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燧发枪这东西,其实如今欧洲已经有军队装备,甚至在二十年代的时候瑞典就开始大规模使用燧发枪了,不过那个时候的燧发枪技术都不咋地,击发率比较低。
瑞典人当时使用这种早期的燧发枪,纯粹是因为他们国内缺乏优秀的火绳枪以及火绳,他们使用早期燧发枪属于被迫无奈……并且那个时候也没有搞线列作战,也没有刺刀这玩意,因此早期燧发枪对比火绳枪其实没什么优势,反而劣势一大堆。
所以在三十年代之后,瑞典人解决了火绳枪来源问题后,就毫不犹豫的把原先装备的早期燧发枪给抛弃了,大部分火枪手重新换装火绳枪,只剩下少许特殊兵种还在使用。
不过进入四十年代后,技术持续进步,如今的欧洲国家又开始大规模使用燧发枪,三十年战争的末期里,欧洲不少国家的军队已经装备了燧发枪,不过依旧没能全面取代火绳枪。
这个时期的欧洲,燧发枪和火绳枪是属于混装的,没能完成彻底的统一,主要还是欧洲人的工艺技术有所缺陷,生产出来的燧发枪的击发率依旧比较低。
同时没能大规模引入刺刀以及线列战术,这一点对燧发枪的普及装备影响更大。
刺刀以及线列战术,才是体现燧发枪优势的关键,没有这两样东西,燧发枪其实还不如火绳枪好用的
而这个时期的欧洲人还是把燧发枪当火绳枪用,并继续和长矛手进行混编的,只不过长矛手的数量已经大幅度削减,从二十年代的一比一,已经发展到了如今的二比一甚至三比一了。
作为和外界交流比较频繁,又直接接触俄罗斯,并获得俄罗斯扶持的准格尔,他们自然也通过一些渠道获得了燧发枪,不说欧洲人装备的一些击发率不高的燧发枪,就连楚军装备的二年式燧发枪,他们其实也通过一些地下渠道获得了少许。
其实他们也尝试过想要彷制楚军的燧发枪,但是他们彷制不了……其他的一些细节上的改进倒是可以搞,比如防风盖,刺刀,标尺,枪托这些东西其实都能照这样子抄。
当年明军和东掳人都能抄袭楚军的火绳枪,如今准格尔抄袭楚军的燧发枪也不奇怪。
但是有一点他们是抄不了的,那就是弹黄!
大楚帝国的燧发枪,其实和欧洲的燧发枪的最大区别是在枪机上,而枪机上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弹黄。
大楚帝国采用的是短弹黄,欧洲国家的燧发枪上的枪机采用的是长弹黄……
为什么会有一长一短……因为材料问题。
大楚帝国花费巨资,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专门为了燧发枪而研发出来的弹黄更加坚韧,使得能够以比较短的弹黄作为击发动力,并产生足够的火星点燃火药。
而欧洲的同行们,显然是没有国家或大型企业专门花费巨资和召集技术人员,去研发更优秀的弹黄,因此他们只能使用性能差一些的弹黄,为了尽可能的确保弹黄力度,他们的弹黄往往也比较长。
就是这么一个小玩意的区别,直接导致了大楚帝国和欧洲的燧发枪出现了巨大的性能差距,击发率相差比较大。
如此也就导致了楚军敢全面列装燧发枪,而欧洲的同行们只能犹豫纠结,没胆子全面换装燧发枪。
欧洲军队尚且如此,准格尔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更不可能解决燧发枪的技术难题,根本不可能和大楚帝国一样大规模的全面列装燧发枪。
他们要是真大规模列装不成熟的燧发枪,真打起来还没有直接使用火绳枪好使呢。
这……也是历史上满清王朝没有大规模装备燧发枪的缘故,不是他们不想,人家也不傻,就算防汉不给绿营使用,但是给八旗用也是可以的啊……
不用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技术太渣,造出来的燧发枪不好使。
这在清缅战争,准格尔平叛战争里都有所体现,清军其实好几次尝试过在前线使用燧发枪,奈何性能太差,实战表现更差,前线将领宁愿使用火绳枪也不用燧发枪!
清军其实也知道燧发枪好使,但是造出来徒之奈何……再加上还有火炮或骑兵上的优势,再加上背后有着庞大的华夏钱粮人口兜底,这用火绳枪打仗也能赢。
战争一结束……既然战争都结束了,还折腾什么燧发枪啊,不要钱啊?继续回家抱着小老婆睡觉不香吗?
