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正文卷第八章午门献俘,继续北征的想法武兴元年六月,这一天的京师格外热闹。
街上百姓人头攒动,争着向城门那边望去。
无他,这一日,严时昭所率领的大军返回了。
相比于其他三路的军队,这一路的大军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毕竟他们的敌人是鞑靼,那是比南边的义军战斗力强上许多的存在,并且他们的祸害能力,也是远超义军。
能够战胜他们,无疑令百姓们兴奋无比,因此对于这些刚刚为大明朝赢下了战争的士兵们,也是格外的欢迎。
大门轰然敞开,得胜归来的大军进城了。
那是皇帝对于北征将士们的赏赐,允许他们进入京师游街。
当队伍在大明的京城逛了一圈之后,他们在严时昭的领袖下,停在了皇城之前。
武兴皇帝在午门接见了这位刚刚立下大功的将领。
伴随着一声“诏陈国公、前军都督府右都督严时昭,觐见!”,身着雕龙绘凤,起着礼仪作用铠甲的严时昭,在所有人或是艳羡,或是崇拜的目光下,缓步走到皇帝面前,双膝跪倒在地,随后低下头。
“臣,严时昭,参见陛下,幸不辱命,已尽灭贼寇。”
他的身后,一百多名挑选过的俘虏被压了上来,最前面的,赫然便是那位鞑靼部的首领库克汗,而他的身后,则是一干鞑靼部的高级官员。
献俘阙下!
而敌军首领的被俘,更为这场宏大的仪式,增添上了几分色彩。
这位库克汗的亲卫兵一触即溃,在准备自刎的时候,手中刀剑却被三千营的勇士打落在地,遂被生擒。
此时他用混合着后悔、绝望与颓然的眼神,注视着眼前的一切。
他不是没有幻想过,在他一统蒙古之后,有一天或许可以见到大明皇帝陛下,但是,绝不是以这样的形式……
而朱常洵的眼眸之中,则闪烁着喜悦的光彩。
他相信严时昭不会输,一定可以成功驱逐入寇的敌人,但是他也没有想到严时昭可以赢得这么漂亮,五万大军一夕之间竟然几乎全没,这是少见的大捷。
面对着眼前伤痕累累,狼狈不堪,看着他的眼神中带着恐惧的俘虏,他的内心充满了胜利者的快意与喜悦。
尤其是对方,在不久之前还是几乎可以与他平起平坐的首领级别的人物,更添加了几分不同的意味。
附近,京师百姓的欢呼之声依然可以听闻,那是胜利的颂歌。
这种感觉……真令人着迷。
朱常洵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凝视着眼前的严时昭,他的眼神中的欣赏几乎要掩盖不住。
“此役,多亏爱卿指挥得当,才有今日之胜,数万鞑靼军覆没,此乃是数十年未有之大捷。”
“陈国公果然是朝之良臣啊!”
他开口夸赞道。
朝之良臣,这个评价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不过能够和鞑靼军打出这样的战绩,本身伤亡不过万人,其中许多也只是受伤,他当得起这个称呼。
自有亲卫将皇帝的话语大声传下,令京师的百姓们听得一清二楚,顿时,对于陈国公的称颂之声更大了些。
严时昭没有太过骄傲,将这些功勋一口气揽下,而是谦虚地说道:() ()
“陛下谬赞了,都是托天之福,陛下指挥得当,诸将用命,战士效死,才能够战胜敌寇,非我一人之功。”
朱常洵对于他的谦逊十分满意,于是亲自将他扶起,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道:
“莫要谦虚了,如此大功,朕定要重重赏你!”
“朕升你至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掌管京畿兵马!”
“赐白金千两,赐蟒衣,特许剑履上殿!”
……
这一场仪式的进行,朱常洵其实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毕竟刚刚即位,就平定各处叛乱,就连令大明头疼了百年的草原都遭到了如此的重挫,虽然名为欢迎征北大军归来,但是实际上,又何尝不是向天下宣布自己功劳呢?
