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渴了罢?我去端茶来。”她急匆匆地说道,提着裙摆进了屋,不多时就端着一壶茶出来。
“赵姑娘,你喝。”她递了杯茶过来。
愫愫低头接过,却并没有喝,将茶搁在桌上,“你方才,是怕她才匆匆离开么?”
“是。”她勉强笑了下,细声细语道,“我叫景原,是户部侍郎之女。”
“工部侍郎?景姑娘原是个世家女子,那为何落入了方怀之手里。”
景原眉头微蹙,似乎不愿提起这段往事,嗫嚅片刻还是说出了口:“是我爹爹……他想乘着方家的东风好让仕途平步青云,便将我献给了方怀之。”
她语气低落,混着陈茶的不透彻的香气,更显沉重,直叫人的心情也随之而落。
愫愫瞥见她膝上攥起的褶皱,并未再多问,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景原也没再继续说,顿了顿,忽然站前道:“赵姑娘,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您喝了这杯茶,就快走吧!”不等她追问,景原指了指屋檐下悬挂的铃铛。
“这里,处处都是要人命的机关。整个方家,就是一座牢笼。”
“什么意思?”她只听懂了前一句。
景原露出几分焦急,又望了眼铃铛,当下也不管她茶有没有喝完,拉起她就往外推,“来不及了,赵姑娘你快些走罢!”
离了这院子才安全!
景原在推她时脚一滑,差点摔倒。愫愫稳稳接住她,沉声道:“你不走?”
“走不出去的,我走不出去的。”她喃喃道,随后反握着愫愫的手,也不管脚腕处的疼痛,手下用力就要将人推出去。
愫愫走到门边猛一推门,才发觉门不知何时已经关上了。
忽然间天地一震,院外草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霎那间天旋地转,目光只能捕捉到瓦片衰落的残影。屋檐下的铃铛摇荡得清脆直响,一声一声仿佛催命。
“赵姑娘!”身侧传来一声惊呼。
眼看着一块瓦片砸下来,愫愫一把拽住她的衣服将人拉进怀里,退到院里的水缸之后。灰尘弥漫,愫愫微微眯着眼,用袖子蒙住怀里人的眼睛。
景原窝在她怀里,身体抖若筛糠。
“没事了。”愫愫察觉到她的害怕,拍拍她的肩膀,正要放下衣袖,却被她又重新攥住,抬头可怜兮兮问:“真,真的无事了?”
“嗯。”
她这才敢放下她的衣袖,惊魂未定的目光四处打量。
“是机关?”
“机关没有这么大能耐,是地动。”愫愫掸掸衣服上的灰,望见了院子外那棵熟悉的香樟树。
那里是她初次进方家时候霍琰住的地方。两处竟然相隔得如此之近,是否能印证霍琰对这女子并非全无情意?
地动已经停了,只有铃铛余音久久不绝。
愫愫一扬剑,剑刃瞬间割下了铃铛。她一伸手,将铃铛抓住在手心摊开。铃铛只有半个手掌大,为黄铜所制,许是挂得不久,表面除了蛇样的纹饰,还留着浇筑的痕迹。
这是上辈子霍家的家徽,含义她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割下铃铛才能破开阵眼。
愫愫兴致缺缺地来回翻看了下,就将它放回石桌上去了。
难道机关不在这里?
