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德里火车站站前广场,不同肤色的人拎着大包小包摩肩接踵走向四面八方。
广场不远处,一个白色西服、方格衬衣,头戴巴拿马礼帽的男子手拿一份《每日快讯》报纸漫不经心打量着出站的人流,偶尔抬手看下腕表。此人唇上留着浓黑的胡子,脸部皮肤因长期日照呈褐色,灰色眼球。
他在等人。
忽地,他眼睛一亮,情不自禁吹了下口哨,出站口处,穆勒等五人正好露面,随着人流向这方向走来。他正想迎上去,三个戴着头巾帽的警察朝这里走来,他犹豫了一下,停住,转身往相反方向走去,他走得很慢,边走边侧脸用余光扫视那三个警察。
警察叫住了穆勒等人,问了几句提出要检查他们的证件。五人放下行李,掏出护照递给带队的警察。带队警察挨个翻开护照,看了看,还给他们,又问地上的行李是不是他们的,得到肯定答复后,带队警察命令高个警察打开一个黄色旅行袋,两袋巴掌大的信封露出。带队警察拿起其中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撕开封条闻了闻,脸色倏变,瞪着五个人,“这是谁的?”
穆勒非常奇怪,黄色旅行袋是他的,但两个信封却不是他的,他也从未见过这两个信封。“先生,这个旅行袋是我的,但这两个信封不是。”
带队警察盯着穆勒,“先生,这一点也不好笑。你意思是袋子是你的,而里面的东西不是你的?”
“请听我解释。”
“我是要听这两袋海洛因的来历,不过不是在这,是警察局。”他一挥手,“先生们,我很遗憾你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在警察局。”
不远处那个白西服男人直到看着穆勒五人被警察带走,这才若无其事地离开,叫上出租车前往电报局,给柏林拍了一封加急电报:表弟患急性传染病,已住院隔离。
记忆是岁月的阶梯;记忆是生命的驿站;记忆更是离别恋人的纽带。小凤到上海的第一件事不是欣赏大都市繁华的街景,不是关注来往人群鲜亮的服装,而是贪婪地呼吸着潮湿的空气。她知道,这个城市的一隅住着那个让她爱过、也恨过的欧阳功名,她吸进的空气一定有其味道。
情感的确是个奇怪的东西,伤她越深的人,她爱之越切。
杨杰已经改回本来模样,俩人叫了黄包车,车夫按要求把他们拉到离城隍庙附近的梅花弄堂,在一家小旅馆的二楼分屋住下。
俩人收拾好东西已近黄昏,杨杰和小凤换了服装下楼,朝店老板问明城隍庙方向,溜溜达达走去,沿途,有一些挑担卖小吃的摊贩不停吆喝着,按杨杰意思先吃点食物再去,小凤心急,怕太晚天黑看不见,坚持回来再吃。
进了城隍庙,俩人直奔霍光殿,小凤脚步不自觉加快,没几步发现杨杰气喘吁吁,甚是吃力,连忙放缓。杨杰虽说靠药物支撑,却还不能与正常人相比,稍微走快马上体力不支。() ()
霍光殿光线很暗,四周空无一人。小凤踏进门槛顾不上杨杰几大步来到牌匾前,睁大眼从高到低快速扫描。蓦然,眼睛一亮,牌匾最低端,一个指甲盖儿大小的圆圈赫然在目。她哆嗦着,颤抖着摸向圆圈,眼眶湿润,十多年的委屈、相思化作无限感慨。“冤家啊,梦里千回徒增岁,日夜思君不见君,怎知今日太阳照,不负昔日少女心。”她倚靠柱子,如泣如诉暗暗道出心声。
杨杰走到跟前,也看到了记号,精神一振。他没有打扰小凤,而是绕屋一周,又来到殿外观察,确认无人跟踪,这才回到小凤身旁,拿出一把小刀,让小凤在圆圈旁划上一个月牙。
