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亲这件事委实过于虚幻,以至于元遥第二日醒来时对着不熟悉的屋子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在段淮的房间。
不仅如此,她甚至还躺在段淮的床上。
半撑着身子坐起来,元遥将目光投到空无一物的床下,原本在地上的被褥已经被叠好置于床角。
垂眸凝了会儿神,她仔细回想着昨天梦里的触感,现在看来,想必那不是梦,否则她应当还在地上才对。
揉了揉酸胀的眉心,元遥叫了人进来。
“段淮他在何处?”
馨儿扶她下床,答道:“回殿下,段家家主今日离京,姑爷一早起来送他去城门了。”
“送段家伯父,”元遥微微蹙眉,“怎的不叫我起来?”
因着公主的名头,她无须对夫家人多礼,可人家长辈离京归乡,自己跟没事儿人似的在房中呼呼大睡,多少不太合适。
“是姑爷说您昨晚没睡好,才让我们别叫您了。”
元遥没注意到这话的歧义和馨儿一闪而过的羞赧,脑子里想的是他昨晚说不愿与她同房而眠的事。
他的意思是愿意和她回公主府,但不愿和她住在一屋,还是干脆和她分居两地——连公主府都不愿去?
事关府里活计的准备,她寻个空儿得问清楚。
用过早膳,元遥在花园中闲步,无意中发现了五六只黑不溜的小狗在草地上打滚,问过府里的下人得知是段淮前些日子从街上捡回来的,悉心照料了许多日才养活。
看得出来,几个小家伙让他养得很好,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欢腾得不行。
逗了一会儿狗,元遥又在房里寻了本书,半晌很快过去,临近午膳,终于等到了段淮回府。
段淮一进膳厅,见到她时的表情似乎不太好看,好像在问,她为什么还在。
元遥语气温和道:“大伯走了?”
对方闻言好笑地看着她,并未接话。
元遥不知自己这句话哪里有问题,内里细想,莫不是他觉得,她不应当随着他叫大伯?
“……你大伯走了?”
段淮这回倒是敛起了笑容,不咸不淡地嗯了声,拿起筷子便要夹菜。
元遥见状也放松了些,接过馨儿递来的汤碗,舀了一勺慢慢喝着。
不知是不是常年在军中的原因,段淮进食很快,她一碗汤还没见底,那边儿已经要撂筷了。
元遥放下汤匙,斟酌再三道:
“你要和我回公主府吗?”
段淮牵起眼皮,漫不经心地开口反问:
“跟你回去有什么好处?”
这话当真把元遥问住了,仔细想想确实没什么好处。
就像这世间大多女子一样,成亲后要离开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费尽心力去融入别人的地盘,到了最后,于夫家是客,于母家是戚。多的尽是拘束与麻烦,哪来的什么好处。
“公主府比段府大了些,除了这点,的确没什么优势,”元遥认真思考着,末了还补了句:“甚至床都是你这儿的更舒服些。”
段淮房里的床褥更厚实,睡着要舒适不少,元遥今早还想着,回去让府里的下人也置办套一样的。
像是没料到她的话一般,段淮玩味十足地扬了扬眉。
元遥亦觉有些失言,眼神向下道:“昨晚……多谢你了。”
她未点明,想来段淮能明白她说的是他抱她上床一事。
“不用客气。”
又是一阵静默,此番重逢,二人间常常陷入这般无言之境,元遥虽是偶感坐立难安,但却也庆幸,好歹两个人还能平和相处。
用完午膳,段淮仍是没给她个准话,元遥便耐心地再问了一遍,谁知道人家轻飘飘一句“我考虑考虑”就又将她打发了过去。
“你慢慢考虑,”元遥说着就要起身,“我傍晚有约不在府里,你若是想好了差人去知会一声即可。”
段淮静默了一瞬,随后问道:“杨仪舒?”
