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紫宸宴接近尾声,看似一切无常,各级官员分轮次出宫,这边吕危却是一点也轻松不了。三日前明镜台外无故多出一封拜帖,自然并非皇帝的寿宴,而是来自一台由苏州辗转进京的戏班,杨家班。据说杨家班原定本月初封箱休憩,圣上亲自下旨三番提请才同意退后半月演出,班主年事已高,早早放出明年便要全行当换人的消息,再想听上一出原汁原味的戏怕是难上加难。
“这么说,这杨班主倒是个有脾气的主。”懒云向来爱打听。
“不好说,皇帝请第三次的时候,基本上就不叫‘请’了,班子里那么多条人命,不能说不要就不要吧。”
“也是。那这算不算请我们?”
吕危将这请帖掂了掂,确认内部没其他东西,朝懒云一笑:“你想去吗?”
懒云赶忙点头,平日里京城的戏班子都被她俩逛了个遍,她倒要瞧瞧这江南的曲儿和天子脚下的有什么不同,说不定还能听上那出有名的《凭栏断》。见懒云这没出息的样子,吕危无奈地拍了拍她的后脑勺说:“别做梦了,人家这是请我们办事,况且这《凭栏断》向来并非有缘就能看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懒云被这轻轻的一掌拍回来神来,没等她接着伤心呢,吕危又是神秘一笑:“不过,咱么既然登了堂,不入室看看怎么行。”
两人对视一眼,心知肚明地将坏心眼藏进肚子里,一本正经地起身赴这场约。
果不其然,杨家班这番邀约并不简单。
全班修整的驿站就比别处要豪奢许多,地段、布置、服务都是上乘。杨班主虽身体欠佳,但还是派了一个沉稳妥帖的徒弟来招待二人,满桌精致佳珍、上好酒品。
“明镜台的大名我们也早有耳闻,所以就不和姑娘废话。”男子名云琎,已过而立之年,但对待吕危二人没有半点轻慢,更不见因她们是女子而讶异的冒犯。
吕危倒有些意外,但也不表露,只是故作高深地点头,示意请讲。
云琎说话直白通俗,却清晰明了:“我们班主这次同意进京,本就是看着圣上登基前三年,仁厚节俭,体恤民心,才肯演这最后一场戏。原本按规矩,自然得拿出压箱底的家伙事,对,就是《凭栏断》。”
“这《凭栏断》先帝在时就已经写好,师父却从不肯透露作者是谁,早些年偶尔还会演上几次,到我们这批徒弟,几乎是当宝贝般供着,任谁说都不肯演。”
“怪了,既感怀圣上仁慈,又不肯拿出先帝在时都能演的曲目。”懒云在一旁小声嘟囔,话说了一半,被吕危一记眼刀止住。
云琎笑了笑,仿佛没听见般接着说:“此番寻到明镜台,也实在是出于无奈。”他叹了口气,“就在前日,我师父正要睡下,被一只信鸽闯入房间惊醒,那上面就写着——”
“此番进宫,如若依旧不演《凭栏断》,将难免血光之灾啊。”
吕危夹菜的动作一顿,但仍旧先将那价值不菲的大补海产塞进嘴中,边嚼边问:“这信上可有说明这血光之灾,究竟是指的什么?如果是发生在宴中,那可并非小事。”
“正是啊,我们就是这么劝班主的。”一个稚嫩的童声忽然插入,看模样约莫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扎着一头羊角辫,从云琎身后钻出。
“云青,我不是让你在后院好好练功,跑出来干什么?”云琎皱眉,但还是任由云青搬来小凳。
云青撇撇嘴:“我就是好奇嘛,名满京城的明镜台,原来是个美女姐姐。”
吕危被这猝不及防的赞美打断思路,好心情地摸了摸云青的脑袋:“你也很漂亮。”
懒云:我刚来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对我的...
吕危瞥过去:你跟我走的时候可还小声嫌我衣着寒酸呢。
懒云假装没听见,心虚地四处张望。
“好了,这件事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让我查清此事?”
“正是,明镜台的规矩我清楚,只查事不插手,至于酬劳,就按最高的规格来算吧。”云琎站起身,正儿八经地行了个礼。
吕危对他以及整个杨家班颇具好感,同样起身回礼:“好,请转告老班主,让他放心交给明镜台。”
云琎松了口气,但还是有些欲言又止:“吕姑娘有所不知,我们找你是避了师父的,毕竟,他不信那信上的内容。所以三日后的紫宸宴,还要辛苦你扮作戏班杂役混入宫中。”
吕危:“无妨。”
三日后的皇宫,杨家班内一片死寂。
吕危站在众人中央,神色冷峻地盯着早已了无生气的老班主。
“什么时候发现的?”
