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山庄距死城不远,若是天色清朗,目力好的人站在北崖之上,就能望见远处阴郁一片,那便是毒瘴林。
三人将马栓在毒瘴林二里外的树上,马鞍及脖颈铃铛上有清明山庄的标识,旁人不敢动。
步行至毒瘴林外围,见密密一圈防护板,铁索偶有锈迹,木板都是新换补的,好像一圈盾牌阵,将人牢牢阻挡在外。微有停步,清裳看一眼黑沉沉的密林,从木板上方越入。清落与清云对视一眼,跟了进去。
进入后就好似从白日切换到了黑夜,分明从外看黑雾弥漫,可置身其中竟感觉不到丝毫雾气,只是天光难入,一丈之外几乎不能视物。
清云出声提醒:“裳儿,这毒障可能有古怪。”
清裳:“你们感觉如何?”
清落、清云:“尚好。”
怪就怪在尚好。
他们三人自踏入前就屏气敛息,走得也缓慢,一旦胸肺有任何异常能尽早抽身。可是这毒障处处有诡,竟然无害?这便不免让他们觉得这地方是故意使人放松警惕,好诱人深入。不约而同停步,扒开脚下落叶,不见任何动静。按理说,这样厚的枯枝败叶下,总会爬行各种活物,可是不仅未见蛊虫,竟连寻常昆虫也不生半只,死寂得诡异。
“走吧。”清裳道。
当今世上无神鬼之物,若是有,恐怕死于蛊祸的众冤魂早把死城踏平。既无,世间作祟活物还没她手中长剑斩杀不得的。
又走出一段仍无波无澜,手中的剑握得更紧。
蓦然,前方亮起一豆光点,在昏暗的毒瘴林里越来越大,渲染出一大片。三人定睛去看,也只能看到光晕昏黄,在前方不远处隐隐约约但确实存在。清裳欲追去,清落忽然拉住她的手:“裳儿。”
聪明的猎人会诱猎物自己靠近。那豆亮光分明好像一只巨大的眼睛,身后的阴影越看越可怖。三个人放在当今武林可以说不逢对手,可如今位置对调,那只幽幽发亮的眼睛给人前所未有的压迫。
清裳翻转手掌轻轻握了一下他的掌心。清落送开手,清裳往前行,两人脚步放缓,提防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故。
便是凶物诱人前往,那便前往吧,猎人和猎物,只有在一方倒下、尘埃落定时才能定论。
越走近,眼睛越亮,渗透在沉沉昏暗之中,再走近几步,慢慢显出背后的轮廓,很模糊,竟有一座房屋大小,在三人面前,是个庞然大物。清裳脚步稍微放缓,未有丝毫迟疑,剑鞘牢牢握在手中。
再近几步,豁然开朗,真是一座低矮的小屋,木头与枯枝落叶搭建,有一扇单开的小门,仔细看是从毒瘴林外的锁链上拆下来的。
有人住在毒瘴林里?
清裳向后打了个无事的手势,清云与清落赶至她身后,握剑的手微松,心下却没有放松。
屋子里有亮光,清落上前叩门:“请问有人吗?”
屋内传来一道冷清的声音,“此地没有活人,请回吧。”
清落模样长的好看,声音也好听,入耳有温润的笑意,教人听着安心,”公子莫怕,我们不是死人,是受死人之托来此查案的。”
屋内寂静无声。清落又道:“公子若不肯开门,我只有请身边的朋友帮忙开门了。”
清落退后几步,给清裳腾出地方,她走到门前,听见屋内传来脚步声。
门打开了一道细缝,光亮透出来,屋里的人正要回绝,微微抬头看见一张女子的脸,被烛光映照着,是寒宫神仙,如冷月般不可冒犯的绝美,他不着痕迹地顿了一下,低头敛眉,将门向内拉开,道:“请进。”
三道颀长的身影进门来,瞬间将屋子挤满了,男子转身倒水,冷冷清清地道:“这里没有多余的座椅,劳烦三位贵人席地而坐,怠慢了。”
屋子虽小,五脏俱全。一张单人床,床尾放着烧水的炉具,床头一方木柜,上面是各类生活用具,靠着柜角还堆着半袋子米面,看上去有人常住于此。
三个人围着床侧一张矮桌坐下来,其上一根短烛,光亮便是从这里透出去的。男子将一杯热水放在清裳面前,便也坐了下来,“这里只有我一个人居住,没有多余茶具,若是姑娘不嫌……”
“多谢。”清裳礼貌道。若是论起清冷,两人谁也不遑多让。
清落道:“在下姓清,不知公子贵姓?”