元遥抬眸,明白过来他这是问她和谁有约,于是摇头否认,答出另一个名字:“是闫牧舟。”
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段淮在听到这个名字后,眸色似乎沉了一沉。
但她未有过多在意,见他没再说什么,便在午后回了府。
之所以急着回去,一是要命人提前收拾出院子,二是准备着傍晚去颐文轩赴约。
颐文轩是位于城南的一家茶楼,远离北城闹市,地段偏僻但也清净。
落日半隐地线之下,元遥如约而至,到了雅间,命婢女们守在门外,她只身推开了隔扇。
映入眼帘的,是梅兰竹菊四块竖匾,罗列于南墙,再往东边的茶室看去,榆木桌上摆放着整套紫砂茶器,四把座椅两两相对,夕光阑珊,斜入进窗,落在东侧椅背上,似是依依不舍、不愿离去。
窗前的男子正在摆弄着多宝阁上的青瓷茶筒,听见她进门的动静,展开笑颜迎上前来:“武夷岩还是碧螺春?”
“碧螺春吧,”元遥笑着回他,自行坐在靠窗一侧,“晌午吃腻着了。”
闫牧舟扶袖往紫砂壶中添着茶叶,转念又想到什么,不免紧张起来,“段淮可知殿下今日是与我会面?”
“……不知,”元遥答他,又见其神态有异,遂问道:“怎么了?”
闫牧舟坦然一笑,将水注入茶壶:“殿下怕不是忘了,段淮他一直不大喜欢我。”
元遥想起来了,他们两人的关系……确实一般,都是自小相识的伙伴,哪怕是嘴上不饶人的杜晗歌,段淮跟她都算不得是关系不好。
可他和闫牧舟不同,两人就像是冬雪与春英,说是一同长大,交集还不如元遥与杨仪舒家的管家多。
想到这儿,元遥不由苦笑,若说关系如何,现在谁又能比她和段淮更差?
寒暄够了,闫牧舟将一布封册本交与她,随即低声道:
“这里头是中州刺史与户部尚书合贪赈灾官款的证据,殿下看看。”
素手翻阅着册本中的纸张,不消一盏茶,元遥轻轻合上布封,“证据确凿,辛苦你了。”
想起什么似的,她又问:“你查这些,元长岭可有怀疑?”
闫牧舟摇摇头,“王爷最近忙着与太子争抢镇北军军权,无暇顾及这些。”
两派相争,互相倾轧,在朝文臣纷纷站队,而闫牧舟由入朝为官,便加入了元长岭一派。
至少,表面是如此。
“万事以自身安危为重。”元遥提醒他。
中州乃是元长岭的封地,在他的地盘,出了这样的事,谁知又有多少是他默许的。
闫牧舟这回为了查清此事,想必动作不会太小,若是会被元长岭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自从闫大人死于非命后,闫牧舟的变化元遥全然看在眼里,从以前的温顺内敛到如今的心思深沉,他背负的东西不比她少,也正是这样,两人才能互相理解至此。
无声片刻,见对方终于点了点头,元遥紧皱的眉头刚要舒缓,忽而察觉到窗外异常的动静,周身一僵。
闫牧舟亦是注意到了她突然凝重的神情,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只听元遥大喊一声:“快趴下!”
身子的反应快过神志,闫牧舟登即伏下身,与此同时,窗纸断裂声伴着寒光侵入屋内,飞射的箭矢直刺进墙上,惊魂未定之下,宽袖被人拽住,抬头一看,眼前女子急切道:“先往外跑!”
元遥边跑边瞥了一眼窗户,唯恐再有利器射入,方才她既能隐约听见拉弓的响动,说明对方离得不远,屋里情况如何想必能够一清二楚,若是动作够快,他们二人能在敌人再度动手前逃离房内,方能获得一线生机。
就在她距离房门半步之遥,几个黑衣之人破窗而入,朝着二人劈刀而来,元遥以身撞开房门,大声呼唤门外侍卫,奈何未曾料到今日一劫,她拢共带了三人,才是敌人人数一半。
打斗声猝然而起,茶楼里瞬时一片混乱,客人们见状惊恐不堪,纷纷逃去,叫喊声、桌椅倒地声随之而来,一时人仰马翻、乱作一团。
元遥被侍卫护在身后,她往哪躲,黑衣人便向哪冲,很明显这些人的目标是她。
“元遥!”
