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削藩
“朕说,虽夺诸王之兵,但朝廷不仅会加大俸禄,还要赐予王田,怎么,你觉得不妥?”
朱棣阴沉着脸,盯着下首的严铿,他的语气很平静,但是从脸色可以看出,此时的他并不怎么愉快。
此时御书房里只有三个人,皇帝、世子、陈国公,其他的人都被轰了出去,离得远远的,这是要商讨极其重要的大事,才会有的情况。
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其中少不了诸王的支持,并且他能够坐稳皇位,也需要宗室的承认,因此他肯定不想把自己的名声弄得不好听。而且他自己靠武力上位,自然也多了几分怀疑,生怕别人有样学样。所以虽然削藩,但是他不仅保留了诸王的富贵,还要给他们发钱、发田。
可以想象,有了这泼天的富贵,诸王的怨气会消散许多。朱棣对于自己想到的方案,也是颇为满意的。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还没有正式提出,仅仅只是找来心腹大臣与儿子商量,便首先遭到了反对。
严铿这个时候已经离开了座位,跪倒在地上。虽然面对天子的震怒,但是他的面容坚定,依然一字一句地说道:
“臣,反对陛下加宗室之俸禄、给予王田以供养,此事或许动摇大明之根基。”
闻言,朱棣的脸色彻彻底底地垮了下来,他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整个书房的气温却被下降到了冰点。
好家伙,我辛辛苦苦想出来的法子,你给我来一个“会动摇大明根基”?这朱棣能开心,就见鬼了。
他的神情愈发不善。
朱高炽见状,赶忙在一旁解围道:
“父皇,陈国公也是忠心体国之人,不如先听听他有什么说法?想必若非有极大的分歧,也不会出此妄言。”
听到儿子这么说,朱棣的脸色稍稍好看了一些,他用鼻子发出了一声:“嗯”。
见朱棣许可,严铿稍稍在脑袋里整理了一下思路,随即开口了:
“陛下此举,是为宗室考虑。削藩之事,势在必行,然陛下虽削诸王之兵,但给予数倍的金钱富贵,让他们享受荣华,可见陛下对诸王爱护之心,长兄之情,天地可鉴。”
听到这番话,朱棣的脸色缓和了下来,他点了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说。
“然,此举,也有极大的弊端。”
“诸王各有婚姻,自有子嗣。子嗣又生子嗣,大明千秋万载,则宗室延绵不断。”
“依太祖之法度,宗室不得从事其他行业,全赖朝廷供养。陛下再加其俸禄至数倍,给予王田,那么宗室越多,则朝廷负担越大,且王田不上税,代代皆有亲王出,则大明之税田愈少,怕是终有一日……”
“且俸禄之米由各藩主脉发放,如今诸藩血脉相近,自不会有何变故。待数代之后,血脉相远,已无情谊,若是诸藩贪污,则各宗室岂不是衣食无着?”
“还请陛下明察。”
说完,严铿低下头,深深叩拜。
他不是傻子,他的父亲也说过,有些东西,没必要学那些文臣去死谏,但是这回冒犯天颜,他却是有些把握的。
在不影响家族发展的情况下,他自然是希望朝廷越昌盛越好,毕竟家族还没有发展起来,还要靠着这棵大树。
明朝的制度离谱,并不离谱在其给宗室发俸禄,因为宋朝就是这么干的。() ()
真正离谱的点在于,明朝他的减爵,是有底的。
这个底,就是奉国中尉。
奉国中尉的儿子,不会再降,也是奉国中尉,子子孙孙,都是。
你想想,一生二,二生四……到最后哪怕奉国中尉的俸禄再低,那也是一个可怕的天文数字。
至于后来他们的俸禄被诸王贪污,以至于这些人很多几乎被饿死,那是另当别论,那份俸禄,朝廷是发的。
老朱关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却没想过,自己的朝廷会因此被拖垮。
朱棣同样也没有想到这么多。
此时听到严铿这般说,他的脑子里微微一转,便已经想通了关窍,不由地悚然一惊,遍体生寒。
不错,他的这个决定,有着这么一个致命的漏洞。
子子孙孙无穷匮,过个一两百年,宗室集团那可怕的禄米,将成为朝廷背上的重担!
