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父,人们都在述说百越的故事,可百越究竟是何处?
盛夏夜深时,暑热已散去大半,从附近小河上方吹来的风为此处相依偎的一大一小二人带来一缕恬静的清凉。
虫鸣噪耳,蛙声如织,四围是平原的广褒和苍莽,田地平整,河边芦苇摇荡。
可二人似乎对这一切察而不觉,他们的目光早已奔赴那些古老的群星,仿佛是想探问它们如今是否陨落或仍如往昔。
听到汝安的疑问,阿父先是沉默少许,而后抬手指向天际,缓缓划过一条弧线。
汝安,你看,自井、鬼,至尾、箕,其光辉所遮覆之处,皆是百越。
那是沉睡在汝安记忆深处的一个短暂的画面。
汝安并没有还是婴孩时生活在市井的记忆,好像自降生以来,她便与父亲一起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平原之中。这里位于觞山山脚下,有大片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河水两岸村落连缀,阡陌纵横,民风朴实,而汝安便与父亲生活在其中一座民居之中,以简单的耕作和入山寻猎为生。
汝安的父亲姓俞,名青实,身材高大结实。村人都说俞父身子好,有福气,亦有耄老问他,是习武的人吧。世事纷乱动荡,村里人都默认他妻子早亡,唯有苦命的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幸而流浪到这平静殷实之地落脚,更有不少老妇见俞父相貌堂堂,喜好为他说和亲事。俞青实生性寡言,常对这些不置一词。他并非冷漠之人,常在各种琐事上不遗余力地帮助村人,村人知道他的性子,因此从未在背后指摘过这对外来的父女,反倒竭尽所能地帮衬照拂。
在觞山一侧远离村落的地方有一户单独的住家,家主姓亓,几乎与俞家先后来到此处。不同的是,那家人一看便知家境优渥,家主文人打扮,气质不俗。亓家不事农耕,却总是有足够的金银细软以供生计。村人敬而远之,不敢轻易搭话拜访,只敢背地里议论少许,猜测许是致仕的官人到山中隐居,唯有俞父偶尔受雇到亓家操持杂事,如修葺房屋,或饲养马匹。而对汝安来说,她明白俞父与亓父交好,远不只是杂役与雇主的关系,而她自幼便与亓家的孩子玩在一处。俞父到亓家,还会教亓家的两个孩子习武,夜里与亓父共用晚膳,觥筹相对,话至天明,每到这时,汝安便会跟着亓家的孩子一起玩耍,玩累了便随意睡到亓家任何角落。
亓家有两个孩子,一个是亓父的独子亓珵,另一个,似乎只是收养的孩子,名唤阿深。
在汝安眼中,亓珵衣冠齐整,但性子冷僻,而阿深是亓家的小仆役,虽衣着朴素些,脸上还常灰扑扑的,但性格温煦,所以,尽管他们都言语不多,汝安还是更爱和小仆役一起玩。
不过更多的时候,还是三人混在一起,漫山遍野,丛林草莽。阿深待亓珵如同亲弟一般,亓珵虽言语不多,但对阿深的依赖和信任显而易见,而汝安便是最小的妹妹,是两人的跟屁虫,只负责贡献咯咯咯的笑声。
在一次俞父与亓父的夜谈中,汝安无意听到“亲事”二字。汝安蜷在俞父身旁试图入睡,却愈来愈清醒。
次日,汝安没有和任何人说,便自己跑到山顶。她望着远方的流云和飞鸟,心中茫然若失。
她听懂他们的话了,他们要为她和亓珵定下亲事。
2
汝安不知自己心中郁郁的感觉究竟来自何处,苦思无果,于是干脆卧在松树下打起了瞌睡。
