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一路往剑南道而去,每次换马几乎未停歇太久,只晌午时候随便在路过的镇子上吃点什么,置办些路上需要用的东西,到了夜里则宿在风雅楼的驿点或客栈。
许是因着江南事务一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得了些许空闲,沈亦之并未如自洛阳来洪都那般急着赶路——那时事态紧急,用了楼中不少力量,又日夜兼程,方才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了洪都。
而此番西行去成都,若是不急着赶,以风雅楼的速度,路上大抵要花上近两个月。
车里虽然坐了三个人,车外还有个驾车的,但一路上的话实在是少得可怜。沈亦之干脆埋头批复文书,何方闭目在心底过着那日永安镖局内的剑招——这已足够他受用许久。
至于何子规,大多数时间也是闭目修行。这一年内她虽每日都在霁月居中以右手练剑且愈发纯熟,但到底不是曾经的惯用手,某些剑招承转间仍有些微不可察的生涩。
行路时自是难以拔剑,她便只在心底一遍遍演练着剑招。偶尔沈亦之一抬头见她左手紧攥似是动了内力,眉头一皱想说些什么,话到嘴边却还是咽了下去。
一行人就这么不尴不尬地行了一月多,路上倒也算得上相安无事。沈亦之有时会将江南道如今的局势告诉他们,比如自江南一盟离散后,以白衣坞、杨柳门为首,江南各个势力先后都有一番不小的动作,将原本江南的江湖格局拆分得愈来愈是面目全非。
听着这些事,何子规只是慢悠悠摆弄着那快做完的新的一顶黑纱幂篱,不置一词。
直到临近剑南道的某日傍晚时分,马车正要去往下一个风雅楼的驿点所在,车里三人忽地听见一道细弱的哭声。
庚辰适时地停了车,过会儿掀开一点帘子,放轻了的声音传进来:“楼主,前面有位带着孩子的妇人。”
“你且去看看,但莫要生事。”
“是。”
庚辰跳下了车,快走几步到了那蹲在路边低声啜泣的妇人身旁,她的孩子在旁边摇着母亲的衣袖,提醒她来了人。
“这位夫人……”
妇人闻声惊慌抬头,局促起身,瞄了眼那辆看起来就气度不凡的马车,连忙说道:“这……我们这就让开……几位……贵人,就别与民妇这孤儿寡母计较……”
“夫人且放心。”庚辰微微颔首,“我等只是路过此地,不会与夫人为难。不知夫人可是出了什么事?”
妇人看了面前神色温和的年轻人一眼,讷讷了会儿,慌乱擦去脸上的泪痕,又低声道:“没什么……没什么的。就是这心里难受,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夫人有何难处?”
那妇人红着眼睛,将有些怕生的孩子护到身后,声音有些哑:“好不容易才打完仗,什么都贵的厉害,去年又说要收什么青苗钱,结果吐蕃人就打了进来。我家男人那时候被砍断了腿,后来没得治,腿就废了,也下不了地。后来,后来……就在前不久害了病,家里没什么余钱,人就这么没了……有恶霸欺负我孤儿寡母,想强占我们家的地,好在乡亲们帮衬,可是……”
但是这地虽保住了一时,可往后该如何,仍是一个难字。
初时因着面对生人,妇人说话还有些磕磕绊绊,后来越说却越是悲从中来。
沈亦之挑起车帘,静静看了片刻,忽地一叹,下了车去。他这一身清贵儒雅气度,衣着冠饰皆是不凡,那妇人愣了一愣,险些就要跪下去。
“夫人不必,某不过寻常客商。”沈亦之抬手拦住妇人,只道:“某此程携弟妹往成都访友,并取些亡妻遗物。只是此时天色已晚,前后又不着村店,不知夫人可否让他二人借宿一晚?”
庚辰为人向来圆融玲珑,最擅处理这些事情,见此便取了适量钱财,递到那妇人手中:“这些就作为叨扰夫人的谢礼。”
风雅楼的马车不好直接进村落里,以免招致麻烦,稍后会加快速度往最近的驿点而去。何子规戴上车里闲暇时做好的黑纱幂篱,将自己和红尘剑都遮住,与何方一同下了车,先低声问了沈亦之风雅楼驿点所在,后又如大家闺秀般向那妇人行了一礼,跟着她进了村子。
有些存余的农家尚还能起炊弄些招待客人的吃食,也能收拾收拾腾出个地方让二人歇下。夜半时分,何子规掩上了门,等确定这家妇人和孩子都睡下后,让何方留在此处歇息,便按着幂篱,顺窗潜入了夜色里。
她在村庄附近的山丘上等了一个多时辰,所见惟有清冷月色,所闻惟有子夜风声,间或有一两声懒洋洋的困倦狗叫。又待了会儿,见无异样发生,她转身向着先前所问的风雅楼驿点方向而去。
而农户之中,何方静坐原地,半醒半入定,仍是在修行他的剑法。凄艳与莹白交织成影,分则清切,合则缭乱。只是朦朦胧胧间,他似是在剑光之外一片混沌中窥得冰冷淡漠的一双眼。
不知是多少遍剑招过心,那双眼逐渐淡化而去。最后一招两道剑光戛然同落,少年蓦然睁开眼,扭头望向窗外。
窗外惟见月色寂然。
他置于膝头的手缓缓握紧。
何子规轻功高绝,不多时便到了风雅楼驿点所在。她不曾客气,绕过几处巡逻弟子,进了点着一盏灯的某间屋子,直接在窗台上坐了下来。
沈亦之放下手中的文书:“情况如何?”
