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正文卷第章封王?听此,百官一愣。

    随即,便明白了朱棣的意思。

    不过,定国公郭安立下这般大的功劳,陛下定然要赏赐!

    而且,怎么也都绕不过去。

    于是,一些官员,也便是顺着朱棣的话,微微点头。

    「陛下所言极是,定国公让那些商贾从海外蛮夷手中,为我大明寻来此些福瑞之粮,功不可没!」

    「陛下贤明……」

    一众官员跟着朱棣夸赞归夸赞,但都十分中肯。

    甚至于,还有一些官员,虽然是满嘴在称赞郭安的功劳,但说着说着,郭安的功劳,便直接被那些商贾,还有试验田的郭秉雍等人,分去一大半。

    一众藩王与权贵,眼中都不由满是愤愤。

    朱棣神情不变,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说道:「粮,乃系民之本,系国之本!诸位卿家,想来还不知,番薯与玉米对我大明百姓有何作用,如何耕作吧?」

    「嗯?」

    朱棣这话一出,一众藩王与百官,皆是一愣,随即满脸好奇。

    「敢问陛下,不知番薯如何种植,可与稻谷、小麦这些,当做主食吃食?」

    「此事,郭卿最为清楚!」

    朱棣微微一笑,便看向一旁的郭安。

    「不知郭卿可否为诸王,还有我大明百官,都说说番薯与玉米如何食用,如何耕种?」

    「微臣遵旨!」

    郭安也没拒绝,直接朗声道:「番薯,吃法很是简单,烤、蒸、煮,都可以吃食,只要其熟了,就可以吃食,味软糯甘甜奇美。

    至于耕种,番薯耐旱,开垦出一片田地,将番薯苗栽种进去,便可以不必理会,只要不让其被淹没就行……

    番薯的缺点,就是不能与小麦稻谷那般,当做主食吃食,没有那么顶饱,也不易储藏。

    但是,若是发生什么灾害,番薯还是可以吃食的,可比树皮、草根要好吃的多,也多的多!

    另,番薯亩产极高,也就代表着,番薯很是耗地力,栽种一两年,就得让田地歇个一年半载。

    百姓们,最多在自家田埂地头种上一两亩,便足矣……」

    「玉米,最主要的吃法,便是如同小麦一般,脱皮后,磨成面粉,吃玉米馍馍。

    玉米易去外皮,产量还高于小麦数倍,对大明百姓来说,吃玉米最为合适。

    另,玉米耐旱,只要玉米株苗还幼小之时,不要被水淹,也容易成活。

    当然,玉米之所以是北方的百姓们最大的福音,是因为玉米可以和小麦轮作。

    在北方,山东、山西,河北、河南这些地方,一般都是在十月份或是十一月份种下小麦,来年六月小麦收割。

    而在小麦收割之后,便可以接着种下玉米,等到了十月份,玉米便可以成熟,收获!

    如此,便又可以耕种上小麦……」

    「定国公,真可如此?」

    听到这话,最先忍不住的便是,一众北方藩王。

    一个个,都满脸期待的盯着郭安。

    「此种大事,我怎当着陛下之面,胡言乱语?」

    郭安淡淡一笑。

    随后,朝着朱棣拱了拱手,便坐在位置上。

    其实。

    郭安还有一句话没说,虽然洪鼎年的百姓们生活,比洪武年要好的多了。

    但是,北方百姓们,仍是吃不上白面馍馍。

    也就是说,北方的百姓们,最多只是给小麦脱壳但不脱皮。

    这样,虽然可以增加一些粮食,但那味

    道……

    自是没有玉米面蒸下的窝窝头好吃!

    「陛下,如此说来,若是将玉米良种交给北方的百姓们,便岂不是一年可以种两次粮食,收获两次粮食!」

    户部尚书郁新一脸激动的说道。

    「自是!」

    朱棣点头。

    「这……」

    整个大殿内,所有藩王与官员,满脸震撼,顿时议论纷纷。

    亩产七百多斤的玉米,再加上亩产两三百斤的小麦,岂不是就可以亩产九百多斤,甚至是一千斤?

    如此,哪怕是那些百姓们,将种植小麦,全部上缴给朝廷。

    剩下玉米,也足以够那些百姓们,吃上一年,甚至还得对外售卖一些!

    「玉米,真乃是我大明福瑞!」

    「陛下,此乃我大明社稷之功!」

    「郁爱卿所言极是!」

    朱棣一脸认同的点着头,「仅此玉米一物,便为我大明社稷立下千秋基业!

