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晴记得在魏星哥哥上大学之前,他们家基本都是来外公家一起过年的,但魏星哥哥从来都不会过来,只有一次家族中的所有人都来的那次聚会她和姐姐童婳见过他一次。每次聚会他都在上课、学习,上了大学就在实习,出国回来就忙着谈恋爱结婚,唯一来的一次也就吃了午饭,然后就匆匆离开,原因是去和对象看电影。若不是这次拆迁的事情,穆晴不会回忆起这些细节,现在想来,她生活在母亲和外公制造的幻觉中太久了,完全没有在意这些亲戚关系之间的流动。从小,母亲就告诉穆晴林晓姨妈的父亲是外公的亲哥哥,但去世得早,每年来和外公一起过年也是在慰藉内心。穆晴一直都以为大大姨妈一家和他们的关系挺好的,但今天反过来想想,许多时候人和人的交往都是以“门当户对”为前提的,他们的社会地位悬殊这样大,走动起来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林晓与李良俊一家来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时大家都不清楚,可能林晓自己也不清楚,但是,遇到了事情,可能目的也就清楚了。李媛一直对姐姐心怀感恩,每年还来看望李良俊,穆伟也一直在夸赞林晓的做事方式,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就是总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得让你觉得很舒服,从这个方面来说,穆伟觉得林晓是李媛的榜样,但李媛可能也误会了穆伟的意思,因为穆伟说的是做事,不是做人。

    李媛下班又到父母家里报到,三个人关于要不要把拆迁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亲戚们展开讨论,李良俊还是不想说,他守了这个老宅一辈子,从退休后就一直在各处机构奔波,向政府讨要在□□时被收去的面积,从一开始的 35 平方米要到了现在的 70 平方米。从前,李良俊从没想过老宅被拆迁的事情,只想出租的时候能多挣一些出租的费用,而其他人都没来过这里。

    李家的老宅在市郊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曾经繁华过,但在城市化过程中,没落了;但自从通了地铁,这里和主城的通行时间缩短,周边的土地都被大量开发,政府也就想要拆除这一片老宅,对整个片区进行综合开发,整个片区也因此重新繁华起来。

    大概二十年前,有一次家族的聚会在这里,大家都向老李表示了感谢,若不是这么多年的守护,大家没法再回到这里欢聚一堂。那时候,地还很多,房子还很便宜,没有人对三叔叔一个人住在这里表示过任何异议,而且仿佛李良俊是整个家族的恩人,因为这里承载了至少两代人的童年。

    李良驹过了2000年没有多久就去世了,而且早早把父母留给自己的老宅中的一套卖掉,离婚后又再婚,与兄弟姐妹几乎都没有联系,所以拆迁办拿到了李良驹的放弃声明就让李良俊去联系房本上另外三个人。李梅宜还活着的时候和李良俊的关系最好,但十几年前也去世了;李兰宜和李良俊在上次办理房产证的时候起过冲突,许多年都不来往;李良俊和小弟弟李良龙多年来还经常通电话,互相关心,但无奈山高路远,许多年才能见上一面。

    李良俊这一辈子因为自己错误的选择吃过不少苦,但都并不懊悔,唯独对自己的四个女儿都感到愧疚。他看着兄弟姐妹孩子们都有较好的生活环境,上过大学,又嫁到了更好的家庭,他心中有愧疚。也正是因为此,让他更想要在这次的分配中为孩子们多争取一些,然而,一切都因为他当初把兄弟姐们的名字都加上去而变得麻烦。

    李媛同意了父亲的说法,决定先不把这件事情告诉家中其它亲戚,明天再去一次拆迁办,看看能不能把拆迁的事情办妥,事后再直接把拆迁款打给他们。

    一上午,拆迁办的工作人员都轮番和李良俊、李媛父女说明了拆迁的流程和他们的工作纪律,李媛的同事给她打来电话,李媛正好借机带着父亲离开拆迁办。回家的公交车上,李良俊一言不发,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苍老的眼珠上仿佛蒙上了一层薄雾。拆迁办很明确表示,房本上的人必须都到场才能进行这场分配,李良俊很自责,如果不是自己当年的固执也不会有今天的一切,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情又发生了。李媛安慰父亲,即使他们知道了完整的真相也不一定会拒绝多给李良俊留一些。李媛反复劝慰,老李的心依旧惴惴不安。

