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文豪正文卷第章愚蠢的成年人哟~第二天,傍晚。
陆时从剑桥乘火车赶回伦敦,
他先回了宫殿街的官邸,放下行李后便出门,乘马车前往皇家歌剧院,参加《洛丽塔》的首演。
比起《狩猎》第一次演出,《洛丽塔》似乎更受欢迎,
剧院外聚集的人更多,且绅士居多。
他们都在热烈地讨论剧情,
“你看过吧?哪个版本?”
“嘿嘿,能是哪个版本?当然是未删……咳咳咳……手抄本咯~”
“精彩吧?”
“何止是精彩?简直就是精彩!但可以肯定,戏剧不至于太出格。所以,我完全是抱着鉴赏艺术的心态来此。你知道的,票不好弄,我可没少出血啊。”
……
陆时听得直想笑,
暗道,
呵,男人。
也确实,《洛丽塔》首演的票都被黄牛炒上天了,
尽管皇家歌剧院严查,甚至还把相当一部分人投进了监狱,也没能抑制住票价。
陆时分开众人,朝大门走去,
沿途,不少人认出了他,都热情地打招呼,问好声不绝于耳。
陆时进门。
泽娜立即迎上来,
“陆教授!”
她压低声音,
“国王陛下和公主殿下就在第一包厢。不过,你恐怕不能过去,因为坎特伯雷圣座也在。自《狩猎》后,他似乎迷上了戏剧,一周至少看一次表演。”
大主教有世俗的喜好十分正常,
比如,出身阿根廷的教宗方济各,特别喜欢足球。
甚至还有记者拿这件事打趣,问方济各:“你觉得,人们把球王称作上帝,是对上帝的亵渎吗”
陆时对见不见爱德华七世倒无所谓,
“那我去二号包厢。”
泽娜浅浅“嗯”了一声,随后又说道:“今天还来了一位拜访萧先生的客人,似乎是剧作家。他们在二号包厢等你。”
两人一边说,一边往楼梯上走。
进入包厢,
萧伯纳和一个留着小胡子的男人斜对而坐。
两人之间的圆桌上,摆着一瓶刚刚开封的红酒。
见到陆时,男人立即起身,
他恭敬地说:“陆爵士,久仰大名,终于见到你本人了。我是詹姆斯·马修·巴利,现在是一名记者,同时也在进行一些创作。”
萧伯纳笑着插话,
“你太谦虚了。”
说着,转向陆时道:“詹姆斯本来可以去圣安德鲁斯大学任教,但是他拒绝了。”
巴利解释:“我只是觉得自己的水平不够。”
坦白讲,他不是如此自谦的人,
但因为见陆时这位文坛大家,听说中国人都谦虚谨慎,所以才投其所好。
陆时与对方握手,
“你好。”
詹姆斯·马修·巴利,
苏格兰著名家、剧作家,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代表作有《彼得·潘》。
如此算来,《彼得·潘》应该快问世了才对。
三个男人依次落座。
泽娜让服务人员又加了一個杯子,之后便准备退出去。
但陆时阻止道:“伱今天又没有表演任务,不如留在包厢看戏剧吧,视野好。”
泽娜“啊?”了一声,
介于《洛丽塔》在内容上有特殊性,她有些担心自己的存在会影响男人们的讨论。
陆时也明白小丫头的顾虑,笑着解释:“巴利先生是儿童文学作家,有你在,说不定能给我们一些不同视角的思路。”
巴利一怔,
“陆爵士知道我!?”
他蹭的一下站起身来,
“我……你……”
因为激动,说话有些磕磕巴巴,
最后只能选择不说,转而给自己满满倒上一杯酒,对陆时致敬,
“感谢!”