元遥闻声立即回头,看清唤她的是何人后震惊不已。
段淮怎会在这儿?
后者此时已经翻上了二楼,又朝她喊了一声:“过来!”
元遥正要有所动作,忽闻闫牧舟一声痛呼,循声看去,不远处一黑衣人正向其逼近,欲要举刀砍上去。
未有思考,元遥一步上前推开闫牧舟,再要躲闪,为时已晚,一尺寒光猛然落下,她认命似的闭上双眼,不料落入一个结实温热的怀抱,慌忙睁眼,闯进视野的是一大片玄色衣物,再一抬头,是段淮以臂膀为她挡下一刀。
紧接着,扣在她腰间的手掌骤然收紧,段淮一脚蹬在持刀那人的胸口,将人踹了个四脚朝天。
这才堪堪松开她,将她拉至后方,“躲远点。”
段淮一来,想要刺杀元遥的人再近不了她的身,六个黑衣人不约而同地朝他一人攻去,奈何难为敌手、落于下风。
元遥尽力稳住心绪,将视线由段淮身上移开,命令快步赶来的茶楼护卫上前帮忙,又让其他人分为两拨,分别护着余下的客人离开以及去寻巡夜的禁卫军。
吩咐完这些,她思虑几瞬,对身旁的茶楼掌柜沉着道:
“燕娘,让人注意茶楼周遭,怕是还留有后手。”
待燕娘离去,她才有精力关注起另一头的情况。
段淮的加入,使得那几个刺客应付不来,相继落败到底。
“姑爷,这些人服毒了!”一名侍卫大喊道。
掩抑的□□从倒在地上的几个黑影口中发出,仅须臾,便没了动静。
段淮蹲下身,观察起一人的死状,只见那人面色紫灰,眼部青筋爆起,七窍所流之血呈暗红色,显然毒性极强。
他未朝这些人下死手,为的就是审问他们究竟为何人卖命,这倒好,这些人压根没打算活着回去。
“段淮,”元遥急忙到他身边,声音都有些发颤,“你的胳膊……”
段淮右手的小臂外侧的衣物布料已被鲜血浸透,刀口处血肉模糊,不用细看都知定是深可见骨。
元遥瞳孔微颤,她清楚得很,这刀原是要落在她身上的。
“牧舟,我已让人去叫了禁卫军,这里先交给你了。”她冷静道。
闫牧舟亦是看见了段淮的伤,尽管惊魂未定,仍然支撑着起身:“好。”
元遥见他应后,眸子再次凝到眼前男人的身上,想要扶着他站起来。
许是才打斗过,段淮身上的杀气尚未褪去,只见他躲开她的搀扶,对闫牧舟道:“告诉禁卫军,这些人并非寻常刺客,失去胜算后服毒自尽,是有人刻意训养的死士。”
言外之意,今日事幕后之人的来头小不了。
闫牧舟沉吟片刻,朝他微一颔首,“我明白了。”
燕娘见元遥和段淮下了楼,赶紧命人领着他们二人去了后院的客房,一众侍女紧跟着准备包扎治伤的东西。
段淮一个人走在前,元遥看了看被他躲开的双手,赶忙追了过去。
几乎是二人踏入房门的同一时刻,前厅传来阵阵嘈杂声。
“大夫马上就来,我先给你止血。”元遥边说边拿起剪刀,三下两下剪了段淮的衣袖。
这下看得清楚了,刀口有近三寸长,伤了血脉的缘故,仍有不断的鲜血由伤处涌出,流过外翻的皮肉,顺着肌肤滴下来。
元遥鲜少见到这般血肉模糊的场景,手中拿着细布有些惊恍,仅一瞬便恢复镇静,用另一只手掌托起他的小臂。
“元遥。”
段淮的声音忽地由头顶上方响起,使得她手上一顿。
“为了护他你连命都不要了是吗?”
