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东夜空下,顾崇明站在辽城楼上阴沉不语,望着昌州方向。上场战役她杀敌有功,升了校尉,脸上却无丝毫喜悦。即使在如此黑的夜,旁人也能一眼看到她身上极力压抑的浓烈仇意。
拇指上的厚铁板指快被捏变形,她无时无刻不在咬牙,咬牙忍耐胸膛滚烫的血恨。
为什么还不准她攻城?
骊平交战那天,她在城下看得真切,那太女像发了疯一样去追柳合,带着骑兵连追两城都不肯停。复仇之心有多炽烈,那太女应最理解。
家破人亡的恨非血不平,那个畜生就在前方的城,只要给她一个机会,刀山火海她也会闯过去咬开城墙,把那畜生抓出来!为什么偏不允!
“校尉,饭好了。”
一声古怪的语调打断了她的思绪,顾崇明阴视扫去,一个皮肤黝黑,灰发褐眼的矮小女人站在后方,不甚熟练地行礼。顾崇明皱眉扭开脸,叹气都没力气叹。
出征前她跟风临说自己缺得力下属,那太女就把这人调给她了。顾崇明开口的本意,是希望那太女调两个她在西郡的旧部来,可不是这个——一个漠庭人。
“饭好了。”那女人又说了一遍。
顾崇明烦躁地合上眼说:“你去吃吧。”
女人没多说,转身下了城楼,走到营地篝火处跟同袍吃起烤饼,在她身后关了一大群俘虏,有东夷兵也有缙军,在这夜晚不约而同地沉默着。
木杆上的尸首挂了整整五日,如今东夷王将她带走了,可血腥气似乎还萦绕在每个东夷士兵的鼻前。
太女的死亡带给她们极大震动,她惨烈的尸首在挂上木杆的那刻,就已让那些东夷士兵震然失言。
悬尸于众,她们的太女被悬尸于众,在两国的战场上,还有比这更让战士感到打击的吗?即使是对最下贱的奴隶,这种处刑也是一种侮辱!
而更难受的,是她们自心底无法接受,这份羞辱是王赐给储君的!
此时此刻,她们与缙军同为俘虏,却像低了人一等。周围有缙军士兵在窃窃私语,忧心来日。
一个东夷士兵攥住胸前的木雕项链,那上面雕刻着一只长着翅膀的熊,这是她们信仰的神。可她紧紧攥着信仰,眼中却依然充满迷惘,沙哑道:“你们是为了那个缙王才沦为囚徒,可我到底是为了什么才被俘虏在这里?”
周围死一样沉寂,没人回答她,唯有面前火柴噼啪作响,于夜中燃烧火苗。
-
城内府堂,风临正在看华京传来的奏报,子徽仪在她身旁磨墨,属官徐雪棠于座下候命,旁边坐在刚回来复命的张通鉴。
前几日大军交战,各州道戒严,早先传信的侯骑沿路追寻大军,无可奈何耽搁了些时日,十七日前的奏报反而和二十日的一齐到。十八、十九两日侯骑至今无音讯,恐有不测,她让张通鉴派人去寻。
一大摞各部奏报摆在案上,风临拿起最上面那封翻了下,看到慕归雨欲往萧西时,眉头微蹙:“胡闹。哪有遣一部主官作特使的?让她老实待着养伤。”
子徽仪就坐在旁侧桌案,案上早已铺好笔纸,听到她的话,即刻提笔书文,字迹文辞与风临分毫无差,写完给风临看过,即交予侍立的徐雪棠装袋漆封。
徐雪棠接看过,暗感心惊。
漆案前,风临先将北军、南疆的军报速阅,得知北方暂无异动,倒是南疆的大小摩擦不断。南陈显然蠢蠢欲动,那位摄政王需要一场胜利来稳固自己的威望。相较之下,楠安郡王反而安静许多。
目及楠安二字,她不免想到那个在奏书中“已死”的哥哥,焦忧渐生,偏为他往后思计,不能明言声讨,思虑间眉头渐锁,修密信与裴怀南,再次督问。
待看完军报,各做批复后,风临又看过华京承奏,随后是沈西泠的暗卫司密报。来文大都记着朝中大官几月几日做了什么事,见了什么人。所禀慕归雨频见御史的事,风临倒不算担忧,反而对奏文所称风依云与凌寒星争执之事头疼。
沈西泠的密报相当厚,风临还有别的事务要理,挑拣着先看几个,剩下的留睡前再读。她随手翻了下,就翻到一则令她皱眉的消息。
近有人说,曾在前少府监孙奇死前的游舫上见过闻人侍郎。有传言称,闻人侍郎杀良。
风临放下这张密报,拿起的下一封便是闻人言卿的奏信。
闻人言卿的信里附了一小支黄槐花,风临打开信时有几片花瓣落下来,沙沙响。
几日时光过去,槐花已经干了,但香气仍留在纸上,合着纸上松墨,混出一股好闻的香气,让风临想起国子监的槐花荫。
风临把纸贴在鼻尖闻了好一会儿,递向子徽仪说:“好香。”子徽仪凑过来闻了下,也跟着点头:“好香。”
她笑道:“这个时候京中的槐花大约已经谢了,本以为今年要错过花景,幸识风雅文士,远赠一枝香来。”
信中她将慕归雨欲去萧西,江渝水来找自己说情等事尽数相告,落款时间是七月十五日。
闻人言卿在信末最后写了一句话,像是闲聊,没头没尾的——“殿下,其实臣最厌甜食,从来不买。”
“这话何意?”风临拿着信纸疑惑,“莫非是在说安愉赠蜜饯之事?”