于是乎燧发枪的研发以及换装就这么一次一次的拖下去了……
然后一不小心又过去了几十年,就在第一次鸦片战争里被英国老教做人了。
这也是封建王朝官僚体系的通病:得过且过。
不挨打根本不想着提前改进武备,等到打仗了,唉呀妈,才想起来要更新武器装备了,而这已经晚了。
并且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先进的武器装备短时间内根本研发不出来,于是乎就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
大楚帝国是有野心的,因此在武器研发上一直都没有落下,哪怕国内统一战争结束,也把东掳灭掉后,国内的武器研发依旧没有停下步伐。
十三年式燧发枪的研发成功并且开始列装,这就是持续多年研发的成果。
而除了十三年式燧发枪外,大楚帝国的国防工业在这些年也持续推出来了一系列的新式武器并装备军方。
其中的核心就是火炮了。
楚军的火炮技术,在早期的时候其实不咋地,那一堆的野战炮的铸造技术,虽然采用了大量的机械生产,但是本质上还是和之前的技术没太大的区别。
真正的革新是榴弹的研发成功并使用,采用木制弹托,并使用木制引信的榴弹成为了楚军的大杀器,在统一战争时期就开始装备使用,如今已经成为了楚军不可或缺的重要弹重。
而在火炮上生产工艺上,尤其是在化学方面得到了一定的突破,使得了楚军方面的材料技术以及加工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突破。
同样是青铜火炮,但是如今楚军生产的青铜火炮,在性能上已经比以往有了巨大的进步,主要就是青铜材料上的进步以及加工火炮的工艺有着巨大的进步。
因为青铜本质上是一种铜合金,而不同比例的铜合金在性能上是有着比较大的差异的,大楚帝国的研究人烟根据多年的反复试验,如今搞出来的青铜合金在性能上已经大幅度超越了旧式的青铜合金。
同时高强度铁合金材料的持续突出,也让机械设备出现了较大的进步,这使得了加工火炮的大型机械设备能够做到效率更高,加工精度更高。
而这些最终体现出来的就是,楚军新研发生产的青铜火炮,在性能上已经比国内统一战争时期的青铜火炮强了一大捷,在最大射程、末端动能、射击精度以及重量上都有卓越的进步。
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承顺十二年研发成功并开始装备陆军的十二年式毫米野战炮。
这也是大楚帝国军方,对火炮型号进行全面改革,把火炮的区分从炮弹重量改为口径后的第一款新列装的火炮。
由于榴弹的大规模装备并使用,继续使用炮弹重量为标准进行区分火炮种类变的复杂而且不直观,比如十八斤榴弹炮,其发射的榴弹炮实际上没有十八斤……
哪怕是实心炮弹,因为材料的变化,其重量也会不一样。
因此,早些年楚军内部就有以口径进行火炮划分的说法,等到承顺十二年后则是开始在新研发的火炮上采用新编号,并把旧式火炮也改为新式编号。
不过因为习惯的问题,很多人在口头依旧使用多少斤火炮。
但是官方文件上,现在已经开始使用年份+口径+种类的划分方式了。
十二年式毫米野战炮,则是第一种采用全新编号的新式火炮,定位于师属主力火炮,用以取代大量的老旧九斤野战炮,嗯,九斤野战炮也是毫米口径,两者其实属于同一种火炮。
十二年式毫米野战炮,采用了全新的青铜合金材料为炮管,采用了更高强度,重量更低的铁碳合金炮架,嗯,其实也就是钢。
炮管加工上,采用新式的水动力大型趟车对内壁进行加工,使得内壁更加光滑,精度更高。
再配合专门高精度生产的炮弹,那么密封性更好,动能更加充足,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精度也更高。
最关键的是,新式材料因为性能更加优秀,在保证同等射程和威力的情况下,重量还能够做到更轻。
所以光看表面的话,十二年式毫米野战炮也早期生产服役的九斤野战炮区别不大,都是一个炮架再加个炮管,但实际性能差距较大,而且不是一项两项的性能差距,而是全方面的性能差距。
同样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生产并装备的还有十二年式毫米野战炮;十二年式六十五毫米野战炮,这两种火炮也就是相当于以前的五斤野战炮、两斤半野战炮。