她正想着,地面下隐约传出咔嚓一声,像是什么停止了。
“嗤,家训忘了,霍家的老本行,他倒是没忘。”也难怪这府邸上下用的都是轻木,原是这个缘故。
景原不解其意,睁大眸子似懂非懂。
“无事,雕虫小技罢了。”
她讷讷如蚊:“史书记载都城上次地动,还是在百年前。前几次都是天有异象,这次地动为何如此突然?”她压低声,“听人说地动乃是国不宁的征兆,难道是……”
愫愫打了个哈欠,摆摆手,“放宽心,地动与刮风下雨没什么不同,不是什么异象。”正史里往往将天灾与朝政连在一起,实际上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动野史里记载得更多,并无恒律可循。朝政清明时一样地动,只不过百姓死得少些。
景原目光呆着,不知是信了还是没有信。
“你这院子可住得下两人?我得好生睡一觉,明日再同他周旋。”
“有的。”景原说着,指了指手边那间厢房,“那间就是。”
愫愫摆摆手,推门进去倒头就睡。
那不管不顾的姿态,着实让外头一众窥视的人绕晕了头。
不是,这地动方才过去,她竟然还有心思睡觉?守卫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如实禀报方怀之。
后者沉思许久,只叫人备好饭菜,却什么都没有说。
愫愫说的没有错,这场地动的确不足为惧,不过那也是只于都城而言,都城以北的几座城池却几乎被地动夷为平地。
紧报传来到都城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日鸡鸣时分。消息传到宫里,却无人敢将这封信往皇帝面前呈递。
谁都知道,这个曾经睥睨天下的帝王,已经到了日薄西山之时。但如今三州灾情危机,却也不能不报。
太监们一个个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只能找能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的人进去禀明此事。
荀辜进宫之前心里就隐隐约约觉着不是好事,一听竟是要他进去试皇帝的命,顿时心生退缩之意。要是将皇帝气死在榻上,他以后定是朝官眼里的箭靶子。功名利禄,富贵显荣,哪还有他的份。何况他如今虽然是名义上的丞相,但谁都明白如今朝堂的话事人是方怀之。此事说来说去,还是他进去最为妥当。
荀辜等了又等,盼了又盼,急得围着殿门外的石雕转了无数个来回,终于在鸡鸣三声时看到了远处提灯而来的身影。
他顿时如蒙大赦。拎着官袍小跑到方怀之面前,擦擦额角的汗。
“大人您可算来了,都等着您定夺呢。”
方怀之淡淡瞥他一眼,从殿门外跪着的太监手里接过信,推门而入。
寝殿内灯火通明,如同白日。萧寅毒发卧榻不起之后,便下旨不许任何人靠近此处,每日能进来的只有把脉的太医和换蜡烛的宫女。
宫女们都心觉古怪。以前皇帝安寝时特令她们打帘。一旦有半丝光透入殿中便要砍她们的头。可是现如今却全然反了,竟不许夜里寝殿中出现了一丝影子。
夜里又不比白天,哪能没有影子?只能续着无数的灯烛日夜不熄。往时东海还是大诏国土,每逢岁末还会上贡些夜明珠来用以照明,只是自从前些年大周入侵之后,这些夜明珠便用一颗少一颗了。现存的几颗,当年尽数赐给了方家。
霍琰目光从殿顶收回,停在萧寅床前。
“陛下。”他拱了拱手,却是连跪下都免了。
萧寅动了动污浊的眼睛,喉咙里传出嗬嗬的吸气声。像是生绣的锯子拉扯木头,沉闷又透着一股紧绷的惧意。
“什么时辰了?”
“丑时三刻。”
萧寅目光直直望着殿顶,忽而叹息,“朕以为……已到日出了。”
霍琰不置可否,火光映在他清俊的面容上,一半是明,一半是暗,看不清神色。看着这张脸,萧寅突然意识到,这个人似乎从未在他面前露出过半分乞求和谦卑。
他这辈子算计了无数人,却唯独看不懂他。身边的臣子不论是忠还是奸,他为了巩固皇权或多或少都会设计利用其弱点制衡。只有方怀之,他找不到任何弱点。待他察觉,已再难撼动他的地位。
萧寅闭上眼,过去的一切都在脑海中显现出来。冥冥之中似乎有人下了一盘巨大的棋,他亦是棋上一子。
过了会儿,他睁开眼,“他们方才在外……吵的什么?”
“昨日傍晚地动,陛下或有察觉。安州并州江州三地死伤无数。如今他们在外候着,等着陛下的旨意。”
萧寅咳嗽几声,“这等重要的事,为何不早进来禀报?”
