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点额艳新妆,珠玉双辉暖洞房》③
酒入舌出,花厅的气氛渐渐回暖。又是薛家大姑太太,先开了口:
“昨天,名臣也是太高兴了,就多喝了几杯,万一有个什么不周不道的,郡主可千万不要怪罪。别真和他生气阿。”
“大姑姑言重了。都是侄媳娇生惯养,自命清高,不懂怎么照顾人。让驸马不高兴了。”
二姑太太,关心道:
“听说,郡主回徽州祭祖时,大病了一场,现在好了么?”
不等琬儿回答,二姑太太,就自问自答起来。
“瞅着气色倒不错,就是太瘦薄了,你瞅瞅这小细胳膊,都不赶我手腕子粗呢。郡主,您得好好吃饭,多多的吃,药补不如食补。”
“女人太瘦了也不好。”
“多谢二姑姑关怀,侄媳记住了。”
几位姑太太,又问了些问题,琬儿俱都笑着答了,十分好相处的样子。薛威的夫人,四夫人薛刘氏,就有些坐不住了。
她笑眯眯看着琬儿。
“陛下和娘娘,真是看重郡主和我们名臣,从内务库里拨了巨资,请暻王爷和工部大人,亲自督造都尉府。听来喝喜酒的大人说,都尉府后院那几株绿梅,可是从云州移栽过来的?”
“每一棵,都有碗口那么粗。那品相,比南山寺的梅花,还要高出好几个等色呢。”
“等腊月,花开了,我和你四伯,可得去名臣府上,向郡主讨盏温居喜茶吃阿。”
琬儿,微笑应着:
“开枝散叶,良辰安宅,伯伯伯母,姑姑姑丈们肯赏脸,驸马和我自然十二万分欢迎。”
“到时,让驸马去请个戏班子,大家围炉吃酒,听戏赏梅,好好热闹一番阿。”
大姑太太,笑着瞥了刘氏一眼,附和道:
“那敢情好阿。”
刘氏只当作没看见,继续刨根问底。一会问,‘那么多古董字画,都怎么收藏摆设啦?’
一会儿问,‘府里有多少正房多少厢房,几座园子,几排耳房?’
一会儿又问,‘锦鲤一尾多少钱?’
琬儿心里不喜,却还是一副温良可亲的模样。
“府上的事一直是暻王,和工部几位大人管着,侄媳并没去过。但,王爷审美脱俗,刻意求工,想来,应该错不了。”
刘氏讨了个大没趣,讪讪笑笑。
“我也没有别的意思。”
“他四伯,年轻时也学过木匠,这花厅的门窗,就是他,呃,就是怹打的。前院那彩棚,你,您院儿里的喜帐,也是怹操刀设计的。”
“盖房子的那些弯弯绕,怹门清儿。”
不等琬儿说话,怹又叹了口气。
“您阿,常年养在宫里,锦衣玉食,安富尊荣,不知道这当家的难。小有小的苦衷,大有大的难处。妈妈丫鬟,庄子铺子,一睁眼都是账,都要吃饭。”
“你婆母,是个心慈面软,好相处的,又有文化,说话办事,什么时候都是不急不徐,和颜悦色的。记帐倒很分明,管下人可不行。”
“脾气太好,太没原则。”
琬儿,慢慢喝了口汤,没有搭话。
小王氏,鼻子里冷冷一笑,嘲讽刘氏道:
“圣人说,‘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过’。四弟妹可好,当着人家儿媳妇的面,数落婆母,你让郡主怎么回话?”
“又让六弟妹怎么自处阿。”
刘氏却也是个牙尖嘴利的。
“我说他六婶婶,心慈面软,脾气太好,就是挑拨不是了?那怎么才叫夸阿?”
“精明绝顶?爱势贪财?还是口蜜腹剑,两面三刀阿?”
王老太太,实在忍不了了,一敲龙头拐。
“刘氏!”
四夫人这才忿忿闭嘴,不言语了。秦二夫人,也赶紧出来打圆场。
“我们都是庐州乡下人,大字都不识几个,不像他六婶婶,您婆母,是秀才女儿,有文化,明事理。尤其名臣这个四伯母,心直口快,胸无城府。”
“人却是个热心肠。”
秦氏,笑着换了个话题。
“总听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今日一见郡主,才知道,什么叫蕙质兰心,秀外慧中。”
“不愧是和公主一起上过太学的人。”
不想,琬儿,脸上笑容却是一僵。
“上太学?”