汝安。
半梦半醒间,似是听到玉石清脆的撞击声,还有熟悉的轻唤自己名字的声音,如同一阵凉风扫去午后余热和倦意。汝安一个激灵坐起身,看到阿深就坐在自己斜前方。
“醒了?”阿深的声音轻缓,像是怕吓到初醒的她。
汝安轻轻点头。
“小珵呢?”她问。那时的她,对二人都从未以兄长相称。
“在家中温书。”
汝安觉得心中踏实些,她暂时不想见到那个人。
一阵疾风从山顶掠过,惊动林鸟四散,整个山野的树枝摆动声汇成短暂的巨浪,将他们二人围拢在当中。
阿深的身上有青草的香气,夹杂着一些野蒿的气味,刺激着汝安的鼻腔,连带着让她心口都有些发痒。
“回去吧,山上冷。”阿深起身,挺拔的身躯瞬间在汝安身上落下一片阴影。汝安低头,痴痴地望着阴影,然后以手覆于其上,但阴影又迅速将她纤细的小手吞没了。
阿深向汝安伸出手,汝安迟疑了一下,随后快速将手放在他手上,被他一把拉起。随后,他们便一前一后,向下山路走去。
汝安无意识地回想着他掌心的触感,干燥,有些凉意。
突然意识到自己在想入非非,不禁脸颊发热。
我这是怎么了。
汝安轻抚胸口。
压抑感。
晕眩感。
脚步不自觉地慢了。
阿深走了一会,发现身后始终静静的,回过身,却没了汝安的影子,便再次返身寻找。没走多远,见汝安坐在路边一块大石上,几乎被旁边的芒草遮住身影,面色微红,额上细发被汗水濡湿。
“怎么了?”阿深快步走到她面前,蹲下身观察她。
“脚扭了。”汝安牵动嘴角,其实她根本没事,只是心跳剧烈,想自己稍事平复一下。
“怎么不叫我?是哪只脚?”
汝安不知该作何反应,只好将左腿往前蹭了一些。阿深握住她的脚踝,轻轻转动,并未发现什么异样。
“我来背你吧。”阿深背对她蹲下。
汝安心虚,却不得不爬到他的背上,他身上的青草香气瞬间萦绕她周身。
这不是他第一次背她,却是她第一次有如此奇怪的感觉。
心跳仍旧剧烈,这样下去,会被他察觉吧。
汝安自暴自弃地贴着阿深的背脊,始终不语。
半晌后,她轻拍阿深的肩膀。
“我没事了,我自己走吧。”她低声嗫嚅。
阿深停住脚步,犹豫了片刻将她放了下来。
“你今日怎么了?”阿深俯下身,尽量与她平视。他有着好看的眼睛,是像湖水般的颜色。平常有额发遮掩,不甚明显,只有如此近距离的时候,才能让人察觉。
汝安不语。她如何回答不知道答案的问题。
阿深见她闷闷不乐的样子,对她宽慰的一笑。
“等我一下。”说完,他一晃跃入芒草丛中,不见了身影。
汝安一个人在原地,有些茫然无措,禁不住眼眶发酸。
在山野玩惯了的孩子,自然不觉得害怕,她只是不喜欢被突然留下,然后经历这种不知终期的等待。
不过好在阿深很快回到她面前,手掌之上放着一段细细的树枝。
不,不是树枝。
汝安拿到眼前细看。
辛辣的香气扑鼻,原来是一截松枝,一侧圆润宽厚些,表皮被适度打磨,刻几道纹路,已俨然是发簪的模样。
“送我的?”汝安大喜过望,一时间好似脸上都发出光来。
阿深点头,见汝安开心,他也不禁露出释然的笑意。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多少让他措手不及。
汝安将发簪藏入腰带中,而后将手伸到颈后,取下自幼配带的白玉,举到阿深面前。
“送给你。”汝安单刀直入,“回礼。”
她的私心昭然若揭,寻常人送回礼,会以贴身佩戴的饰物来回报一截信手拈来的树枝吗?
