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边境的九龙关下杀声漫天,越国的边境军正与西戎人厮杀着。主帅吴振手下带出的兵,个个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哪怕此时不得不弃城撤退,也是从容有序,心中都憋着一股劲等着来日酣战一场一雪前耻。
吴振行在队伍的后侧,目睹着将士有序的撤退,心中百味杂着,不时的勒马回望背后已被敌人占了大半九龙关。
这一仗到底是败了。
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这一仗拖拖拉拉打了大半年,最后还是不得不的弃城撤退,好在九龙关只是做军备城防,并未居住百姓,避免了一遭家破人亡。
忽听见后方有人高呼“大帅”,他连忙勒马转首,握紧了手里的枪,眼见着那人持鞭快马来到近前,来不及等马儿稳住身形,就一跃而下,连带着本就受伤的腿脚一下子摔了个踉跄。
长久的作战让将士们都喉咙干涩,只得嘶着嗓子喊道:“大帅不好了!王爷听了殷校尉带人去断后跟着追过去了!”
“混账东西!”吴振骂了一声,他素来知道这小王爷连翎的性子,蹶劲一上来任谁都拉扯不回来,下多少道军令都不管用。
他吩咐了副帅继续带人撤离,自己狠夹了马背,策马疾驰而去。
连翎的马让给了刚才报信的兵士,自己提剑就向敌营奔去,好在吴振追出去的及时,连翎的两条腿自然比不过精良的战马,被吴振按在马背上抓了回去。
本后是漫天淹没的厮杀声,还有一去就不会再回来的勇士。
营帐扎在了飞仙城的护城河以外,这仗打了三四个月不见赢势的时候,吴振就让人开始转移兵甲粮草到了飞仙城下,以备不时之需。
到了营地吴振把缰绳交给了侍卫,看着站在旁边一动不动的连翎,尚未加冠的青年就算经过沙场的磋磨,喜怒哀乐还都外露在侧。脸上的血污被汗水染花,干净的眸子下掩着悲恸和哀伤,他不想当着满营将士的面大哭。
刚交战过的营中还正是忙碌,吃了一场败仗任谁都憋着一股火气,吴振把手里剑抛给了连翎手下的副将徐映,刚才他擒住连翎时就缴了他的兵刃。
随后铁面厉声道:“身为主将公然违反军令处罚翻倍,滚去领三十军杖。”
“是,属下领命。”连翎低了头,心中虽不服气却依然领命而去。
连翎前脚刚走,后面就来了个和吴振差不多年级的男人,他未披甲也不带兵刃,模样白净的像的书生,但一身粗布短衫上却染了不少血迹,手来前似乎是清洗过正甩着水珠,但指缝中还夹杂着血污泥沙。这人名唤唐易,不会半点武功,却颇得吴振重用,在军中也声望很高。
“他刚失了兄弟,心里正不痛快呢,还让人打他一顿。”唐易和吴振并肩,看着不远处的连翎卸了轻甲,正俯身挨着军杖。
“他犯了错当然要罚,”吴振揉了揉酸疼的脖颈,刚才捉连翎的时两人动了几招,“臭小子功夫见长了。”
“我看他是没下重手吧,”唐易低头看见了袖子上的血迹,怂了怂鼻子,把衣袖挽了上去,正直夏日也不寒冷,“这几年我们都看着他成长起来,左右不过是个没到弱冠的半大少小子,你也别对他太苛刻了。”
吴振看着营中受伤的军士,军医正忙碌着为他们处理伤口:“别人不懂我为什么这样,你还不懂吗?说句不好听的,打仗每天都在死人,死的为什么不能是他的兄弟。敌军一来谁管你是王亲贵胄还是平头百姓,那帮人还挑着命贱的杀吗?”
半晌过后唐易没说话,空气骤然冷了下去,吴振只得生硬的转了话题:“伤亡如何?有数了吗?”
