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元站在铜镜前,舒展双臂,宫人替她量身裁衣。
宫人有条不紊地测量计数,外间俞嬷嬷领着下人清点着妆奁,忙得不亦乐乎。
外间的唱和声与屋内女官的喝彩声相映成趣,女官用咸阳特色的语调唱和着,面带喜气,倒是显得格外热闹。
芈元透过铜镜看向女官,突然微微一笑,原本还滔滔不绝的女官不妨她突然一笑,竟愣生生愣在了原地,呆呆地看着她。
“听姑姑唱着这些,仿佛十分熟稔呢。”芈元没有回头,依旧透过镜子看她。
方来时,这位公主礼遇有加,只是沉默寡言,又听宫中人说这位公主想来娴静,便不曾放在心上,那想,方才又突然笑了起来,直让她有些摸不到她的脾性,如今听她说这话,悬着的心也稍稍放松下来,“老妇的母亲也是主持秦国大婚事宜之人。”
“原来是女承母业。”她微微点头,“吾看姑姑行事稳妥,一定下了许多功夫。”
“都是老妇该做的。”她十分谦卑地垂下了头。
说话间,宫人也都放下了量尺,道:“殿下,尺寸已经量好,半月后婢子再来。”
芈元点点头,“离歌,撒些喜钱吧。”说完,她转身离开了铜镜前。
待人都散去后,方才的热闹仿佛退潮一般,匆匆散去。她窝在一旁,有些倦乏,半阖着眼,闭目养神。
俞嬷嬷看着她,突然就叹了口气,“总这般倦怠,往后准备如何呢?”她走到她身边,蹲下身,“总不至于是与公子大吵一架后,就这般泄气吧。”
芈元闻言轻笑一声,无奈地摇了摇头,“何至于如此?我自幼颠沛,什么风浪没有见过。”她坐起身,端起小几上的热茶喝了一口,“只是觉得有些不痛快罢了。明明什么都与我相关,我却什么都做不了主。在这里的这几年,长兄对我很好,仅限于我乖巧的好。”
“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俞嬷嬷迟疑片刻,有些不解,“所有的路都由父兄铺平了,殿下平平顺顺地走上去,有什么不好的呢?”
“是啊,有什么不好的呢。”她的语气略带惆怅,转瞬即逝,随即又笑着,“我总是顾影自怜,这样不好,以后再不这样了。”她站起身,往外面走去,“我有什么好不满的呢?”她问着,片刻后,又答着,“我没有什么好不满的。我会走和宣太后、华阳太后一样的路,她们都走出来了。”
外间阳光正好,她抬头看去,就看见一群大雁飞过,渐渐消失在她的眼眸中。
“喜钱都撒了吧?可有遗漏什么东西?”芈元敛去多余的情绪,问道。
“老妇都处理好了。”俞嬷嬷恭敬地回禀。
“那就好。”她仿佛松了口气一般,仿佛将这些天淤在心头的郁气都散了出去,她缓缓地往前走着,
“咸阳宫是个是非地,往后,没有吾的吩咐,吾身边之人不准随意离开吾的宫殿。”
她的语气有些严肃,三人纷纷侧目,而后立刻应下来。
她仰头望着天空,嘟囔着,“真是一滩浑水。”
这样轻松惬意的日子终究是结束了,芈元坐在梳妆台前依旧有些懵懂迷茫,可是当宫人将喜冠放在她
头上,突如其来的重量让她回了神,她一个激灵就清醒过来,眼神顿时就清明起来。
她接过宫人递过来的团扇,由她们搀着往外走去,眼神一瞟,就瞟见芈启匆匆而来的脚步,她便停下。
“父王不在,今日我送你。”说着便伸出手来。
