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河清是举办大宴会的地方,顶上五彩琉璃瓦,地上浮雕汉白玉,紫柱金梁,飞檐斗拱,造得极尽奢华。
温少辞才刚坐定,顿觉殿中气氛古怪。
英国公满面尴尬,侧了侧身子,低声与他解释。
四皇子一进来,端阳帝姬就喊了一声“赵琰”。
从前尚可一视同仁,如今赵琰荣封太子,他们这些大臣自然不敢拿大,规规矩矩地对着四皇子行了大礼,口称太子殿下千岁千千岁。
好大一场乌龙。
温少辞闻言微惊,转转眼眸,认真打量起四皇子。
与赵琰不同,赵珠斯文儒雅,不论何时,唇边一定挂着温润的笑意。
可是今日,他身穿墨色长袍,面容冷峻,气质傲然,眉宇之间暗藏阴郁。
温少辞这才恍然明白,为何赵临欢会那般说。
四皇子偏爱浅色,五皇子更喜深色,他二人又是兄弟,从衣裳颜色来看,的确容易弄混。
“陛下驾到!”
“太后驾到!”
“皇后驾到!”
“太子驾到!”
一声接着一声,众人齐齐行礼问安。
崇仁帝在主位上落座,崔皇后在左,罗太后在右,各自坐在崇仁帝两侧的宝座。
端阳帝姬是客,坐在东面第一席,往下依次是赵临欢、赵珠、七皇子。
赵琰今非昔比,坐在西面第一席,往下依次是二皇子、六皇子、八皇子。
三皇子尚在禁足,九皇子年纪太小,除了他们,后宫嫔妃同样没有出席。
夫唱妇随,两位皇子妃与各自的夫君坐一桌。
至此,皇室成员到齐。
再往下是宗室及其家眷。
得益于崇仁帝的隆恩,英国公府十分突兀地混在宗室里头。
英国公挺直了脊背,面上是前所未有的肃穆。
温少辞时不时拿眼角去瞟赵临欢,但见对方只顾着与赵琰你来我往,根本没在瞧他,忍不住一阵失落。
“谨言不善饮酒,”赵临欢突然开口,“换成碧螺春,加些槐花蜜。”
稀松平常的语气,春雨如丝的温柔。
温少辞望向赵临欢,莹白光洁的小脸浮起一层薄薄的红晕,少顷,她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优哉游哉地摇起团扇。
细细碎碎的议论声响起。
温少辞脸上一红,把头低下去,眼角余光瞥见宋昭苏在看他,眼睛一梭,飞过去一个得意的眼神。
宫女换了茶水上来,低声道:“奴婢无心之失,请侯爷恕罪。”
温少辞当然不会怪她,甚至有点感激。
事实胜于雄辩,六公主记得他爱喝碧螺春,记得他口味偏甜,谁会说他只是替身?
有出息的尚可,那些只会靠着祖宗余荫过活的勋贵子弟,简直羡慕嫉妒恨。尚主顶多三代荣华,可在他们手里,一代荣华也难保。
就算六公主果真拿人当替身,替身做到温少辞这份上,这辈子也值了!
崇仁帝举杯开宴,众人纷纷祝酒,温少辞执起茶盏,心间比喝了蜜还要甜。
宫女端着黑溪描金八仙团花的盘子出来,领头的两人各自在下首第一席站定,最后两个也正好抵达末席,同时转身,同时上菜,动作整齐划一,好似排演了许多遍。
宴桌上摆开八个攒盒,里头八道凉菜、十六道热菜,并有花糕点心、时令鲜果。
不用吩咐,自有宫女上前布菜斟酒。
两三支歌舞跳过,忽听一声惊呼:“不见了!”
温少辞伸头望去,只见端阳帝姬的宴桌上摆着一只金托盘,原本好端端放在黄绸上的黄玉团龙佩果然看不到了。
方才席间作诗助兴,端阳帝姬一举夺得头筹。
崇仁帝高兴,取下腰间玉佩赏赐与她。
赵琰当即沉了脸:“李端阳,枉我敬你光风霁月,你却玩这种小把戏。”
端阳帝姬挑衅地朝他一笑:“何以见得?”
