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慢慢落下枝头,窗柩旁的竹枝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动,李娥蒙眬的睁开眼,只觉后背阴飕飕的一阵阵的疼,忍不住的呲了一声。
伏莺听到响动,连忙跑着上前查看,顾不得礼数,直冲着李茂喜道:“醒了,夫人醒了。”
李茂揉了揉眼连忙接过水喂到李娥嘴边,又拿起手帕轻轻为她拭去额角的汗,一连串的动作引得李娥泪眼涟涟。她强忍着疼痛,手肘撑着榻想要爬起来,却只扯住了李茂的衣袖。“阿爹,儿想回家。”
李娥努力止住哭声,想要将话说的更清晰些,泪珠却不听使唤,吧嗒吧嗒的往下掉。抽抽噎噎的样子让李茂无比心疼,更是积攒了一肚子的火气。
此时,竹生风尘仆仆的赶来,开口道:“夫人,郎君回来了。”
李茂随之起身,眼中的怒气似要喷泻而出,接着便来到正堂等候,远远瞥见桓济穿着一身甲胄往里走。两眼相对,似是感受到岳丈的怒气,桓济略有些心虚,连忙恭恭敬敬的行礼。
“岳丈大人,一夜奔袭,蓬头垢面,小婿失礼了。”
李茂扫了一眼,没有接茬,朝中庭走了几步,缓缓道:“将军辛苦,此次攻城立下汗马功劳,往后定是青云直上。”
桓济脸色有些冷淡,但不好直接拂了这位老泰山的面子,只好上前奉承着。“岳丈大人谬赞,此次庐江围困,幸得你老救援及时,方才避免城陷他手,小婿实是愧不敢当。”
话音刚落,李茂随即转过身来,神色却不动,似是在想什么。“你不必自谦,我特意在此恭候,实有个不情之请。我儿多病,实不堪良配,待她痊愈,便随我启程回建康。大司马那里,我自会说明。还望你写下和离书,就此与她分明。”
“岳丈大人,这是何意?”桓济急切道。
李茂稍稍叹息,“你不必欺瞒,这段姻缘虽是李家高攀,但我儿并不是强塞你家。若是两方愁苦,应早日解脱才对。”
桓济愣了一下,想是李茂知道了些什么,山贼的事他早已灭口,无人知晓,那便是此次攻城的事。忍着羞愧,桓济急忙跪了下来,开口道:“小婿不知犯了何错,还望岳丈大人原谅。我与夫人虽偶有争吵,但我待她之心情真意切,天地可鉴。”
李茂有些诧异,呆望着他,分辨不出真假。“你这是做什么,天下的女子何其多,必有你称心之人,我儿孱弱之躯,恐拖累了将军。”
“天下女子虽多,但都不是我真心想要之人,此生我只愿与夫人共白头,愿岳丈大人信任小婿一次。”
雨声簌簌,屋内逐渐闷热起来,桓济已经脱下盔甲换上了常服,刚才一番话虽是应付但却有九分真心。也许是从舍弃李娥的那一刻,他才明白她在他心里已经占据了位置。李茂微微蹙眉,显得十分沉重。一旁的桓济也在打量着,二人心里都有一番打算。
“阿爹还没回来?”