点点鲜红落于丝衾,烛火摇映,深红如朱砂。
霍琰低首不语。
“他们是怕把朕气死,才不敢踏进门槛吧!咳咳!”他胸脯剧烈起伏,猛然咳嗽几声。
丝衾上的朱砂烧得更艳了。
霍琰缓声道:“陛下息怒,此难按理当由户部赈灾,由臣禀告陛下最为妥当。”
萧寅浑身气力仿佛用光了似的,极为艰难地抬起眼皮,“朕倒是不知,你……何时同这些人关系如此之好了。”
纵使时日无多,他仍旧怀疑着身边人。
霍琰唇畔划过一丝嘲讽,不露神色道:“不论关系亲疏,不过是为陛下和大诏做事罢了。”
萧寅闭上眼睛,不知在想些什么。
屋内一片沉寂。
快要燃尽了的火烛剥剥响着,烛芯弯着淌进烛液里,慢慢淹没了火光,于是虚黑的影子趁虚而入,抢占了原本那光亮的所在地。
不知躺了多久,萧寅终于睁开眼。
“朕这辈子……相信的人屈指可数,你方怀之,算得上一个。”他咳嗽不停,许久才止住,“朕,朕今日要,要将身后事告诉你。你,你切勿负了,朕的期望。”
“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望。”
萧寅紧紧攥着衾被,用力抬起羸弱的身板,眼睛如将死之鱼鼓了出来,“朕,朕要告,告诉你,遗诏在朕枕下,你定要好好辅佐朕的孩子,勿,勿要他受了苦……你,你可知?”
“臣万死不辞。”
“朕,朕……”他还想说些什么,但凭空伸出的一只手捂住了他的呼吸,低低的声音如从地狱而来,“陛下且安心去吧,至于旁的,便不劳您再费心了……”
火烛灭了。
霍琰站起身,从他枕下抽出遗旨,不紧不慢走到殿门边,才换上一副悲痛欲绝的假面。
他俯视着殿外乌泱泱一众朝官,语气沉痛。
“陛下,驾崩了。”
·
愫愫一觉从白天睡到黑夜。
夜里忽然打起了雷,间歇的闪电划开夜幕,照得天地一瞬惨白。桌上的烛早已燃尽了,泛着冷峭的光。愫愫枕着剑,双目微闭。
床边,站着一道白影。
闪电迅疾,割开惨白的天光,映出床边人袖下一道锋锐。
她人钉在地上,浑身血气褪尽,几乎都要站不稳,仿佛所有力气都放在攥着匕首的手上。
不怕,不怕。
只要能出去,付出她半条命也值当……
她缓缓呼出一口气,扬起匕首就往愫愫喉间而去。
“景姑娘?”
床上人忽然睁开了眼。
那双眼,黑白分明,哪像是睡着的样子。
一道惊雷劈过,她手里的匕首咚的一声落在地上。景原望见她澄明的眸子,嘴唇抖了抖,忽然扑在她怀里。
“外头打雷,我害怕。”
她紧紧掐着手心,勉强稳住心底翻滚的震惊。
她进来的时候,她分明睡得极深,就算是被雷惊醒也该有个清醒的过程,可她睁眼时眼底却不见一丝睡意。不能怪她多想……她总觉得,她刚才是醒着的。
景原压下了眼底的惊慌,却压不下心中的惶恐。只能装作是被雷惊着的模样,靠在她怀里靠得更紧了。
“春雷罢了,无事的。”愫愫温柔抚了抚她鬓角碎发,“床上睡得下两人,你若不嫌弃,睡在我身侧便是。”说着,她半掀开被子,空出一半给她。
片刻的平静之后,她抬起一张哭得梨花带雨的脸重新起身,趁她不备,一脚将匕首踢进了床下,掏出帕子拭了拭泪,有些不好意思道:“会不会……扰了赵姑娘的清梦?”
愫愫微笑,“无妨的。”
她微微愣了下,忽而绽开一笑,“那……那便多谢赵姑娘了。”
景原脱下鞋袜,不再推辞,躺在了她身侧闭上了眼。今日雷雨交加,正是动手的好时机。方怀之此人唯一的弱点就是她,只要拿她的命相威胁,方怀之定会放她走。但她如今有了更好的主意。
方怀之此人老谋深算,难保不会出尔反尔,不值得信服。万一到时候派人追击,她定然跑不掉。与其与他硬碰硬,不如利用赵愫愫带她出方家,比直接挟持她更为稳妥。
船她知道哪儿有,过江容易。
只是她需得想个计策,赶快破了这鸟笼子。
一夜安稳无事地过去。
愫愫睁开眼时身边地人还未醒,她起床练了回剑,回头却发现热腾腾地饭食已经摆在了桌上。
“是方大人送来的。”她拿着筷子,递给愫愫一双,“我都试过了,里面没有下毒,可以吃。”
愫愫端起碗筷,状似随意问:“你不是方怀之的妾?他为何还会在菜里下毒?”