尽管这在她心中确是绝对的等价……
此刻阿深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他的手微微抬起,又苦于不知该不该接下这份回礼。
后来,他似乎是下定决心一般,从她手中接过了玉坠,收入自己胸前,而后对她报以一笑。
这笑有许多含义,汝安却不知究竟该理解其中的哪一种。
3
似是有一阵风拂过阿玘的面颊,带来一阵清凉之感,阿玘缓缓睁开双眼,下意识查看服饰,见仍是离开暖阁时那件繁复的神女服,轻轻松了口气。
感受到清风徐来,她看向窗口的方向,奇怪窗户怎会在夜里打开,却见到了让她无法置信的一幕。
除了皓月当空,窗外有槐花随风飘落,更有一人着黑衣背立于窗外。此人身形修长挺拔,脊背宽阔,只见他将双手抱于身前,正望着月色出神。
一种不可思议的预感流窜于阿玘的全身。她回想到刚刚的梦境,觉得眼前之景定是梦的延伸。
“阿深。”她有些不确定地对着那背影轻唤道,起身慢慢向其靠近。
那身影微微一震,而后缓缓向她转过身来。
一切都像一场应时的春雨那样自然,甚至悄无声息。
越过窗栏,他见她来到自己面前,几乎是自然而然地张开双臂,将她拥至怀中。他的气味干净清透,掺着一丝槐花的香气,而她仿佛得以卸去数日的疲惫,安心地蜷缩于自己最熟悉的巢穴。阿玘无法形容那种感觉,就好像迎头撞入一团神秘的烟雾,还来不及细细感受便将其吸入肺腑。她把头更深地埋进他怀里,归心似箭的喜悦溢满胸腔。
这个拥抱,她等待已久了,以至于久久不愿离去。
“你许久没有这样叫我了。”男子轻声说,阿玘缓缓抬起头,正对上他幽深的目光。
“汝安,现安否?”他笑着问她,还是记忆中那种淡而幽寂的笑容。
“这个称呼,于我也是久违了。”她亦露出恬淡的笑。
听到她的回答,亓深微微一怔。自河中分别不过月余,何以久违。转念想,哪怕是在河中的时候,他也实难与她频繁相见。
“是我不好。”他有些愧疚地说。
阿玘笑着摇头。
忽而,她露出疑惑的表情,伸手向自己头上摸去。
“我的发簪呢?”她自顾念叨着,随即又到一旁的妆奁里翻找。
“什么发簪?”
“你送我的那个,就是你用松枝做的。”阿玘望了他一眼,笑着回答,一瞬间好像儿时那般天真稚气。
亓深眉头微皱,疑惑她怎会突然提起那般久远之事。
“别找了,我再做一个便是。”他抬手折下一段槐枝,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削起来。阿玘停下翻找,来到他近旁,看得入迷了。
很快,一枚槐簪便初具形态,亓深将其在衣摆上来回擦拭许久,见表面足够平整,才递到阿玘手上。
阿玘的欣喜溢于言表。
“那枚我送你的白玉呢,可还留着?”
白玉……
亓深虽还淡淡笑着,但眸中的疑惑已然越来越深。他知道那枚白玉现在何处,可……
她为何会不记得?
亓深意识到,她现在的记忆或许只停留在过去的某个点上……
“留着。”他恢复了自然的神态,轻声回答。
“你住在何处?”
“就在霞萝城。”其实自来到这里,他一直掩人耳目地躲在暗处。
“那你接下来要做什么,会一直在这里吗?”
他笑着微微摇头,没有明言。阿玘只怪自己问了两个问题,所以不知道他摇头是不知要做什么,还是不会留在此处。
“能见到你真好。”阿玘看着他,眸如含星,笑意粲然。
亓深也笑了,如同真的没有了所有负担。
“那日见你,你……为何在跳舞?”
想到那一幕,亓深有些发窘。
“百越石门祭大典,邀请各国舞者来王城为神献舞,我是跟着舞者的队伍,才得以混进王城。”
阿玘笑了。
“那之前你在何处……这些年你都在哪里,做了什么?”阿玘觉得眼前之人对他而言肯定有特别的意义,可除了儿时的零星片段,她如今一无所知,只得慌乱追问。
看着阿玘急迫又茫然的样子,亓深这才意识到,很多事情的走向超出了他能想象的极限。
阿父,人们都在述说百越的故事,可百越究竟是何处?