“三万兵士阵亡八千,重伤将近万数,轻伤的数不清了。有品阶的单是校尉就折了一半,这次伤的惨重啊。”
唐易并未亲临战场,却在吴振左右指挥战局,他眼见着意气风发的连翎佩剑入账,领了军令带着先锋部队把敌人的包围撕开了口子,到最后身已负伤的殷征,带了手下的兄弟前去断后。说是断后其实就是拼死拖住敌军,为自己人挣得撤退的时间,而自己则会被伤的千疮百孔,在马蹄刀戟下死去,永远不会回到东边的故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最后两人朝殷征一行人远去的方向颔首作揖,军令而下收兵撤退。
入了夜,疲惫的营垒最怕的就是恶狼的猛扑,吴振亲自看着加固了营防,还有不间断的巡逻,瞭望塔上也是最犀利的“鹰眼”洞察着敌营的动向。
他下午看着连翎挨足了三十军杖,眼瞧着他连走路都费劲,一向不甘示弱的他是被徐映扶着回了帐子,吴振心想着“这回是打的狠了。”
唐易素来了解当即调侃了句:“怎么样心疼了吧,还不快点去看看人家。”
吴振也是个硬脾气,给台阶也不肯下,自顾自的去安排了下面的军务,一直等到入了夜,唐易去休息了才蹑手蹑脚的进了连翎的帐子。
连翎心里堵着,身上的伤口也疼得厉害,还未得休息,正一手撑着下巴翻着军报,听见吴振在门口问守夜的徐映,自己安置了没有。他连忙的把军报塞到了小案下,又侧身脸朝了里侧,把被子蒙在了脸上,手忙脚乱之下牵扯到伤口,却只敢咧嘴不敢出声。
“大夏天的蒙着被子你不热?”吴振坐到了床边,拽了拽被角,“还生气呢?”
“春风不度玉门关,不热。”连翎还是侧着身子不肯看吴振。
“我看看你的伤,别给我耍脾气。”说着就要掀开被子。
连翎连忙按住可了吴振的手气,置气道:“属下不敢。”
吴振听了也不再劝,直接上手把人拽了起来。
“疼疼疼!大帅!”连翎只得求饶,手撑着身子找了个合适的角度坐了起来。
“好声好气的跟你说你不听,”吴振借着帐中的昏暗的光,打量了下连翎,他处理完伤口后就没束发,此时一头乌发都随意披散在身后,刚才一番折腾又有不少散落在了身前。
与战场上杀伐果断的其他汉子不同,连翎生的是双桃花眼,只是平日里动辄披甲拔刀,无人细看罢了,此刻在柔光之下又带了几分伤病。卸去了平日的凛冽肃杀,白皙的面容与姣好的容颜相称,与风流倜傥的世家公子一般无二。
不过连翎也的确是大越朝最尊贵的世家公子,他的同胞兄长就是如今的皇帝陛下,他自己亦享受亲王之尊。
千金贵体的王爷跑来边关打仗,怎么看都像是脑子不好,放着清闲不享,来造这罪受。轻薄的里衣被揭开,剥落出的后背上布着军杖留下的伤痕,道道红肿着吓人,有几处伤痕叠加已经绽开皮肉,三十记的军杖不可能只打在背上,下面的臀腿处估计也是一片惨淡的光景。
“别看了大帅,”连翎看着吴振眼眶红了起来,这个手握边境虎符的统帅却是个心软到不行的人,“怪难看的。”
吴振盯着跳动的烛火出了神,缓了片刻才开口:“殷征的事……”
“大帅我明白,他手下的兵打干净了,他不愿意独活,而且拖延战局以少胜多没有比他更擅长的了,”他说着不由得联想到了杀声满天的战场,是残阳断剑下的鸦声萧萧,他把头埋在了膝间,缠着绷带的手抱住了头,“我只恨我自己……我为什么护不住他们。”
他小声的啜泣着,脑海里是殷征的影子,他离开皇都来到边境时,殷征就跟在他的左右。沉默寡言的殷征与其余几个飞扬肆意的少年不同,等到连翎小有所成,能领兵为一营统帅时,殷征则是请命离开,做了游走于敌营战场的探子,最擅长的就是迂回阻战。
每次连翎心情不好或是独自坐在城墙上时,最先找来的总是殷征,那时殷征总会拿出块牛乳制的糖果来,在用带着黑色皮手套的手揉揉他的头,他的手被炸伤过,皮肉上留下的疤痕难以除掉,就终日带着手套。然后陪他躺在草垛上,看着夕阳渐斜,归鸟返巢。
