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生刚到上海的前十几天,常常会想起在南京度过去的前十几年。
自下了轮渡,因为晕船,一阵地覆天翻席卷之后——她生了病。连续发几日的高烧,白天夜里都睡着,新挂起的红帐里外都是白茫茫的人影。帐内是李文树,帐外是他到上海后新请的佣仆。小公馆常年不开灯了,那时电灯大亮,照得分明无非是一片片还未落下的蛛网、一件件裂痕横生的琉璃樽、珐琅瓶,又或者只是紫檀云水纹透雕大床前那一张巨大无比的婚像,她与他神色各异,被拍下了,被悬挂起,作为她已经与他结成婚姻的证据。
她记着拍婚照的那一天,南京重又下起了细雪。而南京的初雪——落在李文树在中山港口下船的那一天。
天一亮,雪已经淹上了门前的第二个石阶,爱乔去扫雪时,从雪里捡起来一个不大不小的石子,然后她忽然飞奔上阶,跑过一整条长廊,来到她的房门外,玉生正拉开一半门帘来望她。
爱乔唤她道:“玉生小姐!爷今晚回来。”
玉生另一只手拉紧了那条白披肩,笑了笑道:“爱乔,你从石子里看到的。”
爱乔回道:“不,袁瑞先生说的。”
她小手中握紧的那颗石子,只是轻轻放在了她的帘前。她抬眼见玉生那张雪白的脸正认真地注视她,她方道:“晚上那只黑猫再偷着进来,我拿来砸它。”
玉生是怕猫的,黑色的更怕了。她爸爸林世平乘船到香港去多少天,那只黑猫就偷着进来了多少天。起初它只是卧在那片琉璃瓦面,玉生有一次挑开了帘子要看月亮,却只是看见它那双深不见底的灰褐双眼,黑色的绒毛被寒风一刺,它跃身而下,魅影朝她扑了过来。
自玉生的脖颈被抓了一条浅浅的血痕之后,爱乔便恨极了那只猫。她时常说要到新街口新开的西洋药店抓一把麻药,迷晕了它,坐上袁瑞的车送到高淳,它此生再不能跑回来。
此刻爱乔瘦小的身躯爬上了窗前,要锁上风帘。锁好后她安心地回过眼来,望向玉生道:“您不要打开,我现在要到店里去送那位太太做好的披肩。”
玉生道:“这样早。”
爱乔仿佛自说着话,道:“如今上等的丝绸实在难弄,货物不能跟船回来,非要爷亲自去了才带的来。走前爷做好了那条披肩,只欠刺一朵绒花,昨儿我自己刺了一朵,真想亲自给您看看好不好。”
爱乔来到南京好几个年头了,她的北平口音仍改不了。
玉生看着爱乔在长衣柜中拿出布庄的钥匙,这把钥匙自她出生后一直放在这里。爱乔握在手中如获至宝一样,又只怕那是玻璃盏,落在地上就会即刻碎了去。于是她拉开蓝布长袄,藏到里头的棉衣里。
爱乔道:“您会等我回来?”
玉生道:“我等着你。”
爱乔突然皱了皱眉道:“您真等着我?”
玉生笑了笑,道:“真的。”
爱乔拉开了帘子,她小小的脸淋着雪,又回身过来道:“那我昨天关了店回来,怎么没有见到您呢?”
玉生回道:“孙曼琳约我到新街口看电影。”
爱乔道:“您看啦?”
