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正文卷第三十七章袁应泰畏罪自尽,八旗兵肆虐朝鲜范文寀的建议使得建州上下又重新看到了希望,不过在征伐朝鲜之前还是要先拔掉宽甸堡这颗钉子。

    汉军旗此时已经阵亡了三千多人,该是八旗出马的时候了。

    两红旗同正蓝旗此时已经准备出征朝鲜了,攻城的重任自然是落到了皇太极的正白旗头上!

    正白旗在此前的几次战役中,伤亡相对比较小,战力还是保持的比较完整的。

    而且皇太极发现从黑龙江流域“野人部落”中抓来的那些人,射术非常精湛。

    于是他便将这些“野人”组成的牛录用来放箭对付城上的白杆兵。

    作为天生的猎手,这些“野人”箭法刁钻,而强健的体魄使得他们可以在九十步外轻松射杀城上的白杆兵。

    很快马祥麟就感觉有些不对劲,越来越多的白杆兵被城下的建虏给射杀了,而且中箭的位置往往都是面部,咽喉这些甲胄保护不到的地方。

    白杆兵的白杆枪虽然犀利,但是他们的护甲却不行,既不是扎甲也不是布面甲,防御力十分有限。

    马祥麟喊道:“大家注意贴近城墙,鞑子的弓手很厉害,不要被他们暗算到!”

    可就在此时一支利箭如同闪电般划破长空,直冲马祥麟的面门而去。

    马祥麟猝不及防,忽觉眼睛一痛,仿佛被烧红的铁棒戳中,忍不住大叫一声。

    他的双手紧紧捂住左眼,鲜血从指缝间渗出,染红了他的手掌。他的身体因痛苦而颤抖,脸色苍白如纸。

    箭支深深地扎入了他的眼窝,这一幕吓坏了城上的众人。

    马祥麟乃是大明著名的女将秦良玉同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之子,英武潇洒,能文善书,穿银铠,骑白马,常单骑冲阵,取敌将首级。

    军中呼为“赵子龙”、“小马超”。

    不过很快马祥麟就用佩刀斩断了羽箭的箭杆,虽说现在他的视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此时他绝不能够退缩。

    不然白杆兵的士气一定会大跌。

    发现马祥麟受伤,他的舅舅秦邦屏也赶紧过来协助指挥白杆兵同城上的正白旗拼杀。

    马祥麟更是带伤上阵,手中的白杆枪一连刺翻了好几名八旗兵。

    周围的白杆兵仿佛受到了马祥麟的感染,瞬间士气大振,纷纷爆发出惊人的战力,将原本已经隐隐在城上站稳脚跟的正白旗又给赶了下去。

    皇太极看到城上的明军将领中箭时还是十分兴奋地,可没想到很快这位明将又重新站了起来,投入了厮杀之中。

    攻城战讲究一鼓作气,这一波没有拿下,之后恐怕就更加吃力了。

    此时天色已暗,皇太极也只好鸣金收兵,只留下一些神箭手在城下趁机射杀城上的白杆兵。

    听闻昨夜白杆兵在城外以步克骑的时候他还不以为然。

    可今日在城上的厮杀让他看的真真切切,即使是正白旗中精锐的白摆牙喇面对白杆兵的时候居然也占不到优势,普通的八旗更不是他们的对手。

    若不是城下那些“野人射手”的弓箭,恐怕他们连城都攻不上去。

    仅仅是半个多时辰的功夫,正白旗就阵亡了八百多人。

    如今城上的明军仍然有将近两千人,照这样打下去即使能够攻破宽甸堡,他的正白旗也将所剩无几了。

    再损失数千精锐的八旗战兵无论是皇太极还是努尔哈赤都是无法接受的。

    目前攻伐朝鲜才是头等大事,此时代善等人已经将人马开进到了鸭绿江边,只等赫图阿拉的粮草军械一到,便能出兵了。

    接下来皇太极也只能被迫改变策略,由强攻改成围困,仗着自己弓箭射程强于明军火铳的优势,每天用冷箭射杀成长的明军。

    戚金等人在孤狐岭上又足足花了两天,在确定了鞑子已经撤围后,才敢向鸦鹘关进发。

    此时李献忠经不住阎鸣泰的一再催促,只得率领自己麾下的精锐骑兵来到了鸦鹘关。

    其实戚家军血战孤狐岭的消息他早就知道了,不过情报司传来的消息是戚家军已经全军覆没了。

    没想到还能见到戚金等人,他还是有些欣喜的。

    不过将近三千人的突围队伍,最终只有人生还,同全军覆没也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

    好在戚金还是将宽甸堡的情况告诉了众人,目前宽甸堡的粮食应该还够白杆兵吃上两个月,若再算上一些守城的兵力损耗,坚持三个月问题不大。

    这也使得明军不用急匆匆地出关救援了。

    此战明军损失惨重,守卫宽甸的的明军折损了将近万人,而负责救援的贺世贤部又战死了万千人。

    月进攻赫图阿拉之时已经将调往辽东的九边精锐折损掉了大半,而这一次袁应泰又把大明西南各宣慰司的精锐同戚家军几乎给赔了个精光。

    饶是大明家大业大,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收到了辽东的战报后,兵部尚书熊廷弼是再也坐不住了。

