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队通过乌绝岭,所幸剩下的路途较为顺利,半个月时间,商队已经到了潼关。潼关一过就是关中平原,都城就是关中平原上规模最雄伟壮阔的一座城池,镐京城。
这么大规模的商队要过关,买路钱肯定少不了,商队老板不是第一次进京,懂得规矩,早早把钱就递上去了,可是迟迟没有动静。张老板心里又急又燥,他这几十辆马车的货物,不能挤在城门口,再过不了关,天一黑,关门一闭,他们这一行人就得在野外露宿了。然而,张老板没有等来入关的通知,等来的是一队守关军士将他的商队团团围住,张老板急忙询问缘由,只得到一个例行检查的回复。
商队的人划在一波,货物划在一波,挨个接受检查。
轮到陆纲和淮音,一个军士问道:“你们俩是哪里人?”
陆纲说:“襄郡,樊城人。”
“准备去哪?”
“都城镐京。”
“有户籍簿和路引吗?”
“有。”两个人把户籍簿和路引递给军士,他接过一看,把户籍簿还给他们,却将路引一把撕掉了。
“你干什么!”淮音急吼吼地问,没有路引他怎么过关进京?
“这个路引无效,樊城开具的路引,只能在襄郡内部通行,要想过潼关,必须州郡以上的路引才可以。”
陆纲说:“我们原来也是在樊城守备衙门当差做事的,知道规制,要过潼关,凭樊城开的路引就可以了。”
“此一时彼一时,都城戒严了,潼关也戒严了。”
这时候,一队兵马经过潼关,看到城门口挤着一支规模不小的商队,正好挡住了他们通关的路,马上一个领头的将军不耐烦地用马鞭不停抽着马下的人,引来一声声哀嚎,陆纲和淮音躲避不及,一人挨了一鞭子。这个将军看到另一边停放着几十辆马车的货物,眼睛顿时一亮,高声道:“边关军情紧急,所有人全部充入军中效力,至于货物,也全数充公,权当支援战事所需。”
商队的张老板一听,一下子就瘫倒在地上,哭得那叫一个惨痛,眼看着他的货物就要被带走了,他顾不得危险,一把抱住了将军的马腿,哭诉道:“将军饶命,这些货物都是小人的身家性命,您给充公了,小人还活不活了!”
将军说:“本将军说过边关军情紧急,边关要是出了事,别说你一个人,我们大家都活不了。”
张老板说:“大道理小人都明白,可是真要全部充公,小人今日就一头撞死在这潼关!”
将军说:“倒是碰上个要钱不要命的,罢了,本将军给你留下一半货物。还有,挤在城门口的这些人,看看年龄,五十岁以上的,十五岁以下的,通通不要,上了战场也是白白送死。”
人群中,有一个声音问:“什么意思啊,我们是要到都城镐京去的。”
“镐京你们就不用去了,随本将军去军中效力吧。”
说完,就有军士上前抓人,面对这些如狼似虎的军士,很多人怂了胆子不敢反抗,也有一些拼命抵抗不从的,当即就有军士亮出刀枪,一下子,有叫骂声,有哭嚎声,有亮兵器的声音,有抽鞭子的声音,更伴着牛马嘶鸣的声音,整个潼关门口变得乱哄哄的。
淮音心里一急,这是被抓了壮丁?淮音高喊:“我们是樊城人,我们有户籍簿的,要征召我们参军入伍也得樊城守备下令。”
这将军哼笑一声,说道:“军情紧急,谁跟你讲究这些地域上的政策,都是我宣朝的子民,到哪里参军不是参。”
就这样,陆纲和淮音两个人没有能到都城,就在潼关关口,被抓了壮丁入伍了。
潼关外的一处临时军营。
陆纲和淮音已经穿上军服,瞅瞅彼此,都是一脸的无奈和无措,这一切快得让两个人简直措手不及,明明他们都已经到潼关口了,镐京就在眼前,触手可及。两个人站在几千个新兵中间,这几千个新兵都是在潼关附近临时征召入伍的。分队时,两个人被分到了不同的队伍。
淮音问:“我们能不能分在一起?”
一个鞭子就狠狠抽过来,持鞭的军士怒道:“怎么分的那是上头的意思,轮得到你们置喙!”
