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前周四带回了消息
“属下查到周掌柜当日和小姐一样已顺利归家,大理寺并未对其有过多审问,属下接连跟踪了他几日,发现他平时每日除了呆在铺子里料理生意之外便是爱在晚间去清乐楼听说书,小人问了清月楼里的杂役,据他所言大理寺也暗访过他们铺子,可具体是什么事那杂役也不清楚”。
“辛苦你了”,她让双喜给周四送了二两银子,周四一脸喜气的道谢离去。
他走后禾禾心里慢慢想着这次的事情,大理寺不会无端抓人,回头问问哥哥京中可有大案。
林妙姜出嫁的日子定在三月初五,到时许家姑爷将打马迎亲,林家再派亲眷随同送嫁。
日子在即,禾禾为了在沈氏眼皮底下装乖,整日去陪林妙姜备嫁,沈氏也忙于在打点嫁妆没精力再管她。
林不言因之前答应了禾禾的无理请求,眼看日子在即,只好连续好几日打听母亲的心情,终于在小厮禀报沈氏心情颇好的时候走进主院。
沈氏正和张妈妈核对新增的嫁妆名录,婚姻大事,又是远嫁,沈氏也担心通州的东西孩子用得不好,得要在家中给她备齐了送去。
林不言执手向沈氏请安,“母亲”。
沈氏搁下手中毛笔,“今日怎么这个时辰过来?”
林不言放在膝上的手微微攥紧,“母亲,给二妹妹送亲的人可定下了?”
沈氏奇怪地看着他,“半月前不就定好了?你和纪师父家的大龙再带几个身手好的镖师护院一同送姜姐儿通州,你父亲也打点好了会派一队人马护送你们,你是我林家的独子,这次可得顺顺利利地把姜姐儿送到许家,在亲家面前行为举止莫要失格”。
“儿子明白,只是想着……想着此次出行上下均已打点妥当,若是能把禾禾带上,让她出去散散心……”
“她还需要散心?”沈氏这几天没料理禾禾,现在一听他提起,上次闯祸还没消散的怒气又被引起来,“她暗地偷跑出去都进了大理寺不够,现在还要明地让她心更野不成?”
“母亲莫生气,当心气坏了身子”,林不言心里懊恼禾禾这坏丫头竟给自己出了这样大的难题,可现在进退两难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劝说,“禾禾上次闯的祸母亲拘她一年两年都不为过,可二妹妹出嫁却是人生大事,若错过此次,不知何年才会相见……”
林不言说完,看着沈氏脸色仍旧不好,他犹豫地开口,“母亲?”
“禾禾指使你来的?”两个都是自家孩子,沈氏看林不言的样子就猜出七七八八。
林不言不敢直接回答,只说,“禾禾和二妹妹自小长大的情分,现在二妹妹将要出嫁做人妇,她一直都很想亲自送二妹妹出嫁”。
沈氏想了想说道,“此事我再想想”。
想想便是有机会了,林不言赶紧绕到母亲身后为她按肩捶背,奉承地说,“母亲辛苦了,现在除了筹备二妹妹的婚事还要思虑禾禾那皮猴,儿子给您松松筋骨,万事可要以身体为先”。
沈氏听儿子说完心中自是高兴,“还是你懂事”。
最终,沈氏还是点头答应下来,不过也再三叮嘱林不言此次是林家两个女孩出行,路上定要仔细。
两年的时间,林妙姜手上的嫁衣从布匹到成衣,最终披在身上,出嫁清晨禾禾手里揣着一个木盒最后一次来到清荷院。
沈氏、陈氏和一干婆子丫鬟已围绕着林妙姜,梳头婆婆站在林妙姜身后,拿着红木梳往她乌黑的长发从头顶梳起,口里念念有词,“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
陈氏在后头红着眼眶,时不时悄悄擦去眼角的泪珠,养在家里十八年的女儿即将远嫁去通州,今后是好是坏,都要她自己承受了,只愿姑爷不辜负她的姜姐儿。
长发挽成高髻,重重的头冠戴在头上时仿佛能把她纤细的脖颈压弯,林妙姜看着母亲、姨娘和妹妹,还没开口眼泪就滚了出来。
“大喜的日子可不许哭”,沈氏上前拂去她脸上的泪珠,心中也是万般不舍,忍不住多加叮嘱,“你性子和善,嫁到许家后需勤奉公婆,体贴夫君,也要记住你是林家的女儿,他们若是敢欺负你,你尽可往家里来信,定不会让你被欺负”。
林妙姜控制不让自己流泪,哽咽着说,“是,承蒙母亲教养大恩,女儿今后不能在您身边尽孝,母亲定要保重身体”。
“好了”,沈氏放下林妙姜的手,忍住心中的不舍,看了眼陈姨娘,“宾客快到了,我得去前厅待客,剩下的时间你们母女俩再聊聊吧”。
禾禾知道这是给她们母亲留时间叙话,自觉留下也不妥,只好把木盒递给了姐姐的陪嫁丫头兰鸣,朝她使了眼色,自己追着母亲出了门。
“母亲”,她快几步赶上沈氏,手也挽起沈氏的胳膊。
沈氏这才注意到禾禾今日穿得是一身男子的打扮,“你这是?”
