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吉光与凌畅夫妇的缘分,始于一块丹砂与青雘。
人世嘈嘈多变迁,唯有丹青存千年,这是他尚未修出人身时便懂得的道理。
方御史死后,方家富贵十不存一,乃至后来九州改朝换代,到了永嘉年间,方家更是衰落得不得不举家搬迁,全家退守原籍来到荆州郢都城。
也正是在来到郢都城的第二年,方吉光修炼出了人身,走出了那一方窄窄的锦盒。
乱花迷人眼,浮世似锦的人间,比之空洞寂寞的锦盒,要有趣太多,初入尘世的头一年,他也沉醉在了这样令妖目不暇接的热闹里。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郢都城内与他厮混的友人们,不知晓他的妖怪身份,还给他取了个春庭公子的诨名。
一年的时光,欢愉尽兴,但也只是一年的时间,他便感到了乏味。
于妖而言,漫长的一生,能做的事情太多了,酒色财气,人生四戒,说到底,也不过尔尔。
于是在修出人身的第二年,他重又拾起了画笔。
许是跟在方御史身边久了,他对颜色极其敏感,市面上能够轻易购置到的颜料,皆不入他眼,他更偏好自己提取颜料。
水色取自植物,石色取自矿石,好的丹青颜料,并不易得,所以当行于市井中,寻见那一块色彩独特的丹砂时,他万万不肯放手。
说来也巧,正是那个春日里,他一年前替人改画换得的银钱几乎都花光了,因此当碰上同样中意那一块丹砂的竞价者时,他只好开口向身边的友人们开口借钱。
一起厮混的朋友,向来是只能同好不能患难的,那群狐朋狗友们,一听见他囊中羞涩要借钱,不是头疼脑热,就是家中生事,不过片刻的功夫,便虫鱼鸟兽散了个干净。
他一时气得失笑,但比之气恼,他更惆怅的,是要与那块上好的颜料失之交臂。
但是方吉光却没料到,与他共争那块丹砂的竞争者,竟会主动在长街上拦住他,因他是爱画之人,愿意将那块丹砂所制出的颜料分他一半。
那人便是凌畅。
文文弱弱的郎君,待人接物大方儒雅,广结善缘,一门醉心书画。
他是个很好的人,更是个再好不过的友人,本着志趣相投,他们谈天说地,很快就成了无所不言的朋友。
从春到冬,跨越四季,他们情谊渐浓,自比高山流水,在这一年的年尾,方吉光赠了凌畅一副《伯牙鼓琴图》。
而在下一年的春日,方吉光遇见了尹素娥,彼时的他并不知晓,尹素娥是凌畅的妻子。
那是九州改年号的头一年,始称建昌元年。
荆楚多山川,那一年郢都城内的女眷相约出城,往郢都城外不远处的西山踏青,而方吉光亦是在凌畅处,得知了西山山中有色彩罕见的青雘。
因缘际会,命运捉弄,人与妖皆恰如浮萍。
上巳日的晴光正好,方吉光很快便寻得了他想要的原料,但只是一炷香的功夫,随后而来的郢都女眷们已于山中傍水支起了帷幕。
他被困在了山石河道之间,若要出去,必得经过女眷的宴席,他远远望了一眼,席间抱琴而坐的女伎虽面目模糊记不起来,但他估摸着十有八九是知晓往日那位春庭公子的。
左右春光正好,他无意惊扰那群踏春的娘子,索性化作原型,寻了棵花树随意一倚。
祓禊去灾,曲水流觞,女郎们起先还算规矩,后来饮了酒后,便肆意张扬起来。
他闭目养神,并不去窥探,等着女郎们偃旗息鼓,只是没想到,她们却走出宴席,行到了他这一处。
他漫不经心睁眼,对上了潋滟有神的一双眸子,重重花影间,素雅幽淡的娘子笑眼盈盈,正仰头向上望,纤细的指尖划过纯白的花瓣,他心跳不知怎的漏了一拍。
欲要张口出声,他忽又意识到现在旁人当是注意不到他的。
“白玉挂枝头,无绿也无愁。”女郎神色温柔,垂下指节,回首一字一句,原是在以飞花为令。
方吉光静静看着那位娘子,她回了人群,她继续与其他女眷们赋诗作对,她不声不响轻轻淡淡便夺了头名,耀眼得如同河面上粼粼反射的日光。
那一日他明白了,原来方御史典籍里的那类闲书,之如才子佳人的故事,当中所描摹的错杂心绪,并不全是戏言谎话。
不过那年上巳,他终究还是没能知道那位娘子的名字,因为心跳如鼓后,他便看清了她所梳的妇人发髻。
时不待我,她已嫁作他人妇。
其实他是妖怪,纵然在方御史身边耳濡目染多年,但说到底也还是妖怪,必要之时,妖怪是不会时时以人族道德勒令要求自己的,可那一日女郎的笑容灿烂,方吉光猜想她的生活一定顺遂喜乐,他又何必再去破坏那位娘子的欣悦生活呢?
