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崇祯自缢八公山(求追订月票)
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正文卷第一百三十九章崇祯自缢八公山寿州北面的八公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这里山势险峻,峰峦叠嶂,景色优美!
淮南王刘安的墓地就在这里,它还见证了豆腐以及《淮南子》的诞生!
曾有传言淮南王刘安曾经同八公埋金于此,八公山的西南麓还有战国名将廉颇的墓地。
不过此刻崇祯可没有心情看这些秀丽的风景。
虽然曹文诏拼死拖住了左良玉的大军,但是辽东的骑兵凭借自己战马的速度很快便堵住了他们南撤寿州的通道。
杨嗣昌同曹变蛟等人经过苦战最终收拢了三千多残兵,退到了八公山的主峰白鹗山。
虽然凭借险峻的地形暂时阻止了敌军,但是他们随身携带的干粮本就不多,大多还遗留在了马匹上。
即便是每天只吃一顿,五天后他们就会断粮!
不过好在山上有多处泉眼以及溪流,水源并没有断绝。
再收集一些野菜树叶还能多坚持一阵。
杨嗣昌说道:“还请陛下安心,臣已经派出多路使者突围求援了。如今我们已经到了凤阳境内,庐州的援军最多两天就能赶到,从扬州南京发兵十日之内必能赶到。”
虽说八公山还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往其他地方,但是辽东军多骑兵,即便是崇祯可以突出去,很快便会被敌人的骑兵追上,他不敢冒这个风险。
此时也只能困守山上,坐等援军了。
左良玉原本是从凤阳南下攻打寿州的,没想到居然同崇祯的人马撞了一个正着。
从俘虏口中得知,崇祯等人就在队伍中。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不过他身边也只有万余人马,同曹文诏的激战也折损了两千多人。
为了防止崇祯等人窜入寿州,左良玉派李国英率人先行占领寿州,他则亲率人封锁下山的通道。
若是擒下崇祯这可是大功一件,哪怕是封爵也不是没有可能。
于是他一边调集周边的部队前来寿州,一边向李献忠报捷。
李献忠之前就收到了崇祯从开封突围的消息,所以才急令左良玉同毛文龙南下。
虽然他不愿意亲自动手干掉崇祯,不过此刻也不能放虎归山。
这崇祯还真是命大,居然一次次的绝处逢生,让他从太原一路跑到了寿州。
不过这回撞到了自己手上肯定不能让他再跑了!
除了左良玉麾下原本的两万人外,他又令张之极率万骑兵南下寿州。
张之极颇为不解的说道:“根据左良玉的奏报,他已经击溃了曹文诏的主力,崇祯在身边最多只有三千人马。”
“左良玉的万人已经足够应付了,为何还要末将率万人马前去?”
李献忠笑着说道:“崇祯命硬,本王怕又让他给跑了!”
这话张之极自然是不信的,他知道李献忠其实不想让崇祯落在自己手里。
他真要干掉崇祯,崇祯压根就没有机会跑出京师。
他猜测李献忠一定是想让左良玉自己干掉崇祯,避免将这种脏水泼到自己身上去。
但如果要撇清关系,那么王爷又为何要让自己去趟这个浑水?
看着一脸疑惑的张之极,李献忠也不同他开玩笑了。
他令人拿出一副《鸡犬升天图》,然后说道:“八公山可是一个好地方,传说是当年淮南王刘安得道升仙之所。”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是出自这里。”
“你将这幅画带给左良玉,并将本王刚才说的话告诉他。”
淮南王刘安当初涉嫌造反,最后一命归西了,这哪里是得道升天啊?
李献忠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要崇祯在八公山“得道升天”!
左良玉一个大老粗,看来还是得自己好好点拨一下他。
张之极接过了这副《鸡犬升天图》,说道:“王爷放心,末将一定会将您的话带到的!”
李献忠说道:“崇祯不会坐以待毙的,南直隶一定会派出援军,本王让你带上两万人是去消灭援军的,八公山你就别去参合了!”
张之极高声说道:“末将领命!”
