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声是从冷宫传出来的,一行人赶到之时,冷宫外已经围了不少宫人。
众人一见元青弘,边跪下行礼,边让出一条通道。
“父皇小心。”元策阳主动挡在元青弘前方。
唢呐声早在几人前往途中便停了下来,如今里头只剩令人毛骨悚然的哭喊。
冷宫的宫墙比其他寝宫高出不少,漆黑沉重的大门此时紧紧关闭,像是刻意将这里与金玉其外的大燕皇宫隔绝。
拈住一枚被风刮出的纸钱,段淮不动声色敛下眼眸,随即大步向前,刚要触门,就听身后一声怒骂。
“混账!”元青弘一脚蹬在一旁的巡卫腹部,“里头都要翻天了,你们就在这当摆设?”
几个巡卫齐齐跪地,磕得地面砰砰作响:“陛下恕罪,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前年有位美人与宫卫暗通款曲被抓,自此宫里严禁宫卫踏入嫔妃宫闱半步,违者诛之。
上半年盈和宫走水,巡视的一队宫卫看事发危急,遂未上报进去救人,事后通通被元青弘追责,为首者处死。
有此前车之鉴,纵真事出紧急,也无人再敢逾矩分毫。
元青弘阴晴不定宫人皆知,无人敢出声劝阻,夜幕里只剩冷宫里的哭声及宫外巡卫接连不断的叩首声。
“哐当”一下,在众人未曾注意之时,段淮推开了冷宫大门。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打断了元青弘即刻更盛的怒气。
未等他有所反应,门内的场景已然呈现至众人眼前。
漫天盖地的纸钱随风飘散在空中,一口高座乌木棺对着正厅,数个披头散发的宫娥围跪在棺椁四周,像是没瞧见闯进来的几人似的,依旧哭嚷不断。
“是王妃……王妃来了,王妃来了……”
“妾身参见王妃……”其中一妇人已磕得头破血流:
“王妃,王妃放过妾身,放过妾身吧,妾身不该迷了心智,妾身不知竟害得王妃如此地步……”
“崔芸?”元青弘认出了正磕头的女子,命人将其押至跟前。
“这是怎么回事!”
崔芸本就有失常之意,被元青弘这么一吼,疯癫更甚,挣扎着膝行至元长岭身前:
“世子,世子,求世子向王妃求情,救救妾身,救救妾身吧!”
未等她触及元长岭分毫,侍从一把将其推倒,崔芸不堪其力,倒地不起。
两个宫女战战兢兢上前,跪下时腿都在抖:“回陛下,方才院中忽传来唢呐声,等奴婢们由后院赶来,这棺材……这棺材就已经在此处了。”
“娘娘们见着棺材就开始又哭又闹,奴婢们招架不住,这才没来得及向外头通报……”
元青弘即位不过六年,冷宫里嫔妃并不多,还活着的,算上崔芸共四人。
“除了这棺材,你们可还看见什么人?”元策阳问。
那宫女像是想起什么骇人之事,面色愈白,声音不住颤抖:
“……回太子殿下,奴婢,奴婢过来的时候,没瞧见人影,大门都是紧闭的……”
深宫冷苑,凭空出现的棺材以及诡异的唢呐,令在场众人皆不寒而栗。
“是王妃显灵,王妃显灵了……王妃娘娘来索命了……”伏趴在地上的崔芸突然抬头,满眼泪痕甚是可怖,骨瘦嶙峋的手挣扎着捉元长岭的衣裳下摆。
她口中的王妃,是元青弘还在王府时的发妻,元长岭的生母——郑氏。
那时杨皇后还只是元青弘的侧妃,元策阳也并非嫡子。
郑氏生性柔弱,然元青弘后宅充盈,勾心斗角不断,尤是崔芸势头正盛,整日生非。
恰逢那时杨皇后母家升迁,元青弘便以管家不善为由,欲废郑氏,立杨氏为正妻。
郑氏拒不答应,最终绝食而亡。
“定是有人装神弄鬼,父皇!”元长岭忙躲开崔芸的胳膊,急切地向元青弘解释。
“母亲性情良善,就算成了冤魂,又怎会做这吓人之事!”
“冤魂?”元青弘一拂袖,眸色不清地质问道:“你也觉得你母亲是蒙冤而死?”
元青弘的问话使元长岭一时语塞。
不等他答话,元青弘不容置喙命令道:“策阳,查清此事,十日内给朕答复。”
说罢,元青弘转身离开,不愿在此多留一刻,也未再多瞧元长岭一眼。
明眼人都能瞧出来,此刻郑王妃往事被重提,于元长岭有害无益,定是有心之人刻意为之。
元青弘未必不懂,但这仍是放不下心中芥蒂,迁怒于元长岭。
——
不过几院之隔,元遥住处的凄清与冷宫的吵闹截然不同。
元遥进屋时便没让人点灯,将自己隐没在黑暗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馨儿进来告知:“公主,那头已经消停了。”
“过几日寻时机送崔芸出宫。”元遥声音平稳,丝毫听不出异样。
待到馨儿应答,未等人离开,元遥又道:
“……段淮回来了吗?”