淮音和陆纲就此分开了。没过几天,军队开拔,淮音也不知道他将要去往哪里。他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马前卒,连上马的资格都没有,每天跟随大部队急行军,每天都要走上百里。到了晚上,睡在营帐的大通铺上,听着旁边的军士们发出来的此起彼伏的鼾声,他忽然怀疑自己一个冲动就离开樊城前往都城的决定是不是对的,他晚上经常睡不着,就翻开老道士给的那本破旧的书看。这本书原来是一本剑谱,淮音在樊城的时候,也曾练过几下刀剑功夫,他怕被人发现,就趁深夜大家都睡熟了,他便一个人爬下通铺,蹑手蹑脚走出营帐,尽可能走得远一些,趁着月光,用自己的那把镇宅铁剑偷偷地练。这本剑谱上的招式相当复杂,淮音往往几天才能看一页,练一招。
大军走了一个多月,终于驻扎下来,淮音这才知道,原来西北的戎项族起了叛乱,他们是来镇压叛乱的。负责镇压这场叛乱的主将是殿前禁军都指挥使,沈构。
淮音没有见过这位主将大人,他作为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每天就三件任务,训练,站岗,打杂。他和所有新兵一样,在严酷的训练之余,几乎每天都在等待,等待一个让他们上战场的命令,也许就是明天。他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好准备,他原以为在乌绝岭面对几百个穷凶极恶的山匪就是经历的最凶险的场面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这么接近战场,接近战争,两军厮杀,刀剑相加于身,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他以往不过是从说书人的嘴里听过和话本子里看过这种场面。
淮音还没有上战场,但他已经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了,军营里的老兵越来越少,他们都上战场了,抬回来的伤兵越来越多,淮音知道,死在战场上没有能够被抬回来的兵士只会更多,军医一直缺人,药品更加严重不足,这些被抬下来的伤兵大多也不过是等死,如果能拼着一股意志撑过去也就撑过去了,撑不过去的悄无声息就死了。于是,淮音每天的任务又多了两个,抬伤兵和挖坑埋死人。对他触动最大的一次,是一个小队长,前几天淮音还接受过他的训练,因为动作不规范挨了他几下鞭子,然后,淮音就没有见过他了,几天后,他就成了淮音抬下来的伤兵,他的伤其实不重,但是因为没有药物治疗,他很快就死了,淮音亲手挖坑把他埋了。
军营里唯一不变的,除了这些伤兵痛苦的哭嚎,就是越来越浓烈的血腥味和主营帐前高高飘扬的军旗。
这天,淮音在主营帐前站岗,本来在主营帐前面站岗这种事是轮不到他一个新兵的,但是老兵几乎都被抽调走了。
主营帐里,姓刘和姓魏的两个将军正在说话。
刘将军说:“没想到这场战事陷入胶着了。”
魏将军说:“戎项人筹谋已久,我们却是准备不足,沈指挥使能把仗打成这样,已经非常了不得了,你看戎项人至今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刘将军说:“可是我们的兵力不占优势,仗打到现在,能抽调的兵力都抽调出去了。”
魏将军说:“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就用那些新兵吧。”
刘将军说:“不行,那些新兵才入伍一个月,送到战场上十有八九就是个死啊。”
魏将军说:“那你说怎么办,沈指挥使已经好几次催促我们派兵支援了。”
刘将军说:“我也没有办法,手上没有兵,说破天也没有用。”
魏将军说:“你如果没有办法,那就听我的,用那些新兵。戎项人跟我们打到现在,也料定我们没有多余的兵力了,我们这时候派上一队兵压上去,戎项人必定措手不及,哪怕是一队新兵,给戎项人的冲击也是有的。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些新兵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们对沈指挥使也多少有了一些交代,等他撤下来,他也不能怪罪我们。”
刘将军说:“我看可以,就按你说的办。”
两个将军都是大嗓门,淮音在营帐外面听得清清楚楚,他忽然明了,这下子是真的要上战场了。他问自己,你怕吗?他摸摸自己的左边胸膛,那里跳动得厉害,他怎么会不怕,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本能里会不害怕战争吧?
但他告诉自己不要怕,因为这个国家是那个少女的国家,因为她告诉他,一定要做一个为国家尽忠职守的人,更要做一个忠孝节义的好人,那么有什么能比得上战场杀敌建功更能称得上为国家尽忠职守的事呢?