盛夏夜深时,暑热已散去大半,从附近小河上方吹来的风为此处相依偎的一大一小二人带来一缕恬静的清凉。
虫鸣噪耳,蛙声如织,四围是平原的广褒和苍莽,田地平整,河边芦苇摇荡。
可二人似乎对这一切察而不觉,他们的目光早已奔赴那些古老的群星,仿佛是想探问它们如今是否陨落或仍如往昔。
听到汝安的疑问,阿父先是沉默少许,而后抬手指向天际,缓缓划过一条弧线。
汝安,你看,自井、鬼,至尾、箕,其光辉所遮覆之处,皆是百越。
那是沉睡在汝安记忆深处的一个短暂的画面。
汝安并没有还是婴孩时生活在市井的记忆,好像自降生以来,她便与父亲一起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平原之中。这里位于觞山山脚下,有大片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河水两岸村落连缀,阡陌纵横,民风朴实,而汝安便与父亲生活在其中一座民居之中,以简单的耕作和入山寻猎为生。
汝安的父亲姓俞,名青实,身材高大结实。村人都说俞父身子好,有福气,亦有耄老问他,是习武的人吧。世事纷乱动荡,村里人都默认他妻子早亡,唯有苦命的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幸而流浪到这平静殷实之地落脚,更有不少老妇见俞父相貌堂堂,喜好为他说和亲事。俞青实生性寡言,常对这些不置一词。他并非冷漠之人,常在各种琐事上不遗余力地帮助村人,村人知道他的性子,因此从未在背后指摘过这对外来的父女,反倒竭尽所能地帮衬照拂。
在觞山一侧远离村落的地方有一户单独的住家,家主姓亓,几乎与俞家先后来到此处。不同的是,那家人一看便知家境优渥,家主文人打扮,气质不俗。亓家不事农耕,却总是有足够的金银细软以供生计。村人敬而远之,不敢轻易搭话拜访,只敢背地里议论少许,猜测许是致仕的官人到山中隐居,唯有俞父偶尔受雇到亓家操持杂事,如修葺房屋,或饲养马匹。而对汝安来说,她明白俞父与亓父交好,远不只是杂役与雇主的关系,而她自幼便与亓家的孩子玩在一处。俞父到亓家,还会教亓家的两个孩子习武,夜里与亓父共用晚膳,觥筹相对,话至天明,每到这时,汝安便会跟着亓家的孩子一起玩耍,玩累了便随意睡到亓家任何角落。
亓家有两个孩子,一个是亓父的独子亓珵,另一个,似乎只是收养的孩子,名唤阿深。
在汝安眼中,亓珵衣冠齐整,但性子冷僻,而阿深是亓家的小仆役,虽衣着朴素些,脸上还常灰扑扑的,但性格温煦,所以,尽管他们都言语不多,汝安还是更爱和小仆役一起玩。
不过更多的时候,还是三人混在一起,漫山遍野,丛林草莽。阿深待亓珵如同亲弟一般,亓珵虽言语不多,但对阿深的依赖和信任显而易见,而汝安便是最小的妹妹,是两人的跟屁虫,只负责贡献咯咯咯的笑声。
在一次俞父与亓父的夜谈中,汝安无意听到“亲事”二字。汝安蜷在俞父身旁试图入睡,却愈来愈清醒。
次日,汝安没有和任何人说,便自己跑到山顶。她望着远方的流云和飞鸟,心中茫然若失。
她听懂他们的话了,他们要为她和亓珵定下亲事。
2
汝安不知自己心中郁郁的感觉究竟来自何处,苦思无果,于是干脆卧在松树下打起了瞌睡。
汝安。