而此时的南京城可谓是风云际会。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出于种种原因,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
南京和京师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
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所在府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
不过,南京各机构设员较少,管辖范围也仅限于南直隶。
大明实行的“两京制”,其实防止的就是出现如今的局面,如果京师失守,那么大明皇帝可以立即启用南京作为国都。
所有的国家机构可以立即投入使用,而大明则可以利用江南的人力物力迅速东山再起!
南京在做了两百多年的备用首都,如今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这也让留守在南京的那些政坛失意者,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尤其是那些在京师失势的东林党人同新崛起的复社,他们都想趁机夺权。
当然了,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兵权。
谁掌握了兵权谁才有话语权。
南直隶地区没有都指挥使,所以南直隶的调兵权实际就由南京兵部直接管辖,而统兵权则分别由南京武将勋贵、南京守备太监负责。
南京兵部尚书冯铨,守备太监崔文升以及魏国公徐弘基三人掌握着南京的兵权。
冯铨如今可谓是春风得意,再加上他背后有守备太监崔文升的支持,又曾经两度进入内阁,还是具有很大话语权的。
但他也有吃亏的地方,就是他是北方人,得不到本地江南士绅的支持。
江南的东林党同复社也结成了同盟。
虽然复社的领袖张溥也考中了进士,不过由于温体仁的打压,复社成员的仕途都不怎么顺利。
复社虽然在民间的影响力不小,但是很难在朝堂上掌握话语权。
在复社同东林党的推波助澜下,东林大佬钱谦益出山,担任了南京礼部尚书。
东林党人明白兵权的重要性。
他们不但有南京兵部右侍郎史可法,还拉拢了凤阳巡抚兼漕运总督朱大典。
朱大典手中也掌握着数万大军,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不过如今辽东军大举南下,朱大典根本不敢抵抗,仅仅几天时间他就丢掉了淮安同凤阳。
带着万余残兵败将逃到了扬州。
朱大典的败退,也使得东林党在同冯铨的对弈中处在了下风。() ()
冯铨任命兵部右侍郎史可法为扬淮总督,统领江北的各路明军抵挡辽东军南下。
看似是给了史可法不小的兵权,但实际上是让他顶在了抵挡辽东军的第一线,并将他本人踢出了南京的核心权力圈。
如果李献忠没有搞出那个“弘光新政”,那么李献忠同崔文升很容易让江南直接宣布效忠弘光朝廷。
但是如今北方的士绅不是被杀就是被迫向李献忠妥协,献银献地,拥护“士绅一体纳粮”。
这点南方的士绅是难以接受的。
所以他们仍然对崇祯皇帝抱有幻想。
当崇祯求救的消息传到南京后,以钱谦益以及侯恂为首的东林党人强烈要求北上寿州,解救出陛下。
虽然也有一些理性的声音,比如户部侍郎马士英就认为李献忠的大军已经逼近了扬州,此时再派兵马北上会使得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扬州一带更加危险。
所谓“守江必守淮”,一旦扬淮地区失守,他们很难守住长江。
毕竟辽东军不同于传统的北方军队,他们除了拥有强大的骑兵外还拥有强大的辽东水师。
辽东军突破长江非但轻而易举,他们还能利用长江快速的向沿岸各地投送兵力。
可是营救崇祯是政治正确,马士英人微言轻,他的建议自然没有引起多少波澜。
在东林党人的慷慨陈词下,冯铨也不得不做出妥协。
毕竟不救陛下,这顶帽子太大,谁都承担不起。
冯铨最终抽调了南京、苏州、常州等地的万人马,并任命兵部右侍郎史可法统兵,前兵部尚书侯恂为监军,前往寿州营救陛下!
不过冯铨也不傻,他借着这个机会将南京周边不听自己号令的部队全部送去了江北。
如今李献忠亲率十万大军南征,这群蠢货居然还幻想着将崇祯迎回来,好趁机上位。
只要史可法将这波人头一送,到时候辽东水师的战船驶入长江,南京城也就只剩下投降这一条路了。
东林党很看重这次出兵,一旦史可法成功的将崇祯迎回南京,他们必将重新崛起!
所以东林大佬钱谦益亲自前往扬州为这支大军送行,鼓舞士气!