芈元眼睛往下看着,芈启的手就在眼前,她看着那双带着厚厚茧子、厚实且有劲的手,不知为何悲从心中来,顿时潸然泪下。
看着她微微颤抖的手,芈启也觉酸涩,便将手又往前递了递。
二人僵持着,身旁的宫人虽然焦急也不敢催促。
芈元转过身,整个人面对着芈启,“历来长兄为父,今日小妹出嫁,拜谢长兄多年照拂之恩。”正说着,安歌与离歌眼疾手快地搀着她下跪。
见此场面,芈启也不由得红了眼眶,他看着跪在他面前的孩子,伸出的手想要抚摸她的发顶,到最后却又克制地收了回来,将手背在身后。
他眼色复杂地看着她,却又带着对她的美好祈愿,“愿你一世顺遂安康。”说完,便亲手将她搀扶起来。
兄妹二人挽着手朝外走去。
芈启走在她身边,轻声叮嘱着,“不要害怕,大胆地往前走,前路,长兄已经为你扫平了。往后住在宫中,一切,以保护自己为先。你是我的妹妹,是我在咸阳唯一血脉相连的亲人,我总是盼着你好的。”
“党同伐异,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要时时小心谨慎。”她紧了紧芈启的手,“我也只能信你了。”
“不哭,不要哭,大婚之日不要哭。”
二人相互搀扶着,走到了大门口,便松开了手。
待芈元拜别芈启后,便由宫人搀扶着上了车。
大婚的礼节繁琐且磨人,待芈元终于安坐下来时,天色已经擦黑,此刻她跪坐在桌旁,举着团扇,只觉得双臂都已经失去知觉了,手也开始发抖起来,但她只能忍耐。
她身边的侍女不知去向,只有女官陪着。
她静静地坐着,听着烛火噼啪声,一时间她有些出神。
正当她不知游神到何处时,背后突然窜起一阵寒意,她猝然惊惧地抬眼往上看去,不知何时秦王已经站在她面前。
她尚未从惊惧中回神,待回神时,秦王已经坐在她的对面,团扇遮掩了二人的视线,彼此都看不清脸,芈元却松了口气。
直到对面的人轻轻抽走她手中的团扇,她突然觉得有些害怕,害怕看到那双眼睛——那双冷漠的眼睛,从她第一次见到他时,就能感受到的冷漠。
她微微打了个寒颤,仿佛回想起当日的那双眼睛,那双眼睛渐渐清晰在她眼前——疏离淡漠不言而喻,即便满屋喜庆,即便婚服稍稍削弱了些疏远,可是那双眼睛依旧毫无感情。
他看着她,没有任何情感,甚至,都不曾看见她,于他而言,芈元是谁从来都是无所谓的,只要是楚国的便好。
此刻,面对着他,她百感交集,不知该作何表情,想来,此刻的脸色也不会太好。
女官将酒樽递到她手边,她只觉得重若千斤,早已酸涩的手此刻也忍不住哆嗦起来,合卺酒也撒了些许。
她有些无措地躲避着他的视线。
好在他并未纠缠,二人相安无事地行完礼,女官纷纷退下。
“你在怕什么?”他突然出声,芈元立刻支起耳朵,“这些年,寡人观你言行,你并非胆小之人。”
“只是手酸才使酒水洒出。”她轻声解释着。
“既然如今已经成了大秦的王后,你该明白其职责。”他今晚似乎颇有耐性,轻声说着。
可如此温和的话语,无端让她内心不安,可她偏偏有些倔强,“妾一入咸阳宫,便要与楚国割席吗?若是如此,天下之人皆能居此位,何必非楚国公主不可。”她抬眼看他,“大王不将妾视为妻子,而是视为盟友。该有的信任,妾觉得大王应当是不吝啬的。”
“寡人自然不吝啬,那么,王后的诚意呢?”