他歇了心思,将那一日的上巳所见封存至记忆深处,再不去想。
日子便就这样又翻过去两轮春秋。
直到建昌二年的初夏,方吉光获知了凌畅的病情。
那一年夏天来得早,凌畅前来寻他,求他画出一副杜撰捏造的狎妓图,以防自家妻子在他故去后,一时想不开做出傻事来。
他虽依言绘了那画交给凌畅,但心中始终不安稳,不是为了此举蒙骗了凌畅妻子,而是因为他与凌畅数载的友人情谊不假,他无法心安理得什么都不做任着凌畅去死。
会做出用半身修为构建画中境这个决定,方吉光思虑了整整半月,真正绘出那方天地,却只用了一夜的功夫。
一座凌畅时时怀念的江宁城,画中尘世皆如凌畅所渴望的那般,凌畅于画中不觉疼痛不老不死,而画外,方吉光便可有时间以寻找良医,或是其他起死回生的法门。
方吉光其实是考虑过将事情与凌畅和盘托出的,他曾几度试探口风,但他从凌畅处所获知的态度,与世人的态度一样,他们憎妖怕怪,所以他不能也不敢轻易暴露身份。
而郢都背靠九嶷,这样一个算得上是失度的计划,若被揭露只恐九嶷山上有所惩戒,他自然也是不会同片羽说的。
是以此事从头到尾只能由他一妖承担,他计划得很好,一切也本该皆由他所计划的那般实行。
在凌畅入画后,他会扮作凌畅的模样,写下一封和离信,交由凌畅的妻子,在二人和离后,他再以凌畅的身份,顺其自然掩人耳目地离开郢都。
可是方吉光没有料到人间的变数。
他扮成凌畅潜入凌宅,只将将写完那封和离信,凌家书房房门便陡然被推开,映入方吉光眼帘的,是几年前上巳匆匆一瞥的素衣娘子。
他先前数次来访凌宅,未曾在意遑论正视过的那位尹娘子,与尘封在记忆里的人重合在了一处。
“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还流汗了?”香帕沾上他的鬓角,女郎声线柔婉带笑,他手里握着的和离书蓦然发烫,再难交出去。
就当他是鬼迷心窍吧,成为凌畅的那段时光,恍若大梦一场。
胡举人的案子闹得满城风雨时,方吉光也有所耳闻,但他偶尔会以凌畅之名,前往江陵书院,远远看看片羽的情况,因此即使知道片羽化型,他起初也并没有将那害人妖物联想至片羽身上。
而待满城戒严浩浩荡荡请太一宫道士,搜捕妖物的那一夜,他潜入江陵书院探寻,更是晚了一步,人去楼已空。
再到后来一切败露,方吉光其实并不讶异,偷来的毕竟是偷来的,再美的梦也有醒的那一天。
如果他的以身殒之,能够对他们有所偿还的话,那么就是再值当不过的了。
自来处来,往去处去。
方吉光重归了那方锦盒不见天日,与他这个不负责任的兄长相比,片羽这个弟弟要称职得多,最初几年,方片羽带着方吉光守在郢都书院,后来则是带着他走遍了九州的山河。
待他们再次回到郢都城时,时间已翻过去了几十年,其间年号又更迭了一次,岁月如流,世风大变,此时便是三岁稚儿,见到妖物也不会稀奇嚎哭了。
方吉光是在回到郢都的第三年,重新修出的人身。
再见到故人,是个春雨初歇的午后。
江陵大街人声嚣嚣,粉裙娇嫩的年轻女郎,有着与记忆中的女郎极相似的一张面孔,她怀中抱着一捆粉白玉兰,上挑的丹凤眼中笑意盈盈,入目璀璨得晃眼。
方吉光静默许久,才走上前去。
“你家人,凌郎君……他们还好吗?”时间已过去太久,近乡情怯他反倒无法直白开口。
年轻娘子闻言面上浮现出疑色:“我家人都挺好的,不过……凌郎君是?”