一年轻女子答:“方才紫宸宴结束后,圣上来人赏赐,我们去后厅请班主,他靠在戏服箱旁像睡着了般,怎么叫都叫不醒,结果云青一推便倒在了地上。”见吕危询问的目光,女子又跟着补充道,“我是月筝,跟着师父快七年了。”
说罢她指了指瘫坐老班主尸首旁,满脸泪痕的云琎。这尸体被平躺搁置在大殿中,口目紧闭,鼻腔无黑紫淤血,衣物整洁无异物残留,显然不是毒发生亡,更不见明显外伤。吕危蹲下来又简单翻动几下,初步判断即便为他杀,一时在这皇宫殿内也不便仔细查验,于是和杨家班管事杨发商量片刻,决定先以心疾突发为结论将尸体先行运出宫,到明镜台再验。
“不,上报宫中?”月筝一愣,追问到。
刘发摇摇头,只道了句老班主不肯便不再解释,大家因刘管事是跟随班主数十年,所言必是班主所想,所以没人敢有质疑。
进入正夜,翎德殿内一处偏厅,紫宸宴的余热尚未散去,几桌流水菜陆续摆上。与方才花萼楼前随意的布局有所不同,大厅内主次分明,原先身着常服的天子依然龙袍加身高居主位,左右依次是紫宸殿上少数熟面孔,皆是朝中重臣及皇亲国戚。
“紫宸宴刚结束,就辛苦诸爱卿又重新聚在一块,陪朕侃侃家常、聊聊旧事。”
皇帝一派客气之词,底下众人只能跟着附和,“不辛苦”、“荣幸荣幸”、“是啊是啊”...
“朕早就听说,除了各国使臣上供的奇珍宝贝,朕的兄弟们都还有些礼物要送啊。”
此话一出,官员皇子议论纷纷,按理说要呈上的礼品早就记录在案,何来临时一说。
朱客久在席间兀自眯了一口酒,扫眼朝对面瞧去,一位衣着朴素的男子站起身来,对着主位规规矩矩地行礼道:“回陛下,罪臣回京仓促,没来得及将礼物提早上报,只能借此机会献上。”
此人正是七年前被一封罪诏贬至岭南的裕王周载羲,从他饱经风霜的眉眼看来,这些年过得并不舒坦,就是说对皇帝心怀怨忿也是轻的。此时表现得如此毕恭毕敬,也是奇人一位。
说罢,周载羲从怀中拿出一个黑匣子,手掌大小,借太监之首呈到君侧。皇帝接过,在手中掂了掂,没有多少分量,所有人静息以待,目光聚集在他打开匣子的动作上。
“这,是你亲自挑的?”皇帝从黑匣中拿出那张折叠起来的纸,神色晦暗不明。
透过烛光的照影,朱客久隐约看得出那是一副小画,画的是最常见不过的翠竹青石,只是原先的颜色褪去许多,还有便是看这笔触十分稚嫩,像是初学者所作。怎么看,都不像送给皇帝的寿礼。
“正是。陛下若还记得,实乃先师之幸。”
周载羲语气不卑不亢,对周围鄙夷的议论置若未闻,死死盯着沉思的皇帝。
...
起初是小声的讥讽,再是察言观色的目光交际,直至皇帝久久不发一语,整个大殿才是彻底地陷入死寂。
将近半刻钟后,四周只浮动着小心翼翼的吸气声,皇帝终于开口了,没有预料之中的大发雷霆,更没有不经意流露出的宫中密辛,只是含着零星笑意:“载羲你啊你,这话说得,好像吕卿就不是朕的师父似的。这画我记得,当年我因贪玩忘了次日的课业,草草拓了你的画作,结果连落款都忘了改。这么多年过去,没想到这画还留着。”
“陛下言重了,这画并非一直保存在我这,是师父有心。”
朱客久一愣,他记得小时候在家,曾听父亲与吕父提起过太子课业,有意将自己送去伴读。要不是他三番两次在私塾有意顶撞先生,和吕危翻墙出逃,品行太差,不然真就被送入宫中去了。
吕荷非故去多年,且缘由也是朝廷上下唯避之而不及,周载羲拿出这画,其中含义不言自明。朱客久和身后的司予对视一眼,便知晓吕危今日也在宫中,怕这画也是周载羲从她那儿拿到的,那日在御史台外见的一面,吕危从未表露过任何与当年之事相干的情绪,是不愿还是不能,他一时也想不清了。
朱客久心中苦涩,但没法言明,大殿内气氛古怪,有几位同僚先行离去,与他作别。一天下来的人情来往、骑射比拼,累得他已是疲于应付,连句话都懒得招呼。
一直到江侃大声招呼他,他才回过神。大殿内一片嘈杂,殿外高声尖叫四处乱窜之人不在少数,数十名侍卫鱼贯而入,训练有素地将高位之人团团围住,有人说抓刺客有人说闹鬼,在七嘴八舌的吵闹声中,朱客久捕捉到最惊慌的一声:
“走水啦!走水啦!花萼楼被烧了,快来人啊!”