闻言,芈元跪直了身体,拱手道:“妾随大王。”
秦王静静地看着她,片刻后,伸出手去拉她,芈元当即反应过来反手握住他的手。
红烛摇曳,熄灭便天明。
芈元接过宫人手中的腰带亲手为他系上,又为他整理头冠。
“寡人明年便要加冠了。”他说道。
芈元微微笑道:“自然会顺顺利利。”
“王后如此说,寡人亦如此认为。”整理好衣冠,他往外走,芈元紧随其后,“母亲久居雍城,喜静。此番因寡人大婚才回咸阳,你若无事,不必叨扰。”
“诺。”她应了一声。
说话间便到了赵太后的居所,往常她都是避开赵太后,这还是第一次到赵太后的居所。
“见过母亲。”二人跪拜道。
“起来吧。”她的声音带着不经意地慵懒和漫不经心,视线略略扫过芈元,似乎有些不满意,不待二人落座,便开始发难,“说起来,景阳公主居咸阳数载,我竟鲜少见到呢。甚至,连请安问候都不曾有过。说起来,你似乎并不喜我。”
“母亲如此说,儿臣实在惶恐。”芈元匆匆起身走到她面前拱着手,“昔日儿臣不知礼数,望母亲原宥。往后——”
“罢了,坐吧。”她随手指了指座位。
芈元松了口气,“诺。”
赵太后转而一脸喜色地看着秦王,一副喜不自胜的模样,“一晃大王都成婚了,母亲倍感欣慰。”
“母亲开心便好。”他的声音温和起来,芈元也只是静静地听着。
母子二人叙了许久的话,赵太后眼角一扫便看见缩在角落探首探脑的宫人,眼皮一压,变了脸色,“鬼鬼祟祟的做什么?”
说话间,嫪毐上前将那宫人拎出来丢在赵太后面前,“做什么?”
小宫人战战巍巍地缩着身子,“太后,婢子是华阳太后身边的婢女。太后久不见大王与王后,便派婢子过来瞧瞧,婢子无意冲撞,请太后恕罪。”
赵太后闻言舒了口气,“罢了罢了,”她整个人都懒散起来,摆了摆手,一副意兴阑珊的模样,“大王快去吧,别让长辈等急了。也不必过来用膳,我喜静。”
“诺。”秦王率先起身行礼,“母亲好好休息。”
那声音压抑着,仿佛从齿缝中裂开的,芈元听地有些提心吊胆,可是他面子上又做得极好,旁人也看不出端倪。
一出寝宫他的步伐快了不少,芈元暗叹一口气,只能加快步伐紧随其后。
不妨他突然停下,芈元便直直地撞在他的背上……
宫人有条不紊地测量计数,外间俞嬷嬷领着下人清点着妆奁,忙得不亦乐乎。
外间的唱和声与屋内女官的喝彩声相映成趣,女官用咸阳特色的语调唱和着,面带喜气,倒是显得格外热闹。
芈元透过铜镜看向女官,突然微微一笑,原本还滔滔不绝的女官不妨她突然一笑,竟愣生生愣在了原地,呆呆地看着她。
“听姑姑唱着这些,仿佛十分熟稔呢。”芈元没有回头,依旧透过镜子看她。
方来时,这位公主礼遇有加,只是沉默寡言,又听宫中人说这位公主想来娴静,便不曾放在心上,那想,方才又突然笑了起来,直让她有些摸不到她的脾性,如今听她说这话,悬着的心也稍稍放松下来,“老妇的母亲也是主持秦国大婚事宜之人。”
“原来是女承母业。”她微微点头,“吾看姑姑行事稳妥,一定下了许多功夫。”
“都是老妇该做的。”她十分谦卑地垂下了头。
说话间,宫人也都放下了量尺,道:“殿下,尺寸已经量好,半月后婢子再来。”
芈元点点头,“离歌,撒些喜钱吧。”说完,她转身离开了铜镜前。
待人都散去后,方才的热闹仿佛退潮一般,匆匆散去。她窝在一旁,有些倦乏,半阖着眼,闭目养神。
俞嬷嬷看着她,突然就叹了口气,“总这般倦怠,往后准备如何呢?”她走到她身边,蹲下身,“总不至于是与公子大吵一架后,就这般泄气吧。”
芈元闻言轻笑一声,无奈地摇了摇头,“何至于如此?我自幼颠沛,什么风浪没有见过。”她坐起身,端起小几上的热茶喝了一口,“只是觉得有些不痛快罢了。明明什么都与我相关,我却什么都做不了主。在这里的这几年,长兄对我很好,仅限于我乖巧的好。”
“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俞嬷嬷迟疑片刻,有些不解,“所有的路都由父兄铺平了,殿下平平顺顺地走上去,有什么不好的呢?”
