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正文卷第三章抉择“贵妃虽贤,然而所生毕竟是三子,恭妃所生为长子,岂有先封贵妃而不封恭妃之理?臣请陛下收回成命,册封恭妃!”
“皇长子生四年,而恭妃不得封,皇三子刚生,贵妃即进位皇贵妃,如此天下人焉能不疑?臣请陛下册封恭妃!”
“皇长子生已有四年,已是册立之时,臣斗胆请陛下立储……”
这一日众多的奏疏向万历的案牍上涌来。
源源不断,是真的源源不断。不仅是王家屏一派的臣子们,就连许多本来不与他一系的官员们,也自发进行了上奏。
立嫡立长,本就是王朝传承千年的死律。
如今皇后无所出,那么立的,就应该是长子朱常洛,决不可变。
在察觉到了皇帝的心意之后,他们同仇敌忾地站到了一起。
儒家的弟子们以前所未有的坚决态度,捍卫着延续上千年的礼法。
万历皇帝感受到了恐惧,这是他第一次遭到群臣这样的反对。
当那个如山岳般的阴影刚刚从他身上移开的时候,群臣对他是那样的顺从。四年了,他感觉自己已经真正掌控住了这个朝堂,而这一次的事件告诉他,他没有,他远远没有。
他本来已经打算的下一步行动被迫停止了。
郑贵妃怕了,她毕竟只是一介女流。皇帝的对面是庞大的文官群体,身后站着王朝几千年的传统,而她的身后空无一物。
她跪在万历的面前,抱着他的大腿哭诉:
“陛下,臣妾宁不要这贵妃之位,与皇儿默默无闻过此一生,也不愿受这般诘难,令陛下亦置身于水深火热!”
万历皇帝凝视着地上这个正在痛哭的女人,哪怕到了这个时候,她还在为自己考虑。
而贵为帝王,他却做不到给自己所爱之人的子嗣他想要的名位。
他忽然有些心灰意冷。
说什么天下至尊,说什么至高无上,原来还是那些臣子的掌中玩物,一举一动都被他们牢牢限制。
那朕这么勤政,又是为了什么?为了给这些臣子,他们想象中的一个“盛世”吗?
为了成为,文官们心目中的“圣主明君”?
他感到一阵空虚与无聊。
乏了。
万历十四年十月,一向勤劳的万历皇帝正式辍朝,虽然依然在后宫中处理事务,却再不在群臣之前露面,很多事情也不再过问,交由内阁处理。
这一呆,就过了五年,到了万历十八年。
这期间也有许多的臣子上疏,希望皇帝能够正式立储,以安天下之心,但是全部被万历皇帝留中不发。
可是到了万历十八年的时候,真的不能再拖了。
皇长子已经八岁,需要出阁读书了。要是再晚,等到他登基的时候,大明的统治者是一个不通礼乐典籍的文盲,那岂不是令人笑掉大牙?
王家屏联合了许国、王锡爵一同上疏,请求让皇长子出阁读书。
这是一个讨巧的办法。出阁读书是太子的特权,一旦皇长子出阁读书,那么就等于变相地承认了朱常洛的太子地位。
然而上疏如同泥牛入海一般,没有得到任何信息,万历皇帝好似根本没有看到这些上疏一般。
可是王家屏等人却并未放弃,朝中的臣子们将一封又一封的奏疏递上,言辞也是越来越激烈。
皇帝终于震怒,他把那几个臣子削职、停俸。
但是没有人被他吓住,官员们前赴后继,继续上疏,一时之间,朝野纷乱不堪。() ()
“兄长,陛下会妥协吗?”
陈国公府中,兄弟俩正相对饮茶,严晨昊喝了一口,问道:
“我看陛下如今好似一棵巨树一般,任由这天地东南大风,依然岿然不动。这是铁了心要立皇三子啊!他或许真的可以如愿。”
他的哥哥,也就是当代陈国公严晨信坐在他的对面。不知为何,他总感觉弟弟的话语之中似乎有些期盼,不过他依然淡淡说道:
“不会。依我看,这棵巨树已经在摇摇晃动,随时都有可能被这巨风刮得偏倒。”
“陛下拗不过这群臣的。”
“现在的沉默,不是爆发前的寂静,而是陛下最后的坚持,但是他撑不了多久。祖制,礼法……都在群臣一边,皇帝一个人,赢不下这场角力。”
严晨昊闻言沉默了一下,随后问道:
“那兄长,我等该如何自处?也支持皇长子么?”
