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正文卷第十三章拉锯与增兵平壤的捷报,很快就在大臣之间传开了。
对于朝鲜的这一次胜利,其实大多数的官员都有些不以为然。
毕竟谎报杀敌人数,这已经是老传统了,不仅是朝军有,明军之中同样不少,他们早就已经熟悉了。
很多人都觉得,或许只是一小股日军,先锋侦察兵之类的玩意儿一时大意,被朝军重兵给消灭了,仅此而已。
毕竟前不久的朝军还被追着打,现在突然全歼一支两万人的大部队,这说出去鬼都不信。
然而随着辽东那边的奏报传来,群臣却是愕然地瞪大了眼睛。
当然不可能是两万日军被歼灭,但是得到的消息,却也足够惊人:朝军在平壤城坚决抵抗,消灭了五六千的日军,确确实实地击退了入侵的贼寇。
至于吕宋总督府的援助,他没有提,李昖尽力把这事儿给瞒了下来,对朝军士兵,也只说是府库里的库存,他希望明朝以为这是朝军自己坚决抵抗的结果。
事实也证明,严子翀的话语并没有错,朝军的这次反击证明了自己抵抗的决心,这让大明的臣子们心里都没有那么反感了。
而群臣之前之所以群起反对出兵,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按照朝鲜的德行,他们知道,明军一旦入朝,多半要独立对日作战,甚至还可能会被朝军给拖后腿。
但是如果朝军依然还拥有着战斗力,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大明入朝作战的人数,可以削减许多,减轻一番负担。
他们没有那么抵触对朝鲜出兵了。
而这个时候,正好万历也下定了决心,他们一拍即合,于是经过了一番商讨之后,朝廷终于决定正式增援朝鲜,命辽东副总兵祖承训、参将戴朝弁等领蓟镇、辽东兵共两万人,过江支援。
此时的朝军则是在遭受日军的猛攻。
日军很快便探清了朝军的虚实,虽然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朝军突然有了这么多的新武器,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进攻,在发现那些有新武器的朝军基本集中在平壤之后,他们悍然对平安道的其余城池发动了突袭,转瞬间已经有数座城池失守。
朝军被迫分兵,在平安道以平壤为中心拉起了一道放线,同时大量向吕宋总督府购入火器,一口气又买了一万多的火绳枪以及火药、炮子,至于其他的火炮什么的,却只有一些老式的——库存已经卖光了,大弗朗机、红衣大炮这些领先的武器,则是打死都不会卖给朝鲜的。
好在这些也勉强够用,毕竟只要守城。
在防线成型之后,日军数次进攻都是碰了一鼻子灰,而这个时候,明军却突然渡江,对咸镜道发动了攻击,措不及防的第二军连败数阵,在咸镜道朝鲜义军的配合下,明军竟尔收复了咸镜道,但是随即也被日军给挡住。
毕竟在朝鲜的日军有十五万之多,人数上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且相比于原本他们都已经把朝鲜给瓜分了,各守各的地盘导致兵力分散,现在由于平安道尚未被掌控,大量日军依然集结起来准备作战,人数上处于上风。() ()
明朝边军战斗力自然要强于日军,而且他们也有大将军炮和弗朗机,但是毕竟人少,虽然咸镜道收复之后,朝鲜义军也加入战斗,增加了有三万多的兵力,但是也只能勉强防御,战线无法再进一步推进。
战场,陷入了拉锯。
而这,也导致了日军作战情况的变化。
在原本的历史上,由于明军进展实在太过顺利,日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导致丰臣秀吉为了保全南部四道的已成战果,被迫决定与明朝议和。
但是目前的情况,则是明朝联军占据了平安道、咸镜道之后,双方处于拉锯状态,没有哪一方有明显的优势,这让丰臣秀吉看到了希望,他看着自己手中的十万预备队,颇有些蠢蠢欲动。
他来到了名护屋城,视察驻扎在这里的预备队们,并且趁此机会,透露出了自己想要增兵朝鲜的想法,很快他就受到了大名们的回信。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大多数的大名并不支持他。
“大家都对我增兵朝鲜的决定表示反对啊。”丰臣秀吉颇有些不满地说道,而他的身边,站着此地的守备,德川家康。
“各大名不想消耗自己的军队,吝惜军力而已。”德川家康恭敬地回应道:
“是他们不肯为太阁大人您的事业付出,将自己的眼界局限在这岛国之中,不肯放眼这偌大的天下,只满足于征伐朝鲜这蝇头小利,受到一些挫折就想要退缩,这样怎能成事!”