景原握筷子的手一顿,这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目光快速地扫过身前人地脸,低声道:“不是她,是别的人。”
“原来如此。”愫愫心领神会点了点头。
方怀之上辈子不是个东西,没想到这辈子也不是个东西。
愫愫心下想着她上辈子无端受的那些欺辱,只觉得饭菜寡淡而无味。方怀之似乎是想要投其所好,面前的菜都是她爱吃的,连火候都正合她的口味,多一份太老,少一分太生。
可是这些年她在无静山上吃得都是山中野馔,这些精细的食物反而吃不惯了,草草果腹便搁下碗筷。
一夜骤雨,叶子洗得如蓝田暖玉,空气中满是雾气,隐隐可见攀缘于竹篱的胜春,花苞微闭,萦绕着一缕悠远的淡香。
“赵姑娘方才舞剑……真是好看。”
她从未见过有人将剑耍得那般行云流水的。她想不出来谁人能和她相比。想到这里,她心里对昨日的冒昧行刺又多了几分后悔。
愫愫觉察到她停顿在篱笆后的目光,歉意道:“可是我练剑吵着你了?”
“不是的。”她摇摇头,“我只是觉得,赵姑娘你一个女子,为何要学剑?”
“闲来无事罢了。”愫愫抚弄着剑鞘,想着该去给她得寒霜去挑一根剑穗了。这剑穗陪了她六七年,穗子已经所剩无几,也到了该换的时候。
那老头子总说让她换条穗子,好马配好鞍。他还说,剑穗用久了总会掉的,强求不得,人也是。
她抚着穗子,想了许久,终究将它解了下来。
“我也想,只是我如今受人挟制,连出去的自由都没有。”她悄悄瞄了愫愫一眼,心里揣度着她的想法。
“出这笼子不难,难的是过江。”
景原眼里燃起一丝希望的火光,抓住了愫愫的胳膊,盯着她的眼睛问:“如果我说,我知道船在哪儿,赵姑娘你愿意带我出去吗?”
“你有船?”
“嗯。”她小心翼翼往外看了看,贴在她耳畔,轻声细语。
“那船夫,是我的人。”
“赵姑娘,你喝。”她递了杯茶过来。
愫愫低头接过,却并没有喝,将茶搁在桌上,“你方才,是怕她才匆匆离开么?”
“是。”她勉强笑了下,细声细语道,“我叫景原,是户部侍郎之女。”
“工部侍郎?景姑娘原是个世家女子,那为何落入了方怀之手里。”
景原眉头微蹙,似乎不愿提起这段往事,嗫嚅片刻还是说出了口:“是我爹爹……他想乘着方家的东风好让仕途平步青云,便将我献给了方怀之。”
她语气低落,混着陈茶的不透彻的香气,更显沉重,直叫人的心情也随之而落。
愫愫瞥见她膝上攥起的褶皱,并未再多问,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景原也没再继续说,顿了顿,忽然站前道:“赵姑娘,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您喝了这杯茶,就快走吧!”不等她追问,景原指了指屋檐下悬挂的铃铛。
“这里,处处都是要人命的机关。整个方家,就是一座牢笼。”
“什么意思?”她只听懂了前一句。
景原露出几分焦急,又望了眼铃铛,当下也不管她茶有没有喝完,拉起她就往外推,“来不及了,赵姑娘你快些走罢!”
离了这院子才安全!
景原在推她时脚一滑,差点摔倒。愫愫稳稳接住她,沉声道:“你不走?”
“走不出去的,我走不出去的。”她喃喃道,随后反握着愫愫的手,也不管脚腕处的疼痛,手下用力就要将人推出去。
愫愫走到门边猛一推门,才发觉门不知何时已经关上了。
忽然间天地一震,院外草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霎那间天旋地转,目光只能捕捉到瓦片衰落的残影。屋檐下的铃铛摇荡得清脆直响,一声一声仿佛催命。
“赵姑娘!”身侧传来一声惊呼。
眼看着一块瓦片砸下来,愫愫一把拽住她的衣服将人拉进怀里,退到院里的水缸之后。灰尘弥漫,愫愫微微眯着眼,用袖子蒙住怀里人的眼睛。
景原窝在她怀里,身体抖若筛糠。
“没事了。”愫愫察觉到她的害怕,拍拍她的肩膀,正要放下衣袖,却被她又重新攥住,抬头可怜兮兮问:“真,真的无事了?”