上述三种,也是楚军目前的主力野战火炮。
此外还有榴弹炮,同样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十三年式毫米轻型榴弹炮、十三年式轻型榴弹炮,这两种榴弹炮,乃是楚军师一级的主力榴弹炮,主打轻量化设计。() ()
可以说,在承顺十二年开始,楚军就开始使用一系列新的青铜火炮了,毕竟材料以及工艺技术上的突破后,也是能够迅速应用到所有青铜火炮上的。
除了这些常规的师属火炮外,楚军还有不少的重型火炮也陆续采用这些新工艺。
包括独立重炮部队使用十四年式毫米加农炮、十四年式毫米榴弹炮、十四年式两百毫米榴弹炮,这些火炮一般不用于野战,主要用于攻城,毕竟都比较沉重。
不过青铜新工艺和技术主要适用于陆军,毕竟青铜火炮比较贵,而陆军的火炮为了追求轻量化,同时更多数量的陆军火炮也都是一些中小口径的火炮,用料不多,所以才使用青铜火炮。
对于陆军而言,在钢炮大规模出现并使用以前,青铜火炮是最优解,除了贵没啥缺点。
而海军方面,则是陆续使用铁铸造的火炮,主要是海军火炮的口径打,材料使用量多,都使用铜炮的话,成本太贵了。
此外海军使用的舰炮,也不追求轻量化,所以使用更加沉重的铁炮也能接受。
因此,如今大楚帝国海军火炮主要还是以铁铸火炮为主。
而大楚帝国的铁铸造的火炮,在技术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采用了更加优良的铁材料进行铸造,杂质更少,能够铸造出来更加优秀的炮管,并且水动力大型镗床对内壁进行加工。
在性能上,已经能吊打多年前楚军最早时期装备的那些泥范铁炮了。
材料和加工工艺的进步,使得了大楚帝国的枪炮上得到了几乎是跨越式的发展。
甚至不仅仅是在枪炮上,就连冷兵器上也是如此。
比如盔甲!
盔甲这东西,其实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更高,毕竟盔甲是有着严格的重量限制的,如何在有限的重量内得到更好的防护能力,这就相当考验材料水平了。
楚军在材料上的进步,已经让大楚帝国的盔甲升级换代好几次了,从最早的普通铁片打造的布面甲,再到初代的板甲,再到现在的新一代板甲,其防护性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如今楚军大规模使用的板甲,主要是火枪手使用的轻型板甲,这玩意其实很薄,但因为是采用了强度比较高,近乎中碳钢的材料打造的,因此防护能力相当优秀,抵挡各种冷兵器或弓箭是不在话下。
至于子弹嘛……都轻型板甲了,还指望着抵挡子弹的,楚军给步兵装备的盔甲,从来不以抵挡子弹为目标,那太不现实了。
如果对方大面积使用火枪,没有弓箭等冷兵器的话,楚军的步兵们一般都是直接扔下盔甲,端着火枪列阵上去打排枪,根本就不使用盔甲。
《仙木奇缘》</a>
倒是骑兵采用的胸甲,因为厚度足够,倒是能够抵抗中远距离上的子弹,但是近距离的也挡不住。
话说,大楚帝国的板甲不仅仅自己装备,还和火绳枪一起成为了出口的重要武器,每年都给大楚帝国带来丰厚的海外贸易利润。
一套造价不过二十多楚元的重步兵全身板甲,出口离岸价直接上百楚元,至于那些贸易公司把这套板甲运输到海外市场销售去卖,又会翻好几倍。
不客气的说,大楚帝国如今生产的板甲,基本代表着盔甲的最高水平,哪怕是采用次一等材料生产,专门用来出口的板甲,性能也远超其他国家的盔甲,除了贵,没啥缺点……
如果你觉得贵,可以买更便宜的半身甲甚至胸甲嘛,普通步兵配个胸甲就差不多了,那些全身甲都是给精锐的重步兵或骑士老爷们使用的,你给普通大头兵使用,那不犯傻嘛!
技术的进步,使得大楚帝国陆军的武器装备,从枪炮再到盔甲,再到冷兵器,比如马刀,刺刀,单兵腰刀,再到一些辅助用品,比如铁铲、水壶、帐篷乃至军粮如各种乱七八糟的罐头等等。
都是出现了长足的进步,如今的大楚帝国的军队,在装备上和十年前相比已经截然不同。
而这些,都是大楚帝国对外扩张的底气所在。
对付准格尔上也同样不例外。
身在金陵城的罗志学,详细听取了陆海军以及内阁方面的多方报告后,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西北乱局不能继续下去,必须干准格尔一票!