子徽仪在旁道:“我也不知……但总觉得闻人大人不像是会抱怨这些的人。”
“我也奇怪呢。”她说,又闻了下纸,遂将信与干花都收好。对于传言,她令人严查。
将积压的要紧奏文批复完,都装封好,风临便交给徐雪棠送与侯骑。人走后,她伸展了下腰,抬手揉目。子徽仪知她眼睛疲劳,便要她休息会儿,自己在旁将密报一则则念给她听。
“七月十九日寅末,有鹰旋于王府上空。时小芊归府告事,见之疑为敌禽,欲射。凌参军闻鹰啸出,急拦之,称此鹰为他旧豢。稍引骚动。”
“七月二十日,夜,子丞相入刑狱,半个时辰后离去。”
“七月二十一日,三品院郡王院落增仆役一十三名。”
“七月十七日萧西李若莲密报呈京转递:夜见知州张法钊家中一车于子时出城,受阻城门,未能追踪,去向不知。”
他一句句缓念,声音清润悦耳,似溪水空明,又似天风拂雪,风临听着听着,神思渐跑,后面心全没在密报上。她无奈而笑,让他不必念了,自看起来。
此后见过平州刺史、部吏,风临便归住所饮药。饮过药后,她与子徽仪两人在厅中说话。
这一次离京,子徽仪身边心腹只带了明非与星程两人,素问留在京中操持别事。明非聪慧机敏,星程性纯忠心,都十分得力,一路上也将他照顾很好,但风临总觉不放心。
纵然留他在城内保护,到底仍处前线,危险始终有。战场瞬息万变,没有真正的万无一失,怎么保证他永远安全?
有亲随侍卫还是不够。她思忖再三,决定将这次跟随的暗卫心腹中的林小吉、严宾也给子徽仪。
调了人后,她稍稍安心些,但也总不踏实。坐在子徽仪面前寻思半晌,忽而灵光闪过。
风临说:“我说一句,你念一句。”
子徽仪点头:“是。”
风临说:“我是最重要的。”
子徽仪愣了下,她道:“说呀。我是最重要的。”
他脸上不知为何有点热,须臾后,用不算大的声音复述:“我是最重要的。”
风临说:“我是她好不容易救回来的,没有什么比我更珍贵。”
子徽仪声音越来越小:“我是她好不容易救回来的,没有什么比我更珍贵。”
“如果遇到事能跑就跑,跑不了就躲,我受伤她会痛死,我必须完好无损回到她身边。”
他怔住,没有立刻复述。风临催促:“快说。”子徽仪笑容渐减,注视她许久,方依言学道:“如果遇到事能跑就跑,跑不了就躲,我受伤她会痛死,我必须完好无损回到她身边。”
风临点头,认真看着他说:“现在把整段话背一遍。”
子徽仪说:“我是最重要的,我是她好不容易救回来的,没有什么比我更珍贵,如果遇到事能跑就跑,跑不了就躲,我受伤她会痛死,我必须完好无损回到她身边。”
背下这段话并不难,但他用了很大力气才说完,在说出最后一字后,他明显感觉脸烫了起来,脸皮仿佛也厚了几分。
风临点头:“以后每天早上起来,把这段话一字不落背十遍,晚上睡觉前,再默想十遍。”
“早晚都要说啊。”他小声嘟念。
“没错,一遍也不能落。”她凑近,“听到没啊?”
“知道了。”
得到他明白保证,风临才放人走,回去后仍久思未睡。在床上躺了会儿,想起子徽仪白日里长久骑马,恐受颠簸,她又一骨碌爬起,命人点灯,亲笔写了封信拜托秦老将军,在马场里挑几只性格温顺的走马送来。
-
同一月夜,武朝南境,楠安郡王府。
府内严兵守卫,肃无声响,道上有侍卫巡逻,刀鞘在夜中泛着冷光,走过王主庭院。
郡王寝殿,几扇轻罗窗透出暖光。
屏前小桌上,金灯灯火摇动,三足金蟾香炉立在晃动灯影里,目望前方。屋内传来一阵低吟,似什么人在受刑。甜腻香烟自香炉中升出,一缕缕飘向不远处的茜纱帐。
“表哥,你喜欢莲花吗?”
茜纱帐内,风宝珠坐骑在床,面带异红,笑着下望。
风德宜躺在她身下,双目神光已经涣散,微张双唇,长发濡湿,几缕粘在他脸颊,对问话他没有反应,失神地望着上空,身躯一下一下晃动。
“我不大喜欢那种东西,又嫩又脆弱,一折就断了。但如果你喜欢,我也可以给你弄一些。”
她俯下身极为温柔地拂下他唇边的发丝,道:“听说你那位皇妹送了她心上人一把莲。呵呵,多么小家子气。若我要送,就送你一整个莲花塘。”
“嗯……嗯……”
身下人目光失神,发出无意识的闷哼,这种夹杂着痛苦与情欲的声音令风宝珠激动起来,她脸上笑容放大,伸手掐上他的脖子:“表哥,表哥,我的好表哥……”
“呃……”风德宜呼吸不畅,显出更加难受的神情。
“今天有使臣来了,你们的使臣。她要拿人来换你,哈哈。不过,那人的话我不喜欢听。”她笑了笑,阴柔低语,“我把她的嘴缝上了。”
“裴家那女人领兵来后,你心底是不是也有期待?盼她们把你救走,回到你们国都去?”