俩人出来后,杨杰要小凤陪他把整个城隍庙转了一遍,这才出了大门。他们都感觉到饥饿,来到最近一处卖小笼包摊前站定,要了三屉热气腾腾的包子,外加两碗混沌,坐在小木凳上吃起来。
摊主没有别的生意,和俩人聊起来。聊着、聊着,摊主把话题转向城隍庙,当说到霍光殿显灵一事,立刻引起杨杰警觉。他佯装不信,说道士眼花看错了,摊主将手挡在嘴边,悄声道:“不可能,他今天被人送进医院,我亲眼看见的。”
回去路上,杨杰告诉小凤,所谓显灵有可能是欧阳功名夜访霍光殿。小凤惊喜交加,俩人商量后决定,天黑后潜入城隍庙等候欧阳功名。
夜幕降临,门被敲响,她打开门让杨杰进屋。
小凤对杨杰的印象非常不错,从医院开始,这个年轻的共产党人坚毅勇敢表现给她巨大震撼。她见过被砍头的江洋大盗临死前的张狂,“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脑袋掉了碗大的疤瘌”看似豪气云天,与杨杰相比则形成巨大反差,一边是色厉内荏,一边是视死如归。她忘不了西木秀村与杨杰的对话,忘不了杨杰拒绝华神医的关心,共产党人的形象在那一刻通过杨杰得到最完美的诠释。旅途中,她第一次从杨杰嘴里听到有关共产党的理想抱负,第一次了解共产党人忧国忧民、为民族兴亡前仆后继的英勇事迹,她激动了,向杨杰提出加入共产党。杨杰没有马上答应,只是鼓励她多进步,多为抗日贡献自己的力量,入党一事会水到渠成。
“小凤姐,我们走吧。”杨杰脸上看不出舟车劳顿,相反,苍白的脸以及坚定的目光给人一种大无畏的气慨,就像是一个整装待发的勇士。
万家灯火,繁星璀璨,大上海的一夜又拉开序幕。梅花弄堂,一男一女两个身影缓慢移动着,不久,左拐出了弄堂,在柔柔的路灯照射下向城隍庙走去。这里不比闹市区,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没有五颜六色的霓虹,甚至连路人也不是很多,偶尔会从路两边的住家传来阿公、阿婆的拌嘴声,或是小孩儿的哭闹声。
广场不远处,一个白色西服、方格衬衣,头戴巴拿马礼帽的男子手拿一份《每日快讯》报纸漫不经心打量着出站的人流,偶尔抬手看下腕表。此人唇上留着浓黑的胡子,脸部皮肤因长期日照呈褐色,灰色眼球。
他在等人。
忽地,他眼睛一亮,情不自禁吹了下口哨,出站口处,穆勒等五人正好露面,随着人流向这方向走来。他正想迎上去,三个戴着头巾帽的警察朝这里走来,他犹豫了一下,停住,转身往相反方向走去,他走得很慢,边走边侧脸用余光扫视那三个警察。
警察叫住了穆勒等人,问了几句提出要检查他们的证件。五人放下行李,掏出护照递给带队的警察。带队警察挨个翻开护照,看了看,还给他们,又问地上的行李是不是他们的,得到肯定答复后,带队警察命令高个警察打开一个黄色旅行袋,两袋巴掌大的信封露出。带队警察拿起其中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撕开封条闻了闻,脸色倏变,瞪着五个人,“这是谁的?”
穆勒非常奇怪,黄色旅行袋是他的,但两个信封却不是他的,他也从未见过这两个信封。“先生,这个旅行袋是我的,但这两个信封不是。”
带队警察盯着穆勒,“先生,这一点也不好笑。你意思是袋子是你的,而里面的东西不是你的?”