“还没瞧见姑爷身影。”馨儿如实回道。
“我知晓了,你先下去吧。”
馨儿一走,屋里再度陷入寂静。
元遥一动不动,宛若木雕,脑中盘桓的皆是郭蓁的死状。
宴上还嘱咐她冬日莫要贪凉的人儿,这会就躺在了刑部殓房。
郭蓁死得蹊跷,她素来不争不抢,是何人要置她于死地?
元遥缓缓缩紧身子,她想到,发现郭蓁时,段淮怕她受惊吓,一直遮着她的双眼。
但他没有想到,她不仅心无波动,还能面不改色地趁机安排事宜。
就像段淮以前说的那样,她没有心。
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复仇,为了夺权,她无所谓情爱,无所谓真心。
可她不得不如此,她走到如今,是多少人的血肉铺就而成,她背负了太多忠魂、太多性命,她必须要往前走。
元遥后知后觉打了个寒颤,仿佛那时的惊恐才浮上心头,她忽觉房内隐森得可怕,这几月同段淮相处多了,竟觉得独自一人如此难捱。
撑着身子点亮烛灯,元遥起身来到门扇前。
馨儿见她出来,有些惊诧:“公主怎么出来了?”
元遥轻声作答:“段淮快回来了,我在外头等等他。”
没过多久,段淮当真出现在院门口,见元遥起身相迎,边往里走边问:
“时辰已晚,怎么还不歇息?”
元遥犹豫一瞬,道:“睡不着。”
她见他周身尽是寒气,又道:“命人准备了热水,不若先去沐浴,暖和暖和。”
“不用,”段淮在她身前站定,“……我今日不留宿宫中。”
“为何?”元遥这才发现段淮并没有进屋的意思。
“花瑛遇见了些麻烦,需得我回去解决。”
元遥欲上前的身子一顿,几不可察蜷了蜷手指:
“你要如何出去?”
此刻亥时将近,早到了皇宫宵禁的时辰。
“陛下令闫牧舟调查郭昭仪之死,我借机与他一同出宫。”
“这几日莫再单独出行,“见元遥不再追问,段淮望了望门外,前进几步,低声道:
“不止闻风,我所有的人都听你差遣。”
“我会尽快回来。”
送段淮离开后又过了半晌,元遥才往回挪动步子。
“方才有何事发生?”
魏五闻声上前:
“回殿下,方北境冀州走马承受【1】上奏急报,说已搜获镇北军副督花峥通敌罪证,特请陛下定罪。”
军中副将里通外敌,元长岭难辞其咎,冀州走马这个节骨眼上奏,怕不是有人刻意推动……
花峥叛国若成事实,依大燕律例,满门抄斩,想必段淮此次出宫,便是冒着被牵连的风险,保护花瑛。
一个模糊的念头浮于元遥脑中,约莫不过一柱香,她回房写了封信给边策。
而后她坐在案前,一动不动盯着烛台上跳跃的火苗,不知不觉间,明月已然西斜。
元遥这才磨磨蹭蹭换上寝衣,终于打算就寝。
躺下前,她由贴身的衣袋里取出那支白玉断簪,一如往常地将其紧握在掌心,只有感受到簪体压进手心的微痛,她才敢真正闭眼入睡。
这样的习惯持续了多年,直到前些日子在新安镇与段淮同眠,怕被他瞧见,元遥便改了这毛病,所幸在他身侧睡得安稳,并不难熬。
可今日不知是怎么了,即使攥着玉簪,也仍然难以入睡,一闭上眼,就又陷入了那噩梦般的回忆。
仍是在行宫。
那次的事闹得不小,尤是元媛扇元遥那一巴掌,引来了宴厅的旁人围观不说,也引来了杨皇后的责问,只不过被责问的,是元遥。
“遥儿,不管怎么说,你仍是宗室公主,身上担的是皇家的颜面,当应矜持检点。”
“此事是你的不对,待媛儿气消,再去登门谢罪,这几日先在房里好生反省,莫要出去惹人不悦。”
面对杨皇后的指责,元遥最初是委屈,时间久了,她便开始怀疑自己,反思自己的每一个举动,不断地回忆她与贺金相处的每一个细节。
她开始相信,是否真如旁人所说,是她的错。
她人虽关了禁闭,外头的流言蜚语却不曾错过,到了最后,她甚至不敢再见来看望她的闫牧舟。
原以为已是痛苦之至,谁料,禁闭最后一日,元遥等来了给她与贺金赐婚的旨意。
众人一见元青弘,边跪下行礼,边让出一条通道。
“父皇小心。”元策阳主动挡在元青弘前方。
唢呐声早在几人前往途中便停了下来,如今里头只剩令人毛骨悚然的哭喊。
冷宫的宫墙比其他寝宫高出不少,漆黑沉重的大门此时紧紧关闭,像是刻意将这里与金玉其外的大燕皇宫隔绝。
拈住一枚被风刮出的纸钱,段淮不动声色敛下眼眸,随即大步向前,刚要触门,就听身后一声怒骂。
“混账!”元青弘一脚蹬在一旁的巡卫腹部,“里头都要翻天了,你们就在这当摆设?”