他得意地看向了地图,那统治着偌大草原的鞑靼,已经成为了他的手下败将。
然而,目光流转,他的笑容却又逐渐僵硬了起来。
在草原的西部,他看见了另一个势力,瓦剌。
是的,鞑靼确实已经没有威胁了。但是也正因为这一次鞑靼军败得太惨,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内部已经空虚至极。
这草原上,可不是只有鞑靼这一个势力,在他们的西边,还有着瓦剌部的众多部落。
面对眼前这块肥肉,他们能够忍住不去吞噬?
一旦草原重归一统,再发展几年,恐怕会成为大明的大敌!
朱常洵眼神中的轻松与喜悦一扫而空,随之而来的是凝重的神色。
他当然知道,也先、达延汗、俺答,都是统一了除了羁縻之外几乎整个草原,最后成为大明心腹大患的。
若是瓦剌统一了草原,后果不堪设想。
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朱常洵的眼眸之中,掠过了凶芒。
他叫来了严时昭,准备商量对策,而严晨昊也在这个时候求见了皇帝。
于是两人一并前来,而在听到皇帝诉说自己的想法之后,不由地面面相觑。
“陛下,瓦剌部没有大汗,只是一个联盟而已……他们的那几个主要部落实力相差也并不大,很难有某个部落能够吞并亦或是使其他部落臣服。之前只是因为鞑靼部的压力太大,才使得他们联合了起来,虽然确实会东进,但是要说统一……臣觉得不太可能。”
“甚至很大概率,他们自己就会先爆发内战。”
严时昭犹豫了一下,随后又说道:
“不过陛下所言,也是有理,瓦剌部侵吞鞑靼部草原的话,却也对大明不利,若是陛下认为应当北攻的话,那臣愿意挟大胜之余威,平定草原,为陛下分忧!”
说话的时候,严时昭的脸上也有些蠢蠢欲动的样子。功劳自古便是从马上获取,他很乐意率兵征伐,在史书上留下更耀眼的功勋。
听着他的话,本来脸色逐渐已经有些不愉的朱常洵,又闪烁起了兴奋的光芒,看着严时昭的眼神也是更加的亲切。
然而严时昭的话刚刚说完,旁边就已经传来一个斩钉截铁的声音:
“陛下,不可再动刀兵。”
严晨昊断然否定了两人的想法。
街上百姓人头攒动,争着向城门那边望去。
无他,这一日,严时昭所率领的大军返回了。
相比于其他三路的军队,这一路的大军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毕竟他们的敌人是鞑靼,那是比南边的义军战斗力强上许多的存在,并且他们的祸害能力,也是远超义军。
能够战胜他们,无疑令百姓们兴奋无比,因此对于这些刚刚为大明朝赢下了战争的士兵们,也是格外的欢迎。
大门轰然敞开,得胜归来的大军进城了。
那是皇帝对于北征将士们的赏赐,允许他们进入京师游街。
当队伍在大明的京城逛了一圈之后,他们在严时昭的领袖下,停在了皇城之前。
武兴皇帝在午门接见了这位刚刚立下大功的将领。
伴随着一声“诏陈国公、前军都督府右都督严时昭,觐见!”,身着雕龙绘凤,起着礼仪作用铠甲的严时昭,在所有人或是艳羡,或是崇拜的目光下,缓步走到皇帝面前,双膝跪倒在地,随后低下头。
“臣,严时昭,参见陛下,幸不辱命,已尽灭贼寇。”
他的身后,一百多名挑选过的俘虏被压了上来,最前面的,赫然便是那位鞑靼部的首领库克汗,而他的身后,则是一干鞑靼部的高级官员。
献俘阙下!