“你阿耶,或是你祖父?”方吉光迟疑出声,不能断定。
年轻娘子一下笑了出来:“莫要说我祖父,便是我阿耶,都早已故去好些年了。”
远处蹦蹦哒哒奔来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女郎,扑进年轻娘子的怀中,甜甜地唤了一声“阿娘”,在方吉光眼中的小姑娘,原来早已是够做他人阿娘的年纪了。
年轻娘子抱起小姑娘,仿似想起来什么似的,忽然道:“哦,你是说,我阿娘先前曾嫁过的那位凌子明先生吗?”
方吉光怔愣了好几息,点头称是。
年轻娘子的面容霎时间灵动起来:“你消息可真灵通,我干爹呀,前几日刚刚从江宁过来,现在还没离开呢,你若现在去江陵书院,当是还能见到他的。”
在引着方吉光前往那间他再熟悉不过的书院的上,年轻女郎毫不羞怯地为他介绍自家的情况。
“没想到你这么年轻,竟然还能知道我干爹和我母亲的那桩旧事,噢,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我母亲太过有名了嘛,郢都城中乃至整个荆楚,谁不认识尹娘子呢。”
“这有些儒生们嘛,总爱说些一女不侍二夫的鬼话,每每提及我阿娘时,都会自动隐去她先前那一段婚史,况且我干爹多年前大病初愈,和我阿娘和离后,就搬去江宁了,所以现在除了城中的一些老邻居,没什么人识得他了。”
“对了,你看着挺面生的,你是我干爹的什么人呀?”年轻女郎笑着发问,俨然是将他当成了自己的同辈。
她这一问出口,方吉光忽然觉得寸步难进,他顿步欲要回头离开,但只是刚刚转过身去,远处便响起了一道熟悉的儒雅声线:“吉光,你去哪儿?”
再度与故交坐上同一张桌椅,当真是时隔多年。
“前几年素娥的诗作传去西京,得了圣人一句咏絮之才的称赞,所以江陵书院特聘她为书院的山长,再过半刻钟,她应当就下学了。”不知是不是入过画中境的缘故,虽然已至暮年,但除了行路稍有老态外,凌畅看上去更似中年。
“我同素娥和离之后,没有再行嫁娶,你知道的,我的性子,还是更适合一个人生活。”
“倒是素娥后来又成过一次婚,不过那位郎君,前几年已故去了,他们的孩子,就是你方才见到的那个孩子。”
不知是岁月磨平了怨憎,还是那些怨憎本就轻飘飘,他们聊得出神,一如多年前一般,直到嘈嘈的脚步声错综响起,数十学子自院舍内一并涌出。
“问尹娘子安!”“问山长安!”方吉光蓦然偏头,望见了被人群所簇拥着的娘子。
斑白的发丝,面上的纹路,他们之中,这几十年的光阴,只有尹素娥丝毫都未错过,相对应,时光也在她身上留下了见证。
她变了,可却又像是从来没变,已经为人祖母的娘子,柔婉一笑眸子犹如当年一般亮:“来了?”