“是啊,有什么不好的呢。”她的语气略带惆怅,转瞬即逝,随即又笑着,“我总是顾影自怜,这样不好,以后再不这样了。”她站起身,往外面走去,“我有什么好不满的呢?”她问着,片刻后,又答着,“我没有什么好不满的。我会走和宣太后、华阳太后一样的路,她们都走出来了。”
外间阳光正好,她抬头看去,就看见一群大雁飞过,渐渐消失在她的眼眸中。
“喜钱都撒了吧?可有遗漏什么东西?”芈元敛去多余的情绪,问道。
“老妇都处理好了。”俞嬷嬷恭敬地回禀。
“那就好。”她仿佛松了口气一般,仿佛将这些天淤在心头的郁气都散了出去,她缓缓地往前走着,
“咸阳宫是个是非地,往后,没有吾的吩咐,吾身边之人不准随意离开吾的宫殿。”
她的语气有些严肃,三人纷纷侧目,而后立刻应下来。
她仰头望着天空,嘟囔着,“真是一滩浑水。”
这样轻松惬意的日子终究是结束了,芈元坐在梳妆台前依旧有些懵懂迷茫,可是当宫人将喜冠放在她
头上,突如其来的重量让她回了神,她一个激灵就清醒过来,眼神顿时就清明起来。
她接过宫人递过来的团扇,由她们搀着往外走去,眼神一瞟,就瞟见芈启匆匆而来的脚步,她便停下。
“父王不在,今日我送你。”说着便伸出手来。
芈元眼睛往下看着,芈启的手就在眼前,她看着那双带着厚厚茧子、厚实且有劲的手,不知为何悲从心中来,顿时潸然泪下。
看着她微微颤抖的手,芈启也觉酸涩,便将手又往前递了递。
二人僵持着,身旁的宫人虽然焦急也不敢催促。
芈元转过身,整个人面对着芈启,“历来长兄为父,今日小妹出嫁,拜谢长兄多年照拂之恩。”正说着,安歌与离歌眼疾手快地搀着她下跪。
见此场面,芈启也不由得红了眼眶,他看着跪在他面前的孩子,伸出的手想要抚摸她的发顶,到最后却又克制地收了回来,将手背在身后。
他眼色复杂地看着她,却又带着对她的美好祈愿,“愿你一世顺遂安康。”说完,便亲手将她搀扶起来。
兄妹二人挽着手朝外走去。
芈启走在她身边,轻声叮嘱着,“不要害怕,大胆地往前走,前路,长兄已经为你扫平了。往后住在宫中,一切,以保护自己为先。你是我的妹妹,是我在咸阳唯一血脉相连的亲人,我总是盼着你好的。”
“党同伐异,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要时时小心谨慎。”她紧了紧芈启的手,“我也只能信你了。”
“不哭,不要哭,大婚之日不要哭。”
二人相互搀扶着,走到了大门口,便松开了手。
待芈元拜别芈启后,便由宫人搀扶着上了车。
大婚的礼节繁琐且磨人,待芈元终于安坐下来时,天色已经擦黑,此刻她跪坐在桌旁,举着团扇,只觉得双臂都已经失去知觉了,手也开始发抖起来,但她只能忍耐。
她身边的侍女不知去向,只有女官陪着。
她静静地坐着,听着烛火噼啪声,一时间她有些出神。
正当她不知游神到何处时,背后突然窜起一阵寒意,她猝然惊惧地抬眼往上看去,不知何时秦王已经站在她面前。
她尚未从惊惧中回神,待回神时,秦王已经坐在她的对面,团扇遮掩了二人的视线,彼此都看不清脸,芈元却松了口气。
直到对面的人轻轻抽走她手中的团扇,她突然觉得有些害怕,害怕看到那双眼睛——那双冷漠的眼睛,从她第一次见到他时,就能感受到的冷漠。
她微微打了个寒颤,仿佛回想起当日的那双眼睛,那双眼睛渐渐清晰在她眼前——疏离淡漠不言而喻,即便满屋喜庆,即便婚服稍稍削弱了些疏远,可是那双眼睛依旧毫无感情。
