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宫的宫人放下厅中帷帘,将冷风隔绝在外。
天色愈凉,宫人都添了外衣。
姜太后罩乌缎外裳,羽袖下手握绿松石持珠从内室缓步出来,看着卫令姿目光清远:“皇后刚回宫,有什么事情值得皇后不加定惊安神就来见哀家?”
恭敬欠身施礼,卫令姿神态矜持:“行将岁末,六局定下的来年开支预算,不知太后娘娘有否过目?”
“看过了。”宫人整理了椅子上的软垫,姜太后在厅中坐定。
厅中宫人暖杯浇茶,气雾升腾,沸沸缭绕。
听姜太后说话云淡风轻,卫令姿继续道:“六局女官是先太后在时委任,深通谙练,无有不妥。然臣妾翻阅往年司计账簿,发现宫中支用年年增多。”
姜太后一脸平静,语气无奈:“此事嫣儿也上过心,试过让宫中削减用度,却是见效甚微。”
“开源节流只能应对一时,难解症结。”
卫令姿将拟好的统计清单交到姜太后手边,“先帝在位时,宫婢从三千余人增至六千,陛下登基至今,又增上千。宫婢之数只增不减,开支度用也就水涨船高。”
过去三千人做的事情,如今七千人去做。但七千人的月例开销,却不能照着三千人的去发放。
此乃症结所在。
卫令姿慢慢试探着进入主题:“陛下大赦施恩天下,尊卑老幼皆有所受,然这份恩典却未惠及宫中。臣妾自觉失据,特来请示太后娘娘,能给她们一个离宫的恩典。”
“不可。”姜太后反对果决,“宫中人事繁琐,弄出纰漏来,恩典就成了罪过了。”
“唐太宗曾放三千宫人传为佳话,后来唐高宗更留有《放宫人诏》流传于世,子仿其父,皆得圣名,恰可证明此为善举,有可行之处。”
“七千余人,仅仅胭脂水粉所耗之数就常年不下十五万两白银。这些银子若充军需、留存国库,经年累月十分可观。”
卫令姿挺直后背,为自己支撑底气。
“她们中大多或是早年战时被掳、或是因家人连累入宫,已过婚配之龄的便有七成之多,眼看着只能在这宫里空耗年岁,苦苦熬到垂暮之年,送到宫外庵堂养老,这一生也就如此了。”
说到此处,连安康宫的宫人们都似有了共鸣一般,想到自己最可能的归处,不免低下头去怅然失落。
“臣妾的打算是,先从行宫园林开始,那里有上千宫人,每日侍弄花草、种植修剪,人浮于事。就让她们自行决定去留,留下的各司其职,离开的配放赏银。”
卫令姿低眉顺目地,将考虑多时的想法说出,“人心多思,想留的赶不走,想走的留不住。姜嫣姑娘惯知宫务,又关心此事,臣妾可以与她一同商量摸索。行宫不生变故,再施恩于内宫,太后娘娘觉得如何?”