之后便一饮而尽。
所谓“感情深,一口闷”,
都在酒里了。
看到此情此景,萧伯纳便对陆时微妙地挤挤眼,
“陆啊,你在当今欧洲,就是如此地位。”
巴利放下酒杯,
“陆爵士,既然你知道我,那我便直说了。最近我正构思一个剧本,前几天,我在肯辛顿公园散步,看到几个孩子拿树枝盖房子,扮仙女、扮海盗,玩得很开心,我由此萌生了创作欲。”
这应该就是《彼得·潘》的开端了。
按照历史,故事并非一次性形成,
它先有的童话剧《肯辛顿公园里的彼得·潘》,其后才改编为故事书。
巴利是一个有童心且有毅力的人,从剧本到定本,历经~,共年,
再加上构思,创作时间相当长。
陆时好奇,
“巴利先生准备创作游戏式童话剧?”
巴利:???
萧伯纳:???
“何谓‘游戏式’?”×
两人异口同声。
陆时回答:“我刚才听巴利先生的意思,你写的剧本,演员似乎都准备用小孩子。”
巴利思索片刻,明白了,
“陆爵士说的对。对于孩子们来说,童话剧实质上是一种表演游戏,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同时学会与别人合作,进而提高交际能力。”
简言之,只要将这种剧本印在教科书上,就会变成老师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
分角色扮演。
与之截然相反的则是《狩猎》之流,
虽然也有很多小演员,但对演技的要求极高,必须足够专业。
而且,应该也没有小孩愿意演克拉拉。
巴利佩服道:“陆爵士,没想到你对儿童文学也有了解。说起来,童真三部曲似乎也是……”
陆时赶紧摆手,
“别别,那可不是给孩子看的。”
两人聊着。
这时,下面忽然传来鼓声,
咚——
《洛丽塔》开始了。
萧伯纳的改编,没有开头那些絮絮叨叨,而是直入正题,
第一幕,
从亨伯特对洛丽塔一见钟情,为长久地接近她,选择和她妈妈结婚开始。
菲利斯的演技进步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包厢内陷入安静,
大家沉溺其中,没有人说话。
就这样全神贯注着,一直到第一幕的最后,亨伯特对洛丽塔说出那句:“你妈妈死了。”
现场安静得落针可闻。
幕布拉上。
又过了好一阵,一层才响起议论声,
“果然,一点儿出格的都没演。”
“可我还是觉得好看!”
“Lu的原著,萧伯纳改编。他们这对黄金搭档出品的戏剧,必属精品。”
……
二层包厢,
萧伯纳笑得嘴都快裂开了,
“陆,听见了吗?!人家说咱们是‘黄金搭档’呢!”
陆时无奈道:“你明明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能不能有点儿追求?”
萧伯纳说:“到时候你给我填提名表。”
两人吹牛扯皮。
这时,泽娜小声道:“刚才,姐姐是不是临时改了表演?在欧文爵士说出那句‘你妈妈死了’以后,她先是推开对方,才又上前拥抱的?”
三个男人听了,全都怔住。
片刻后,陆时说:“这样演确实更好。”
洛丽塔对亨伯特的热情,绝大多数来自于叛逆,
她叛逆的对象,当然是她的母亲。
所以,当她得知母亲的死讯,瞬间便陷入了迷茫,那股对亨伯特的热情也随之消散,
可她还是个孩子,只能倚靠亨伯特,无可奈何。
菲利斯很好地演出了其中纠结。
而泽娜能看出来,说明其演技也十分优秀。
巴利感慨,
“可惜,我请不起戴尔小姐……额……我请不起泽娜·戴尔小姐这样的演员。”() ()
他已经写了几个儿童剧,但都只在小剧场上演,反响不大。
泽娜好奇道:“巴利先生、陆教授、萧先生,儿童文学到底偏重的是文学?还是儿童?”
“这……”
巴利被问住了。
没想到,一个小姑娘问的问题如此犀利。
陆时沉吟,
他想到了一本中国的杂志——
《儿童文学》。
那应该是很多人的回忆。
对于后、后来说,它是儿童刊物的几乎唯一选择;
而对于后、后,它又有些“名不符实”,因为内容相当深刻,堪称“纯文学重镇”,少儿读得吃力,却引导许多人走向创作这条路。
所以,泽娜的问题确实有一定深度。
巴利思索了一阵,
“戴尔小姐,你读过《奥兹国的魔术师》吗?一本美国童话,才刚刚出版两年多。”
《奥兹国的魔术师》,
它有一个更耳熟能详的译名——
《绿野仙踪》。
泽娜点头,
“读过。故事里,多萝西的三个伙伴分别是没有脑子的稻草人、没有爱心的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最后他们都得到了渴望的东西。”
巴利好奇道:“你觉得好看吗?”