倒不是说叶尔羌汗国本来是帝国名义上的藩属国,自家小弟被准格尔灭掉了,丢面子不说,帝国高层一向来都不太在乎的藩属国这些名义的。
很多土着国家想要主动跑过来求着当帝国的藩属国,帝国还不答应呢,比如……琉球王国,他们就想要帝国对他们进行册封……不过大楚帝国方面更加干脆,直接派兵登陆琉球王国,把琉球王国一家子扔进了大海,随即在琉球群岛设立了琉球府……成为了大楚帝国的一个海外领。
对此,扶桑方面当做没看见……还主动宣布放弃对琉球王国的宗主权,扶桑人在年的时候,也逼琉球王国称臣纳贡,而之前的明王朝也是对琉球王国进行了册封。
因此琉球王国在前三十几年里处于非常特殊的两属状态下。
不过在楚军直接登陆并控制了琉球王国后,这个状态自然也就结束了,至于扶桑人……他们连屁话都不敢说。
从这也可以看出来,其实大楚帝国对名义上的藩属国没啥太大的兴趣,能直接吞并就直接吞并,无法全部吞并,就先割让土地,然后再搞个傀儡国方便后续继续吞并,大楚帝国在东南亚就是这么玩的。
叶尔羌汗国,和大楚帝国之前的关系就是属于名义上的藩属国关系,说是藩属国关系呢,但实际上就是相互利用。
帝国需要他们牵制阻挡准格尔东进,叶尔羌汗国需要帝国支持生存。
所以面子不面子什么的帝国君臣都不在乎
最重要的罗志学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吞并叶尔羌汗国,并且安然消化胜利果实。
准格尔他们之前南征北战控制的区域,再加上一些被他们征服合并进来的其他势力,如今的准格尔控制的地盘已经很大了。
再把叶尔羌汗国的地盘消化之后,那么就会对大楚帝国方面形成实际性的威胁了。
嘉峪关那边倒是不会出什么问题,边有长城和堡垒,再给准格尔一百个胆子也不敢主动从这一方向打过来。
但是漠南蒙古以及漠北蒙古恐怕要遭到威胁了,那可是草原、戈壁等地形,可没有什么城池关卡可用来驻防兵力防守。
一旦准格尔人对着漠南、漠北蒙古发动入侵,那么局势就会变得复杂起来。
双方都只能玩骑兵作战,战线太长,而且意外因素太多。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罗志学决定出兵西域,其他先不说,但是要把战场拉倒西域,叶尔羌汗国的区域里。
这样大楚帝国的步兵和炮兵等优势兵种,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出兵西域,主动选择对己方有利的战场进行作战,这是罗志学的想法,但是罗志学也没想着直接一口气派遣几十万大军过去灭掉准格尔。
不是说办不到,而是动员太多兵力进行远征,耗费太大,大量的钱粮耗费将会严重国内的农工商发展!
如今帝国的内部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不能让外来的战争,尤其是亏本的战争所打扰的。
因此这一场战争动员的兵力不会太多,主要还是用前线的第一集团军的兵力为主,至于能打到什么程度,就要看第一集团军将士们的能力了。
能一口气打到哈萨克斯坦,把准格尔灭掉的话,罗志学肯定给他们丰厚赏赐。
如果打不过去,只要不丢嘉峪关,不大量损兵折将,那么罗志学也无所谓。
总之就是先打着……在有限的后勤支援下能打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
反正罗志学是不可能为了区区准格尔,就暂缓国内的高速发展的。
罗志学做出了决定后,文官这边自然是满意的,打不打其他文官们也不在意,只要别耗费多余的军费就行。
只要军费不超支,军方那些王八蛋爱咋地咋地,他们才懒得管呢。
海军那边也没意见,只要不调整军费比例,海军自然也没意见。
陆军那边……则是苦着脸应下了。
这不应下吧,这打仗捞军功的机会也就没了,所谓的西进战略自然也就没影了;
应下吧,这战争费用大部分还得陆军自己出,金陵方面撑死了就是额外给个几百万充当临时战费。
没办法,陆军只能是再一次发挥艰苦奋战,自力更生的口号,从各方面节省军费用以西北战事的开支了。
至于你说裁军来节省军费,开玩笑,陆军打死不裁军。
不仅仅不裁军,而且今年陆军还在扩建陆军第二十八师、二十九师、三十师一共三个甲等师呢,这三个师都是准备用于东南亚地区乃至未来印度半岛地区扩张所用的。
如此大背景下,第一集团军也接到了进行反击作战,为叶尔羌汗国报仇雪恨的作战命令。
战争的阴云再一次笼罩在西域的上空!