“我都到你跟前了,看都不看一眼,还傻不愣登地冲上去送死?”
不仅如此,她甚至还躺在段淮的床上。
半撑着身子坐起来,元遥将目光投到空无一物的床下,原本在地上的被褥已经被叠好置于床角。
垂眸凝了会儿神,她仔细回想着昨天梦里的触感,现在看来,想必那不是梦,否则她应当还在地上才对。
揉了揉酸胀的眉心,元遥叫了人进来。
“段淮他在何处?”
馨儿扶她下床,答道:“回殿下,段家家主今日离京,姑爷一早起来送他去城门了。”
“送段家伯父,”元遥微微蹙眉,“怎的不叫我起来?”
因着公主的名头,她无须对夫家人多礼,可人家长辈离京归乡,自己跟没事儿人似的在房中呼呼大睡,多少不太合适。
“是姑爷说您昨晚没睡好,才让我们别叫您了。”
元遥没注意到这话的歧义和馨儿一闪而过的羞赧,脑子里想的是他昨晚说不愿与她同房而眠的事。
他的意思是愿意和她回公主府,但不愿和她住在一屋,还是干脆和她分居两地——连公主府都不愿去?
事关府里活计的准备,她寻个空儿得问清楚。
用过早膳,元遥在花园中闲步,无意中发现了五六只黑不溜的小狗在草地上打滚,问过府里的下人得知是段淮前些日子从街上捡回来的,悉心照料了许多日才养活。
看得出来,几个小家伙让他养得很好,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欢腾得不行。
逗了一会儿狗,元遥又在房里寻了本书,半晌很快过去,临近午膳,终于等到了段淮回府。
段淮一进膳厅,见到她时的表情似乎不太好看,好像在问,她为什么还在。
元遥语气温和道:“大伯走了?”
对方闻言好笑地看着她,并未接话。
元遥不知自己这句话哪里有问题,内里细想,莫不是他觉得,她不应当随着他叫大伯?
“……你大伯走了?”
段淮这回倒是敛起了笑容,不咸不淡地嗯了声,拿起筷子便要夹菜。
元遥见状也放松了些,接过馨儿递来的汤碗,舀了一勺慢慢喝着。
不知是不是常年在军中的原因,段淮进食很快,她一碗汤还没见底,那边儿已经要撂筷了。
元遥放下汤匙,斟酌再三道:
“你要和我回公主府吗?”
段淮牵起眼皮,漫不经心地开口反问:
“跟你回去有什么好处?”
这话当真把元遥问住了,仔细想想确实没什么好处。
就像这世间大多女子一样,成亲后要离开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费尽心力去融入别人的地盘,到了最后,于夫家是客,于母家是戚。多的尽是拘束与麻烦,哪来的什么好处。
“公主府比段府大了些,除了这点,的确没什么优势,”元遥认真思考着,末了还补了句:“甚至床都是你这儿的更舒服些。”
段淮房里的床褥更厚实,睡着要舒适不少,元遥今早还想着,回去让府里的下人也置办套一样的。
像是没料到她的话一般,段淮玩味十足地扬了扬眉。
元遥亦觉有些失言,眼神向下道:“昨晚……多谢你了。”
她未点明,想来段淮能明白她说的是他抱她上床一事。
“不用客气。”
又是一阵静默,此番重逢,二人间常常陷入这般无言之境,元遥虽是偶感坐立难安,但却也庆幸,好歹两个人还能平和相处。
用完午膳,段淮仍是没给她个准话,元遥便耐心地再问了一遍,谁知道人家轻飘飘一句“我考虑考虑”就又将她打发了过去。
“你慢慢考虑,”元遥说着就要起身,“我傍晚有约不在府里,你若是想好了差人去知会一声即可。”
段淮静默了一瞬,随后问道:“杨仪舒?”