“女装太显眼,我想着还是着男装随姐姐出发,到时候用布巾蒙了脸,认谁也认不出来”。
“也好”,沈氏今日没什么功夫管禾禾,见男装也不碍事就没管她,只是又再叮嘱道,“去的路上不许骑马,只能坐马车听到了吗!”
“知道的母亲,您放心吧!”
林老爷在官场二十几年,此次女儿出嫁,前来道贺的同僚也不少,沈氏和林不言在一旁跟着帮衬,林府外积聚着一群看热闹的百姓想看看林家姑爷的模样顺便讨赏钱。
此次出嫁吉时是沈氏特意到镇国寺请方丈批的日子,许家为了不耽误吉时,早在出嫁前一行人马就到了京城的驿站。
辰时一刻,新郎官骑着大门自清远街往北而来,身后的队伍敲敲打打排了半条街,到林府后,他身边的小厮打开手里的木匣依礼向周围的百姓抛洒铜钱,顿时哄闹声更甚。
许文瑞镇定地下马由专人引入林府。
大堂内
林妙姜在堂前最后正式拜别父母,沈氏从婢女手上接过盖头亲自为她盖好,红色锦帕遮住了林妙姜姣好容颜,沈氏忍不住轻声叮嘱道,“常给家里写信知道吗?”
盖头里林妙姜轻声回答,“是,女儿谨记”。
明明是喜事,大家却牵扯出万般不舍,外头小厮禀报新姑爷已到。
沈氏用手帕擦去泪水,招呼丫鬟牵起林妙姜,林不言上前背起新娘。
梁朝婚俗讲究新娘出嫁脚不沾地,盖上盖头直到许家,除了在马车待着她都得人背着出行。
大堂到大门不过二百多步,却是林家大小姐所为最后一次以闺阁女儿的身份在林家,陈姨娘牵着林妙姜的手一直到大门口才松开。
此次送嫁由林不言和纪龙骑马开道,许文瑞骑马在新娘马车前头护着,禾禾和双喜坐后一辆马车,在后头便是一水儿的嫁妆物件。
一切准备就绪,敲敲打打的锣鼓吹得更热闹,林不言加紧马肚准备启程,身后队伍紧接着出发,这次林府嫁女是狠下了心血的。
为了不让女儿嫁过去被婆家看轻,沈氏更是准备了二百二十八担嫁妆,再加上良田庄子八十亩,地契随一万两银票封红匣由林妙姜捧着出嫁。
再是京城嫁女儿,也不过如是了,那些嫁妆被安置在马车上花了三十辆马车拉运,加上仆人和护卫的队伍,全部动身出京时从街头到巷尾也花了不少时间。
出城门时照常有驻扎的官兵核查队伍,禾禾的马车也停了下来,她干脆带着面纱下马走走。
车里的双喜紧张地探出脑袋叫她,“小姐……不是,少爷,夫人才交代了您别到处乱跑……”
禾禾把她的头塞了回去,“我不乱跑,就在外面看看,你别出来”。
她看见前面林不言正和盘查的官兵交涉,索性隔得不远,她干脆走上去凑热闹。
林不言看见她出来也皱眉,“你怎么又出来乱跑?”