她话多,又注道:“您不是从不爱看电影么。”
玉生故意地怔了怔,方道:“没有,我没有去。我只是搭上人力车转而去了那所教堂,孙曼琳去见了兰西。”
爱乔向来是这样的,问话不仅仅是问,必要得到确凿的回复才罢休。玉生看着她心满意足地重又走入了细雪中,她的一只手撑起那柄长伞,另一只手忽地提了提蓝布袄子,露出下面珠黄的裤脚,她怕冷,又束起一双朱红长袜,如小灯笼般精巧。
玉生望了一眼雪里那颗石子,拉下了门帘。自金陵开始告最后一个寒假之后她几乎没有出过门,如今家里只剩下她和爱乔,夜里有狂风吹进来,打在帘子上便肆意地作响。爱乔的屋子自去年起就搬在后厅,离她仅一墙之隔,后厅只有她与她的这两个屋子是住着人的。她母亲死之后家里再没有雇帮佣,那些小房没有人住,常年锁着。她爸爸林世平独居在前厅后一所主房,只有那儿安着家里唯一的一盏大电灯。
孙曼琳常说她家是整条太平南路最老、最大的一所宅院。青灰琉璃瓦面前飞过一只黄鹡鴒,落在白墙下,孙曼琳曾抓过回家去,它又飞回来。
于是孙曼琳又恼道:“它是见我家太亮了不能待,怕随时会被抓了煲成鸟汤喝。”
玉生的床前还点着油灯,帐外吊着两只小小的,碧青色的底座之上燃一簇金黄的火光。从前是她爸爸点上,接来爱乔之后便是爱乔点着。她一边点着,一边低声道:“年后,爷说要把家里都换上电灯。”
爱乔说时眼里头不由得充满期盼。但玉生见惯了被油灯照见的黄的珠帘、风窗,和长衣柜前她那一条条在金光中变得肃静的旗袍。
她便只是道:“电灯能照见的东西,油灯也能照见。”
孙曼琳听了,又笑她。她说她几乎是活在上一个时代的最正统的小姐,不止她家的宅子,她的人,她那一身又一身靛青的、水绿的颜色。如今哪里还有女学生穿这样老气的颜色?幸而她是极白的肌肤,衬得起,总不至于跌在黄石地里,老气的令人望而却步。
玉生望向长衣柜边的镜像,正琐上脖颈的第一颗扣子,暗纹扣成一朵完整的白蝴蝶兰。忽地外头有人在敲门,不是房门外,是前厅门外。
她听清了,是袁瑞的声,他唤道:“玉生小姐。”
玉生放下门帘,沿着过廊走到前厅,没有淋到一点雪。她看见袁瑞的时候,他正怔怔地盯着关上一半的大门,站在雪中不敢走到厅面上。
也许并没有立刻望见她,他的双眼藏在那常年戴着的黑圆顶绒帽下,他又唤了一声道:“玉生小姐。”
“袁瑞先生。”
袁瑞回过眼来。见到她,他只是低了低仿佛深陷在黄色面容之中的平静双眼,道:“爱乔妹妹刚走,我碰见她,是她开了门让我等着。”
玉生笑了一笑,道:“您请进来坐。”
他扯了扯那条灰黑的毛领子,仿佛只是扫去上面的雪渍。他并不立即随着玉生迈进门内,脱下那顶黑帽,他放在胸前,低身将自己长外衣口袋中的一份戏报拿出来。戏报里原来整齐地叠了一些钱,他拿出来数着,数好后他重又望向玉生。
袁瑞细细道:“这个月还了,就还差一个月,请玉生小姐先帮我收着,从香港回来的船今晚才到,我等不到爷——”
“哦,是世平先生。”
不知什么时候起,她爸爸林世平再也不许人叫他“爷”了。他说那是腐败到已经没落的旧时代称号,一律要换称他做“先生”,袁瑞与他年纪相仿,便称他“世平先生”。唯一改不了口的是爱乔。
袁瑞改了口,又注道:“我怕是不能等到世平先生回来,后天是她的忌日,我得搭今晚早些时间的船去北平。”
妻子刚死去几年,袁瑞十几岁的独生女儿也在去年生了场大病离开了,离开之后,留给他的仍是一些因病生出的欠债。除去他在金陵教书的收入,他如今还做起了南京有名的车夫,但并不是人力车,而是汽车。孙曼琳最常乘他的车。
玉生双手接下那一张纸报。她问道:“您现在要去哪?”
袁瑞道:“在那艘香港私船回来前,听说会有一艘从英国来的轮渡,我不知时间,只知道上面坐了几位要到安平饭店去的留洋学生。从中山港口到安平,是一段不近的距离,我如果先去那儿等一会儿,也许可以拉上几个学生。”
玉生怔了一怔,道:“我搭您的车一起去。”
袁瑞道:“玉生小姐去做什么?”
玉生道:“香港没有下雪,我爸爸走时只带了两件长褂,连外衣都没有带。”
玉生说着,向袁瑞点一点头,回身进了前厅。再出来时,袁瑞已在车前等着她了,她扣上那两只门环,落了琐。袁瑞为她开了车门,她坐进了袁瑞的车中。她匆匆披了一件流苏白披肩,手中挽着的是她爸爸常穿的羊绒外衣,穿了许多年,已起了几颗细小的绒球。
玉生低着脸,摘掉了一颗,仿佛只是摘去身上沾着的雪花。袁瑞随后发动了车子,缓缓驶离了一整条太平南路。
孙曼琳晚些时间也许会拨通她家的电话,那电话机也是在玉生过生时孙曼琳送来的,安上后只孙曼琳打得最勤。结识兰西之后,她最多一天可以打上五通电话,秘密电报一样,她说一些玉生听不懂的语言。
“下午四点钟,到新街口。”
“夫子庙那一家桂花糕在哪呢?我现在搭车去找你,只有你记得那一家。”
“约好了的,你做给我的那件毛领子,我明早去取。”
即便玉生只是回她道:“孙曼琳,你在说什么?”