严晨信微微一笑,正要回答,却看见有仆役走近,禀告道:
“公爷、二爷,郑指挥使求见。”
郑指挥使,也就是郑国泰,郑贵妃的哥哥,时任都指挥使。
他已经数次求见了。相比于文官们清一色的反对,勋贵们却是尚未表态,而且郑贵妃与陈国公府的二爷也是有一段过往,因此郑家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他们的身上。
前几次,严晨信连门都没有让打开,而这一次,他却嘱咐道:
“开门,引他过来。”
不多时,郑国泰便见到了当代陈国公。
他一番哭诉,说自己等人如何的可怜,并且承诺皇三子登基之后必然会有厚赏,同时还不时看两眼严晨昊。
这些年之间,严晨昊也知道了当年与郑贵妃的旧事,有了一定的来往,这也是郑国泰敢于求见的本钱。
可是严晨昊犹豫了一下,抿了抿嘴,最后却还是没有说话。
严晨信看到这一幕,眼眸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而郑国泰却是有些失望。
这个时候,严晨信才终于慢条斯理地说道:
“要我二人支持皇三子,也并非不可以。”
“只是有两件事,需得允诺。”
“一,你们几人不得做多余的事情,郑贵妃、你,安分守己;二,皇三子既然聪慧,那便要好好展现。读书写字不必多说,孝顺节俭等也是必须,甚至对皇长子,也要让他谦恭有礼!”
“这样,我才会看到他有入位东宫的可能,才会相助。”
听到这一段话,郑国泰愕然抬头,随后眼眸中都是狂喜的神色。
这简直是峰回路转!他本来以为自己是没有希望的了,却没想到竟然有如此的惊喜,他连连应诺,随后双膝一软,甚至就要跪倒在地!
这么一段时间以来,很少有臣子愿意站在他们一边,就算有,也普遍都是一些官阶不高的臣子,还不肯明面上表现出来,只愿意暗地里相助。
他们姐弟俩,受到了太多的冷遇和斥责,几乎已经绝望!
而这时严氏兄弟的出现,简直就如同雪中送炭一般!严晨信是国公,而严晨昊也是侍郎,两人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一想到这来之不易的帮助,郑国泰简直就要哭出来!
他又说了一些感谢的话,便匆匆离开,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告诉自己的妹妹这个好消息了。
而严晨昊却用一种释然中带着疑惑的眼神看着严晨信,问道:
“兄长,我等就如此投向皇三子了?可是,可是你之前不是还说,陛下怕是会屈服于群臣吗?”
“皇长子生四年,而恭妃不得封,皇三子刚生,贵妃即进位皇贵妃,如此天下人焉能不疑?臣请陛下册封恭妃!”
“皇长子生已有四年,已是册立之时,臣斗胆请陛下立储……”
这一日众多的奏疏向万历的案牍上涌来。
源源不断,是真的源源不断。不仅是王家屏一派的臣子们,就连许多本来不与他一系的官员们,也自发进行了上奏。
立嫡立长,本就是王朝传承千年的死律。
如今皇后无所出,那么立的,就应该是长子朱常洛,决不可变。
在察觉到了皇帝的心意之后,他们同仇敌忾地站到了一起。
儒家的弟子们以前所未有的坚决态度,捍卫着延续上千年的礼法。
万历皇帝感受到了恐惧,这是他第一次遭到群臣这样的反对。
当那个如山岳般的阴影刚刚从他身上移开的时候,群臣对他是那样的顺从。四年了,他感觉自己已经真正掌控住了这个朝堂,而这一次的事件告诉他,他没有,他远远没有。
他本来已经打算的下一步行动被迫停止了。
郑贵妃怕了,她毕竟只是一介女流。皇帝的对面是庞大的文官群体,身后站着王朝几千年的传统,而她的身后空无一物。
她跪在万历的面前,抱着他的大腿哭诉:
“陛下,臣妾宁不要这贵妃之位,与皇儿默默无闻过此一生,也不愿受这般诘难,令陛下亦置身于水深火热!”
万历皇帝凝视着地上这个正在痛哭的女人,哪怕到了这个时候,她还在为自己考虑。
而贵为帝王,他却做不到给自己所爱之人的子嗣他想要的名位。
他忽然有些心灰意冷。
说什么天下至尊,说什么至高无上,原来还是那些臣子的掌中玩物,一举一动都被他们牢牢限制。
那朕这么勤政,又是为了什么?为了给这些臣子,他们想象中的一个“盛世”吗?
为了成为,文官们心目中的“圣主明君”?