“这是他的选择,”吴振拦过了连翎的肩头,“你是个统帅,生死是你不得不做出的抉择,但你要知道你的身后还有千万大越的子民,铁骑践踏三关之时,你必须从容镇定的看着你的兵去拼杀,哪怕他们一个个倒在你的面前。因为有些选择必须要你去做,身为领兵之将,在把你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同时,你必须要保证更多的人活着。”
他看着连翎抬头对上了他得目光,含泪的眼底似乎重新燃起了炙热的火焰,要烧尽这天地间的风霜雨雪。
“要死你也给老子留到最后,杀几百个贼子给兄弟们报了仇再死,”说着吴振松开了连翎,“赶紧把伤养好了,许你当两天少爷,好了早点去干活。你唐大哥絮叨了一下午,再絮叨两天我就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连翎破涕为笑,道:“大帅也早点休息吧,时辰不早了。”
吴振又扶了连翎躺下,临走还帮他熄了桌上的烛火。连翎听见他还在帐外轻声嘱咐徐映,夜里警醒着些,又把自己身边的副将魏琅调过来替他守夜。
吴振对他亦师亦友,他心甘情愿于他麾下为他驱使。
一月后,越国东郡。
刚过完中元节的麟州眼见着就要入秋,麟州在东郡最南端,城中便成了大越东郡与南疆两地的峡口,人口往来繁杂,商路四通八达。
这一来二去带动着麟州城的酒楼客栈生意兴隆,不少东家掌柜都因此而发达兴隆,前几年天恩开设,还允了不少商贾之家入朝为官,从来改变了家族的命运轨迹。
总之这麟州城格外鱼龙混杂,朝廷显贵的亲戚,江湖上的落魄客,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外地人来了这不仔细探听过,谁也不敢放肆嚣张。
“这麟州的府衙大人着实是个人物,几方势力平衡不争,百姓们安居乐业,还都对他称赞有佳,能找个这样的人来管辖麟州,也是不容易了。”说出这话的人正坐在酒楼靠窗的位置,披着素色褙子齐腰下裙,没戴钗环首饰,只用条发带将一头乌发拢在耳后。
早年间江湖势力兴盛,民间传出不少戏文唱词,其中有两句就是“青石远上不寒仙,疏北堂下应辞寒”,说话的姑娘就是如今不寒宫的主人谢簌黎。
若不是她身边搁了把剑,单看这身打扮还以为谁家未出阁的闺秀,周身没有半点平常人认知中的江湖侠客的戾气,此刻慵懒的撑在桌边,等着佳肴上桌。
对桌的男子看模样比她年长了几岁,身量高大剑眉星目,只是模样生的冷峻了些,再加上一身黑衣劲装长剑在侧,不由得让人心生畏惧。
他说道:“南疆端国公门下出来的人,若是没点能力怎能入得他老人家的眼。”
南疆寒城的端国公姚老将军,曾经手握南疆五万铁骑,把封炎国无往不胜的军队阻拦在国境之外。打到最后封炎只得俯首称臣,还送了当时荣宠极盛的婉筠公主和亲,也就是大越如今的太后。
国公爷戎马半生,一心为国,出身他门下的文臣武将如今分散四境,克尽己责为国效力,都成了大越的栋梁之才,就连西北边境统帅吴振都曾是老国公的部下。
“陈阁老给你的信。”等到送菜的伙计走开,男子从袖中摸出了个竹筒,抛给了对面的谢簌黎。
谢簌黎伸手握住,撬开了封口道:“说到西北边境,上个月九龙关被嵘国占了,也不知道现在战况如何了。”
西戎人百年前不甘为臣,拥戴部落首领为王建立嵘国,这几十年与大越交手不断,一副要吞了大越半壁山河的架势。
“我有个兄弟在那当兵,前几个月给我来信就说这仗不好打,僵持了半年没个结果。”他夹了筷子菜说道。
“哦?”谢簌黎展开了纸卷,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段大哥还有个当兵的兄弟?”
