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鸿门宴(上)
亲眼观察完塞外形势,林钦差便从东、西太平山的山口边墙退回了张家口堡。
当晚,林钦差接受了张指挥的款待,回到住处时,又和新上任的巡抚王某进行谈话。
“小王啊,你觉得当今的和议国策如何?”林钦差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王象乾心里真吓了一跳!
难道小姑丈内心属于绝对鹰派,对和议不满?
还是说年轻人自恃勇武,野心勃勃,为了建功,又想重新挑起边衅?
念及此处,王象乾连忙说:“当初到宣府之前,我曾经翻阅过近些年关于宣府的文牍。
数年前有位巡按御史计算过,与北虏右翼和议十五年来,大同、宣府两镇比起之前十五年,费用节省了一千一百二十八万银两,这就是和议之功效。
此外边民安定,生齿繁庶,蓄积渐富,皆为和议款市之利也。”
林钦差轻笑几声,仿佛是挑刺说:“那和议就没有弊端么?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王象乾还真怕胆大妄为的小姑丈又搞出大事来,国策大方向不是开玩笑的。
便又苦苦劝道:“况且和议又不等同自废武功,朝廷并未放弃守战,和议是建立在守战基础上的。
而且在和议之后,就有了更多人力物力整修边墙边堡。你今日所见的堡、墙,都是和议后新修过的。”
林泰来叹口气,小王说的确实不错,与北虏右翼和议确实是正确的国策,对大明也很有好处。
从全世界潮流来说,也是以“下海”为时髦,在内陆几千里边防互相打烂仗确实没啥意义。
但谁又能想到,历史会开个大玩笑呢?
大明目前国策是对右翼和议,同时挑拨分化北虏右翼和左翼,导致了北虏整体战斗力的衰弱。
应该说,这个国策还是比较高明的。
结果在历史上,另一支蛮夷辽东女直崛起后,衰落的北虏完全遏制不住新蛮族,反而被辽东女直所吞并,最后大明也一起完蛋,这就有点黑色幽默了。
此后林钦差就离开张家口堡,继续去其他地方巡视。
宣府镇区虽然总面积不算大,但也有十一卫和三个独立千户所,大点的边城边堡十多个。
林泰来是巡阅整个宣府镇的钦差,不可能只在宣府镇城或者张家口堡停留。
张指挥则负责筹备款待诸部头目的宴会,而王巡抚回宣府镇城,调集人力物力,开始在张家口堡边墙外搭建临时营地。
另外王巡抚还接了一件差事,就是安排军匠炼造一把一百六十二斤重的大刀。
“为何要精确到一百六十二斤?”王巡抚好奇的问道。
林钦差答道:“八十一斤的双倍,不就是一百六十二斤?”
过了十余日,林钦差返回张家口堡,开始专心处理外交事务。
负责准备宴席的张指挥禀报说:“朝廷定下的款待标准是,各部酋长每人牛肉一斤,粟米五合,麦面一斤,时酒一瓶,另外小菜油盐酱醋及马草折银七分,柴炭折银二分”
林钦差不耐烦这些细碎事务,挥了挥手说:“知道了,把账单给王军门就行了!
另外每人多加一瓶酒,以及果脯一盘,算是本钦差优赏的,不过还是让王军门付账!”
眼见林钦差这边已经没事,张指挥正要离开,却又听到林钦差问道:“马市设在你这里,想必你对喀拉慎部内情颇为熟悉?”
张指挥也不说虚的,答道:“马市设在张家口堡,下官自然就有了探听北虏情报的职责。
宣府北边面对的虏部以喀拉慎部为主,下官所熟悉的,当然就是喀拉慎部。”
林泰来又问道:“那么喀拉慎部里面,可有什么适合立威的头领?”
张指挥:“”
他很想问问,到底什么叫“适合立威”?
林钦差又随口道:“不管什么活动,总要有个反派啊,不然何以彰显主角?”
张指挥更不明白了,钦差大佬的思路实在太过于跳跃了,时不时的让他感到迷茫和不解。
这种以和平友好为主旋律的款待,先琢磨怎么立威,是不是唯恐天下不乱了?
看在张指挥办事还算得力的份上,林钦差便多说解释了几句:“如果只有抚赏没有立威,岂不会让北虏各部觉得软弱?