“来了。”方吉光怔怔点头,也扬起唇角。
把酒言欢,道尽岁时,他们三人一直聊到日暮西垂、夜半三更。
及至第二日尹素娥的女儿见状也起了兴致,她自告奋勇说是要为他们绘一副画,好记录下这样的光景。
不知怎的,方吉光忽然想到了几十年前,他得来的那块丹砂和青雘。
想到了便去寻,只是时移事易,虽然当年的旧物,尹素娥还有所保存,但其中存放于盒内的颜料,却不知是哪一日沾了水,已损毁大半再不得用。
“哎呀,阿娘这世上人无完人嘛,虽然丹青颜料没能保存好,但是我孝顺你,为你和朋友绘画的心,是真的不就好啦。”
如此宽慰他们的,是为尹素娥所怀疑的弄坏旧物的罪魁祸首,“颜料嘛,再找就是了,今日画不出来明日画也是一样的呀。”
是啊,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人称道丹青不渝,故以丹青做誓,却忘了丹青有时也会毁坏。
尤记当年春光盛,至今不能忘,言谈欢笑里,一个晃神间,方吉光眼底重又浮现出了那位在玉兰树下持笔做对的文弱郎君,和那手拿小扇昏昏欲睡的素衣娘子。
或许,不渝的,本就不是丹青。
人世嘈嘈多变迁,唯有丹青存千年,这是他尚未修出人身时便懂得的道理。
方御史死后,方家富贵十不存一,乃至后来九州改朝换代,到了永嘉年间,方家更是衰落得不得不举家搬迁,全家退守原籍来到荆州郢都城。
也正是在来到郢都城的第二年,方吉光修炼出了人身,走出了那一方窄窄的锦盒。
乱花迷人眼,浮世似锦的人间,比之空洞寂寞的锦盒,要有趣太多,初入尘世的头一年,他也沉醉在了这样令妖目不暇接的热闹里。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郢都城内与他厮混的友人们,不知晓他的妖怪身份,还给他取了个春庭公子的诨名。
一年的时光,欢愉尽兴,但也只是一年的时间,他便感到了乏味。
于妖而言,漫长的一生,能做的事情太多了,酒色财气,人生四戒,说到底,也不过尔尔。
于是在修出人身的第二年,他重又拾起了画笔。
许是跟在方御史身边久了,他对颜色极其敏感,市面上能够轻易购置到的颜料,皆不入他眼,他更偏好自己提取颜料。
水色取自植物,石色取自矿石,好的丹青颜料,并不易得,所以当行于市井中,寻见那一块色彩独特的丹砂时,他万万不肯放手。
说来也巧,正是那个春日里,他一年前替人改画换得的银钱几乎都花光了,因此当碰上同样中意那一块丹砂的竞价者时,他只好开口向身边的友人们开口借钱。
一起厮混的朋友,向来是只能同好不能患难的,那群狐朋狗友们,一听见他囊中羞涩要借钱,不是头疼脑热,就是家中生事,不过片刻的功夫,便虫鱼鸟兽散了个干净。
他一时气得失笑,但比之气恼,他更惆怅的,是要与那块上好的颜料失之交臂。
但是方吉光却没料到,与他共争那块丹砂的竞争者,竟会主动在长街上拦住他,因他是爱画之人,愿意将那块丹砂所制出的颜料分他一半。
那人便是凌畅。
文文弱弱的郎君,待人接物大方儒雅,广结善缘,一门醉心书画。
他是个很好的人,更是个再好不过的友人,本着志趣相投,他们谈天说地,很快就成了无所不言的朋友。
从春到冬,跨越四季,他们情谊渐浓,自比高山流水,在这一年的年尾,方吉光赠了凌畅一副《伯牙鼓琴图》。
而在下一年的春日,方吉光遇见了尹素娥,彼时的他并不知晓,尹素娥是凌畅的妻子。
那是九州改年号的头一年,始称建昌元年。
荆楚多山川,那一年郢都城内的女眷相约出城,往郢都城外不远处的西山踏青,而方吉光亦是在凌畅处,得知了西山山中有色彩罕见的青雘。
因缘际会,命运捉弄,人与妖皆恰如浮萍。
上巳日的晴光正好,方吉光很快便寻得了他想要的原料,但只是一炷香的功夫,随后而来的郢都女眷们已于山中傍水支起了帷幕。
他被困在了山石河道之间,若要出去,必得经过女眷的宴席,他远远望了一眼,席间抱琴而坐的女伎虽面目模糊记不起来,但他估摸着十有八九是知晓往日那位春庭公子的。
左右春光正好,他无意惊扰那群踏春的娘子,索性化作原型,寻了棵花树随意一倚。
祓禊去灾,曲水流觞,女郎们起先还算规矩,后来饮了酒后,便肆意张扬起来。
他闭目养神,并不去窥探,等着女郎们偃旗息鼓,只是没想到,她们却走出宴席,行到了他这一处。
他漫不经心睁眼,对上了潋滟有神的一双眸子,重重花影间,素雅幽淡的娘子笑眼盈盈,正仰头向上望,纤细的指尖划过纯白的花瓣,他心跳不知怎的漏了一拍。
欲要张口出声,他忽又意识到现在旁人当是注意不到他的。
“白玉挂枝头,无绿也无愁。”女郎神色温柔,垂下指节,回首一字一句,原是在以飞花为令。
方吉光静静看着那位娘子,她回了人群,她继续与其他女眷们赋诗作对,她不声不响轻轻淡淡便夺了头名,耀眼得如同河面上粼粼反射的日光。
那一日他明白了,原来方御史典籍里的那类闲书,之如才子佳人的故事,当中所描摹的错杂心绪,并不全是戏言谎话。
不过那年上巳,他终究还是没能知道那位娘子的名字,因为心跳如鼓后,他便看清了她所梳的妇人发髻。
时不待我,她已嫁作他人妇。
其实他是妖怪,纵然在方御史身边耳濡目染多年,但说到底也还是妖怪,必要之时,妖怪是不会时时以人族道德勒令要求自己的,可那一日女郎的笑容灿烂,方吉光猜想她的生活一定顺遂喜乐,他又何必再去破坏那位娘子的欣悦生活呢?