元遥抬眸,明白过来他这是问她和谁有约,于是摇头否认,答出另一个名字:“是闫牧舟。”
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段淮在听到这个名字后,眸色似乎沉了一沉。
但她未有过多在意,见他没再说什么,便在午后回了府。
之所以急着回去,一是要命人提前收拾出院子,二是准备着傍晚去颐文轩赴约。
颐文轩是位于城南的一家茶楼,远离北城闹市,地段偏僻但也清净。
落日半隐地线之下,元遥如约而至,到了雅间,命婢女们守在门外,她只身推开了隔扇。
映入眼帘的,是梅兰竹菊四块竖匾,罗列于南墙,再往东边的茶室看去,榆木桌上摆放着整套紫砂茶器,四把座椅两两相对,夕光阑珊,斜入进窗,落在东侧椅背上,似是依依不舍、不愿离去。
窗前的男子正在摆弄着多宝阁上的青瓷茶筒,听见她进门的动静,展开笑颜迎上前来:“武夷岩还是碧螺春?”
“碧螺春吧,”元遥笑着回他,自行坐在靠窗一侧,“晌午吃腻着了。”
闫牧舟扶袖往紫砂壶中添着茶叶,转念又想到什么,不免紧张起来,“段淮可知殿下今日是与我会面?”
“……不知,”元遥答他,又见其神态有异,遂问道:“怎么了?”
闫牧舟坦然一笑,将水注入茶壶:“殿下怕不是忘了,段淮他一直不大喜欢我。”
元遥想起来了,他们两人的关系……确实一般,都是自小相识的伙伴,哪怕是嘴上不饶人的杜晗歌,段淮跟她都算不得是关系不好。
可他和闫牧舟不同,两人就像是冬雪与春英,说是一同长大,交集还不如元遥与杨仪舒家的管家多。
想到这儿,元遥不由苦笑,若说关系如何,现在谁又能比她和段淮更差?
寒暄够了,闫牧舟将一布封册本交与她,随即低声道:
“这里头是中州刺史与户部尚书合贪赈灾官款的证据,殿下看看。”
素手翻阅着册本中的纸张,不消一盏茶,元遥轻轻合上布封,“证据确凿,辛苦你了。”
想起什么似的,她又问:“你查这些,元长岭可有怀疑?”
闫牧舟摇摇头,“王爷最近忙着与太子争抢镇北军军权,无暇顾及这些。”
两派相争,互相倾轧,在朝文臣纷纷站队,而闫牧舟由入朝为官,便加入了元长岭一派。
至少,表面是如此。
“万事以自身安危为重。”元遥提醒他。
中州乃是元长岭的封地,在他的地盘,出了这样的事,谁知又有多少是他默许的。
闫牧舟这回为了查清此事,想必动作不会太小,若是会被元长岭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自从闫大人死于非命后,闫牧舟的变化元遥全然看在眼里,从以前的温顺内敛到如今的心思深沉,他背负的东西不比她少,也正是这样,两人才能互相理解至此。
无声片刻,见对方终于点了点头,元遥紧皱的眉头刚要舒缓,忽而察觉到窗外异常的动静,周身一僵。
闫牧舟亦是注意到了她突然凝重的神情,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只听元遥大喊一声:“快趴下!”
身子的反应快过神志,闫牧舟登即伏下身,与此同时,窗纸断裂声伴着寒光侵入屋内,飞射的箭矢直刺进墙上,惊魂未定之下,宽袖被人拽住,抬头一看,眼前女子急切道:“先往外跑!”
元遥边跑边瞥了一眼窗户,唯恐再有利器射入,方才她既能隐约听见拉弓的响动,说明对方离得不远,屋里情况如何想必能够一清二楚,若是动作够快,他们二人能在敌人再度动手前逃离房内,方能获得一线生机。
就在她距离房门半步之遥,几个黑衣之人破窗而入,朝着二人劈刀而来,元遥以身撞开房门,大声呼唤门外侍卫,奈何未曾料到今日一劫,她拢共带了三人,才是敌人人数一半。
打斗声猝然而起,茶楼里瞬时一片混乱,客人们见状惊恐不堪,纷纷逃去,叫喊声、桌椅倒地声随之而来,一时人仰马翻、乱作一团。
元遥被侍卫护在身后,她往哪躲,黑衣人便向哪冲,很明显这些人的目标是她。
“元遥!”