赵琰沉吟不语。
除了端阳帝姬,没人胆敢偷藏玉佩。
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拿不出证据。
温少辞略略一想明白过来,正要开口,被四皇子抢先。
“黄玉,唯有帝王可用,落在寻常人手中,既不能佩戴出门,亦不能拿来买卖,稍有不慎,更会招致灭顶之灾。父皇一言不发,必是心中有数。”
赵珠信心十足。
崇仁帝朗声大笑:“端阳不喜宴会沉闷,特地想了这么一招解乏,谁能将玉佩找出,朕重重有赏!”
话音甫落,赵琰立时站起来:“是不是藏在你身上?”
温少辞皱起眉头,自从入主东宫,赵琰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复往日那般冷静自持。
端阳帝姬直起身子,双袖一展,眼神睥睨:“你尽管过来搜。”
赵琰倏地涨红了脸,许是酒醉,他坐下来的时候,身形摇摇晃晃。
赵珠轻笑出声:“帝姬不曾离席,能够接触到的人只有宫女,虽则布菜的宫女也有嫌疑,可她们一直留在殿中,容易漏出蛛丝马迹,是以,帝姬将玉佩藏于攒盒,待上菜的宫女过来取回,这玉佩便不知不觉地到了殿外。”
崇仁帝先是一怔,很快回过神来:“找到玉佩才算数,如果那宫女站在眼前,你可认得出?”
赵珠起身离席,对着崇仁帝一拱手:“儿臣尽力一试。”
温少辞端起桌上的碧螺春,借着茶盏遮掩,悄悄打量端阳帝姬。
端阳帝姬沉默地坐在那儿,面上春风和煦,落在温少辞眼中,只觉她的笑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
今日与宴之人众多,光是负责上菜的宫女就有数百名。
赵珠背着手,在殿中来回踱步。
一列又一列的宫女,轮流从外头走进来,又轮流走出去。
赵珠顿住脚步,对着其中一名宫女点点头:“就是你,快把帝姬的玉佩拿出来。”
宫女从袖子里取出一块玉佩,双手颤抖地递到四皇子跟前。
玉质莹白,掺杂几缕青色,恰似一江春水,流淌在冰天雪地。
赵珠脸色大变,由不得失声惊呼:“这,这不可能!”
崇仁帝转头,望向端阳帝姬,眸中喜怒难辨。
能看出来,这突然出现的白玉,不在他预料之内。
端阳帝姬挑眉:“孤临时起意,换了个地方藏玉,大周人才济济,想必很快就会有结果。”
此言一出,众人伸长脖子,死死盯着她。
“菜肴里有荷叶糕,说不定,是用糯米将玉佩粘在桌子底下?”
“粘得牢吗?依我看,是在椅子下头,裙子一遮,什么也瞧不见。”
“不太像,应该是在……”
……
猜测之声此起彼伏,却无一人挺身而出。
崇仁帝的脸色已是十分难看。
“听闻帝姬颇好杯中物,为何今日滴酒不沾?”
声音清洌而缓慢,如同一记号角,整个世界瞬间变得安静无比。
温少辞长身玉立。
端阳帝姬勾了勾唇角,溢出一抹淡淡的笑意:“不想温公子如此关注孤,孤心甚慰。”
温少辞:……
端阳帝姬又是一笑:“兴致缺缺,无心畅饮。”
温少辞暗暗吸了一口气。
“帝姬不是不想饮酒,而是不能饮酒,宫中规矩森严,一旦杯中酒空,侍立在旁的宫女就会上前添满,只要细心些,一定能发现酒壶之中暗藏玄机。”
赵珠不敢相信地看向温少辞:“那块黄玉团龙佩,至少半个巴掌大小。”
听了他的话,英国公赶紧拿眼去瞧酒壶。
白釉贴花的陶瓷执壶,短颈鼓腹,壶身足以容纳玲珑蜜瓜,可壶口至多一寸有余,如何塞得进玉佩。
英国公扯了扯儿子的衣袖,小小声道:“是不是搞错了?”
温少辞也不理会他,紧抿的薄唇缓缓开合。
“合在一起当然不行,可是分开来呢?”