“二伯母记错了罢,太学苑是王子世子们上学的地方,公主和我是请女先生,在文华苑教书的。”
秦氏这才后觉失言,有些尴尬的笑笑。
“呃,是我记错了。”
二姑太太,却是愣头呆脑道:
“公主读过太学呀。”
“那年,公主为小卢侯爷出头,追着打阎大郎,还把咱家德铭,给了好几扁担呢。”
一听这话,赵氏冷汗都下来了,赶紧解释道:
“二姐记错了,那是恒亲王爷家的安世子,不是公主。公主一个女儿,怎么可能跟男孩子一起读书阿。”
二姑太太,撇撇嘴。
“安世子不就是安乐公主么……”
“这么多年了,谁见过恒亲王家这个十三爷阿。”
琬儿,低着头,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说,安乐怎么总闹着要改封号呢,原来,是因为这个阿。”
别看薛赵氏,出来进去,总端着一副温良贤淑,谨言慎行的样子,实则是个极聪明,有城府的女人。十分自然的接话道:
“是么?还有这回事阿。”
“没想到,一向典雅高华的安乐公主,也有这么孩子气,这么天马行空的一面。”
大夫人小王氏,冷眼看着这对婆媳的双簧戏,道:
“要说,这位安世子的年纪也不小了罢?还没定亲?恒亲王和王妃倒不着急。”
“坊间,虽然都叫他安世子,可承恩(当年在太学读书时,安乐冒名燕安字承恩),并不是恒亲王的嫡长子阿。在宗册上,恒亲王府,只有一位晔世子。”
“承恩,也早在五年前,就剃度皈依,上法华寺,做了明王殿下的替僧,又怎么议亲呢?”
席间众人闻言,无不目瞪口呆,大吃一惊,几乎同时倒吸了一口冷气。
“出家了?”
只有赵氏,装模作样的,点了点头。
“恒亲王妃慈悲为怀,长斋绣佛,十分虔诚,难怪,安世子有此法缘造化。怹这一出家,不仅圆了大殿下的佛缘,更是圆了王妃的夙愿。”
“忠孝两全,此生无憾了。”
大姑太太,也装作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我就说么,我们家德铭和名臣不可能撒谎,安世子怎么可能是安乐公主!你还不相信。”
二姑太太被挤兑的满脸通红,嗫嚅道:
“无风不起浪。”
“就像瑄王和文阳县主……”
大姑太太,都要跳起来打人了。
“哎呦,这都猴年马月的事儿了,亏你还想的起来。王爷和王妃成亲都三年了,县主也早嫁人了,孩子都能上街打酱油了。”
“不是,不是刚揣上么?怎么就能上街打酱油了?县主这是二胎了阿?”
“哎呀!你,你嫁给东海龙王了?家住海边阿?咋管这么宽呢?吃都堵不住你的嘴阿。”
“我,我,我说啥了呀……”
薛家这位二姑太太,倒真是个心直口快,没有城府的。
“不是,不是,昨天来的那些大官太太,不,不也都这么说的么。”
“她们说,昨天庆典,明王妃大肚子都去了,瑄王妃却没露面,八成是和瑄王吵架了。”
“那南巡的时候,瑄王跟王妃三天两头打冷战,闹分居,还领个歌妓上船,完事,还见了文阳县主……”
王老太太,似笑非笑的冷哼一声,却没有打断这个‘不肖女’。四夫人薛刘氏,倒‘嗷唠’一嗓子,喊了起来。
“他二姑,您可别听风是雨,添油加醋了。”
“人家说的是,瑄王妃接见了文阳县主,哪就,哪就瑄王见县主了。”
琬儿,笑笑道:
“四夫人说得对,三人成虎,祸从口出,侄媳妇受教了。”
刘氏闻言,瞬间笑开了花。
“哎呦,您,真是,我哪有资格教郡主做人阿。这,这,这‘多吃青菜身体好,少管闲事威信高’,都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
琬儿款款站起来,举起酒杯。
“‘多吃青菜身体好,少管闲事威信高’,大道至简。侄媳妇记住了。”
“哎,我,我祝郡主和驸马,恩恩爱爱,和和美美,早生贵子,富贵,富贵永年。”
“也祝四伯四伯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阖家幸福。”
“阖家幸福。”
刘氏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郡主,我刚才说的事……”
王老太太,险些被气晕过去。
“刘氏!你,你还知不知道廉耻!”
四夫人冷不防,被吓得一哆嗦,酒全撒了。
“母……”
“母亲,当着郡主真人,媳妇不敢说假话。”
“要是屋里日子真过得去,我会上赶着保荐自己爷们,去给侄子侄媳妇当苦工,扛沙子么?我不要脸,四爷也不要脸么?”