风宝珠柔声笑道:“别做梦了表哥。她们也嫌你丢人。”
床上人听到这话,身子忽地颤了下,紧接着一大颗泪珠凝在他眼中,随着晃动流下来。
风宝珠直勾勾盯着他笑,手上力道一点点加重:“你一个有妇之夫,被人掳到行宫,又掳到楠安,这张床躺完换下张,这在民间就叫淫夫贱货呀。一个贱货,还想回到皇宫做尊贵的殿下吗?”
“别做美梦啦表哥,她们早不要你了。”
风德宜那张无神的脸终于有了反应,泪从两眼淌出,无论怎样忍也忍不住,抽咽起来。可头顶风宝珠的笑音还在不停传来:“表哥,即使把你丢到最穷的村落,白送给那些贱民,怕也没人肯要你。你如果流落在外,只能被人抓到秦楼楚馆,每天卖笑换饭吃。可你的生意一定不好,因为你只会哭。”
“多么可怜,一个没用的小淫夫,一个被人抛弃的小男君,除了我谁还会要你?”
身上人的动作加快,越来越快,风德宜本就失神的眼睁大起来,渐渐上翻,就在即将丧失意识之际,风宝珠突然俯下身,在他耳畔说了一句话——
“表哥,我封你做王夫好不好?”
风德宜眼睛骤然睁得滚圆,突然拼命挣扎起来,像要逃离地狱。风宝珠摁住他,在他挣扎间放声大笑,俯身吻了下去。
茜纱帐在她身后飘动,帐外桌上,金蟾香炉吐出缕缕淡粉烟雾。
-
天日再次在东境升起,几行飞鸟自晴空掠过,辽城中,驻扎的骑兵步兵都早早开始各自的操练,风临身着轻甲,与众将巡视后,于府堂接见两州刺史,详细了解两州地情。
会散后,风临被顾崇明在廊下唤住,其人言语间还想请兵攻城,甚至说:“若您不放心,只让我带三百人走一遭,我必设法撬开她城门。”
风临知她救风琪心切,缓言解释了为何不准,就出兵一事并未松口。
是日傍晚,与宁歆自守备军处回来后,宁歆询问她:“为何不允准她?我瞧您本有意用她。”
风临摇头说:“现在如果允准,她必然带队不顾一切攻城,力求速破,但目前此城并不易速得。这人性子太烈,届时很可能速攻不下,而玉石俱碎。而且……”
“万一出兵惊扰了风恪,让她顺山脉东逃了,可就不好办了。”风临坐在灯下,唇边挂着浅淡的微笑,“待时机到,孤会让顾崇明报仇的。”
宁歆眼前闪过顾崇明那只血红的独眼,想起自己往年复仇之心,对她生出些理解与感慨。正寻思之际,风临忽地问她:“那你呢。她急着出兵,你又为何拒不领兵?”
未想此问,宁歆当下脸色微黯。风临早洞悉其念,趁此机会,与之彻夜长谈。
宁歆心里明白,她未曾领过军、赢过仗,忽受风临命任武职,守几日营还行,指挥士兵作战,怕是没几个人会服她。
况且她自己也不敢拿战事冒险,真叫她打,大约也只一味闷守,会十分被动。
既对坐谈心,她便将心中所想尽数道出,说完叹气:“夜里待久了,一拿起刀剑,总想着暗卫那一套,指挥人躲避藏形,悄声隐迹……这样哪能领兵。我还是现在这般就好。”
哪想风临却道:“这又有什么不好?”
她凑近宁歆,目光灼灼道:“你可曾看过豹子捕猎?豹昼伏夜出,隐于林,藏于影,屏息静待,伺机而动,待猎物放松瞬间,迅疾扑出,一击毙命。”
“其不正与暗卫同乎?而林兽莫不畏之。”
宁歆骤然抬头,眸光隐烁。
“如果有军士能像豹子一般,行无声,袭如电,敏如风,战场杀敌,犹如豹子扑鹿,直扼咽喉,那这会是支多么强大的队伍。”
风临越说眼睛越亮,不禁道:“正是此理,我们合该有这样一支军队,待到战时,必见奇效。”
说来也奇,经她一番话,宁歆也不知不觉间振奋起来,双目也映着灯光亮起,道:“如豹夜猎么……”
风临伸手拉住她道:“光想何趣,安愉,我们便组一支试试。”
-
东境。
东夷王携太女尸归国后,举国震动。
其国政堂省大内相,亦是亡故太女的大姑母戚相,在闻知消息后赶到王宫,直面东夷王,质问此事:“我所听到的传报是真的吗?王上,您真的杀害了太女吗!”
东夷王默认了。戚相大惊,面色灰白地一连跄退数步,一旁内官见状赶紧来扶,被她一把推开。
她抬起头直视王,站在殿中噙着谑笑道:“您把太女的尸首带回来,是想向臣民们证明您的权威么?您把亲女的尸首悬挂在木杆上,是想向天下展现自己么?您的确做到了,然而展现的却不是威严,而是——您已老迈昏聩!”