半梦半醒间,似是听到玉石清脆的撞击声,还有熟悉的轻唤自己名字的声音,如同一阵凉风扫去午后余热和倦意。汝安一个激灵坐起身,看到阿深就坐在自己斜前方。
“醒了?”阿深的声音轻缓,像是怕吓到初醒的她。
汝安轻轻点头。
“小珵呢?”她问。那时的她,对二人都从未以兄长相称。
“在家中温书。”
汝安觉得心中踏实些,她暂时不想见到那个人。
一阵疾风从山顶掠过,惊动林鸟四散,整个山野的树枝摆动声汇成短暂的巨浪,将他们二人围拢在当中。
阿深的身上有青草的香气,夹杂着一些野蒿的气味,刺激着汝安的鼻腔,连带着让她心口都有些发痒。
“回去吧,山上冷。”阿深起身,挺拔的身躯瞬间在汝安身上落下一片阴影。汝安低头,痴痴地望着阴影,然后以手覆于其上,但阴影又迅速将她纤细的小手吞没了。
阿深向汝安伸出手,汝安迟疑了一下,随后快速将手放在他手上,被他一把拉起。随后,他们便一前一后,向下山路走去。
汝安无意识地回想着他掌心的触感,干燥,有些凉意。
突然意识到自己在想入非非,不禁脸颊发热。
我这是怎么了。
汝安轻抚胸口。
压抑感。
晕眩感。
脚步不自觉地慢了。
阿深走了一会,发现身后始终静静的,回过身,却没了汝安的影子,便再次返身寻找。没走多远,见汝安坐在路边一块大石上,几乎被旁边的芒草遮住身影,面色微红,额上细发被汗水濡湿。
“怎么了?”阿深快步走到她面前,蹲下身观察她。
“脚扭了。”汝安牵动嘴角,其实她根本没事,只是心跳剧烈,想自己稍事平复一下。
“怎么不叫我?是哪只脚?”
汝安不知该作何反应,只好将左腿往前蹭了一些。阿深握住她的脚踝,轻轻转动,并未发现什么异样。
“我来背你吧。”阿深背对她蹲下。
汝安心虚,却不得不爬到他的背上,他身上的青草香气瞬间萦绕她周身。
这不是他第一次背她,却是她第一次有如此奇怪的感觉。
心跳仍旧剧烈,这样下去,会被他察觉吧。
汝安自暴自弃地贴着阿深的背脊,始终不语。
半晌后,她轻拍阿深的肩膀。
“我没事了,我自己走吧。”她低声嗫嚅。
阿深停住脚步,犹豫了片刻将她放了下来。
“你今日怎么了?”阿深俯下身,尽量与她平视。他有着好看的眼睛,是像湖水般的颜色。平常有额发遮掩,不甚明显,只有如此近距离的时候,才能让人察觉。
汝安不语。她如何回答不知道答案的问题。
阿深见她闷闷不乐的样子,对她宽慰的一笑。
“等我一下。”说完,他一晃跃入芒草丛中,不见了身影。
汝安一个人在原地,有些茫然无措,禁不住眼眶发酸。
在山野玩惯了的孩子,自然不觉得害怕,她只是不喜欢被突然留下,然后经历这种不知终期的等待。
不过好在阿深很快回到她面前,手掌之上放着一段细细的树枝。
不,不是树枝。
汝安拿到眼前细看。
辛辣的香气扑鼻,原来是一截松枝,一侧圆润宽厚些,表皮被适度打磨,刻几道纹路,已俨然是发簪的模样。
“送我的?”汝安大喜过望,一时间好似脸上都发出光来。
阿深点头,见汝安开心,他也不禁露出释然的笑意。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多少让他措手不及。
汝安将发簪藏入腰带中,而后将手伸到颈后,取下自幼配带的白玉,举到阿深面前。
“送给你。”汝安单刀直入,“回礼。”
她的私心昭然若揭,寻常人送回礼,会以贴身佩戴的饰物来回报一截信手拈来的树枝吗?