“家里这么多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您也不能太偏心了阿!”
说着说着,刘氏就哭了起来。
“德铭有出息,一把就考进二榜,进御书院给陛下当了秘书郎。名臣,更是陛下钦点的驸马爷。他五叔家的仨小子,老大在禁军,老二在城坊营,过了年,老三也要去通州报道了。”
“我家那俩傻小子呢?想去自家铺子里当个账房学徒,他大伯母和二伯母,都横挡竖拦,不让两个孩子去。”
“继业都二十三了!还没说上媳妇呢。”
“十个指头不同长,可根根连着娘的心呐。”
“老太太,四爷再窝囊,再没本事,也是您十月怀胎,身上掉下来的肉阿。继业和国斌,也是您的亲孙子阿!”
刘氏哭的捶胸顿足,嚎道: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可怜我家四爷,每天起早贪黑,鸠工庀材的,去外边给人家盖房子,打家具,四十出头的人,腰也驼了,头也白了,造的像个老头子一样!”
“挣得每一分钱,都交给了娘,交给了这个家!”
别看,薛家的儿孙不成器,后宅却是‘藏龙卧虎’。个个‘两面三刀’,‘三毛七孔’,不是省油的灯。
“他四伯母,大喜的日子,你这是干什么阿。”
“薛秦氏!你少在那儿得了便宜又卖乖,又跳大神又装鬼!这么多年,你和老二,偷着卖了家里多少东西?昧了多少银子?”
刘氏,哭着翻起两只袖子,露出中衣胳膊上的大补丁。
“不是因为你们公母俩老家贼,咱家至于过成这副光景么?!”
“四嫂,家丑不可外扬,不说了。”
赵氏,紧紧抱着刘氏,生怕怹一时冲动,再动了手。
“咱不说了。”
茯苓站在角落,冷眼看着这出闹剧。心想道:
‘咬人的狗不露齿。一个乡下穷秀才的女儿,能在薛家站稳脚跟,还平平安安,养大这么出色的两个儿子,这位赵夫人,倒是个能屈能伸,苦心极力的厉害角色。’
‘可比猛将军家的陈夫人,有手腕多了。’
薛刘氏,又哭又骂的正上头,素瑾,端着一盅血燕进来了。
酒入舌出,花厅的气氛渐渐回暖。又是薛家大姑太太,先开了口:
“昨天,名臣也是太高兴了,就多喝了几杯,万一有个什么不周不道的,郡主可千万不要怪罪。别真和他生气阿。”
“大姑姑言重了。都是侄媳娇生惯养,自命清高,不懂怎么照顾人。让驸马不高兴了。”
二姑太太,关心道:
“听说,郡主回徽州祭祖时,大病了一场,现在好了么?”
不等琬儿回答,二姑太太,就自问自答起来。
“瞅着气色倒不错,就是太瘦薄了,你瞅瞅这小细胳膊,都不赶我手腕子粗呢。郡主,您得好好吃饭,多多的吃,药补不如食补。”
“女人太瘦了也不好。”
“多谢二姑姑关怀,侄媳记住了。”
几位姑太太,又问了些问题,琬儿俱都笑着答了,十分好相处的样子。薛威的夫人,四夫人薛刘氏,就有些坐不住了。
她笑眯眯看着琬儿。
“陛下和娘娘,真是看重郡主和我们名臣,从内务库里拨了巨资,请暻王爷和工部大人,亲自督造都尉府。听来喝喜酒的大人说,都尉府后院那几株绿梅,可是从云州移栽过来的?”
“每一棵,都有碗口那么粗。那品相,比南山寺的梅花,还要高出好几个等色呢。”
“等腊月,花开了,我和你四伯,可得去名臣府上,向郡主讨盏温居喜茶吃阿。”
琬儿,微笑应着:
“开枝散叶,良辰安宅,伯伯伯母,姑姑姑丈们肯赏脸,驸马和我自然十二万分欢迎。”
“到时,让驸马去请个戏班子,大家围炉吃酒,听戏赏梅,好好热闹一番阿。”
大姑太太,笑着瞥了刘氏一眼,附和道:
“那敢情好阿。”
刘氏只当作没看见,继续刨根问底。一会问,‘那么多古董字画,都怎么收藏摆设啦?’
一会儿问,‘府里有多少正房多少厢房,几座园子,几排耳房?’
一会儿又问,‘锦鲤一尾多少钱?’