“嗯。”
她这才敢放下她的衣袖,惊魂未定的目光四处打量。
“是机关?”
“机关没有这么大能耐,是地动。”愫愫掸掸衣服上的灰,望见了院子外那棵熟悉的香樟树。
那里是她初次进方家时候霍琰住的地方。两处竟然相隔得如此之近,是否能印证霍琰对这女子并非全无情意?
地动已经停了,只有铃铛余音久久不绝。
愫愫一扬剑,剑刃瞬间割下了铃铛。她一伸手,将铃铛抓住在手心摊开。铃铛只有半个手掌大,为黄铜所制,许是挂得不久,表面除了蛇样的纹饰,还留着浇筑的痕迹。
这是上辈子霍家的家徽,含义她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割下铃铛才能破开阵眼。
愫愫兴致缺缺地来回翻看了下,就将它放回石桌上去了。
难道机关不在这里?
她正想着,地面下隐约传出咔嚓一声,像是什么停止了。
“嗤,家训忘了,霍家的老本行,他倒是没忘。”也难怪这府邸上下用的都是轻木,原是这个缘故。
景原不解其意,睁大眸子似懂非懂。
“无事,雕虫小技罢了。”
她讷讷如蚊:“史书记载都城上次地动,还是在百年前。前几次都是天有异象,这次地动为何如此突然?”她压低声,“听人说地动乃是国不宁的征兆,难道是……”
愫愫打了个哈欠,摆摆手,“放宽心,地动与刮风下雨没什么不同,不是什么异象。”正史里往往将天灾与朝政连在一起,实际上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动野史里记载得更多,并无恒律可循。朝政清明时一样地动,只不过百姓死得少些。
景原目光呆着,不知是信了还是没有信。
“你这院子可住得下两人?我得好生睡一觉,明日再同他周旋。”
“有的。”景原说着,指了指手边那间厢房,“那间就是。”
愫愫摆摆手,推门进去倒头就睡。
那不管不顾的姿态,着实让外头一众窥视的人绕晕了头。
不是,这地动方才过去,她竟然还有心思睡觉?守卫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如实禀报方怀之。
后者沉思许久,只叫人备好饭菜,却什么都没有说。
愫愫说的没有错,这场地动的确不足为惧,不过那也是只于都城而言,都城以北的几座城池却几乎被地动夷为平地。
紧报传来到都城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日鸡鸣时分。消息传到宫里,却无人敢将这封信往皇帝面前呈递。
谁都知道,这个曾经睥睨天下的帝王,已经到了日薄西山之时。但如今三州灾情危机,却也不能不报。
太监们一个个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只能找能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的人进去禀明此事。
荀辜进宫之前心里就隐隐约约觉着不是好事,一听竟是要他进去试皇帝的命,顿时心生退缩之意。要是将皇帝气死在榻上,他以后定是朝官眼里的箭靶子。功名利禄,富贵显荣,哪还有他的份。何况他如今虽然是名义上的丞相,但谁都明白如今朝堂的话事人是方怀之。此事说来说去,还是他进去最为妥当。
荀辜等了又等,盼了又盼,急得围着殿门外的石雕转了无数个来回,终于在鸡鸣三声时看到了远处提灯而来的身影。
他顿时如蒙大赦。拎着官袍小跑到方怀之面前,擦擦额角的汗。
“大人您可算来了,都等着您定夺呢。”
方怀之淡淡瞥他一眼,从殿门外跪着的太监手里接过信,推门而入。
寝殿内灯火通明,如同白日。萧寅毒发卧榻不起之后,便下旨不许任何人靠近此处,每日能进来的只有把脉的太医和换蜡烛的宫女。
宫女们都心觉古怪。以前皇帝安寝时特令她们打帘。一旦有半丝光透入殿中便要砍她们的头。可是现如今却全然反了,竟不许夜里寝殿中出现了一丝影子。
夜里又不比白天,哪能没有影子?只能续着无数的灯烛日夜不熄。往时东海还是大诏国土,每逢岁末还会上贡些夜明珠来用以照明,只是自从前些年大周入侵之后,这些夜明珠便用一颗少一颗了。现存的几颗,当年尽数赐给了方家。
霍琰目光从殿顶收回,停在萧寅床前。
“陛下。”他拱了拱手,却是连跪下都免了。
萧寅动了动污浊的眼睛,喉咙里传出嗬嗬的吸气声。像是生绣的锯子拉扯木头,沉闷又透着一股紧绷的惧意。
“什么时辰了?”