“段大哥”本名是段苍舟,是个洒脱不羁的江湖散客:“放着这美酒快活的江湖不逍遥,偏要去边境打仗,吃朝廷的那半碗干粮,也不知道是不是脑子有病。”
谢簌黎听到这眼皮跳了跳,在段苍舟端起酒杯准备喝的时候,她勾了勾嘴角轻描淡写道:“那我应该是要成为下一个‘脑子有病’的人了。”
吴振行在队伍的后侧,目睹着将士有序的撤退,心中百味杂着,不时的勒马回望背后已被敌人占了大半九龙关。
这一仗到底是败了。
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这一仗拖拖拉拉打了大半年,最后还是不得不的弃城撤退,好在九龙关只是做军备城防,并未居住百姓,避免了一遭家破人亡。
忽听见后方有人高呼“大帅”,他连忙勒马转首,握紧了手里的枪,眼见着那人持鞭快马来到近前,来不及等马儿稳住身形,就一跃而下,连带着本就受伤的腿脚一下子摔了个踉跄。
长久的作战让将士们都喉咙干涩,只得嘶着嗓子喊道:“大帅不好了!王爷听了殷校尉带人去断后跟着追过去了!”
“混账东西!”吴振骂了一声,他素来知道这小王爷连翎的性子,蹶劲一上来任谁都拉扯不回来,下多少道军令都不管用。
他吩咐了副帅继续带人撤离,自己狠夹了马背,策马疾驰而去。
连翎的马让给了刚才报信的兵士,自己提剑就向敌营奔去,好在吴振追出去的及时,连翎的两条腿自然比不过精良的战马,被吴振按在马背上抓了回去。
本后是漫天淹没的厮杀声,还有一去就不会再回来的勇士。
营帐扎在了飞仙城的护城河以外,这仗打了三四个月不见赢势的时候,吴振就让人开始转移兵甲粮草到了飞仙城下,以备不时之需。
到了营地吴振把缰绳交给了侍卫,看着站在旁边一动不动的连翎,尚未加冠的青年就算经过沙场的磋磨,喜怒哀乐还都外露在侧。脸上的血污被汗水染花,干净的眸子下掩着悲恸和哀伤,他不想当着满营将士的面大哭。
刚交战过的营中还正是忙碌,吃了一场败仗任谁都憋着一股火气,吴振把手里剑抛给了连翎手下的副将徐映,刚才他擒住连翎时就缴了他的兵刃。
随后铁面厉声道:“身为主将公然违反军令处罚翻倍,滚去领三十军杖。”
“是,属下领命。”连翎低了头,心中虽不服气却依然领命而去。
连翎前脚刚走,后面就来了个和吴振差不多年级的男人,他未披甲也不带兵刃,模样白净的像的书生,但一身粗布短衫上却染了不少血迹,手来前似乎是清洗过正甩着水珠,但指缝中还夹杂着血污泥沙。这人名唤唐易,不会半点武功,却颇得吴振重用,在军中也声望很高。
“他刚失了兄弟,心里正不痛快呢,还让人打他一顿。”唐易和吴振并肩,看着不远处的连翎卸了轻甲,正俯身挨着军杖。
“他犯了错当然要罚,”吴振揉了揉酸疼的脖颈,刚才捉连翎的时两人动了几招,“臭小子功夫见长了。”
“我看他是没下重手吧,”唐易低头看见了袖子上的血迹,怂了怂鼻子,把衣袖挽了上去,正直夏日也不寒冷,“这几年我们都看着他成长起来,左右不过是个没到弱冠的半大少小子,你也别对他太苛刻了。”
吴振看着营中受伤的军士,军医正忙碌着为他们处理伤口:“别人不懂我为什么这样,你还不懂吗?说句不好听的,打仗每天都在死人,死的为什么不能是他的兄弟。敌军一来谁管你是王亲贵胄还是平头百姓,那帮人还挑着命贱的杀吗?”
半晌过后唐易没说话,空气骤然冷了下去,吴振只得生硬的转了话题:“伤亡如何?有数了吗?”
