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生思索了一会儿,方下了车。她的双脚落在下了大雨的地面,立即湿了一半鞋袜,即便李文树将伞撑得很低,那几滴冰冷的雨水也迅速划过她的脸。她不由得想皱一皱眉,忍住了,只是紧挽了李文树的手臂,往那扇半开着的柏木大门中走了进去。

    门内寂静无比。

    玉生记起爸爸的布庄,似乎也常常这样寂静,如果没有人唤爱乔,爱乔就躲在那柜台底下刺一朵朵布绒花。当下她张了张嘴想要唤“爱乔”,但忽然记起来自己已不在南京了,于是缄默了,只等着李文树的皮鞋声轻轻地惊动了人。

    有人拉了电灯,晦暗的柜台一格格亮了过去,照亮柜上一匹匹朱红柳绿。灯火之下一个中年男子从柜后走出来,尖长的面孔并不年轻,似乎比李文树还要年长几岁,他的脖颈上绕了一条长布尺,他仿佛在比着自己的双臂。接着,他扯了一把穿在他身上宽大许多的长褂袖口,从中他取出一双四边框戴上了,便又踱步到大门左右的两屏大窗,将黑帘拉起,窥见了外头正一场大雨。

    他望着雨道:“您要做什么衣服?”

    玉生道:“我来选一匹布,自己做。”

    他笑一声,回过眼来,先望见了高扬着脸,但面无神色的李文树,越过他,是他身后淡淡笑着的玉生。

    玉生注道:“安华姑妈留了两匹布在这里。”

    原来那黑帘下藏了一张软皮长椅,男人坐了下来,并没有立即回玉生的话。然后,他唤了一声道:“李先生,请先坐一坐。”

    玉生环顾四周,除几张柜台外和一张长衣镜外再没有多的东西、多的人。他的那张软皮长椅前也只放了另一张小小的圆台,台上沸水滚茶,他正倒着茶。

    正倒着,他低低声道:“李太太的围脖是裘毛的。”

    玉生怔了怔,还未回话。

    李文树道:“是的。”

    李文树回了他的话道:“这条围脖还是许久之前让你做了寄去英国的,我因总戴着那条旧的,一次也没有戴上这条新的,如今娶了太太,彼此都能戴着了。”

    玉生被他握着手在那张长椅上坐了下来,长椅正对着衣镜,镜中她望见男人从褂子中又取出来了一包西洋烟草,他打开来,又递给了李文树,但李文树只是不接。

    “裕安。”

    李文树像是唤了他的名字。

    “你太太呢?”

    “早病死了。”

    李文树的神色淡淡的,并不再问什么。

    于是裕安将那包西洋烟草重放了回去,忽地道:“李太太的年纪仿佛很小。”

    李文树道:“比我要小一些。”

    裕安端起热茶,只放在她与他的跟前,低了低脸示意着。

    “小多少呢?”

    “十二岁。”

    裕安笑了笑,道:“十七八岁的年纪,安华怎么想到要将两匹麻布留给李太太。”

    玉生终于出了声。

    她问他道:“是什么颜色的麻布?”

    他答道:“汉麻之本色,那样的颜色,是难提上什么图纹的。”

    玉生微笑道:“方便的话,请您给我看一看。”

    帘外忽然闪过一声轰鸣,轰鸣过后,裕安起了身,缓缓走到柜前,低下身去。仿佛又有开锁、落锁的声,一声接过一声,一个琐接过一个琐,直至他再站起来,手里头已捧了一匹上等的麻布。

    玉生只远远看着,也觉得是上等。

    他走近来,便更看得出,是丝与麻的交织,所以色泽柔和洁亮似珍珠,触手温软细腻如宝玉,是还没有沾染上一丝染料的本质,细看,千丝万缕中只暗藏了两颗宝蓝盘扣。这匹布似乎已注下要做旗装的宿命。

    玉生望了又望。

    裕安道:“李太太,请站起身来,我为你量一量,你再告诉我如何做这匹布。”

    玉生抬了抬眼,望向他道:“不用了,请您将它给我就是了。”

