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酷热难耐的鬼天气总算要倒头了,天气也日渐秋凉。
云朔身着一袭鹅黄时装,头戴白纱,缓步朝勤政阁走去。
刘继恩下朝后,多是在勤政阁处理政务,云朔时常会奉旨前来侍奉,或抚琴,或煎茶。
这日,云朔才走到勤政阁外,却被守在门外的宦官卫德贵叫住,“陛下正在接见宰相郭大人,娘子不妨先在偏殿稍事歇息。”
平日里刘继恩接见臣子时也从未让云朔回避过,今日倒是奇了。
不过这卫德贵乃是刘继恩的贴身大宦官,连他都被赶了出来,自己若没头没脑地闯了进去,只怕要吃亏。
云朔领了卫德贵的情,朝他福了福身,“多谢公公。”
说罢,朝偏殿走去。
到了偏殿,云朔饮了一口茶,想到卫德贵之言,刘继恩正在接见宰相郭大人,忍不住思索了起来。
这位郭宰相,云朔也是见过几面的。此人姓郭,名无为,号抱腹山人,曾经是武当山上的一名道士,因才学受到先帝的赏识,一跃成为这北汉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过云朔常伴君侧,也多少瞧出来了几分,刘继恩似乎并不太喜欢这位宰相大人。
一个是初登大宝的年轻帝王,一个是重权在握的两朝宰相。
云朔默默不语,饮尽杯中茶水。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便有内侍来传话,宰相大人已经离开了。
云朔道了一声谢,打起精神,又要去伺候那魔王了。
她端着茶盘,缓步步入勤政阁,垂首走到刘继恩身畔,躬身奉上宫人刚煎好的茶。
刘继恩大手一挥,杯盏茶汤碎了一地,“这牛鼻子老道,我早晚要收拾了他!”
云朔状若未闻,埋首专注地收拾着一地狼藉。
刘继恩蹙了蹙眉,捞起云朔的手,纤细的手上被茶水所烫,隐隐有些发红。
云朔一笑,“是民女笨手笨脚,惹陛下不快了。”
刘继恩面色暗沉地拖来一把椅子,“坐。”
云朔乖巧地坐在刘继恩身旁,默默望着面前之人。
今日的刘继恩,颇有些反常,却不知因何缘故。想到方才离去的宰相大人,云朔默默思忖,想必是因为国事。
云朔猜对了一半,刘继恩所忧虑之事,的确是国事,可到底何事,云朔无从得知。她久居深宫,并不晓得,就在八月初,当先帝刘钧去世、北汉新帝初立的消息传回大宋开封城后,大宋皇帝赵匡胤立刻下令,命李继勋、党进及曹彬等人出兵攻打北汉。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而就在方才,北汉宰相郭无为以大宋强而北汉弱为由,劝说刘继恩降宋,以免战火一起,生灵涂炭,
刘继恩仰头靠在椅背上,漠然望天。
“世人皆以为一国之君,高高在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外有虎狼环伺,内有权臣当道,个中滋味儿,谁又知晓呢。”
云朔嫣然巧笑,宛若一朵温顺的解语花,“陛下,可要去园子里走走,散散心?”
“也好。”
刘继恩领着云朔离开了勤政阁。
入了秋,这北汉皇宫的花园里也萧条了许多,百花凋零,惟有菊花傲然耸立,为这萧索的秋日平添了几抹亮色。
云朔一袭黄衣,走在满目金黄中,似乎也带了几分秋凉之态。
刘继恩面色渐柔。
云朔笑着望向刘继恩,柔声道:“陛下,宫中许久都不曾热闹过了,重阳将至,宫里的菊花开得正好,何不在重阳节设宴,邀皇室宗亲入宫赏菊,大家热闹热闹的,陛下以为如何?”
刘继恩垂首思忖片刻,又见云朔一副满怀期待的样子,于是招来宦官卫德贵,让他去安排。
云朔忍不住又刻意强调,“不妨将所有皇室宗亲全部邀请入宫,无论亲疏贵贱,以彰显皇恩浩荡?”
卫德贵观刘继恩神色,见其没有反对的意思,便领命退下了。
云朔心生欢喜,真心实意地朝刘继恩行了一大礼,“多谢陛下。”
邀所有皇室宗亲入宫赴宴,那么,如果娘亲人在北汉,她身为汉太祖的永安公主,也必然在受邀之列。
届时,一切自见分晓了。
.