“恰恰相反,余很清醒!”
东夷王将金杖狠狠击向地面,面对她的愤怒,怒视回去:“余也想废位而止,然而事实不会如余所愿。如果回到这里,余还能废得了她吗?想废掉储位,只有除掉她。想除掉她,只有在昌州!”
“您竟然说得出这样的话!”戚相大声怒斥,“为了您自己,您把屠刀对准臣民,太女何辜!那十三位大臣何辜!”
“在她们背叛余的那刻,她们就已经是王国的罪人了!”
“背叛……罪人……”戚相脸上血色彻底褪尽,呈出死一样的灰白。她站了会儿,看向对方,忽而笑了:“看来您是不会停下了!”
戚相冷冷一笑,看着东夷王,抬手将头冠取下:“这个大内相,我不做了。”说着将冠朝地一撇。
“你……!”东夷王惊愕。
她高扬下巴,傲立殿中,对东夷王轻蔑地笑道:“我不会辅佐这样的王。您尽管杀了我吧,把我的尸首也悬于木杆上,就像太女一样。”
东夷王定在王座上,久久不语。四周的侍奴早已跪了下来,王的颜面受损,那就会有人的头和王的颜面一起落地。他们都惶恐不已,但东夷王没有杀她。
东夷王放了她。
戚相没捡起地上的冠。她道了声谢恩,转身走出了王宫。
然而她并没有活太久。两日后的晚上,她被发现吊死在自家梁上。桌上有遗书一封,称其追随储君而去。
在她死后,东夷太女的长女、次女先后在五日内病故,只剩下两个年幼的男孩。
得知消息,东夷王默坐一天一夜后,将金杖赐给了她最小的女儿,亡故太女的同父妹,四王乞勃延,命她代表自己赶赴前线督战。
自此之后,王属意四王之言传开,东夷国人纷纷改口,依本族礼俗,尊称四王为“大勃延”。
-
几日后,东夷四亲王至东疆。
及人将至,刘达意携众于州东城门处相迎。见前方沙尘茫茫,突奔来七八条大猎犬,凶相毕露,在奔到人前东嗅西嗅,呲牙低叫。
在猎犬停足那刻,前头尘土之中现出大队人马,一辆五马大车在人群簇拥下轰隆隆驶来,彩旗乱舞,至城前停下。
两侧士兵侍从勒马开门,一奴隶跑去跪在车门前,车内走下来一个三十二三的女人,身着褐绸宝相五兽圆领满花袍,腰系革带,脚踏绸靴,正是东夷王的小女儿,王女乞勃延。她并未如母亲与姐姐那般戴冠着袍,而是编几股长辫拢在脑后,缀饰以宝石、金链、色线,额前束系宽额带,远望宝光一片。
她踩着奴隶背下车,站定人前,抬手冲刘达意一招,一颗硕大绿宝石金戒在太阳下闪光。
风恪噗呲讽笑一声,刘达意暗瞪她一眼,转头笑迎上前:“王女殿下,远道而来,一路辛劳。我等已备好酒水,为您接风洗尘。”
“先不忙。”乞勃延抬手一止,笑说,“听说这回你们那太女带了个男子在身边?”
后方风恪眼神不虞,按捺未发。旁侧恭定亲王更暗生鄙夷。
刘达意笑笑:“是带了个人,我朝大世族的公子。”
乞勃延露出丝意味不明的笑,微凑近道:“长什么样子?当真漂亮?”
刘达意含笑点头:“漂亮。”
乞勃延没再多问,然面上神情已颇存意味,眉梢上挑。众人接引她往堂内走去,路上她又问了附近有没有行猎的地方,刘达意早有预备,一一应答。
待众入堂,乞勃延直接坐在座上,往后一仰,噙着笑道:“咱是蛮人,不懂你们武女的弯弯绕,甚么委不委、婉不婉的,有甚么便说了。柳大将军,咱听闻你先前在骊平吃败仗,叫那太女一路追着撵回来,是也不是?”
柳合头面还挂着伤,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板着脸不吭声。乞勃延看向她:“是也不是?”柳合梗了半晌,不情不愿地应了句:“是败了。”
乞勃延笑说了句这便是了,随即看向刘达意、祝勉众人:“咱还听闻,你们议战总不纳咱们勇士的意见,是也不是?”
刘达意和气笑说:“我们同盟,怎会有此事?战前大小事务都是两方将领一齐在场议定的,只不过贵国将领不太熟悉我国州域地情,有时给的进言并不适用。”
“但你们熟悉地情,也没见赢啊?”
此言一出,刘、柳、祝、风四人面上俱是一变,四周官员皆噤声。
满场寂静中,乞勃延两手搭在椅扶手,环视堂内,笑道:“换将吧。”
随她话音落地,外头踏进几个东夷卫兵,一个手脚俱由铁链铐住的女子被兵拎来,甩在地上。
无视堂内武朝官员的脸色,乞勃延嬉笑道:“咱刚抓的。也是你们武朝人,熟悉地情。”
风恪登时欲发作,刘达意迅速目光止住,后端坐椅上,身不动,挪目望向那个血迹斑斑的囚徒:“足下有何高见?”
