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流氓般的刘邦和儒家困境
大汉三年十一月九日。
虽然已进入冬季,但长安城却异常热闹。一是匈奴人在秋收之后袭击了大汉的北方六郡,抢了大汉几万石的粮食,杀了好几千边郡百姓,这引起了整个长安城的一片哗然,整个关中的百姓都不敢相信,匈奴人居然如此猖狂。
此时的天下不是后世天下。对于匈奴人大汉从上到下都没有重视过,几年前就被大秦教训过,被打的落花流水,连老家匈奴人河套地区,都被大秦夺下来建立了九原郡。
再远一点,赵将李牧一战歼灭了十万匈奴人,夺取了匈奴人的老巢,建立了代郡,这就是一个弱鸡呀,结果没想到他们大汉居然被鸡啄着了。
现在的大汉从上到下气愤的同时,更是不了解匈奴人怎么敢得罪大汉,大汉一个拇指就能把他们摁死。
此事发生之后,整个大汉从朝堂到民间要讨伐匈奴之声不绝于耳。
诶尤其是大汉边郡太守,纷纷上书要讨伐匈奴人,他们本就是武将出身,徐凡让他们搞建设,他们可能摸不到头,甚至有可能搞砸,但打仗他们可就太熟悉了,据其匈奴人也敢欺负到他们大汉头上来了,不教训一顿是不行。
只能说消灭暴秦之后,汉军的将领自信心爆棚,认为汉军天下无敌,区区一个匈奴人,他们只凭一郡之地都可以战胜,甚至这些太守还忌惮自己的同僚,担心其他人抢自己的功劳,毕竟匈奴人靠近大汉的地盘有好几个郡。
但徐凡却知道冒顿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冒顿就是草原上的始皇帝,他是第一个告诉胡人草原民族并不比农耕民族差,更是第一个把中央集权国家压着打的草原帝国,也就是从匈奴人开始,草原帝国成为了中原王朝两千年的噩梦。
面对这样的强敌,徐凡让边郡的太守,扩军备战,修筑城墙堡垒,防止匈奴人再次入侵,另一方面徐凡也觉得,应该在匈奴人还没有完全统一草原之前,提前掐死这个草原帝国。
匈奴人只吞并了一个东胡人,就能给大汉带来如此大的祸害,整个草原统一之后,匈人带来的危害简直不敢想象,徐凡可不想自己的大汉,像历史上的大汉一样被压制六十年。显然此时主动出击打断匈奴人的帝国成型对大汉更加有利。
所以徐凡和大汉的高层商议之后,决定春耕之后,集结北方诸侯和北方各郡万大军,深入草原,发动一场对匈奴人的战争,最起码要打散匈奴帝国,给大汉创造十年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个让长安城轰动的消息,就是大汉和辽东国交换土地,陈余让出了整个辽东郡,大汉这今年再次分封个诸侯国,这个消息通过种种渠道,传遍整个长安城,快速压过了匈奴人的热点,很快成为了长安城最大的热点。
毕竟匈奴人远在天边,他们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打进关中。但这二十个诸侯可是近在眼前,这可是春秋战国之后,天下最大的分封。
这二十个诸侯王成为了整个大汉人羡慕的对象了。
哪个男儿不想能称霸一方成为诸侯王。
以前的君主再大方也最多给你一个万户侯封君,但这和诸侯王却是两回事。这是开启一个国家,建立一份属于自己的基业。
而这个消息传出了之后,这二十个诸侯王确定之后,他们就成为天下有识之士可以投靠的君主了。
天下有识之士明白,自暴秦之后,天下又要开启一个属于士的时代。有几十个君主可以选择和只剩下一个君主,这完全是两个世界。
虽然徐凡弄出科举,但他已经完全改变了科举的规则了,一次就考出几千士子,这样考出来的士子能金贵到哪里去,这些人全被徐凡安排到乡下和农夫打交道去了。
想要鱼跃龙门,一考定终身,成为县令等大员,在大汉想都不要想。整个大汉也不过是一千两百多个县,根本就没这么多位置给这些人。但成为百石小吏却让天下有识之士失望,天子太重武夫而轻士人了。
而且汉吏的来源也不全是科举,军队退役的军官,民间种田好的田力,工厂当中优秀的工匠都可以成为汉吏。