伏莺躲闪着不敢直视李娥的眼睛,低声道:“派人去问过了,郎主还在跟将军说话。”
“知道了。”李娥莫名有种不好的感觉,她清楚在李茂的眼里家族荣耀才是首选,她是可以被舍弃的那一个。但期望总是灿烂夺目的。亥时刚过,院中陷入一片死寂,昏黄的烛光中有个身影若隐若现。伏莺见李娥正熟睡,蹑手蹑脚的向外走去。
“阿乐如何?”李茂透过门缝向里看了一眼,眼中流露出担忧。
“夫人吃了药已经好些了,奴婢进去通传一声。”
李茂扯过伏莺,脸色略微难看,又有些欲言又止,来回踱了几步后,方才下定决心。“建康还有军务待我处理,我这就走了,你自小跟在她身边,要照顾好她。”
伏莺心冷了下来,点了点头。
东方发白,窗缝里投进来银白色的曙光,光的明亮,压倒了烛火。李娥的呼吸由急促慢慢变得平稳,眼睛一睁一合,她捂住胸口,歪歪扭扭的走到门口,望着天外翠绿的群山,仿佛想起少时一起和兄长跟着李茂习武的场景。
天光照耀在李娥身上,显得她十分清瘦,肌肤微微泛着光泽,眼泪划过手臂掉落在地,了却无痕。
桓济正巧瞥见这一幕,却因着昨日与李茂的密谋不敢上前,直到两人眼神交汇方才憋出一句话。“我已送岳丈大人出了城,你可放心。”
李娥不语,转过身就往前走。
见她步履艰难,桓济揽过手臂将她打横抱起。李娥挣扎着,霎时间,二人都有些难堪恼怒。
“你那日为何不走?”桓济喘着粗气,双手紧紧缚住李娥的手臂,他迫切需要一个答案。
李娥撇过头不看他,久久开口道:“秦军攻城迅猛,逃不了。”
桓济叹了口气,听出她的言外之意,“你是在怪我给你用药?是急从权,我是怕你有顾虑。”
“郎君是怕我破坏你的计划吧。”李娥冷笑几声,直视着他,身体逐渐放松下来,他的手也慢慢从她手臂上移开。
“你就这么恨我?”
李娥黑下脸,身体往上坐了坐,冷声道:“这话该我问郎君,你既厌恶我,何不放我归家。”
桓济黯然伤神,不知该如何述说他的心意,却也不肯低下他的头颅,转而嗔怒道:“你父与我兄桓熙私交甚密,却将你嫁与我,我如何敢轻易信你。”
“可你不该拿全城百姓的性命做你平步青云的垫脚石。”
一夕之间,偌大的屋里陷入寂静。桓济被戳了短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低下头,摆弄着腰间系的玉,像是憋了口气发泄不出来,语气却稍加和缓。“凡事必有取舍,此次我若攻不下寿春,将来再无出头之日。”
李娥皱起眉头,狠狠的剜了他一眼,不解的问道:“你可知何为守将?”
见他不答,又继续说道:“保一方安宁,护一城百姓,他们不是你随意就能舍弃的人。”
桓济恼怒,恶狠狠的瞪着她,方才压抑着的怒气在此刻达到顶点。“自古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总要有所选择,更何况一将功成万骨枯,心慈手软如何能成大事。哪一任上位者不是鲜血淋漓,尸横遍野。”
盛怒之下,李娥顿了顿,长叹一声:“心狠手辣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我不惧,论谋略才干桓熙哪一点比得上我,可就因为我是次子,所以世子之位就该是他的,我不服。”
见他剑拔弩张,没有一丝悔意,李娥知道她说什么都无用了,她眨了眨泪眼,平静道:“我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是不会陪你共赴黄泉的。”