“这么说,这杨班主倒是个有脾气的主。”懒云向来爱打听。
“不好说,皇帝请第三次的时候,基本上就不叫‘请’了,班子里那么多条人命,不能说不要就不要吧。”
“也是。那这算不算请我们?”
吕危将这请帖掂了掂,确认内部没其他东西,朝懒云一笑:“你想去吗?”
懒云赶忙点头,平日里京城的戏班子都被她俩逛了个遍,她倒要瞧瞧这江南的曲儿和天子脚下的有什么不同,说不定还能听上那出有名的《凭栏断》。见懒云这没出息的样子,吕危无奈地拍了拍她的后脑勺说:“别做梦了,人家这是请我们办事,况且这《凭栏断》向来并非有缘就能看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懒云被这轻轻的一掌拍回来神来,没等她接着伤心呢,吕危又是神秘一笑:“不过,咱么既然登了堂,不入室看看怎么行。”
两人对视一眼,心知肚明地将坏心眼藏进肚子里,一本正经地起身赴这场约。
果不其然,杨家班这番邀约并不简单。
全班修整的驿站就比别处要豪奢许多,地段、布置、服务都是上乘。杨班主虽身体欠佳,但还是派了一个沉稳妥帖的徒弟来招待二人,满桌精致佳珍、上好酒品。
“明镜台的大名我们也早有耳闻,所以就不和姑娘废话。”男子名云琎,已过而立之年,但对待吕危二人没有半点轻慢,更不见因她们是女子而讶异的冒犯。
吕危倒有些意外,但也不表露,只是故作高深地点头,示意请讲。
云琎说话直白通俗,却清晰明了:“我们班主这次同意进京,本就是看着圣上登基前三年,仁厚节俭,体恤民心,才肯演这最后一场戏。原本按规矩,自然得拿出压箱底的家伙事,对,就是《凭栏断》。”
“这《凭栏断》先帝在时就已经写好,师父却从不肯透露作者是谁,早些年偶尔还会演上几次,到我们这批徒弟,几乎是当宝贝般供着,任谁说都不肯演。”
“怪了,既感怀圣上仁慈,又不肯拿出先帝在时都能演的曲目。”懒云在一旁小声嘟囔,话说了一半,被吕危一记眼刀止住。
云琎笑了笑,仿佛没听见般接着说:“此番寻到明镜台,也实在是出于无奈。”他叹了口气,“就在前日,我师父正要睡下,被一只信鸽闯入房间惊醒,那上面就写着——”
“此番进宫,如若依旧不演《凭栏断》,将难免血光之灾啊。”
吕危夹菜的动作一顿,但仍旧先将那价值不菲的大补海产塞进嘴中,边嚼边问:“这信上可有说明这血光之灾,究竟是指的什么?如果是发生在宴中,那可并非小事。”
“正是啊,我们就是这么劝班主的。”一个稚嫩的童声忽然插入,看模样约莫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扎着一头羊角辫,从云琎身后钻出。
“云青,我不是让你在后院好好练功,跑出来干什么?”云琎皱眉,但还是任由云青搬来小凳。
云青撇撇嘴:“我就是好奇嘛,名满京城的明镜台,原来是个美女姐姐。”
吕危被这猝不及防的赞美打断思路,好心情地摸了摸云青的脑袋:“你也很漂亮。”
懒云:我刚来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对我的...
吕危瞥过去:你跟我走的时候可还小声嫌我衣着寒酸呢。
懒云假装没听见,心虚地四处张望。
“好了,这件事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让我查清此事?”
“正是,明镜台的规矩我清楚,只查事不插手,至于酬劳,就按最高的规格来算吧。”云琎站起身,正儿八经地行了个礼。
吕危对他以及整个杨家班颇具好感,同样起身回礼:“好,请转告老班主,让他放心交给明镜台。”
云琎松了口气,但还是有些欲言又止:“吕姑娘有所不知,我们找你是避了师父的,毕竟,他不信那信上的内容。所以三日后的紫宸宴,还要辛苦你扮作戏班杂役混入宫中。”
吕危:“无妨。”
三日后的皇宫,杨家班内一片死寂。
吕危站在众人中央,神色冷峻地盯着早已了无生气的老班主。
“什么时候发现的?”