他歇了心思,将那一日的上巳所见封存至记忆深处,再不去想。
日子便就这样又翻过去两轮春秋。
直到建昌二年的初夏,方吉光获知了凌畅的病情。
那一年夏天来得早,凌畅前来寻他,求他画出一副杜撰捏造的狎妓图,以防自家妻子在他故去后,一时想不开做出傻事来。
他虽依言绘了那画交给凌畅,但心中始终不安稳,不是为了此举蒙骗了凌畅妻子,而是因为他与凌畅数载的友人情谊不假,他无法心安理得什么都不做任着凌畅去死。
会做出用半身修为构建画中境这个决定,方吉光思虑了整整半月,真正绘出那方天地,却只用了一夜的功夫。
一座凌畅时时怀念的江宁城,画中尘世皆如凌畅所渴望的那般,凌畅于画中不觉疼痛不老不死,而画外,方吉光便可有时间以寻找良医,或是其他起死回生的法门。
方吉光其实是考虑过将事情与凌畅和盘托出的,他曾几度试探口风,但他从凌畅处所获知的态度,与世人的态度一样,他们憎妖怕怪,所以他不能也不敢轻易暴露身份。
而郢都背靠九嶷,这样一个算得上是失度的计划,若被揭露只恐九嶷山上有所惩戒,他自然也是不会同片羽说的。
是以此事从头到尾只能由他一妖承担,他计划得很好,一切也本该皆由他所计划的那般实行。
在凌畅入画后,他会扮作凌畅的模样,写下一封和离信,交由凌畅的妻子,在二人和离后,他再以凌畅的身份,顺其自然掩人耳目地离开郢都。
可是方吉光没有料到人间的变数。
他扮成凌畅潜入凌宅,只将将写完那封和离信,凌家书房房门便陡然被推开,映入方吉光眼帘的,是几年前上巳匆匆一瞥的素衣娘子。
他先前数次来访凌宅,未曾在意遑论正视过的那位尹娘子,与尘封在记忆里的人重合在了一处。
“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还流汗了?”香帕沾上他的鬓角,女郎声线柔婉带笑,他手里握着的和离书蓦然发烫,再难交出去。
就当他是鬼迷心窍吧,成为凌畅的那段时光,恍若大梦一场。
胡举人的案子闹得满城风雨时,方吉光也有所耳闻,但他偶尔会以凌畅之名,前往江陵书院,远远看看片羽的情况,因此即使知道片羽化型,他起初也并没有将那害人妖物联想至片羽身上。
而待满城戒严浩浩荡荡请太一宫道士,搜捕妖物的那一夜,他潜入江陵书院探寻,更是晚了一步,人去楼已空。
再到后来一切败露,方吉光其实并不讶异,偷来的毕竟是偷来的,再美的梦也有醒的那一天。
如果他的以身殒之,能够对他们有所偿还的话,那么就是再值当不过的了。
自来处来,往去处去。
方吉光重归了那方锦盒不见天日,与他这个不负责任的兄长相比,片羽这个弟弟要称职得多,最初几年,方片羽带着方吉光守在郢都书院,后来则是带着他走遍了九州的山河。
待他们再次回到郢都城时,时间已翻过去了几十年,其间年号又更迭了一次,岁月如流,世风大变,此时便是三岁稚儿,见到妖物也不会稀奇嚎哭了。
方吉光是在回到郢都的第三年,重新修出的人身。
再见到故人,是个春雨初歇的午后。
江陵大街人声嚣嚣,粉裙娇嫩的年轻女郎,有着与记忆中的女郎极相似的一张面孔,她怀中抱着一捆粉白玉兰,上挑的丹凤眼中笑意盈盈,入目璀璨得晃眼。
方吉光静默许久,才走上前去。
“你家人,凌郎君……他们还好吗?”时间已过去太久,近乡情怯他反倒无法直白开口。
年轻娘子闻言面上浮现出疑色:“我家人都挺好的,不过……凌郎君是?”
