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雾雨,湿意渐浓。
飘雨落于黛瓦,积水顺着屋檐的翘瓦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地汇聚成一方低洼。
白墙街边的早市小摊支起,竹屉一开,白面包子的热气腾腾升起,伴随着几道闲碎的人声。
石板路上有行人持伞匆匆走过,张望间,布履不经意间踏入水坑,低洼中的雨水荡上衣角,赶路间,路人无暇顾及,只得自认倒霉,掀起衣摆继续向前走去。
彼时街口有一马车拐入,眼见着越来越近,镇口处两旁的梅花便越来越清晰。
白墙黛瓦,雾雨飘梅。
是褚镇不错了。
孟姝撑伞下了马车,石街两旁的香气便钻入鼻中。
孟姝抬眸看去,是正含苞待放的梅花。不仅这里有,放眼望去,褚镇街道两旁所栽种的,大多是梅树。
青石板路,梅香沐雨,花蕊娇嫩,沁人心脾。
见此,孟姝心里升起了一抹惊叹,有些诧异。
早知褚镇梅花最盛,可百闻到底不如一见。
一般江南之地的梅花大都在一至二月盛开,于冬末春初最盛,再迟也就到三月左右,可如今已经快见四月的头,清明就要来了,褚镇的梅花却还在盛开着。
扶光紧接着孟姝走下马车,他正转头跟不铮吩咐些什么,随即接过不铮手里的油伞,向前走去。
见不铮又重新回到马车上,驾离了他们,孟姝有些奇怪,跟上青年的脚步。
“你让他去做什么了?”
扶光头也不回,率先走进了街市里。
“我让他先去安置好马车,再来街上寻我们。”街市可是打听消息的好渠道,林敬一家虽说如今没落,可到底是世代清流,官至御前,不怕问不到。
孟姝明白他的意思,随即便快步撑伞上前,与他并肩而行,边走边打量着四周。
一步一白墙,三步一梅花,五步一字画。
低头是青石板路,抬头便是黛瓦素雅的屋檐,随处一见,都感觉闲淡舒适,书卷气扑面而来。
眼下飘雨蒙蒙,早市上的人不多,稀稀疏疏的,但对他们来说足够了。
正如扶光所想,林家名声在外,怕是随便抓一个人问都知道一二。
一路走过,发稍被雨气打湿,沁人心脾的梅香带着凉爽袭来,空气清新而湿润,让人好不舒畅。
越入街市,路边两旁的梅花就越盛,因着雨天,早市人少,一些店家都不开门,只有鲜少几家拿掉门栓,开门迎客。
孟姝和扶光随意找了一家素面摊子坐下,三五日的舟车劳顿,孟姝早就惦记着这一口热乎的,热锅打开,面条滚烫,香味瞬间袭来,孟姝正准备招呼摊主点面时,目光却被面摊斜对角的一家小店吸引。
正如前头走来,开门的店面极少,其中还都是在主街上的店铺,想来是不想浪费这大好位置的租费,哪怕行人稀少也极力迎客,可唯独眼前这家不同。
地处街市断尾巷里,再往里走就是墙,位置偏僻,又朴素得很,寡淡无味到连行人路过都不想拐进去看一眼。
孟姝却意外地被它挂在门口竹架上的草娃娃吸引。
她让扶光帮自己点了碗面,随即说了句什么,朝那断尾巷努了努嘴,紧接着便走了过去。
小店位于断尾巷内,四周青瓦低斜,光影不入,哪怕不是雨天,怕也是一样的阴暗逼仄。
店前支起了一个简陋的草绳竹架,上面歪歪扭扭摆着一些小玩意,有彩饰的泥陶,手掌大的草娃娃,形色艳丽的布花……
其中让孟姝一下子起兴趣的,是那不起眼的草娃娃。
孟姝走近一看。
用干草缠绕出的小人小巧讨喜,那草娃娃是个头顶莲花帽,手携一苕帚的妇人模样。
孟姝一下就认出来了,是扫晴娘。
“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关于扫晴娘的民间传说有很多,其中最为人乐道的,便是其可止断阴雨,祈福晴天,以利晒粮、出行的传说。
与许多人贴龙王求雨一般,在南方雨水多的地区,民间百姓常常将这个剪纸妇人像挂在屋檐下,以求扫晴娘祈祷雨止天晴。
孟姝拿起眼前的草娃娃仔细端详。
常见的扫晴娘多为剪纸或布偶人,可这家卖的却是以干草为绳,编织而成。
在草娃娃扫晴娘的发髻之中,好像还斜挽着一只发簪。
孟姝摸了摸,看上去像花,精细小巧。
“姑娘。”
正当孟姝看得入迷之时,屋内踱步而出一妇人。
妇人身着蓝布粗衣,身形消瘦,面色憔悴,一双眼睛虽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污浊,没有那么明亮,可她眼尾上扬,眉骨高挺,哪怕历经风霜,也依稀可窥年轻时的傲气。
左右不过四十来岁的年纪,步子却没有那么利索了。
她笑眼眯眯地看向孟姝,眼角的细纹微微皱起:“你喜欢这个扫晴娘?”