    定国公郭安,功劳甚大啊!」

    「陛下所言极是!」

    一众官员,自是连连点头应和。

    虽然心中百般不愿,但到了这会,他们也不好太过得罪郭安。

    毕竟,按照以往的经验,培育玉米良种之事,还是要交给定国公。

    而最后,玉米良种的分配,最后也会有郭安的话语权,他们也都想要给各自老家争取。

    「如此,礼部,尔等说说,定国公如此大的社稷之功,朕该如何封赏?」

    朱棣一脸饶有兴趣的看向礼部尚书郑沂。

    这话一出,整个大殿内,所有官员再次一愣,感到一丝不对。

    虽然,礼部执掌礼教,在六部之中,最为清贵。

    但是,社稷这种大功,而且还是涉及到当朝国公的恩赏,必须得由皇帝说出他的心意,底下人才好请奏。

    而现在,什么都没说,就直接发问?

    郑沂起身,朝着朱棣微微拱手行礼,便一脸中规中矩的说道:「启禀陛下,玉米与番薯,对我大明来说,可活万千百姓,可延泽我大明千秋社稷,功劳甚大。

    再加上,定国公已是我大明公国,世袭罔替,该如何封赏定国公,还需微臣与众位同僚细细商谈一番!」

    「郭卿,已经是我大明的国公了啊!」

    上方,朱棣微微点头,眼中还有些错愕。

    见此,一众藩王与百官,都忍不住在心中,泛起白眼。

    装什么装?

    「公国,已经到了我大明勋贵的最顶端,封无可封了啊!」

    朱棣又自言自语道。

    听此,郭安也是忍不住微微抬头,看向朱棣。

    朱老四不对劲!

    果然,朱棣断断续续说了半晌之后,便脸色一肃。

    「定国公对我大明立下如此大的社稷之功,朕若是不封,岂不是寒了郭卿之心,也寒了千千万万,对我大明忠心耿耿的功臣?」

    「陛下贤明,是我大明子民之福!」

    一个御史,直接开口奉承道。

    朱棣淡淡一笑,「如此,那便给定国公封王如何?」

    「封王?」

    包括郭安在内,整个大殿内,所有藩王、文武百官,皆是目瞪口呆,感觉脑子里嗡嗡直响。

    外姓封王?

    还是一个刚刚封了公爵一年的国公?

    「陛下,万万不可啊!」

    这下,百官再也忍不住,纷纷起身,劝阻道。

    「陛下,此有违祖制啊!」() ()

    「是啊,陛下,定国公功劳是大,但太祖高皇帝早就下旨,异姓不能分王!」

    「陛下,我大明也无国可封了啊……」

    「……」

    「怎会无国可封?」

    对于众大臣的反应,朱棣丝毫不意外,只是淡淡一笑,「海外,那么一大片番国,皆可封!」

    听此,一众百官脸上的神情,稍微缓和一些。

    说到底,封不封王,违不违祖制,都是朱家内部的事,只要不封大明的国土,不糟践大明百姓,就与他们无关。

    甚至,要是可以借着封王的机会,将定国公郭安,给赶去就藩,那对百官来说,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敢问陛下,不知定国公这个王,是如何的封法?」

    周王朱橚对着朱棣拱手行礼,缓声问道。

    身为朱家的宗长,他代表的是大殿内,所有朱家藩王宗亲的意思。

    「封郡王,封地便为郭卿的郭州,另再加一万食户,与宗室郡王同享俸禄,赐两卫,一卫镇守郭州,一卫任由定国公调遣,在京师建王府,另将郭家祖地所在县,赐予郭卿……」

    朱棣缓声说着。

    下方,一众藩王与百官,则是越听,脸上神色越是轻松。

    陛下这般封王,也只是给了一个郡王名号,再给了两卫,还给了一个县。

    而且,这两卫,有一卫还是要前去郭州镇守!

    如此说来,也担得起给大明寻回玉米与番薯的这份大功!