元遥闻声立即回头,看清唤她的是何人后震惊不已。
段淮怎会在这儿?
后者此时已经翻上了二楼,又朝她喊了一声:“过来!”
元遥正要有所动作,忽闻闫牧舟一声痛呼,循声看去,不远处一黑衣人正向其逼近,欲要举刀砍上去。
未有思考,元遥一步上前推开闫牧舟,再要躲闪,为时已晚,一尺寒光猛然落下,她认命似的闭上双眼,不料落入一个结实温热的怀抱,慌忙睁眼,闯进视野的是一大片玄色衣物,再一抬头,是段淮以臂膀为她挡下一刀。
紧接着,扣在她腰间的手掌骤然收紧,段淮一脚蹬在持刀那人的胸口,将人踹了个四脚朝天。
这才堪堪松开她,将她拉至后方,“躲远点。”
段淮一来,想要刺杀元遥的人再近不了她的身,六个黑衣人不约而同地朝他一人攻去,奈何难为敌手、落于下风。
元遥尽力稳住心绪,将视线由段淮身上移开,命令快步赶来的茶楼护卫上前帮忙,又让其他人分为两拨,分别护着余下的客人离开以及去寻巡夜的禁卫军。
吩咐完这些,她思虑几瞬,对身旁的茶楼掌柜沉着道:
“燕娘,让人注意茶楼周遭,怕是还留有后手。”
待燕娘离去,她才有精力关注起另一头的情况。
段淮的加入,使得那几个刺客应付不来,相继落败到底。
“姑爷,这些人服毒了!”一名侍卫大喊道。
掩抑的□□从倒在地上的几个黑影口中发出,仅须臾,便没了动静。
段淮蹲下身,观察起一人的死状,只见那人面色紫灰,眼部青筋爆起,七窍所流之血呈暗红色,显然毒性极强。
他未朝这些人下死手,为的就是审问他们究竟为何人卖命,这倒好,这些人压根没打算活着回去。
“段淮,”元遥急忙到他身边,声音都有些发颤,“你的胳膊……”
段淮右手的小臂外侧的衣物布料已被鲜血浸透,刀口处血肉模糊,不用细看都知定是深可见骨。
元遥瞳孔微颤,她清楚得很,这刀原是要落在她身上的。
“牧舟,我已让人去叫了禁卫军,这里先交给你了。”她冷静道。
闫牧舟亦是看见了段淮的伤,尽管惊魂未定,仍然支撑着起身:“好。”
元遥见他应后,眸子再次凝到眼前男人的身上,想要扶着他站起来。
许是才打斗过,段淮身上的杀气尚未褪去,只见他躲开她的搀扶,对闫牧舟道:“告诉禁卫军,这些人并非寻常刺客,失去胜算后服毒自尽,是有人刻意训养的死士。”
言外之意,今日事幕后之人的来头小不了。
闫牧舟沉吟片刻,朝他微一颔首,“我明白了。”
燕娘见元遥和段淮下了楼,赶紧命人领着他们二人去了后院的客房,一众侍女紧跟着准备包扎治伤的东西。
段淮一个人走在前,元遥看了看被他躲开的双手,赶忙追了过去。
几乎是二人踏入房门的同一时刻,前厅传来阵阵嘈杂声。
“大夫马上就来,我先给你止血。”元遥边说边拿起剪刀,三下两下剪了段淮的衣袖。
这下看得清楚了,刀口有近三寸长,伤了血脉的缘故,仍有不断的鲜血由伤处涌出,流过外翻的皮肉,顺着肌肤滴下来。
元遥鲜少见到这般血肉模糊的场景,手中拿着细布有些惊恍,仅一瞬便恢复镇静,用另一只手掌托起他的小臂。
“元遥。”
段淮的声音忽地由头顶上方响起,使得她手上一顿。
“为了护他你连命都不要了是吗?”
“我都到你跟前了,看都不看一眼,还傻不愣登地冲上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