英国公忍不住出声:“你当黄玉是泥做的,想分就分想合就合,那可是御赐之物,轻易损坏不得。”
话音未破,他自个儿先捂住了嘴。
没错,损坏御赐之物,是对皇家的大不敬。
先入为主之下,众人很难想到端阳帝姬敢将玉佩给打碎了。
可端阳帝姬并非大周臣民,纵使行事出格,为了两国邦交,崇仁帝只会一笑置之。
酒水顺着壶口倾泻而出,咚的一声脆响,一小块黄玉落入白瓷碗中,玉石相击,其声清越。
赵临欢不再遮遮掩掩,桃花眼儿灼灼地盯着温少辞,心中满是喜悦与骄傲。
崇仁帝半含笑意:“此子万中无一,堪配吾女。”
温少辞难掩激动。
不仅是为前半句的盛赞之词,更是为后半句的挑明之意。
尘埃落定之前,赵临欢随时可以反悔。
如今,崇仁帝当众说出此事,压在温少辞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温少辞拱手弯腰:“小臣荣幸之至。”
端阳帝姬站起来,笑一笑:“请陛下兑现承诺。”
崇仁帝眸光微凉:“大周男儿文韬武略,朕必为帝姬另择佳婿。”
温少辞闻言大震。
恍恍惚惚间,想起赵临欢似乎说过两朝结盟之事。
因为心里惦记着四皇子,他浑没在意。
前世,大周是在来年的十月,与大魏商议缔结盟约,不知为何,结盟以失败告终。
依照今生的发展推断,前世,端阳帝姬极有可能要求的是宋昭苏和亲大魏。
彼时宋昭苏已经尚主,不管是宋昭苏自己,还是崇仁帝,决计忍不下这份屈辱。
偏生这辈子圣旨未下,温少辞距离驸马的位置还有一步之遥,搞不好,圣上真会让他去和亲!
端阳帝姬笑容不改:“既是如此,陛下何不为六公主另择佳婿?”
崇仁帝眉头紧锁,心中着实莫名。
眼下战事未起,结盟不必急于一时,只是李端阳主动提出两国联姻,崇仁帝没有理由拒绝,因而更加看不懂她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
赵临欢坐在那儿,两只眼儿直勾勾地盯住端阳帝姬:“吾心悦他,非他不可。”
公主这是在……对他告白!
温少辞只觉得嘭的一声,东风夜放花千树,欢喜瞬间冲昏了头。
“君子不夺人所好,帝姬虽非男子,却有为君之雅量,胜过君子百倍。”他道。
温少辞深深望了一眼赵临欢。
“谨言对天地日月发过誓,此生只与公主共白头。”
温少辞才刚坐定,顿觉殿中气氛古怪。
英国公满面尴尬,侧了侧身子,低声与他解释。
四皇子一进来,端阳帝姬就喊了一声“赵琰”。
从前尚可一视同仁,如今赵琰荣封太子,他们这些大臣自然不敢拿大,规规矩矩地对着四皇子行了大礼,口称太子殿下千岁千千岁。
好大一场乌龙。
温少辞闻言微惊,转转眼眸,认真打量起四皇子。
与赵琰不同,赵珠斯文儒雅,不论何时,唇边一定挂着温润的笑意。
可是今日,他身穿墨色长袍,面容冷峻,气质傲然,眉宇之间暗藏阴郁。
温少辞这才恍然明白,为何赵临欢会那般说。
四皇子偏爱浅色,五皇子更喜深色,他二人又是兄弟,从衣裳颜色来看,的确容易弄混。
“陛下驾到!”
“太后驾到!”
“皇后驾到!”
“太子驾到!”
一声接着一声,众人齐齐行礼问安。
崇仁帝在主位上落座,崔皇后在左,罗太后在右,各自坐在崇仁帝两侧的宝座。
端阳帝姬是客,坐在东面第一席,往下依次是赵临欢、赵珠、七皇子。
赵琰今非昔比,坐在西面第一席,往下依次是二皇子、六皇子、八皇子。
三皇子尚在禁足,九皇子年纪太小,除了他们,后宫嫔妃同样没有出席。
夫唱妇随,两位皇子妃与各自的夫君坐一桌。
至此,皇室成员到齐。
再往下是宗室及其家眷。
得益于崇仁帝的隆恩,英国公府十分突兀地混在宗室里头。
英国公挺直了脊背,面上是前所未有的肃穆。
温少辞时不时拿眼角去瞟赵临欢,但见对方只顾着与赵琰你来我往,根本没在瞧他,忍不住一阵失落。
“谨言不善饮酒,”赵临欢突然开口,“换成碧螺春,加些槐花蜜。”
稀松平常的语气,春雨如丝的温柔。
温少辞望向赵临欢,莹白光洁的小脸浮起一层薄薄的红晕,少顷,她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优哉游哉地摇起团扇。
细细碎碎的议论声响起。
温少辞脸上一红,把头低下去,眼角余光瞥见宋昭苏在看他,眼睛一梭,飞过去一个得意的眼神。
宫女换了茶水上来,低声道:“奴婢无心之失,请侯爷恕罪。”
温少辞当然不会怪她,甚至有点感激。
事实胜于雄辩,六公主记得他爱喝碧螺春,记得他口味偏甜,谁会说他只是替身?