    林晓远远看着李媛和三叔叔走出拆迁办,看着他们上了公交车,赶紧跑进拆迁办。林晓向拆迁办的工作人员问起左所大街 389 号的情况,办事员感觉到奇怪就问了林晓的情况,她自称是李良龙的女儿,办事员也没敢多说,就说要房本上的五个人都到齐再说,林晓问起是哪五个人,办事员感觉可疑就没有再多说,跟她说已经联系了户口簿上登记的人去联系其他人了,叫她回去等通知。

    林晓打电话和李海超说起这个情况,房本上只有五个人的名字,肯定没有她的父亲林家庆的名字,李海超让他放心,他一定会帮她争取这次的拆迁分配。这些年,林晓经常和李良龙一家说起自己的心境,她觉得自己父亲的一生看似很幸运,其实是兄弟几个人之中最坎坷的。林家庆懂事后被过继,改了姓又没有真的被林家当作真正的儿子,一直靠着自己的奋斗独立起来,养育两个女儿,六十岁,刚刚清闲一点的时候就遇上林家分配家产,因为争吵血压升高,脑梗,躺在床上没几年就离开了。

    林晓在医院放射科工作,五十五岁退休,事业编,退休工资不低;丈夫魏和平在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六十岁退休,工资也很高,儿子魏星做城市规划工作,年收入也很丰厚。一家人是标准的中产,不愁吃穿,社会关系、资源都非常丰富,但无奈地就是老人们都去世了。与其说林晓想要得到更多的钱财,不如说她在找一种家族归属感和来自家族的平和,但无奈一直都没有实现。多年来,她每年和三叔叔一家一起过年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模式社交,起初,林晓家的日子明显优越于李良俊的四个女儿的时候,她内心还稍显平衡,但随着李良俊几个女儿还有孙辈渐渐长大,她发现自己父母都早早离世,姐妹间的差距渐渐缩小,不平衡的心态就在她心中滋生。

    穆晴是从工人世家中成长起来的,父亲、爷爷都是国企技术工人,工人们的心思比较直接,用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小时候的她无法懂林晓姨妈的心态。林晓的家庭情况比所有人都好很多,根本没有必要再做这样的社交。终于,在表哥魏星结婚有孩子之后,林晓几乎就没有再来过外公家。从前,魏星是一个借口,林晓就和丈夫魏和平每次来吃饭都早早离开,现在孙子是一个借口,可以让他们从李良俊家全身而退又不得罪人。其实,林晓是不希望成为这一家人上升的工具,她知道家族中谁能帮助学艺术的穆晴但她只字不提,就像当年李媛在劳动局转编的时候,她也不会将她了解的信息提供给李媛。阶级上升通道有时候其实很容易,但林晓不愿意让李良俊一家人知道。

    林晓和李海超通完电话赶紧到幼儿园去接孙子果子。果子上的是一所国际幼儿园,在城市新贵的区域,曾经林晓也和李媛说过,他们就让孩子上门口的公办学校,没必要和那些人一起去挤民办,但最后他们也去往了民办,这就是当代家长,嘴上说着躺平,实际比麻花还卷。

    放学的时候,幼儿园门口给豪车堵得水泄不通,林晓对这种豪门也嗤之以鼻。只是接放学,有什么必要开车过来,有些甚至还开着保姆车,把路都堵死了,但果子也是托人进了这所离家五公里以外的幼儿园。幼儿园老师把果子送出来,林晓笑面迎上去,和老师热络地聊着今天孩子在园内的状态,夸奖老师们厉害,今天在给小朋友们组织的扮家家的活动,那些小物件准备得特别逼真。老师也熟络地应对着家长们地夸赞,利用另一个孩子家长接孩子的当口,林晓牵着果子就离开了。

    中产阶级虽然在财富上来说比不上许多生意人,但他们自认为在知识掌握,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独占鳌头,所以林晓很鄙夷那些富豪,认为他们都在追逐利益,缺乏内涵。可是本质上,林晓也在追逐利益,只是方式不一样而已。比如她会很明晰地知道哪些关系对自己是有意义的,就会更多地进行接触。林晓的父亲虽已离世,但她和家里的这些长辈们都还有联系,包括外公第一个老婆所生的三个孩子,这一点也是李媛所佩服的。一般人可能会和家里的亲戚选择性地联系,不会个个都进行接触。从这一点上也就理解了林晓为什么一直在和三叔叔家走动,目的多是类似的,毕竟其它人家的门槛都比较高,而三叔叔这里的大门总是敞开着的。

章节目录

老李的房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焦糖君爱喝柠檬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焦糖君爱喝柠檬茶并收藏老李的房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