淮音终于还是抗上长枪上了战场,和所有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一样,他也心怀忐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过第一场仗。
他在军营的时候,听一个老兵说过,作为一个新兵,如果熬过了第一场仗,后面就不容易死了,当时有一个新兵就问如果熬不过去怎么办,老兵骂了一句,“笨蛋,熬不过去不就死在战场上了嘛!”
就这样,淮音作为一个新兵,第一次上了战场。这是他第一次面临真实的战场,他以前唯一对敌的机会,就是在樊城衙门当差的时候,有一次组织清剿山匪,他们这些差役和樊城守军一起,几百号人,还没等交上手,山匪就已经缴械投降了,没有动一刀一枪,也没有流血,和这一次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到了战场上,淮音误打误撞被乱军冲到了他们的主帅范武的身边。
此时,范武正陷入十几人党项人的重重包围之下。
范武虽然英勇,但是双拳难敌四手,他打退了一波进攻,第二波进攻又开始了,打退了第二波进攻,第三波进攻又开始了,围着他的人一波又一波,络绎不绝。这些党项人也知道,只要把范武这个主帅解决了,这场战争他们就能获得胜利。
“将军小心!”淮音大喊一声,但有些来不及,弯刀划破了范武的盔甲,在他的背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他的后背顿时被血染红,沈构气力不济,一下子单膝跪倒在地。
范武心想,今日莫非要命丧于此啊,他握紧长枪,努力想支撑起身体,但力气一时竟然使不上来。眼看到刀剑就要加身,一把铁剑横了过来,剑身锈迹斑斑,甚至还没有开锋,持剑的人就是那个新兵,淮音。淮音用铁剑横挡,挡住了他们的攻势,然后右手换左手,绕到他们背后,左手剑一拉,拉在他们的脖颈上,可惜,铁剑没有开锋,这些人的脖颈上见了血,但不致命。然后,他们就朝着淮音扑过来了。
“新兵,接剑。”范武将腰上的佩剑扯下来,扔给淮音,淮音一把抽出来,几个剑花,将他们的刀剑纷纷挑落在地,然后,顺手一拉,这一次,一剑封了几个人的喉咙,因为离得太近,鲜血喷涌溅在了淮音的脸上。
淮音一下子瘫倒在地,有些反应不过来,这是他第一次杀人,一二三四五,他一次性杀了五个人。
范武一巴掌拍过来,把淮音拍醒了。
“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杀人,谁都害怕,再多杀几个,你就觉得也就比杀鸡杀狗难一点而已。”
“可是我不想杀人。”
范武有点生气,呵斥道:“保家卫国,怕什么杀人!”
一句话,就说服了淮音。
范武拄着长枪,缓缓站起来,他背后的伤很严重,但他身为这支军队的统帅,不允许自己倒下。
“你的剑术不错,学过?”
“在家乡的守备衙门当过几年差,练过一些功夫。”
范武想说,你的剑术,可不是在守备衙门当差能练出来的。而且,范武分明看到,顺着他一剑封了五个戎项人喉咙的时候,剑刃和剑尖处闪烁的光,那是纵横的剑气。一般来说,只有剑术修炼到极高明的境界,才能生成剑气。
淮音想把佩剑还给范武,范武说:“你留着吧,这把剑在你手上更有用。”
幸运的是,他们打赢了这一场仗,淮音在战斗中,还救下了他们的统帅,殿前禁军副都指挥使,范武
战后,范武论功行赏,特地召见了淮音。
战争过后,范武论功行赏,特地召见了淮音。
范武问:“你是哪里人士?”
淮音回答:“樊城。”
范武问:“樊城人怎么会加入到我西北军中?”
淮音就把准备去都城镐京,却在潼关被抓了壮丁,一路行军到西北边关的经过说了一遍。
范武笑了,说道:“我当年也是被抓壮丁入伍的,从一个马前卒做到了殿前禁军都指挥使,如今二十有一载。你有什么想法,想回樊城,去都城,还是愿意留在军中效力?”
淮音想说去都城,可没等他回答,范武又说:“你还是留在军中效力吧,今日你算是救了我一命,而且护卫帅旗有功,以后你就跟在我身边,做一个亲兵,如何?跟我做亲兵,保你三年内升上校尉,不过前提是你得和今日一样作战勇猛。”
淮音还没有回答,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他叹了口气,也罢,待在军中就待在军中吧,等真的建功立业了再去都城,也许机会更大一些。
范武忽然问:“你的剑术不错,跟谁学的?”