有出息的尚可,那些只会靠着祖宗余荫过活的勋贵子弟,简直羡慕嫉妒恨。尚主顶多三代荣华,可在他们手里,一代荣华也难保。
就算六公主果真拿人当替身,替身做到温少辞这份上,这辈子也值了!
崇仁帝举杯开宴,众人纷纷祝酒,温少辞执起茶盏,心间比喝了蜜还要甜。
宫女端着黑溪描金八仙团花的盘子出来,领头的两人各自在下首第一席站定,最后两个也正好抵达末席,同时转身,同时上菜,动作整齐划一,好似排演了许多遍。
宴桌上摆开八个攒盒,里头八道凉菜、十六道热菜,并有花糕点心、时令鲜果。
不用吩咐,自有宫女上前布菜斟酒。
两三支歌舞跳过,忽听一声惊呼:“不见了!”
温少辞伸头望去,只见端阳帝姬的宴桌上摆着一只金托盘,原本好端端放在黄绸上的黄玉团龙佩果然看不到了。
方才席间作诗助兴,端阳帝姬一举夺得头筹。
崇仁帝高兴,取下腰间玉佩赏赐与她。
赵琰当即沉了脸:“李端阳,枉我敬你光风霁月,你却玩这种小把戏。”
端阳帝姬挑衅地朝他一笑:“何以见得?”
赵琰沉吟不语。
除了端阳帝姬,没人胆敢偷藏玉佩。
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拿不出证据。
温少辞略略一想明白过来,正要开口,被四皇子抢先。
“黄玉,唯有帝王可用,落在寻常人手中,既不能佩戴出门,亦不能拿来买卖,稍有不慎,更会招致灭顶之灾。父皇一言不发,必是心中有数。”
赵珠信心十足。
崇仁帝朗声大笑:“端阳不喜宴会沉闷,特地想了这么一招解乏,谁能将玉佩找出,朕重重有赏!”
话音甫落,赵琰立时站起来:“是不是藏在你身上?”
温少辞皱起眉头,自从入主东宫,赵琰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复往日那般冷静自持。
端阳帝姬直起身子,双袖一展,眼神睥睨:“你尽管过来搜。”
赵琰倏地涨红了脸,许是酒醉,他坐下来的时候,身形摇摇晃晃。
赵珠轻笑出声:“帝姬不曾离席,能够接触到的人只有宫女,虽则布菜的宫女也有嫌疑,可她们一直留在殿中,容易漏出蛛丝马迹,是以,帝姬将玉佩藏于攒盒,待上菜的宫女过来取回,这玉佩便不知不觉地到了殿外。”
崇仁帝先是一怔,很快回过神来:“找到玉佩才算数,如果那宫女站在眼前,你可认得出?”
赵珠起身离席,对着崇仁帝一拱手:“儿臣尽力一试。”
温少辞端起桌上的碧螺春,借着茶盏遮掩,悄悄打量端阳帝姬。
端阳帝姬沉默地坐在那儿,面上春风和煦,落在温少辞眼中,只觉她的笑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
今日与宴之人众多,光是负责上菜的宫女就有数百名。
赵珠背着手,在殿中来回踱步。
一列又一列的宫女,轮流从外头走进来,又轮流走出去。
赵珠顿住脚步,对着其中一名宫女点点头:“就是你,快把帝姬的玉佩拿出来。”
宫女从袖子里取出一块玉佩,双手颤抖地递到四皇子跟前。
玉质莹白,掺杂几缕青色,恰似一江春水,流淌在冰天雪地。
赵珠脸色大变,由不得失声惊呼:“这,这不可能!”