单是想一想那个场景,就令人感到恐惧。
朝廷的天下,有许多成为了藩王的田产,不用纳税服徭役;朝廷还要给予这数十万的宗室大量的供养,不然要背上不顾宗亲的骂名。
哪怕北边有外敌入侵,内部有农民起义与天灾人祸,皇帝也不得不从国库甚至内帑里掏钱养着这群对朝廷没有半分好处的家伙,以至于财政愈发贫瘠,外敌内寇无法平息,最后……
他不敢想下去了。
此时朱棣脸上哪还有半分的不悦!连额头上,都已经沁出了一层冷汗。
朱高炽更是长于政务,此时一想,也是大惊失色,这简直便是亡国之道!
“倒是朕误会爱卿了。”朱棣不是不肯认错的人,他从龙椅上站起走下,亲自把严铿扶起,语气中带着浓浓的后怕:“多亏爱卿提醒,不然险酿成大祸!爱卿,你有何建议?”
“可效仿前宋旧制!”严铿当即回道,他已是胸有成竹。
“你是说……任其谋生!”朱棣并不是很了解这些,但是朱高炽却是一点就通,禁不住脱口而出,但是旋即又住嘴,用求证的眼神看着严铿。
严铿点了点头,开口道:
“陛下要给予荣华富贵,自无不可,只是这宗室供养制度却需改变,而且也不能完全效法前宋时的制度。”毕竟宋朝确实有钱。
“给所有藩王规定名额,长子继承亲王爵,次子、三子为郡王,其余的虽然仍旧给予爵位,但是概不由朝廷发放俸禄。”
“将每一个支脉可以领俸禄的名额固定,如此,宗室生子也便受到了制约。”毕竟这些家伙“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除了生孩子,也没别的事情可以干,几十个孩子都成了常有的事儿。
“奉国中尉之子,降为平民,允许其自由职业!”
到了奉国中尉之后,其实和皇帝的关系已经极其疏远,放民间,那也是出了五服了,这个时候允许他们自由职业,也不用担心会出现什么风浪。
最重要的一点,不给王田。
把给的俸禄作为一个定量,而不给田产,这样也不至于导致最后朝廷“无税可收”。
我看朱高炽的画像不是很胖诶,我甚至觉得比朱棣帅
“朕说,虽夺诸王之兵,但朝廷不仅会加大俸禄,还要赐予王田,怎么,你觉得不妥?”
朱棣阴沉着脸,盯着下首的严铿,他的语气很平静,但是从脸色可以看出,此时的他并不怎么愉快。
此时御书房里只有三个人,皇帝、世子、陈国公,其他的人都被轰了出去,离得远远的,这是要商讨极其重要的大事,才会有的情况。
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其中少不了诸王的支持,并且他能够坐稳皇位,也需要宗室的承认,因此他肯定不想把自己的名声弄得不好听。而且他自己靠武力上位,自然也多了几分怀疑,生怕别人有样学样。所以虽然削藩,但是他不仅保留了诸王的富贵,还要给他们发钱、发田。
可以想象,有了这泼天的富贵,诸王的怨气会消散许多。朱棣对于自己想到的方案,也是颇为满意的。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还没有正式提出,仅仅只是找来心腹大臣与儿子商量,便首先遭到了反对。
严铿这个时候已经离开了座位,跪倒在地上。虽然面对天子的震怒,但是他的面容坚定,依然一字一句地说道:
“臣,反对陛下加宗室之俸禄、给予王田以供养,此事或许动摇大明之根基。”
闻言,朱棣的脸色彻彻底底地垮了下来,他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整个书房的气温却被下降到了冰点。
好家伙,我辛辛苦苦想出来的法子,你给我来一个“会动摇大明根基”?这朱棣能开心,就见鬼了。
他的神情愈发不善。
朱高炽见状,赶忙在一旁解围道:
“父皇,陈国公也是忠心体国之人,不如先听听他有什么说法?想必若非有极大的分歧,也不会出此妄言。”
听到儿子这么说,朱棣的脸色稍稍好看了一些,他用鼻子发出了一声:“嗯”。
见朱棣许可,严铿稍稍在脑袋里整理了一下思路,随即开口了:
“陛下此举,是为宗室考虑。削藩之事,势在必行,然陛下虽削诸王之兵,但给予数倍的金钱富贵,让他们享受荣华,可见陛下对诸王爱护之心,长兄之情,天地可鉴。”
听到这番话,朱棣的脸色缓和了下来,他点了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说。
“然,此举,也有极大的弊端。”
“诸王各有婚姻,自有子嗣。子嗣又生子嗣,大明千秋万载,则宗室延绵不断。”
“依太祖之法度,宗室不得从事其他行业,全赖朝廷供养。陛下再加其俸禄至数倍,给予王田,那么宗室越多,则朝廷负担越大,且王田不上税,代代皆有亲王出,则大明之税田愈少,怕是终有一日……”
“且俸禄之米由各藩主脉发放,如今诸藩血脉相近,自不会有何变故。待数代之后,血脉相远,已无情谊,若是诸藩贪污,则各宗室岂不是衣食无着?”