“一切如常。”何子规抬起手,将黑纱撩起搭上竹笠,“不过沈楼主此番援手,倒是让在下有些意外。”
“世上如这家人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更为惨烈也有——在前几年,妳应该也已见过不少。但是无论是不是在战时,总还有人连活着都难。”
何子规倚在窗边,静静听着。她眸色幽黑,镜子般映着案上的那盏灯。
“战乱后光是米价就涨到十倍,又遑论其他。我们自是不愁这些,但别的人呢?战火一起,苦的总是百姓。路上遇上了,算是有缘,我正还有余力,能帮一个是一个。纵是对世间大部分事都无能为力,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仿佛间,似乎也有人曾与她说过类似的话。
何子规额角一疼。她连忙按住,闭上眼,脑海中却忽地闪过片水黛烟青的影。
转瞬即逝。
“……妳怎么了?”
“无事。”何子规本想趁此问他一下那一身烟青之人,念头一转那身影蓦然又在涟漪中淡去,半点也不曾留下,她失语片刻,只道:“沈楼主处理起这些事情,倒是娴熟得很。”
“我这几年并不总在总楼里面,最初那几月也借宿过寻常百姓家。”沈亦之神色平淡,只掸了掸衣袂上沾染的尘土,顿了会儿,又道:“不过也遇到些别的事。世道艰难时,为了钱粮,很多人什么都做得出来。”
有人在黑夜中起了刀光,也有人将赤身的妻女推到他的面前。
易子而食尚且常态,何况其他?
“妳是个女儿家,何方又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相比我而言,这样的姐弟二人借宿寡妇家中,能少招些麻烦事。”
至于村里人会不会起什么歹心他倒是不担心,这二人都有武功在身,何子规又是一副在烽火暗夜里磨砺出来的极敏锐,并不惧这些。
更何况,他到达驿点后已调了一部分人手去那村子附近暗中值夜,以防不测。
之所以叫何子规与何方去村里,他与庚辰去风雅楼驿点,也是为了能及时调度应对,两边人都做好准备,以免中了谁的伏击。他们在江南道刚把黄泉巷之名摊在了阳光下,难保那些人不会做些动作。
这些做法听起来麻烦得很,似乎又有些多此一举。但风雅楼这两年来遇到的更麻烦的情况不知凡几,眼下这些实在是算不得什么——或许都已可称“轻松”二字也说不定。
何子规只默然看着沈亦之借着昏黄灯光写了信,那信上内容她看在眼里,却未就此多问些什么。直到他将信放入信封封好,放到一旁的文书上,递了个“妳怎么还不走”的眼神过来。
何子规没动,却忽然问道:“沈楼主是否也觉着,我站的太高太远,”
“也许吧。”沈亦之未曾想她会问这么个问题,斟酌着说了句,又叹了口气,“不过若非徵墨馆灭门,若非那几年战火,若非撑起风雅楼的这一年,我当也是如此。”
“风雅楼到底是什么地方?”
“没什么特别的,的确只是情报聚流之地——但是那无孔不入的耳目之后,都是众生百态。不只朝堂,不只你我这样的江湖人,也有那更多的、生于这世间的寻常者。”
何子规扫了那封信一眼,又道:“当年收复长安后,我走在城外无家可归的百姓中,戈月姐就是那时候告诉我,这些人、这芸芸众生,便是紫嫣前辈教她与肖先生来此的理由。”
这回换作了沈亦之沉默不言。
烛灯昏然,恹恹地爆了个灯花。
“此番入蜀,沈楼主且先带着何方过去。”她起身,将搭在幂篱上的黑纱放了下来,这幂篱她仍按照先前的式样,以四条长至脚踝的黑纱相围,“在下有些事,怕是要先行一步。”
沈亦之蹙了眉问她:“妳要去哪?”