    他连夜赶往文渊阁,找到了正在值守的内阁首辅方从哲。

    方从哲见到熊廷弼深夜来访便知道一定是辽东有最新战报了,而且多半是败报。

    纵然是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看过熊廷弼递过来战报后,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怒骂道:“这个袁应泰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手好牌居然打成这样?”

    前几天袁应泰还在上书要求户部尽快征收今年的“辽饷”,他好大举对建州用兵一举收复赫图阿拉。

    结果仅仅几天时间就将辽东的精锐给折损完了。

    这事还真是有些讽刺,当初方从哲担心李献忠一再做大,要求袁应泰尽量不给他拿军功的机会。

    这下可好,如今辽东的其他精锐几乎全部折损光了,只剩下李献忠的“辽东铁骑”了。

    如今他们是想不用也不成了。

    这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熊廷弼说道:“方阁老,这次折损的这些西南宣慰司可是忠于大明的核心力量,一旦他们的兵力被大幅削弱,会导致无力弹压周边对大明图谋不轨的势力,此事若是不妥善处理,甚至会造成大明西南数省的动荡。”

    方从哲顿时感觉自己心力交瘁,于是说道:“熊本兵提醒的是,对于这些西南土司的抚恤内阁会尽快落实的,以免引起西南的动荡。”

    他明白西南的事情用银子加一些册封便能解决,辽东的局势才让人头痛。

    如今辽东有陛下派出的矿监,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他肯定会知道,所以袁应泰是一定要拿下的。

    只是由谁来接任辽东经略恐怕东林党又会同自己有一番纠缠了。

    熊廷弼仿佛是看出了方首辅的心事,说道:“其实我们要掌控辽东的军政大权,不必拘泥于拿下辽东经略。”

    “辽东经略本来就是临时设置的职位,拿下了袁应泰之后,我们可以暂时不补缺。这样一来阎鸣泰就可以用辽东巡抚的身份来主持辽东的军政大事。”

    方从哲一想也是,虽说还有李如柏这个辽东经略副使,不过他的身体最近并不好,参加完李世忠的葬礼后便直接留在了京城养病。

    即使他们将阎鸣泰推到了辽东经略的位置上,以陛下那种搞平衡的政治手腕,多半会把辽东巡抚的位置放给一个东林党人。

    还不如让辽东经略暂时空缺,反正陛下对于补缺的态度向来是能拖就拖,能不补就不补。

    其实万历早就收到了辽东战败的消息,方从哲传来的战报已经是第三份了。

    辽东矿监马云第一时间就把建虏进攻宽甸,贺世贤大败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而后李献忠又绕过兵部发来了一份更加详细的战报,李献忠发来的那份十分细致,对于建虏出动的兵力,战斗的经过,以及双方的伤亡都有很详细的记录。

    为了让万历对局势了解的更加清晰,甚至还附上了宽甸地区的地图,以及现在大明在辽东的兵力部署。

    这使得万历第一次对让他花了无数银子的辽东形势了如指掌。

    几天后,茅元仪又按照李献忠的指示,制作了一个辽东地区的沙盘,派人送进了乾清宫。

    万历原本就对军事十分关心,当真正看到赫图阿拉附近的地形后,他才明白要攻破它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而李献忠在红透山修城挖矿无疑是在建州身上剜肉,远没有他说的那么轻松。

    做了年的皇帝,其实他能看到的辽东只是奏折上的辽东。

    这一刻他甚至有将辽东交给李献忠的冲动,不过理智还是告诉他暂时不能这么做。

    所以方从哲将辽东战报传来时,万历早就已经对辽东的情况了如指掌了。

    内阁的战报并没有欺瞒自己,只是对于战斗的经过以及对手的兵力描述比较含糊一些。

    对于这次战败辽东经略袁应泰肯定要负主要责任,万历随即下旨将其革职,押解京师问罪。

    至于辽东经略的人选,内阁暂时没有推荐补缺,只是说可以由辽东巡抚阎鸣泰暂时负责辽东的军政大事。

    兵部尚书熊廷弼将亲赴辽东主持防务。

    对于这点万历算是认同了方从哲。

    只是接下来对西南宣慰司的安抚成了让万历头疼的事。

    经过方从哲这么一提醒,万历也意识到如果不好好安抚西南很可能要出乱子,一个辽东已经让自己头疼不已了,西南再乱起来他可真的要撂挑子了。

    可如今内阁没有银子,方从哲倒是没敢向自己直接讨银子,但要求从自己的内帑中先借万两给户部,等今年的“辽饷”征收完毕后,户部再将万两银子划给内帑。() ()