“三万兵士阵亡八千,重伤将近万数,轻伤的数不清了。有品阶的单是校尉就折了一半,这次伤的惨重啊。”
唐易并未亲临战场,却在吴振左右指挥战局,他眼见着意气风发的连翎佩剑入账,领了军令带着先锋部队把敌人的包围撕开了口子,到最后身已负伤的殷征,带了手下的兄弟前去断后。说是断后其实就是拼死拖住敌军,为自己人挣得撤退的时间,而自己则会被伤的千疮百孔,在马蹄刀戟下死去,永远不会回到东边的故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最后两人朝殷征一行人远去的方向颔首作揖,军令而下收兵撤退。
入了夜,疲惫的营垒最怕的就是恶狼的猛扑,吴振亲自看着加固了营防,还有不间断的巡逻,瞭望塔上也是最犀利的“鹰眼”洞察着敌营的动向。
他下午看着连翎挨足了三十军杖,眼瞧着他连走路都费劲,一向不甘示弱的他是被徐映扶着回了帐子,吴振心想着“这回是打的狠了。”
唐易素来了解当即调侃了句:“怎么样心疼了吧,还不快点去看看人家。”
吴振也是个硬脾气,给台阶也不肯下,自顾自的去安排了下面的军务,一直等到入了夜,唐易去休息了才蹑手蹑脚的进了连翎的帐子。
连翎心里堵着,身上的伤口也疼得厉害,还未得休息,正一手撑着下巴翻着军报,听见吴振在门口问守夜的徐映,自己安置了没有。他连忙的把军报塞到了小案下,又侧身脸朝了里侧,把被子蒙在了脸上,手忙脚乱之下牵扯到伤口,却只敢咧嘴不敢出声。
“大夏天的蒙着被子你不热?”吴振坐到了床边,拽了拽被角,“还生气呢?”
“春风不度玉门关,不热。”连翎还是侧着身子不肯看吴振。
“我看看你的伤,别给我耍脾气。”说着就要掀开被子。
连翎连忙按住可了吴振的手气,置气道:“属下不敢。”
吴振听了也不再劝,直接上手把人拽了起来。
“疼疼疼!大帅!”连翎只得求饶,手撑着身子找了个合适的角度坐了起来。
“好声好气的跟你说你不听,”吴振借着帐中的昏暗的光,打量了下连翎,他处理完伤口后就没束发,此时一头乌发都随意披散在身后,刚才一番折腾又有不少散落在了身前。
与战场上杀伐果断的其他汉子不同,连翎生的是双桃花眼,只是平日里动辄披甲拔刀,无人细看罢了,此刻在柔光之下又带了几分伤病。卸去了平日的凛冽肃杀,白皙的面容与姣好的容颜相称,与风流倜傥的世家公子一般无二。
不过连翎也的确是大越朝最尊贵的世家公子,他的同胞兄长就是如今的皇帝陛下,他自己亦享受亲王之尊。
千金贵体的王爷跑来边关打仗,怎么看都像是脑子不好,放着清闲不享,来造这罪受。轻薄的里衣被揭开,剥落出的后背上布着军杖留下的伤痕,道道红肿着吓人,有几处伤痕叠加已经绽开皮肉,三十记的军杖不可能只打在背上,下面的臀腿处估计也是一片惨淡的光景。
“别看了大帅,”连翎看着吴振眼眶红了起来,这个手握边境虎符的统帅却是个心软到不行的人,“怪难看的。”
吴振盯着跳动的烛火出了神,缓了片刻才开口:“殷征的事……”
“大帅我明白,他手下的兵打干净了,他不愿意独活,而且拖延战局以少胜多没有比他更擅长的了,”他说着不由得联想到了杀声满天的战场,是残阳断剑下的鸦声萧萧,他把头埋在了膝间,缠着绷带的手抱住了头,“我只恨我自己……我为什么护不住他们。”
他小声的啜泣着,脑海里是殷征的影子,他离开皇都来到边境时,殷征就跟在他的左右。沉默寡言的殷征与其余几个飞扬肆意的少年不同,等到连翎小有所成,能领兵为一营统帅时,殷征则是请命离开,做了游走于敌营战场的探子,最擅长的就是迂回阻战。
每次连翎心情不好或是独自坐在城墙上时,最先找来的总是殷征,那时殷征总会拿出块牛乳制的糖果来,在用带着黑色皮手套的手揉揉他的头,他的手被炸伤过,皮肉上留下的疤痕难以除掉,就终日带着手套。然后陪他躺在草垛上,看着夕阳渐斜,归鸟返巢。