“昔年居士曾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黑纱垂落,她眼底映灯火,挑了一抹微亮,“那黄鹤飞不得、猿猱度不过之处,我且去试上一试。”[1]
许是因着江南事务一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得了些许空闲,沈亦之并未如自洛阳来洪都那般急着赶路——那时事态紧急,用了楼中不少力量,又日夜兼程,方才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了洪都。
而此番西行去成都,若是不急着赶,以风雅楼的速度,路上大抵要花上近两个月。
车里虽然坐了三个人,车外还有个驾车的,但一路上的话实在是少得可怜。沈亦之干脆埋头批复文书,何方闭目在心底过着那日永安镖局内的剑招——这已足够他受用许久。
至于何子规,大多数时间也是闭目修行。这一年内她虽每日都在霁月居中以右手练剑且愈发纯熟,但到底不是曾经的惯用手,某些剑招承转间仍有些微不可察的生涩。
行路时自是难以拔剑,她便只在心底一遍遍演练着剑招。偶尔沈亦之一抬头见她左手紧攥似是动了内力,眉头一皱想说些什么,话到嘴边却还是咽了下去。
一行人就这么不尴不尬地行了一月多,路上倒也算得上相安无事。沈亦之有时会将江南道如今的局势告诉他们,比如自江南一盟离散后,以白衣坞、杨柳门为首,江南各个势力先后都有一番不小的动作,将原本江南的江湖格局拆分得愈来愈是面目全非。
听着这些事,何子规只是慢悠悠摆弄着那快做完的新的一顶黑纱幂篱,不置一词。
直到临近剑南道的某日傍晚时分,马车正要去往下一个风雅楼的驿点所在,车里三人忽地听见一道细弱的哭声。
庚辰适时地停了车,过会儿掀开一点帘子,放轻了的声音传进来:“楼主,前面有位带着孩子的妇人。”
“你且去看看,但莫要生事。”
“是。”
庚辰跳下了车,快走几步到了那蹲在路边低声啜泣的妇人身旁,她的孩子在旁边摇着母亲的衣袖,提醒她来了人。
“这位夫人……”
妇人闻声惊慌抬头,局促起身,瞄了眼那辆看起来就气度不凡的马车,连忙说道:“这……我们这就让开……几位……贵人,就别与民妇这孤儿寡母计较……”
“夫人且放心。”庚辰微微颔首,“我等只是路过此地,不会与夫人为难。不知夫人可是出了什么事?”
妇人看了面前神色温和的年轻人一眼,讷讷了会儿,慌乱擦去脸上的泪痕,又低声道:“没什么……没什么的。就是这心里难受,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夫人有何难处?”
那妇人红着眼睛,将有些怕生的孩子护到身后,声音有些哑:“好不容易才打完仗,什么都贵的厉害,去年又说要收什么青苗钱,结果吐蕃人就打了进来。我家男人那时候被砍断了腿,后来没得治,腿就废了,也下不了地。后来,后来……就在前不久害了病,家里没什么余钱,人就这么没了……有恶霸欺负我孤儿寡母,想强占我们家的地,好在乡亲们帮衬,可是……”
但是这地虽保住了一时,可往后该如何,仍是一个难字。
初时因着面对生人,妇人说话还有些磕磕绊绊,后来越说却越是悲从中来。
沈亦之挑起车帘,静静看了片刻,忽地一叹,下了车去。他这一身清贵儒雅气度,衣着冠饰皆是不凡,那妇人愣了一愣,险些就要跪下去。
“夫人不必,某不过寻常客商。”沈亦之抬手拦住妇人,只道:“某此程携弟妹往成都访友,并取些亡妻遗物。只是此时天色已晚,前后又不着村店,不知夫人可否让他二人借宿一晚?”
庚辰为人向来圆融玲珑,最擅处理这些事情,见此便取了适量钱财,递到那妇人手中:“这些就作为叨扰夫人的谢礼。”
风雅楼的马车不好直接进村落里,以免招致麻烦,稍后会加快速度往最近的驿点而去。何子规戴上车里闲暇时做好的黑纱幂篱,将自己和红尘剑都遮住,与何方一同下了车,先低声问了沈亦之风雅楼驿点所在,后又如大家闺秀般向那妇人行了一礼,跟着她进了村子。
有些存余的农家尚还能起炊弄些招待客人的吃食,也能收拾收拾腾出个地方让二人歇下。夜半时分,何子规掩上了门,等确定这家妇人和孩子都睡下后,让何方留在此处歇息,便按着幂篱,顺窗潜入了夜色里。
她在村庄附近的山丘上等了一个多时辰,所见惟有清冷月色,所闻惟有子夜风声,间或有一两声懒洋洋的困倦狗叫。又待了会儿,见无异样发生,她转身向着先前所问的风雅楼驿点方向而去。
而农户之中,何方静坐原地,半醒半入定,仍是在修行他的剑法。凄艳与莹白交织成影,分则清切,合则缭乱。只是朦朦胧胧间,他似是在剑光之外一片混沌中窥得冰冷淡漠的一双眼。
不知是多少遍剑招过心,那双眼逐渐淡化而去。最后一招两道剑光戛然同落,少年蓦然睁开眼,扭头望向窗外。
窗外惟见月色寂然。
他置于膝头的手缓缓握紧。
何子规轻功高绝,不多时便到了风雅楼驿点所在。她不曾客气,绕过几处巡逻弟子,进了点着一盏灯的某间屋子,直接在窗台上坐了下来。
沈亦之放下手中的文书:“情况如何?”