一年轻女子答:“方才紫宸宴结束后,圣上来人赏赐,我们去后厅请班主,他靠在戏服箱旁像睡着了般,怎么叫都叫不醒,结果云青一推便倒在了地上。”见吕危询问的目光,女子又跟着补充道,“我是月筝,跟着师父快七年了。”
说罢她指了指瘫坐老班主尸首旁,满脸泪痕的云琎。这尸体被平躺搁置在大殿中,口目紧闭,鼻腔无黑紫淤血,衣物整洁无异物残留,显然不是毒发生亡,更不见明显外伤。吕危蹲下来又简单翻动几下,初步判断即便为他杀,一时在这皇宫殿内也不便仔细查验,于是和杨家班管事杨发商量片刻,决定先以心疾突发为结论将尸体先行运出宫,到明镜台再验。
“不,上报宫中?”月筝一愣,追问到。
刘发摇摇头,只道了句老班主不肯便不再解释,大家因刘管事是跟随班主数十年,所言必是班主所想,所以没人敢有质疑。
进入正夜,翎德殿内一处偏厅,紫宸宴的余热尚未散去,几桌流水菜陆续摆上。与方才花萼楼前随意的布局有所不同,大厅内主次分明,原先身着常服的天子依然龙袍加身高居主位,左右依次是紫宸殿上少数熟面孔,皆是朝中重臣及皇亲国戚。
“紫宸宴刚结束,就辛苦诸爱卿又重新聚在一块,陪朕侃侃家常、聊聊旧事。”
皇帝一派客气之词,底下众人只能跟着附和,“不辛苦”、“荣幸荣幸”、“是啊是啊”...
“朕早就听说,除了各国使臣上供的奇珍宝贝,朕的兄弟们都还有些礼物要送啊。”
此话一出,官员皇子议论纷纷,按理说要呈上的礼品早就记录在案,何来临时一说。
朱客久在席间兀自眯了一口酒,扫眼朝对面瞧去,一位衣着朴素的男子站起身来,对着主位规规矩矩地行礼道:“回陛下,罪臣回京仓促,没来得及将礼物提早上报,只能借此机会献上。”
此人正是七年前被一封罪诏贬至岭南的裕王周载羲,从他饱经风霜的眉眼看来,这些年过得并不舒坦,就是说对皇帝心怀怨忿也是轻的。此时表现得如此毕恭毕敬,也是奇人一位。
说罢,周载羲从怀中拿出一个黑匣子,手掌大小,借太监之首呈到君侧。皇帝接过,在手中掂了掂,没有多少分量,所有人静息以待,目光聚集在他打开匣子的动作上。
“这,是你亲自挑的?”皇帝从黑匣中拿出那张折叠起来的纸,神色晦暗不明。
透过烛光的照影,朱客久隐约看得出那是一副小画,画的是最常见不过的翠竹青石,只是原先的颜色褪去许多,还有便是看这笔触十分稚嫩,像是初学者所作。怎么看,都不像送给皇帝的寿礼。
“正是。陛下若还记得,实乃先师之幸。”
周载羲语气不卑不亢,对周围鄙夷的议论置若未闻,死死盯着沉思的皇帝。
...
起初是小声的讥讽,再是察言观色的目光交际,直至皇帝久久不发一语,整个大殿才是彻底地陷入死寂。
将近半刻钟后,四周只浮动着小心翼翼的吸气声,皇帝终于开口了,没有预料之中的大发雷霆,更没有不经意流露出的宫中密辛,只是含着零星笑意:“载羲你啊你,这话说得,好像吕卿就不是朕的师父似的。这画我记得,当年我因贪玩忘了次日的课业,草草拓了你的画作,结果连落款都忘了改。这么多年过去,没想到这画还留着。”
“陛下言重了,这画并非一直保存在我这,是师父有心。”
朱客久一愣,他记得小时候在家,曾听父亲与吕父提起过太子课业,有意将自己送去伴读。要不是他三番两次在私塾有意顶撞先生,和吕危翻墙出逃,品行太差,不然真就被送入宫中去了。
吕荷非故去多年,且缘由也是朝廷上下唯避之而不及,周载羲拿出这画,其中含义不言自明。朱客久和身后的司予对视一眼,便知晓吕危今日也在宫中,怕这画也是周载羲从她那儿拿到的,那日在御史台外见的一面,吕危从未表露过任何与当年之事相干的情绪,是不愿还是不能,他一时也想不清了。
朱客久心中苦涩,但没法言明,大殿内气氛古怪,有几位同僚先行离去,与他作别。一天下来的人情来往、骑射比拼,累得他已是疲于应付,连句话都懒得招呼。
一直到江侃大声招呼他,他才回过神。大殿内一片嘈杂,殿外高声尖叫四处乱窜之人不在少数,数十名侍卫鱼贯而入,训练有素地将高位之人团团围住,有人说抓刺客有人说闹鬼,在七嘴八舌的吵闹声中,朱客久捕捉到最惊慌的一声:
“走水啦!走水啦!花萼楼被烧了,快来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