“在下坚决支持您的决定,征服朝鲜,入主唐土,这是利在千秋的大事,为此增兵是完全合理的!”
大名们不愿意,其实也有道理,毕竟这支日军本质上,其实是他们出兵组成的“联军”。
拉锯战对于人员的消耗是很大的,自入朝以来,朝军总伤亡已经达到了十二万,明军也伤亡了有五千多人,日军同样伤亡达到三万多。
三万多的伤亡,已经让一部分大名感到十分的不满了,现在丰臣秀吉又要增兵,自然引起了许多大名的反对,他们认为应该见好就收,稳住目前的领土,以掠夺朝鲜为主。
这种典型的既想要好处,又不想付出的行为,当然令丰臣秀吉感到很不爽。
而在众多的势力之中,德川家康是为数不多的支持他的。
丰臣秀吉笑了,他知道德川家康的才能,当初征服朝鲜的提案就是他作出的,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现在两人看法一致,这让他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他仰头,发出一声长笑,同时拍了拍德川家康的肩膀:
“好,既然你也觉得这样做是对的,那便增兵吧!不能让这些鼠目寸光之辈,阻挡我们成就大业的步伐!”
“等到事成之后,唐土那陇西之地,当为你所有!”
丰臣秀吉终于决定,增兵朝鲜!
“多谢大人!”德川家康弯腰下拜,只是在丰臣秀吉看不到的地方,他的嘴角轻轻勾起了一个弧度。
对于朝鲜的这一次胜利,其实大多数的官员都有些不以为然。
毕竟谎报杀敌人数,这已经是老传统了,不仅是朝军有,明军之中同样不少,他们早就已经熟悉了。
很多人都觉得,或许只是一小股日军,先锋侦察兵之类的玩意儿一时大意,被朝军重兵给消灭了,仅此而已。
毕竟前不久的朝军还被追着打,现在突然全歼一支两万人的大部队,这说出去鬼都不信。
然而随着辽东那边的奏报传来,群臣却是愕然地瞪大了眼睛。
当然不可能是两万日军被歼灭,但是得到的消息,却也足够惊人:朝军在平壤城坚决抵抗,消灭了五六千的日军,确确实实地击退了入侵的贼寇。
至于吕宋总督府的援助,他没有提,李昖尽力把这事儿给瞒了下来,对朝军士兵,也只说是府库里的库存,他希望明朝以为这是朝军自己坚决抵抗的结果。
事实也证明,严子翀的话语并没有错,朝军的这次反击证明了自己抵抗的决心,这让大明的臣子们心里都没有那么反感了。
而群臣之前之所以群起反对出兵,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按照朝鲜的德行,他们知道,明军一旦入朝,多半要独立对日作战,甚至还可能会被朝军给拖后腿。
但是如果朝军依然还拥有着战斗力,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大明入朝作战的人数,可以削减许多,减轻一番负担。
他们没有那么抵触对朝鲜出兵了。
而这个时候,正好万历也下定了决心,他们一拍即合,于是经过了一番商讨之后,朝廷终于决定正式增援朝鲜,命辽东副总兵祖承训、参将戴朝弁等领蓟镇、辽东兵共两万人,过江支援。
此时的朝军则是在遭受日军的猛攻。
日军很快便探清了朝军的虚实,虽然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朝军突然有了这么多的新武器,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进攻,在发现那些有新武器的朝军基本集中在平壤之后,他们悍然对平安道的其余城池发动了突袭,转瞬间已经有数座城池失守。
朝军被迫分兵,在平安道以平壤为中心拉起了一道放线,同时大量向吕宋总督府购入火器,一口气又买了一万多的火绳枪以及火药、炮子,至于其他的火炮什么的,却只有一些老式的——库存已经卖光了,大弗朗机、红衣大炮这些领先的武器,则是打死都不会卖给朝鲜的。
