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爹娘吃过早饭,我跟七弟一起去上学。
这小子在爹娘面前服软,对我却还是没好脸色。
不过我不在乎。
于嬷嬷亲自将我们送到族学弘文馆,把我介绍给馆长。馆长把我交给一个老师,让他安排我入学。
老师打量我片刻,忽地问道:“你识字吗?”
我呆住。
我想反驳来着,我九年义务教育,七年高等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我怎么可能不识字?!
但是、但是……我还真有可能不识字。
老师:“你学过写字吗?”
我:“……”
老师若有所悟,自言自语:“看来要从头开始教。”
刹那间,羞耻涌上心头。
我是个文盲。
啊啊啊啊!我是个文盲!
我感觉自己的脸烧起来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老师神色如常,冲我招手:“你跟我来。”
他在书架间行走,取出一本《三字经》和一本《百家姓》,放在我手上。
我连忙翻开看,果然是繁体字。
半懂不懂,连蒙带猜,看得我头晕眼花。
没关系,我暗暗给自己打气,我有基础,肯定能快速掌握繁体字。启蒙读物,洒洒水啦~
接下来的《千字文》、《增广贤文》我已经调整好心态,没想到老师又给了我一整套四书五经!
没错,就是《大学》《中庸》……《春秋》《诗经》的那个四书五经!
厚厚的一整套,重得像砖头,差点压断我稚嫩的脊梁。
怎么学啊?全是文言文,还没有句读!*
我木着脸:“老师,我们不是要学修仙吗?”
“对啊,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老师奇怪地看着我,“你资质那么好,不考科举走仕途吗?”
我:“……”
我终于想起来,这是个修仙者与凡人混居的世界,有王朝,有皇帝,有文武百官。
世家豪强垄断了知识,以读书做官,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外出经商等多种手段,通过生儿育女,繁衍后嗣一步步壮大家族。
所以我要先学修仙,再去考科举做官?
这和我看过的修仙文根本不一样!
“这套四书五经是原本,晦涩难懂。我这里还有几套先贤大儒撰写的注疏、释文,你先拿回去看看,后面老师都会讲的。”
成摞成摞的厚书堆进怀里,“老师,我、我快要抱不动了。”
“你的随从呢?叫他们进来。”老师头也不回,“这才哪到哪?”
好家伙,我总算知道今早出门时成群结队跟在我身后的仆人是干什么用的了。
“笔墨纸砚,备了吗?”
“备了。”
“很好。这是几副字帖,横平竖直,笔锋变化不多,很适合初学者打基础。你照着这些临摹,上课时可以拿给老师请教。”
“这是几本琴谱,叫你爹娘准备一把好琴。”
“棋谱,棋具也要准备。”
“画具……”
“……”
世俗的部分告一段落,接下来是修仙部分。
然后我就看见了一套更加古怪离奇的教材:语文(修仙常识与基础理论),算术,外语,历史(修仙史),生物,地理。
穿越者前辈,你在增加现代义务基础教育教材的时候,不能先把四书五经删了吗?
小学生需要减负啊!
还有,外语是什么鬼?你不要跟我说,这里也有个日不落大英帝国!
我内心泪流满面,几乎麻木地看着随从们逐渐人手一摞厚书。
“你是金水双灵根?”
“是。”
“那就学《金刚诀》,《坎水诀》,五行基础功法之二。等基础打牢了,你想学什么功法自己去藏经楼兑换。”
“是。”
“啊,还有最后一部分。”老师转身过来,向我说明,“你知道我们余家是做符箓生意的吧?所以每个余家子弟都必须学制符画符,必须优先考虑做符修。只有确定没有符修的天赋,才可以转修其它。”
于是就有《甲骨文》,《上古密文》,《云篆天书》,《制符画符材料论》,《符箓中的阴阳五行》,《一百种基础符箓大全》。
麻了,我整个人麻了。
对不起七弟,我再也不吐嘈你修练速度慢了。
上学一年多,练气一层,你超厉害的!