约莫只有十几日便是重阳节了,此时提出要在宫中设宴,时间本就不充裕。可北汉皇帝刘继恩又突然来了兴致,下令不光要宴请皇室宗亲,还要大宴群臣。一时间,北汉皇宫瞬间陷入一片鸡飞狗跳中,上至后宫妃嫔,下至宫女太监,无不是行色匆匆,脚不沾地。
当皇宫里热热闹闹地筹备重阳宫宴时,远道而来的大宋军队已攻入北汉境内,于铜温河大败汉军。
前线战火飞扬,皇城欢度佳节。到了重阳这日,虽说筹备得匆忙,却也诸事皆备。刘继恩及一干皇室宗亲及文武重臣在前朝欢饮,太后郭氏及一众皇室女眷命妇娘子于后宫设宴,一切倒也热闹有序。
云朔立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盯着来来往往的宗亲命妇,在一众衣香环鬓中,苦苦找寻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此时,大殿内,建雄军节度使刘继业之妻折氏正带着几个孩子参拜太后。
刘继业本姓杨,此人从弱冠之年便追随北汉世祖刘崇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以至于时常被人称为“刘无敌”。而他本人也深受刘崇喜爱,故而赐国姓刘,赐名刘继业。
因着这一层缘故,太后对这折氏也颇为看重,亲切地招呼她到自己身边来,牵着她的手唠着家常,还给她几个孩子皆赏赐了礼物。
折氏乃将门虎女,多年来随夫君南征北战,一贯的不喜浮华,这般羡煞旁人的恩宠,与她而言,却也不过尔尔。她笔挺地立在太后身边,面色如常地答着话,不至于失了礼数,却也瞧不出多少欢喜。
云朔的视线被折氏短暂地吸引了过去,瞧着那一身迥异于寻常闺秀的飒爽英姿,忍不住暗叹了一声。
不过她清楚自己今日的目的为何,很快,便将视线从折氏身上移开,继续在人群中搜索着。
今日,是她找寻娘亲的最佳时机,她绝不可错过。
然而,任凭她如何苦苦找寻,这偌大的宫殿,珠围翠绕,花团锦簇,却没有娘亲。
云朔的心沉到了谷底——难道,娘亲真的不在北汉么?
后宫妃嫔、皇室宗亲、命妇官眷,这里聚集着北汉国内所有身份尊贵的女人,然而,没有娘亲。
直到宫宴开始,妇人娘子们纷纷落座,曲乐响起,舞女鱼贯而入,云朔游魂般的游走在宫殿的一角,一桌桌,一位位,她的目光从这些女人的脸上一一划过。
却没有记忆中的那个身影。
……
云朔不记得自己是如何离开的大殿。殿外,烈日当头,刺痛了她的眼。
她缓缓走过菊花铺就的游廊,穿过一队队忙碌的宫人,在这北汉皇宫里,漫无目的地游走着。
玖如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后,“娘子,咱们现在去往何处?”
去往何处?
云朔歪着脑袋,半晌无言。
天地虽大,她也不知自己该去往何处了。
她游魂一般地飘回寝宫,一头栽进了床榻里,任谁唤都不睁眼。
“娘子,”也不知过去了多久,她听见了玖如的声音,“陛下派人来唤娘子去勤政阁伺候圣驾……”
刘继恩?他不是在前朝吃酒么?哼,吃醉了酒就想来磋磨她。娘亲既不在北汉,她又何必再讨好那魔王。
“不去!”
云朔眼也不睁,翻了个身继续睡觉。
这一觉,云朔睡得极不安稳。
睡梦里昏昏沉沉,一个接一个的梦境让云朔浑身疲累,脑袋里闹哄哄的,直叫人头痛欲裂。
“娘子……”
似有人在唤她,却不知是现实还是梦境。
“娘子……”
是玖如的声音。
云朔想要睁眼,却怎么也睁不开,浑身好似僵住了一般,任她如何挣扎都动弹不了分毫。
“娘子,快醒醒……”
云朔焦躁地伸着手,蹬着腿,终于,腿一蹬,那仿佛禁锢了全身的僵硬感总算消散了。云朔睁开眼,瞪着床幔,一脸疲惫。
“娘子,出事了,陛下在勤政阁遇刺身亡了!”
云朔猛的一个起身,眼前一黑,脑袋随之而来一阵眩晕,幸而玖如扑上来搀住了她。
眼前冒着金星,云朔捂着胸口,脑袋里一阵一阵地回响着玖如的话。
刘继恩,死了?