“决轩。”男子答道,忽然说:“你们是清明山庄的人吧。”
这是一个陈述句。男子抬眼看向清云,“锦都君子清云,我曾有幸见过一面。”
“不敢。”清云道。
面前的男子很年轻,跟他们差不多的岁数,五官清秀,有一种很淡静的气质,有别于寻常人。他不记得何处见过此人。
“清云公子是耀目星辰,我只是人群中的普通人,公子不记得也应当。”他目光礼貌地移向另外两人,“这两位想必就是少庄主和清落公子了。”
他对清裳拱手道:“早闻江湖传奇,清裳姑娘十八岁便摘得武林盟主之位,今日得见尊容。”
这些赞美之语,或真心或恭维,他们听得多,但决轩目光规矩,磊落坦然,听着格外自然。
清裳一般不回应这些,今日照例。清落替她岔开话题道:“我看这里柴米油盐不缺,公子常住于此吗?”
这样一座死城,竟然有人住在里面,还是常住,这位公子很可疑呐。
“是,我大多时候住在这里。”不等再发问,清轩主动解释:“我是蛊族人,有一些在雾瘴里生存的经验。当年沐桑皇朝大乱,国君驱除外族人,父母不幸丧命,独剩我一人。”他顿了顿,道:“反正无处可去,不如就在这死城里安身,至少不用被外人打扰。”
许多人听到这样的不幸,都不忍往下问,偏偏请落道:“先生的父母……?”
决轩看起来毫无反应,拿起剪子将烧黑的烛芯剪短些,开口道:“我和父母都是蛊族人,被沐桑皇朝赶出家园后,躲在城外树林里勉强搭个房子生活,隔些日子会出去买些维生之物。那天,父母清晨出去,黄昏还没回来,临走前,我缠着父亲给我带一只笛子,所以早早等在路口。我从下午等到傍晚,从傍晚等到天完全黑下来,一直等到下半夜下起了雨。”
旁听的人都沉默,约摸猜到发生了什么。
决轩将断掉的烛芯拨出来,“我告诉自己,他们可能是为避雨,可他们明明知道我一个人怕黑。我在雨里呆了一夜,第二日,我沿路去寻,在一段山路上,找到了他们。”
“我在两个山坡间的大路上找到了他们,被长刀砍作七八截,混在泥里,衣服辨认不出,我不敢翻头去认,直到从一人怀里摸出一只笛子,已经碎成一把,满是泥浆了。”
“我尝试着带他们回家,我无论背还是抱,都带不走那几截,于是只能回屋子里去,拿了一口麻袋过来,将他们背了回去,想找一个安葬之地。回到屋子的那一瞬,我才发现这是多余的,我们是无归之人,那个小破房子也不是我们的家,葬在这里或那边的山沟里,有什么区别呢。”
故事听完,三人不免唏嘘。当年沐桑皇的残暴无道他们虽未亲身经历,但也都耳闻目睹过。皇朝只顾捉拿月国出逃的王储,根本无心治理国家,各地强盗匪徒丛生,何止夜不敢出,简直夜不敢寐!几户人家凑在一起,轮流值守,以防小偷强盗。
苛政凶猛,他们心有体会,清明山庄正是由于收纳被驱逐的流民被皇朝围剿才被逼起义。
沉默片刻,清轩接着道:“蛊毒之物再凶,能凶得过人吗?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我从那时便明白,有人的地方最是凶险。从此,我定居这里。听说外人把这里称为死城,在我看来,却是最安全之处。”
难怪这位年轻人有一种老成的淡然,原来是隐士之风。不过还是有奇怪之处。清落笑问:“既然公子隐居于此,何以见过清云,知晓清明山庄?”