那人自地上慢慢爬起,垂着头,沙哑吐出三字:“……等落雨。”
拇指上的厚铁板指快被捏变形,她无时无刻不在咬牙,咬牙忍耐胸膛滚烫的血恨。
为什么还不准她攻城?
骊平交战那天,她在城下看得真切,那太女像发了疯一样去追柳合,带着骑兵连追两城都不肯停。复仇之心有多炽烈,那太女应最理解。
家破人亡的恨非血不平,那个畜生就在前方的城,只要给她一个机会,刀山火海她也会闯过去咬开城墙,把那畜生抓出来!为什么偏不允!
“校尉,饭好了。”
一声古怪的语调打断了她的思绪,顾崇明阴视扫去,一个皮肤黝黑,灰发褐眼的矮小女人站在后方,不甚熟练地行礼。顾崇明皱眉扭开脸,叹气都没力气叹。
出征前她跟风临说自己缺得力下属,那太女就把这人调给她了。顾崇明开口的本意,是希望那太女调两个她在西郡的旧部来,可不是这个——一个漠庭人。
“饭好了。”那女人又说了一遍。
顾崇明烦躁地合上眼说:“你去吃吧。”
女人没多说,转身下了城楼,走到营地篝火处跟同袍吃起烤饼,在她身后关了一大群俘虏,有东夷兵也有缙军,在这夜晚不约而同地沉默着。
木杆上的尸首挂了整整五日,如今东夷王将她带走了,可血腥气似乎还萦绕在每个东夷士兵的鼻前。
太女的死亡带给她们极大震动,她惨烈的尸首在挂上木杆的那刻,就已让那些东夷士兵震然失言。
悬尸于众,她们的太女被悬尸于众,在两国的战场上,还有比这更让战士感到打击的吗?即使是对最下贱的奴隶,这种处刑也是一种侮辱!
而更难受的,是她们自心底无法接受,这份羞辱是王赐给储君的!
此时此刻,她们与缙军同为俘虏,却像低了人一等。周围有缙军士兵在窃窃私语,忧心来日。
一个东夷士兵攥住胸前的木雕项链,那上面雕刻着一只长着翅膀的熊,这是她们信仰的神。可她紧紧攥着信仰,眼中却依然充满迷惘,沙哑道:“你们是为了那个缙王才沦为囚徒,可我到底是为了什么才被俘虏在这里?”
周围死一样沉寂,没人回答她,唯有面前火柴噼啪作响,于夜中燃烧火苗。
-
城内府堂,风临正在看华京传来的奏报,子徽仪在她身旁磨墨,属官徐雪棠于座下候命,旁边坐在刚回来复命的张通鉴。
前几日大军交战,各州道戒严,早先传信的侯骑沿路追寻大军,无可奈何耽搁了些时日,十七日前的奏报反而和二十日的一齐到。十八、十九两日侯骑至今无音讯,恐有不测,她让张通鉴派人去寻。
一大摞各部奏报摆在案上,风临拿起最上面那封翻了下,看到慕归雨欲往萧西时,眉头微蹙:“胡闹。哪有遣一部主官作特使的?让她老实待着养伤。”
子徽仪就坐在旁侧桌案,案上早已铺好笔纸,听到她的话,即刻提笔书文,字迹文辞与风临分毫无差,写完给风临看过,即交予侍立的徐雪棠装袋漆封。
徐雪棠接看过,暗感心惊。
漆案前,风临先将北军、南疆的军报速阅,得知北方暂无异动,倒是南疆的大小摩擦不断。南陈显然蠢蠢欲动,那位摄政王需要一场胜利来稳固自己的威望。相较之下,楠安郡王反而安静许多。
目及楠安二字,她不免想到那个在奏书中“已死”的哥哥,焦忧渐生,偏为他往后思计,不能明言声讨,思虑间眉头渐锁,修密信与裴怀南,再次督问。
待看完军报,各做批复后,风临又看过华京承奏,随后是沈西泠的暗卫司密报。来文大都记着朝中大官几月几日做了什么事,见了什么人。所禀慕归雨频见御史的事,风临倒不算担忧,反而对奏文所称风依云与凌寒星争执之事头疼。
沈西泠的密报相当厚,风临还有别的事务要理,挑拣着先看几个,剩下的留睡前再读。她随手翻了下,就翻到一则令她皱眉的消息。
近有人说,曾在前少府监孙奇死前的游舫上见过闻人侍郎。有传言称,闻人侍郎杀良。
风临放下这张密报,拿起的下一封便是闻人言卿的奏信。
闻人言卿的信里附了一小支黄槐花,风临打开信时有几片花瓣落下来,沙沙响。
几日时光过去,槐花已经干了,但香气仍留在纸上,合着纸上松墨,混出一股好闻的香气,让风临想起国子监的槐花荫。
风临把纸贴在鼻尖闻了好一会儿,递向子徽仪说:“好香。”子徽仪凑过来闻了下,也跟着点头:“好香。”
她笑道:“这个时候京中的槐花大约已经谢了,本以为今年要错过花景,幸识风雅文士,远赠一枝香来。”
信中她将慕归雨欲去萧西,江渝水来找自己说情等事尽数相告,落款时间是七月十五日。
闻人言卿在信末最后写了一句话,像是闲聊,没头没尾的——“殿下,其实臣最厌甜食,从来不买。”
“这话何意?”风临拿着信纸疑惑,“莫非是在说安愉赠蜜饯之事?”