几个巡卫齐齐跪地,磕得地面砰砰作响:“陛下恕罪,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前年有位美人与宫卫暗通款曲被抓,自此宫里严禁宫卫踏入嫔妃宫闱半步,违者诛之。
上半年盈和宫走水,巡视的一队宫卫看事发危急,遂未上报进去救人,事后通通被元青弘追责,为首者处死。
有此前车之鉴,纵真事出紧急,也无人再敢逾矩分毫。
元青弘阴晴不定宫人皆知,无人敢出声劝阻,夜幕里只剩冷宫里的哭声及宫外巡卫接连不断的叩首声。
“哐当”一下,在众人未曾注意之时,段淮推开了冷宫大门。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打断了元青弘即刻更盛的怒气。
未等他有所反应,门内的场景已然呈现至众人眼前。
漫天盖地的纸钱随风飘散在空中,一口高座乌木棺对着正厅,数个披头散发的宫娥围跪在棺椁四周,像是没瞧见闯进来的几人似的,依旧哭嚷不断。
“是王妃……王妃来了,王妃来了……”
“妾身参见王妃……”其中一妇人已磕得头破血流:
“王妃,王妃放过妾身,放过妾身吧,妾身不该迷了心智,妾身不知竟害得王妃如此地步……”
“崔芸?”元青弘认出了正磕头的女子,命人将其押至跟前。
“这是怎么回事!”
崔芸本就有失常之意,被元青弘这么一吼,疯癫更甚,挣扎着膝行至元长岭身前:
“世子,世子,求世子向王妃求情,救救妾身,救救妾身吧!”
未等她触及元长岭分毫,侍从一把将其推倒,崔芸不堪其力,倒地不起。
两个宫女战战兢兢上前,跪下时腿都在抖:“回陛下,方才院中忽传来唢呐声,等奴婢们由后院赶来,这棺材……这棺材就已经在此处了。”
“娘娘们见着棺材就开始又哭又闹,奴婢们招架不住,这才没来得及向外头通报……”
元青弘即位不过六年,冷宫里嫔妃并不多,还活着的,算上崔芸共四人。
“除了这棺材,你们可还看见什么人?”元策阳问。
那宫女像是想起什么骇人之事,面色愈白,声音不住颤抖:
“……回太子殿下,奴婢,奴婢过来的时候,没瞧见人影,大门都是紧闭的……”
深宫冷苑,凭空出现的棺材以及诡异的唢呐,令在场众人皆不寒而栗。
“是王妃显灵,王妃显灵了……王妃娘娘来索命了……”伏趴在地上的崔芸突然抬头,满眼泪痕甚是可怖,骨瘦嶙峋的手挣扎着捉元长岭的衣裳下摆。
她口中的王妃,是元青弘还在王府时的发妻,元长岭的生母——郑氏。
那时杨皇后还只是元青弘的侧妃,元策阳也并非嫡子。
郑氏生性柔弱,然元青弘后宅充盈,勾心斗角不断,尤是崔芸势头正盛,整日生非。
恰逢那时杨皇后母家升迁,元青弘便以管家不善为由,欲废郑氏,立杨氏为正妻。
郑氏拒不答应,最终绝食而亡。
“定是有人装神弄鬼,父皇!”元长岭忙躲开崔芸的胳膊,急切地向元青弘解释。
“母亲性情良善,就算成了冤魂,又怎会做这吓人之事!”
“冤魂?”元青弘一拂袖,眸色不清地质问道:“你也觉得你母亲是蒙冤而死?”
元青弘的问话使元长岭一时语塞。
不等他答话,元青弘不容置喙命令道:“策阳,查清此事,十日内给朕答复。”
说罢,元青弘转身离开,不愿在此多留一刻,也未再多瞧元长岭一眼。
明眼人都能瞧出来,此刻郑王妃往事被重提,于元长岭有害无益,定是有心之人刻意为之。
元青弘未必不懂,但这仍是放不下心中芥蒂,迁怒于元长岭。
——
不过几院之隔,元遥住处的凄清与冷宫的吵闹截然不同。
元遥进屋时便没让人点灯,将自己隐没在黑暗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馨儿进来告知:“公主,那头已经消停了。”
“过几日寻时机送崔芸出宫。”元遥声音平稳,丝毫听不出异样。
待到馨儿应答,未等人离开,元遥又道:
“……段淮回来了吗?”