孙曼琳也点头称是,乐在其中,挂断电话之后,她坚守承诺到来了。而后,她进了前门,却又立即从最后的宅门离开了。她说她家是整条太平南路最老的宅屋,但她爱这样的宅屋,她恨不得更老一些,才能生出另外千千万万个门出来,那是她通向兰西的门。
玉生仅有一次随着孙曼琳一同走出了那扇门。兰西第一次望见她,亦是她第一次望见兰西,她第一次望见那样碧蓝的眼睛、金黄的头发,犹如世上另一种人。
兰西微笑唤她道:“您好,玉生小姐。”
孙曼琳道:“他认得你,我对他说过,有一天你如果见到了全南京穿旗袍穿的最美的女人,那便是林玉生。”
兰西的中文那样好,玉生曾想如果他生有黑色的双眼,黑色的毛发,那他几乎就是一个中国人。但他的脖颈上始终戴着那一个熠熠生辉的十字架,后来她才知道,孙曼琳害怕她父亲得知兰西的存在只因兰西是一个神父,这无疑是最大的冲突。
玉生说过她一句道:“离经叛道。”
孙曼琳笑道:“玉生小姐,你说了和我外祖母一样的话——我外祖母那时说这句话,是因为她的小女儿要嫁给一个唱戏的男人。”
玉生低了低声,道:“你此刻和你外祖母的小女儿一样糊涂,或者比她更糊涂。一个信佛教的人,怎么能和一个神父在一起。”
孙曼琳淡淡道:“这有什么呢,我们那位女同学茉莉,她还想和一个离了婚的男人结婚。”
玉生不回她的话。只是回过眼去注视她,问道:“你有和那位神父结婚的念头?”
孙曼琳继续笑,然后,她庄严地点下了头。
玉生重又说了一遍道:“离经叛道。”
孙曼琳那天再次走出了她的前门,但她又偏要糊涂地回了她的话道:“玉生,你难道没有离经叛道的一天?”
玉生笑了笑,仍只是不回她。
随后的一些日子,玉生没有再见过孙曼琳。于是她算着,直至今天孙曼琳也许会来,如果她没有东窗事发而被监视,那她仍要继续万死不辞。玉生不明白她为什么发这样壮烈的誓。
袁瑞的车子那时停了停,在中山北路前,玉生真望见了孙曼琳。灰白的天光下,她那紫红的唇珠艳丽的犹如一朵朱砂梅,只匆匆一眼,人力车便飞快地拉了过去。
袁瑞道:“那是孙曼琳小姐。”
玉生道:“是她。”
袁瑞问道:“这样冷,她要到哪去?”
玉生道:“她要去甘之如饴,万死不辞。”
袁瑞笑道:“这是孙曼琳小姐说出的话。”
爱乔此时应该回家去了,她会替她为孙曼琳开那扇门。玉生闭了闭眼,不由得想起孙曼琳爱穿裙摆宽大如伞的洋装,孙曼琳曾胡言乱语道那是她和兰西爱情的庇护伞。爱乔听了,在一旁笑孙曼琳道玉生才是她和他的庇护伞,又要再注一句:“曼琳小姐,真正的爱情怎么用庇护伞呢?即便南京真下了大雪,也淋不到你们才是。”
孙曼琳也笑她:“谁教你的?爱乔。”
爱乔严肃道:“我自个儿说的。”
随着一声长鸣之后,中山港口的海面上停下了两艘轮渡,从其中一艘轮渡上下来,是一个个提皮箱的男人。袁瑞下了车,递给他们一只只西洋烟,玉生从车帘的一角望出去,望见一个男人接过了袁瑞的烟,不为人知地皱了皱眉后,他立即扔进了长褂口袋中。
他仿佛回了袁瑞的话道:“不用了,谢谢。”
随即,他挥手唤来一辆人力车,在细雪之中他背对着袁瑞上了人力车。
一阵忙碌过后,袁瑞回身又站在了车前,他只是喃喃道:“这艘不是,留洋的学生哪有穿长褂回来的。”
于是港口重恢复寂静,甲板上下来的只有几箱货物,和拉它们的人。玉生又望见袁瑞走过那些人,他脱下帽来对他们露出笑容,似乎打量着,探听着,也许是下一艘船的信号。从前袁瑞在金陵教书时,玉生倒少见他笑。
雪大了一些。玉生拿着伞下了车,她抬了抬手,遮住了袁瑞那顶圆帽,道:“先生进车里等一等。”
袁瑞道:“你看,那儿有一排人力车等着。”
“玉生小姐,你进去等。”
“我还是坐不了车,出来透透气好一些。”
她与他比肩而立,即是师生,又似挚友。
袁瑞笑了笑,忽地道:“我听世平先生说,你来年要去留学?”