扬州的富商也纷纷赞助银钱粮食,扬州城满是欢送的百姓,所以这支人马的士气还是很高涨的。
毕竟东林党的未来以及整个江南士绅的利益全看他们了,如果李献忠打过了长江,那么他们就只有乖乖的交税,任人宰割了!
扬州到庐州足足有五百里路,史可法等人日夜兼程,仅仅用了天时间就赶到了庐州府城。
经过查探,目前左良玉部仍然在包围八公山。
至少说明陛下暂时还是安全的,这也让史可法同侯恂松了一口气!
史可法虽然没有啥实战经验,可是他并不傻,还是很清楚自己手下这些人马同辽东军的差距的!
他说道:“侯尚书,北地数十万大军或降或败,我们这三万人真能救出陛下吗?”
侯恂可是同辽东军直接交过手的,他自然知道他们这三万人不过是乌合之众,根本就不可能打赢李献忠的辽东铁骑。
但此时围困崇祯的是左良玉,凭借自己同左良玉的师生情谊,说不定有说服他的可能。
于是他派人给左良玉送去了一封信。
左良玉已经收到了张之极带来的《鸡犬升天图》,知道了李献忠的意思。
他虽然是一个粗人,不过他也知道历史上弑君之人不会有啥好下场,这让他产生了一些疑虑。
正巧这时侯恂的书信到了,侯恂的信中不光有君臣大义,更有不少实际的承诺。
只要左良玉反正,救出陛下,不但封其为宁南侯,江南富商更是会拿出万两,作为给他的奖励。
说实话左良玉有些心动了!
这时李国英说道:“恭喜左总兵,侯尚书给我们送来了一场惊天的富贵啊!”
左良玉说道:“这钱虽然来的容易,但是拿不长久啊!”
“即便是我们救出了陛下,可这天下早晚是弘光朝廷的,辽东郡王不会放过我们的,我们是有命赚没命花!”
“更何况这些只是侯恂同东林党人的承诺,能不能真拿到还两说!”
李国英说道:“左总兵误会了,末将可不是让伱背叛辽东郡王。”
“我们只要假意答应侯恂,将他们这支人马吃掉。到时候再将这份劝降书交给辽东郡王,左总兵还担心自己的前程吗?”
李国英的建议不错,不过左良玉此时还在犹豫之中,毕竟侯恂对自己有大恩,自己如此坑他,有些忘恩负义。
不过最终还是自己的功利心占据了上风!
见到左良玉答应反正后,侯恂同史可法赶紧率军北上。
毕竟是一个爵位同万两银子。
普通人很难拒绝这些名利的诱惑。
他们当然可以要求左良玉将崇祯给送过来,可是这样一来自己的营救大功可就基本泡汤了!
最终侯恂还是选择了冒险北上!
但他们在途径瓦蚌湖附近时遭到了张之极大军的伏击。
一万步卒挡在了他们前方,一万辽东骑兵则是从两翼杀出。
史可法同侯恂的三万人原本就是从各地东拼西凑的乌合之众,当看到大批辽东骑兵杀出后,他们很快就崩溃了!
可是两条腿的步兵,如何跑得过身后的骑兵。
很快他们就成为了辽东骑兵的猎物。
最终万人马,战死千,投降两万。
侯恂眼见遭到了左良玉的背叛,知道自己有负皇恩,在乱军之中拔刀自刎。
史可法仅仅收拢了三千残兵逃回庐州。
当张之极在瓦蚌湖击溃援军的同时。
左良玉也发起了对崇祯的最后围剿。
他们这三千人已经断粮八九天了,早就没有了气力。
左良玉的人马很快就攻上了山,而此时的崇祯也同杨嗣昌等人失散了!
他身边只剩下了王承恩一人了!
这时他们来到了一颗歪脖子树前。
王承恩手持战刀挡在崇祯的胸前。
这一幕似曾相识啊,居然和当初崇祯的梦境中一模一样!
左良玉并不想背负一个弑君的恶名,所以此时他手下的人马也没有上前。
在王承恩惨死之后,左良玉手下的羽林营高喊道:“恭请陛下升天!”
最终崇祯解下了自己的腰带,然后将自己挂在了这颗歪脖子树上!