宫人们的情绪,卫令姿的安排,让姜太后产生一丝动摇:“容哀家斟酌斟酌。”
半年,卫令姿算是对姜太后的性情摸到一些。
先太后在时就没有与之争过掌宫之权,先太后去后连六宫格局都不曾打破半分。之前她以姚氏之事求请试探,更让她知道姜太后的随遇而安,迂拘保守。所以姜太后才会这般矛盾,一边看重姜氏出身的姜嫣,一边又体谅身为皇后的她。
矛盾地,不带攻击性,也不易受人蛊惑。
这个性情她摸得到,六局之人也一样能摸得到。正因如此,双方才能相安无事。
“从前在梁宫之中,也有许多人,他们久离亲族,孤身一人,望尽前路。”卫令姿明眸微转,又垂下眼睑,转了话锋,“动心忍性,屏气吞声,当中苦楚,不足为外人道。”
听出她话中有话,姜太后本严肃的眼色多了复杂的情绪。
绿珠见状,将手里装轴的字画交到了太后身边的侍女手里。
画上枝叶繁茂,乌鸦衔食回伺其母。
上头行云流水般“慈乌反哺”四个字,是萧彻亲自题的。
她确信,姜太后可以一眼认出萧彻的字:“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慈乌反哺,人同此心。”
人同此心。
让她们出宫去与家人团聚,侍奉双亲,成婚生子,享天伦之乐。
在安康宫中待了半个时辰,出温室没走几步,卫令姿就忍不住拢了拢身上披风。她的鬓发被吹飞贴到额头,瞧了眼墙头探出的光秃秃的枝条。她一天绷着精神、紧赶慢赶的,倒陡然在高墙夹道间被一阵风给吹迷糊了。
“阿令!”神迷意夺之际,一道身影忽然从身侧一把将她拥住。
玄色大氅将她的藕色披风吞没覆盖,道上枯叶被秋风卷起又陷入飞扬的衣角,最后茫然无措落在她的凤头鞋上。
她整个人被突如其来的怀抱包裹。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
“萧彻?”她歪头,仅凭直觉喊出他的名字。
耳边粗重急促的呼吸令她涣散的心神倏忽一跳,瞬间聚拢起来:“陛下!”
萧彻放开怀抱,双手却紧紧不松,眼神也在她身上上下打量:“凤仪宫的人都不知道你去了哪里……”
他声音隐隐颤抖,狭目间蕴着暗流,卫令姿只觉被他紧攥的手心里,微微湿凉。
“啊!程璧去司药房了,臣妾让她安排医女给各司送点压惊茶。”
所以凤仪宫的人无人知道她的去向。
卫令姿被他这般紧张的神态吓到,连忙思考着解释道,“臣妾只是来安康宫求个恩典……”
她声音低下去,渐渐起疑他这般情绪从何而来。
确认她身后宫道通向,萧彻胸口起伏才渐渐平息。
“有事相求,你就不该找太后,该来找朕。皇后的迷魂汤,灌给朕更能物尽其用。”
只是片刻的功夫,萧彻便已经回归理智,重新为她理顺鬓角。
“陛下金口一开自会无往不利,可僭越太后,臣妾会于心不安。”卫令姿摇摇头,露出一丝浅笑,“而且叫陛下失望了,这次臣妾给太后的迷魂汤里,添了一味调料。”
萧彻看她神神秘秘从袖中掏出一卷懿旨。
“臣妾问曲司乐,太后是从何时开始持珠信佛的,曲司乐说,是自陛下入梁为质始。所以臣妾画了副画,向陛下借了四个字,太后一心软便答应了臣妾。”
只这一个问题,她便不必再问其他了。
萧彻闻言,狭目眯起,显然在回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给画题的字:“所以这次,是朕被皇后算计了?”
移开心虚的眼,卫令姿炫耀般扬了扬手,赶紧岔开话题:“陛下不想知道臣妾拿陛下的字换了什么吗?”
一点不关心那张懿旨的内容,萧彻俯身在卫令姿唇边轻啄一下,随后一把拉住她的手将她重新箍进怀里,低沉的嗓音在她耳边轻轻呢喃:“换了你满心欢喜,也换了朕赏心悦目。”
温顺地靠在他的胸膛,听着他心口跳动的频率,卫令姿确信——萧彻的两次拥抱情绪很是不同。
手持太后懿旨,卫令姿一鼓作气,趁着大家还没从观刑的震撼中缓过来,她翌日便将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们尽数召齐。
二百二十一人,仪鸾殿上次站得这般整整齐齐,还是半年前的封后呢。
加盖了两宫玺绶的黄帛,是她入主凤仪宫后颁下的最名正言顺的懿旨。
懿旨刚刚宣读完毕,底下听旨的女官大多就已经眼睛发亮,跃跃欲试。
宫人放归,并非赶上大赦便能有此机遇,也并非每一朝的宫人都能守得到的。
至少她们,至今才碰上过这一次。
“姜嫣,你曾向太后娘娘提过宫中度支过溢的事情,所以名单统计之事,本宫就交到你与程璧手里。”
“各司年满二十五岁、有心出宫之人,不论身份高低,有无官职在身,均可提告名单到她们二人手中。”
“司计房依照其人宫龄职位配算赏银数目,直接递到凤仪宫便可。”
……
费劲求来的旨意,当然要仔细落实。
卫令姿依次吩咐着,尽量让自己的安排没有缺漏。
“钱尚宫?”