禾禾觉得他们真烦人,没回答他,把头扭了过去,却见从远处的街道上有两人骑马而来。
他们约过队伍直接在禾禾旁边停下。
身边的官差一见到马上的人立刻恭敬地行礼,“见过裴大人”。
禾禾仰头盯着裴邵,一月不到她发现他的脸比第一次见的时候更瘦削了。
“裴大人要外出公干?”
裴邵低头垂眉看着路边一个男子打扮的青年,被布巾蒙着脸,一双眼睛却又大又亮。
“林小姐此身装扮倒是特别”。
语气平平听不出情绪,禾禾刚想开口,官差已经替他办好路引,一旁的手下手下路引,两人直接骑马而去。
马蹄扬起的灰尘扑了禾禾一脸,她望着两人飞奔而走的背影扯了扯嘴角。
林不言轻扯了禾禾的袖子,有些责问地说,“你和他搭什么话!”
她不理林不言,丢下一句“相逢技术有缘嘛哥哥”,就转身去了林妙姜的马车。
她把车窗推开,往里递进去一包放在怀里的桂花糕,她对兰鸣说,“还有大半天才到驿站,这个桂花糕你拿好,一会姐姐要是饿了就喂给她”。
“禾禾!”马车里响起林妙姜的声音。
她踮起脚从车窗往进去,看见头戴重冠不能动弹的林妙姜,“怎么了姐姐?”
“刚才事情繁多无法和你细说,你早晨送来的两千两是怎么回事?”
禾禾把手支在窗沿,笑嘻嘻地说,“姐姐此次出嫁,父亲母亲和陈姨娘送了嫁妆,哥哥也送了添妆,没道理没有我啊,姐姐收下吧,母亲说女子嫁人后要是没点体己钱就会处处受婆家掣肘,我今后还能挣钱呢,姐姐放心拿着便是”。
林妙姜想把钱递还给禾禾,自己的嫁妆安稳过余生已是绰绰有余,没道理再拿妹妹的辛苦钱,可禾禾一看到她们想把钱换回来,赶紧退后一步,“我看前面差不多要出发了,姐姐,我先回去了”。
京城驾马车到通州,脚程快的话大半日可到,若是送嫁队伍,因着有女眷和繁重的嫁妆行李,他们为稳妥起见决定从官道慢行,等车架到阳城县时已过了近两日。
京城大官的女儿加到本县许家,对阳城县百姓而言真真是难得的事,送嫁队伍到城门时几乎整个县城的人都来观望,这次许家也是做足了派头,自队伍近城开始便有小厮沿途抛洒铜钱,更是在许家临街米铺开设粥棚为全县百姓免费派白粥和红果。
“许家果然今时不同往日,今日是娶了京城大官的女儿,恐怕明日就要居家搬迁到京城了”。
“可不是,你看这些嫁妆,多得望不了头,京城的女儿就是不一样”。
“之前刘员外家嫁女儿生拉硬拽才凑够八十八担……”
院中
二房的周氏刚帮衬着请点好厨房的备菜,正和喜鹊往大堂走去。
喜鹊有些不忿地说,“夫人明明伤寒未愈,大夫人还为着自家的事情劳烦夫人帮忙四处筹备……娶的不过是个庶出的女儿”。
周氏听完不见生气,淡然地说,“即使是庶出的女儿,那也是京城五品大官家的女孩儿,瑞哥儿往后走仕途得到的助力和娶商贾家的侄女相比自然是不同的”。
“夫人不生气?”