桓济笑出声来,眼角却不自觉地涌出热泪。他俯下身抬手捏住李娥的脖颈上下游走着,轻轻的像抚摸一块珍宝一样。
哽咽道:“你没得选。”
收复寿春的捷报在两日内便传满建康皇城,人人都在称赞桓家不愧为兵将出身。但居庙堂之高的人却惴惴不安,司马昱知道,若任由桓家作势下去,颠覆之日便就在眼前。
八月十五奉皇命桓济带着部曲洋洋洒洒的回都城受封,山风请洌,可他只觉得舒心,从都城离开时他便立誓总有一日会戎马归来,扫除之前的屈辱,离都城越近也就离那个位置越近。
一连躺了好几日,李娥只觉得身体懒洋洋的,使不上力,桓济寻来的药倒是有几分奇效,背上的伤口已经开始结痂。她本想借身体有伤之由拖延一些日子好寻个逃跑的法子,可桓济似是打算认真的跟她过日子。
李娥垂着头,思绪万千。
“我伤了这些天怎么不见烟柳来看我。”
“回建康那日,她想偷跑,被竹生当场擒住了,之后就再没见过她。”伏莺回过神,转而惊奇道:“不过很奇怪,竹生好像一直在盯着她。”
李娥心里咯噔一下,自从出嫁,一件事接着一件事,谎言包围着谎言,这样的日子她不知道还要过多久。她抬了抬头,门外的耀光刺入眼里,牵引着她。
“夫人这是要去哪里,奴婢可陪同。”
李娥晃了晃神,正眼一瞧荣娘子恭恭敬敬的堵在门口,周围更是添了四个有眼色的婢女,她苦笑着。
“走开,夫人要去哪里也是你能过问的,”伏莺大声呵斥着,手上更是加紧了动作,奈何荣娘子怎么推都推不动,想必也是会武之人。
“郎君吩咐过,夫人伤未愈,要奴婢贴身伺候。”
伏莺吃了亏,也泼辣起来:“你,”
眼看陷入僵持局面,李娥拽着伏莺后退,脸上更是填了一丝怒气,她昂起身不屑的对着荣娘子说道:“去叫竹生过来,我有话问他。”
话罢,伏莺搀着李娥回到屋里,剩下的人面面相觑。李娥庆幸这些人对她还是有些畏惧的,不到一刻钟竹生就赶到了。
“夫人。”
李娥仔细的打量着他,初见只觉得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少年,如今来看,他比想象的更加聪明。
“我想见她”
竹生闪烁着眼睛,他知道她说的是谁。“郎君吩咐过,烟柳娘子病重,不能见人。”
“我之前一直怀疑,你这样仔细的人怎么会让伏莺轻易拿到花娘和医师的供词,你一路指引着我,就不怕他发现。”
竹生淡然,朝着她跪了下去,“小人曾是流民,知生存的艰难,亦不想郎君铸成大错。”
“你倒是一个明理的人,跟着他你不怕?”李娥疑惑道。
“小人吃不饱饭的时候,是郎君给了我口饭吃,无论怎样的结局,我都无悔,不过夫人既愿意替我保守这个秘密,小人会让你见她一面。”
深夜,借着上药的缘故李娥换上婢女的衣服跟着竹生出了门,因为低着头,她不知走到了何处。等到竹生停步的时候她抬头一看,竟还是在桓府之中,不过这显然是个闲弃不用的后院,四周破旧不堪,她推开门,一股发霉的气味扑面而来。
“你来了?”幽暗的空间里传出微弱的声音。
李娥往前走了走,接过竹生手里的火折子朝前晃了晃,只见烟柳披头散发的坐在角落里,她抱着膝,脚腕上环着一条长链。
“你知道我会来。”
“猜到了,你心里想必也有许多疑惑?”
两人对视着,不约而同的笑了笑。
“你是细作?”李娥忐忑的问道。
“是,九岁那年,长安兵乱,我跟着阿爹阿娘一路逃到寿春,阿爹为了自己活命把我卖给乐坊,阿娘也不知所踪。”烟柳叹了口气,随即又自嘲的说道:“乐坊表面上是做着玩乐的生意,实际上是在收集各地的信息并高价卖出。”
“火是你放的?”