这就导致了,进入大汉官场的压力虽然不大,但起点太低了,他们考上之后,只能成为百石小吏,而后他们就要和大汉军方,百家学子,甚至农户工匠竞争,大汉官场竞争压力太大。
很多士子虽然不承认,但现实却是他们对后三者没有太强大的竞争力,在大汉官场升迁的速度甚至比不上这些人。
当然很多士子不承认这点,他们认为自己有一身惊世才能,区区八石米就交换了自己一身才学,太不划算了,所以大汉每年考取的汉吏很多,但淘汰的更多,这让很多人明白,汉吏不是那么好当的。
士子们期待的是一个明君发现自己的才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不是成为一个小吏。
天子做不到这点,而现在个诸侯王说不定会有发现自己才能的名君。
娄敬就是一个自认为有才能的人,他投靠大汉已经一年时间了,但现在却只是农家的正室子弟,农学院的夫子,这和他当初的设想完全不同,他是想成农家这个渠道进入大汉官,而不是想成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夫子和整天和泥土猪粪打交道的农家子弟。
说句实在话农家在大汉的实力不差,有九卿之一的大司农,还有石太守商农,但这一年下来,他算是看清楚了,他的老师许丰太过于淡然了,根本不在意农家的壮大和发展,他的大师兄商农又太老实了,比起朝堂上的明争暗斗,他更喜欢去乡下指导农民种田。
要不是有汉帝欣赏他这个大师兄。他根本不可能成为石的太守,谁敢相信一个太守待在府衙的时间居然都没有待在农田的时间多。
农家太过于安然,他想要出人头地就只能靠自己奋斗了,他必须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向上爬,所以当天子再次分封诸侯之后,他决定投靠一方诸侯,以他在农家学的本事,混个卿大夫的官位光宗耀祖。
于是娄敬来到了沛侯府外。
此时已经已经不少人在此排队了,他们都是想要成为沛侯大夫改变命运。
这个时候排队的人看到两个士兵拖着一个儒生丢出大门。
“噗!”儒生就这样当着所有人的面丢在地上。
大街上几十上百号人就这样看着他狼狈,儒生本就最讲面子,这种情况让他难堪无比。
“岂有此理,本以为沛侯,会是一代明主,却如此轻视我士人,这样的君侯必定会没落,各位兄台,还在此排队做什么?沛侯要的不是人才,而是奴仆,今日我的下场就是你们的榜样。”
听到这话还真有不少人离开了,天下的诸侯又不止沛侯一人,沛侯今天如此对待这个儒生,显然不是好相处之辈。
天下多了多个诸侯,士人人也变得矜持起来了,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不留爷爷,爷还可以考科举。
这个时候刘邦的大舅哥吕释之出来教导:“沛侯说了,儒生只会花言巧语,没有一点真本事,这里排队的还有儒生就离开吧,我们沛侯府是不会要你们的。”
“沛侯怎可如此轻视我们家,要知道我儒家宗师孔鲋可是朝廷的九卿之一,我们儒家怎么就没有真本事了。”
“沛侯不道歉的话,我等就发动百家之人共同拒绝投效沛侯。”
“不道歉,我等要上书天子惩戒沛侯。”
不得不说后世儒家能做到霸主百家,独尊儒术是有时代基础的,这里排队的人有一大半都是儒生,而刘邦这番话算是把这些儒生得罪死了,什么叫儒生只会花言巧语,没有一点真本事,这要被做实了,他们儒家还怎么投靠明主。() ()
这个时候刘邦出来说道:“居然还想要乃公道歉。”
刘邦指着刚刚那个丢出来的儒生说道:“乃公问他会不会领兵作战?”
“他说这是武夫做的事情。”
“乃公再问他会不会开荒种田,修水渠。”
“结果他说这种事情自有小吏来做。”
“乃公再问他,会不会建高炉,打造武器铠甲。”
“结果他说这是奇淫技巧,自有百工之人来做。”
“那乃公要他做什么,打仗不会打仗,种地不会种地,又不懂建设作坊,还说要小吏来做,乃公请小吏比是更好,请他做什么?”