所以在虏部各头领里面,如果有那种对我大明朝廷不甚恭敬的人,就可以用来立威。
你只管将你所知的情报告诉我,其他就不用你管了。”
张指挥回过神来后,又稍加思索,这才答话说:“喀拉慎部各头领中,对朝廷最不恭敬的人应该是来三兀。
他是喀拉慎部已故老领主老把都的第三子,现任领主青把都的弟弟,他的牧地在最东边,紧邻北虏左翼的察哈尔。
大概因为距离马市较远,获利不如其他几个大头领,所以来三兀平常对朝廷多有毁谤之言。
而且来三兀与喀拉慎现领主青把都之间,也颇有嫌隙,还曾经发生过冲突。”
“这个叫来三兀的人选甚好!”林钦差欣喜的拍案叫道,此人一看就是反派人设!
张指挥又道:“还有个传闻,因为来三兀距离北虏左翼很近,所以曾经混在北虏左翼里面,参加过对蓟辽的攻击劫掠。”
林钦差更满意了,这个反派设定实在太完美了。
众所周知,大明只和北虏右翼达成和议,但仍和北虏左翼维持战争。
一个右翼部落的头领既想通过马市获利,又参与左翼的劫掠,你不当反派谁当反派?
在林钦差眼里,张指挥这样的人就像是老黄牛,工作或许不会有什么“创意”。
但只要能明白细致的给出指令,他也能按照指令把事情做好,这不果然帮忙找出了完美反派吗?
做事就像是打仗,作战方案要尽可能细致,要尽可能把所有问题都想在前面。
敲定了至关重要的反派人选,林钦差心里大半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然后就是对“不确定因素”的预估,以及应对方案的制定。
所以林钦差对张指挥继续问道:“三娘子最近为什么总是在这边活动?她和喀拉慎部之间是什么情况?”
张指挥答道:“此事说来话长,北虏右翼目前可以粗略划分为西、中、东三大集团,西部集团是俺答兄长老吉囊的后人,主要面对三边、甘肃各镇。
中部就是丰洲滩、大板升城、归化城一带,是老顺义王俺答自领的本部,如今归了俺答后人和三娘子,主要面对的是大同、山西二镇。
而东部就是宣府北边这一带,紧邻着更东方的北虏左翼,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喀拉慎部。
乃是俺答弟弟老把都的后人,与中部集团关系也最为密切。
三娘子从数百里外归化城来到宣府边镇,一是为了就近获得大明边臣的支持,二就是为了寻求喀拉慎部的支持。”
说到这里,张指挥又梳理了一下信息,才继续说:“喀拉慎部的内部情况也很复杂,老领主老把都去世后,因为长子早夭,所以次子青把都继承了领主位置。
但青把都如今年迈多病,对部族掌控力下降,内部也是各种不稳。
除了青把都之外,喀拉慎部还有两大势力,应该都在觊觎本部领主之位。
一个就是刚才所说的来三兀,被上差定为反派的那个,青把都的三弟。
另一个就是这次受册封的白忽台,他是老把都的长子长孙,当今领主青把都的大侄子。
而白忽台之所以能获袭爷爷老把都的都督同知,就是三娘子向朝廷奏请的,大概是为了拉拢白忽台。”
听完介绍后,林钦差默默记住了三个关键人物的名字:
年迈的二叔领主青把都,家族长子长孙白忽台,有大反派之姿的三叔来三兀。
林钦差只管做指示和决策,以及养精蓄锐,具体事务都有别人去忙碌。
又过数日,便到了林钦差与喀拉慎部约定会晤和款待的日子。
张家口堡山口的边墙的墙门打开,林钦差骑着马从门洞里来到墙外,这是他首次出塞。
林钦差将数十名家丁全都带上了,这时候他只信任这些家丁,此外还有二百护卫官军。
王巡抚和张指挥一起将林钦差送出边墙,但张指挥却是欲言又止的样子。
看在林钦差眼里,忍不住就说:“有话就放,何必吞吞吐吐!”
张指挥犹豫着说:“如果遇到三娘子纵兵来挟,上差不妨从了,陪她耍上几日。
根据我判断,她肯定不会加害我大明边臣的,上差不需要担心安全。”
边墙外数里,在已经搭建好的临时营地上,二十八宿军旗迎风飘扬,一座大帐矗立在营地的中央。
喀拉慎部大小头领二三十人,嘻嘻哈哈、说说笑笑的出现在辕门,然后不约而同的停住了脚步。
因为在辕门的中央插着一把堪称雄硕壮阔的大刀,挡住了去路。
众人目测这把大刀,长度约莫一丈,通体钢浇铁铸,气势上十分惊人,不知到底多少重量。
虽然草原强者为尊,头领们大都自恃武勇,但都没有见过如此有压迫感的兵器。
这些蛮夷人物可能并不知道“下马威”这个汉词,不过此刻却都理解出了同样的意思。
()
亲眼观察完塞外形势,林钦差便从东、西太平山的山口边墙退回了张家口堡。
当晚,林钦差接受了张指挥的款待,回到住处时,又和新上任的巡抚王某进行谈话。
“小王啊,你觉得当今的和议国策如何?”林钦差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王象乾心里真吓了一跳!