淮音回道:“就在守备衙门当差的时候学了一些刀剑和拳脚功夫,去都城的路上,无意间捡了一本剑谱,瞎练了几招,没有人教过我。”淮音留了个心眼,没有将老道士的事情说出来。
范武觉得不像那么简单,不过他没有多问,只是说:“剑术不错,适合用来杀敌,正好在我西北军中一展所长。”
于是,淮音就做了范武的亲兵,他被提拔得很快,三个月后,升了亲兵队长,一年后,担任了旗牌官,一年半后,升了小校,小校已经算得上是军中的中阶军职了。
淮音在西北军中待了三年,从一个马前卒做到了校尉,校尉已经能单独领一支军队了,人数在三千到五千左右。
范武升淮音做校尉的时候,还特意问他,愿意领哪一支军队,淮音想也没想,就说想领在潼关在一起被抓了壮丁的人。
范武问他原因。
淮音说:“我们这些人都是在潼关被抓了壮丁的,我记得当时应该有一万多人,现在正剩下三千人了,我想带着他们,不说带他们建功立业,但至少能少死一个人就少死一个人,让他们都能平安回家。”
范武说:“按照军中惯例,一个校尉带他的同乡兵或者熟悉的兵是大忌,你知道为什么吗?”
淮音说:“防止抱团,防止军中作乱,防止军队哗变。”
范武说:“没错,但既然你跟了要了他们,我就答应你,这是我给你的信任,希望你也对我没有二心。”
淮音抱拳行了一礼,说:“请将军大人放心,淮音一定会做一个为国家尽忠职守的人,做一个忠孝节义的人。”
范武皱了皱眉头,总觉得淮音的回答和他的要求有一些出入,不知道是淮音理解错了,还是他想多了。
这三年,西北战局一定,党项人也被打得称臣求和,范武也一路从殿前禁军副都指挥使到都指挥使,再到殿前副都点检,如今又做了殿前都点检。殿前都点检,号称检帅,已经是乾国最高级的武将之一了。等战事彻底结束,他回到都城,正式就任,就是执掌军队中枢的国之大奖。
这么大规模的商队要过关,买路钱肯定少不了,商队老板不是第一次进京,懂得规矩,早早把钱就递上去了,可是迟迟没有动静。张老板心里又急又燥,他这几十辆马车的货物,不能挤在城门口,再过不了关,天一黑,关门一闭,他们这一行人就得在野外露宿了。然而,张老板没有等来入关的通知,等来的是一队守关军士将他的商队团团围住,张老板急忙询问缘由,只得到一个例行检查的回复。
商队的人划在一波,货物划在一波,挨个接受检查。
轮到陆纲和淮音,一个军士问道:“你们俩是哪里人?”
陆纲说:“襄郡,樊城人。”
“准备去哪?”
“都城镐京。”
“有户籍簿和路引吗?”
“有。”两个人把户籍簿和路引递给军士,他接过一看,把户籍簿还给他们,却将路引一把撕掉了。
“你干什么!”淮音急吼吼地问,没有路引他怎么过关进京?
“这个路引无效,樊城开具的路引,只能在襄郡内部通行,要想过潼关,必须州郡以上的路引才可以。”
陆纲说:“我们原来也是在樊城守备衙门当差做事的,知道规制,要过潼关,凭樊城开的路引就可以了。”
“此一时彼一时,都城戒严了,潼关也戒严了。”
这时候,一队兵马经过潼关,看到城门口挤着一支规模不小的商队,正好挡住了他们通关的路,马上一个领头的将军不耐烦地用马鞭不停抽着马下的人,引来一声声哀嚎,陆纲和淮音躲避不及,一人挨了一鞭子。这个将军看到另一边停放着几十辆马车的货物,眼睛顿时一亮,高声道:“边关军情紧急,所有人全部充入军中效力,至于货物,也全数充公,权当支援战事所需。”
商队的张老板一听,一下子就瘫倒在地上,哭得那叫一个惨痛,眼看着他的货物就要被带走了,他顾不得危险,一把抱住了将军的马腿,哭诉道:“将军饶命,这些货物都是小人的身家性命,您给充公了,小人还活不活了!”