泽娜说:“当然好看。我甚至觉得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好看。”
“噗~”
巴利笑喷。
陆时不由得诧异,
“这有什么好笑的?”
巴利说:“我只是觉得,英国人的作品最后输给了美国乡巴佬,非常有趣。”
萧伯纳点头,
“那确实。”
陆时看着两人,才想起他们都是“乡巴佬”,
一个是苏格兰人,
一个是爱尔兰人。
所以,刚才的话有些调侃意味。
但他们也不是纯粹的调侃,
因为《绿野仙踪》问世的时代正是美国文化及美国文学渴望从英国独立出来的时代,
这个时期被称为美国的现代文学时期,很多文人都以构建美国文化及美国精神为己任。
巴利又转向泽娜道:“可一般来讲,对于成年人来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会比《绿野仙踪》更好看。这或许,便是文学和儿童的冲突。”
泽娜“啊?”了一声,
“为什么?”
巴利说:“因为前者有很多暗示和隐喻,不免让人深思,很讨成年读者的喜欢;而后者则过于跳脱,每章之间的连接性差,成年读者容易走神,而一旦走神,就很难再续上专注力了。”
泽娜懵了,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有隐喻?”
巴利摊手道:“当然。就比如第七章《疯狂茶会》,茶会上的三个角色。”
泽娜歪着头回忆,
“疯帽子、三月兔、睡鼠。”
巴利说:“我就说说‘疯帽子’吧。你听过‘asmadasahatter’这个词组吗?有此说法,是因为当时的帽匠经常用水银处理皮毛,所以多多少少会中毒,产生精神方面的病变。”
泽娜:“……”
忽闪着大眼睛,紧盯着巴利。
一排沉默,
“……”
“……”
“……”
现场气氛很诡异。
“咕……”
巴利终于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小声道:“戴尔小姐,我说的不对?”
泽娜叹气,
“唉……我不知道这个,并不影响我读书啊。”
那模样仿佛在说:“愚蠢的成年人哟~”
巴利十分尴尬。
另外两人在旁边看着,努力绷住脸,不让自己笑出来。
萧伯纳对陆时微妙地眨眨眼,
“看来,还得是儿童大于文学。”
陆时没搭腔。
其实,这也是他最近在考虑的问题。
之前跟詹姆斯聊过,让他萌生了写儿童文学的想法,
首先想到的作品必然是《小王子》,
这部童话的成功无需赘言。
它虽然只是个月一气呵成的作品,却有着深刻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生活和情感的积累,是厚积薄发的产物。
同样地,他也有儿童和文学的冲突,
童话里提到的:
玫瑰、路灯、狐狸、蛇……
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要说里面没有任何暗示,那绝对不可能。
陆时正在沉思,
泽娜却忽然开口了,
“巴利先生,没必要想的那么复杂。就比如我,完全不懂‘疯帽子’,却仍然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赞不绝口。”
巴利诧异,
“你不是更喜欢《绿野仙踪》吗?”