弘光元年十月二十八日,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八公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享年二十岁!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淮南王刘安的墓地就在这里,它还见证了豆腐以及《淮南子》的诞生!
曾有传言淮南王刘安曾经同八公埋金于此,八公山的西南麓还有战国名将廉颇的墓地。
不过此刻崇祯可没有心情看这些秀丽的风景。
虽然曹文诏拼死拖住了左良玉的大军,但是辽东的骑兵凭借自己战马的速度很快便堵住了他们南撤寿州的通道。
杨嗣昌同曹变蛟等人经过苦战最终收拢了三千多残兵,退到了八公山的主峰白鹗山。
虽然凭借险峻的地形暂时阻止了敌军,但是他们随身携带的干粮本就不多,大多还遗留在了马匹上。
即便是每天只吃一顿,五天后他们就会断粮!
不过好在山上有多处泉眼以及溪流,水源并没有断绝。
再收集一些野菜树叶还能多坚持一阵。
杨嗣昌说道:“还请陛下安心,臣已经派出多路使者突围求援了。如今我们已经到了凤阳境内,庐州的援军最多两天就能赶到,从扬州南京发兵十日之内必能赶到。”
虽说八公山还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往其他地方,但是辽东军多骑兵,即便是崇祯可以突出去,很快便会被敌人的骑兵追上,他不敢冒这个风险。
此时也只能困守山上,坐等援军了。
左良玉原本是从凤阳南下攻打寿州的,没想到居然同崇祯的人马撞了一个正着。
从俘虏口中得知,崇祯等人就在队伍中。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不过他身边也只有万余人马,同曹文诏的激战也折损了两千多人。
为了防止崇祯等人窜入寿州,左良玉派李国英率人先行占领寿州,他则亲率人封锁下山的通道。
若是擒下崇祯这可是大功一件,哪怕是封爵也不是没有可能。
于是他一边调集周边的部队前来寿州,一边向李献忠报捷。
李献忠之前就收到了崇祯从开封突围的消息,所以才急令左良玉同毛文龙南下。
虽然他不愿意亲自动手干掉崇祯,不过此刻也不能放虎归山。
这崇祯还真是命大,居然一次次的绝处逢生,让他从太原一路跑到了寿州。
不过这回撞到了自己手上肯定不能让他再跑了!
除了左良玉麾下原本的两万人外,他又令张之极率万骑兵南下寿州。
张之极颇为不解的说道:“根据左良玉的奏报,他已经击溃了曹文诏的主力,崇祯在身边最多只有三千人马。”
“左良玉的万人已经足够应付了,为何还要末将率万人马前去?”
李献忠笑着说道:“崇祯命硬,本王怕又让他给跑了!”
这话张之极自然是不信的,他知道李献忠其实不想让崇祯落在自己手里。
他真要干掉崇祯,崇祯压根就没有机会跑出京师。
他猜测李献忠一定是想让左良玉自己干掉崇祯,避免将这种脏水泼到自己身上去。
但如果要撇清关系,那么王爷又为何要让自己去趟这个浑水?
看着一脸疑惑的张之极,李献忠也不同他开玩笑了。
他令人拿出一副《鸡犬升天图》,然后说道:“八公山可是一个好地方,传说是当年淮南王刘安得道升仙之所。”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是出自这里。”
“你将这幅画带给左良玉,并将本王刚才说的话告诉他。”
淮南王刘安当初涉嫌造反,最后一命归西了,这哪里是得道升天啊?
李献忠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要崇祯在八公山“得道升天”!
左良玉一个大老粗,看来还是得自己好好点拨一下他。
张之极接过了这副《鸡犬升天图》,说道:“王爷放心,末将一定会将您的话带到的!”
李献忠说道:“崇祯不会坐以待毙的,南直隶一定会派出援军,本王让你带上两万人是去消灭援军的,八公山你就别去参合了!”
张之极高声说道:“末将领命!”
而此时的南京城可谓是风云际会。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出于种种原因,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
南京和京师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
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所在府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
不过,南京各机构设员较少,管辖范围也仅限于南直隶。
大明实行的“两京制”,其实防止的就是出现如今的局面,如果京师失守,那么大明皇帝可以立即启用南京作为国都。
所有的国家机构可以立即投入使用,而大明则可以利用江南的人力物力迅速东山再起!