将军说:“本将军说过边关军情紧急,边关要是出了事,别说你一个人,我们大家都活不了。”
张老板说:“大道理小人都明白,可是真要全部充公,小人今日就一头撞死在这潼关!”
将军说:“倒是碰上个要钱不要命的,罢了,本将军给你留下一半货物。还有,挤在城门口的这些人,看看年龄,五十岁以上的,十五岁以下的,通通不要,上了战场也是白白送死。”
人群中,有一个声音问:“什么意思啊,我们是要到都城镐京去的。”
“镐京你们就不用去了,随本将军去军中效力吧。”
说完,就有军士上前抓人,面对这些如狼似虎的军士,很多人怂了胆子不敢反抗,也有一些拼命抵抗不从的,当即就有军士亮出刀枪,一下子,有叫骂声,有哭嚎声,有亮兵器的声音,有抽鞭子的声音,更伴着牛马嘶鸣的声音,整个潼关门口变得乱哄哄的。
淮音心里一急,这是被抓了壮丁?淮音高喊:“我们是樊城人,我们有户籍簿的,要征召我们参军入伍也得樊城守备下令。”
这将军哼笑一声,说道:“军情紧急,谁跟你讲究这些地域上的政策,都是我宣朝的子民,到哪里参军不是参。”
就这样,陆纲和淮音两个人没有能到都城,就在潼关关口,被抓了壮丁入伍了。
潼关外的一处临时军营。
陆纲和淮音已经穿上军服,瞅瞅彼此,都是一脸的无奈和无措,这一切快得让两个人简直措手不及,明明他们都已经到潼关口了,镐京就在眼前,触手可及。两个人站在几千个新兵中间,这几千个新兵都是在潼关附近临时征召入伍的。分队时,两个人被分到了不同的队伍。
淮音问:“我们能不能分在一起?”
一个鞭子就狠狠抽过来,持鞭的军士怒道:“怎么分的那是上头的意思,轮得到你们置喙!”
淮音和陆纲就此分开了。没过几天,军队开拔,淮音也不知道他将要去往哪里。他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马前卒,连上马的资格都没有,每天跟随大部队急行军,每天都要走上百里。到了晚上,睡在营帐的大通铺上,听着旁边的军士们发出来的此起彼伏的鼾声,他忽然怀疑自己一个冲动就离开樊城前往都城的决定是不是对的,他晚上经常睡不着,就翻开老道士给的那本破旧的书看。这本书原来是一本剑谱,淮音在樊城的时候,也曾练过几下刀剑功夫,他怕被人发现,就趁深夜大家都睡熟了,他便一个人爬下通铺,蹑手蹑脚走出营帐,尽可能走得远一些,趁着月光,用自己的那把镇宅铁剑偷偷地练。这本剑谱上的招式相当复杂,淮音往往几天才能看一页,练一招。
大军走了一个多月,终于驻扎下来,淮音这才知道,原来西北的戎项族起了叛乱,他们是来镇压叛乱的。负责镇压这场叛乱的主将是殿前禁军都指挥使,沈构。
淮音没有见过这位主将大人,他作为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每天就三件任务,训练,站岗,打杂。他和所有新兵一样,在严酷的训练之余,几乎每天都在等待,等待一个让他们上战场的命令,也许就是明天。他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好准备,他原以为在乌绝岭面对几百个穷凶极恶的山匪就是经历的最凶险的场面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这么接近战场,接近战争,两军厮杀,刀剑相加于身,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他以往不过是从说书人的嘴里听过和话本子里看过这种场面。
淮音还没有上战场,但他已经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了,军营里的老兵越来越少,他们都上战场了,抬回来的伤兵越来越多,淮音知道,死在战场上没有能够被抬回来的兵士只会更多,军医一直缺人,药品更加严重不足,这些被抬下来的伤兵大多也不过是等死,如果能拼着一股意志撑过去也就撑过去了,撑不过去的悄无声息就死了。于是,淮音每天的任务又多了两个,抬伤兵和挖坑埋死人。对他触动最大的一次,是一个小队长,前几天淮音还接受过他的训练,因为动作不规范挨了他几下鞭子,然后,淮音就没有见过他了,几天后,他就成了淮音抬下来的伤兵,他的伤其实不重,但是因为没有药物治疗,他很快就死了,淮音亲手挖坑把他埋了。
军营里唯一不变的,除了这些伤兵痛苦的哭嚎,就是越来越浓烈的血腥味和主营帐前高高飘扬的军旗。
这天,淮音在主营帐前站岗,本来在主营帐前面站岗这种事是轮不到他一个新兵的,但是老兵几乎都被抽调走了。
主营帐里,姓刘和姓魏的两个将军正在说话。
刘将军说:“没想到这场战事陷入胶着了。”