    裕安怔了一怔。

    李文树道:“你说的做新裙装,原来是你自己做。”

    裕安的双手低了下来,直将这匹麻布捧到了玉生的手中。她似乎更瘦了一些,坐下来时腹部都微微缩了进去,即便里衣夹了绒,手臂仍是十分纤细的。

    玉生道:“或者请您再为我量一量,我上次量身还是几个月前。”

    裕安点一点头,取下了脖颈的长布尺。

    “身长5尺一。”

    玉生在镜前回过眼来,不知为什么她忽然望向李文树。李文树却低着眼,不知在望什么,像是在望他的皮鞋,又像是望他手上的时间。

    “腰身2尺。”

    裕安取来纸笔,写了下来。接着他将纸与那块长布尺一起包好了,递向玉生。即便玉生自己做成衣,也是需要尺的,如果她来日身形有所变化,仍是需要尺来发觉的。

    李文树的双眼最终落在了另一件绸面褂子上。

    正挂在柜顶,似乎做好了样式,但还没有上扣的马甲褂子。李文树望着它,注了一句道:“裕安,这一件也请你取下来。”

    而玉生后来也仍不知道那匹麻布的价钱,她在南京带来的所有钱物在上海仿佛成了废纸,在李文树身旁是花不出去,也不必花出去的。她同样不知道李文树原带了许多礼物来宝山,他的车后整齐放了一个个精细的绒面盒子,直至他将那匹包好的麻布与褂子放上车时,她才忽然望见了,那干净的盒面,兴许是梅娣一一擦拭过了。

    李文树同裕安道别后,重拉下了车帘。

    然后,李文树便细细道:“小叔叔的十四位太太,有的喜欢宝石、有的喜欢黄金,我让梅娣选了十四份,无论宝石与黄金,那礼单写的都是你的名字,她们自然笑纳。”

    玉生道:“你难道早想好要到小叔叔家吃饭吗?”

    李文树道:“不需要早想好,我从英国带回来最多的东西,就是宝石和黄金,所以这样的礼物并不需要提前准备。”

    玉生心想低声说一句自己不懂礼数,但并没有说出口,即是夫妻,他的礼数也不正是她的礼数了吗,也不必多此一句分了彼此了。

    转了话头,她问他道:“还会有人娶十四位太太吗?”

    他淡淡回道:“会——”

    而后,忽然注道:“就像我和爱蓝,也不是一个母亲生的,爱蓝的母亲是我父亲的第四位太太,也是唯一为我父亲生了孩子的姨太太。”

    玉生惊了惊,一时间失了言语。

    李文树重又道:“家里只有爱蓝不知道,她母亲生她不久后过世了,所以一直将她的母亲称作是从前的李太太。与其等着梅娣有一天告诉你,我倒应该先和你说明白,你是爱蓝的嫂嫂,我的妻子。”

    雨声渐渐地停住了。

    寂静之中,玉生低了低声,回道:“但我不该告诉爱蓝。”

    李文树道:“是,对于爱蓝那是最不要紧的事。”

    灰白的天光在李文树的车子停止之后钻了出来,行驶许久,实际也只到正午时分。玉生睁了睁眼,远远望去密密的草木好似青色的云,悬浮着,随着乌云游走在一道长坡上的宅楼,此起彼伏的楼宇高墙更像片片山脉,有人在山头、有人在山下、有人在山中,缩的小小的人影不紧不慢地,滑桥般下了山。走得近了,玉生方看见人,那是人拉着人,一辆小小的人力车,一个人拉着另两个人,车前的人一言不发,车内的人拉长了笑眼,接着便下了车。

    “大少爷,大少太太。”

    玉生不知他们唤自己。

    李文树却回了话道:“请乘车,太太。”

    也不知回了谁的话,玉生回过眼去,李文树也正注视着她。她与他坐过同一辆人力车,也是像这样躲进车篷下,比肩坐着,跌宕中双臂、肩颈紧紧依着,今时今日再坐,已经没有了羞赧的理由,他握着她的手,紧握着,似乎只是怕车身摇曳。