南京在做了两百多年的备用首都,如今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这也让留守在南京的那些政坛失意者,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尤其是那些在京师失势的东林党人同新崛起的复社,他们都想趁机夺权。
当然了,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兵权。
谁掌握了兵权谁才有话语权。
南直隶地区没有都指挥使,所以南直隶的调兵权实际就由南京兵部直接管辖,而统兵权则分别由南京武将勋贵、南京守备太监负责。
南京兵部尚书冯铨,守备太监崔文升以及魏国公徐弘基三人掌握着南京的兵权。
冯铨如今可谓是春风得意,再加上他背后有守备太监崔文升的支持,又曾经两度进入内阁,还是具有很大话语权的。
但他也有吃亏的地方,就是他是北方人,得不到本地江南士绅的支持。
江南的东林党同复社也结成了同盟。
虽然复社的领袖张溥也考中了进士,不过由于温体仁的打压,复社成员的仕途都不怎么顺利。
复社虽然在民间的影响力不小,但是很难在朝堂上掌握话语权。
在复社同东林党的推波助澜下,东林大佬钱谦益出山,担任了南京礼部尚书。
东林党人明白兵权的重要性。
他们不但有南京兵部右侍郎史可法,还拉拢了凤阳巡抚兼漕运总督朱大典。
朱大典手中也掌握着数万大军,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不过如今辽东军大举南下,朱大典根本不敢抵抗,仅仅几天时间他就丢掉了淮安同凤阳。
带着万余残兵败将逃到了扬州。
朱大典的败退,也使得东林党在同冯铨的对弈中处在了下风。() ()
冯铨任命兵部右侍郎史可法为扬淮总督,统领江北的各路明军抵挡辽东军南下。
看似是给了史可法不小的兵权,但实际上是让他顶在了抵挡辽东军的第一线,并将他本人踢出了南京的核心权力圈。
如果李献忠没有搞出那个“弘光新政”,那么李献忠同崔文升很容易让江南直接宣布效忠弘光朝廷。
但是如今北方的士绅不是被杀就是被迫向李献忠妥协,献银献地,拥护“士绅一体纳粮”。
这点南方的士绅是难以接受的。
所以他们仍然对崇祯皇帝抱有幻想。
当崇祯求救的消息传到南京后,以钱谦益以及侯恂为首的东林党人强烈要求北上寿州,解救出陛下。
虽然也有一些理性的声音,比如户部侍郎马士英就认为李献忠的大军已经逼近了扬州,此时再派兵马北上会使得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扬州一带更加危险。
所谓“守江必守淮”,一旦扬淮地区失守,他们很难守住长江。
毕竟辽东军不同于传统的北方军队,他们除了拥有强大的骑兵外还拥有强大的辽东水师。
辽东军突破长江非但轻而易举,他们还能利用长江快速的向沿岸各地投送兵力。
可是营救崇祯是政治正确,马士英人微言轻,他的建议自然没有引起多少波澜。
在东林党人的慷慨陈词下,冯铨也不得不做出妥协。
毕竟不救陛下,这顶帽子太大,谁都承担不起。
冯铨最终抽调了南京、苏州、常州等地的万人马,并任命兵部右侍郎史可法统兵,前兵部尚书侯恂为监军,前往寿州营救陛下!
不过冯铨也不傻,他借着这个机会将南京周边不听自己号令的部队全部送去了江北。
如今李献忠亲率十万大军南征,这群蠢货居然还幻想着将崇祯迎回来,好趁机上位。
只要史可法将这波人头一送,到时候辽东水师的战船驶入长江,南京城也就只剩下投降这一条路了。
东林党很看重这次出兵,一旦史可法成功的将崇祯迎回南京,他们必将重新崛起!
所以东林大佬钱谦益亲自前往扬州为这支大军送行,鼓舞士气!