“要不然我这个沛侯也让他来做,让他来指挥大家做事情。”
“但凡有点本事,乃公都敬你三分,结果屁本事没有,只会在这里犬吠,真当乃公的拳头不硬。”
越说越来气的刘邦直接骑在这个儒生身上打了他一顿。
这一下彻底把四周的儒生震慑住了。
怎么会有如此流氓的君主,还会亲手打人。
这些儒生当即逃离了这里,还有不少百家士子也逃离这里,虽然他们不是儒生,但沛侯脾气如此火爆,他们也担心自己被打。
刘邦打完儒生道:“乃公都五十多了,你都不是乃公的对手,文不成武不就,你也好意思说自己是人才,啊呸!”
好在刘邦只是想教训他一顿,打完就离开了,不过在他府邸排队的人也没剩下几个了。
刘邦:“你们有啥本事都说出来,要是也和那个儒生一样,只知道指挥人做事,那就走吧,我这里不养闲人。”
娄敬拱手行礼道:“农家娄敬见过沛侯?”
刘邦眼前一亮道:“农家子弟,想来你种田的手艺不差吧。”
娄敬道:“某在农家学了一年,熟读《农经》《致富经》懂养猪,堆肥,指导过十个村里种植冬小麦。”
娄敬从刚刚刘邦的话语当中就明白,沛侯是一个极其现实的人,对沛侯有用的人他才会重视,得把自己有用的本事说出来,所以他说的非常仔细。
刘邦道:“你会种甘蔗吗?”
娄敬道:“种过,但沛侯你要建立诸侯国的地方是辽东,那里气候严寒,不适合甘蔗种植。”
刘邦笑道:“能说出这话,看样子是有真本事的人。”
现在大汉最赚钱的就是种植甘蔗了,刘邦虽然也想要种植甘蔗了,只可惜徐凡告诉了他们这些北方的诸侯,甘蔗不能在北方种植。他只是拿这个问题来考考娄敬。
刘邦继续道:“你愿意投靠乃公,乃公给你一个下大夫职位,你能帮助乃公开垦出万亩的土地就升中大夫,能开垦出万亩就是上大夫,万亩我这个沛国丞相都让你来当。”
娄敬激动道:“臣定当鞠躬尽瘁。”
娄敬没想到沛侯看上去像流氓,却如此大方,丞相之位说给就给,诸侯王的丞相,怎么也相当于石郡守了,有了这履历他即便回到大汉也能混个太守当当。
“墨子学院夫子齐秦见过沛侯。”
刘邦有些惊讶道:“你不是墨者?”
齐秦道:“某与墨家理念不合,做不到兼爱节用,也做过不惯苦日子。在某看来有能力就能过好日子,没能力就过差日子,像巨子已经成为侯爵,却依旧穿着麻布衣,穿着草鞋,吃着简陋的饭食。这简直是荒缪。所以我在墨家只学了一份技术,却不是墨家子弟。”
刘邦想到墨家比大汉军规军纪还要严苛的墨规,也是一阵冷汗直流。
“墨者的确非等闲人可做。”
而后他问道:“你有什么本事?”
齐秦道:“某在钢铁厂学了一年时间,可以帮助沛侯建立钢铁厂。虽然比不得大汉境内,但小型的钢铁厂还是可以的。”
刘邦大喜道:“这钢铁厂要是可以建成,某就封你为上大夫,要是可以建的和长安钢铁厂一样大,某就封你为卿大夫。”
齐秦道:“长安钢铁厂的花费可不低,而且钢铁厂需要的耐火砖,重型辎重车,模具等各种钢铁设备,都要大汉来运输,而且还需要几千合格的铁匠,只有把这些物质准备好了,钢铁厂才建设了起来。长安钢铁厂从建设厂房,搭建高炉,培训铁匠,都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这些加起来耗费了朝廷上亿钱。”
刘邦这才尴尬笑道:“先来一个小的,农具总是要自给自足的。”
为了准备建设沛国,刘邦从熊心贷款了万钱,刘邦连他富裕的老丈人,自己的同乡商贾借了遍,这些钱全部用来购买武器装备,农具,布匹,他还真没有这个财力弄一个如此大的钢铁厂。
齐秦道:“即便是小的钢铁厂,需要的铁匠也不会少。”
刘邦道:“用人无疑,疑人无用,这事某就交给你来办。”
齐秦虽然感动于刘邦的重视,但还是说道:“某投靠沛侯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所以即便辽东荒凉,某也能承受,但工匠他们却不会想要生活在荒凉的辽东,想要招揽铁匠只怕很难。”
刘邦道:“那就多花几倍的价格招揽铁匠,在规定一个时间放他们回家,一年可以赚几年的钱想来这事情会有很多人愿意做。”
“诺!”