卫令姿的目光扫过殿中每个人,最后停在钱尚宫寡淡的脸上。
听到自己的名字,钱尚宫端起擅长的笑容:“臣在,请娘娘吩咐。”
假面,也并非只是钱尚宫的特权。
卫令姿弯起嘴角,直视看她:“此番太后恩典,本宫照旨宣办。行宫别院放归宫人之后,免不得会有一番混乱,本宫看重尚宫是宫中老人,稳妥可信。届时,尚宫便去行宫为本宫和太后稳住人心。”
“稳住人心……请问娘娘,何时才算稳住人心?”
“本宫也预料不到。你放心,你还是尚宫局的尚宫,安排你去行宫不过权宜之策,待行宫事务恢复井然,本宫便会宣你回宫。”
卫令姿笑着,话音却模棱两可,“或者钱尚宫觉得有何人能力更为出色,本宫也可另寻旁人?”
二人目光于空中交接。
钱尚宫低头:“臣遵旨。”
吩咐完一切,众人退下后,程璧才靠近问道:“这钱尚宫几无亲人在世,又到这个高位,应该不会自请离宫,娘娘将她调去行宫的确是步好棋。可娘娘,她要真的举荐了旁人,那可如何是好?”
“她要真觉不胜旁人,她这个尚宫也该让位。”卫令姿笑容终于沉下去,“本宫会为她保留尚宫之位,但是行宫别院,是本宫给她的终老之地。”
天色愈凉,宫人都添了外衣。
姜太后罩乌缎外裳,羽袖下手握绿松石持珠从内室缓步出来,看着卫令姿目光清远:“皇后刚回宫,有什么事情值得皇后不加定惊安神就来见哀家?”
恭敬欠身施礼,卫令姿神态矜持:“行将岁末,六局定下的来年开支预算,不知太后娘娘有否过目?”
“看过了。”宫人整理了椅子上的软垫,姜太后在厅中坐定。
厅中宫人暖杯浇茶,气雾升腾,沸沸缭绕。
听姜太后说话云淡风轻,卫令姿继续道:“六局女官是先太后在时委任,深通谙练,无有不妥。然臣妾翻阅往年司计账簿,发现宫中支用年年增多。”
姜太后一脸平静,语气无奈:“此事嫣儿也上过心,试过让宫中削减用度,却是见效甚微。”
“开源节流只能应对一时,难解症结。”
卫令姿将拟好的统计清单交到姜太后手边,“先帝在位时,宫婢从三千余人增至六千,陛下登基至今,又增上千。宫婢之数只增不减,开支度用也就水涨船高。”
过去三千人做的事情,如今七千人去做。但七千人的月例开销,却不能照着三千人的去发放。
此乃症结所在。
卫令姿慢慢试探着进入主题:“陛下大赦施恩天下,尊卑老幼皆有所受,然这份恩典却未惠及宫中。臣妾自觉失据,特来请示太后娘娘,能给她们一个离宫的恩典。”
“不可。”姜太后反对果决,“宫中人事繁琐,弄出纰漏来,恩典就成了罪过了。”
“唐太宗曾放三千宫人传为佳话,后来唐高宗更留有《放宫人诏》流传于世,子仿其父,皆得圣名,恰可证明此为善举,有可行之处。”
“七千余人,仅仅胭脂水粉所耗之数就常年不下十五万两白银。这些银子若充军需、留存国库,经年累月十分可观。”
卫令姿挺直后背,为自己支撑底气。
“她们中大多或是早年战时被掳、或是因家人连累入宫,已过婚配之龄的便有七成之多,眼看着只能在这宫里空耗年岁,苦苦熬到垂暮之年,送到宫外庵堂养老,这一生也就如此了。”
说到此处,连安康宫的宫人们都似有了共鸣一般,想到自己最可能的归处,不免低下头去怅然失落。
“臣妾的打算是,先从行宫园林开始,那里有上千宫人,每日侍弄花草、种植修剪,人浮于事。就让她们自行决定去留,留下的各司其职,离开的配放赏银。”
卫令姿低眉顺目地,将考虑多时的想法说出,“人心多思,想留的赶不走,想走的留不住。姜嫣姑娘惯知宫务,又关心此事,臣妾可以与她一同商量摸索。行宫不生变故,再施恩于内宫,太后娘娘觉得如何?”