泽娜努力不让自己翻白眼,
她都懒得回答了。
陆时看着这小丫头,忽然意识到自己想的可能有些多,
写《小王子》被研究各种隐喻,如果小王子知道了,一定会说:“只有大人才会问这么多为什么。”
巴利似乎也产生类似的想法,正埋头沉思。
就在这时,
咚——
楼下又传来鼓声。
《洛丽塔》的第二幕开始。
这一幕讲述洛丽塔随亨伯特一起旅行,直到最后分道扬镳。
因为两个主演演技超群,观众们全都全神贯注,安静地观看,
诺大的剧场,只有舞台传来声音。
这种安静给了陆时思考的环境,心中开始规划该写什么。
既然要给《镜报》成立儿童文学版块,那么,《小王子》无疑是把第一炮打响的最佳选择。
关键在于后续,
毕竟,童话的字数非常少。
如果想长线发展,那么就有两个选择,
一、连载;
二、成立独立的儿童文学杂志。
陆时不由得又想到了《哈利·波特》,
正好,《魔戒》连载结束之后,优秀的长篇暂时没能续上,
而《哈利·波特》有七本,可以更新到天荒地老。
最重要的是,它的读者区间非常广,
哈迷遍布各年龄层。
当然还有另一个选择——
《纳尼亚传奇》。
从文学角度出发,这部当年可是和《魔戒》齐名的,
后来掉队,是因为其二次创作的失败,
就比如电影,系列的最后一部《纳尼亚传奇:黎明踏浪号》是在年上映的,之后一直没有新作。
这样必然火不过《魔戒》,更不用说连在网文平台都有很多同人作品的《哈利·波特》了。
正想着这些,泽娜的声音响起:“陆教授?”
陆时回过神来,
“怎么?”
泽娜好奇地问道:“你是不是要写儿童文学啊?”
瞬间,巴利和萧伯纳竖起了耳朵。
陆时笑道:“我表现得有那么明显吗?”
这相当于承认了。
巴利险些激动地站起来,
他说:“陆教授,你难道真的要投身于儿童文学的创作?有你出手,定然能带起风潮!”
萧伯纳却是对陆时了解更深,
他撇了撇嘴,
“怕是要‘挽回’童真三部曲和《月亮与六便士》的名声吧~”
这无疑是一句玩笑。
陆时笑着点了点对方,没接茬。
泽娜不解道:“挽回名声?陆教授的名声很好啊!”
萧伯纳忍不住笑,
“看了《狩猎》、《洛丽塔》、《蝇王》,恐怕会有人觉得他心理阴暗哦~”
泽娜:切~~
“连我们这些小孩都不觉得陆教授阴暗,怎么会有人……哼~”
小丫头一扬鼻子,
看那模样,似乎又在心里嘀咕:
“愚蠢的成年人哟~”
陆时从剑桥乘火车赶回伦敦,
他先回了宫殿街的官邸,放下行李后便出门,乘马车前往皇家歌剧院,参加《洛丽塔》的首演。
比起《狩猎》第一次演出,《洛丽塔》似乎更受欢迎,
剧院外聚集的人更多,且绅士居多。
他们都在热烈地讨论剧情,
“你看过吧?哪个版本?”
“嘿嘿,能是哪个版本?当然是未删……咳咳咳……手抄本咯~”
“精彩吧?”
“何止是精彩?简直就是精彩!但可以肯定,戏剧不至于太出格。所以,我完全是抱着鉴赏艺术的心态来此。你知道的,票不好弄,我可没少出血啊。”
……
陆时听得直想笑,
暗道,
呵,男人。
也确实,《洛丽塔》首演的票都被黄牛炒上天了,
尽管皇家歌剧院严查,甚至还把相当一部分人投进了监狱,也没能抑制住票价。
陆时分开众人,朝大门走去,
沿途,不少人认出了他,都热情地打招呼,问好声不绝于耳。
陆时进门。
泽娜立即迎上来,
“陆教授!”