“还没瞧见姑爷身影。”馨儿如实回道。
“我知晓了,你先下去吧。”
馨儿一走,屋里再度陷入寂静。
元遥一动不动,宛若木雕,脑中盘桓的皆是郭蓁的死状。
宴上还嘱咐她冬日莫要贪凉的人儿,这会就躺在了刑部殓房。
郭蓁死得蹊跷,她素来不争不抢,是何人要置她于死地?
元遥缓缓缩紧身子,她想到,发现郭蓁时,段淮怕她受惊吓,一直遮着她的双眼。
但他没有想到,她不仅心无波动,还能面不改色地趁机安排事宜。
就像段淮以前说的那样,她没有心。
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复仇,为了夺权,她无所谓情爱,无所谓真心。
可她不得不如此,她走到如今,是多少人的血肉铺就而成,她背负了太多忠魂、太多性命,她必须要往前走。
元遥后知后觉打了个寒颤,仿佛那时的惊恐才浮上心头,她忽觉房内隐森得可怕,这几月同段淮相处多了,竟觉得独自一人如此难捱。
撑着身子点亮烛灯,元遥起身来到门扇前。
馨儿见她出来,有些惊诧:“公主怎么出来了?”
元遥轻声作答:“段淮快回来了,我在外头等等他。”
没过多久,段淮当真出现在院门口,见元遥起身相迎,边往里走边问:
“时辰已晚,怎么还不歇息?”
元遥犹豫一瞬,道:“睡不着。”
她见他周身尽是寒气,又道:“命人准备了热水,不若先去沐浴,暖和暖和。”
“不用,”段淮在她身前站定,“……我今日不留宿宫中。”
“为何?”元遥这才发现段淮并没有进屋的意思。
“花瑛遇见了些麻烦,需得我回去解决。”
元遥欲上前的身子一顿,几不可察蜷了蜷手指:
“你要如何出去?”
此刻亥时将近,早到了皇宫宵禁的时辰。
“陛下令闫牧舟调查郭昭仪之死,我借机与他一同出宫。”
“这几日莫再单独出行,“见元遥不再追问,段淮望了望门外,前进几步,低声道:
“不止闻风,我所有的人都听你差遣。”
“我会尽快回来。”
送段淮离开后又过了半晌,元遥才往回挪动步子。
“方才有何事发生?”
魏五闻声上前:
“回殿下,方北境冀州走马承受【1】上奏急报,说已搜获镇北军副督花峥通敌罪证,特请陛下定罪。”
军中副将里通外敌,元长岭难辞其咎,冀州走马这个节骨眼上奏,怕不是有人刻意推动……
花峥叛国若成事实,依大燕律例,满门抄斩,想必段淮此次出宫,便是冒着被牵连的风险,保护花瑛。
一个模糊的念头浮于元遥脑中,约莫不过一柱香,她回房写了封信给边策。
而后她坐在案前,一动不动盯着烛台上跳跃的火苗,不知不觉间,明月已然西斜。
元遥这才磨磨蹭蹭换上寝衣,终于打算就寝。
躺下前,她由贴身的衣袋里取出那支白玉断簪,一如往常地将其紧握在掌心,只有感受到簪体压进手心的微痛,她才敢真正闭眼入睡。
这样的习惯持续了多年,直到前些日子在新安镇与段淮同眠,怕被他瞧见,元遥便改了这毛病,所幸在他身侧睡得安稳,并不难熬。
可今日不知是怎么了,即使攥着玉簪,也仍然难以入睡,一闭上眼,就又陷入了那噩梦般的回忆。
仍是在行宫。
那次的事闹得不小,尤是元媛扇元遥那一巴掌,引来了宴厅的旁人围观不说,也引来了杨皇后的责问,只不过被责问的,是元遥。
“遥儿,不管怎么说,你仍是宗室公主,身上担的是皇家的颜面,当应矜持检点。”
“此事是你的不对,待媛儿气消,再去登门谢罪,这几日先在房里好生反省,莫要出去惹人不悦。”
面对杨皇后的指责,元遥最初是委屈,时间久了,她便开始怀疑自己,反思自己的每一个举动,不断地回忆她与贺金相处的每一个细节。
她开始相信,是否真如旁人所说,是她的错。
她人虽关了禁闭,外头的流言蜚语却不曾错过,到了最后,她甚至不敢再见来看望她的闫牧舟。
原以为已是痛苦之至,谁料,禁闭最后一日,元遥等来了给她与贺金赐婚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