宫人们的情绪,卫令姿的安排,让姜太后产生一丝动摇:“容哀家斟酌斟酌。”
半年,卫令姿算是对姜太后的性情摸到一些。
先太后在时就没有与之争过掌宫之权,先太后去后连六宫格局都不曾打破半分。之前她以姚氏之事求请试探,更让她知道姜太后的随遇而安,迂拘保守。所以姜太后才会这般矛盾,一边看重姜氏出身的姜嫣,一边又体谅身为皇后的她。
矛盾地,不带攻击性,也不易受人蛊惑。
这个性情她摸得到,六局之人也一样能摸得到。正因如此,双方才能相安无事。
“从前在梁宫之中,也有许多人,他们久离亲族,孤身一人,望尽前路。”卫令姿明眸微转,又垂下眼睑,转了话锋,“动心忍性,屏气吞声,当中苦楚,不足为外人道。”
听出她话中有话,姜太后本严肃的眼色多了复杂的情绪。
绿珠见状,将手里装轴的字画交到了太后身边的侍女手里。
画上枝叶繁茂,乌鸦衔食回伺其母。
上头行云流水般“慈乌反哺”四个字,是萧彻亲自题的。
她确信,姜太后可以一眼认出萧彻的字:“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慈乌反哺,人同此心。”
人同此心。
让她们出宫去与家人团聚,侍奉双亲,成婚生子,享天伦之乐。
在安康宫中待了半个时辰,出温室没走几步,卫令姿就忍不住拢了拢身上披风。她的鬓发被吹飞贴到额头,瞧了眼墙头探出的光秃秃的枝条。她一天绷着精神、紧赶慢赶的,倒陡然在高墙夹道间被一阵风给吹迷糊了。
“阿令!”神迷意夺之际,一道身影忽然从身侧一把将她拥住。
玄色大氅将她的藕色披风吞没覆盖,道上枯叶被秋风卷起又陷入飞扬的衣角,最后茫然无措落在她的凤头鞋上。
她整个人被突如其来的怀抱包裹。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
“萧彻?”她歪头,仅凭直觉喊出他的名字。
耳边粗重急促的呼吸令她涣散的心神倏忽一跳,瞬间聚拢起来:“陛下!”
