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令姿摇了摇头,没有正面回答:“阿令不懂什么国家大事,也不会分辨谁对谁错,阿令只知最简单的道理。”

    “那些赢得史书颂扬的名臣,不是能臣便是诤臣。能臣呢,不论身处何处都能在其位谋其事。至于诤臣,便该直言相谏,承君恩施重,受雷霆雨露。”

    “可无论能臣诤臣,终归离不开为臣之忠勇,诋毁家主名声算不得忠,不当面谏言,借酒抒怀,不顾后果便算不得勇。”

    卫令姿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卫昭的脸色。

    此事看来就是一个文人发的牢骚,可传到百姓耳中,多少对太子府会有负面影响。

    卫昭息心静气听她说着:“如此说来,那姓何的文人被发落修堤也不算折没了他。他要真是有才之人,修堤建坝亦会有所作为。”

    闻言,卫令姿不觉点了点头:“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便是千里奇驹,驾驭之人握不住缰绳终归也是徒然。”

    说完方觉不妥,只得尴尬一笑:“父皇?是阿令失言了。”

    “闲话家常,何来失言。”卫昭端详着他的女儿,良久,“宁妃将你教得很好,识大体有见地。”

    卫令姿一抬头,笑意不觉僵在面上。却见卫昭看向她的眸色渐深,眼神黯然,似是越过了她,看到了另一个人。

    “很好……”

    卫昭口中喃喃。

    那眼神,似是跨过长久的时间,愧疚,怀念,怜惜……

    她看不分明。

    御花园中的落叶已被宫人拣择清理,池中仍留了几支零星的尚未完全败落的枯荷,几日前菁华湖中放的河灯还留了两盏卡在池中间隙未流出花园。

    离开康华宫回乾元殿的路上,路过御花园,卫昭踩在颜色错落的石头路上,徐行信步,心情似乎好了一些。

    正在此时,卫昭的眼神定住,远远落在了花园的名华亭中。

    安从向着卫昭目光所至之处看去,凉亭中伏睡着一抹鹅黄色的身影,虽背对他二人,但她衣裳上的刺锦还是极有辨识度。

    安从低声:“是淑妃娘娘。”

    靠近淑妃几步后,卫昭脚边恰巧被风吹落了一张绢纸。

    卫昭有些好奇,于是顺手捡起细细一瞧,看到纸上司制房的落款,似是宫中女子穿着的图纸式样。

    淑妃阖眼的模样甚是安详,面上精致的妆容和点翠配合这身鹅黄色的宫装扑点得恰到好处,只睡姿过于随意显然已经很是疲倦。只见她伏靠的桌上铺开一沓又一沓绢纸,已被风吹得散乱,还有一沓纸张被淑妃手腕压住。

    绢纸上色彩或浓或淡,落笔或轻或重,每张虽然用的笔墨勾法不同,却都是描绘的不同款式的制衣。

    看绢纸的落墨色泽鲜亮,应当是近期绘制的。

    今日算是秋日里难得的明媚天气,可毕竟不比暑夏时候,卫昭看她睡意正酣,无意惊扰。于是将安从手里的披风拿过来,下意识放轻了脚步正欲给淑妃披上。

    “陛下万安。”

    正在此时,淑妃的近身侍女良月正从毓庆宫拿了斗篷过来,远远便瞧见卫昭站在她家熟睡的主子身旁。于是匆匆提步,上前问安。

    良月一番突兀令淑妃悠悠转醒,映入眼帘的是一双金丝勾嵌的深赤色长靴,骤然抬头,撞见卫昭正侧立在她身旁。

    淑妃急忙起身,对着卫昭行礼。

    卫昭此时与她距离不过几尺,未待她俯身做礼,便已经扶住她尚未稳住的身子,感到淑妃身上略显单薄,“天气转凉,怎么由得你家主子睡在这里?”

    淑妃受力站直身子,又听卫昭问责良月,心中有些暖意:“陛下恕罪,是臣妾吩咐她们莫要来打扰的。”

    留意到卫昭来的方向,恰是东苑:“陛下可是去看公主了?”

    “嗯。”卫昭淡淡应了一声。

    “公主近日书读得用功,礼仪也学得很好,臣妾昨日询问孙尚仪时孙尚仪还夸了的。”淑妃一时不知说些什么,便顺口提了卫令姿。

    本来他们能交流的时候本就不多,卫岐成婚立府后,他们能聊得上的话题就更少了。

    卫昭将手中图绘放回石桌,没有回应淑妃的话,瞟了一眼图绘,方道,“这些都是宫中要添置的衣裙?”

    淑妃摇头。

    “再过两个月便是公主的及笄礼,这些都是司制房绘出的公主礼服,待臣妾过目挑出合适的式样,再送到康华宫给阿令选择。”

    淑妃将图绘一一整理,抿唇笑道,“公主及笄是宫中难得的大事,陛下日理万机,臣妾自然要亲自操办,提前准备。此时让司制房赶制,修改尺寸时间上绰绰有余,不致到时手忙脚乱。”

    往年都是这般,过完万寿便张罗公主生辰,只今年公主及笄,更为特殊。

    “娘娘这些日子都在为中秋的事务操心,已有多日未得好眠。”良月见状,连忙趁机为淑妃讲话,“刚忙完中秋,又要操心公主生辰。待这些图样看过,娘娘还要挑选及笄当日公主用的口脂首饰,又是好些操劳。”

    “良月!”淑妃喝住良月,殷切解释着,“臣妾也是公主母妃,及笄之礼好好安排是臣妾应当之事。”

    “尚宫局新采了些玉版宣,臣妾已经安排她们送去康华宫,只待公主将女册抄写后交由尚宫局装卷成册,其余一切臣妾都会打理好,请陛下安心。”