“请听我解释。”
“我是要听这两袋海洛因的来历,不过不是在这,是警察局。”他一挥手,“先生们,我很遗憾你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在警察局。”
不远处那个白西服男人直到看着穆勒五人被警察带走,这才若无其事地离开,叫上出租车前往电报局,给柏林拍了一封加急电报:表弟患急性传染病,已住院隔离。
记忆是岁月的阶梯;记忆是生命的驿站;记忆更是离别恋人的纽带。小凤到上海的第一件事不是欣赏大都市繁华的街景,不是关注来往人群鲜亮的服装,而是贪婪地呼吸着潮湿的空气。她知道,这个城市的一隅住着那个让她爱过、也恨过的欧阳功名,她吸进的空气一定有其味道。
情感的确是个奇怪的东西,伤她越深的人,她爱之越切。
杨杰已经改回本来模样,俩人叫了黄包车,车夫按要求把他们拉到离城隍庙附近的梅花弄堂,在一家小旅馆的二楼分屋住下。
俩人收拾好东西已近黄昏,杨杰和小凤换了服装下楼,朝店老板问明城隍庙方向,溜溜达达走去,沿途,有一些挑担卖小吃的摊贩不停吆喝着,按杨杰意思先吃点食物再去,小凤心急,怕太晚天黑看不见,坚持回来再吃。
进了城隍庙,俩人直奔霍光殿,小凤脚步不自觉加快,没几步发现杨杰气喘吁吁,甚是吃力,连忙放缓。杨杰虽说靠药物支撑,却还不能与正常人相比,稍微走快马上体力不支。() ()
霍光殿光线很暗,四周空无一人。小凤踏进门槛顾不上杨杰几大步来到牌匾前,睁大眼从高到低快速扫描。蓦然,眼睛一亮,牌匾最低端,一个指甲盖儿大小的圆圈赫然在目。她哆嗦着,颤抖着摸向圆圈,眼眶湿润,十多年的委屈、相思化作无限感慨。“冤家啊,梦里千回徒增岁,日夜思君不见君,怎知今日太阳照,不负昔日少女心。”她倚靠柱子,如泣如诉暗暗道出心声。
杨杰走到跟前,也看到了记号,精神一振。他没有打扰小凤,而是绕屋一周,又来到殿外观察,确认无人跟踪,这才回到小凤身旁,拿出一把小刀,让小凤在圆圈旁划上一个月牙。
俩人出来后,杨杰要小凤陪他把整个城隍庙转了一遍,这才出了大门。他们都感觉到饥饿,来到最近一处卖小笼包摊前站定,要了三屉热气腾腾的包子,外加两碗混沌,坐在小木凳上吃起来。
摊主没有别的生意,和俩人聊起来。聊着、聊着,摊主把话题转向城隍庙,当说到霍光殿显灵一事,立刻引起杨杰警觉。他佯装不信,说道士眼花看错了,摊主将手挡在嘴边,悄声道:“不可能,他今天被人送进医院,我亲眼看见的。”
回去路上,杨杰告诉小凤,所谓显灵有可能是欧阳功名夜访霍光殿。小凤惊喜交加,俩人商量后决定,天黑后潜入城隍庙等候欧阳功名。
夜幕降临,门被敲响,她打开门让杨杰进屋。
小凤对杨杰的印象非常不错,从医院开始,这个年轻的共产党人坚毅勇敢表现给她巨大震撼。她见过被砍头的江洋大盗临死前的张狂,“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脑袋掉了碗大的疤瘌”看似豪气云天,与杨杰相比则形成巨大反差,一边是色厉内荏,一边是视死如归。她忘不了西木秀村与杨杰的对话,忘不了杨杰拒绝华神医的关心,共产党人的形象在那一刻通过杨杰得到最完美的诠释。旅途中,她第一次从杨杰嘴里听到有关共产党的理想抱负,第一次了解共产党人忧国忧民、为民族兴亡前仆后继的英勇事迹,她激动了,向杨杰提出加入共产党。杨杰没有马上答应,只是鼓励她多进步,多为抗日贡献自己的力量,入党一事会水到渠成。
“小凤姐,我们走吧。”杨杰脸上看不出舟车劳顿,相反,苍白的脸以及坚定的目光给人一种大无畏的气慨,就像是一个整装待发的勇士。
万家灯火,繁星璀璨,大上海的一夜又拉开序幕。梅花弄堂,一男一女两个身影缓慢移动着,不久,左拐出了弄堂,在柔柔的路灯照射下向城隍庙走去。这里不比闹市区,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没有五颜六色的霓虹,甚至连路人也不是很多,偶尔会从路两边的住家传来阿公、阿婆的拌嘴声,或是小孩儿的哭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