这左右也没有别人,想来这便是店家了。
孟姝将草娃娃放回原位,朝妇人弯腰问好:“抱歉,我不是有意打扰的。”
“不要紧的。”她上前几步,走到了架子边上,拿起了方才孟姝看过的那个扫晴娘,“你若喜欢我送你便是,左右我这店里也没人,做了许多也是空着,你既然喜欢便拿去吧。”
孟姝连忙摆手:“多谢大娘,这倒不用。”她并非有多么喜欢,只是有些新奇罢了。
之前雨季的时候,玉骨村里也有大娘学着汉人做这扫晴娘的布偶挂在屋檐下,只是这做成草娃娃的,倒是第一次见。
人家开门做生意的,本就不易,孟姝又怎好白拿人家的东西。
几番推辞后,妇人也就不强迫孟姝了,反倒笑着看向她:“我这里这些小玩意很多,你若得闲,可以多来逛逛。”
“好。”孟姝笑着点了点头,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了妇人的手。
素手纤纤,白净如玉。
如此纤细娇嫩的手,竟然这般的巧,能用干草编出如此精致的扫晴娘。
孟姝不禁在心里感叹,看妇人这手,想来家里家境也是不错的,至少脏活累活应是没干过,这才能在这个年纪保养的如此之好,可不知为何,现在却守着这个无人问津的巷中小店谋生计。
待孟姝走回面摊中时,冒着热气的葱花小面已经在桌上等着她了。
桌前正襟而坐的青年身姿如玉,一身白色长袍,腰衔美玉,在江南梅雨飘香的白墙黛瓦下,少了几分锐利,多了几分柔和。
桌上还有一盏刚煮出来的清茶,热气氲氤,俊美的青年持杯轻饮,抬手间衣袖微落,露出瘦削却有力的白皙手腕。
这人还真是无论做什么,都好看得叫人移不开眼。
孟姝啧了一声,走回小摊坐下。
一凑近,闻到那诱人的面香,她便感到一阵饥肠辘辘。
身旁的男子依旧面不改色,目光都不曾动一下,慢条斯理地喝他的茶,仿佛谁来过,谁走了,他都并不在意。
孟姝边吃着面,边偷偷打量他。
心想,就一盏茶?喝都喝不出多少,这能饱腹?
“我说神君大人,”她咽下嘴里的面,“你的早饭,就这个?”
闻声,青年抬眸轻瞥了她一眼,随即又收回目光,半阖着眼,声音低沉动听。
“问道之人,不求口腹之欲,一盏清茶,足矣。”
孟姝:“……”
吃饱喝足后,天边的小雨也渐渐停了,青石板巷处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
孟姝朝扶光挑了挑眉,示意他们该办正事了。
青年颔首,指尖一动,一锭白银便落在桌上。
孟姝顺势招手:“店家,结账。”
“来喽。”店家放下手中的抹布,一撩衣袖,面带笑意地快步走来。
看到桌上的银子时,店家怔了一怔,看了看扶光又看了看孟姝,结巴道:“姑娘,这点吃食用不了这么多钱,铜板就好。”
孟姝笑:“琐碎银子而已,换你几道消息如何?”