“打基础的,就是这些了。”老师拍拍我的肩,递给我一张纸,“这是课表,每天上午辰时(7点)—午时(11点)两节课,下午未时(13点)—酉时(17点)两节课。你想学就去听,不想学也没人管你,不过我们有期中期末考试,考完后成绩肯定会告诉你爹娘,你自己掂量吧。”
我麻木地、面无表情地点点头,收下课表:“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要加油啊!你晚开蒙两年,就算资质好,要赶上同龄人的进度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呢。”老师亲切友好地鼓励我,“走,我带你去教室。”
教室有将近三十人,从青涩的少年到懵懂的孩童,年龄差距很大,却不约而同给我一种少年老成的感觉,仿佛余家子弟本就应该个个早熟,而我的七弟只是一个意外。
老师介绍我时,他们看着我,打量我,掂量我,眼神里充满复杂的思绪。
我假装不知道,大大方方跟他们打招呼,坐在老师安排的位置上。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语文课,讲修仙常识与基础理论。
我翻开课本,就着繁体字连蒙带猜慢慢往下读,边读边试图理解,眉毛皱得能夹死蚊子。
正苦恼呢,老师走过来:“第一篇课文,我先带你读一遍,再给你讲一遍意思。后面你再不懂,就再来问我。”
我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是,学生谢过老师。”
第一篇课文大概是讲,天气间存在几乎无穷无尽的灵气,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形态。普通情况下,灵气是混沌的,无属性的,没有形态的,当它受到外界干扰时,才会对外表现出某种形态,拥有某种属性。
例如春天,万物萌发,五行属木,这个时候灵气就容易表现出木形态,拥有木灵根的修仙者修练木属性功法会更加容易;同理,夏季先属火后属土,秋季属金,冬季属水,拥有相应灵根的修仙者修练相应功法都会得到一定的助益。
我是金水双灵根,在秋冬季节修练有buff,在春夏两季没有。
江河湖海处,灵气易表现为水形态;林木茂盛处,灵气易表现为木形态;炎炎沙漠中,灵气易表现为火、土形态……
我是金水双灵根,在江河湖海边修练有buff,在剑冢附近修练可能也有buff。
世间万物浸润在灵气中,有少量的一部分对灵气敏感,能吸收、转化、运用灵气。但因为自身限制,这部分的大多数只能吸收对外表现出明显形态,拥有单一属性的灵气。转化,运用更复杂一些,但也是以此为基础。这其中就包括人。
比如我是金水双灵根,我就只能吸收金灵气和水灵气。
但要获得稳定的金灵气、水灵气可不容易。灵气的对外表现形态是多变的,不稳定的。这个时候,我就得修习修仙功法,通过功法将灵气稳定成单一属性,再纳入体内。
单灵根修习一部功法,五灵根就得修习五部功法,所需时间比单灵根多整整五倍!
老师念一句,讲一句,我安静而恭敬地听着,心里却跟着念一句,记一句。
等老师讲完整篇课文,我道:“老师,学生有不解之处,为什么五灵根不干脆只修习一部功法,吸收一种属性的灵气呢?”
老师似乎早预料到我会这么问:“你翻开第二篇课文,是讲人修练灵气的,里面有你要的答案。”
他望向别处,声音已经飘远:“你先读第一篇,等都理解了记住了,我再来给你讲第二篇。”
我只好坐下,老老实实通读课文。
基础教育,课文不会太复杂,认得这些繁体字后,我读了五六遍就全记住了。
但老师还在辅导其他同学,一时半刻过不来。
我又把课文背了五六遍,百无聊赖之际,我悄悄冲秋月招手,让她把外语教材拿来我看看。
我还惦记着这事儿呢,想看看这里是不是真的有个日不落大英帝国,是不是穿越了还得学英语?
秋月像只兔子似的,缩着脑袋悄悄溜进来,又悄悄溜出去。
我看得好笑,有必要这么胆颤心惊么?
然而我刚翻开第一页,还没看清楚‘妖族篇’三个大字下面讲的什么,老师的声音就突然出现在身后,幽幽问道:“在我的课上,你看别的教材?”