“气也气过了”,眼见快到前厅了,她扶了扶头发的发髻继续开口道,“柔嘉虽是我侄女,可宝哥儿、昀哥儿才是我亲儿子,许家才是咱们的根本。瑞哥儿现在和京城攀了亲戚,连带着我的宝哥儿、昀哥儿今后入京也更有希望了不是”。
说完心里更是高兴,脸上的笑意也深了几分,迎着招待前厅的客人去了。
二房曾属意将自家侄女柔嘉说于大房来个亲上加亲,可一来二去,柔嘉都来许家小住多次了,大房也不曾表态,直到家里老夫人带他们去沈府赴宴后,她才明白其中关窍。
她虽出身商贾,可眼界却不似那些只顾蝇头小利的,她心知人心一体才能拖着家族走得更远,最好是走到京城去,让自己的儿子、孙子、曾孙子都成京城里头的贵人,是以这次瑞哥儿娶亲,他们二房着实出了不少心力和财力,才能办的这样风光。
“属下查到周掌柜当日和小姐一样已顺利归家,大理寺并未对其有过多审问,属下接连跟踪了他几日,发现他平时每日除了呆在铺子里料理生意之外便是爱在晚间去清乐楼听说书,小人问了清月楼里的杂役,据他所言大理寺也暗访过他们铺子,可具体是什么事那杂役也不清楚”。
“辛苦你了”,她让双喜给周四送了二两银子,周四一脸喜气的道谢离去。
他走后禾禾心里慢慢想着这次的事情,大理寺不会无端抓人,回头问问哥哥京中可有大案。
林妙姜出嫁的日子定在三月初五,到时许家姑爷将打马迎亲,林家再派亲眷随同送嫁。
日子在即,禾禾为了在沈氏眼皮底下装乖,整日去陪林妙姜备嫁,沈氏也忙于在打点嫁妆没精力再管她。
林不言因之前答应了禾禾的无理请求,眼看日子在即,只好连续好几日打听母亲的心情,终于在小厮禀报沈氏心情颇好的时候走进主院。
沈氏正和张妈妈核对新增的嫁妆名录,婚姻大事,又是远嫁,沈氏也担心通州的东西孩子用得不好,得要在家中给她备齐了送去。
林不言执手向沈氏请安,“母亲”。
沈氏搁下手中毛笔,“今日怎么这个时辰过来?”
林不言放在膝上的手微微攥紧,“母亲,给二妹妹送亲的人可定下了?”
沈氏奇怪地看着他,“半月前不就定好了?你和纪师父家的大龙再带几个身手好的镖师护院一同送姜姐儿通州,你父亲也打点好了会派一队人马护送你们,你是我林家的独子,这次可得顺顺利利地把姜姐儿送到许家,在亲家面前行为举止莫要失格”。
“儿子明白,只是想着……想着此次出行上下均已打点妥当,若是能把禾禾带上,让她出去散散心……”
“她还需要散心?”沈氏这几天没料理禾禾,现在一听他提起,上次闯祸还没消散的怒气又被引起来,“她暗地偷跑出去都进了大理寺不够,现在还要明地让她心更野不成?”
“母亲莫生气,当心气坏了身子”,林不言心里懊恼禾禾这坏丫头竟给自己出了这样大的难题,可现在进退两难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劝说,“禾禾上次闯的祸母亲拘她一年两年都不为过,可二妹妹出嫁却是人生大事,若错过此次,不知何年才会相见……”
林不言说完,看着沈氏脸色仍旧不好,他犹豫地开口,“母亲?”
“禾禾指使你来的?”两个都是自家孩子,沈氏看林不言的样子就猜出七七八八。
林不言不敢直接回答,只说,“禾禾和二妹妹自小长大的情分,现在二妹妹将要出嫁做人妇,她一直都很想亲自送二妹妹出嫁”。
沈氏想了想说道,“此事我再想想”。
想想便是有机会了,林不言赶紧绕到母亲身后为她按肩捶背,奉承地说,“母亲辛苦了,现在除了筹备二妹妹的婚事还要思虑禾禾那皮猴,儿子给您松松筋骨,万事可要以身体为先”。
沈氏听儿子说完心中自是高兴,“还是你懂事”。
最终,沈氏还是点头答应下来,不过也再三叮嘱林不言此次是林家两个女孩出行,路上定要仔细。
两年的时间,林妙姜手上的嫁衣从布匹到成衣,最终披在身上,出嫁清晨禾禾手里揣着一个木盒最后一次来到清荷院。
沈氏、陈氏和一干婆子丫鬟已围绕着林妙姜,梳头婆婆站在林妙姜身后,拿着红木梳往她乌黑的长发从头顶梳起,口里念念有词,“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
陈氏在后头红着眼眶,时不时悄悄擦去眼角的泪珠,养在家里十八年的女儿即将远嫁去通州,今后是好是坏,都要她自己承受了,只愿姑爷不辜负她的姜姐儿。
长发挽成高髻,重重的头冠戴在头上时仿佛能把她纤细的脖颈压弯,林妙姜看着母亲、姨娘和妹妹,还没开口眼泪就滚了出来。
“大喜的日子可不许哭”,沈氏上前拂去她脸上的泪珠,心中也是万般不舍,忍不住多加叮嘱,“你性子和善,嫁到许家后需勤奉公婆,体贴夫君,也要记住你是林家的女儿,他们若是敢欺负你,你尽可往家里来信,定不会让你被欺负”。
林妙姜控制不让自己流泪,哽咽着说,“是,承蒙母亲教养大恩,女儿今后不能在您身边尽孝,母亲定要保重身体”。
“好了”,沈氏放下林妙姜的手,忍住心中的不舍,看了眼陈姨娘,“宾客快到了,我得去前厅待客,剩下的时间你们母女俩再聊聊吧”。
禾禾知道这是给她们母亲留时间叙话,自觉留下也不妥,只好把木盒递给了姐姐的陪嫁丫头兰鸣,朝她使了眼色,自己追着母亲出了门。
“母亲”,她快几步赶上沈氏,手也挽起沈氏的胳膊。
沈氏这才注意到禾禾今日穿得是一身男子的打扮,“你这是?”