“丑时三刻。”
萧寅目光直直望着殿顶,忽而叹息,“朕以为……已到日出了。”
霍琰不置可否,火光映在他清俊的面容上,一半是明,一半是暗,看不清神色。看着这张脸,萧寅突然意识到,这个人似乎从未在他面前露出过半分乞求和谦卑。
他这辈子算计了无数人,却唯独看不懂他。身边的臣子不论是忠还是奸,他为了巩固皇权或多或少都会设计利用其弱点制衡。只有方怀之,他找不到任何弱点。待他察觉,已再难撼动他的地位。
萧寅闭上眼,过去的一切都在脑海中显现出来。冥冥之中似乎有人下了一盘巨大的棋,他亦是棋上一子。
过了会儿,他睁开眼,“他们方才在外……吵的什么?”
“昨日傍晚地动,陛下或有察觉。安州并州江州三地死伤无数。如今他们在外候着,等着陛下的旨意。”
萧寅咳嗽几声,“这等重要的事,为何不早进来禀报?”
点点鲜红落于丝衾,烛火摇映,深红如朱砂。
霍琰低首不语。
“他们是怕把朕气死,才不敢踏进门槛吧!咳咳!”他胸脯剧烈起伏,猛然咳嗽几声。
丝衾上的朱砂烧得更艳了。
霍琰缓声道:“陛下息怒,此难按理当由户部赈灾,由臣禀告陛下最为妥当。”
萧寅浑身气力仿佛用光了似的,极为艰难地抬起眼皮,“朕倒是不知,你……何时同这些人关系如此之好了。”
纵使时日无多,他仍旧怀疑着身边人。
霍琰唇畔划过一丝嘲讽,不露神色道:“不论关系亲疏,不过是为陛下和大诏做事罢了。”
萧寅闭上眼睛,不知在想些什么。
屋内一片沉寂。
快要燃尽了的火烛剥剥响着,烛芯弯着淌进烛液里,慢慢淹没了火光,于是虚黑的影子趁虚而入,抢占了原本那光亮的所在地。
不知躺了多久,萧寅终于睁开眼。
“朕这辈子……相信的人屈指可数,你方怀之,算得上一个。”他咳嗽不停,许久才止住,“朕,朕今日要,要将身后事告诉你。你,你切勿负了,朕的期望。”
“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望。”
萧寅紧紧攥着衾被,用力抬起羸弱的身板,眼睛如将死之鱼鼓了出来,“朕,朕要告,告诉你,遗诏在朕枕下,你定要好好辅佐朕的孩子,勿,勿要他受了苦……你,你可知?”
“臣万死不辞。”
“朕,朕……”他还想说些什么,但凭空伸出的一只手捂住了他的呼吸,低低的声音如从地狱而来,“陛下且安心去吧,至于旁的,便不劳您再费心了……”
火烛灭了。
霍琰站起身,从他枕下抽出遗旨,不紧不慢走到殿门边,才换上一副悲痛欲绝的假面。
他俯视着殿外乌泱泱一众朝官,语气沉痛。
“陛下,驾崩了。”
·
愫愫一觉从白天睡到黑夜。
夜里忽然打起了雷,间歇的闪电划开夜幕,照得天地一瞬惨白。桌上的烛早已燃尽了,泛着冷峭的光。愫愫枕着剑,双目微闭。
床边,站着一道白影。
闪电迅疾,割开惨白的天光,映出床边人袖下一道锋锐。
她人钉在地上,浑身血气褪尽,几乎都要站不稳,仿佛所有力气都放在攥着匕首的手上。
不怕,不怕。
只要能出去,付出她半条命也值当……
她缓缓呼出一口气,扬起匕首就往愫愫喉间而去。
“景姑娘?”