店家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什么消息值一锭银子啊。
“您说。”
孟姝看了眼扶光,见某人依旧气定神闲任由她发挥的模样,心中略有了思量。
她抬头看向店家:“我和我家公子是特地从外地来的,我们公子的老师临终前交代,他自年轻时离家就不曾回乡,因此心有执念,让他务必代他回老家祭拜一趟。”
“这不,恰巧正逢清明,我和公子便快马加鞭的赶来了,只是山高路远,我们对这褚镇也不甚相熟,不知店家可知道这林家老宅在何处?我们也好代师祭拜,圆了他老人家一个心愿。”
扶光:“……”
见身旁这女子脸不红心不跳,一本正经扯谎的模样,扶光的嘴角不禁抽了抽。
原是来帮恩师还愿的啊。
店家叹了口气。
褚镇最重书香之风,对于这番不远万里只为全老师一个遗愿的师生情很是动容。
店家倍感同情,随即又好似想到了什么,问:“恩师姓林?要找林家老宅?”
孟姝与扶光相视一眼,看来有戏。
她点了点头:“正是。不知这老宅在哪?家中可还有人否?”
“这……”店家看上去有些为难,想了又想,欲言又止。
“实话跟你们说吧,这林家早就没落了,如今的老宅更是无人问津,就在这条街直走,再右拐,路过一片梨园后就是,宅子不大却很是文雅气派,显眼得很,你们一去定能找到。”
“至于这人嘛,”店家挠了挠头,话语中还有些惋惜:“林家这一脉基本上都死得差不多了,如今就只剩一个疯子和几个下人。”
说到那个“疯子”,店家的脸色似乎更沉了些,又悲又叹:“京官林敬你们都知道吧,他……罢了,罢了。”话音未落,店家便收完碗筷叹息着走了。
“看来林敬是真疯了。”孟姝蹙眉。
扶光率先起身。
“是真是假,看看不就知道了。”
孟姝连忙跟上,谁知前面的青年走着走着却突然停下,回头瞥了眼她,轻哼着冷笑一声:“一心为还老师遗愿的师生情。”
他看向她,嘲讽道:“亏你能想的出来。”
“俗话说得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孟姝也毫不留情地呛他:“神君既然来了我们凡间,便要入乡随俗,学学我们待人接物的玄妙。”
飘雨落于黛瓦,积水顺着屋檐的翘瓦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地汇聚成一方低洼。
白墙街边的早市小摊支起,竹屉一开,白面包子的热气腾腾升起,伴随着几道闲碎的人声。
石板路上有行人持伞匆匆走过,张望间,布履不经意间踏入水坑,低洼中的雨水荡上衣角,赶路间,路人无暇顾及,只得自认倒霉,掀起衣摆继续向前走去。
彼时街口有一马车拐入,眼见着越来越近,镇口处两旁的梅花便越来越清晰。
白墙黛瓦,雾雨飘梅。
是褚镇不错了。
孟姝撑伞下了马车,石街两旁的香气便钻入鼻中。
孟姝抬眸看去,是正含苞待放的梅花。不仅这里有,放眼望去,褚镇街道两旁所栽种的,大多是梅树。
青石板路,梅香沐雨,花蕊娇嫩,沁人心脾。
见此,孟姝心里升起了一抹惊叹,有些诧异。
早知褚镇梅花最盛,可百闻到底不如一见。
一般江南之地的梅花大都在一至二月盛开,于冬末春初最盛,再迟也就到三月左右,可如今已经快见四月的头,清明就要来了,褚镇的梅花却还在盛开着。
扶光紧接着孟姝走下马车,他正转头跟不铮吩咐些什么,随即接过不铮手里的油伞,向前走去。
见不铮又重新回到马车上,驾离了他们,孟姝有些奇怪,跟上青年的脚步。
“你让他去做什么了?”