“女装太显眼,我想着还是着男装随姐姐出发,到时候用布巾蒙了脸,认谁也认不出来”。
“也好”,沈氏今日没什么功夫管禾禾,见男装也不碍事就没管她,只是又再叮嘱道,“去的路上不许骑马,只能坐马车听到了吗!”
“知道的母亲,您放心吧!”
林老爷在官场二十几年,此次女儿出嫁,前来道贺的同僚也不少,沈氏和林不言在一旁跟着帮衬,林府外积聚着一群看热闹的百姓想看看林家姑爷的模样顺便讨赏钱。
此次出嫁吉时是沈氏特意到镇国寺请方丈批的日子,许家为了不耽误吉时,早在出嫁前一行人马就到了京城的驿站。
辰时一刻,新郎官骑着大门自清远街往北而来,身后的队伍敲敲打打排了半条街,到林府后,他身边的小厮打开手里的木匣依礼向周围的百姓抛洒铜钱,顿时哄闹声更甚。
许文瑞镇定地下马由专人引入林府。
大堂内
林妙姜在堂前最后正式拜别父母,沈氏从婢女手上接过盖头亲自为她盖好,红色锦帕遮住了林妙姜姣好容颜,沈氏忍不住轻声叮嘱道,“常给家里写信知道吗?”
盖头里林妙姜轻声回答,“是,女儿谨记”。
明明是喜事,大家却牵扯出万般不舍,外头小厮禀报新姑爷已到。
沈氏用手帕擦去泪水,招呼丫鬟牵起林妙姜,林不言上前背起新娘。
梁朝婚俗讲究新娘出嫁脚不沾地,盖上盖头直到许家,除了在马车待着她都得人背着出行。
大堂到大门不过二百多步,却是林家大小姐所为最后一次以闺阁女儿的身份在林家,陈姨娘牵着林妙姜的手一直到大门口才松开。
此次送嫁由林不言和纪龙骑马开道,许文瑞骑马在新娘马车前头护着,禾禾和双喜坐后一辆马车,在后头便是一水儿的嫁妆物件。
一切准备就绪,敲敲打打的锣鼓吹得更热闹,林不言加紧马肚准备启程,身后队伍紧接着出发,这次林府嫁女是狠下了心血的。
为了不让女儿嫁过去被婆家看轻,沈氏更是准备了二百二十八担嫁妆,再加上良田庄子八十亩,地契随一万两银票封红匣由林妙姜捧着出嫁。
再是京城嫁女儿,也不过如是了,那些嫁妆被安置在马车上花了三十辆马车拉运,加上仆人和护卫的队伍,全部动身出京时从街头到巷尾也花了不少时间。
出城门时照常有驻扎的官兵核查队伍,禾禾的马车也停了下来,她干脆带着面纱下马走走。
车里的双喜紧张地探出脑袋叫她,“小姐……不是,少爷,夫人才交代了您别到处乱跑……”
禾禾把她的头塞了回去,“我不乱跑,就在外面看看,你别出来”。
她看见前面林不言正和盘查的官兵交涉,索性隔得不远,她干脆走上去凑热闹。
林不言看见她出来也皱眉,“你怎么又出来乱跑?”