“这是他的选择,”吴振拦过了连翎的肩头,“你是个统帅,生死是你不得不做出的抉择,但你要知道你的身后还有千万大越的子民,铁骑践踏三关之时,你必须从容镇定的看着你的兵去拼杀,哪怕他们一个个倒在你的面前。因为有些选择必须要你去做,身为领兵之将,在把你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同时,你必须要保证更多的人活着。”
他看着连翎抬头对上了他得目光,含泪的眼底似乎重新燃起了炙热的火焰,要烧尽这天地间的风霜雨雪。
“要死你也给老子留到最后,杀几百个贼子给兄弟们报了仇再死,”说着吴振松开了连翎,“赶紧把伤养好了,许你当两天少爷,好了早点去干活。你唐大哥絮叨了一下午,再絮叨两天我就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连翎破涕为笑,道:“大帅也早点休息吧,时辰不早了。”
吴振又扶了连翎躺下,临走还帮他熄了桌上的烛火。连翎听见他还在帐外轻声嘱咐徐映,夜里警醒着些,又把自己身边的副将魏琅调过来替他守夜。
吴振对他亦师亦友,他心甘情愿于他麾下为他驱使。
一月后,越国东郡。
刚过完中元节的麟州眼见着就要入秋,麟州在东郡最南端,城中便成了大越东郡与南疆两地的峡口,人口往来繁杂,商路四通八达。
这一来二去带动着麟州城的酒楼客栈生意兴隆,不少东家掌柜都因此而发达兴隆,前几年天恩开设,还允了不少商贾之家入朝为官,从来改变了家族的命运轨迹。
总之这麟州城格外鱼龙混杂,朝廷显贵的亲戚,江湖上的落魄客,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外地人来了这不仔细探听过,谁也不敢放肆嚣张。
“这麟州的府衙大人着实是个人物,几方势力平衡不争,百姓们安居乐业,还都对他称赞有佳,能找个这样的人来管辖麟州,也是不容易了。”说出这话的人正坐在酒楼靠窗的位置,披着素色褙子齐腰下裙,没戴钗环首饰,只用条发带将一头乌发拢在耳后。
早年间江湖势力兴盛,民间传出不少戏文唱词,其中有两句就是“青石远上不寒仙,疏北堂下应辞寒”,说话的姑娘就是如今不寒宫的主人谢簌黎。
若不是她身边搁了把剑,单看这身打扮还以为谁家未出阁的闺秀,周身没有半点平常人认知中的江湖侠客的戾气,此刻慵懒的撑在桌边,等着佳肴上桌。
对桌的男子看模样比她年长了几岁,身量高大剑眉星目,只是模样生的冷峻了些,再加上一身黑衣劲装长剑在侧,不由得让人心生畏惧。
他说道:“南疆端国公门下出来的人,若是没点能力怎能入得他老人家的眼。”
南疆寒城的端国公姚老将军,曾经手握南疆五万铁骑,把封炎国无往不胜的军队阻拦在国境之外。打到最后封炎只得俯首称臣,还送了当时荣宠极盛的婉筠公主和亲,也就是大越如今的太后。
国公爷戎马半生,一心为国,出身他门下的文臣武将如今分散四境,克尽己责为国效力,都成了大越的栋梁之才,就连西北边境统帅吴振都曾是老国公的部下。
“陈阁老给你的信。”等到送菜的伙计走开,男子从袖中摸出了个竹筒,抛给了对面的谢簌黎。
谢簌黎伸手握住,撬开了封口道:“说到西北边境,上个月九龙关被嵘国占了,也不知道现在战况如何了。”
西戎人百年前不甘为臣,拥戴部落首领为王建立嵘国,这几十年与大越交手不断,一副要吞了大越半壁山河的架势。
“我有个兄弟在那当兵,前几个月给我来信就说这仗不好打,僵持了半年没个结果。”他夹了筷子菜说道。
“哦?”谢簌黎展开了纸卷,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段大哥还有个当兵的兄弟?”
“段大哥”本名是段苍舟,是个洒脱不羁的江湖散客:“放着这美酒快活的江湖不逍遥,偏要去边境打仗,吃朝廷的那半碗干粮,也不知道是不是脑子有病。”
谢簌黎听到这眼皮跳了跳,在段苍舟端起酒杯准备喝的时候,她勾了勾嘴角轻描淡写道:“那我应该是要成为下一个‘脑子有病’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