扬州的富商也纷纷赞助银钱粮食,扬州城满是欢送的百姓,所以这支人马的士气还是很高涨的。
毕竟东林党的未来以及整个江南士绅的利益全看他们了,如果李献忠打过了长江,那么他们就只有乖乖的交税,任人宰割了!
扬州到庐州足足有五百里路,史可法等人日夜兼程,仅仅用了天时间就赶到了庐州府城。
经过查探,目前左良玉部仍然在包围八公山。
至少说明陛下暂时还是安全的,这也让史可法同侯恂松了一口气!
史可法虽然没有啥实战经验,可是他并不傻,还是很清楚自己手下这些人马同辽东军的差距的!
他说道:“侯尚书,北地数十万大军或降或败,我们这三万人真能救出陛下吗?”
侯恂可是同辽东军直接交过手的,他自然知道他们这三万人不过是乌合之众,根本就不可能打赢李献忠的辽东铁骑。
但此时围困崇祯的是左良玉,凭借自己同左良玉的师生情谊,说不定有说服他的可能。
于是他派人给左良玉送去了一封信。
左良玉已经收到了张之极带来的《鸡犬升天图》,知道了李献忠的意思。
他虽然是一个粗人,不过他也知道历史上弑君之人不会有啥好下场,这让他产生了一些疑虑。
正巧这时侯恂的书信到了,侯恂的信中不光有君臣大义,更有不少实际的承诺。
只要左良玉反正,救出陛下,不但封其为宁南侯,江南富商更是会拿出万两,作为给他的奖励。
说实话左良玉有些心动了!
这时李国英说道:“恭喜左总兵,侯尚书给我们送来了一场惊天的富贵啊!”
左良玉说道:“这钱虽然来的容易,但是拿不长久啊!”
“即便是我们救出了陛下,可这天下早晚是弘光朝廷的,辽东郡王不会放过我们的,我们是有命赚没命花!”
“更何况这些只是侯恂同东林党人的承诺,能不能真拿到还两说!”
李国英说道:“左总兵误会了,末将可不是让伱背叛辽东郡王。”
“我们只要假意答应侯恂,将他们这支人马吃掉。到时候再将这份劝降书交给辽东郡王,左总兵还担心自己的前程吗?”
李国英的建议不错,不过左良玉此时还在犹豫之中,毕竟侯恂对自己有大恩,自己如此坑他,有些忘恩负义。
不过最终还是自己的功利心占据了上风!
见到左良玉答应反正后,侯恂同史可法赶紧率军北上。
毕竟是一个爵位同万两银子。
普通人很难拒绝这些名利的诱惑。
他们当然可以要求左良玉将崇祯给送过来,可是这样一来自己的营救大功可就基本泡汤了!
最终侯恂还是选择了冒险北上!
但他们在途径瓦蚌湖附近时遭到了张之极大军的伏击。
一万步卒挡在了他们前方,一万辽东骑兵则是从两翼杀出。
史可法同侯恂的三万人原本就是从各地东拼西凑的乌合之众,当看到大批辽东骑兵杀出后,他们很快就崩溃了!
可是两条腿的步兵,如何跑得过身后的骑兵。
很快他们就成为了辽东骑兵的猎物。
最终万人马,战死千,投降两万。
侯恂眼见遭到了左良玉的背叛,知道自己有负皇恩,在乱军之中拔刀自刎。
史可法仅仅收拢了三千残兵逃回庐州。
当张之极在瓦蚌湖击溃援军的同时。
左良玉也发起了对崇祯的最后围剿。
他们这三千人已经断粮八九天了,早就没有了气力。
左良玉的人马很快就攻上了山,而此时的崇祯也同杨嗣昌等人失散了!
他身边只剩下了王承恩一人了!
这时他们来到了一颗歪脖子树前。
王承恩手持战刀挡在崇祯的胸前。
这一幕似曾相识啊,居然和当初崇祯的梦境中一模一样!
左良玉并不想背负一个弑君的恶名,所以此时他手下的人马也没有上前。
在王承恩惨死之后,左良玉手下的羽林营高喊道:“恭请陛下升天!”
最终崇祯解下了自己的腰带,然后将自己挂在了这颗歪脖子树上!
弘光元年十月二十八日,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八公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享年二十岁!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