琬儿心里不喜,却还是一副温良可亲的模样。
“府上的事一直是暻王,和工部几位大人管着,侄媳并没去过。但,王爷审美脱俗,刻意求工,想来,应该错不了。”
刘氏讨了个大没趣,讪讪笑笑。
“我也没有别的意思。”
“他四伯,年轻时也学过木匠,这花厅的门窗,就是他,呃,就是怹打的。前院那彩棚,你,您院儿里的喜帐,也是怹操刀设计的。”
“盖房子的那些弯弯绕,怹门清儿。”
不等琬儿说话,怹又叹了口气。
“您阿,常年养在宫里,锦衣玉食,安富尊荣,不知道这当家的难。小有小的苦衷,大有大的难处。妈妈丫鬟,庄子铺子,一睁眼都是账,都要吃饭。”
“你婆母,是个心慈面软,好相处的,又有文化,说话办事,什么时候都是不急不徐,和颜悦色的。记帐倒很分明,管下人可不行。”
“脾气太好,太没原则。”
琬儿,慢慢喝了口汤,没有搭话。
小王氏,鼻子里冷冷一笑,嘲讽刘氏道:
“圣人说,‘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过’。四弟妹可好,当着人家儿媳妇的面,数落婆母,你让郡主怎么回话?”
“又让六弟妹怎么自处阿。”
刘氏却也是个牙尖嘴利的。
“我说他六婶婶,心慈面软,脾气太好,就是挑拨不是了?那怎么才叫夸阿?”
“精明绝顶?爱势贪财?还是口蜜腹剑,两面三刀阿?”
王老太太,实在忍不了了,一敲龙头拐。
“刘氏!”
四夫人这才忿忿闭嘴,不言语了。秦二夫人,也赶紧出来打圆场。
“我们都是庐州乡下人,大字都不识几个,不像他六婶婶,您婆母,是秀才女儿,有文化,明事理。尤其名臣这个四伯母,心直口快,胸无城府。”
“人却是个热心肠。”
秦氏,笑着换了个话题。
“总听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今日一见郡主,才知道,什么叫蕙质兰心,秀外慧中。”
“不愧是和公主一起上过太学的人。”
不想,琬儿,脸上笑容却是一僵。
“上太学?”
“二伯母记错了罢,太学苑是王子世子们上学的地方,公主和我是请女先生,在文华苑教书的。”
秦氏这才后觉失言,有些尴尬的笑笑。
“呃,是我记错了。”
二姑太太,却是愣头呆脑道:
“公主读过太学呀。”
“那年,公主为小卢侯爷出头,追着打阎大郎,还把咱家德铭,给了好几扁担呢。”
一听这话,赵氏冷汗都下来了,赶紧解释道:
“二姐记错了,那是恒亲王爷家的安世子,不是公主。公主一个女儿,怎么可能跟男孩子一起读书阿。”
二姑太太,撇撇嘴。
“安世子不就是安乐公主么……”
“这么多年了,谁见过恒亲王家这个十三爷阿。”
琬儿,低着头,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说,安乐怎么总闹着要改封号呢,原来,是因为这个阿。”
别看薛赵氏,出来进去,总端着一副温良贤淑,谨言慎行的样子,实则是个极聪明,有城府的女人。十分自然的接话道:
“是么?还有这回事阿。”
“没想到,一向典雅高华的安乐公主,也有这么孩子气,这么天马行空的一面。”
大夫人小王氏,冷眼看着这对婆媳的双簧戏,道:
“要说,这位安世子的年纪也不小了罢?还没定亲?恒亲王和王妃倒不着急。”
“坊间,虽然都叫他安世子,可承恩(当年在太学读书时,安乐冒名燕安字承恩),并不是恒亲王的嫡长子阿。在宗册上,恒亲王府,只有一位晔世子。”
“承恩,也早在五年前,就剃度皈依,上法华寺,做了明王殿下的替僧,又怎么议亲呢?”
席间众人闻言,无不目瞪口呆,大吃一惊,几乎同时倒吸了一口冷气。
“出家了?”
只有赵氏,装模作样的,点了点头。
“恒亲王妃慈悲为怀,长斋绣佛,十分虔诚,难怪,安世子有此法缘造化。怹这一出家,不仅圆了大殿下的佛缘,更是圆了王妃的夙愿。”
“忠孝两全,此生无憾了。”
大姑太太,也装作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我就说么,我们家德铭和名臣不可能撒谎,安世子怎么可能是安乐公主!你还不相信。”
二姑太太被挤兑的满脸通红,嗫嚅道:
“无风不起浪。”
“就像瑄王和文阳县主……”
大姑太太,都要跳起来打人了。
“哎呦,这都猴年马月的事儿了,亏你还想的起来。王爷和王妃成亲都三年了,县主也早嫁人了,孩子都能上街打酱油了。”
“不是,不是刚揣上么?怎么就能上街打酱油了?县主这是二胎了阿?”