男子看了他一眼,淡然道:“我鲜少见人,不是不见人。毒瘴林的环境不允许我自给自足,出外采买是常事,清明山庄定居锦都城,我自然听说过不少传闻,比如中原皇帝。”
清云:“公子没想过出去吗?听闻死城有毒障蛊物……”
“没有。”决轩回答的很干脆,“我在此处找到了活着的意义。”他接着讲:“死城确实危险,不过边缘之处毒气浅薄,我在这里居住了十几年并未有任何异常,大约是慢性毒气吧。至于蛊物,我确实见过。”
三人面色一凝,决轩缓缓道:“我依照多年经验,在边缘处划分过一道‘安全区’,安全区外偶有活物爬行,我自己也不敢踏入。我自小常听父母说起驱除蛊物的方法,自己摸索出几种香茅,将它们烧成粉末,沿着安全区撒一圈,能阻止蛊物越线。我每日沿着安全区散步,见哪里损毁了,再补上,以防它们出去伤人。我阻止不了这乱世,只能阻止这些蛊物,以免再出现在房门前苦等却等不到父母的孩子。”
倒是跟外围木板异曲同工。
清裳诚心建议:“若你想重回人世,清明山庄管辖之内,必有你的归处。”
清轩眸中有亮光动了动,敛下眼睛,“多谢。我早就听说清明山庄多正义之士,在他们的治理下河清海晏,因此见了清云才开门。”
“你们是为蛊祸而来吧。”决轩不藏着掖着,直接道:“蛊祸我也听闻。来这死城的人大多为财,我想三位高风亮节,定不是为此。”
清裳问:“你见过其他来死城的人?”
决轩答:“是啊,见过不少进去的,从没见过出来的。”
清裳看着他。他从容地道:“因为他们,我在毒瘴林边缘建了不少房子,有时碰上人’借’去,便去另一处。反正他们再也出不来,等他们走了,我再收回便是。”
清裳:“既知危险,为何不劝他们回头?”
“我只能保证蛊物不从死城出去,那些踏出安全区的人怀着贪欲,自去送死我何必去拦。”
清裳皱了皱眉,却没反驳。若是她,碰上寻常百姓,一定会拦他们回头。但自己的看法只能用来约束自己行为,她没理由对眼前人的选择置喙。
三人将马栓在毒瘴林二里外的树上,马鞍及脖颈铃铛上有清明山庄的标识,旁人不敢动。
步行至毒瘴林外围,见密密一圈防护板,铁索偶有锈迹,木板都是新换补的,好像一圈盾牌阵,将人牢牢阻挡在外。微有停步,清裳看一眼黑沉沉的密林,从木板上方越入。清落与清云对视一眼,跟了进去。
进入后就好似从白日切换到了黑夜,分明从外看黑雾弥漫,可置身其中竟感觉不到丝毫雾气,只是天光难入,一丈之外几乎不能视物。
清云出声提醒:“裳儿,这毒障可能有古怪。”
清裳:“你们感觉如何?”
清落、清云:“尚好。”
怪就怪在尚好。
他们三人自踏入前就屏气敛息,走得也缓慢,一旦胸肺有任何异常能尽早抽身。可是这毒障处处有诡,竟然无害?这便不免让他们觉得这地方是故意使人放松警惕,好诱人深入。不约而同停步,扒开脚下落叶,不见任何动静。按理说,这样厚的枯枝败叶下,总会爬行各种活物,可是不仅未见蛊虫,竟连寻常昆虫也不生半只,死寂得诡异。
“走吧。”清裳道。
当今世上无神鬼之物,若是有,恐怕死于蛊祸的众冤魂早把死城踏平。既无,世间作祟活物还没她手中长剑斩杀不得的。
又走出一段仍无波无澜,手中的剑握得更紧。
蓦然,前方亮起一豆光点,在昏暗的毒瘴林里越来越大,渲染出一大片。三人定睛去看,也只能看到光晕昏黄,在前方不远处隐隐约约但确实存在。清裳欲追去,清落忽然拉住她的手:“裳儿。”
聪明的猎人会诱猎物自己靠近。那豆亮光分明好像一只巨大的眼睛,身后的阴影越看越可怖。三个人放在当今武林可以说不逢对手,可如今位置对调,那只幽幽发亮的眼睛给人前所未有的压迫。
清裳翻转手掌轻轻握了一下他的掌心。清落送开手,清裳往前行,两人脚步放缓,提防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故。
便是凶物诱人前往,那便前往吧,猎人和猎物,只有在一方倒下、尘埃落定时才能定论。
越走近,眼睛越亮,渗透在沉沉昏暗之中,再走近几步,慢慢显出背后的轮廓,很模糊,竟有一座房屋大小,在三人面前,是个庞然大物。清裳脚步稍微放缓,未有丝毫迟疑,剑鞘牢牢握在手中。
再近几步,豁然开朗,真是一座低矮的小屋,木头与枯枝落叶搭建,有一扇单开的小门,仔细看是从毒瘴林外的锁链上拆下来的。
有人住在毒瘴林里?