难道小姑丈内心属于绝对鹰派,对和议不满?
还是说年轻人自恃勇武,野心勃勃,为了建功,又想重新挑起边衅?
念及此处,王象乾连忙说:“当初到宣府之前,我曾经翻阅过近些年关于宣府的文牍。
数年前有位巡按御史计算过,与北虏右翼和议十五年来,大同、宣府两镇比起之前十五年,费用节省了一千一百二十八万银两,这就是和议之功效。
此外边民安定,生齿繁庶,蓄积渐富,皆为和议款市之利也。”
林钦差轻笑几声,仿佛是挑刺说:“那和议就没有弊端么?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王象乾还真怕胆大妄为的小姑丈又搞出大事来,国策大方向不是开玩笑的。
便又苦苦劝道:“况且和议又不等同自废武功,朝廷并未放弃守战,和议是建立在守战基础上的。
而且在和议之后,就有了更多人力物力整修边墙边堡。你今日所见的堡、墙,都是和议后新修过的。”
林泰来叹口气,小王说的确实不错,与北虏右翼和议确实是正确的国策,对大明也很有好处。
从全世界潮流来说,也是以“下海”为时髦,在内陆几千里边防互相打烂仗确实没啥意义。
但谁又能想到,历史会开个大玩笑呢?
大明目前国策是对右翼和议,同时挑拨分化北虏右翼和左翼,导致了北虏整体战斗力的衰弱。
应该说,这个国策还是比较高明的。
结果在历史上,另一支蛮夷辽东女直崛起后,衰落的北虏完全遏制不住新蛮族,反而被辽东女直所吞并,最后大明也一起完蛋,这就有点黑色幽默了。
此后林钦差就离开张家口堡,继续去其他地方巡视。
宣府镇区虽然总面积不算大,但也有十一卫和三个独立千户所,大点的边城边堡十多个。
林泰来是巡阅整个宣府镇的钦差,不可能只在宣府镇城或者张家口堡停留。
张指挥则负责筹备款待诸部头目的宴会,而王巡抚回宣府镇城,调集人力物力,开始在张家口堡边墙外搭建临时营地。
另外王巡抚还接了一件差事,就是安排军匠炼造一把一百六十二斤重的大刀。
“为何要精确到一百六十二斤?”王巡抚好奇的问道。
林钦差答道:“八十一斤的双倍,不就是一百六十二斤?”
过了十余日,林钦差返回张家口堡,开始专心处理外交事务。
负责准备宴席的张指挥禀报说:“朝廷定下的款待标准是,各部酋长每人牛肉一斤,粟米五合,麦面一斤,时酒一瓶,另外小菜油盐酱醋及马草折银七分,柴炭折银二分”
林钦差不耐烦这些细碎事务,挥了挥手说:“知道了,把账单给王军门就行了!
另外每人多加一瓶酒,以及果脯一盘,算是本钦差优赏的,不过还是让王军门付账!”
眼见林钦差这边已经没事,张指挥正要离开,却又听到林钦差问道:“马市设在你这里,想必你对喀拉慎部内情颇为熟悉?”
张指挥也不说虚的,答道:“马市设在张家口堡,下官自然就有了探听北虏情报的职责。
宣府北边面对的虏部以喀拉慎部为主,下官所熟悉的,当然就是喀拉慎部。”
林泰来又问道:“那么喀拉慎部里面,可有什么适合立威的头领?”
张指挥:“”
他很想问问,到底什么叫“适合立威”?
林钦差又随口道:“不管什么活动,总要有个反派啊,不然何以彰显主角?”
张指挥更不明白了,钦差大佬的思路实在太过于跳跃了,时不时的让他感到迷茫和不解。
这种以和平友好为主旋律的款待,先琢磨怎么立威,是不是唯恐天下不乱了?
看在张指挥办事还算得力的份上,林钦差便多说解释了几句:“如果只有抚赏没有立威,岂不会让北虏各部觉得软弱?