扶光头也不回,率先走进了街市里。
“我让他先去安置好马车,再来街上寻我们。”街市可是打听消息的好渠道,林敬一家虽说如今没落,可到底是世代清流,官至御前,不怕问不到。
孟姝明白他的意思,随即便快步撑伞上前,与他并肩而行,边走边打量着四周。
一步一白墙,三步一梅花,五步一字画。
低头是青石板路,抬头便是黛瓦素雅的屋檐,随处一见,都感觉闲淡舒适,书卷气扑面而来。
眼下飘雨蒙蒙,早市上的人不多,稀稀疏疏的,但对他们来说足够了。
正如扶光所想,林家名声在外,怕是随便抓一个人问都知道一二。
一路走过,发稍被雨气打湿,沁人心脾的梅香带着凉爽袭来,空气清新而湿润,让人好不舒畅。
越入街市,路边两旁的梅花就越盛,因着雨天,早市人少,一些店家都不开门,只有鲜少几家拿掉门栓,开门迎客。
孟姝和扶光随意找了一家素面摊子坐下,三五日的舟车劳顿,孟姝早就惦记着这一口热乎的,热锅打开,面条滚烫,香味瞬间袭来,孟姝正准备招呼摊主点面时,目光却被面摊斜对角的一家小店吸引。
正如前头走来,开门的店面极少,其中还都是在主街上的店铺,想来是不想浪费这大好位置的租费,哪怕行人稀少也极力迎客,可唯独眼前这家不同。
地处街市断尾巷里,再往里走就是墙,位置偏僻,又朴素得很,寡淡无味到连行人路过都不想拐进去看一眼。
孟姝却意外地被它挂在门口竹架上的草娃娃吸引。
她让扶光帮自己点了碗面,随即说了句什么,朝那断尾巷努了努嘴,紧接着便走了过去。
小店位于断尾巷内,四周青瓦低斜,光影不入,哪怕不是雨天,怕也是一样的阴暗逼仄。
店前支起了一个简陋的草绳竹架,上面歪歪扭扭摆着一些小玩意,有彩饰的泥陶,手掌大的草娃娃,形色艳丽的布花……
其中让孟姝一下子起兴趣的,是那不起眼的草娃娃。
孟姝走近一看。
用干草缠绕出的小人小巧讨喜,那草娃娃是个头顶莲花帽,手携一苕帚的妇人模样。
孟姝一下就认出来了,是扫晴娘。
“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关于扫晴娘的民间传说有很多,其中最为人乐道的,便是其可止断阴雨,祈福晴天,以利晒粮、出行的传说。
与许多人贴龙王求雨一般,在南方雨水多的地区,民间百姓常常将这个剪纸妇人像挂在屋檐下,以求扫晴娘祈祷雨止天晴。
孟姝拿起眼前的草娃娃仔细端详。
常见的扫晴娘多为剪纸或布偶人,可这家卖的却是以干草为绳,编织而成。
在草娃娃扫晴娘的发髻之中,好像还斜挽着一只发簪。
孟姝摸了摸,看上去像花,精细小巧。
“姑娘。”
正当孟姝看得入迷之时,屋内踱步而出一妇人。
妇人身着蓝布粗衣,身形消瘦,面色憔悴,一双眼睛虽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污浊,没有那么明亮,可她眼尾上扬,眉骨高挺,哪怕历经风霜,也依稀可窥年轻时的傲气。
左右不过四十来岁的年纪,步子却没有那么利索了。
她笑眼眯眯地看向孟姝,眼角的细纹微微皱起:“你喜欢这个扫晴娘?”
这左右也没有别人,想来这便是店家了。
孟姝将草娃娃放回原位,朝妇人弯腰问好:“抱歉,我不是有意打扰的。”
“不要紧的。”她上前几步,走到了架子边上,拿起了方才孟姝看过的那个扫晴娘,“你若喜欢我送你便是,左右我这店里也没人,做了许多也是空着,你既然喜欢便拿去吧。”
孟姝连忙摆手:“多谢大娘,这倒不用。”她并非有多么喜欢,只是有些新奇罢了。
之前雨季的时候,玉骨村里也有大娘学着汉人做这扫晴娘的布偶挂在屋檐下,只是这做成草娃娃的,倒是第一次见。
人家开门做生意的,本就不易,孟姝又怎好白拿人家的东西。
几番推辞后,妇人也就不强迫孟姝了,反倒笑着看向她:“我这里这些小玩意很多,你若得闲,可以多来逛逛。”
“好。”孟姝笑着点了点头,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了妇人的手。
素手纤纤,白净如玉。
如此纤细娇嫩的手,竟然这般的巧,能用干草编出如此精致的扫晴娘。
孟姝不禁在心里感叹,看妇人这手,想来家里家境也是不错的,至少脏活累活应是没干过,这才能在这个年纪保养的如此之好,可不知为何,现在却守着这个无人问津的巷中小店谋生计。
待孟姝走回面摊中时,冒着热气的葱花小面已经在桌上等着她了。
桌前正襟而坐的青年身姿如玉,一身白色长袍,腰衔美玉,在江南梅雨飘香的白墙黛瓦下,少了几分锐利,多了几分柔和。
桌上还有一盏刚煮出来的清茶,热气氲氤,俊美的青年持杯轻饮,抬手间衣袖微落,露出瘦削却有力的白皙手腕。
这人还真是无论做什么,都好看得叫人移不开眼。
孟姝啧了一声,走回小摊坐下。
一凑近,闻到那诱人的面香,她便感到一阵饥肠辘辘。
身旁的男子依旧面不改色,目光都不曾动一下,慢条斯理地喝他的茶,仿佛谁来过,谁走了,他都并不在意。
孟姝边吃着面,边偷偷打量他。
心想,就一盏茶?喝都喝不出多少,这能饱腹?