禾禾觉得他们真烦人,没回答他,把头扭了过去,却见从远处的街道上有两人骑马而来。
他们约过队伍直接在禾禾旁边停下。
身边的官差一见到马上的人立刻恭敬地行礼,“见过裴大人”。
禾禾仰头盯着裴邵,一月不到她发现他的脸比第一次见的时候更瘦削了。
“裴大人要外出公干?”
裴邵低头垂眉看着路边一个男子打扮的青年,被布巾蒙着脸,一双眼睛却又大又亮。
“林小姐此身装扮倒是特别”。
语气平平听不出情绪,禾禾刚想开口,官差已经替他办好路引,一旁的手下手下路引,两人直接骑马而去。
马蹄扬起的灰尘扑了禾禾一脸,她望着两人飞奔而走的背影扯了扯嘴角。
林不言轻扯了禾禾的袖子,有些责问地说,“你和他搭什么话!”
她不理林不言,丢下一句“相逢技术有缘嘛哥哥”,就转身去了林妙姜的马车。
她把车窗推开,往里递进去一包放在怀里的桂花糕,她对兰鸣说,“还有大半天才到驿站,这个桂花糕你拿好,一会姐姐要是饿了就喂给她”。
“禾禾!”马车里响起林妙姜的声音。
她踮起脚从车窗往进去,看见头戴重冠不能动弹的林妙姜,“怎么了姐姐?”
“刚才事情繁多无法和你细说,你早晨送来的两千两是怎么回事?”
禾禾把手支在窗沿,笑嘻嘻地说,“姐姐此次出嫁,父亲母亲和陈姨娘送了嫁妆,哥哥也送了添妆,没道理没有我啊,姐姐收下吧,母亲说女子嫁人后要是没点体己钱就会处处受婆家掣肘,我今后还能挣钱呢,姐姐放心拿着便是”。
林妙姜想把钱递还给禾禾,自己的嫁妆安稳过余生已是绰绰有余,没道理再拿妹妹的辛苦钱,可禾禾一看到她们想把钱换回来,赶紧退后一步,“我看前面差不多要出发了,姐姐,我先回去了”。
京城驾马车到通州,脚程快的话大半日可到,若是送嫁队伍,因着有女眷和繁重的嫁妆行李,他们为稳妥起见决定从官道慢行,等车架到阳城县时已过了近两日。
京城大官的女儿加到本县许家,对阳城县百姓而言真真是难得的事,送嫁队伍到城门时几乎整个县城的人都来观望,这次许家也是做足了派头,自队伍近城开始便有小厮沿途抛洒铜钱,更是在许家临街米铺开设粥棚为全县百姓免费派白粥和红果。
“许家果然今时不同往日,今日是娶了京城大官的女儿,恐怕明日就要居家搬迁到京城了”。
“可不是,你看这些嫁妆,多得望不了头,京城的女儿就是不一样”。
“之前刘员外家嫁女儿生拉硬拽才凑够八十八担……”
院中
二房的周氏刚帮衬着请点好厨房的备菜,正和喜鹊往大堂走去。
喜鹊有些不忿地说,“夫人明明伤寒未愈,大夫人还为着自家的事情劳烦夫人帮忙四处筹备……娶的不过是个庶出的女儿”。
周氏听完不见生气,淡然地说,“即使是庶出的女儿,那也是京城五品大官家的女孩儿,瑞哥儿往后走仕途得到的助力和娶商贾家的侄女相比自然是不同的”。
“夫人不生气?”
“气也气过了”,眼见快到前厅了,她扶了扶头发的发髻继续开口道,“柔嘉虽是我侄女,可宝哥儿、昀哥儿才是我亲儿子,许家才是咱们的根本。瑞哥儿现在和京城攀了亲戚,连带着我的宝哥儿、昀哥儿今后入京也更有希望了不是”。
说完心里更是高兴,脸上的笑意也深了几分,迎着招待前厅的客人去了。
二房曾属意将自家侄女柔嘉说于大房来个亲上加亲,可一来二去,柔嘉都来许家小住多次了,大房也不曾表态,直到家里老夫人带他们去沈府赴宴后,她才明白其中关窍。
她虽出身商贾,可眼界却不似那些只顾蝇头小利的,她心知人心一体才能拖着家族走得更远,最好是走到京城去,让自己的儿子、孙子、曾孙子都成京城里头的贵人,是以这次瑞哥儿娶亲,他们二房着实出了不少心力和财力,才能办的这样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