云朔身着一袭鹅黄时装,头戴白纱,缓步朝勤政阁走去。
刘继恩下朝后,多是在勤政阁处理政务,云朔时常会奉旨前来侍奉,或抚琴,或煎茶。
这日,云朔才走到勤政阁外,却被守在门外的宦官卫德贵叫住,“陛下正在接见宰相郭大人,娘子不妨先在偏殿稍事歇息。”
平日里刘继恩接见臣子时也从未让云朔回避过,今日倒是奇了。
不过这卫德贵乃是刘继恩的贴身大宦官,连他都被赶了出来,自己若没头没脑地闯了进去,只怕要吃亏。
云朔领了卫德贵的情,朝他福了福身,“多谢公公。”
说罢,朝偏殿走去。
到了偏殿,云朔饮了一口茶,想到卫德贵之言,刘继恩正在接见宰相郭大人,忍不住思索了起来。
这位郭宰相,云朔也是见过几面的。此人姓郭,名无为,号抱腹山人,曾经是武当山上的一名道士,因才学受到先帝的赏识,一跃成为这北汉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过云朔常伴君侧,也多少瞧出来了几分,刘继恩似乎并不太喜欢这位宰相大人。
一个是初登大宝的年轻帝王,一个是重权在握的两朝宰相。
云朔默默不语,饮尽杯中茶水。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便有内侍来传话,宰相大人已经离开了。
云朔道了一声谢,打起精神,又要去伺候那魔王了。
她端着茶盘,缓步步入勤政阁,垂首走到刘继恩身畔,躬身奉上宫人刚煎好的茶。
刘继恩大手一挥,杯盏茶汤碎了一地,“这牛鼻子老道,我早晚要收拾了他!”
云朔状若未闻,埋首专注地收拾着一地狼藉。
刘继恩蹙了蹙眉,捞起云朔的手,纤细的手上被茶水所烫,隐隐有些发红。
云朔一笑,“是民女笨手笨脚,惹陛下不快了。”
刘继恩面色暗沉地拖来一把椅子,“坐。”
云朔乖巧地坐在刘继恩身旁,默默望着面前之人。
今日的刘继恩,颇有些反常,却不知因何缘故。想到方才离去的宰相大人,云朔默默思忖,想必是因为国事。
云朔猜对了一半,刘继恩所忧虑之事,的确是国事,可到底何事,云朔无从得知。她久居深宫,并不晓得,就在八月初,当先帝刘钧去世、北汉新帝初立的消息传回大宋开封城后,大宋皇帝赵匡胤立刻下令,命李继勋、党进及曹彬等人出兵攻打北汉。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而就在方才,北汉宰相郭无为以大宋强而北汉弱为由,劝说刘继恩降宋,以免战火一起,生灵涂炭,
刘继恩仰头靠在椅背上,漠然望天。
“世人皆以为一国之君,高高在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外有虎狼环伺,内有权臣当道,个中滋味儿,谁又知晓呢。”
云朔嫣然巧笑,宛若一朵温顺的解语花,“陛下,可要去园子里走走,散散心?”
“也好。”
刘继恩领着云朔离开了勤政阁。
入了秋,这北汉皇宫的花园里也萧条了许多,百花凋零,惟有菊花傲然耸立,为这萧索的秋日平添了几抹亮色。
云朔一袭黄衣,走在满目金黄中,似乎也带了几分秋凉之态。
刘继恩面色渐柔。
云朔笑着望向刘继恩,柔声道:“陛下,宫中许久都不曾热闹过了,重阳将至,宫里的菊花开得正好,何不在重阳节设宴,邀皇室宗亲入宫赏菊,大家热闹热闹的,陛下以为如何?”
刘继恩垂首思忖片刻,又见云朔一副满怀期待的样子,于是招来宦官卫德贵,让他去安排。
云朔忍不住又刻意强调,“不妨将所有皇室宗亲全部邀请入宫,无论亲疏贵贱,以彰显皇恩浩荡?”
卫德贵观刘继恩神色,见其没有反对的意思,便领命退下了。
云朔心生欢喜,真心实意地朝刘继恩行了一大礼,“多谢陛下。”
邀所有皇室宗亲入宫赴宴,那么,如果娘亲人在北汉,她身为汉太祖的永安公主,也必然在受邀之列。
届时,一切自见分晓了。
.