崇仁帝转头,望向端阳帝姬,眸中喜怒难辨。
能看出来,这突然出现的白玉,不在他预料之内。
端阳帝姬挑眉:“孤临时起意,换了个地方藏玉,大周人才济济,想必很快就会有结果。”
此言一出,众人伸长脖子,死死盯着她。
“菜肴里有荷叶糕,说不定,是用糯米将玉佩粘在桌子底下?”
“粘得牢吗?依我看,是在椅子下头,裙子一遮,什么也瞧不见。”
“不太像,应该是在……”
……
猜测之声此起彼伏,却无一人挺身而出。
崇仁帝的脸色已是十分难看。
“听闻帝姬颇好杯中物,为何今日滴酒不沾?”
声音清洌而缓慢,如同一记号角,整个世界瞬间变得安静无比。
温少辞长身玉立。
端阳帝姬勾了勾唇角,溢出一抹淡淡的笑意:“不想温公子如此关注孤,孤心甚慰。”
温少辞:……
端阳帝姬又是一笑:“兴致缺缺,无心畅饮。”
温少辞暗暗吸了一口气。
“帝姬不是不想饮酒,而是不能饮酒,宫中规矩森严,一旦杯中酒空,侍立在旁的宫女就会上前添满,只要细心些,一定能发现酒壶之中暗藏玄机。”
赵珠不敢相信地看向温少辞:“那块黄玉团龙佩,至少半个巴掌大小。”
听了他的话,英国公赶紧拿眼去瞧酒壶。
白釉贴花的陶瓷执壶,短颈鼓腹,壶身足以容纳玲珑蜜瓜,可壶口至多一寸有余,如何塞得进玉佩。
英国公扯了扯儿子的衣袖,小小声道:“是不是搞错了?”
温少辞也不理会他,紧抿的薄唇缓缓开合。
“合在一起当然不行,可是分开来呢?”
英国公忍不住出声:“你当黄玉是泥做的,想分就分想合就合,那可是御赐之物,轻易损坏不得。”
话音未破,他自个儿先捂住了嘴。
没错,损坏御赐之物,是对皇家的大不敬。
先入为主之下,众人很难想到端阳帝姬敢将玉佩给打碎了。
可端阳帝姬并非大周臣民,纵使行事出格,为了两国邦交,崇仁帝只会一笑置之。
酒水顺着壶口倾泻而出,咚的一声脆响,一小块黄玉落入白瓷碗中,玉石相击,其声清越。
赵临欢不再遮遮掩掩,桃花眼儿灼灼地盯着温少辞,心中满是喜悦与骄傲。
崇仁帝半含笑意:“此子万中无一,堪配吾女。”
温少辞难掩激动。
不仅是为前半句的盛赞之词,更是为后半句的挑明之意。
尘埃落定之前,赵临欢随时可以反悔。
如今,崇仁帝当众说出此事,压在温少辞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温少辞拱手弯腰:“小臣荣幸之至。”
端阳帝姬站起来,笑一笑:“请陛下兑现承诺。”
崇仁帝眸光微凉:“大周男儿文韬武略,朕必为帝姬另择佳婿。”
温少辞闻言大震。
恍恍惚惚间,想起赵临欢似乎说过两朝结盟之事。
因为心里惦记着四皇子,他浑没在意。
前世,大周是在来年的十月,与大魏商议缔结盟约,不知为何,结盟以失败告终。
依照今生的发展推断,前世,端阳帝姬极有可能要求的是宋昭苏和亲大魏。
彼时宋昭苏已经尚主,不管是宋昭苏自己,还是崇仁帝,决计忍不下这份屈辱。
偏生这辈子圣旨未下,温少辞距离驸马的位置还有一步之遥,搞不好,圣上真会让他去和亲!
端阳帝姬笑容不改:“既是如此,陛下何不为六公主另择佳婿?”
崇仁帝眉头紧锁,心中着实莫名。
眼下战事未起,结盟不必急于一时,只是李端阳主动提出两国联姻,崇仁帝没有理由拒绝,因而更加看不懂她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
赵临欢坐在那儿,两只眼儿直勾勾地盯住端阳帝姬:“吾心悦他,非他不可。”
公主这是在……对他告白!
温少辞只觉得嘭的一声,东风夜放花千树,欢喜瞬间冲昏了头。
“君子不夺人所好,帝姬虽非男子,却有为君之雅量,胜过君子百倍。”他道。
温少辞深深望了一眼赵临欢。
“谨言对天地日月发过誓,此生只与公主共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