燧发枪这东西,其实如今欧洲已经有军队装备,甚至在二十年代的时候瑞典就开始大规模使用燧发枪了,不过那个时候的燧发枪技术都不咋地,击发率比较低。
瑞典人当时使用这种早期的燧发枪,纯粹是因为他们国内缺乏优秀的火绳枪以及火绳,他们使用早期燧发枪属于被迫无奈……并且那个时候也没有搞线列作战,也没有刺刀这玩意,因此早期燧发枪对比火绳枪其实没什么优势,反而劣势一大堆。
所以在三十年代之后,瑞典人解决了火绳枪来源问题后,就毫不犹豫的把原先装备的早期燧发枪给抛弃了,大部分火枪手重新换装火绳枪,只剩下少许特殊兵种还在使用。
不过进入四十年代后,技术持续进步,如今的欧洲国家又开始大规模使用燧发枪,三十年战争的末期里,欧洲不少国家的军队已经装备了燧发枪,不过依旧没能全面取代火绳枪。
这个时期的欧洲,燧发枪和火绳枪是属于混装的,没能完成彻底的统一,主要还是欧洲人的工艺技术有所缺陷,生产出来的燧发枪的击发率依旧比较低。
同时没能大规模引入刺刀以及线列战术,这一点对燧发枪的普及装备影响更大。
刺刀以及线列战术,才是体现燧发枪优势的关键,没有这两样东西,燧发枪其实还不如火绳枪好用的
而这个时期的欧洲人还是把燧发枪当火绳枪用,并继续和长矛手进行混编的,只不过长矛手的数量已经大幅度削减,从二十年代的一比一,已经发展到了如今的二比一甚至三比一了。
作为和外界交流比较频繁,又直接接触俄罗斯,并获得俄罗斯扶持的准格尔,他们自然也通过一些渠道获得了燧发枪,不说欧洲人装备的一些击发率不高的燧发枪,就连楚军装备的二年式燧发枪,他们其实也通过一些地下渠道获得了少许。
其实他们也尝试过想要彷制楚军的燧发枪,但是他们彷制不了……其他的一些细节上的改进倒是可以搞,比如防风盖,刺刀,标尺,枪托这些东西其实都能照这样子抄。
当年明军和东掳人都能抄袭楚军的火绳枪,如今准格尔抄袭楚军的燧发枪也不奇怪。
但是有一点他们是抄不了的,那就是弹黄!
大楚帝国的燧发枪,其实和欧洲的燧发枪的最大区别是在枪机上,而枪机上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弹黄。
大楚帝国采用的是短弹黄,欧洲国家的燧发枪上的枪机采用的是长弹黄……
为什么会有一长一短……因为材料问题。
大楚帝国花费巨资,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专门为了燧发枪而研发出来的弹黄更加坚韧,使得能够以比较短的弹黄作为击发动力,并产生足够的火星点燃火药。
而欧洲的同行们,显然是没有国家或大型企业专门花费巨资和召集技术人员,去研发更优秀的弹黄,因此他们只能使用性能差一些的弹黄,为了尽可能的确保弹黄力度,他们的弹黄往往也比较长。
就是这么一个小玩意的区别,直接导致了大楚帝国和欧洲的燧发枪出现了巨大的性能差距,击发率相差比较大。
如此也就导致了楚军敢全面列装燧发枪,而欧洲的同行们只能犹豫纠结,没胆子全面换装燧发枪。
欧洲军队尚且如此,准格尔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更不可能解决燧发枪的技术难题,根本不可能和大楚帝国一样大规模的全面列装燧发枪。
他们要是真大规模列装不成熟的燧发枪,真打起来还没有直接使用火绳枪好使呢。
这……也是历史上满清王朝没有大规模装备燧发枪的缘故,不是他们不想,人家也不傻,就算防汉不给绿营使用,但是给八旗用也是可以的啊……
不用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技术太渣,造出来的燧发枪不好使。
这在清缅战争,准格尔平叛战争里都有所体现,清军其实好几次尝试过在前线使用燧发枪,奈何性能太差,实战表现更差,前线将领宁愿使用火绳枪也不用燧发枪!
清军其实也知道燧发枪好使,但是造出来徒之奈何……再加上还有火炮或骑兵上的优势,再加上背后有着庞大的华夏钱粮人口兜底,这用火绳枪打仗也能赢。
战争一结束……既然战争都结束了,还折腾什么燧发枪啊,不要钱啊?继续回家抱着小老婆睡觉不香吗?