萧彻放开怀抱,双手却紧紧不松,眼神也在她身上上下打量:“凤仪宫的人都不知道你去了哪里……”
他声音隐隐颤抖,狭目间蕴着暗流,卫令姿只觉被他紧攥的手心里,微微湿凉。
“啊!程璧去司药房了,臣妾让她安排医女给各司送点压惊茶。”
所以凤仪宫的人无人知道她的去向。
卫令姿被他这般紧张的神态吓到,连忙思考着解释道,“臣妾只是来安康宫求个恩典……”
她声音低下去,渐渐起疑他这般情绪从何而来。
确认她身后宫道通向,萧彻胸口起伏才渐渐平息。
“有事相求,你就不该找太后,该来找朕。皇后的迷魂汤,灌给朕更能物尽其用。”
只是片刻的功夫,萧彻便已经回归理智,重新为她理顺鬓角。
“陛下金口一开自会无往不利,可僭越太后,臣妾会于心不安。”卫令姿摇摇头,露出一丝浅笑,“而且叫陛下失望了,这次臣妾给太后的迷魂汤里,添了一味调料。”
萧彻看她神神秘秘从袖中掏出一卷懿旨。
“臣妾问曲司乐,太后是从何时开始持珠信佛的,曲司乐说,是自陛下入梁为质始。所以臣妾画了副画,向陛下借了四个字,太后一心软便答应了臣妾。”
只这一个问题,她便不必再问其他了。
萧彻闻言,狭目眯起,显然在回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给画题的字:“所以这次,是朕被皇后算计了?”
移开心虚的眼,卫令姿炫耀般扬了扬手,赶紧岔开话题:“陛下不想知道臣妾拿陛下的字换了什么吗?”
一点不关心那张懿旨的内容,萧彻俯身在卫令姿唇边轻啄一下,随后一把拉住她的手将她重新箍进怀里,低沉的嗓音在她耳边轻轻呢喃:“换了你满心欢喜,也换了朕赏心悦目。”
温顺地靠在他的胸膛,听着他心口跳动的频率,卫令姿确信——萧彻的两次拥抱情绪很是不同。
手持太后懿旨,卫令姿一鼓作气,趁着大家还没从观刑的震撼中缓过来,她翌日便将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们尽数召齐。
二百二十一人,仪鸾殿上次站得这般整整齐齐,还是半年前的封后呢。
加盖了两宫玺绶的黄帛,是她入主凤仪宫后颁下的最名正言顺的懿旨。
懿旨刚刚宣读完毕,底下听旨的女官大多就已经眼睛发亮,跃跃欲试。
宫人放归,并非赶上大赦便能有此机遇,也并非每一朝的宫人都能守得到的。
至少她们,至今才碰上过这一次。
“姜嫣,你曾向太后娘娘提过宫中度支过溢的事情,所以名单统计之事,本宫就交到你与程璧手里。”
“各司年满二十五岁、有心出宫之人,不论身份高低,有无官职在身,均可提告名单到她们二人手中。”
“司计房依照其人宫龄职位配算赏银数目,直接递到凤仪宫便可。”
……
费劲求来的旨意,当然要仔细落实。
卫令姿依次吩咐着,尽量让自己的安排没有缺漏。
“钱尚宫?”
卫令姿的目光扫过殿中每个人,最后停在钱尚宫寡淡的脸上。
听到自己的名字,钱尚宫端起擅长的笑容:“臣在,请娘娘吩咐。”
假面,也并非只是钱尚宫的特权。
卫令姿弯起嘴角,直视看她:“此番太后恩典,本宫照旨宣办。行宫别院放归宫人之后,免不得会有一番混乱,本宫看重尚宫是宫中老人,稳妥可信。届时,尚宫便去行宫为本宫和太后稳住人心。”
“稳住人心……请问娘娘,何时才算稳住人心?”
“本宫也预料不到。你放心,你还是尚宫局的尚宫,安排你去行宫不过权宜之策,待行宫事务恢复井然,本宫便会宣你回宫。”
卫令姿笑着,话音却模棱两可,“或者钱尚宫觉得有何人能力更为出色,本宫也可另寻旁人?”
二人目光于空中交接。
钱尚宫低头:“臣遵旨。”
吩咐完一切,众人退下后,程璧才靠近问道:“这钱尚宫几无亲人在世,又到这个高位,应该不会自请离宫,娘娘将她调去行宫的确是步好棋。可娘娘,她要真的举荐了旁人,那可如何是好?”
“她要真觉不胜旁人,她这个尚宫也该让位。”卫令姿笑容终于沉下去,“本宫会为她保留尚宫之位,但是行宫别院,是本宫给她的终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