烟柳点了点头,抽泣道:“趁着大乱,我拿到了城内的兵力部署图,并标记了粮草的存放地。那日去你那实际是想打探消息,却发现了梅子浆的秘密,我便意识到不对劲,桓济将我们所有人都玩弄于股掌之中。”
李娥心惊,所有的事在此刻都浮出水面,她转过身,不再看她。“我救不了你。”
“我早就不想活了。”烟柳用手抹了抹泪,努力挤出一个笑容朝着李娥的背影喊道:“我本名叫做忍冬,可我命如浮萍,便祝愿你能度过这个冬日吧。”
伏莺听到响动,连忙跑着上前查看,顾不得礼数,直冲着李茂喜道:“醒了,夫人醒了。”
李茂揉了揉眼连忙接过水喂到李娥嘴边,又拿起手帕轻轻为她拭去额角的汗,一连串的动作引得李娥泪眼涟涟。她强忍着疼痛,手肘撑着榻想要爬起来,却只扯住了李茂的衣袖。“阿爹,儿想回家。”
李娥努力止住哭声,想要将话说的更清晰些,泪珠却不听使唤,吧嗒吧嗒的往下掉。抽抽噎噎的样子让李茂无比心疼,更是积攒了一肚子的火气。
此时,竹生风尘仆仆的赶来,开口道:“夫人,郎君回来了。”
李茂随之起身,眼中的怒气似要喷泻而出,接着便来到正堂等候,远远瞥见桓济穿着一身甲胄往里走。两眼相对,似是感受到岳丈的怒气,桓济略有些心虚,连忙恭恭敬敬的行礼。
“岳丈大人,一夜奔袭,蓬头垢面,小婿失礼了。”
李茂扫了一眼,没有接茬,朝中庭走了几步,缓缓道:“将军辛苦,此次攻城立下汗马功劳,往后定是青云直上。”
桓济脸色有些冷淡,但不好直接拂了这位老泰山的面子,只好上前奉承着。“岳丈大人谬赞,此次庐江围困,幸得你老救援及时,方才避免城陷他手,小婿实是愧不敢当。”
话音刚落,李茂随即转过身来,神色却不动,似是在想什么。“你不必自谦,我特意在此恭候,实有个不情之请。我儿多病,实不堪良配,待她痊愈,便随我启程回建康。大司马那里,我自会说明。还望你写下和离书,就此与她分明。”
“岳丈大人,这是何意?”桓济急切道。
李茂稍稍叹息,“你不必欺瞒,这段姻缘虽是李家高攀,但我儿并不是强塞你家。若是两方愁苦,应早日解脱才对。”
桓济愣了一下,想是李茂知道了些什么,山贼的事他早已灭口,无人知晓,那便是此次攻城的事。忍着羞愧,桓济急忙跪了下来,开口道:“小婿不知犯了何错,还望岳丈大人原谅。我与夫人虽偶有争吵,但我待她之心情真意切,天地可鉴。”
李茂有些诧异,呆望着他,分辨不出真假。“你这是做什么,天下的女子何其多,必有你称心之人,我儿孱弱之躯,恐拖累了将军。”
“天下女子虽多,但都不是我真心想要之人,此生我只愿与夫人共白头,愿岳丈大人信任小婿一次。”
雨声簌簌,屋内逐渐闷热起来,桓济已经脱下盔甲换上了常服,刚才一番话虽是应付但却有九分真心。也许是从舍弃李娥的那一刻,他才明白她在他心里已经占据了位置。李茂微微蹙眉,显得十分沉重。一旁的桓济也在打量着,二人心里都有一番打算。
“阿爹还没回来?”