子徽仪在旁道:“我也不知……但总觉得闻人大人不像是会抱怨这些的人。”
“我也奇怪呢。”她说,又闻了下纸,遂将信与干花都收好。对于传言,她令人严查。
将积压的要紧奏文批复完,都装封好,风临便交给徐雪棠送与侯骑。人走后,她伸展了下腰,抬手揉目。子徽仪知她眼睛疲劳,便要她休息会儿,自己在旁将密报一则则念给她听。
“七月十九日寅末,有鹰旋于王府上空。时小芊归府告事,见之疑为敌禽,欲射。凌参军闻鹰啸出,急拦之,称此鹰为他旧豢。稍引骚动。”
“七月二十日,夜,子丞相入刑狱,半个时辰后离去。”
“七月二十一日,三品院郡王院落增仆役一十三名。”
“七月十七日萧西李若莲密报呈京转递:夜见知州张法钊家中一车于子时出城,受阻城门,未能追踪,去向不知。”
他一句句缓念,声音清润悦耳,似溪水空明,又似天风拂雪,风临听着听着,神思渐跑,后面心全没在密报上。她无奈而笑,让他不必念了,自看起来。
此后见过平州刺史、部吏,风临便归住所饮药。饮过药后,她与子徽仪两人在厅中说话。
这一次离京,子徽仪身边心腹只带了明非与星程两人,素问留在京中操持别事。明非聪慧机敏,星程性纯忠心,都十分得力,一路上也将他照顾很好,但风临总觉不放心。
纵然留他在城内保护,到底仍处前线,危险始终有。战场瞬息万变,没有真正的万无一失,怎么保证他永远安全?
有亲随侍卫还是不够。她思忖再三,决定将这次跟随的暗卫心腹中的林小吉、严宾也给子徽仪。
调了人后,她稍稍安心些,但也总不踏实。坐在子徽仪面前寻思半晌,忽而灵光闪过。
风临说:“我说一句,你念一句。”
子徽仪点头:“是。”
风临说:“我是最重要的。”
子徽仪愣了下,她道:“说呀。我是最重要的。”
他脸上不知为何有点热,须臾后,用不算大的声音复述:“我是最重要的。”
风临说:“我是她好不容易救回来的,没有什么比我更珍贵。”
子徽仪声音越来越小:“我是她好不容易救回来的,没有什么比我更珍贵。”
“如果遇到事能跑就跑,跑不了就躲,我受伤她会痛死,我必须完好无损回到她身边。”
他怔住,没有立刻复述。风临催促:“快说。”子徽仪笑容渐减,注视她许久,方依言学道:“如果遇到事能跑就跑,跑不了就躲,我受伤她会痛死,我必须完好无损回到她身边。”
风临点头,认真看着他说:“现在把整段话背一遍。”
子徽仪说:“我是最重要的,我是她好不容易救回来的,没有什么比我更珍贵,如果遇到事能跑就跑,跑不了就躲,我受伤她会痛死,我必须完好无损回到她身边。”
背下这段话并不难,但他用了很大力气才说完,在说出最后一字后,他明显感觉脸烫了起来,脸皮仿佛也厚了几分。
风临点头:“以后每天早上起来,把这段话一字不落背十遍,晚上睡觉前,再默想十遍。”
“早晚都要说啊。”他小声嘟念。
“没错,一遍也不能落。”她凑近,“听到没啊?”
“知道了。”
得到他明白保证,风临才放人走,回去后仍久思未睡。在床上躺了会儿,想起子徽仪白日里长久骑马,恐受颠簸,她又一骨碌爬起,命人点灯,亲笔写了封信拜托秦老将军,在马场里挑几只性格温顺的走马送来。
-
同一月夜,武朝南境,楠安郡王府。
府内严兵守卫,肃无声响,道上有侍卫巡逻,刀鞘在夜中泛着冷光,走过王主庭院。
郡王寝殿,几扇轻罗窗透出暖光。
屏前小桌上,金灯灯火摇动,三足金蟾香炉立在晃动灯影里,目望前方。屋内传来一阵低吟,似什么人在受刑。甜腻香烟自香炉中升出,一缕缕飘向不远处的茜纱帐。
“表哥,你喜欢莲花吗?”
茜纱帐内,风宝珠坐骑在床,面带异红,笑着下望。
风德宜躺在她身下,双目神光已经涣散,微张双唇,长发濡湿,几缕粘在他脸颊,对问话他没有反应,失神地望着上空,身躯一下一下晃动。
“我不大喜欢那种东西,又嫩又脆弱,一折就断了。但如果你喜欢,我也可以给你弄一些。”
她俯下身极为温柔地拂下他唇边的发丝,道:“听说你那位皇妹送了她心上人一把莲。呵呵,多么小家子气。若我要送,就送你一整个莲花塘。”
“嗯……嗯……”
身下人目光失神,发出无意识的闷哼,这种夹杂着痛苦与情欲的声音令风宝珠激动起来,她脸上笑容放大,伸手掐上他的脖子:“表哥,表哥,我的好表哥……”
“呃……”风德宜呼吸不畅,显出更加难受的神情。
“今天有使臣来了,你们的使臣。她要拿人来换你,哈哈。不过,那人的话我不喜欢听。”她笑了笑,阴柔低语,“我把她的嘴缝上了。”
“裴家那女人领兵来后,你心底是不是也有期待?盼她们把你救走,回到你们国都去?”