“哎呀!你,你嫁给东海龙王了?家住海边阿?咋管这么宽呢?吃都堵不住你的嘴阿。”
“我,我,我说啥了呀……”
薛家这位二姑太太,倒真是个心直口快,没有城府的。
“不是,不是,昨天来的那些大官太太,不,不也都这么说的么。”
“她们说,昨天庆典,明王妃大肚子都去了,瑄王妃却没露面,八成是和瑄王吵架了。”
“那南巡的时候,瑄王跟王妃三天两头打冷战,闹分居,还领个歌妓上船,完事,还见了文阳县主……”
王老太太,似笑非笑的冷哼一声,却没有打断这个‘不肖女’。四夫人薛刘氏,倒‘嗷唠’一嗓子,喊了起来。
“他二姑,您可别听风是雨,添油加醋了。”
“人家说的是,瑄王妃接见了文阳县主,哪就,哪就瑄王见县主了。”
琬儿,笑笑道:
“四夫人说得对,三人成虎,祸从口出,侄媳妇受教了。”
刘氏闻言,瞬间笑开了花。
“哎呦,您,真是,我哪有资格教郡主做人阿。这,这,这‘多吃青菜身体好,少管闲事威信高’,都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
琬儿款款站起来,举起酒杯。
“‘多吃青菜身体好,少管闲事威信高’,大道至简。侄媳妇记住了。”
“哎,我,我祝郡主和驸马,恩恩爱爱,和和美美,早生贵子,富贵,富贵永年。”
“也祝四伯四伯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阖家幸福。”
“阖家幸福。”
刘氏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郡主,我刚才说的事……”
王老太太,险些被气晕过去。
“刘氏!你,你还知不知道廉耻!”
四夫人冷不防,被吓得一哆嗦,酒全撒了。
“母……”
“母亲,当着郡主真人,媳妇不敢说假话。”
“要是屋里日子真过得去,我会上赶着保荐自己爷们,去给侄子侄媳妇当苦工,扛沙子么?我不要脸,四爷也不要脸么?”
“家里这么多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您也不能太偏心了阿!”
说着说着,刘氏就哭了起来。
“德铭有出息,一把就考进二榜,进御书院给陛下当了秘书郎。名臣,更是陛下钦点的驸马爷。他五叔家的仨小子,老大在禁军,老二在城坊营,过了年,老三也要去通州报道了。”
“我家那俩傻小子呢?想去自家铺子里当个账房学徒,他大伯母和二伯母,都横挡竖拦,不让两个孩子去。”
“继业都二十三了!还没说上媳妇呢。”
“十个指头不同长,可根根连着娘的心呐。”
“老太太,四爷再窝囊,再没本事,也是您十月怀胎,身上掉下来的肉阿。继业和国斌,也是您的亲孙子阿!”
刘氏哭的捶胸顿足,嚎道: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可怜我家四爷,每天起早贪黑,鸠工庀材的,去外边给人家盖房子,打家具,四十出头的人,腰也驼了,头也白了,造的像个老头子一样!”
“挣得每一分钱,都交给了娘,交给了这个家!”
别看,薛家的儿孙不成器,后宅却是‘藏龙卧虎’。个个‘两面三刀’,‘三毛七孔’,不是省油的灯。
“他四伯母,大喜的日子,你这是干什么阿。”
“薛秦氏!你少在那儿得了便宜又卖乖,又跳大神又装鬼!这么多年,你和老二,偷着卖了家里多少东西?昧了多少银子?”
刘氏,哭着翻起两只袖子,露出中衣胳膊上的大补丁。
“不是因为你们公母俩老家贼,咱家至于过成这副光景么?!”
“四嫂,家丑不可外扬,不说了。”
赵氏,紧紧抱着刘氏,生怕怹一时冲动,再动了手。
“咱不说了。”
茯苓站在角落,冷眼看着这出闹剧。心想道:
‘咬人的狗不露齿。一个乡下穷秀才的女儿,能在薛家站稳脚跟,还平平安安,养大这么出色的两个儿子,这位赵夫人,倒是个能屈能伸,苦心极力的厉害角色。’
‘可比猛将军家的陈夫人,有手腕多了。’
薛刘氏,又哭又骂的正上头,素瑾,端着一盅血燕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