    梁国的习俗,女儿家行及笄礼时都要将自己亲手抄录的几本女子教本奉于香案,时时自勉。皇室女子,为一国女子表率,自然更要礼数周全。

    “这些年你主理后宫事尽心尽力,朕心中有数。”

    卫昭想到方才卫令姿对太子处置那文人之事的考虑,又想到淑妃倦到睡在亭中,扫了一眼桌上铺开的图稿,心中动容,“待阿令的及笄礼后,朕便下旨,封你为贵妃。”

    淑妃手中动作停下。

    她家世显贵,儿子卫岐自六岁被册立为太子,她却迟迟没有太子之母的殊荣。只因卫昭极其吝啬后位,自元妃离世,他纵然待妃嫔温厚,却始终不曾有立后之心。

    册封贵妃,实在是他吝啬多年的册封圣召中最大的大方了。

    “谢陛下。”良月当先为自家主子谢恩。

    淑妃反应过来,喜不自胜,忙忙谢恩。

    喧闹繁忙的街道,来来往往的行人,时不时经过的马车,四周洋溢着桂花的沁人心脾的馨香,此情此景,实是勾画出一个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一辆深蓝车顶的马车在街道上徐徐而行,马车上的人揭开车帘,指节修长,露出淡青色的衣角,衣襟上的竹叶映衬着男子眉目间的谦谦神态,天然自成的温润如玉。

    “称心,你在此处等我。”沈酌言叫停了马车,便一人下车穿过人群徐步而去。

    称心看着他家少爷径直去往对面品香楼的方向,将马车牵到路边。

    终于到了桂花盛开的时节,他家少爷刚下了朝便换了衣衫往这里来,定是要买了送到宫中给钟爱品香楼桂花酥的康华公主的。

    不消片刻,沈酌言手中便提着两包精心包叠好的糕点便从品香楼中走出。

    一辆马车自沈酌言眼前经过,闻到一股陌生的异香,沈酌言下意识停下脚步,不禁望向马车离开的方向。

    只见马车渐渐放缓,最终停驻在离品香楼不远的一处所在。

    一个身着鲜红明丽纱裙的曼妙女子揭开马车车帘,女子姿态妖娆,面容柔媚,手中提着绢帕,在身边丫鬟的搀扶下下了马车,随后摆了摆身段,手指抚了抚髻便熟门熟路地入内,也不在意周围人的目光。

    再细细打量那辆马车,马车用的紫红如绮丽的靡色车帘,只是缓缓从他身边经过,他都能闻到里头弥漫出来的花露气味。且执马鞍驱策的小厮穿着鲜亮,不似这道街巷寻常路过的马车马夫的装扮。

    沈酌言认出,马车停驻的位置正是他们梁国用以接待使臣们的驿站。

    意识到事情的不太寻常,沈酌言忙忙侧身询问身边经过的一人:“老伯,请问这是哪家的马车?”

    老人闻言不禁狐疑着看了他一眼:“醉伶坊的马车,进去的是醉伶坊的红袖姑娘。”

    “还是陈国来的使臣识得美人香,这醉伶坊可是京中出了名的温柔乡。”身边凑热闹的人听到“醉伶坊”三个字不禁也凑了过来一番感叹,言语间掩不住的钦羡。

    沈酌言敏锐捕捉到了此人言语中的重点:“陈国的使者?”

    “醉伶坊的事情你问我呀,我可都知道。”正在此时,一个不羁的声音在沈酌言近处响起。

    沈酌言顺着这道熟悉的声线看去,秦声抚着折扇一脸八卦模样朝着他走来。

    “我家侍从说瞧见你了,我还不信呢,”秦声不禁出言打趣,“荣安侯府的沈小侯爷也开始好奇风月之事了?”

    自幼时由宫中挑选陪读,如今又在朝中谋得官职,秦声与沈酌言早已成了京中贵胄们口中前程光明的锦绣公子。

    后来岁月更迭,不同于沈酌言的风光霁月,秦声却因洒脱不羁,成了京中人士口中的风流人物。

    但看沈酌言手中提着品香楼的糕点纸包,又看他正站在品香楼门前,秦声一副对他为何在此的原因十分明了的表情,于是调皮地眨了眨眼:“陈国使臣请的本是醉伶坊的头牌倾城姑娘,不过倾城不待见他,这才请的红袖。”

    秦声说着说着,不自觉地连称呼都变得亲切,显然是极为熟稔。

    原来,陈国使者在万寿前后已经多次去醉伶坊,不过他不爱留宿,都是让醉伶坊的人到驿站相见。

    沈酌言顿觉奇怪:“你的意思是,陈国的使臣还在驿站?”

    往年万寿节,陈国与周国都会遣使来贺,这也是应当。可万寿节已过了大半个月,他们理应启程回国了。

    陈国来使为何又迟迟逗留?

    方才凑热闹的人忍不住插话:“许是贪恋上了醉伶坊吧。”

    “今年周国的人早早都走了,就陈国的,倒住了许久了。”

    就连秦声都忍不住啧啧称羡:“这陈国使臣这些日子不是去醉伶坊作乐就是去畅乐楼吃饭听曲儿,谁能有他会享乐?”

    沈酌言眉头皱起,口中喃喃:“贺寿既毕,何以流连至今……”

    “所以我估计啊,他们来可不止贺寿这么简单。”

    听到秦声此言,沈酌言沉吟片刻,眼神落到了手中的桂花酥,忽然灵感一现,眸中一亮,拉着秦声便往马车方向:“走!”

    两家的公子坐着沈家的马车扬长而去,就留了秦家的侍从站在原地看着马车疾驰的方向久久回不过劲。

章节目录

金枝为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顾盼流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顾盼流苏并收藏金枝为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