她压低声音,
“国王陛下和公主殿下就在第一包厢。不过,你恐怕不能过去,因为坎特伯雷圣座也在。自《狩猎》后,他似乎迷上了戏剧,一周至少看一次表演。”
大主教有世俗的喜好十分正常,
比如,出身阿根廷的教宗方济各,特别喜欢足球。
甚至还有记者拿这件事打趣,问方济各:“你觉得,人们把球王称作上帝,是对上帝的亵渎吗”
陆时对见不见爱德华七世倒无所谓,
“那我去二号包厢。”
泽娜浅浅“嗯”了一声,随后又说道:“今天还来了一位拜访萧先生的客人,似乎是剧作家。他们在二号包厢等你。”
两人一边说,一边往楼梯上走。
进入包厢,
萧伯纳和一个留着小胡子的男人斜对而坐。
两人之间的圆桌上,摆着一瓶刚刚开封的红酒。
见到陆时,男人立即起身,
他恭敬地说:“陆爵士,久仰大名,终于见到你本人了。我是詹姆斯·马修·巴利,现在是一名记者,同时也在进行一些创作。”
萧伯纳笑着插话,
“你太谦虚了。”
说着,转向陆时道:“詹姆斯本来可以去圣安德鲁斯大学任教,但是他拒绝了。”
巴利解释:“我只是觉得自己的水平不够。”
坦白讲,他不是如此自谦的人,
但因为见陆时这位文坛大家,听说中国人都谦虚谨慎,所以才投其所好。
陆时与对方握手,
“你好。”
詹姆斯·马修·巴利,
苏格兰著名家、剧作家,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代表作有《彼得·潘》。
如此算来,《彼得·潘》应该快问世了才对。
三个男人依次落座。
泽娜让服务人员又加了一個杯子,之后便准备退出去。
但陆时阻止道:“伱今天又没有表演任务,不如留在包厢看戏剧吧,视野好。”
泽娜“啊?”了一声,
介于《洛丽塔》在内容上有特殊性,她有些担心自己的存在会影响男人们的讨论。
陆时也明白小丫头的顾虑,笑着解释:“巴利先生是儿童文学作家,有你在,说不定能给我们一些不同视角的思路。”
巴利一怔,
“陆爵士知道我!?”
他蹭的一下站起身来,
“我……你……”
因为激动,说话有些磕磕巴巴,
最后只能选择不说,转而给自己满满倒上一杯酒,对陆时致敬,
“感谢!”
之后便一饮而尽。
所谓“感情深,一口闷”,
都在酒里了。
看到此情此景,萧伯纳便对陆时微妙地挤挤眼,
“陆啊,你在当今欧洲,就是如此地位。”
巴利放下酒杯,
“陆爵士,既然你知道我,那我便直说了。最近我正构思一个剧本,前几天,我在肯辛顿公园散步,看到几个孩子拿树枝盖房子,扮仙女、扮海盗,玩得很开心,我由此萌生了创作欲。”
这应该就是《彼得·潘》的开端了。
按照历史,故事并非一次性形成,
它先有的童话剧《肯辛顿公园里的彼得·潘》,其后才改编为故事书。
巴利是一个有童心且有毅力的人,从剧本到定本,历经~,共年,
再加上构思,创作时间相当长。
陆时好奇,
“巴利先生准备创作游戏式童话剧?”
巴利:???
萧伯纳:???
“何谓‘游戏式’?”×
两人异口同声。
陆时回答:“我刚才听巴利先生的意思,你写的剧本,演员似乎都准备用小孩子。”
巴利思索片刻,明白了,
“陆爵士说的对。对于孩子们来说,童话剧实质上是一种表演游戏,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同时学会与别人合作,进而提高交际能力。”
简言之,只要将这种剧本印在教科书上,就会变成老师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
分角色扮演。
与之截然相反的则是《狩猎》之流,
虽然也有很多小演员,但对演技的要求极高,必须足够专业。
而且,应该也没有小孩愿意演克拉拉。
巴利佩服道:“陆爵士,没想到你对儿童文学也有了解。说起来,童真三部曲似乎也是……”
陆时赶紧摆手,
“别别,那可不是给孩子看的。”
两人聊着。
这时,下面忽然传来鼓声,
咚——
《洛丽塔》开始了。
萧伯纳的改编,没有开头那些絮絮叨叨,而是直入正题,
第一幕,
从亨伯特对洛丽塔一见钟情,为长久地接近她,选择和她妈妈结婚开始。
菲利斯的演技进步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包厢内陷入安静,
大家沉溺其中,没有人说话。
就这样全神贯注着,一直到第一幕的最后,亨伯特对洛丽塔说出那句:“你妈妈死了。”
现场安静得落针可闻。
幕布拉上。
又过了好一阵,一层才响起议论声,
“果然,一点儿出格的都没演。”
“可我还是觉得好看!”