而敌军首领的被俘,更为这场宏大的仪式,增添上了几分色彩。
这位库克汗的亲卫兵一触即溃,在准备自刎的时候,手中刀剑却被三千营的勇士打落在地,遂被生擒。
此时他用混合着后悔、绝望与颓然的眼神,注视着眼前的一切。
他不是没有幻想过,在他一统蒙古之后,有一天或许可以见到大明皇帝陛下,但是,绝不是以这样的形式……
而朱常洵的眼眸之中,则闪烁着喜悦的光彩。
他相信严时昭不会输,一定可以成功驱逐入寇的敌人,但是他也没有想到严时昭可以赢得这么漂亮,五万大军一夕之间竟然几乎全没,这是少见的大捷。
面对着眼前伤痕累累,狼狈不堪,看着他的眼神中带着恐惧的俘虏,他的内心充满了胜利者的快意与喜悦。
尤其是对方,在不久之前还是几乎可以与他平起平坐的首领级别的人物,更添加了几分不同的意味。
附近,京师百姓的欢呼之声依然可以听闻,那是胜利的颂歌。
这种感觉……真令人着迷。
朱常洵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凝视着眼前的严时昭,他的眼神中的欣赏几乎要掩盖不住。
“此役,多亏爱卿指挥得当,才有今日之胜,数万鞑靼军覆没,此乃是数十年未有之大捷。”
“陈国公果然是朝之良臣啊!”
他开口夸赞道。
朝之良臣,这个评价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不过能够和鞑靼军打出这样的战绩,本身伤亡不过万人,其中许多也只是受伤,他当得起这个称呼。
自有亲卫将皇帝的话语大声传下,令京师的百姓们听得一清二楚,顿时,对于陈国公的称颂之声更大了些。
严时昭没有太过骄傲,将这些功勋一口气揽下,而是谦虚地说道:() ()
“陛下谬赞了,都是托天之福,陛下指挥得当,诸将用命,战士效死,才能够战胜敌寇,非我一人之功。”
朱常洵对于他的谦逊十分满意,于是亲自将他扶起,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道:
“莫要谦虚了,如此大功,朕定要重重赏你!”
“朕升你至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掌管京畿兵马!”
“赐白金千两,赐蟒衣,特许剑履上殿!”
……
这一场仪式的进行,朱常洵其实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毕竟刚刚即位,就平定各处叛乱,就连令大明头疼了百年的草原都遭到了如此的重挫,虽然名为欢迎征北大军归来,但是实际上,又何尝不是向天下宣布自己功劳呢?
他得意地看向了地图,那统治着偌大草原的鞑靼,已经成为了他的手下败将。
然而,目光流转,他的笑容却又逐渐僵硬了起来。
在草原的西部,他看见了另一个势力,瓦剌。
是的,鞑靼确实已经没有威胁了。但是也正因为这一次鞑靼军败得太惨,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内部已经空虚至极。
这草原上,可不是只有鞑靼这一个势力,在他们的西边,还有着瓦剌部的众多部落。
面对眼前这块肥肉,他们能够忍住不去吞噬?
一旦草原重归一统,再发展几年,恐怕会成为大明的大敌!
朱常洵眼神中的轻松与喜悦一扫而空,随之而来的是凝重的神色。
他当然知道,也先、达延汗、俺答,都是统一了除了羁縻之外几乎整个草原,最后成为大明心腹大患的。
若是瓦剌统一了草原,后果不堪设想。
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朱常洵的眼眸之中,掠过了凶芒。
他叫来了严时昭,准备商量对策,而严晨昊也在这个时候求见了皇帝。
于是两人一并前来,而在听到皇帝诉说自己的想法之后,不由地面面相觑。
“陛下,瓦剌部没有大汗,只是一个联盟而已……他们的那几个主要部落实力相差也并不大,很难有某个部落能够吞并亦或是使其他部落臣服。之前只是因为鞑靼部的压力太大,才使得他们联合了起来,虽然确实会东进,但是要说统一……臣觉得不太可能。”
“甚至很大概率,他们自己就会先爆发内战。”
严时昭犹豫了一下,随后又说道:
“不过陛下所言,也是有理,瓦剌部侵吞鞑靼部草原的话,却也对大明不利,若是陛下认为应当北攻的话,那臣愿意挟大胜之余威,平定草原,为陛下分忧!”
说话的时候,严时昭的脸上也有些蠢蠢欲动的样子。功劳自古便是从马上获取,他很乐意率兵征伐,在史书上留下更耀眼的功勋。
听着他的话,本来脸色逐渐已经有些不愉的朱常洵,又闪烁起了兴奋的光芒,看着严时昭的眼神也是更加的亲切。
然而严时昭的话刚刚说完,旁边就已经传来一个斩钉截铁的声音:
“陛下,不可再动刀兵。”
严晨昊断然否定了两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