床上人忽然睁开了眼。
那双眼,黑白分明,哪像是睡着的样子。
一道惊雷劈过,她手里的匕首咚的一声落在地上。景原望见她澄明的眸子,嘴唇抖了抖,忽然扑在她怀里。
“外头打雷,我害怕。”
她紧紧掐着手心,勉强稳住心底翻滚的震惊。
她进来的时候,她分明睡得极深,就算是被雷惊醒也该有个清醒的过程,可她睁眼时眼底却不见一丝睡意。不能怪她多想……她总觉得,她刚才是醒着的。
景原压下了眼底的惊慌,却压不下心中的惶恐。只能装作是被雷惊着的模样,靠在她怀里靠得更紧了。
“春雷罢了,无事的。”愫愫温柔抚了抚她鬓角碎发,“床上睡得下两人,你若不嫌弃,睡在我身侧便是。”说着,她半掀开被子,空出一半给她。
片刻的平静之后,她抬起一张哭得梨花带雨的脸重新起身,趁她不备,一脚将匕首踢进了床下,掏出帕子拭了拭泪,有些不好意思道:“会不会……扰了赵姑娘的清梦?”
愫愫微笑,“无妨的。”
她微微愣了下,忽而绽开一笑,“那……那便多谢赵姑娘了。”
景原脱下鞋袜,不再推辞,躺在了她身侧闭上了眼。今日雷雨交加,正是动手的好时机。方怀之此人唯一的弱点就是她,只要拿她的命相威胁,方怀之定会放她走。但她如今有了更好的主意。
方怀之此人老谋深算,难保不会出尔反尔,不值得信服。万一到时候派人追击,她定然跑不掉。与其与他硬碰硬,不如利用赵愫愫带她出方家,比直接挟持她更为稳妥。
船她知道哪儿有,过江容易。
只是她需得想个计策,赶快破了这鸟笼子。
一夜安稳无事地过去。
愫愫睁开眼时身边地人还未醒,她起床练了回剑,回头却发现热腾腾地饭食已经摆在了桌上。
“是方大人送来的。”她拿着筷子,递给愫愫一双,“我都试过了,里面没有下毒,可以吃。”
愫愫端起碗筷,状似随意问:“你不是方怀之的妾?他为何还会在菜里下毒?”
景原握筷子的手一顿,这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目光快速地扫过身前人地脸,低声道:“不是她,是别的人。”
“原来如此。”愫愫心领神会点了点头。
方怀之上辈子不是个东西,没想到这辈子也不是个东西。
愫愫心下想着她上辈子无端受的那些欺辱,只觉得饭菜寡淡而无味。方怀之似乎是想要投其所好,面前的菜都是她爱吃的,连火候都正合她的口味,多一份太老,少一分太生。
可是这些年她在无静山上吃得都是山中野馔,这些精细的食物反而吃不惯了,草草果腹便搁下碗筷。
一夜骤雨,叶子洗得如蓝田暖玉,空气中满是雾气,隐隐可见攀缘于竹篱的胜春,花苞微闭,萦绕着一缕悠远的淡香。
“赵姑娘方才舞剑……真是好看。”
她从未见过有人将剑耍得那般行云流水的。她想不出来谁人能和她相比。想到这里,她心里对昨日的冒昧行刺又多了几分后悔。
愫愫觉察到她停顿在篱笆后的目光,歉意道:“可是我练剑吵着你了?”
“不是的。”她摇摇头,“我只是觉得,赵姑娘你一个女子,为何要学剑?”
“闲来无事罢了。”愫愫抚弄着剑鞘,想着该去给她得寒霜去挑一根剑穗了。这剑穗陪了她六七年,穗子已经所剩无几,也到了该换的时候。
那老头子总说让她换条穗子,好马配好鞍。他还说,剑穗用久了总会掉的,强求不得,人也是。
她抚着穗子,想了许久,终究将它解了下来。
“我也想,只是我如今受人挟制,连出去的自由都没有。”她悄悄瞄了愫愫一眼,心里揣度着她的想法。
“出这笼子不难,难的是过江。”
景原眼里燃起一丝希望的火光,抓住了愫愫的胳膊,盯着她的眼睛问:“如果我说,我知道船在哪儿,赵姑娘你愿意带我出去吗?”
“你有船?”
“嗯。”她小心翼翼往外看了看,贴在她耳畔,轻声细语。
“那船夫,是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