“Lu的原著,萧伯纳改编。他们这对黄金搭档出品的戏剧,必属精品。”
……
二层包厢,
萧伯纳笑得嘴都快裂开了,
“陆,听见了吗?!人家说咱们是‘黄金搭档’呢!”
陆时无奈道:“你明明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能不能有点儿追求?”
萧伯纳说:“到时候你给我填提名表。”
两人吹牛扯皮。
这时,泽娜小声道:“刚才,姐姐是不是临时改了表演?在欧文爵士说出那句‘你妈妈死了’以后,她先是推开对方,才又上前拥抱的?”
三个男人听了,全都怔住。
片刻后,陆时说:“这样演确实更好。”
洛丽塔对亨伯特的热情,绝大多数来自于叛逆,
她叛逆的对象,当然是她的母亲。
所以,当她得知母亲的死讯,瞬间便陷入了迷茫,那股对亨伯特的热情也随之消散,
可她还是个孩子,只能倚靠亨伯特,无可奈何。
菲利斯很好地演出了其中纠结。
而泽娜能看出来,说明其演技也十分优秀。
巴利感慨,
“可惜,我请不起戴尔小姐……额……我请不起泽娜·戴尔小姐这样的演员。”() ()
他已经写了几个儿童剧,但都只在小剧场上演,反响不大。
泽娜好奇道:“巴利先生、陆教授、萧先生,儿童文学到底偏重的是文学?还是儿童?”
“这……”
巴利被问住了。
没想到,一个小姑娘问的问题如此犀利。
陆时沉吟,
他想到了一本中国的杂志——
《儿童文学》。
那应该是很多人的回忆。
对于后、后来说,它是儿童刊物的几乎唯一选择;
而对于后、后,它又有些“名不符实”,因为内容相当深刻,堪称“纯文学重镇”,少儿读得吃力,却引导许多人走向创作这条路。
所以,泽娜的问题确实有一定深度。
巴利思索了一阵,
“戴尔小姐,你读过《奥兹国的魔术师》吗?一本美国童话,才刚刚出版两年多。”
《奥兹国的魔术师》,
它有一个更耳熟能详的译名——
《绿野仙踪》。
泽娜点头,
“读过。故事里,多萝西的三个伙伴分别是没有脑子的稻草人、没有爱心的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最后他们都得到了渴望的东西。”
巴利好奇道:“你觉得好看吗?”
泽娜说:“当然好看。我甚至觉得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好看。”
“噗~”
巴利笑喷。
陆时不由得诧异,
“这有什么好笑的?”
巴利说:“我只是觉得,英国人的作品最后输给了美国乡巴佬,非常有趣。”
萧伯纳点头,
“那确实。”
陆时看着两人,才想起他们都是“乡巴佬”,
一个是苏格兰人,
一个是爱尔兰人。
所以,刚才的话有些调侃意味。
但他们也不是纯粹的调侃,
因为《绿野仙踪》问世的时代正是美国文化及美国文学渴望从英国独立出来的时代,
这个时期被称为美国的现代文学时期,很多文人都以构建美国文化及美国精神为己任。
巴利又转向泽娜道:“可一般来讲,对于成年人来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会比《绿野仙踪》更好看。这或许,便是文学和儿童的冲突。”
泽娜“啊?”了一声,
“为什么?”
巴利说:“因为前者有很多暗示和隐喻,不免让人深思,很讨成年读者的喜欢;而后者则过于跳脱,每章之间的连接性差,成年读者容易走神,而一旦走神,就很难再续上专注力了。”
泽娜懵了,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有隐喻?”
巴利摊手道:“当然。就比如第七章《疯狂茶会》,茶会上的三个角色。”
泽娜歪着头回忆,
“疯帽子、三月兔、睡鼠。”
巴利说:“我就说说‘疯帽子’吧。你听过‘asmadasahatter’这个词组吗?有此说法,是因为当时的帽匠经常用水银处理皮毛,所以多多少少会中毒,产生精神方面的病变。”
泽娜:“……”
忽闪着大眼睛,紧盯着巴利。
一排沉默,
“……”
“……”
“……”
现场气氛很诡异。
“咕……”
巴利终于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小声道:“戴尔小姐,我说的不对?”