清裳向后打了个无事的手势,清云与清落赶至她身后,握剑的手微松,心下却没有放松。
屋子里有亮光,清落上前叩门:“请问有人吗?”
屋内传来一道冷清的声音,“此地没有活人,请回吧。”
清落模样长的好看,声音也好听,入耳有温润的笑意,教人听着安心,”公子莫怕,我们不是死人,是受死人之托来此查案的。”
屋内寂静无声。清落又道:“公子若不肯开门,我只有请身边的朋友帮忙开门了。”
清落退后几步,给清裳腾出地方,她走到门前,听见屋内传来脚步声。
门打开了一道细缝,光亮透出来,屋里的人正要回绝,微微抬头看见一张女子的脸,被烛光映照着,是寒宫神仙,如冷月般不可冒犯的绝美,他不着痕迹地顿了一下,低头敛眉,将门向内拉开,道:“请进。”
三道颀长的身影进门来,瞬间将屋子挤满了,男子转身倒水,冷冷清清地道:“这里没有多余的座椅,劳烦三位贵人席地而坐,怠慢了。”
屋子虽小,五脏俱全。一张单人床,床尾放着烧水的炉具,床头一方木柜,上面是各类生活用具,靠着柜角还堆着半袋子米面,看上去有人常住于此。
三个人围着床侧一张矮桌坐下来,其上一根短烛,光亮便是从这里透出去的。男子将一杯热水放在清裳面前,便也坐了下来,“这里只有我一个人居住,没有多余茶具,若是姑娘不嫌……”
“多谢。”清裳礼貌道。若是论起清冷,两人谁也不遑多让。
清落道:“在下姓清,不知公子贵姓?”
“决轩。”男子答道,忽然说:“你们是清明山庄的人吧。”
这是一个陈述句。男子抬眼看向清云,“锦都君子清云,我曾有幸见过一面。”
“不敢。”清云道。
面前的男子很年轻,跟他们差不多的岁数,五官清秀,有一种很淡静的气质,有别于寻常人。他不记得何处见过此人。
“清云公子是耀目星辰,我只是人群中的普通人,公子不记得也应当。”他目光礼貌地移向另外两人,“这两位想必就是少庄主和清落公子了。”
他对清裳拱手道:“早闻江湖传奇,清裳姑娘十八岁便摘得武林盟主之位,今日得见尊容。”
这些赞美之语,或真心或恭维,他们听得多,但决轩目光规矩,磊落坦然,听着格外自然。
清裳一般不回应这些,今日照例。清落替她岔开话题道:“我看这里柴米油盐不缺,公子常住于此吗?”
这样一座死城,竟然有人住在里面,还是常住,这位公子很可疑呐。
“是,我大多时候住在这里。”不等再发问,清轩主动解释:“我是蛊族人,有一些在雾瘴里生存的经验。当年沐桑皇朝大乱,国君驱除外族人,父母不幸丧命,独剩我一人。”他顿了顿,道:“反正无处可去,不如就在这死城里安身,至少不用被外人打扰。”
许多人听到这样的不幸,都不忍往下问,偏偏请落道:“先生的父母……?”