玉生淡淡道:“那是爸爸的意愿。”
袁瑞道:“难道你不愿意。”
玉生道:“北平、天津、山东,或者武汉,难道不能供我求学?先生,人一生总要有一条路是自己选了去走的。”
袁瑞怔了怔,道:“是的,是的——但一万个中国女人,也许还不能挑出一个有机会留洋念书。玉生小姐刚从金陵女大毕业,来日方长,也许要做些更好的打算。”
玉生只是笑道:“来日方长,先生说得好。”
袁瑞又问道:“你来年仍要继续学字。”
玉生道:“是,那一位老师年后要回苏州老家,也许不再请老师了。常常临摹他人的字,多么风采斐然也好,到底是躲在他人的影子下,不如自己真正执笔,好坏都是自己所获。”
袁瑞笑一笑,低下脸,回道:“实际我也少见比你写得好的字。”
说完,他拂去袖口的雪,往前头走去了。原是港口前新的轮渡又停住了,远处的几个车夫一拥而上,袁瑞谦逊地往后头一退,仿佛思索了一番,才继续往上走近了些。
船下有人惊诧地高喊道:“袁瑞先生?”
是谁又认出袁瑞来。玉生回眼望去,袁瑞的黑色身躯已融入了雪天仍赤膊的车夫中,她将伞举低了一些,鞋子湿了一半也不要紧,还没有浸到里头长袜去。她走快了些,因船停之后周遭开始嚷声不绝。
忽然,有人唤她:“玉玉。”
“慢一些走。”
玉生侧目匆匆望上一眼,发觉只是唤一个相似名字的女人。她从那艘轮渡下来,挺着孕肚缓慢地走过了玉生的身边,她的腰间被一个年老、瘦小的男人紧握着。分不清是她丈夫或是父亲。
玉生一怔,停在车前,因那女人在举步维艰之时忽然倒在了雪地里。男人脱下西洋镜框来开始不停地呼救,唤来了一个又一个刚从船上下来的男人女人,仿佛将俩人包围起来了。
男人不知为什么喊道:“美莲,你愣着做什么?”
终于,一个和那男人一般老的女人走了出来,她仍盘最老式的后髻,千万缕发丝扣紧在那对小小鸳鸯发佩。她面无神色地望着另一个女人的孕肚,然后半跪了下来,她为那女人喂水,随后并将自己的毛领脱了下来,轻轻围住那女人的脖颈。
“坐那么长时间的船,难免不舒服。”
她摸着那女人的头,将她的头放在自己的怀中,仿佛是母亲与女儿。
但她又注了一句道:“车在外面等,三妹我照看着,爷得去唤车开过来些。”
这样年龄悬殊的两个女人,算什么姐妹呢。原只是一个妻,一个妾,如今仍有许许多多重婚的男人,十几年前娶一个,十几年后再娶一个,或者许多个。瘦小的男人在离去前仍依依不舍地望了一眼年轻的女人面孔,眼里的浓情不免有些荒唐的意味。
玉生一怔,然后回过脸来,她重又上了车。
今天的港口分外热闹,实际这是玉生第一次到港口来。她收紧了手中的羊绒外衣,这时拉起一半的帘外笛声、车声、人声散去,只余下轻轻的脚步声。人的双脚踏在薄薄的雪中,落了一个个深沟高垒的脚印,而后又迅速被细雪覆去。