泽娜叹气,
“唉……我不知道这个,并不影响我读书啊。”
那模样仿佛在说:“愚蠢的成年人哟~”
巴利十分尴尬。
另外两人在旁边看着,努力绷住脸,不让自己笑出来。
萧伯纳对陆时微妙地眨眨眼,
“看来,还得是儿童大于文学。”
陆时没搭腔。
其实,这也是他最近在考虑的问题。
之前跟詹姆斯聊过,让他萌生了写儿童文学的想法,
首先想到的作品必然是《小王子》,
这部童话的成功无需赘言。
它虽然只是个月一气呵成的作品,却有着深刻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生活和情感的积累,是厚积薄发的产物。
同样地,他也有儿童和文学的冲突,
童话里提到的:
玫瑰、路灯、狐狸、蛇……
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要说里面没有任何暗示,那绝对不可能。
陆时正在沉思,
泽娜却忽然开口了,
“巴利先生,没必要想的那么复杂。就比如我,完全不懂‘疯帽子’,却仍然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赞不绝口。”
巴利诧异,
“你不是更喜欢《绿野仙踪》吗?”
泽娜努力不让自己翻白眼,
她都懒得回答了。
陆时看着这小丫头,忽然意识到自己想的可能有些多,
写《小王子》被研究各种隐喻,如果小王子知道了,一定会说:“只有大人才会问这么多为什么。”
巴利似乎也产生类似的想法,正埋头沉思。
就在这时,
咚——
楼下又传来鼓声。
《洛丽塔》的第二幕开始。
这一幕讲述洛丽塔随亨伯特一起旅行,直到最后分道扬镳。
因为两个主演演技超群,观众们全都全神贯注,安静地观看,
诺大的剧场,只有舞台传来声音。
这种安静给了陆时思考的环境,心中开始规划该写什么。
既然要给《镜报》成立儿童文学版块,那么,《小王子》无疑是把第一炮打响的最佳选择。
关键在于后续,
毕竟,童话的字数非常少。
如果想长线发展,那么就有两个选择,
一、连载;
二、成立独立的儿童文学杂志。
陆时不由得又想到了《哈利·波特》,
正好,《魔戒》连载结束之后,优秀的长篇暂时没能续上,
而《哈利·波特》有七本,可以更新到天荒地老。
最重要的是,它的读者区间非常广,
哈迷遍布各年龄层。
当然还有另一个选择——
《纳尼亚传奇》。
从文学角度出发,这部当年可是和《魔戒》齐名的,
后来掉队,是因为其二次创作的失败,
就比如电影,系列的最后一部《纳尼亚传奇:黎明踏浪号》是在年上映的,之后一直没有新作。
这样必然火不过《魔戒》,更不用说连在网文平台都有很多同人作品的《哈利·波特》了。
正想着这些,泽娜的声音响起:“陆教授?”
陆时回过神来,
“怎么?”
泽娜好奇地问道:“你是不是要写儿童文学啊?”
瞬间,巴利和萧伯纳竖起了耳朵。
陆时笑道:“我表现得有那么明显吗?”
这相当于承认了。
巴利险些激动地站起来,
他说:“陆教授,你难道真的要投身于儿童文学的创作?有你出手,定然能带起风潮!”
萧伯纳却是对陆时了解更深,
他撇了撇嘴,
“怕是要‘挽回’童真三部曲和《月亮与六便士》的名声吧~”
这无疑是一句玩笑。
陆时笑着点了点对方,没接茬。
泽娜不解道:“挽回名声?陆教授的名声很好啊!”
萧伯纳忍不住笑,
“看了《狩猎》、《洛丽塔》、《蝇王》,恐怕会有人觉得他心理阴暗哦~”
泽娜:切~~
“连我们这些小孩都不觉得陆教授阴暗,怎么会有人……哼~”
小丫头一扬鼻子,
看那模样,似乎又在心里嘀咕:
“愚蠢的成年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