魏将军说:“戎项人筹谋已久,我们却是准备不足,沈指挥使能把仗打成这样,已经非常了不得了,你看戎项人至今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刘将军说:“可是我们的兵力不占优势,仗打到现在,能抽调的兵力都抽调出去了。”
魏将军说:“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就用那些新兵吧。”
刘将军说:“不行,那些新兵才入伍一个月,送到战场上十有八九就是个死啊。”
魏将军说:“那你说怎么办,沈指挥使已经好几次催促我们派兵支援了。”
刘将军说:“我也没有办法,手上没有兵,说破天也没有用。”
魏将军说:“你如果没有办法,那就听我的,用那些新兵。戎项人跟我们打到现在,也料定我们没有多余的兵力了,我们这时候派上一队兵压上去,戎项人必定措手不及,哪怕是一队新兵,给戎项人的冲击也是有的。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些新兵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们对沈指挥使也多少有了一些交代,等他撤下来,他也不能怪罪我们。”
刘将军说:“我看可以,就按你说的办。”
两个将军都是大嗓门,淮音在营帐外面听得清清楚楚,他忽然明了,这下子是真的要上战场了。他问自己,你怕吗?他摸摸自己的左边胸膛,那里跳动得厉害,他怎么会不怕,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本能里会不害怕战争吧?
但他告诉自己不要怕,因为这个国家是那个少女的国家,因为她告诉他,一定要做一个为国家尽忠职守的人,更要做一个忠孝节义的好人,那么有什么能比得上战场杀敌建功更能称得上为国家尽忠职守的事呢?
淮音终于还是抗上长枪上了战场,和所有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一样,他也心怀忐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过第一场仗。
他在军营的时候,听一个老兵说过,作为一个新兵,如果熬过了第一场仗,后面就不容易死了,当时有一个新兵就问如果熬不过去怎么办,老兵骂了一句,“笨蛋,熬不过去不就死在战场上了嘛!”
就这样,淮音作为一个新兵,第一次上了战场。这是他第一次面临真实的战场,他以前唯一对敌的机会,就是在樊城衙门当差的时候,有一次组织清剿山匪,他们这些差役和樊城守军一起,几百号人,还没等交上手,山匪就已经缴械投降了,没有动一刀一枪,也没有流血,和这一次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到了战场上,淮音误打误撞被乱军冲到了他们的主帅范武的身边。
此时,范武正陷入十几人党项人的重重包围之下。
范武虽然英勇,但是双拳难敌四手,他打退了一波进攻,第二波进攻又开始了,打退了第二波进攻,第三波进攻又开始了,围着他的人一波又一波,络绎不绝。这些党项人也知道,只要把范武这个主帅解决了,这场战争他们就能获得胜利。
“将军小心!”淮音大喊一声,但有些来不及,弯刀划破了范武的盔甲,在他的背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他的后背顿时被血染红,沈构气力不济,一下子单膝跪倒在地。
范武心想,今日莫非要命丧于此啊,他握紧长枪,努力想支撑起身体,但力气一时竟然使不上来。眼看到刀剑就要加身,一把铁剑横了过来,剑身锈迹斑斑,甚至还没有开锋,持剑的人就是那个新兵,淮音。淮音用铁剑横挡,挡住了他们的攻势,然后右手换左手,绕到他们背后,左手剑一拉,拉在他们的脖颈上,可惜,铁剑没有开锋,这些人的脖颈上见了血,但不致命。然后,他们就朝着淮音扑过来了。
“新兵,接剑。”范武将腰上的佩剑扯下来,扔给淮音,淮音一把抽出来,几个剑花,将他们的刀剑纷纷挑落在地,然后,顺手一拉,这一次,一剑封了几个人的喉咙,因为离得太近,鲜血喷涌溅在了淮音的脸上。
淮音一下子瘫倒在地,有些反应不过来,这是他第一次杀人,一二三四五,他一次性杀了五个人。
范武一巴掌拍过来,把淮音拍醒了。
“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杀人,谁都害怕,再多杀几个,你就觉得也就比杀鸡杀狗难一点而已。”
“可是我不想杀人。”
范武有点生气,呵斥道:“保家卫国,怕什么杀人!”