脚步声越来越近,仿佛近在咫尺,于是玉生抬起眼来忽地一望——那帘外的世界不知何时映出一张,或者是半张脸,又或者只是一双黑的发了蓝的浓郁双眼,他几乎不像是一个中国男人。
因他正无礼地、大胆地望着她道:“你好,我要和你一同乘车。”
自下了轮渡,因为晕船,一阵地覆天翻席卷之后——她生了病。连续发几日的高烧,白天夜里都睡着,新挂起的红帐里外都是白茫茫的人影。帐内是李文树,帐外是他到上海后新请的佣仆。小公馆常年不开灯了,那时电灯大亮,照得分明无非是一片片还未落下的蛛网、一件件裂痕横生的琉璃樽、珐琅瓶,又或者只是紫檀云水纹透雕大床前那一张巨大无比的婚像,她与他神色各异,被拍下了,被悬挂起,作为她已经与他结成婚姻的证据。
她记着拍婚照的那一天,南京重又下起了细雪。而南京的初雪——落在李文树在中山港口下船的那一天。
天一亮,雪已经淹上了门前的第二个石阶,爱乔去扫雪时,从雪里捡起来一个不大不小的石子,然后她忽然飞奔上阶,跑过一整条长廊,来到她的房门外,玉生正拉开一半门帘来望她。
爱乔唤她道:“玉生小姐!爷今晚回来。”
玉生另一只手拉紧了那条白披肩,笑了笑道:“爱乔,你从石子里看到的。”
爱乔回道:“不,袁瑞先生说的。”
她小手中握紧的那颗石子,只是轻轻放在了她的帘前。她抬眼见玉生那张雪白的脸正认真地注视她,她方道:“晚上那只黑猫再偷着进来,我拿来砸它。”
玉生是怕猫的,黑色的更怕了。她爸爸林世平乘船到香港去多少天,那只黑猫就偷着进来了多少天。起初它只是卧在那片琉璃瓦面,玉生有一次挑开了帘子要看月亮,却只是看见它那双深不见底的灰褐双眼,黑色的绒毛被寒风一刺,它跃身而下,魅影朝她扑了过来。
自玉生的脖颈被抓了一条浅浅的血痕之后,爱乔便恨极了那只猫。她时常说要到新街口新开的西洋药店抓一把麻药,迷晕了它,坐上袁瑞的车送到高淳,它此生再不能跑回来。
此刻爱乔瘦小的身躯爬上了窗前,要锁上风帘。锁好后她安心地回过眼来,望向玉生道:“您不要打开,我现在要到店里去送那位太太做好的披肩。”
玉生道:“这样早。”
爱乔仿佛自说着话,道:“如今上等的丝绸实在难弄,货物不能跟船回来,非要爷亲自去了才带的来。走前爷做好了那条披肩,只欠刺一朵绒花,昨儿我自己刺了一朵,真想亲自给您看看好不好。”
爱乔来到南京好几个年头了,她的北平口音仍改不了。
玉生看着爱乔在长衣柜中拿出布庄的钥匙,这把钥匙自她出生后一直放在这里。爱乔握在手中如获至宝一样,又只怕那是玻璃盏,落在地上就会即刻碎了去。于是她拉开蓝布长袄,藏到里头的棉衣里。
爱乔道:“您会等我回来?”
玉生道:“我等着你。”
爱乔突然皱了皱眉道:“您真等着我?”
玉生笑了笑,道:“真的。”
爱乔拉开了帘子,她小小的脸淋着雪,又回身过来道:“那我昨天关了店回来,怎么没有见到您呢?”
玉生回道:“孙曼琳约我到新街口看电影。”
爱乔道:“您看啦?”