我一激灵,差点吓出鸡皮疙瘩。
这小子在爹娘面前服软,对我却还是没好脸色。
不过我不在乎。
于嬷嬷亲自将我们送到族学弘文馆,把我介绍给馆长。馆长把我交给一个老师,让他安排我入学。
老师打量我片刻,忽地问道:“你识字吗?”
我呆住。
我想反驳来着,我九年义务教育,七年高等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我怎么可能不识字?!
但是、但是……我还真有可能不识字。
老师:“你学过写字吗?”
我:“……”
老师若有所悟,自言自语:“看来要从头开始教。”
刹那间,羞耻涌上心头。
我是个文盲。
啊啊啊啊!我是个文盲!
我感觉自己的脸烧起来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老师神色如常,冲我招手:“你跟我来。”
他在书架间行走,取出一本《三字经》和一本《百家姓》,放在我手上。
我连忙翻开看,果然是繁体字。
半懂不懂,连蒙带猜,看得我头晕眼花。
没关系,我暗暗给自己打气,我有基础,肯定能快速掌握繁体字。启蒙读物,洒洒水啦~
接下来的《千字文》、《增广贤文》我已经调整好心态,没想到老师又给了我一整套四书五经!
没错,就是《大学》《中庸》……《春秋》《诗经》的那个四书五经!
厚厚的一整套,重得像砖头,差点压断我稚嫩的脊梁。
怎么学啊?全是文言文,还没有句读!*
我木着脸:“老师,我们不是要学修仙吗?”
“对啊,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老师奇怪地看着我,“你资质那么好,不考科举走仕途吗?”
我:“……”
我终于想起来,这是个修仙者与凡人混居的世界,有王朝,有皇帝,有文武百官。
世家豪强垄断了知识,以读书做官,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外出经商等多种手段,通过生儿育女,繁衍后嗣一步步壮大家族。
所以我要先学修仙,再去考科举做官?
这和我看过的修仙文根本不一样!
“这套四书五经是原本,晦涩难懂。我这里还有几套先贤大儒撰写的注疏、释文,你先拿回去看看,后面老师都会讲的。”
成摞成摞的厚书堆进怀里,“老师,我、我快要抱不动了。”
“你的随从呢?叫他们进来。”老师头也不回,“这才哪到哪?”
好家伙,我总算知道今早出门时成群结队跟在我身后的仆人是干什么用的了。
“笔墨纸砚,备了吗?”
“备了。”
“很好。这是几副字帖,横平竖直,笔锋变化不多,很适合初学者打基础。你照着这些临摹,上课时可以拿给老师请教。”
“这是几本琴谱,叫你爹娘准备一把好琴。”
“棋谱,棋具也要准备。”
“画具……”
“……”
世俗的部分告一段落,接下来是修仙部分。
然后我就看见了一套更加古怪离奇的教材:语文(修仙常识与基础理论),算术,外语,历史(修仙史),生物,地理。
穿越者前辈,你在增加现代义务基础教育教材的时候,不能先把四书五经删了吗?
小学生需要减负啊!
还有,外语是什么鬼?你不要跟我说,这里也有个日不落大英帝国!
我内心泪流满面,几乎麻木地看着随从们逐渐人手一摞厚书。
“你是金水双灵根?”
“是。”
“那就学《金刚诀》,《坎水诀》,五行基础功法之二。等基础打牢了,你想学什么功法自己去藏经楼兑换。”
“是。”
“啊,还有最后一部分。”老师转身过来,向我说明,“你知道我们余家是做符箓生意的吧?所以每个余家子弟都必须学制符画符,必须优先考虑做符修。只有确定没有符修的天赋,才可以转修其它。”
于是就有《甲骨文》,《上古密文》,《云篆天书》,《制符画符材料论》,《符箓中的阴阳五行》,《一百种基础符箓大全》。
麻了,我整个人麻了。
对不起七弟,我再也不吐嘈你修练速度慢了。
上学一年多,练气一层,你超厉害的!