    说到底这也是辽东战败惹出来的祸事,用“辽饷”来填这个窟窿也是无可厚非的。

    不过要万历垫银子这可是要了他的老命了,于是他便想起了李献忠。

    虽说刚刚才从李献忠那里拿到了一个铜矿,但是现在除了这位宁远伯,他实在是想不出还有谁能替自己搞银子了。

    很快熊廷弼就从京师中挑选了三千京营北上辽东,准备拿袁应泰回京治罪。

    但是他们还没抵达辽阳,就传来了辽东经略袁应泰在府中上吊自尽的消息。

    很显然这是东林党人给袁应泰提前送了消息,导致他畏罪自杀了。

    不过袁应泰的死活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反正东林党在辽东的势力已经被清除了。

    熊廷弼很快就赶到了鸦鹘关。

    目前鸦鹘关的明军有万千余人,加上熊廷弼带来的三千人也有将近万之众。

    明军之中西南各宣慰司的残兵约为六千人,这些士兵如今士气全无,肯定是不能用了。

    思来想去也只有李献忠麾下的骑兵可以用来出击。

    不过对于解宽甸之围,李献忠却表示无能为力。

    根据情报本次鞑子围攻宽甸总共出动了万千余人。

    目前至少还有万人。

    就算他带兵出关也无法硬扛鞑子替白杆兵解围。

    至于通过进攻赫图阿拉来“围魏救赵”也不现实。

    因为如今有界藩城的阻挡,导致他无法从赫图阿拉直接退回抚顺关。李献忠一旦深入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只需要回兵就可以对他来个“关门打狗”。

    最后李献忠给出的建议就是暂时放弃宽甸堡,然后静观其变,等有了变数再解宽甸之围。

    尽管对于放弃宽甸堡,熊廷弼从内心是无法接受的,但目前的情况就算他强逼着李献忠出关,也解不了宽甸之围。

    眼下白杆兵只有自求多福了!

    当然了李献忠并不是无的放矢,毕竟这个“祸水南引”的方案就是他一手策划的。

    其实朝鲜人同女真人的关系并不好,历史上金国被蒙古人赶出辽东后,由女真贵族蒲鲜万奴建立的东夏国就长期征伐高丽。

    几乎每一年都会征讨高丽。

    东夏国被蒙古灭亡后,高丽国也曾经出兵攻打分散的女真部落,一度占据了鸭绿江南岸的一些地区。

    当然由于战力问题,尽管高丽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但是对付那些女真部落仍然是打不过的,仅仅年后,高丽人又被女真人给打了回去。

    双方几乎是年年开打。

    高丽人凭借着强大的兵力优势才勉强没有人让女真人打进平壤。

    但是朝鲜八道中位于北部的平安道以及咸境的大部历史上一直不是朝鲜领土,而属于女真故地。

    在明代之前朝鲜与中原政权其实一直是以大同江为界的,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推进到鸭绿江一线。

    年李成桂建立的朝鲜推翻了高丽后,直接向大明称臣,就连朝鲜这个名字也是太祖皇帝亲赐的,并将其列入了“不征之国”的名单。

    而后朝鲜趁机向鸭绿江南岸的大明土地入侵。

    当时明朝的主要精力用来对付蒙古实力,无暇顾朝鲜。

    因此太祖皇帝下令将三万卫和铁岭卫都迁徙到辽东,这等于放弃了鸭绿江、图们江一带的土地。

    不过明朝放弃并不等于朝鲜有能力吃下。

    这片土地仍然聚集着大片女真部落,斡朵里部在图们江一带组织女真各部成功抵御了李朝的北侵。

    不过之后斡朵里部迁徙到苏子河流域后,图们江一带的“十处女真”群龙无首,逐渐被李朝所兼并。

    最后朝鲜派出使者歪曲了辽金与朝鲜的界限,谎称图们江一带的“十处女真”所占之地乃是高丽故地。

    “永乐大帝”朱棣也没有细查,就将“十处女真”之地划给了朝鲜。

    就这样在洪武,永乐两代皇帝稀里糊涂的处理下,朝鲜将自己的边境从大同江推进到了今天的鸭绿江、图门江一线,大肆扩展了领土。

    而恰恰是这次女真部族的内迁,造成了今天建州女真祸乱辽东。

    即使说女真同朝鲜是世仇也并不为过。

    而且朝鲜北部有相当一部分朝鲜人其实是当年“十处女真”的后裔。

    由于这是二百多年前的事,之后建州女真的主要矛盾是同大明,所以他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这一段历史。

