署来,您快快折返!”

    风临愕然:“谁?!”

    曹六焦急道:“飞骑营!悬着柳字旗呢不会认错!”

    “胡扯!”风临喝道,只觉荒谬至极,不欲与她废话,调马欲继续前冲,曹六见状急喊:“殿下,万不可再动了,不信您往东看!”

    风临起了杀意,在阴沉间往东一瞥,不想当场愣住。

    在遥遥东面的夜下,隐隐现一线橙光,几缕淡灰烟柱在黑夜中缓慢升起,她双眼由冷及诧,慢慢瞪大。

    在风临眼瞳中的火烟里,这座繁华国都迎来了它命运的岔口。

    宣文二十四年,五月十五日,夜。

    刘达意计引柳合率部赴京,夜袭延平门。

    京内各方闻烟而动,将火越搅越盛。

    连绵数年,由各方势力推波助澜的权利争斗,终于此夜彻底失控,欲望化为席卷武朝的洪流,将所有人裹吞而下。它毁灭,也新生。

    这场由帝王推动,世家各派相继助力所造就的乱象,将带给武朝一场的巨大动荡。

    后世称之为——宣文之乱。

章节目录

太女纪  (女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月下卖刀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下卖刀郎并收藏太女纪  (女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