    这会,郭安也终于有了机会,可以开口说话。

    「陛下,微臣诚惶诚恐,只是寻回玉米与番薯,何德何能,敢承受陛下如此厚爱?」

    「郭卿不必多言!」

    朱棣淡淡一笑,「郭卿对咱大明江山社稷有千秋大功,仅此一项,便足以封王!」

    说着,朱棣便看向朱橚,还有朱高炽,朱高燧等大明藩王。

    「太子,诸王,尔等觉得如何?」

    朱高炽连忙道:「父皇圣明,儿臣谨遵父皇之意!」

    朱橚也缓缓点头,「陛下圣明,臣弟谨遵陛下旨意!」

    「臣弟赞同……」

    一众藩王,也连连点头。

    区区一个郡王而已,还只是得到一个县,说到底还是一个国公的待遇。

    而且,这个关键时候,他们也不想得罪朱棣。

    「既然诸位都同意,稍后,礼部便尽快拟写出一个详细的章程来!」

    「微臣遵旨!」

    礼部尚书郑沂缓声应道。

    身后,一众文武百官,眼中除了羡慕嫉妒之外,也都没有出言阻止。

    郭安也急忙说道:「微臣多谢陛下厚爱!」

    朱棣满意的笑了笑,便继续说道:「另,为大明寻回玉米与番薯的商贾沈庄,还有一众船员,也立有大功,也该赏赐!」

    「陛下所言极是!」

    有了封赏郡王这件事,现在仅仅只是赏赐一个商贾,还有一些船员,在百官心中,也只是一件小事。

    「没有沈庄的精心寻找,那些船员的一路照料,玉米与番薯,也来不了我大明。

    为了鼓舞激励我大明一众商贾与船员,为我大明寻回亩产更高的粮食,朕以为,所有船员,皆可赏银百两,绵布二十匹,米五石,良田五亩,牛一只,另免其赋税三年!」

    「陛下圣明!」

    一众官员再次称赞道,这么点赏赐,还真不多。

    朱棣又

    道:「至于其首功者,商贾沈庄,封其县子!」

    「什么?」

    「县子?」

    听此,一众藩王与百官,又都是目瞪口呆。

    随即,便是一片哗然。

    要知道。

    虽然明朝有五等爵位,但从明朝建国之初,便一直封赏的都是公爵、侯爵、伯爵,但却是从来没有出现子爵、男爵。

    哪怕是有子爵、男爵,也都是追赠!

    现在,突然出现一个子爵,还是要给一个商贾?

    一众官员,顿时不能接受。

    「陛下,那沈庄只是一区区贱商,如何能享受我大明子爵之福泽啊?」

    「陛下,万万不可……」

    这次,一众官员,都是真心实意的劝阻。

    「沈庄虽为商贾,但所做之事,皆为善事。今年北方大旱,沈庄带着海贸商会,从交趾陆陆续续,运回数十万石的粮食,交由朝廷赈灾。

    另,寻回玉米与番薯,此种社稷大功,朕若是不封赏其子爵,朕又该如何封赏他?

    难不成,朕要给其封官?」

    「这……」

    百官,再次一怔。

    封没有什么实权的子爵,又或者,去封一个官位?

    「陛下,只是区区一卑贱商贾而已,哪怕是陛下给他赏他一些钱财,他都会感激涕零!」

    朱棣脸色一沉,「尔等是想要劝阻朕,有功少赏,或是有功不赏?」

    「陛下明鉴,微臣等人,绝无此意!」

    一众官员急忙说道。

    「是啊,陛下,微臣等人只是觉得,区区一贱商,若……」

    「行了!」

    朱棣直接不耐的摆了摆手,说道,「为我大明立下如此大功,不能赏其官职,那便封其爵!

    若不然,朕有功不赏,岂不是昏君?」

    「另,培育玉米与番薯的郭秉雍、郭直、郭昌辰、郭山源四人,已经为我大明培育良种十来年,让我大明粮食产量一直在增加。

    如此社稷之功,朕也不可赏,便与那沈庄一般,都为子爵!」

    「郭家四位迪功郎,都封其为子爵?」

    礼部尚书郑沂,有些不敢确定的问道。

    「自是!」

    朱棣微微点头,「其如何封赏,尔等在两日内,给朕奏上一份章程来!」

    「微臣遵旨!」

    郑沂无奈叹息一声,随即便是缓声应道。

    「陛下圣明!」

    对于郭家四人,都封子爵,一众文官并没有任何反对。

    甚至,一个个心中还有些兴奋。

    因为。

    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文官不配有封爵。

    在大明,能有爵位的文官,必然有战功。

    现在。

    一下出现五个封爵的,一个商贾,四个文官!

    如此,岂不是说明,他们这些文官,将来也有可能,会被封爵?

    吃完宴席,也论功行赏了。

    基本上,今天的事,也就结束了。

    在亦失哈的招呼下,一众官员与藩王,起身对着朱棣行礼,恭送!

    再之后,群臣也都呼啦啦的走出大殿。

    刚一出了大殿,一众武勋,便满脸喜色的围住郭安,连连恭喜。

    至于一众文官,也想恭喜。

    毕竟,郭安虽然是勋贵,但严格的来说,郭安出身顺德府郭家,还与刘家结亲,应是文官一脉!

    ……

    (看完记得收藏

    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树上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树上木并收藏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