一句话,就说服了淮音。
范武拄着长枪,缓缓站起来,他背后的伤很严重,但他身为这支军队的统帅,不允许自己倒下。
“你的剑术不错,学过?”
“在家乡的守备衙门当过几年差,练过一些功夫。”
范武想说,你的剑术,可不是在守备衙门当差能练出来的。而且,范武分明看到,顺着他一剑封了五个戎项人喉咙的时候,剑刃和剑尖处闪烁的光,那是纵横的剑气。一般来说,只有剑术修炼到极高明的境界,才能生成剑气。
淮音想把佩剑还给范武,范武说:“你留着吧,这把剑在你手上更有用。”
幸运的是,他们打赢了这一场仗,淮音在战斗中,还救下了他们的统帅,殿前禁军副都指挥使,范武
战后,范武论功行赏,特地召见了淮音。
战争过后,范武论功行赏,特地召见了淮音。
范武问:“你是哪里人士?”
淮音回答:“樊城。”
范武问:“樊城人怎么会加入到我西北军中?”
淮音就把准备去都城镐京,却在潼关被抓了壮丁,一路行军到西北边关的经过说了一遍。
范武笑了,说道:“我当年也是被抓壮丁入伍的,从一个马前卒做到了殿前禁军都指挥使,如今二十有一载。你有什么想法,想回樊城,去都城,还是愿意留在军中效力?”
淮音想说去都城,可没等他回答,范武又说:“你还是留在军中效力吧,今日你算是救了我一命,而且护卫帅旗有功,以后你就跟在我身边,做一个亲兵,如何?跟我做亲兵,保你三年内升上校尉,不过前提是你得和今日一样作战勇猛。”
淮音还没有回答,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他叹了口气,也罢,待在军中就待在军中吧,等真的建功立业了再去都城,也许机会更大一些。
范武忽然问:“你的剑术不错,跟谁学的?”
淮音回道:“就在守备衙门当差的时候学了一些刀剑和拳脚功夫,去都城的路上,无意间捡了一本剑谱,瞎练了几招,没有人教过我。”淮音留了个心眼,没有将老道士的事情说出来。
范武觉得不像那么简单,不过他没有多问,只是说:“剑术不错,适合用来杀敌,正好在我西北军中一展所长。”
于是,淮音就做了范武的亲兵,他被提拔得很快,三个月后,升了亲兵队长,一年后,担任了旗牌官,一年半后,升了小校,小校已经算得上是军中的中阶军职了。
淮音在西北军中待了三年,从一个马前卒做到了校尉,校尉已经能单独领一支军队了,人数在三千到五千左右。
范武升淮音做校尉的时候,还特意问他,愿意领哪一支军队,淮音想也没想,就说想领在潼关在一起被抓了壮丁的人。
范武问他原因。
淮音说:“我们这些人都是在潼关被抓了壮丁的,我记得当时应该有一万多人,现在正剩下三千人了,我想带着他们,不说带他们建功立业,但至少能少死一个人就少死一个人,让他们都能平安回家。”
范武说:“按照军中惯例,一个校尉带他的同乡兵或者熟悉的兵是大忌,你知道为什么吗?”
淮音说:“防止抱团,防止军中作乱,防止军队哗变。”
范武说:“没错,但既然你跟了要了他们,我就答应你,这是我给你的信任,希望你也对我没有二心。”
淮音抱拳行了一礼,说:“请将军大人放心,淮音一定会做一个为国家尽忠职守的人,做一个忠孝节义的人。”
范武皱了皱眉头,总觉得淮音的回答和他的要求有一些出入,不知道是淮音理解错了,还是他想多了。
这三年,西北战局一定,党项人也被打得称臣求和,范武也一路从殿前禁军副都指挥使到都指挥使,再到殿前副都点检,如今又做了殿前都点检。殿前都点检,号称检帅,已经是乾国最高级的武将之一了。等战事彻底结束,他回到都城,正式就任,就是执掌军队中枢的国之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