“还请陛下明察。”
说完,严铿低下头,深深叩拜。
他不是傻子,他的父亲也说过,有些东西,没必要学那些文臣去死谏,但是这回冒犯天颜,他却是有些把握的。
在不影响家族发展的情况下,他自然是希望朝廷越昌盛越好,毕竟家族还没有发展起来,还要靠着这棵大树。
明朝的制度离谱,并不离谱在其给宗室发俸禄,因为宋朝就是这么干的。() ()
真正离谱的点在于,明朝他的减爵,是有底的。
这个底,就是奉国中尉。
奉国中尉的儿子,不会再降,也是奉国中尉,子子孙孙,都是。
你想想,一生二,二生四……到最后哪怕奉国中尉的俸禄再低,那也是一个可怕的天文数字。
至于后来他们的俸禄被诸王贪污,以至于这些人很多几乎被饿死,那是另当别论,那份俸禄,朝廷是发的。
老朱关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却没想过,自己的朝廷会因此被拖垮。
朱棣同样也没有想到这么多。
此时听到严铿这般说,他的脑子里微微一转,便已经想通了关窍,不由地悚然一惊,遍体生寒。
不错,他的这个决定,有着这么一个致命的漏洞。
子子孙孙无穷匮,过个一两百年,宗室集团那可怕的禄米,将成为朝廷背上的重担!
单是想一想那个场景,就令人感到恐惧。
朝廷的天下,有许多成为了藩王的田产,不用纳税服徭役;朝廷还要给予这数十万的宗室大量的供养,不然要背上不顾宗亲的骂名。
哪怕北边有外敌入侵,内部有农民起义与天灾人祸,皇帝也不得不从国库甚至内帑里掏钱养着这群对朝廷没有半分好处的家伙,以至于财政愈发贫瘠,外敌内寇无法平息,最后……
他不敢想下去了。
此时朱棣脸上哪还有半分的不悦!连额头上,都已经沁出了一层冷汗。
朱高炽更是长于政务,此时一想,也是大惊失色,这简直便是亡国之道!
“倒是朕误会爱卿了。”朱棣不是不肯认错的人,他从龙椅上站起走下,亲自把严铿扶起,语气中带着浓浓的后怕:“多亏爱卿提醒,不然险酿成大祸!爱卿,你有何建议?”
“可效仿前宋旧制!”严铿当即回道,他已是胸有成竹。
“你是说……任其谋生!”朱棣并不是很了解这些,但是朱高炽却是一点就通,禁不住脱口而出,但是旋即又住嘴,用求证的眼神看着严铿。
严铿点了点头,开口道:
“陛下要给予荣华富贵,自无不可,只是这宗室供养制度却需改变,而且也不能完全效法前宋时的制度。”毕竟宋朝确实有钱。
“给所有藩王规定名额,长子继承亲王爵,次子、三子为郡王,其余的虽然仍旧给予爵位,但是概不由朝廷发放俸禄。”
“将每一个支脉可以领俸禄的名额固定,如此,宗室生子也便受到了制约。”毕竟这些家伙“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除了生孩子,也没别的事情可以干,几十个孩子都成了常有的事儿。
“奉国中尉之子,降为平民,允许其自由职业!”
到了奉国中尉之后,其实和皇帝的关系已经极其疏远,放民间,那也是出了五服了,这个时候允许他们自由职业,也不用担心会出现什么风浪。
最重要的一点,不给王田。
把给的俸禄作为一个定量,而不给田产,这样也不至于导致最后朝廷“无税可收”。
我看朱高炽的画像不是很胖诶,我甚至觉得比朱棣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