而后刘邦继续面见几人,只要有一技之长者,刘邦都招揽下来,以至于刘邦的沛侯府住满了各种人才。
而其他诸侯也和刘邦差不多。
他们手中有四大诸侯开荒的笔记,知道建立一个诸侯国什么人才都需要,到来荒野,即便是会种田的农户都是人才。
但大汉的二十多个诸侯们,却有一个共同的选择,就是在他们的团队当中没有招揽太多的儒生,即便招揽的这些儒生都是有一技之长的,或是武艺高强,或是能写会算。
这一下儒生在诸子百家面前抬不起头了,诸子百家之间相互谁也看不起谁,而这些诸侯的招揽则是诸子百家最好的宣传广告。
投靠这些诸侯的人才当中,只要是农家子弟,墨子学院的学生,水利学院的学生都受到重用,甚至连名声已经臭掉了,法家之徒也被招揽了很多。
明明诸子百家当中儒生最多,他们甚至占据了一半弟子的名额,但他们被诸侯招揽的数量远远配不上他们这个比例。
尤其是刘邦打儒生的事情更是轰动了整个长安城,刘邦的三问更是让整个儒生破防了,这是要直接把儒生钉在废物的耻辱柱上。
诸子百家子弟更是不遗余力的宣传此事,让整个关中百姓乃至于天下百姓都知道此事。
天下百姓都是很实际的,你儒家教的东西没有一点作用,我家的小孩为什么要学。
学儒学,人家诸侯也不要你,反而是墨家子弟,农具子弟,水利学院子弟,甚至鲁班学院的子弟都被天下诸侯疯抢。哪个行业的就业形势好,可谓是一目了然。
以至于很多儒家士子都在想,是不是转业,孔子都求教老子,荀子这样的大儒教出了李斯韩非这样的法家宗师,现在我儒家求教墨家,农家也是学习孔子之道,毕竟夫子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虽然已进入冬季,但长安城却异常热闹。一是匈奴人在秋收之后袭击了大汉的北方六郡,抢了大汉几万石的粮食,杀了好几千边郡百姓,这引起了整个长安城的一片哗然,整个关中的百姓都不敢相信,匈奴人居然如此猖狂。
此时的天下不是后世天下。对于匈奴人大汉从上到下都没有重视过,几年前就被大秦教训过,被打的落花流水,连老家匈奴人河套地区,都被大秦夺下来建立了九原郡。
再远一点,赵将李牧一战歼灭了十万匈奴人,夺取了匈奴人的老巢,建立了代郡,这就是一个弱鸡呀,结果没想到他们大汉居然被鸡啄着了。
现在的大汉从上到下气愤的同时,更是不了解匈奴人怎么敢得罪大汉,大汉一个拇指就能把他们摁死。
此事发生之后,整个大汉从朝堂到民间要讨伐匈奴之声不绝于耳。
诶尤其是大汉边郡太守,纷纷上书要讨伐匈奴人,他们本就是武将出身,徐凡让他们搞建设,他们可能摸不到头,甚至有可能搞砸,但打仗他们可就太熟悉了,据其匈奴人也敢欺负到他们大汉头上来了,不教训一顿是不行。
只能说消灭暴秦之后,汉军的将领自信心爆棚,认为汉军天下无敌,区区一个匈奴人,他们只凭一郡之地都可以战胜,甚至这些太守还忌惮自己的同僚,担心其他人抢自己的功劳,毕竟匈奴人靠近大汉的地盘有好几个郡。
但徐凡却知道冒顿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冒顿就是草原上的始皇帝,他是第一个告诉胡人草原民族并不比农耕民族差,更是第一个把中央集权国家压着打的草原帝国,也就是从匈奴人开始,草原帝国成为了中原王朝两千年的噩梦。
面对这样的强敌,徐凡让边郡的太守,扩军备战,修筑城墙堡垒,防止匈奴人再次入侵,另一方面徐凡也觉得,应该在匈奴人还没有完全统一草原之前,提前掐死这个草原帝国。
匈奴人只吞并了一个东胡人,就能给大汉带来如此大的祸害,整个草原统一之后,匈人带来的危害简直不敢想象,徐凡可不想自己的大汉,像历史上的大汉一样被压制六十年。显然此时主动出击打断匈奴人的帝国成型对大汉更加有利。