伏莺躲闪着不敢直视李娥的眼睛,低声道:“派人去问过了,郎主还在跟将军说话。”
“知道了。”李娥莫名有种不好的感觉,她清楚在李茂的眼里家族荣耀才是首选,她是可以被舍弃的那一个。但期望总是灿烂夺目的。亥时刚过,院中陷入一片死寂,昏黄的烛光中有个身影若隐若现。伏莺见李娥正熟睡,蹑手蹑脚的向外走去。
“阿乐如何?”李茂透过门缝向里看了一眼,眼中流露出担忧。
“夫人吃了药已经好些了,奴婢进去通传一声。”
李茂扯过伏莺,脸色略微难看,又有些欲言又止,来回踱了几步后,方才下定决心。“建康还有军务待我处理,我这就走了,你自小跟在她身边,要照顾好她。”
伏莺心冷了下来,点了点头。
东方发白,窗缝里投进来银白色的曙光,光的明亮,压倒了烛火。李娥的呼吸由急促慢慢变得平稳,眼睛一睁一合,她捂住胸口,歪歪扭扭的走到门口,望着天外翠绿的群山,仿佛想起少时一起和兄长跟着李茂习武的场景。
天光照耀在李娥身上,显得她十分清瘦,肌肤微微泛着光泽,眼泪划过手臂掉落在地,了却无痕。
桓济正巧瞥见这一幕,却因着昨日与李茂的密谋不敢上前,直到两人眼神交汇方才憋出一句话。“我已送岳丈大人出了城,你可放心。”
李娥不语,转过身就往前走。
见她步履艰难,桓济揽过手臂将她打横抱起。李娥挣扎着,霎时间,二人都有些难堪恼怒。
“你那日为何不走?”桓济喘着粗气,双手紧紧缚住李娥的手臂,他迫切需要一个答案。
李娥撇过头不看他,久久开口道:“秦军攻城迅猛,逃不了。”
桓济叹了口气,听出她的言外之意,“你是在怪我给你用药?是急从权,我是怕你有顾虑。”
“郎君是怕我破坏你的计划吧。”李娥冷笑几声,直视着他,身体逐渐放松下来,他的手也慢慢从她手臂上移开。
“你就这么恨我?”
李娥黑下脸,身体往上坐了坐,冷声道:“这话该我问郎君,你既厌恶我,何不放我归家。”
桓济黯然伤神,不知该如何述说他的心意,却也不肯低下他的头颅,转而嗔怒道:“你父与我兄桓熙私交甚密,却将你嫁与我,我如何敢轻易信你。”
“可你不该拿全城百姓的性命做你平步青云的垫脚石。”
一夕之间,偌大的屋里陷入寂静。桓济被戳了短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低下头,摆弄着腰间系的玉,像是憋了口气发泄不出来,语气却稍加和缓。“凡事必有取舍,此次我若攻不下寿春,将来再无出头之日。”
李娥皱起眉头,狠狠的剜了他一眼,不解的问道:“你可知何为守将?”
见他不答,又继续说道:“保一方安宁,护一城百姓,他们不是你随意就能舍弃的人。”
桓济恼怒,恶狠狠的瞪着她,方才压抑着的怒气在此刻达到顶点。“自古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总要有所选择,更何况一将功成万骨枯,心慈手软如何能成大事。哪一任上位者不是鲜血淋漓,尸横遍野。”
盛怒之下,李娥顿了顿,长叹一声:“心狠手辣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我不惧,论谋略才干桓熙哪一点比得上我,可就因为我是次子,所以世子之位就该是他的,我不服。”
见他剑拔弩张,没有一丝悔意,李娥知道她说什么都无用了,她眨了眨泪眼,平静道:“我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是不会陪你共赴黄泉的。”
桓济笑出声来,眼角却不自觉地涌出热泪。他俯下身抬手捏住李娥的脖颈上下游走着,轻轻的像抚摸一块珍宝一样。
哽咽道:“你没得选。”
收复寿春的捷报在两日内便传满建康皇城,人人都在称赞桓家不愧为兵将出身。但居庙堂之高的人却惴惴不安,司马昱知道,若任由桓家作势下去,颠覆之日便就在眼前。