决轩看起来毫无反应,拿起剪子将烧黑的烛芯剪短些,开口道:“我和父母都是蛊族人,被沐桑皇朝赶出家园后,躲在城外树林里勉强搭个房子生活,隔些日子会出去买些维生之物。那天,父母清晨出去,黄昏还没回来,临走前,我缠着父亲给我带一只笛子,所以早早等在路口。我从下午等到傍晚,从傍晚等到天完全黑下来,一直等到下半夜下起了雨。”
旁听的人都沉默,约摸猜到发生了什么。
决轩将断掉的烛芯拨出来,“我告诉自己,他们可能是为避雨,可他们明明知道我一个人怕黑。我在雨里呆了一夜,第二日,我沿路去寻,在一段山路上,找到了他们。”
“我在两个山坡间的大路上找到了他们,被长刀砍作七八截,混在泥里,衣服辨认不出,我不敢翻头去认,直到从一人怀里摸出一只笛子,已经碎成一把,满是泥浆了。”
“我尝试着带他们回家,我无论背还是抱,都带不走那几截,于是只能回屋子里去,拿了一口麻袋过来,将他们背了回去,想找一个安葬之地。回到屋子的那一瞬,我才发现这是多余的,我们是无归之人,那个小破房子也不是我们的家,葬在这里或那边的山沟里,有什么区别呢。”
故事听完,三人不免唏嘘。当年沐桑皇的残暴无道他们虽未亲身经历,但也都耳闻目睹过。皇朝只顾捉拿月国出逃的王储,根本无心治理国家,各地强盗匪徒丛生,何止夜不敢出,简直夜不敢寐!几户人家凑在一起,轮流值守,以防小偷强盗。
苛政凶猛,他们心有体会,清明山庄正是由于收纳被驱逐的流民被皇朝围剿才被逼起义。
沉默片刻,清轩接着道:“蛊毒之物再凶,能凶得过人吗?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我从那时便明白,有人的地方最是凶险。从此,我定居这里。听说外人把这里称为死城,在我看来,却是最安全之处。”
难怪这位年轻人有一种老成的淡然,原来是隐士之风。不过还是有奇怪之处。清落笑问:“既然公子隐居于此,何以见过清云,知晓清明山庄?”
男子看了他一眼,淡然道:“我鲜少见人,不是不见人。毒瘴林的环境不允许我自给自足,出外采买是常事,清明山庄定居锦都城,我自然听说过不少传闻,比如中原皇帝。”
清云:“公子没想过出去吗?听闻死城有毒障蛊物……”
“没有。”决轩回答的很干脆,“我在此处找到了活着的意义。”他接着讲:“死城确实危险,不过边缘之处毒气浅薄,我在这里居住了十几年并未有任何异常,大约是慢性毒气吧。至于蛊物,我确实见过。”
三人面色一凝,决轩缓缓道:“我依照多年经验,在边缘处划分过一道‘安全区’,安全区外偶有活物爬行,我自己也不敢踏入。我自小常听父母说起驱除蛊物的方法,自己摸索出几种香茅,将它们烧成粉末,沿着安全区撒一圈,能阻止蛊物越线。我每日沿着安全区散步,见哪里损毁了,再补上,以防它们出去伤人。我阻止不了这乱世,只能阻止这些蛊物,以免再出现在房门前苦等却等不到父母的孩子。”
倒是跟外围木板异曲同工。
清裳诚心建议:“若你想重回人世,清明山庄管辖之内,必有你的归处。”
清轩眸中有亮光动了动,敛下眼睛,“多谢。我早就听说清明山庄多正义之士,在他们的治理下河清海晏,因此见了清云才开门。”
“你们是为蛊祸而来吧。”决轩不藏着掖着,直接道:“蛊祸我也听闻。来这死城的人大多为财,我想三位高风亮节,定不是为此。”
清裳问:“你见过其他来死城的人?”
决轩答:“是啊,见过不少进去的,从没见过出来的。”
清裳看着他。他从容地道:“因为他们,我在毒瘴林边缘建了不少房子,有时碰上人’借’去,便去另一处。反正他们再也出不来,等他们走了,我再收回便是。”
清裳:“既知危险,为何不劝他们回头?”
“我只能保证蛊物不从死城出去,那些踏出安全区的人怀着贪欲,自去送死我何必去拦。”
清裳皱了皱眉,却没反驳。若是她,碰上寻常百姓,一定会拦他们回头。但自己的看法只能用来约束自己行为,她没理由对眼前人的选择置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