    可是如今女真人丁匮乏,正巧范文寀提议入侵朝鲜,这件事情就被皇太极想起来了。

    他赶紧将这件事告诉了努尔哈赤。

    原来建州同朝鲜之间还有这段恩怨情仇,今天朝鲜北部的大片领土乃是女真故地,不少女真人的后裔则直接变成了朝鲜人。

    自古征伐讲究出师有名,建州用这个借口出兵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拿回曾经属于自己的土地,救回自己曾经的同胞,讲到哪里都是占理的。

    当然征伐朝鲜也是一件大事,说朝鲜是弹丸小国,那仅仅只是相较大明而言。

    朝鲜虽然土地贫瘠且多山缺少平原,但是面积并不比大明的辽东小,而且人口也达到了上千万,几乎与日本相当。

    对于建州来说,还是属于以小博大,自然是要准备充分一些的。

    在拿下了宽甸六堡中的大部分堡垒后,建州已经将自己是势力扩展到了鸭绿江边。

    代善等将靠近鸭绿江边的苏奠堡作为自己出征朝鲜的基地。

    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十五日清晨,五百名穿着明军军装的汉军包衣,趁着夜色偷渡到了鸭绿江南岸。

    被负责巡逻的朝鲜人发现后,他们谎称自己是对岸宽甸苏奠堡的守军,遭到了建州的袭击,要求借道朝鲜返回到大明的九连城。

    大明可是天朝上国,这里虽然是朝鲜的领土可是他们也不敢对天朝的军士不敬。

    很快这些人就被带到了位于边境的义州郡。

    朝鲜国内分为八道府,义州郡乃是义州府的首府,郡守尹道昌热情招待了这些“明军”。

    原本他们还想着如何混进义州城,结果朝鲜人居然把这些明军直接请进了城,这可真是瞌睡送枕头。

    义州乃是朝鲜北部的门户。

    城池的规模不小,周长达到了公里,即使放在大明这也是一座大城了。

    不过城高却不高,只有米。

    这种城高最多也就是大明卫所城的高度了,就连宽甸堡的城墙都比之高一倍。

    城内的兵马约有千余人。

    入夜后这些汉军直接杀向了西门,没一会的功夫就摆平了西城的百余名守军。

    然后埋伏在城外的八旗趁机入城,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他们就控制了整个义州城。

    城内的守军除了少部分战死,大多投降成了俘虏。

    代善就这样几乎是兵不血刃的渡过了鸭绿江。

    朝鲜国内虽然武力孱弱,但几万兵马还是有的,原本他以为莽古尔泰说五千人马荡平朝鲜是诳语。

    没想到却是说了一句大大的实话。

    两天之后平安道附近的定州,宁边,安州,龟州等地尽皆失守。

    甚至都不用八旗出手,汉军包衣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定州城的守军由于抵抗了一下,代善在破城后直接对城池进行了一场屠杀。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之后的其他城池基本都是望风而降。

    不久后八旗出力便出现在了平壤城下。

    平壤城的守将不是别人,真是他们的老熟人,之前被俘虏的朝鲜都元帅姜弘立。

    朝鲜王李珲用大批粮食将这位“王的男人”换回后,姜弘立一直就饱受国内亲明派的攻击和质疑。

    大明更是遣使对姜弘立这种“不战而降”的行为进行了斥责,李珲迫于压力不敢将其留在王京,只得让他先到西京平壤来避避风头。

    代善一看朝鲜的守将是姜弘立这个大草包,也就没有直接攻城。

    平壤毕竟是朝鲜的西京,城池高大,又有守军。

    所以代善选择了忽悠,他派人给姜弘立送信。

    声称自己这次进入朝鲜只是为了筹措军粮。

    只要姜弘立给他筹集万石军粮外带万两白银他就撤兵。

    结果姜弘立居然信以为真,派出大量士卒在城内到处搜刮金银同粮食。

    最后代善则是趁他打开北门运送粮食和金银的时候趁机派兵从另外一边偷袭西门。

    此时姜弘立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北门防备代善,结果被莽古尔泰一举攻破了西门。

    就这样朝鲜的西京平壤很快就被建州给攻占了,仅仅几天的功夫,朝鲜北面的平安道同咸镜道就全境沦陷了。

    这时城外的粮食正好成熟了,仅仅是粮食就缴获了万石,此外还有价值万两的金银以及万人畜被八旗兵被送过了鸭绿江。

    感谢各位书友追订、推荐票、月票支持!

    感谢书友“暗夜”、“”、“雪山牧马”、“樱木花道”的月票支持。

    感谢兄弟们的订阅支持!

章节目录

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吴地书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吴地书生并收藏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