所以在虏部各头领里面,如果有那种对我大明朝廷不甚恭敬的人,就可以用来立威。
你只管将你所知的情报告诉我,其他就不用你管了。”
张指挥回过神来后,又稍加思索,这才答话说:“喀拉慎部各头领中,对朝廷最不恭敬的人应该是来三兀。
他是喀拉慎部已故老领主老把都的第三子,现任领主青把都的弟弟,他的牧地在最东边,紧邻北虏左翼的察哈尔。
大概因为距离马市较远,获利不如其他几个大头领,所以来三兀平常对朝廷多有毁谤之言。
而且来三兀与喀拉慎现领主青把都之间,也颇有嫌隙,还曾经发生过冲突。”
“这个叫来三兀的人选甚好!”林钦差欣喜的拍案叫道,此人一看就是反派人设!
张指挥又道:“还有个传闻,因为来三兀距离北虏左翼很近,所以曾经混在北虏左翼里面,参加过对蓟辽的攻击劫掠。”
林钦差更满意了,这个反派设定实在太完美了。
众所周知,大明只和北虏右翼达成和议,但仍和北虏左翼维持战争。
一个右翼部落的头领既想通过马市获利,又参与左翼的劫掠,你不当反派谁当反派?
在林钦差眼里,张指挥这样的人就像是老黄牛,工作或许不会有什么“创意”。
但只要能明白细致的给出指令,他也能按照指令把事情做好,这不果然帮忙找出了完美反派吗?
做事就像是打仗,作战方案要尽可能细致,要尽可能把所有问题都想在前面。
敲定了至关重要的反派人选,林钦差心里大半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然后就是对“不确定因素”的预估,以及应对方案的制定。
所以林钦差对张指挥继续问道:“三娘子最近为什么总是在这边活动?她和喀拉慎部之间是什么情况?”
张指挥答道:“此事说来话长,北虏右翼目前可以粗略划分为西、中、东三大集团,西部集团是俺答兄长老吉囊的后人,主要面对三边、甘肃各镇。
中部就是丰洲滩、大板升城、归化城一带,是老顺义王俺答自领的本部,如今归了俺答后人和三娘子,主要面对的是大同、山西二镇。
而东部就是宣府北边这一带,紧邻着更东方的北虏左翼,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喀拉慎部。
乃是俺答弟弟老把都的后人,与中部集团关系也最为密切。
三娘子从数百里外归化城来到宣府边镇,一是为了就近获得大明边臣的支持,二就是为了寻求喀拉慎部的支持。”
说到这里,张指挥又梳理了一下信息,才继续说:“喀拉慎部的内部情况也很复杂,老领主老把都去世后,因为长子早夭,所以次子青把都继承了领主位置。
但青把都如今年迈多病,对部族掌控力下降,内部也是各种不稳。
除了青把都之外,喀拉慎部还有两大势力,应该都在觊觎本部领主之位。
一个就是刚才所说的来三兀,被上差定为反派的那个,青把都的三弟。
另一个就是这次受册封的白忽台,他是老把都的长子长孙,当今领主青把都的大侄子。
而白忽台之所以能获袭爷爷老把都的都督同知,就是三娘子向朝廷奏请的,大概是为了拉拢白忽台。”
听完介绍后,林钦差默默记住了三个关键人物的名字:
年迈的二叔领主青把都,家族长子长孙白忽台,有大反派之姿的三叔来三兀。
林钦差只管做指示和决策,以及养精蓄锐,具体事务都有别人去忙碌。
又过数日,便到了林钦差与喀拉慎部约定会晤和款待的日子。
张家口堡山口的边墙的墙门打开,林钦差骑着马从门洞里来到墙外,这是他首次出塞。
林钦差将数十名家丁全都带上了,这时候他只信任这些家丁,此外还有二百护卫官军。
王巡抚和张指挥一起将林钦差送出边墙,但张指挥却是欲言又止的样子。
看在林钦差眼里,忍不住就说:“有话就放,何必吞吞吐吐!”
张指挥犹豫着说:“如果遇到三娘子纵兵来挟,上差不妨从了,陪她耍上几日。
根据我判断,她肯定不会加害我大明边臣的,上差不需要担心安全。”
边墙外数里,在已经搭建好的临时营地上,二十八宿军旗迎风飘扬,一座大帐矗立在营地的中央。
喀拉慎部大小头领二三十人,嘻嘻哈哈、说说笑笑的出现在辕门,然后不约而同的停住了脚步。
因为在辕门的中央插着一把堪称雄硕壮阔的大刀,挡住了去路。
众人目测这把大刀,长度约莫一丈,通体钢浇铁铸,气势上十分惊人,不知到底多少重量。
虽然草原强者为尊,头领们大都自恃武勇,但都没有见过如此有压迫感的兵器。
这些蛮夷人物可能并不知道“下马威”这个汉词,不过此刻却都理解出了同样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