她话多,又注道:“您不是从不爱看电影么。”
玉生故意地怔了怔,方道:“没有,我没有去。我只是搭上人力车转而去了那所教堂,孙曼琳去见了兰西。”
爱乔向来是这样的,问话不仅仅是问,必要得到确凿的回复才罢休。玉生看着她心满意足地重又走入了细雪中,她的一只手撑起那柄长伞,另一只手忽地提了提蓝布袄子,露出下面珠黄的裤脚,她怕冷,又束起一双朱红长袜,如小灯笼般精巧。
玉生望了一眼雪里那颗石子,拉下了门帘。自金陵开始告最后一个寒假之后她几乎没有出过门,如今家里只剩下她和爱乔,夜里有狂风吹进来,打在帘子上便肆意地作响。爱乔的屋子自去年起就搬在后厅,离她仅一墙之隔,后厅只有她与她的这两个屋子是住着人的。她母亲死之后家里再没有雇帮佣,那些小房没有人住,常年锁着。她爸爸林世平独居在前厅后一所主房,只有那儿安着家里唯一的一盏大电灯。
孙曼琳常说她家是整条太平南路最老、最大的一所宅院。青灰琉璃瓦面前飞过一只黄鹡鴒,落在白墙下,孙曼琳曾抓过回家去,它又飞回来。
于是孙曼琳又恼道:“它是见我家太亮了不能待,怕随时会被抓了煲成鸟汤喝。”
玉生的床前还点着油灯,帐外吊着两只小小的,碧青色的底座之上燃一簇金黄的火光。从前是她爸爸点上,接来爱乔之后便是爱乔点着。她一边点着,一边低声道:“年后,爷说要把家里都换上电灯。”
爱乔说时眼里头不由得充满期盼。但玉生见惯了被油灯照见的黄的珠帘、风窗,和长衣柜前她那一条条在金光中变得肃静的旗袍。
她便只是道:“电灯能照见的东西,油灯也能照见。”
孙曼琳听了,又笑她。她说她几乎是活在上一个时代的最正统的小姐,不止她家的宅子,她的人,她那一身又一身靛青的、水绿的颜色。如今哪里还有女学生穿这样老气的颜色?幸而她是极白的肌肤,衬得起,总不至于跌在黄石地里,老气的令人望而却步。
玉生望向长衣柜边的镜像,正琐上脖颈的第一颗扣子,暗纹扣成一朵完整的白蝴蝶兰。忽地外头有人在敲门,不是房门外,是前厅门外。
她听清了,是袁瑞的声,他唤道:“玉生小姐。”
玉生放下门帘,沿着过廊走到前厅,没有淋到一点雪。她看见袁瑞的时候,他正怔怔地盯着关上一半的大门,站在雪中不敢走到厅面上。
也许并没有立刻望见她,他的双眼藏在那常年戴着的黑圆顶绒帽下,他又唤了一声道:“玉生小姐。”
“袁瑞先生。”
袁瑞回过眼来。见到她,他只是低了低仿佛深陷在黄色面容之中的平静双眼,道:“爱乔妹妹刚走,我碰见她,是她开了门让我等着。”
玉生笑了一笑,道:“您请进来坐。”
他扯了扯那条灰黑的毛领子,仿佛只是扫去上面的雪渍。他并不立即随着玉生迈进门内,脱下那顶黑帽,他放在胸前,低身将自己长外衣口袋中的一份戏报拿出来。戏报里原来整齐地叠了一些钱,他拿出来数着,数好后他重又望向玉生。
袁瑞细细道:“这个月还了,就还差一个月,请玉生小姐先帮我收着,从香港回来的船今晚才到,我等不到爷——”
“哦,是世平先生。”
不知什么时候起,她爸爸林世平再也不许人叫他“爷”了。他说那是腐败到已经没落的旧时代称号,一律要换称他做“先生”,袁瑞与他年纪相仿,便称他“世平先生”。唯一改不了口的是爱乔。
袁瑞改了口,又注道:“我怕是不能等到世平先生回来,后天是她的忌日,我得搭今晚早些时间的船去北平。”
妻子刚死去几年,袁瑞十几岁的独生女儿也在去年生了场大病离开了,离开之后,留给他的仍是一些因病生出的欠债。除去他在金陵教书的收入,他如今还做起了南京有名的车夫,但并不是人力车,而是汽车。孙曼琳最常乘他的车。
玉生双手接下那一张纸报。她问道:“您现在要去哪?”
袁瑞道:“在那艘香港私船回来前,听说会有一艘从英国来的轮渡,我不知时间,只知道上面坐了几位要到安平饭店去的留洋学生。从中山港口到安平,是一段不近的距离,我如果先去那儿等一会儿,也许可以拉上几个学生。”
玉生怔了一怔,道:“我搭您的车一起去。”
袁瑞道:“玉生小姐去做什么?”
玉生道:“香港没有下雪,我爸爸走时只带了两件长褂,连外衣都没有带。”
玉生说着,向袁瑞点一点头,回身进了前厅。再出来时,袁瑞已在车前等着她了,她扣上那两只门环,落了琐。袁瑞为她开了车门,她坐进了袁瑞的车中。她匆匆披了一件流苏白披肩,手中挽着的是她爸爸常穿的羊绒外衣,穿了许多年,已起了几颗细小的绒球。
玉生低着脸,摘掉了一颗,仿佛只是摘去身上沾着的雪花。袁瑞随后发动了车子,缓缓驶离了一整条太平南路。
孙曼琳晚些时间也许会拨通她家的电话,那电话机也是在玉生过生时孙曼琳送来的,安上后只孙曼琳打得最勤。结识兰西之后,她最多一天可以打上五通电话,秘密电报一样,她说一些玉生听不懂的语言。
“下午四点钟,到新街口。”
“夫子庙那一家桂花糕在哪呢?我现在搭车去找你,只有你记得那一家。”
“约好了的,你做给我的那件毛领子,我明早去取。”
即便玉生只是回她道:“孙曼琳,你在说什么?”