约莫只有十几日便是重阳节了,此时提出要在宫中设宴,时间本就不充裕。可北汉皇帝刘继恩又突然来了兴致,下令不光要宴请皇室宗亲,还要大宴群臣。一时间,北汉皇宫瞬间陷入一片鸡飞狗跳中,上至后宫妃嫔,下至宫女太监,无不是行色匆匆,脚不沾地。
当皇宫里热热闹闹地筹备重阳宫宴时,远道而来的大宋军队已攻入北汉境内,于铜温河大败汉军。
前线战火飞扬,皇城欢度佳节。到了重阳这日,虽说筹备得匆忙,却也诸事皆备。刘继恩及一干皇室宗亲及文武重臣在前朝欢饮,太后郭氏及一众皇室女眷命妇娘子于后宫设宴,一切倒也热闹有序。
云朔立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盯着来来往往的宗亲命妇,在一众衣香环鬓中,苦苦找寻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此时,大殿内,建雄军节度使刘继业之妻折氏正带着几个孩子参拜太后。
刘继业本姓杨,此人从弱冠之年便追随北汉世祖刘崇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以至于时常被人称为“刘无敌”。而他本人也深受刘崇喜爱,故而赐国姓刘,赐名刘继业。
因着这一层缘故,太后对这折氏也颇为看重,亲切地招呼她到自己身边来,牵着她的手唠着家常,还给她几个孩子皆赏赐了礼物。
折氏乃将门虎女,多年来随夫君南征北战,一贯的不喜浮华,这般羡煞旁人的恩宠,与她而言,却也不过尔尔。她笔挺地立在太后身边,面色如常地答着话,不至于失了礼数,却也瞧不出多少欢喜。
云朔的视线被折氏短暂地吸引了过去,瞧着那一身迥异于寻常闺秀的飒爽英姿,忍不住暗叹了一声。
不过她清楚自己今日的目的为何,很快,便将视线从折氏身上移开,继续在人群中搜索着。
今日,是她找寻娘亲的最佳时机,她绝不可错过。
然而,任凭她如何苦苦找寻,这偌大的宫殿,珠围翠绕,花团锦簇,却没有娘亲。
云朔的心沉到了谷底——难道,娘亲真的不在北汉么?
后宫妃嫔、皇室宗亲、命妇官眷,这里聚集着北汉国内所有身份尊贵的女人,然而,没有娘亲。
直到宫宴开始,妇人娘子们纷纷落座,曲乐响起,舞女鱼贯而入,云朔游魂般的游走在宫殿的一角,一桌桌,一位位,她的目光从这些女人的脸上一一划过。
却没有记忆中的那个身影。
……
云朔不记得自己是如何离开的大殿。殿外,烈日当头,刺痛了她的眼。
她缓缓走过菊花铺就的游廊,穿过一队队忙碌的宫人,在这北汉皇宫里,漫无目的地游走着。
玖如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后,“娘子,咱们现在去往何处?”
去往何处?
云朔歪着脑袋,半晌无言。
天地虽大,她也不知自己该去往何处了。
她游魂一般地飘回寝宫,一头栽进了床榻里,任谁唤都不睁眼。
“娘子,”也不知过去了多久,她听见了玖如的声音,“陛下派人来唤娘子去勤政阁伺候圣驾……”
刘继恩?他不是在前朝吃酒么?哼,吃醉了酒就想来磋磨她。娘亲既不在北汉,她又何必再讨好那魔王。
“不去!”
云朔眼也不睁,翻了个身继续睡觉。
这一觉,云朔睡得极不安稳。
睡梦里昏昏沉沉,一个接一个的梦境让云朔浑身疲累,脑袋里闹哄哄的,直叫人头痛欲裂。
“娘子……”
似有人在唤她,却不知是现实还是梦境。
“娘子……”
是玖如的声音。
云朔想要睁眼,却怎么也睁不开,浑身好似僵住了一般,任她如何挣扎都动弹不了分毫。
“娘子,快醒醒……”
云朔焦躁地伸着手,蹬着腿,终于,腿一蹬,那仿佛禁锢了全身的僵硬感总算消散了。云朔睁开眼,瞪着床幔,一脸疲惫。
“娘子,出事了,陛下在勤政阁遇刺身亡了!”
云朔猛的一个起身,眼前一黑,脑袋随之而来一阵眩晕,幸而玖如扑上来搀住了她。
眼前冒着金星,云朔捂着胸口,脑袋里一阵一阵地回响着玖如的话。
刘继恩,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