他看着她,没有任何情感,甚至,都不曾看见她,于他而言,芈元是谁从来都是无所谓的,只要是楚国的便好。
此刻,面对着他,她百感交集,不知该作何表情,想来,此刻的脸色也不会太好。
女官将酒樽递到她手边,她只觉得重若千斤,早已酸涩的手此刻也忍不住哆嗦起来,合卺酒也撒了些许。
她有些无措地躲避着他的视线。
好在他并未纠缠,二人相安无事地行完礼,女官纷纷退下。
“你在怕什么?”他突然出声,芈元立刻支起耳朵,“这些年,寡人观你言行,你并非胆小之人。”
“只是手酸才使酒水洒出。”她轻声解释着。
“既然如今已经成了大秦的王后,你该明白其职责。”他今晚似乎颇有耐性,轻声说着。
可如此温和的话语,无端让她内心不安,可她偏偏有些倔强,“妾一入咸阳宫,便要与楚国割席吗?若是如此,天下之人皆能居此位,何必非楚国公主不可。”她抬眼看他,“大王不将妾视为妻子,而是视为盟友。该有的信任,妾觉得大王应当是不吝啬的。”
“寡人自然不吝啬,那么,王后的诚意呢?”
闻言,芈元跪直了身体,拱手道:“妾随大王。”
秦王静静地看着她,片刻后,伸出手去拉她,芈元当即反应过来反手握住他的手。
红烛摇曳,熄灭便天明。
芈元接过宫人手中的腰带亲手为他系上,又为他整理头冠。
“寡人明年便要加冠了。”他说道。
芈元微微笑道:“自然会顺顺利利。”
“王后如此说,寡人亦如此认为。”整理好衣冠,他往外走,芈元紧随其后,“母亲久居雍城,喜静。此番因寡人大婚才回咸阳,你若无事,不必叨扰。”
“诺。”她应了一声。
说话间便到了赵太后的居所,往常她都是避开赵太后,这还是第一次到赵太后的居所。
“见过母亲。”二人跪拜道。
“起来吧。”她的声音带着不经意地慵懒和漫不经心,视线略略扫过芈元,似乎有些不满意,不待二人落座,便开始发难,“说起来,景阳公主居咸阳数载,我竟鲜少见到呢。甚至,连请安问候都不曾有过。说起来,你似乎并不喜我。”
“母亲如此说,儿臣实在惶恐。”芈元匆匆起身走到她面前拱着手,“昔日儿臣不知礼数,望母亲原宥。往后——”
“罢了,坐吧。”她随手指了指座位。
芈元松了口气,“诺。”
赵太后转而一脸喜色地看着秦王,一副喜不自胜的模样,“一晃大王都成婚了,母亲倍感欣慰。”
“母亲开心便好。”他的声音温和起来,芈元也只是静静地听着。
母子二人叙了许久的话,赵太后眼角一扫便看见缩在角落探首探脑的宫人,眼皮一压,变了脸色,“鬼鬼祟祟的做什么?”
说话间,嫪毐上前将那宫人拎出来丢在赵太后面前,“做什么?”
小宫人战战巍巍地缩着身子,“太后,婢子是华阳太后身边的婢女。太后久不见大王与王后,便派婢子过来瞧瞧,婢子无意冲撞,请太后恕罪。”
赵太后闻言舒了口气,“罢了罢了,”她整个人都懒散起来,摆了摆手,一副意兴阑珊的模样,“大王快去吧,别让长辈等急了。也不必过来用膳,我喜静。”
“诺。”秦王率先起身行礼,“母亲好好休息。”
那声音压抑着,仿佛从齿缝中裂开的,芈元听地有些提心吊胆,可是他面子上又做得极好,旁人也看不出端倪。
一出寝宫他的步伐快了不少,芈元暗叹一口气,只能加快步伐紧随其后。
不妨他突然停下,芈元便直直地撞在他的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