尽管这在她心中确是绝对的等价……
此刻阿深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他的手微微抬起,又苦于不知该不该接下这份回礼。
后来,他似乎是下定决心一般,从她手中接过了玉坠,收入自己胸前,而后对她报以一笑。
这笑有许多含义,汝安却不知究竟该理解其中的哪一种。
3
似是有一阵风拂过阿玘的面颊,带来一阵清凉之感,阿玘缓缓睁开双眼,下意识查看服饰,见仍是离开暖阁时那件繁复的神女服,轻轻松了口气。
感受到清风徐来,她看向窗口的方向,奇怪窗户怎会在夜里打开,却见到了让她无法置信的一幕。
除了皓月当空,窗外有槐花随风飘落,更有一人着黑衣背立于窗外。此人身形修长挺拔,脊背宽阔,只见他将双手抱于身前,正望着月色出神。
一种不可思议的预感流窜于阿玘的全身。她回想到刚刚的梦境,觉得眼前之景定是梦的延伸。
“阿深。”她有些不确定地对着那背影轻唤道,起身慢慢向其靠近。
那身影微微一震,而后缓缓向她转过身来。
一切都像一场应时的春雨那样自然,甚至悄无声息。
越过窗栏,他见她来到自己面前,几乎是自然而然地张开双臂,将她拥至怀中。他的气味干净清透,掺着一丝槐花的香气,而她仿佛得以卸去数日的疲惫,安心地蜷缩于自己最熟悉的巢穴。阿玘无法形容那种感觉,就好像迎头撞入一团神秘的烟雾,还来不及细细感受便将其吸入肺腑。她把头更深地埋进他怀里,归心似箭的喜悦溢满胸腔。
这个拥抱,她等待已久了,以至于久久不愿离去。
“你许久没有这样叫我了。”男子轻声说,阿玘缓缓抬起头,正对上他幽深的目光。
“汝安,现安否?”他笑着问她,还是记忆中那种淡而幽寂的笑容。
“这个称呼,于我也是久违了。”她亦露出恬淡的笑。
听到她的回答,亓深微微一怔。自河中分别不过月余,何以久违。转念想,哪怕是在河中的时候,他也实难与她频繁相见。
“是我不好。”他有些愧疚地说。
阿玘笑着摇头。
忽而,她露出疑惑的表情,伸手向自己头上摸去。
“我的发簪呢?”她自顾念叨着,随即又到一旁的妆奁里翻找。
“什么发簪?”
“你送我的那个,就是你用松枝做的。”阿玘望了他一眼,笑着回答,一瞬间好像儿时那般天真稚气。
亓深眉头微皱,疑惑她怎会突然提起那般久远之事。
“别找了,我再做一个便是。”他抬手折下一段槐枝,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削起来。阿玘停下翻找,来到他近旁,看得入迷了。
很快,一枚槐簪便初具形态,亓深将其在衣摆上来回擦拭许久,见表面足够平整,才递到阿玘手上。
阿玘的欣喜溢于言表。
“那枚我送你的白玉呢,可还留着?”
白玉……
亓深虽还淡淡笑着,但眸中的疑惑已然越来越深。他知道那枚白玉现在何处,可……
她为何会不记得?
亓深意识到,她现在的记忆或许只停留在过去的某个点上……
“留着。”他恢复了自然的神态,轻声回答。
“你住在何处?”
“就在霞萝城。”其实自来到这里,他一直掩人耳目地躲在暗处。
“那你接下来要做什么,会一直在这里吗?”
他笑着微微摇头,没有明言。阿玘只怪自己问了两个问题,所以不知道他摇头是不知要做什么,还是不会留在此处。
“能见到你真好。”阿玘看着他,眸如含星,笑意粲然。
亓深也笑了,如同真的没有了所有负担。
“那日见你,你……为何在跳舞?”
想到那一幕,亓深有些发窘。
“百越石门祭大典,邀请各国舞者来王城为神献舞,我是跟着舞者的队伍,才得以混进王城。”
阿玘笑了。
“那之前你在何处……这些年你都在哪里,做了什么?”阿玘觉得眼前之人对他而言肯定有特别的意义,可除了儿时的零星片段,她如今一无所知,只得慌乱追问。
看着阿玘急迫又茫然的样子,亓深这才意识到,很多事情的走向超出了他能想象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