八月十五奉皇命桓济带着部曲洋洋洒洒的回都城受封,山风请洌,可他只觉得舒心,从都城离开时他便立誓总有一日会戎马归来,扫除之前的屈辱,离都城越近也就离那个位置越近。
一连躺了好几日,李娥只觉得身体懒洋洋的,使不上力,桓济寻来的药倒是有几分奇效,背上的伤口已经开始结痂。她本想借身体有伤之由拖延一些日子好寻个逃跑的法子,可桓济似是打算认真的跟她过日子。
李娥垂着头,思绪万千。
“我伤了这些天怎么不见烟柳来看我。”
“回建康那日,她想偷跑,被竹生当场擒住了,之后就再没见过她。”伏莺回过神,转而惊奇道:“不过很奇怪,竹生好像一直在盯着她。”
李娥心里咯噔一下,自从出嫁,一件事接着一件事,谎言包围着谎言,这样的日子她不知道还要过多久。她抬了抬头,门外的耀光刺入眼里,牵引着她。
“夫人这是要去哪里,奴婢可陪同。”
李娥晃了晃神,正眼一瞧荣娘子恭恭敬敬的堵在门口,周围更是添了四个有眼色的婢女,她苦笑着。
“走开,夫人要去哪里也是你能过问的,”伏莺大声呵斥着,手上更是加紧了动作,奈何荣娘子怎么推都推不动,想必也是会武之人。
“郎君吩咐过,夫人伤未愈,要奴婢贴身伺候。”
伏莺吃了亏,也泼辣起来:“你,”
眼看陷入僵持局面,李娥拽着伏莺后退,脸上更是填了一丝怒气,她昂起身不屑的对着荣娘子说道:“去叫竹生过来,我有话问他。”
话罢,伏莺搀着李娥回到屋里,剩下的人面面相觑。李娥庆幸这些人对她还是有些畏惧的,不到一刻钟竹生就赶到了。
“夫人。”
李娥仔细的打量着他,初见只觉得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少年,如今来看,他比想象的更加聪明。
“我想见她”
竹生闪烁着眼睛,他知道她说的是谁。“郎君吩咐过,烟柳娘子病重,不能见人。”
“我之前一直怀疑,你这样仔细的人怎么会让伏莺轻易拿到花娘和医师的供词,你一路指引着我,就不怕他发现。”
竹生淡然,朝着她跪了下去,“小人曾是流民,知生存的艰难,亦不想郎君铸成大错。”
“你倒是一个明理的人,跟着他你不怕?”李娥疑惑道。
“小人吃不饱饭的时候,是郎君给了我口饭吃,无论怎样的结局,我都无悔,不过夫人既愿意替我保守这个秘密,小人会让你见她一面。”
深夜,借着上药的缘故李娥换上婢女的衣服跟着竹生出了门,因为低着头,她不知走到了何处。等到竹生停步的时候她抬头一看,竟还是在桓府之中,不过这显然是个闲弃不用的后院,四周破旧不堪,她推开门,一股发霉的气味扑面而来。
“你来了?”幽暗的空间里传出微弱的声音。
李娥往前走了走,接过竹生手里的火折子朝前晃了晃,只见烟柳披头散发的坐在角落里,她抱着膝,脚腕上环着一条长链。
“你知道我会来。”
“猜到了,你心里想必也有许多疑惑?”
两人对视着,不约而同的笑了笑。
“你是细作?”李娥忐忑的问道。
“是,九岁那年,长安兵乱,我跟着阿爹阿娘一路逃到寿春,阿爹为了自己活命把我卖给乐坊,阿娘也不知所踪。”烟柳叹了口气,随即又自嘲的说道:“乐坊表面上是做着玩乐的生意,实际上是在收集各地的信息并高价卖出。”
“火是你放的?”
烟柳点了点头,抽泣道:“趁着大乱,我拿到了城内的兵力部署图,并标记了粮草的存放地。那日去你那实际是想打探消息,却发现了梅子浆的秘密,我便意识到不对劲,桓济将我们所有人都玩弄于股掌之中。”
李娥心惊,所有的事在此刻都浮出水面,她转过身,不再看她。“我救不了你。”
“我早就不想活了。”烟柳用手抹了抹泪,努力挤出一个笑容朝着李娥的背影喊道:“我本名叫做忍冬,可我命如浮萍,便祝愿你能度过这个冬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