好在这些也勉强够用,毕竟只要守城。
在防线成型之后,日军数次进攻都是碰了一鼻子灰,而这个时候,明军却突然渡江,对咸镜道发动了攻击,措不及防的第二军连败数阵,在咸镜道朝鲜义军的配合下,明军竟尔收复了咸镜道,但是随即也被日军给挡住。
毕竟在朝鲜的日军有十五万之多,人数上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且相比于原本他们都已经把朝鲜给瓜分了,各守各的地盘导致兵力分散,现在由于平安道尚未被掌控,大量日军依然集结起来准备作战,人数上处于上风。() ()
明朝边军战斗力自然要强于日军,而且他们也有大将军炮和弗朗机,但是毕竟人少,虽然咸镜道收复之后,朝鲜义军也加入战斗,增加了有三万多的兵力,但是也只能勉强防御,战线无法再进一步推进。
战场,陷入了拉锯。
而这,也导致了日军作战情况的变化。
在原本的历史上,由于明军进展实在太过顺利,日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导致丰臣秀吉为了保全南部四道的已成战果,被迫决定与明朝议和。
但是目前的情况,则是明朝联军占据了平安道、咸镜道之后,双方处于拉锯状态,没有哪一方有明显的优势,这让丰臣秀吉看到了希望,他看着自己手中的十万预备队,颇有些蠢蠢欲动。
他来到了名护屋城,视察驻扎在这里的预备队们,并且趁此机会,透露出了自己想要增兵朝鲜的想法,很快他就受到了大名们的回信。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大多数的大名并不支持他。
“大家都对我增兵朝鲜的决定表示反对啊。”丰臣秀吉颇有些不满地说道,而他的身边,站着此地的守备,德川家康。
“各大名不想消耗自己的军队,吝惜军力而已。”德川家康恭敬地回应道:
“是他们不肯为太阁大人您的事业付出,将自己的眼界局限在这岛国之中,不肯放眼这偌大的天下,只满足于征伐朝鲜这蝇头小利,受到一些挫折就想要退缩,这样怎能成事!”
“在下坚决支持您的决定,征服朝鲜,入主唐土,这是利在千秋的大事,为此增兵是完全合理的!”
大名们不愿意,其实也有道理,毕竟这支日军本质上,其实是他们出兵组成的“联军”。
拉锯战对于人员的消耗是很大的,自入朝以来,朝军总伤亡已经达到了十二万,明军也伤亡了有五千多人,日军同样伤亡达到三万多。
三万多的伤亡,已经让一部分大名感到十分的不满了,现在丰臣秀吉又要增兵,自然引起了许多大名的反对,他们认为应该见好就收,稳住目前的领土,以掠夺朝鲜为主。
这种典型的既想要好处,又不想付出的行为,当然令丰臣秀吉感到很不爽。
而在众多的势力之中,德川家康是为数不多的支持他的。
丰臣秀吉笑了,他知道德川家康的才能,当初征服朝鲜的提案就是他作出的,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现在两人看法一致,这让他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他仰头,发出一声长笑,同时拍了拍德川家康的肩膀:
“好,既然你也觉得这样做是对的,那便增兵吧!不能让这些鼠目寸光之辈,阻挡我们成就大业的步伐!”
“等到事成之后,唐土那陇西之地,当为你所有!”
丰臣秀吉终于决定,增兵朝鲜!
“多谢大人!”德川家康弯腰下拜,只是在丰臣秀吉看不到的地方,他的嘴角轻轻勾起了一个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