所以徐凡和大汉的高层商议之后,决定春耕之后,集结北方诸侯和北方各郡万大军,深入草原,发动一场对匈奴人的战争,最起码要打散匈奴帝国,给大汉创造十年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个让长安城轰动的消息,就是大汉和辽东国交换土地,陈余让出了整个辽东郡,大汉这今年再次分封个诸侯国,这个消息通过种种渠道,传遍整个长安城,快速压过了匈奴人的热点,很快成为了长安城最大的热点。
毕竟匈奴人远在天边,他们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打进关中。但这二十个诸侯可是近在眼前,这可是春秋战国之后,天下最大的分封。
这二十个诸侯王成为了整个大汉人羡慕的对象了。
哪个男儿不想能称霸一方成为诸侯王。
以前的君主再大方也最多给你一个万户侯封君,但这和诸侯王却是两回事。这是开启一个国家,建立一份属于自己的基业。
而这个消息传出了之后,这二十个诸侯王确定之后,他们就成为天下有识之士可以投靠的君主了。
天下有识之士明白,自暴秦之后,天下又要开启一个属于士的时代。有几十个君主可以选择和只剩下一个君主,这完全是两个世界。
虽然徐凡弄出科举,但他已经完全改变了科举的规则了,一次就考出几千士子,这样考出来的士子能金贵到哪里去,这些人全被徐凡安排到乡下和农夫打交道去了。
想要鱼跃龙门,一考定终身,成为县令等大员,在大汉想都不要想。整个大汉也不过是一千两百多个县,根本就没这么多位置给这些人。但成为百石小吏却让天下有识之士失望,天子太重武夫而轻士人了。
而且汉吏的来源也不全是科举,军队退役的军官,民间种田好的田力,工厂当中优秀的工匠都可以成为汉吏。
这就导致了,进入大汉官场的压力虽然不大,但起点太低了,他们考上之后,只能成为百石小吏,而后他们就要和大汉军方,百家学子,甚至农户工匠竞争,大汉官场竞争压力太大。
很多士子虽然不承认,但现实却是他们对后三者没有太强大的竞争力,在大汉官场升迁的速度甚至比不上这些人。
当然很多士子不承认这点,他们认为自己有一身惊世才能,区区八石米就交换了自己一身才学,太不划算了,所以大汉每年考取的汉吏很多,但淘汰的更多,这让很多人明白,汉吏不是那么好当的。
士子们期待的是一个明君发现自己的才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不是成为一个小吏。
天子做不到这点,而现在个诸侯王说不定会有发现自己才能的名君。
娄敬就是一个自认为有才能的人,他投靠大汉已经一年时间了,但现在却只是农家的正室子弟,农学院的夫子,这和他当初的设想完全不同,他是想成农家这个渠道进入大汉官,而不是想成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夫子和整天和泥土猪粪打交道的农家子弟。
说句实在话农家在大汉的实力不差,有九卿之一的大司农,还有石太守商农,但这一年下来,他算是看清楚了,他的老师许丰太过于淡然了,根本不在意农家的壮大和发展,他的大师兄商农又太老实了,比起朝堂上的明争暗斗,他更喜欢去乡下指导农民种田。
要不是有汉帝欣赏他这个大师兄。他根本不可能成为石的太守,谁敢相信一个太守待在府衙的时间居然都没有待在农田的时间多。
农家太过于安然,他想要出人头地就只能靠自己奋斗了,他必须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向上爬,所以当天子再次分封诸侯之后,他决定投靠一方诸侯,以他在农家学的本事,混个卿大夫的官位光宗耀祖。
于是娄敬来到了沛侯府外。
此时已经已经不少人在此排队了,他们都是想要成为沛侯大夫改变命运。
这个时候排队的人看到两个士兵拖着一个儒生丢出大门。
“噗!”儒生就这样当着所有人的面丢在地上。