孙曼琳也点头称是,乐在其中,挂断电话之后,她坚守承诺到来了。而后,她进了前门,却又立即从最后的宅门离开了。她说她家是整条太平南路最老的宅屋,但她爱这样的宅屋,她恨不得更老一些,才能生出另外千千万万个门出来,那是她通向兰西的门。
玉生仅有一次随着孙曼琳一同走出了那扇门。兰西第一次望见她,亦是她第一次望见兰西,她第一次望见那样碧蓝的眼睛、金黄的头发,犹如世上另一种人。
兰西微笑唤她道:“您好,玉生小姐。”
孙曼琳道:“他认得你,我对他说过,有一天你如果见到了全南京穿旗袍穿的最美的女人,那便是林玉生。”
兰西的中文那样好,玉生曾想如果他生有黑色的双眼,黑色的毛发,那他几乎就是一个中国人。但他的脖颈上始终戴着那一个熠熠生辉的十字架,后来她才知道,孙曼琳害怕她父亲得知兰西的存在只因兰西是一个神父,这无疑是最大的冲突。
玉生说过她一句道:“离经叛道。”
孙曼琳笑道:“玉生小姐,你说了和我外祖母一样的话——我外祖母那时说这句话,是因为她的小女儿要嫁给一个唱戏的男人。”
玉生低了低声,道:“你此刻和你外祖母的小女儿一样糊涂,或者比她更糊涂。一个信佛教的人,怎么能和一个神父在一起。”
孙曼琳淡淡道:“这有什么呢,我们那位女同学茉莉,她还想和一个离了婚的男人结婚。”
玉生不回她的话。只是回过眼去注视她,问道:“你有和那位神父结婚的念头?”
孙曼琳继续笑,然后,她庄严地点下了头。
玉生重又说了一遍道:“离经叛道。”
孙曼琳那天再次走出了她的前门,但她又偏要糊涂地回了她的话道:“玉生,你难道没有离经叛道的一天?”
玉生笑了笑,仍只是不回她。
随后的一些日子,玉生没有再见过孙曼琳。于是她算着,直至今天孙曼琳也许会来,如果她没有东窗事发而被监视,那她仍要继续万死不辞。玉生不明白她为什么发这样壮烈的誓。
袁瑞的车子那时停了停,在中山北路前,玉生真望见了孙曼琳。灰白的天光下,她那紫红的唇珠艳丽的犹如一朵朱砂梅,只匆匆一眼,人力车便飞快地拉了过去。
袁瑞道:“那是孙曼琳小姐。”
玉生道:“是她。”
袁瑞问道:“这样冷,她要到哪去?”
玉生道:“她要去甘之如饴,万死不辞。”
袁瑞笑道:“这是孙曼琳小姐说出的话。”
爱乔此时应该回家去了,她会替她为孙曼琳开那扇门。玉生闭了闭眼,不由得想起孙曼琳爱穿裙摆宽大如伞的洋装,孙曼琳曾胡言乱语道那是她和兰西爱情的庇护伞。爱乔听了,在一旁笑孙曼琳道玉生才是她和他的庇护伞,又要再注一句:“曼琳小姐,真正的爱情怎么用庇护伞呢?即便南京真下了大雪,也淋不到你们才是。”
孙曼琳也笑她:“谁教你的?爱乔。”
爱乔严肃道:“我自个儿说的。”
随着一声长鸣之后,中山港口的海面上停下了两艘轮渡,从其中一艘轮渡上下来,是一个个提皮箱的男人。袁瑞下了车,递给他们一只只西洋烟,玉生从车帘的一角望出去,望见一个男人接过了袁瑞的烟,不为人知地皱了皱眉后,他立即扔进了长褂口袋中。
他仿佛回了袁瑞的话道:“不用了,谢谢。”
随即,他挥手唤来一辆人力车,在细雪之中他背对着袁瑞上了人力车。
一阵忙碌过后,袁瑞回身又站在了车前,他只是喃喃道:“这艘不是,留洋的学生哪有穿长褂回来的。”
于是港口重恢复寂静,甲板上下来的只有几箱货物,和拉它们的人。玉生又望见袁瑞走过那些人,他脱下帽来对他们露出笑容,似乎打量着,探听着,也许是下一艘船的信号。从前袁瑞在金陵教书时,玉生倒少见他笑。
雪大了一些。玉生拿着伞下了车,她抬了抬手,遮住了袁瑞那顶圆帽,道:“先生进车里等一等。”
袁瑞道:“你看,那儿有一排人力车等着。”
“玉生小姐,你进去等。”
“我还是坐不了车,出来透透气好一些。”
她与他比肩而立,即是师生,又似挚友。
袁瑞笑了笑,忽地道:“我听世平先生说,你来年要去留学?”