他感到一阵空虚与无聊。
乏了。
万历十四年十月,一向勤劳的万历皇帝正式辍朝,虽然依然在后宫中处理事务,却再不在群臣之前露面,很多事情也不再过问,交由内阁处理。
这一呆,就过了五年,到了万历十八年。
这期间也有许多的臣子上疏,希望皇帝能够正式立储,以安天下之心,但是全部被万历皇帝留中不发。
可是到了万历十八年的时候,真的不能再拖了。
皇长子已经八岁,需要出阁读书了。要是再晚,等到他登基的时候,大明的统治者是一个不通礼乐典籍的文盲,那岂不是令人笑掉大牙?
王家屏联合了许国、王锡爵一同上疏,请求让皇长子出阁读书。
这是一个讨巧的办法。出阁读书是太子的特权,一旦皇长子出阁读书,那么就等于变相地承认了朱常洛的太子地位。
然而上疏如同泥牛入海一般,没有得到任何信息,万历皇帝好似根本没有看到这些上疏一般。
可是王家屏等人却并未放弃,朝中的臣子们将一封又一封的奏疏递上,言辞也是越来越激烈。
皇帝终于震怒,他把那几个臣子削职、停俸。
但是没有人被他吓住,官员们前赴后继,继续上疏,一时之间,朝野纷乱不堪。() ()
“兄长,陛下会妥协吗?”
陈国公府中,兄弟俩正相对饮茶,严晨昊喝了一口,问道:
“我看陛下如今好似一棵巨树一般,任由这天地东南大风,依然岿然不动。这是铁了心要立皇三子啊!他或许真的可以如愿。”
他的哥哥,也就是当代陈国公严晨信坐在他的对面。不知为何,他总感觉弟弟的话语之中似乎有些期盼,不过他依然淡淡说道:
“不会。依我看,这棵巨树已经在摇摇晃动,随时都有可能被这巨风刮得偏倒。”
“陛下拗不过这群臣的。”
“现在的沉默,不是爆发前的寂静,而是陛下最后的坚持,但是他撑不了多久。祖制,礼法……都在群臣一边,皇帝一个人,赢不下这场角力。”
严晨昊闻言沉默了一下,随后问道:
“那兄长,我等该如何自处?也支持皇长子么?”
严晨信微微一笑,正要回答,却看见有仆役走近,禀告道:
“公爷、二爷,郑指挥使求见。”
郑指挥使,也就是郑国泰,郑贵妃的哥哥,时任都指挥使。
他已经数次求见了。相比于文官们清一色的反对,勋贵们却是尚未表态,而且郑贵妃与陈国公府的二爷也是有一段过往,因此郑家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他们的身上。
前几次,严晨信连门都没有让打开,而这一次,他却嘱咐道:
“开门,引他过来。”
不多时,郑国泰便见到了当代陈国公。
他一番哭诉,说自己等人如何的可怜,并且承诺皇三子登基之后必然会有厚赏,同时还不时看两眼严晨昊。
这些年之间,严晨昊也知道了当年与郑贵妃的旧事,有了一定的来往,这也是郑国泰敢于求见的本钱。
可是严晨昊犹豫了一下,抿了抿嘴,最后却还是没有说话。
严晨信看到这一幕,眼眸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而郑国泰却是有些失望。
这个时候,严晨信才终于慢条斯理地说道:
“要我二人支持皇三子,也并非不可以。”
“只是有两件事,需得允诺。”
“一,你们几人不得做多余的事情,郑贵妃、你,安分守己;二,皇三子既然聪慧,那便要好好展现。读书写字不必多说,孝顺节俭等也是必须,甚至对皇长子,也要让他谦恭有礼!”
“这样,我才会看到他有入位东宫的可能,才会相助。”
听到这一段话,郑国泰愕然抬头,随后眼眸中都是狂喜的神色。
这简直是峰回路转!他本来以为自己是没有希望的了,却没想到竟然有如此的惊喜,他连连应诺,随后双膝一软,甚至就要跪倒在地!
这么一段时间以来,很少有臣子愿意站在他们一边,就算有,也普遍都是一些官阶不高的臣子,还不肯明面上表现出来,只愿意暗地里相助。
他们姐弟俩,受到了太多的冷遇和斥责,几乎已经绝望!
而这时严氏兄弟的出现,简直就如同雪中送炭一般!严晨信是国公,而严晨昊也是侍郎,两人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一想到这来之不易的帮助,郑国泰简直就要哭出来!
他又说了一些感谢的话,便匆匆离开,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告诉自己的妹妹这个好消息了。
而严晨昊却用一种释然中带着疑惑的眼神看着严晨信,问道:
“兄长,我等就如此投向皇三子了?可是,可是你之前不是还说,陛下怕是会屈服于群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