于是乎燧发枪的研发以及换装就这么一次一次的拖下去了……
然后一不小心又过去了几十年,就在第一次鸦片战争里被英国老教做人了。
这也是封建王朝官僚体系的通病:得过且过。
不挨打根本不想着提前改进武备,等到打仗了,唉呀妈,才想起来要更新武器装备了,而这已经晚了。
并且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先进的武器装备短时间内根本研发不出来,于是乎就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
大楚帝国是有野心的,因此在武器研发上一直都没有落下,哪怕国内统一战争结束,也把东掳灭掉后,国内的武器研发依旧没有停下步伐。
十三年式燧发枪的研发成功并且开始列装,这就是持续多年研发的成果。
而除了十三年式燧发枪外,大楚帝国的国防工业在这些年也持续推出来了一系列的新式武器并装备军方。
其中的核心就是火炮了。
楚军的火炮技术,在早期的时候其实不咋地,那一堆的野战炮的铸造技术,虽然采用了大量的机械生产,但是本质上还是和之前的技术没太大的区别。
真正的革新是榴弹的研发成功并使用,采用木制弹托,并使用木制引信的榴弹成为了楚军的大杀器,在统一战争时期就开始装备使用,如今已经成为了楚军不可或缺的重要弹重。
而在火炮上生产工艺上,尤其是在化学方面得到了一定的突破,使得了楚军方面的材料技术以及加工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突破。
同样是青铜火炮,但是如今楚军生产的青铜火炮,在性能上已经比以往有了巨大的进步,主要就是青铜材料上的进步以及加工火炮的工艺有着巨大的进步。
因为青铜本质上是一种铜合金,而不同比例的铜合金在性能上是有着比较大的差异的,大楚帝国的研究人烟根据多年的反复试验,如今搞出来的青铜合金在性能上已经大幅度超越了旧式的青铜合金。
同时高强度铁合金材料的持续突出,也让机械设备出现了较大的进步,这使得了加工火炮的大型机械设备能够做到效率更高,加工精度更高。
而这些最终体现出来的就是,楚军新研发生产的青铜火炮,在性能上已经比国内统一战争时期的青铜火炮强了一大捷,在最大射程、末端动能、射击精度以及重量上都有卓越的进步。
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承顺十二年研发成功并开始装备陆军的十二年式毫米野战炮。
这也是大楚帝国军方,对火炮型号进行全面改革,把火炮的区分从炮弹重量改为口径后的第一款新列装的火炮。
由于榴弹的大规模装备并使用,继续使用炮弹重量为标准进行区分火炮种类变的复杂而且不直观,比如十八斤榴弹炮,其发射的榴弹炮实际上没有十八斤……
哪怕是实心炮弹,因为材料的变化,其重量也会不一样。
因此,早些年楚军内部就有以口径进行火炮划分的说法,等到承顺十二年后则是开始在新研发的火炮上采用新编号,并把旧式火炮也改为新式编号。
不过因为习惯的问题,很多人在口头依旧使用多少斤火炮。
但是官方文件上,现在已经开始使用年份+口径+种类的划分方式了。
十二年式毫米野战炮,则是第一种采用全新编号的新式火炮,定位于师属主力火炮,用以取代大量的老旧九斤野战炮,嗯,九斤野战炮也是毫米口径,两者其实属于同一种火炮。
十二年式毫米野战炮,采用了全新的青铜合金材料为炮管,采用了更高强度,重量更低的铁碳合金炮架,嗯,其实也就是钢。
炮管加工上,采用新式的水动力大型趟车对内壁进行加工,使得内壁更加光滑,精度更高。
再配合专门高精度生产的炮弹,那么密封性更好,动能更加充足,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精度也更高。
最关键的是,新式材料因为性能更加优秀,在保证同等射程和威力的情况下,重量还能够做到更轻。
所以光看表面的话,十二年式毫米野战炮也早期生产服役的九斤野战炮区别不大,都是一个炮架再加个炮管,但实际性能差距较大,而且不是一项两项的性能差距,而是全方面的性能差距。
同样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生产并装备的还有十二年式毫米野战炮;十二年式六十五毫米野战炮,这两种火炮也就是相当于以前的五斤野战炮、两斤半野战炮。