大街上几十上百号人就这样看着他狼狈,儒生本就最讲面子,这种情况让他难堪无比。
“岂有此理,本以为沛侯,会是一代明主,却如此轻视我士人,这样的君侯必定会没落,各位兄台,还在此排队做什么?沛侯要的不是人才,而是奴仆,今日我的下场就是你们的榜样。”
听到这话还真有不少人离开了,天下的诸侯又不止沛侯一人,沛侯今天如此对待这个儒生,显然不是好相处之辈。
天下多了多个诸侯,士人人也变得矜持起来了,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不留爷爷,爷还可以考科举。
这个时候刘邦的大舅哥吕释之出来教导:“沛侯说了,儒生只会花言巧语,没有一点真本事,这里排队的还有儒生就离开吧,我们沛侯府是不会要你们的。”
“沛侯怎可如此轻视我们家,要知道我儒家宗师孔鲋可是朝廷的九卿之一,我们儒家怎么就没有真本事了。”
“沛侯不道歉的话,我等就发动百家之人共同拒绝投效沛侯。”
“不道歉,我等要上书天子惩戒沛侯。”
不得不说后世儒家能做到霸主百家,独尊儒术是有时代基础的,这里排队的人有一大半都是儒生,而刘邦这番话算是把这些儒生得罪死了,什么叫儒生只会花言巧语,没有一点真本事,这要被做实了,他们儒家还怎么投靠明主。() ()
这个时候刘邦出来说道:“居然还想要乃公道歉。”
刘邦指着刚刚那个丢出来的儒生说道:“乃公问他会不会领兵作战?”
“他说这是武夫做的事情。”
“乃公再问他会不会开荒种田,修水渠。”
“结果他说这种事情自有小吏来做。”
“乃公再问他,会不会建高炉,打造武器铠甲。”
“结果他说这是奇淫技巧,自有百工之人来做。”
“那乃公要他做什么,打仗不会打仗,种地不会种地,又不懂建设作坊,还说要小吏来做,乃公请小吏比是更好,请他做什么?”
“要不然我这个沛侯也让他来做,让他来指挥大家做事情。”
“但凡有点本事,乃公都敬你三分,结果屁本事没有,只会在这里犬吠,真当乃公的拳头不硬。”
越说越来气的刘邦直接骑在这个儒生身上打了他一顿。
这一下彻底把四周的儒生震慑住了。
怎么会有如此流氓的君主,还会亲手打人。
这些儒生当即逃离了这里,还有不少百家士子也逃离这里,虽然他们不是儒生,但沛侯脾气如此火爆,他们也担心自己被打。
刘邦打完儒生道:“乃公都五十多了,你都不是乃公的对手,文不成武不就,你也好意思说自己是人才,啊呸!”
好在刘邦只是想教训他一顿,打完就离开了,不过在他府邸排队的人也没剩下几个了。
刘邦:“你们有啥本事都说出来,要是也和那个儒生一样,只知道指挥人做事,那就走吧,我这里不养闲人。”
娄敬拱手行礼道:“农家娄敬见过沛侯?”
刘邦眼前一亮道:“农家子弟,想来你种田的手艺不差吧。”
娄敬道:“某在农家学了一年,熟读《农经》《致富经》懂养猪,堆肥,指导过十个村里种植冬小麦。”
娄敬从刚刚刘邦的话语当中就明白,沛侯是一个极其现实的人,对沛侯有用的人他才会重视,得把自己有用的本事说出来,所以他说的非常仔细。
刘邦道:“你会种甘蔗吗?”
娄敬道:“种过,但沛侯你要建立诸侯国的地方是辽东,那里气候严寒,不适合甘蔗种植。”
刘邦笑道:“能说出这话,看样子是有真本事的人。”
现在大汉最赚钱的就是种植甘蔗了,刘邦虽然也想要种植甘蔗了,只可惜徐凡告诉了他们这些北方的诸侯,甘蔗不能在北方种植。他只是拿这个问题来考考娄敬。
刘邦继续道:“你愿意投靠乃公,乃公给你一个下大夫职位,你能帮助乃公开垦出万亩的土地就升中大夫,能开垦出万亩就是上大夫,万亩我这个沛国丞相都让你来当。”
娄敬激动道:“臣定当鞠躬尽瘁。”
娄敬没想到沛侯看上去像流氓,却如此大方,丞相之位说给就给,诸侯王的丞相,怎么也相当于石郡守了,有了这履历他即便回到大汉也能混个太守当当。
“墨子学院夫子齐秦见过沛侯。”
刘邦有些惊讶道:“你不是墨者?”