“你阿耶,或是你祖父?”方吉光迟疑出声,不能断定。
年轻娘子一下笑了出来:“莫要说我祖父,便是我阿耶,都早已故去好些年了。”
远处蹦蹦哒哒奔来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女郎,扑进年轻娘子的怀中,甜甜地唤了一声“阿娘”,在方吉光眼中的小姑娘,原来早已是够做他人阿娘的年纪了。
年轻娘子抱起小姑娘,仿似想起来什么似的,忽然道:“哦,你是说,我阿娘先前曾嫁过的那位凌子明先生吗?”
方吉光怔愣了好几息,点头称是。
年轻娘子的面容霎时间灵动起来:“你消息可真灵通,我干爹呀,前几日刚刚从江宁过来,现在还没离开呢,你若现在去江陵书院,当是还能见到他的。”
在引着方吉光前往那间他再熟悉不过的书院的上,年轻女郎毫不羞怯地为他介绍自家的情况。
“没想到你这么年轻,竟然还能知道我干爹和我母亲的那桩旧事,噢,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我母亲太过有名了嘛,郢都城中乃至整个荆楚,谁不认识尹娘子呢。”
“这有些儒生们嘛,总爱说些一女不侍二夫的鬼话,每每提及我阿娘时,都会自动隐去她先前那一段婚史,况且我干爹多年前大病初愈,和我阿娘和离后,就搬去江宁了,所以现在除了城中的一些老邻居,没什么人识得他了。”
“对了,你看着挺面生的,你是我干爹的什么人呀?”年轻女郎笑着发问,俨然是将他当成了自己的同辈。
她这一问出口,方吉光忽然觉得寸步难进,他顿步欲要回头离开,但只是刚刚转过身去,远处便响起了一道熟悉的儒雅声线:“吉光,你去哪儿?”
再度与故交坐上同一张桌椅,当真是时隔多年。
“前几年素娥的诗作传去西京,得了圣人一句咏絮之才的称赞,所以江陵书院特聘她为书院的山长,再过半刻钟,她应当就下学了。”不知是不是入过画中境的缘故,虽然已至暮年,但除了行路稍有老态外,凌畅看上去更似中年。
“我同素娥和离之后,没有再行嫁娶,你知道的,我的性子,还是更适合一个人生活。”
“倒是素娥后来又成过一次婚,不过那位郎君,前几年已故去了,他们的孩子,就是你方才见到的那个孩子。”
不知是岁月磨平了怨憎,还是那些怨憎本就轻飘飘,他们聊得出神,一如多年前一般,直到嘈嘈的脚步声错综响起,数十学子自院舍内一并涌出。
“问尹娘子安!”“问山长安!”方吉光蓦然偏头,望见了被人群所簇拥着的娘子。
斑白的发丝,面上的纹路,他们之中,这几十年的光阴,只有尹素娥丝毫都未错过,相对应,时光也在她身上留下了见证。
她变了,可却又像是从来没变,已经为人祖母的娘子,柔婉一笑眸子犹如当年一般亮:“来了?”
“来了。”方吉光怔怔点头,也扬起唇角。
把酒言欢,道尽岁时,他们三人一直聊到日暮西垂、夜半三更。
及至第二日尹素娥的女儿见状也起了兴致,她自告奋勇说是要为他们绘一副画,好记录下这样的光景。
不知怎的,方吉光忽然想到了几十年前,他得来的那块丹砂和青雘。
想到了便去寻,只是时移事易,虽然当年的旧物,尹素娥还有所保存,但其中存放于盒内的颜料,却不知是哪一日沾了水,已损毁大半再不得用。
“哎呀,阿娘这世上人无完人嘛,虽然丹青颜料没能保存好,但是我孝顺你,为你和朋友绘画的心,是真的不就好啦。”
如此宽慰他们的,是为尹素娥所怀疑的弄坏旧物的罪魁祸首,“颜料嘛,再找就是了,今日画不出来明日画也是一样的呀。”
是啊,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人称道丹青不渝,故以丹青做誓,却忘了丹青有时也会毁坏。
尤记当年春光盛,至今不能忘,言谈欢笑里,一个晃神间,方吉光眼底重又浮现出了那位在玉兰树下持笔做对的文弱郎君,和那手拿小扇昏昏欲睡的素衣娘子。
或许,不渝的,本就不是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