“我说神君大人,”她咽下嘴里的面,“你的早饭,就这个?”
闻声,青年抬眸轻瞥了她一眼,随即又收回目光,半阖着眼,声音低沉动听。
“问道之人,不求口腹之欲,一盏清茶,足矣。”
孟姝:“……”
吃饱喝足后,天边的小雨也渐渐停了,青石板巷处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
孟姝朝扶光挑了挑眉,示意他们该办正事了。
青年颔首,指尖一动,一锭白银便落在桌上。
孟姝顺势招手:“店家,结账。”
“来喽。”店家放下手中的抹布,一撩衣袖,面带笑意地快步走来。
看到桌上的银子时,店家怔了一怔,看了看扶光又看了看孟姝,结巴道:“姑娘,这点吃食用不了这么多钱,铜板就好。”
孟姝笑:“琐碎银子而已,换你几道消息如何?”
店家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什么消息值一锭银子啊。
“您说。”
孟姝看了眼扶光,见某人依旧气定神闲任由她发挥的模样,心中略有了思量。
她抬头看向店家:“我和我家公子是特地从外地来的,我们公子的老师临终前交代,他自年轻时离家就不曾回乡,因此心有执念,让他务必代他回老家祭拜一趟。”
“这不,恰巧正逢清明,我和公子便快马加鞭的赶来了,只是山高路远,我们对这褚镇也不甚相熟,不知店家可知道这林家老宅在何处?我们也好代师祭拜,圆了他老人家一个心愿。”
扶光:“……”
见身旁这女子脸不红心不跳,一本正经扯谎的模样,扶光的嘴角不禁抽了抽。
原是来帮恩师还愿的啊。
店家叹了口气。
褚镇最重书香之风,对于这番不远万里只为全老师一个遗愿的师生情很是动容。
店家倍感同情,随即又好似想到了什么,问:“恩师姓林?要找林家老宅?”
孟姝与扶光相视一眼,看来有戏。
她点了点头:“正是。不知这老宅在哪?家中可还有人否?”
“这……”店家看上去有些为难,想了又想,欲言又止。
“实话跟你们说吧,这林家早就没落了,如今的老宅更是无人问津,就在这条街直走,再右拐,路过一片梨园后就是,宅子不大却很是文雅气派,显眼得很,你们一去定能找到。”
“至于这人嘛,”店家挠了挠头,话语中还有些惋惜:“林家这一脉基本上都死得差不多了,如今就只剩一个疯子和几个下人。”
说到那个“疯子”,店家的脸色似乎更沉了些,又悲又叹:“京官林敬你们都知道吧,他……罢了,罢了。”话音未落,店家便收完碗筷叹息着走了。
“看来林敬是真疯了。”孟姝蹙眉。
扶光率先起身。
“是真是假,看看不就知道了。”
孟姝连忙跟上,谁知前面的青年走着走着却突然停下,回头瞥了眼她,轻哼着冷笑一声:“一心为还老师遗愿的师生情。”
他看向她,嘲讽道:“亏你能想的出来。”
“俗话说得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孟姝也毫不留情地呛他:“神君既然来了我们凡间,便要入乡随俗,学学我们待人接物的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