上述三种,也是楚军目前的主力野战火炮。
此外还有榴弹炮,同样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十三年式毫米轻型榴弹炮、十三年式轻型榴弹炮,这两种榴弹炮,乃是楚军师一级的主力榴弹炮,主打轻量化设计。() ()
可以说,在承顺十二年开始,楚军就开始使用一系列新的青铜火炮了,毕竟材料以及工艺技术上的突破后,也是能够迅速应用到所有青铜火炮上的。
除了这些常规的师属火炮外,楚军还有不少的重型火炮也陆续采用这些新工艺。
包括独立重炮部队使用十四年式毫米加农炮、十四年式毫米榴弹炮、十四年式两百毫米榴弹炮,这些火炮一般不用于野战,主要用于攻城,毕竟都比较沉重。
不过青铜新工艺和技术主要适用于陆军,毕竟青铜火炮比较贵,而陆军的火炮为了追求轻量化,同时更多数量的陆军火炮也都是一些中小口径的火炮,用料不多,所以才使用青铜火炮。
对于陆军而言,在钢炮大规模出现并使用以前,青铜火炮是最优解,除了贵没啥缺点。
而海军方面,则是陆续使用铁铸造的火炮,主要是海军火炮的口径打,材料使用量多,都使用铜炮的话,成本太贵了。
此外海军使用的舰炮,也不追求轻量化,所以使用更加沉重的铁炮也能接受。
因此,如今大楚帝国海军火炮主要还是以铁铸火炮为主。
而大楚帝国的铁铸造的火炮,在技术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采用了更加优良的铁材料进行铸造,杂质更少,能够铸造出来更加优秀的炮管,并且水动力大型镗床对内壁进行加工。
在性能上,已经能吊打多年前楚军最早时期装备的那些泥范铁炮了。
材料和加工工艺的进步,使得了大楚帝国的枪炮上得到了几乎是跨越式的发展。
甚至不仅仅是在枪炮上,就连冷兵器上也是如此。
比如盔甲!
盔甲这东西,其实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更高,毕竟盔甲是有着严格的重量限制的,如何在有限的重量内得到更好的防护能力,这就相当考验材料水平了。
楚军在材料上的进步,已经让大楚帝国的盔甲升级换代好几次了,从最早的普通铁片打造的布面甲,再到初代的板甲,再到现在的新一代板甲,其防护性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如今楚军大规模使用的板甲,主要是火枪手使用的轻型板甲,这玩意其实很薄,但因为是采用了强度比较高,近乎中碳钢的材料打造的,因此防护能力相当优秀,抵挡各种冷兵器或弓箭是不在话下。
至于子弹嘛……都轻型板甲了,还指望着抵挡子弹的,楚军给步兵装备的盔甲,从来不以抵挡子弹为目标,那太不现实了。
如果对方大面积使用火枪,没有弓箭等冷兵器的话,楚军的步兵们一般都是直接扔下盔甲,端着火枪列阵上去打排枪,根本就不使用盔甲。
《仙木奇缘》</a>
倒是骑兵采用的胸甲,因为厚度足够,倒是能够抵抗中远距离上的子弹,但是近距离的也挡不住。
话说,大楚帝国的板甲不仅仅自己装备,还和火绳枪一起成为了出口的重要武器,每年都给大楚帝国带来丰厚的海外贸易利润。
一套造价不过二十多楚元的重步兵全身板甲,出口离岸价直接上百楚元,至于那些贸易公司把这套板甲运输到海外市场销售去卖,又会翻好几倍。
不客气的说,大楚帝国如今生产的板甲,基本代表着盔甲的最高水平,哪怕是采用次一等材料生产,专门用来出口的板甲,性能也远超其他国家的盔甲,除了贵,没啥缺点……
如果你觉得贵,可以买更便宜的半身甲甚至胸甲嘛,普通步兵配个胸甲就差不多了,那些全身甲都是给精锐的重步兵或骑士老爷们使用的,你给普通大头兵使用,那不犯傻嘛!
技术的进步,使得大楚帝国陆军的武器装备,从枪炮再到盔甲,再到冷兵器,比如马刀,刺刀,单兵腰刀,再到一些辅助用品,比如铁铲、水壶、帐篷乃至军粮如各种乱七八糟的罐头等等。
都是出现了长足的进步,如今的大楚帝国的军队,在装备上和十年前相比已经截然不同。
而这些,都是大楚帝国对外扩张的底气所在。
对付准格尔上也同样不例外。
身在金陵城的罗志学,详细听取了陆海军以及内阁方面的多方报告后,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西北乱局不能继续下去,必须干准格尔一票!