“打基础的,就是这些了。”老师拍拍我的肩,递给我一张纸,“这是课表,每天上午辰时(7点)—午时(11点)两节课,下午未时(13点)—酉时(17点)两节课。你想学就去听,不想学也没人管你,不过我们有期中期末考试,考完后成绩肯定会告诉你爹娘,你自己掂量吧。”
我麻木地、面无表情地点点头,收下课表:“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要加油啊!你晚开蒙两年,就算资质好,要赶上同龄人的进度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呢。”老师亲切友好地鼓励我,“走,我带你去教室。”
教室有将近三十人,从青涩的少年到懵懂的孩童,年龄差距很大,却不约而同给我一种少年老成的感觉,仿佛余家子弟本就应该个个早熟,而我的七弟只是一个意外。
老师介绍我时,他们看着我,打量我,掂量我,眼神里充满复杂的思绪。
我假装不知道,大大方方跟他们打招呼,坐在老师安排的位置上。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语文课,讲修仙常识与基础理论。
我翻开课本,就着繁体字连蒙带猜慢慢往下读,边读边试图理解,眉毛皱得能夹死蚊子。
正苦恼呢,老师走过来:“第一篇课文,我先带你读一遍,再给你讲一遍意思。后面你再不懂,就再来问我。”
我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是,学生谢过老师。”
第一篇课文大概是讲,天气间存在几乎无穷无尽的灵气,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形态。普通情况下,灵气是混沌的,无属性的,没有形态的,当它受到外界干扰时,才会对外表现出某种形态,拥有某种属性。
例如春天,万物萌发,五行属木,这个时候灵气就容易表现出木形态,拥有木灵根的修仙者修练木属性功法会更加容易;同理,夏季先属火后属土,秋季属金,冬季属水,拥有相应灵根的修仙者修练相应功法都会得到一定的助益。
我是金水双灵根,在秋冬季节修练有buff,在春夏两季没有。
江河湖海处,灵气易表现为水形态;林木茂盛处,灵气易表现为木形态;炎炎沙漠中,灵气易表现为火、土形态……
我是金水双灵根,在江河湖海边修练有buff,在剑冢附近修练可能也有buff。
世间万物浸润在灵气中,有少量的一部分对灵气敏感,能吸收、转化、运用灵气。但因为自身限制,这部分的大多数只能吸收对外表现出明显形态,拥有单一属性的灵气。转化,运用更复杂一些,但也是以此为基础。这其中就包括人。
比如我是金水双灵根,我就只能吸收金灵气和水灵气。
但要获得稳定的金灵气、水灵气可不容易。灵气的对外表现形态是多变的,不稳定的。这个时候,我就得修习修仙功法,通过功法将灵气稳定成单一属性,再纳入体内。
单灵根修习一部功法,五灵根就得修习五部功法,所需时间比单灵根多整整五倍!
老师念一句,讲一句,我安静而恭敬地听着,心里却跟着念一句,记一句。
等老师讲完整篇课文,我道:“老师,学生有不解之处,为什么五灵根不干脆只修习一部功法,吸收一种属性的灵气呢?”
老师似乎早预料到我会这么问:“你翻开第二篇课文,是讲人修练灵气的,里面有你要的答案。”
他望向别处,声音已经飘远:“你先读第一篇,等都理解了记住了,我再来给你讲第二篇。”
我只好坐下,老老实实通读课文。
基础教育,课文不会太复杂,认得这些繁体字后,我读了五六遍就全记住了。
但老师还在辅导其他同学,一时半刻过不来。
我又把课文背了五六遍,百无聊赖之际,我悄悄冲秋月招手,让她把外语教材拿来我看看。
我还惦记着这事儿呢,想看看这里是不是真的有个日不落大英帝国,是不是穿越了还得学英语?
秋月像只兔子似的,缩着脑袋悄悄溜进来,又悄悄溜出去。
我看得好笑,有必要这么胆颤心惊么?
然而我刚翻开第一页,还没看清楚‘妖族篇’三个大字下面讲的什么,老师的声音就突然出现在身后,幽幽问道:“在我的课上,你看别的教材?”
我一激灵,差点吓出鸡皮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