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牧城这种新城市,有其他老城市没有的科技感,结合华夏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有一种科技和自然融合的美感。

    虽然为了增加土地利用率,城市必须以高层建筑为主流,但这并不影响融入自然元素。

    现在很多城市,都设置有城市文化协会,专门打造特色的城市,尽量避免千篇一律的老路。

    作为一座建立在戈壁滩边缘的城市,新牧城的城市文化主题是“戈壁草原”、“室内农业”、“游牧文化”、“自然保护”。

    城市的高层建筑都是统一规划建设的,必须采用抗震能力极强的新材料和一体化设计。

    坐在电车上,看着车窗外的城市,夕阳映照着街道和行人,桥本勤泽沉默地看着外面。

    东瀛社会那种特有压抑,在这里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也是他毫不犹豫将家人迁移到新牧城的原因。

    同时他也非常庆幸日文和中文的通用性,某种程度上,在整个东亚文明圈里面,日文和中文的通用性是最强的。

    而当年选择废弃中文的高丽,现在肠子都快悔青了,毕竟现在的高丽文字和中文完全是两码事,要扭转过来,至少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日文改中文却非常便捷,只要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东瀛人,看中文可以连蒙带猜个七八成,通常再教育几个月,基本可以在华国境内,通过文字进行正常交流,这是一种巨大的优势。

    不知不觉,电车到了新丰小区门口,这是桥本勤泽住的地方,也是丰民农业在当地的员工小区之一。

    江谷等人也住这里。

    与老式城市的拥挤不太一样,新规划的城市,居民楼距离公路,至少要有50米的距离。

    走进小区,大量本地的植物,如山楂树、沙棘、胡杨之类,充斥着绿化带和小区的小公园。

    虽然是高层建筑,但新一代的居民楼,吸取了以前的经验教训,加上不像以前那样唯利是图,设计上更加人性化。

    比如每一层楼之间,都设置了专门的卫生区,严禁居民擅自改造卫生间,避免配合防水层。

    还有上下左右的隔音层,这也是标配之一,老式居民楼最麻烦的地方,就是楼上的动作和声音,很容易传递给楼下,造成邻里矛盾。

    另外还有超大的绿植阳台,通常是房屋使用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是属于公共区域,是物业借用给居民使用的。

    剔除公摊面积,这是飞鹏建设公司一直以来的做法。

    很多开发商搞公摊面积,实际是在损人利己,公摊面积对于居民或者物业都是一个弊大于利的东西。

    因为名义上,电梯、楼梯之类被算在公摊面积之中,那代表业主有处置的权利,但在实际的管理中,这一部分区域又是物业在管理。

    业主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物业管理异常困难,很容易造成双方矛盾。

    因此飞鹏集团和一众国企新建的居民楼,都统一取消了公摊面积,包括阳台都算入公摊面积中。

    桥本勤泽一家五口,申请到的房屋,面积达到260平方,其实他还可以购买新的房子。

    按照最新的人均房屋拥有面积标准,只要人均低于150平方,就不会被征收房产税。

    260平方的房子,就拥有面积85平方的阳台面积,桥本勤泽家的阳台分成两个区域,一个绿植阳台,一个是生活阳台。

    这些阳台的功能已经确定,甚至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如果要改造,必须申请物业批准。

    之前将阳台划入公摊面积,目的就是强化物业的管理权限。

    “我回来了。”

    “欢迎回来,可以吃饭了。”妻子桥本惠子已经做好了饭菜。

    脱鞋洗手后,桥本勤泽看到父亲和母亲,正在看电视,而且是中文台节目,有些好奇的问道:

    “父亲,为什么不看日文台?”

    “没关系,我在老年大学学习了中文,现在多看中文节目,练习一下听读。”桥本新材是一个干瘦的老头,带着一副老式眼镜。

    他母亲桥本广雅笑着说道:“你父亲是闲不住,找点事情做。”

    “那样也好。”桥本勤泽表示理解,在北海道生活的时候,他父亲是大学教授,退休后还必须去兼职。

    这种情况在东亚非常普遍,退休老人几乎很难真正退休,除非真的家里有矿,不然普通人退休后,只能选择再就业。

    国内也就这两年来,情况大为改善。

    除非是特殊人才,可以退休返聘,其他人一到年龄,就强制进行退休。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刺激人口增长,也是为了促进青年就业率,以及老年人的再教育、新消费。

    或许有人会感到非常疑惑,为什么强制退休可以刺激人口增长?

    其实里面的深层次逻辑,在于减少内卷,让老年人回归家庭,减少年轻人在家庭投入的时间。

    当老年人劳动力大量退休后,就可以采用机械化、智能化取代一部分低端制造环节,进行产业升级。

    看似劳动力整体减少了,实际上质量却提升,而且工资水平可以逐步提升。

    另外老年人也并非一味地休息,通过社会扶养计划,他们基本都是衣食无忧的人员,可以做一些义工、义教,丰富一些传统文化。

    比如现在各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就充斥着大量的老人,他们有时间慢慢学习。

    当然有人会说,老人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用?

    这其中自然有用处,因为每年都有人退休,这意味着大量新鲜血液流入。

    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老人又不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家人朋友,在潜移默化下,他们的家人朋友,也可能会学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只要基数足够大,总有一些年轻人会被影响到,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化家传技艺传承下去。

    不然老人和年轻人都忙着工作刨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只能变成一种口号,或者只剩下一个商业化后的壳子。

    另外学园都市又需要大量有经验的老人,向学生们传递一些传统文化、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

    这方面的工作,黄修远一直在做,特别是现在很多老一辈还没有彻底离世,要把握住最后的机会。

    当然,适合进入教育领域的老人,都是经过重重筛选的,不是那种老流氓、老公知。

    而且大中华联邦的教育系统,正在逐步覆盖整个大中华区,在本土之外的学园都市,也需要大量人手。

    因此启用有经验又衣食无忧的老人,成为当前的权宜之计。

    类似于桥本勤泽的父亲,这种大学退休教授,其实属于可转化的老人之一。

    要迈向星际文明,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力武力物力和科技,还要在精神和文化上,实现全新的蜕变和革新。

章节目录

纳米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岭南仨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岭南仨人并收藏纳米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