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土大棠的少年状元,成为圣上倚重的权臣,名震朝野。

    却在盛年,遁入空门,法号明谦。

    她是邻国闵国才女刘敏若,琴棋书画,女红刺绣,无所不能,才貌双全。

    因久闻大棠相国寺名声,刘敏若随兄长刘麟到相国寺礼佛。

    相国寺内,明谦见到了正在许愿的她,只惊鸿一瞥便惊为天人。

    主持请她到后院禅房休息,路上,却听到了已回房的明谦在弹古琴曲《高山流水》,原本巍峨开阔的歌曲经他妙手重弹,竟是另一种风格,不再激情高昂,而是轻松愉悦。

    她听到此曲,回到房间,画了一幅画,却是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适逢明谦大师来找寻敏若的兄长刘麟,刘麟去陪主持去了,敏若将此画送给明谦大师:“刚才听了大师的琴音,随手画出了这幅画。”

    他粲然一笑:“姑娘清风霁月,冰雪聪明,却不知姑娘如何看贫僧?”

    “出世的智者,入世的强者,正常而阳光的普通人。”她轻启朱唇。(出世的智者,自是指您出家拥有无上智慧 ;入世的强者,是指您为状元,圣上倚重,能为权臣;正常而阳光的普通人却是从您古琴曲里听出来的,不卑不亢,不骄不躁)

    贫僧对姑娘一见倾心,又一见如故。"明谦对敏若表白。

    “不知大师可愿为我还俗?”敏若直截了当地反问。

    “皇命在身,明谦不可违抗。”  明谦一脸谦和。

    “您是奉旨出家?”敏若大惊。

    “正是。”明谦点头。

    早听说中土是男入相国,女进慈云,传闻竟是真的。

    相国寺内高手如云,其实是圣上智囊团,(套用现在的话说,都是有编制的),堪比翰林院。

    慈云庵里有皇妃,名门家眷,重臣千金等等,入庵以后还会被带回,在庵里据说有皇子出生过。

    “那小女愿意等。” 敏若想了想,愿意等明谦还俗。

    “三年之后,若贫僧任务已完成,圣上允许贫僧还俗,必将迎娶姑娘。”明谦对敏若一见钟情,难得如此红颜可以对他如此评价。

    三年没等到,半年之后,闵国圣上钦点刘敏若入宫,封为才人。

    敏若进宫被闵国皇上召见。

    圣上温柔地和敏若闲聊,问敏若最擅长什么?

    敏若拿出自己的一幅刺绣,绣的很工整也很精致。

    敏若回答:“这是妾身根据自己的画绣的。”

    闵国圣上一见,绣的鸳鸯果然栩栩如生。

    闵国皇上又问:“爱妃可会画人像?”

    “妾身斗胆,想画一幅圣上的画像,不知圣上可否同意?”

    “可要朕安坐不动?”

    “不需要的。”敏若笑了:“妾身虽不如苏大学士胸有成竹,但是这点记忆力还是有的。圣上无需安坐,妾身三天后交画稿。”

    三天后,圣上来催画,敏若的画完成了。

    闵国圣上高大威猛,那种豪气冲天、壮志凌云的气质被敏若描绘得惟妙惟肖。

    闵国圣上平之先,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他命人建造了七艘大官船,官船以杉木为船壳,樟木为船体,建了水密隔舱,古船的水密隔舱的原理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割为若干个互不相通的舱区,再用涂料填实各舱之间的缝隙,局部破损不影响主体。

    平之先派二品大臣刘鲲鹏出使西洋。刘大人自幼饱读诗书,通晓古今,尤善商贸管理,制订国策,使闵国民富国强。他带领下属从闵国平安港出发,带了不少丝绸、瓷器、茶叶等闵国特产,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一面之缘的延续

    有出世之智

    拥入世之强

    又阳光健康

    多难得

    为圣上倚重

    为国家分忧

    为民众谋利

    多重要

    这样的他

    遇见

    那样的她

    她天人之姿

    她惊才绝艳

    她霁月清风

    她善解人意

    只甫一见面

    便私定终身

    奈何

    天意弄人

    二人

    遇上波折

    差点

    天人相隔

    幸好最终

    请见下回

章节目录

琴声伴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毓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毓欣并收藏琴声伴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