齐秦道:“某与墨家理念不合,做不到兼爱节用,也做过不惯苦日子。在某看来有能力就能过好日子,没能力就过差日子,像巨子已经成为侯爵,却依旧穿着麻布衣,穿着草鞋,吃着简陋的饭食。这简直是荒缪。所以我在墨家只学了一份技术,却不是墨家子弟。”
刘邦想到墨家比大汉军规军纪还要严苛的墨规,也是一阵冷汗直流。
“墨者的确非等闲人可做。”
而后他问道:“你有什么本事?”
齐秦道:“某在钢铁厂学了一年时间,可以帮助沛侯建立钢铁厂。虽然比不得大汉境内,但小型的钢铁厂还是可以的。”
刘邦大喜道:“这钢铁厂要是可以建成,某就封你为上大夫,要是可以建的和长安钢铁厂一样大,某就封你为卿大夫。”
齐秦道:“长安钢铁厂的花费可不低,而且钢铁厂需要的耐火砖,重型辎重车,模具等各种钢铁设备,都要大汉来运输,而且还需要几千合格的铁匠,只有把这些物质准备好了,钢铁厂才建设了起来。长安钢铁厂从建设厂房,搭建高炉,培训铁匠,都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这些加起来耗费了朝廷上亿钱。”
刘邦这才尴尬笑道:“先来一个小的,农具总是要自给自足的。”
为了准备建设沛国,刘邦从熊心贷款了万钱,刘邦连他富裕的老丈人,自己的同乡商贾借了遍,这些钱全部用来购买武器装备,农具,布匹,他还真没有这个财力弄一个如此大的钢铁厂。
齐秦道:“即便是小的钢铁厂,需要的铁匠也不会少。”
刘邦道:“用人无疑,疑人无用,这事某就交给你来办。”
齐秦虽然感动于刘邦的重视,但还是说道:“某投靠沛侯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所以即便辽东荒凉,某也能承受,但工匠他们却不会想要生活在荒凉的辽东,想要招揽铁匠只怕很难。”
刘邦道:“那就多花几倍的价格招揽铁匠,在规定一个时间放他们回家,一年可以赚几年的钱想来这事情会有很多人愿意做。”
“诺!”
而后刘邦继续面见几人,只要有一技之长者,刘邦都招揽下来,以至于刘邦的沛侯府住满了各种人才。
而其他诸侯也和刘邦差不多。
他们手中有四大诸侯开荒的笔记,知道建立一个诸侯国什么人才都需要,到来荒野,即便是会种田的农户都是人才。
但大汉的二十多个诸侯们,却有一个共同的选择,就是在他们的团队当中没有招揽太多的儒生,即便招揽的这些儒生都是有一技之长的,或是武艺高强,或是能写会算。
这一下儒生在诸子百家面前抬不起头了,诸子百家之间相互谁也看不起谁,而这些诸侯的招揽则是诸子百家最好的宣传广告。
投靠这些诸侯的人才当中,只要是农家子弟,墨子学院的学生,水利学院的学生都受到重用,甚至连名声已经臭掉了,法家之徒也被招揽了很多。
明明诸子百家当中儒生最多,他们甚至占据了一半弟子的名额,但他们被诸侯招揽的数量远远配不上他们这个比例。
尤其是刘邦打儒生的事情更是轰动了整个长安城,刘邦的三问更是让整个儒生破防了,这是要直接把儒生钉在废物的耻辱柱上。
诸子百家子弟更是不遗余力的宣传此事,让整个关中百姓乃至于天下百姓都知道此事。
天下百姓都是很实际的,你儒家教的东西没有一点作用,我家的小孩为什么要学。
学儒学,人家诸侯也不要你,反而是墨家子弟,农具子弟,水利学院子弟,甚至鲁班学院的子弟都被天下诸侯疯抢。哪个行业的就业形势好,可谓是一目了然。
以至于很多儒家士子都在想,是不是转业,孔子都求教老子,荀子这样的大儒教出了李斯韩非这样的法家宗师,现在我儒家求教墨家,农家也是学习孔子之道,毕竟夫子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