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若要官?杀人防火受招安

    严元谟没有花费多少的功夫,就把这三人给纳入了麾下。

    他们在这个时候,都不是什么出名的大官,尤其是徐渭,甚至连功名都没有,终日混迹在东钱书院之中,与里面的学子们高谈阔论,当找到他的时候,严元谟甚至以为自己是不是找错人了。

    但是一番交谈下来,他就被徐渭的见识所折服。

    在严元谟三人的面前,徐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沿海倭乱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倭寇,其实并非都是日本人,只是他们最为凶残,且数量占据多数而已。”

    “里面有很多西夷人,以及沿海的渔民。西夷不用去说他,但是沿海的渔民,却是对于陆地的一些水路要道了如指掌。正是因为他们数典忘祖,为倭寇带路,才会让他们如此猖獗,横行无忌。”

    “所以,首先应该恢复保甲制度,恢复连坐,一人叛逃,自甲长以下十户全部处罚,互相监督,同时在一些水陆要冲设置岗哨,避免对倭寇的入侵一无所觉。”

    “另外,还有一人名为汪直,此人才是倭寇如此大规模进犯的罪魁,欲要平定倭乱,必先拿此人。”

    其余的二人,也先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戚继光严肃地说道:

    “依末将之见,欲要平定倭乱,需得一支强军,南方各卫所承平太久,根本不足以与倭寇一战。”

    严元谟点头,他也确实觉得沿海的卫所兵战斗力太差,无法承担平倭的重任:

    “我带来了三万京军,回头会分配给你们的。”

    三万京军,实数两万多应该还是有的。

    然而戚继光却是再度摇头:

    “国公大人,京军末将来之前已经看过一遍……虽然不至于与卫所兵相类同,但是实际上……也并非可战之兵。”

    这倒也是实话,自从轮班等一系列的措施被停止之后,京军的战斗力一夜回到解放前,现在大明除了九边精锐和严元谟手下的三千营之外,其他的都是大哥不笑二哥。

    “怎么,莫非你要我的三千营?”严元谟有些开玩笑似的询问道,他这次的队伍里有三千多名三千营的骑兵,是他的心腹压轴之人。

    戚继光闻言却是摇头:

    “蒙古骑兵勇则勇矣,然而军纪不行。”

    “末将想要募兵数千,自成一营兵,请国公大人恩准。”

    严元谟笑了,原来是打着这个心思。他不在乎手下事多麻烦,只要他有本事就可以,而戚继光是严凌推荐的人,而且他在之前也对这个人颇有了解,知道是一个有才能的,因此一口答应:

    “好,既然你有此心,我也成全。我便许你三千名额,予你募兵练军!”

    兵不在多,在精,倭寇人数虽然有数万,但是除去其中汪直所部以及部分的日本武士之外,剩下的大多是浑水摸鱼的乌合之众,如果真的能够练出一支精锐,自然不需要太多就足够。

    谭纶也是这个意思,他也想练就一支营兵,严元谟自然也是答应了的。

    至于钱粮,嘉靖给的很充足。严元谟或许是不多的可以在出征之时拿到大笔款项的人,而且沿海富户也有许多愿意出钱,只求赶快将倭寇驱除,不要再耽误他们做生意,因此严元谟的手头极其充裕。

    有钱,那就好办事儿了。

    戚继光、谭纶,再加一个唐顺之,江浙一带的基本防御措施构造完毕,严元谟将沿海划作防区三段,每人分配万人的军队,自己则坐镇杭州,指挥全局。

    至少先要遏制住倭寇那嚣张的气焰!() ()

    这一套办法的效率很高。

    倭寇的入侵再也不似之前那般顺利,保甲制度约束住了不安分的渔民,对于倭寇们而言,大明变成了一个被黑幕笼罩的庞然大物,任何一个地方都随时有可能伸出刀剑,给予他们重创。

    在半年之内,小股进犯的倭寇竟然都被肃清,一次次的攻击在明军的围剿之下,损失惨重却一无所得。

    戚继光和谭纶的新军也小试牛刀了几次,谭纶的手下面对倭寇,歼敌四百,伤亡五十余人,戚继光更夸张,他的营兵甚至打出了一比一百的战损比,几无损伤,这样的练兵手段甚至令严元谟都有些眼馋。

    只是,虽然屡次击败倭寇,但是倭寇的侵袭依然不断,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是一个头啊!

    要知道,每一次动兵,那都是在烧钱啊!

    必须做一个了断了!

    严元谟把目光投到了实力仅次于汪直的倭寇首领,徐海身上。

    ……

    徐海眯着眼睛,听着自己的妻子读着一封书信,那是一名被俘的倭寇带回来的。

    是陈国公、总督江南军务的严元谟的信件,对于此人,徐海也是久闻大名的。

    他在信中规劝徐海带着自己的部下归顺大明,并且许诺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还会给予他官职,这令徐海很是心动。

    只是……万一这是官兵的计策呢?

    他有点吃不准。

    徐海皱着眉头从屋子里走出,在外面来回踱步,却是始终举棋不定。

    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惹得烦闷的徐海一阵恼火。他怒气冲冲地走过去,正要开口呵斥,却发现原来是岛上的海盗们在听评书,于是压下性子,走过去打算听一段散散心。

    现在的评书已经成为了大明全民性的一种娱乐活动,海盗们也不例外,岛上甚至还有抓来的说书先生,对他颇为礼遇。

    只听那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口中说道:

    “那宋江得知,喜不自胜,召集众将到聚义厅内,传令道:”

    “今者天子宽恩降诏,赦罪招安,大小众人,尽皆释其所犯。我等一百八人,早晚朝京面圣,得享荣华富贵,不必日夜忧患也。”

    此时讲的,正是《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夥受招安》。

    荣华富贵……不必日夜忧患……这不正是我心中所求吗?

    徐海听得这一段,顿时心中冒出了这一个念头:

    莫非是天意在暗示我?

    有了这主观的观念之后,再去回想,他越想,越觉得接受是最好的主意。

    若要官?杀人放受招安!

    这水泊梁山的好汉,不就是被皇帝重用,最后一个个封侯拜相吗?

    他想起之前在大明境内的一些山贼,投降大明之后,大多数确实得了一些官位,明朝并没有食言。

    有官位坐,谁愿意每天在海上风餐露宿啊!

    徐海捏紧了拳头,松开,又握紧。

    他终于做下了决定。

    降吧!图一个荣华富贵!

    他没有看到的是,那个被俘放回的倭寇,不知在何时将一块金子放入了说书先生的口袋。

    而严元谟,也很快收到了徐海的回信。

    他笑了,大事成矣!

    其实,就算徐海不同意,他也有别的办法。

    比如……告诉汪直,徐海收到了自己的劝降信,并且已经同意投降,以此来离间两人。

    不过既然他已经同意,那严元谟自然不会去干多余的事情。

章节目录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寒夜吴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夜吴歌并收藏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