倒不是说叶尔羌汗国本来是帝国名义上的藩属国,自家小弟被准格尔灭掉了,丢面子不说,帝国高层一向来都不太在乎的藩属国这些名义的。
很多土着国家想要主动跑过来求着当帝国的藩属国,帝国还不答应呢,比如……琉球王国,他们就想要帝国对他们进行册封……不过大楚帝国方面更加干脆,直接派兵登陆琉球王国,把琉球王国一家子扔进了大海,随即在琉球群岛设立了琉球府……成为了大楚帝国的一个海外领。
对此,扶桑方面当做没看见……还主动宣布放弃对琉球王国的宗主权,扶桑人在年的时候,也逼琉球王国称臣纳贡,而之前的明王朝也是对琉球王国进行了册封。
因此琉球王国在前三十几年里处于非常特殊的两属状态下。
不过在楚军直接登陆并控制了琉球王国后,这个状态自然也就结束了,至于扶桑人……他们连屁话都不敢说。
从这也可以看出来,其实大楚帝国对名义上的藩属国没啥太大的兴趣,能直接吞并就直接吞并,无法全部吞并,就先割让土地,然后再搞个傀儡国方便后续继续吞并,大楚帝国在东南亚就是这么玩的。
叶尔羌汗国,和大楚帝国之前的关系就是属于名义上的藩属国关系,说是藩属国关系呢,但实际上就是相互利用。
帝国需要他们牵制阻挡准格尔东进,叶尔羌汗国需要帝国支持生存。
所以面子不面子什么的帝国君臣都不在乎
最重要的罗志学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吞并叶尔羌汗国,并且安然消化胜利果实。
准格尔他们之前南征北战控制的区域,再加上一些被他们征服合并进来的其他势力,如今的准格尔控制的地盘已经很大了。
再把叶尔羌汗国的地盘消化之后,那么就会对大楚帝国方面形成实际性的威胁了。
嘉峪关那边倒是不会出什么问题,边有长城和堡垒,再给准格尔一百个胆子也不敢主动从这一方向打过来。
但是漠南蒙古以及漠北蒙古恐怕要遭到威胁了,那可是草原、戈壁等地形,可没有什么城池关卡可用来驻防兵力防守。
一旦准格尔人对着漠南、漠北蒙古发动入侵,那么局势就会变得复杂起来。
双方都只能玩骑兵作战,战线太长,而且意外因素太多。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罗志学决定出兵西域,其他先不说,但是要把战场拉倒西域,叶尔羌汗国的区域里。
这样大楚帝国的步兵和炮兵等优势兵种,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出兵西域,主动选择对己方有利的战场进行作战,这是罗志学的想法,但是罗志学也没想着直接一口气派遣几十万大军过去灭掉准格尔。
不是说办不到,而是动员太多兵力进行远征,耗费太大,大量的钱粮耗费将会严重国内的农工商发展!
如今帝国的内部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不能让外来的战争,尤其是亏本的战争所打扰的。
因此这一场战争动员的兵力不会太多,主要还是用前线的第一集团军的兵力为主,至于能打到什么程度,就要看第一集团军将士们的能力了。
能一口气打到哈萨克斯坦,把准格尔灭掉的话,罗志学肯定给他们丰厚赏赐。
如果打不过去,只要不丢嘉峪关,不大量损兵折将,那么罗志学也无所谓。
总之就是先打着……在有限的后勤支援下能打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
反正罗志学是不可能为了区区准格尔,就暂缓国内的高速发展的。
罗志学做出了决定后,文官这边自然是满意的,打不打其他文官们也不在意,只要别耗费多余的军费就行。
只要军费不超支,军方那些王八蛋爱咋地咋地,他们才懒得管呢。
海军那边也没意见,只要不调整军费比例,海军自然也没意见。
陆军那边……则是苦着脸应下了。
这不应下吧,这打仗捞军功的机会也就没了,所谓的西进战略自然也就没影了;
应下吧,这战争费用大部分还得陆军自己出,金陵方面撑死了就是额外给个几百万充当临时战费。
没办法,陆军只能是再一次发挥艰苦奋战,自力更生的口号,从各方面节省军费用以西北战事的开支了。
至于你说裁军来节省军费,开玩笑,陆军打死不裁军。
不仅仅不裁军,而且今年陆军还在扩建陆军第二十八师、二十九师、三十师一共三个甲等师呢,这三个师都是准备用于东南亚地区乃至未来印度半岛地区扩张所用的。
如此大背景下,第一集团军也接到了进行反击作战,为叶尔羌汗国报仇雪恨的作战命令。
战争的阴云再一次笼罩在西域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