风宝珠柔声笑道:“别做梦了表哥。她们也嫌你丢人。”
床上人听到这话,身子忽地颤了下,紧接着一大颗泪珠凝在他眼中,随着晃动流下来。
风宝珠直勾勾盯着他笑,手上力道一点点加重:“你一个有妇之夫,被人掳到行宫,又掳到楠安,这张床躺完换下张,这在民间就叫淫夫贱货呀。一个贱货,还想回到皇宫做尊贵的殿下吗?”
“别做美梦啦表哥,她们早不要你了。”
风德宜那张无神的脸终于有了反应,泪从两眼淌出,无论怎样忍也忍不住,抽咽起来。可头顶风宝珠的笑音还在不停传来:“表哥,即使把你丢到最穷的村落,白送给那些贱民,怕也没人肯要你。你如果流落在外,只能被人抓到秦楼楚馆,每天卖笑换饭吃。可你的生意一定不好,因为你只会哭。”
“多么可怜,一个没用的小淫夫,一个被人抛弃的小男君,除了我谁还会要你?”
身上人的动作加快,越来越快,风德宜本就失神的眼睁大起来,渐渐上翻,就在即将丧失意识之际,风宝珠突然俯下身,在他耳畔说了一句话——
“表哥,我封你做王夫好不好?”
风德宜眼睛骤然睁得滚圆,突然拼命挣扎起来,像要逃离地狱。风宝珠摁住他,在他挣扎间放声大笑,俯身吻了下去。
茜纱帐在她身后飘动,帐外桌上,金蟾香炉吐出缕缕淡粉烟雾。
-
天日再次在东境升起,几行飞鸟自晴空掠过,辽城中,驻扎的骑兵步兵都早早开始各自的操练,风临身着轻甲,与众将巡视后,于府堂接见两州刺史,详细了解两州地情。
会散后,风临被顾崇明在廊下唤住,其人言语间还想请兵攻城,甚至说:“若您不放心,只让我带三百人走一遭,我必设法撬开她城门。”
风临知她救风琪心切,缓言解释了为何不准,就出兵一事并未松口。
是日傍晚,与宁歆自守备军处回来后,宁歆询问她:“为何不允准她?我瞧您本有意用她。”
风临摇头说:“现在如果允准,她必然带队不顾一切攻城,力求速破,但目前此城并不易速得。这人性子太烈,届时很可能速攻不下,而玉石俱碎。而且……”
“万一出兵惊扰了风恪,让她顺山脉东逃了,可就不好办了。”风临坐在灯下,唇边挂着浅淡的微笑,“待时机到,孤会让顾崇明报仇的。”
宁歆眼前闪过顾崇明那只血红的独眼,想起自己往年复仇之心,对她生出些理解与感慨。正寻思之际,风临忽地问她:“那你呢。她急着出兵,你又为何拒不领兵?”
未想此问,宁歆当下脸色微黯。风临早洞悉其念,趁此机会,与之彻夜长谈。
宁歆心里明白,她未曾领过军、赢过仗,忽受风临命任武职,守几日营还行,指挥士兵作战,怕是没几个人会服她。
况且她自己也不敢拿战事冒险,真叫她打,大约也只一味闷守,会十分被动。
既对坐谈心,她便将心中所想尽数道出,说完叹气:“夜里待久了,一拿起刀剑,总想着暗卫那一套,指挥人躲避藏形,悄声隐迹……这样哪能领兵。我还是现在这般就好。”
哪想风临却道:“这又有什么不好?”
她凑近宁歆,目光灼灼道:“你可曾看过豹子捕猎?豹昼伏夜出,隐于林,藏于影,屏息静待,伺机而动,待猎物放松瞬间,迅疾扑出,一击毙命。”
“其不正与暗卫同乎?而林兽莫不畏之。”
宁歆骤然抬头,眸光隐烁。
“如果有军士能像豹子一般,行无声,袭如电,敏如风,战场杀敌,犹如豹子扑鹿,直扼咽喉,那这会是支多么强大的队伍。”
风临越说眼睛越亮,不禁道:“正是此理,我们合该有这样一支军队,待到战时,必见奇效。”
说来也奇,经她一番话,宁歆也不知不觉间振奋起来,双目也映着灯光亮起,道:“如豹夜猎么……”
风临伸手拉住她道:“光想何趣,安愉,我们便组一支试试。”
-
东境。
东夷王携太女尸归国后,举国震动。
其国政堂省大内相,亦是亡故太女的大姑母戚相,在闻知消息后赶到王宫,直面东夷王,质问此事:“我所听到的传报是真的吗?王上,您真的杀害了太女吗!”
东夷王默认了。戚相大惊,面色灰白地一连跄退数步,一旁内官见状赶紧来扶,被她一把推开。
她抬起头直视王,站在殿中噙着谑笑道:“您把太女的尸首带回来,是想向臣民们证明您的权威么?您把亲女的尸首悬挂在木杆上,是想向天下展现自己么?您的确做到了,然而展现的却不是威严,而是——您已老迈昏聩!”