“一切如常。”何子规抬起手,将黑纱撩起搭上竹笠,“不过沈楼主此番援手,倒是让在下有些意外。”
“世上如这家人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更为惨烈也有——在前几年,妳应该也已见过不少。但是无论是不是在战时,总还有人连活着都难。”
何子规倚在窗边,静静听着。她眸色幽黑,镜子般映着案上的那盏灯。
“战乱后光是米价就涨到十倍,又遑论其他。我们自是不愁这些,但别的人呢?战火一起,苦的总是百姓。路上遇上了,算是有缘,我正还有余力,能帮一个是一个。纵是对世间大部分事都无能为力,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仿佛间,似乎也有人曾与她说过类似的话。
何子规额角一疼。她连忙按住,闭上眼,脑海中却忽地闪过片水黛烟青的影。
转瞬即逝。
“……妳怎么了?”
“无事。”何子规本想趁此问他一下那一身烟青之人,念头一转那身影蓦然又在涟漪中淡去,半点也不曾留下,她失语片刻,只道:“沈楼主处理起这些事情,倒是娴熟得很。”
“我这几年并不总在总楼里面,最初那几月也借宿过寻常百姓家。”沈亦之神色平淡,只掸了掸衣袂上沾染的尘土,顿了会儿,又道:“不过也遇到些别的事。世道艰难时,为了钱粮,很多人什么都做得出来。”
有人在黑夜中起了刀光,也有人将赤身的妻女推到他的面前。
易子而食尚且常态,何况其他?
“妳是个女儿家,何方又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相比我而言,这样的姐弟二人借宿寡妇家中,能少招些麻烦事。”
至于村里人会不会起什么歹心他倒是不担心,这二人都有武功在身,何子规又是一副在烽火暗夜里磨砺出来的极敏锐,并不惧这些。
更何况,他到达驿点后已调了一部分人手去那村子附近暗中值夜,以防不测。
之所以叫何子规与何方去村里,他与庚辰去风雅楼驿点,也是为了能及时调度应对,两边人都做好准备,以免中了谁的伏击。他们在江南道刚把黄泉巷之名摊在了阳光下,难保那些人不会做些动作。
这些做法听起来麻烦得很,似乎又有些多此一举。但风雅楼这两年来遇到的更麻烦的情况不知凡几,眼下这些实在是算不得什么——或许都已可称“轻松”二字也说不定。
何子规只默然看着沈亦之借着昏黄灯光写了信,那信上内容她看在眼里,却未就此多问些什么。直到他将信放入信封封好,放到一旁的文书上,递了个“妳怎么还不走”的眼神过来。
何子规没动,却忽然问道:“沈楼主是否也觉着,我站的太高太远,”
“也许吧。”沈亦之未曾想她会问这么个问题,斟酌着说了句,又叹了口气,“不过若非徵墨馆灭门,若非那几年战火,若非撑起风雅楼的这一年,我当也是如此。”
“风雅楼到底是什么地方?”
“没什么特别的,的确只是情报聚流之地——但是那无孔不入的耳目之后,都是众生百态。不只朝堂,不只你我这样的江湖人,也有那更多的、生于这世间的寻常者。”
何子规扫了那封信一眼,又道:“当年收复长安后,我走在城外无家可归的百姓中,戈月姐就是那时候告诉我,这些人、这芸芸众生,便是紫嫣前辈教她与肖先生来此的理由。”
这回换作了沈亦之沉默不言。
烛灯昏然,恹恹地爆了个灯花。
“此番入蜀,沈楼主且先带着何方过去。”她起身,将搭在幂篱上的黑纱放了下来,这幂篱她仍按照先前的式样,以四条长至脚踝的黑纱相围,“在下有些事,怕是要先行一步。”
沈亦之蹙了眉问她:“妳要去哪?”
“昔年居士曾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黑纱垂落,她眼底映灯火,挑了一抹微亮,“那黄鹤飞不得、猿猱度不过之处,我且去试上一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