玉生淡淡道:“那是爸爸的意愿。”
袁瑞道:“难道你不愿意。”
玉生道:“北平、天津、山东,或者武汉,难道不能供我求学?先生,人一生总要有一条路是自己选了去走的。”
袁瑞怔了怔,道:“是的,是的——但一万个中国女人,也许还不能挑出一个有机会留洋念书。玉生小姐刚从金陵女大毕业,来日方长,也许要做些更好的打算。”
玉生只是笑道:“来日方长,先生说得好。”
袁瑞又问道:“你来年仍要继续学字。”
玉生道:“是,那一位老师年后要回苏州老家,也许不再请老师了。常常临摹他人的字,多么风采斐然也好,到底是躲在他人的影子下,不如自己真正执笔,好坏都是自己所获。”
袁瑞笑一笑,低下脸,回道:“实际我也少见比你写得好的字。”
说完,他拂去袖口的雪,往前头走去了。原是港口前新的轮渡又停住了,远处的几个车夫一拥而上,袁瑞谦逊地往后头一退,仿佛思索了一番,才继续往上走近了些。
船下有人惊诧地高喊道:“袁瑞先生?”
是谁又认出袁瑞来。玉生回眼望去,袁瑞的黑色身躯已融入了雪天仍赤膊的车夫中,她将伞举低了一些,鞋子湿了一半也不要紧,还没有浸到里头长袜去。她走快了些,因船停之后周遭开始嚷声不绝。
忽然,有人唤她:“玉玉。”
“慢一些走。”
玉生侧目匆匆望上一眼,发觉只是唤一个相似名字的女人。她从那艘轮渡下来,挺着孕肚缓慢地走过了玉生的身边,她的腰间被一个年老、瘦小的男人紧握着。分不清是她丈夫或是父亲。
玉生一怔,停在车前,因那女人在举步维艰之时忽然倒在了雪地里。男人脱下西洋镜框来开始不停地呼救,唤来了一个又一个刚从船上下来的男人女人,仿佛将俩人包围起来了。
男人不知为什么喊道:“美莲,你愣着做什么?”
终于,一个和那男人一般老的女人走了出来,她仍盘最老式的后髻,千万缕发丝扣紧在那对小小鸳鸯发佩。她面无神色地望着另一个女人的孕肚,然后半跪了下来,她为那女人喂水,随后并将自己的毛领脱了下来,轻轻围住那女人的脖颈。
“坐那么长时间的船,难免不舒服。”
她摸着那女人的头,将她的头放在自己的怀中,仿佛是母亲与女儿。
但她又注了一句道:“车在外面等,三妹我照看着,爷得去唤车开过来些。”
这样年龄悬殊的两个女人,算什么姐妹呢。原只是一个妻,一个妾,如今仍有许许多多重婚的男人,十几年前娶一个,十几年后再娶一个,或者许多个。瘦小的男人在离去前仍依依不舍地望了一眼年轻的女人面孔,眼里的浓情不免有些荒唐的意味。
玉生一怔,然后回过脸来,她重又上了车。
今天的港口分外热闹,实际这是玉生第一次到港口来。她收紧了手中的羊绒外衣,这时拉起一半的帘外笛声、车声、人声散去,只余下轻轻的脚步声。人的双脚踏在薄薄的雪中,落了一个个深沟高垒的脚印,而后又迅速被细雪覆去。
脚步声越来越近,仿佛近在咫尺,于是玉生抬起眼来忽地一望——那帘外的世界不知何时映出一张,或者是半张脸,又或者只是一双黑的发了蓝的浓郁双眼,他几乎不像是一个中国男人。
因他正无礼地、大胆地望着她道:“你好,我要和你一同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