“恰恰相反,余很清醒!”
东夷王将金杖狠狠击向地面,面对她的愤怒,怒视回去:“余也想废位而止,然而事实不会如余所愿。如果回到这里,余还能废得了她吗?想废掉储位,只有除掉她。想除掉她,只有在昌州!”
“您竟然说得出这样的话!”戚相大声怒斥,“为了您自己,您把屠刀对准臣民,太女何辜!那十三位大臣何辜!”
“在她们背叛余的那刻,她们就已经是王国的罪人了!”
“背叛……罪人……”戚相脸上血色彻底褪尽,呈出死一样的灰白。她站了会儿,看向对方,忽而笑了:“看来您是不会停下了!”
戚相冷冷一笑,看着东夷王,抬手将头冠取下:“这个大内相,我不做了。”说着将冠朝地一撇。
“你……!”东夷王惊愕。
她高扬下巴,傲立殿中,对东夷王轻蔑地笑道:“我不会辅佐这样的王。您尽管杀了我吧,把我的尸首也悬于木杆上,就像太女一样。”
东夷王定在王座上,久久不语。四周的侍奴早已跪了下来,王的颜面受损,那就会有人的头和王的颜面一起落地。他们都惶恐不已,但东夷王没有杀她。
东夷王放了她。
戚相没捡起地上的冠。她道了声谢恩,转身走出了王宫。
然而她并没有活太久。两日后的晚上,她被发现吊死在自家梁上。桌上有遗书一封,称其追随储君而去。
在她死后,东夷太女的长女、次女先后在五日内病故,只剩下两个年幼的男孩。
得知消息,东夷王默坐一天一夜后,将金杖赐给了她最小的女儿,亡故太女的同父妹,四王乞勃延,命她代表自己赶赴前线督战。
自此之后,王属意四王之言传开,东夷国人纷纷改口,依本族礼俗,尊称四王为“大勃延”。
-
几日后,东夷四亲王至东疆。
及人将至,刘达意携众于州东城门处相迎。见前方沙尘茫茫,突奔来七八条大猎犬,凶相毕露,在奔到人前东嗅西嗅,呲牙低叫。
在猎犬停足那刻,前头尘土之中现出大队人马,一辆五马大车在人群簇拥下轰隆隆驶来,彩旗乱舞,至城前停下。
两侧士兵侍从勒马开门,一奴隶跑去跪在车门前,车内走下来一个三十二三的女人,身着褐绸宝相五兽圆领满花袍,腰系革带,脚踏绸靴,正是东夷王的小女儿,王女乞勃延。她并未如母亲与姐姐那般戴冠着袍,而是编几股长辫拢在脑后,缀饰以宝石、金链、色线,额前束系宽额带,远望宝光一片。
她踩着奴隶背下车,站定人前,抬手冲刘达意一招,一颗硕大绿宝石金戒在太阳下闪光。
风恪噗呲讽笑一声,刘达意暗瞪她一眼,转头笑迎上前:“王女殿下,远道而来,一路辛劳。我等已备好酒水,为您接风洗尘。”
“先不忙。”乞勃延抬手一止,笑说,“听说这回你们那太女带了个男子在身边?”
后方风恪眼神不虞,按捺未发。旁侧恭定亲王更暗生鄙夷。
刘达意笑笑:“是带了个人,我朝大世族的公子。”
乞勃延露出丝意味不明的笑,微凑近道:“长什么样子?当真漂亮?”
刘达意含笑点头:“漂亮。”
乞勃延没再多问,然面上神情已颇存意味,眉梢上挑。众人接引她往堂内走去,路上她又问了附近有没有行猎的地方,刘达意早有预备,一一应答。
待众入堂,乞勃延直接坐在座上,往后一仰,噙着笑道:“咱是蛮人,不懂你们武女的弯弯绕,甚么委不委、婉不婉的,有甚么便说了。柳大将军,咱听闻你先前在骊平吃败仗,叫那太女一路追着撵回来,是也不是?”
柳合头面还挂着伤,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板着脸不吭声。乞勃延看向她:“是也不是?”柳合梗了半晌,不情不愿地应了句:“是败了。”
乞勃延笑说了句这便是了,随即看向刘达意、祝勉众人:“咱还听闻,你们议战总不纳咱们勇士的意见,是也不是?”
刘达意和气笑说:“我们同盟,怎会有此事?战前大小事务都是两方将领一齐在场议定的,只不过贵国将领不太熟悉我国州域地情,有时给的进言并不适用。”
“但你们熟悉地情,也没见赢啊?”
此言一出,刘、柳、祝、风四人面上俱是一变,四周官员皆噤声。
满场寂静中,乞勃延两手搭在椅扶手,环视堂内,笑道:“换将吧。”
随她话音落地,外头踏进几个东夷卫兵,一个手脚俱由铁链铐住的女子被兵拎来,甩在地上。
无视堂内武朝官员的脸色,乞勃延嬉笑道:“咱刚抓的。也是你们武朝人,熟悉地情。”
风恪登时欲发作,刘达意迅速目光止住,后端坐椅上,身不动,挪目望向那个血迹斑斑的囚徒:“足下有何高见?”
那人自地上慢慢爬起,垂着头,沙哑吐出三字:“……等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