    下坡容易上坡难。玉生从前不觉得人力车原来这样慢,慢到她心里暗暗数起那高墙、楼房,延绵不绝却数不完一样。

    然后玉生才发觉,原来那十四位女人也是数不完的。她无法数清那每一张脸,每一个名字,谁是大太太,又谁是二太太呢,最小的十四太太又是谁?所以玉生便明白了,原来女人有时也如高墙,也如山脉,相连时,墙不是墙,山也不是山了,只是一片片黑一片片灰了,于是名号便不重要了,她只管叫每一个女人都是“太太”了。

    直至李文树唤住了一个女人,他只唤她道:“婶婶。”

    玉生才望见了那样具象的面貌。与安华姑妈相仿的年龄,但神色衰老许多一样,她披了一件毛领披肩,紫红的毛色将她那张方圆脸更衬得红润,看细了,也只是重重的脂粉,失了人脸本来的颜色。

    她圆润硕大的双眼转了转虚无的泪珠,道:“梅娣打电话来过了,我一直在这儿等着呀。”

    开了口,又是那样细地娇地声。玉生想起与安华姑妈喝茶时,在茶楼中听过的上海女人,她们的声音正是这样千回百转。

    她忽然地望向她。

    接着,她问玉生道:“你的眉毛很好看,用什么画的?”

    玉生笑道:“婶婶,我并没有画眉。”

    她怔一怔,再问道:“哦,你就是文树的太太?”

    她便走来了。近在咫尺时,虽然那神色也仍是疲惫的,但掩不了她本质的美丽容貌,玉生低下眼来望着她紧握住自己的双手,和李文树一样,她的双手也那样漂亮,后来玉生去望爱蓝的双手、李成笙的双手、安华姑妈的双手、安华姑妈口中曾提过的那位四姑奶奶的双手——无一不漂亮。

    “你叫什么呢?”

    “玉生。”

    她的双手不曾放开玉生的手。直至坐了下来,在那张如同刚从一艘洋船上卸下来的琴脚金长椅上对坐下来,人坐在椅上,又仿佛浮在了海面。玉生觉得自己的腰肢陷下一半去,于是即便坐着,也觉着累了。

    她又问她道:“几岁呢?”

    “十八岁。”

    她是故意地,惊诧道:“巧了,和十四同岁。”

    玉生或许要问,谁是十四呢?李文树坐在了玉生身侧,忽然笑了笑,断了俩人的话头。

    李文树问她道:“婶婶,听蒋少成说,他认得十四太太。”

    “自然认得,去年这个时候十四还在他蒋少成的大洋歌厅里唱歌呢。”

    偌大的厅面只余下三个人,那一具具或纤细或丰腴的身躯沿着转梯早上了楼去,巨大的电灯悬挂在绘满金黄卷草图纹的天顶,灯火亮如日光,照见她们离去时那恭敬的笑脸,她们不像她,不像这唯一的大太太,她们的神色并不疲惫,也并不从容。

    玉生想,她口中的“十四”,是最后一个上楼去的女人。只有她是不穿旗袍的,她穿着一件宽松的洋裙,覆住了她微微隆起的腹部。

    “七个月了,这是爷的第十二个孩子。”

    大太太注道:“十二和十一的肚子便很不争气,只各生养下来一个!老四和老六不用说,如今也不指望她们生养了。只盼着十四争气些得个男丁,并不是重男轻女呀,只是十二个孩子,总不能永远只有我们成钧一个独生子,有个弟弟,以后总能分担一些的呀——噢,我读成钧从英国写回来的信,他说他常与你照应,凡事总指教你。他用功吗?文树,他是你最小最亲的弟弟,你总是要疼他的呀。”

    玉生窥见李文树只是静默着,仿佛听了许多,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进去。

    无意地,玉生侧了侧眼望向了厅墙旁那屏站立的摆钟,就连钟面也是金色的,或者是真的黄金,它在她的注视中走向了正午十二点钟。

    大太太终于松开了她的手,再次惊诧道:“应是要开午饭了!”

    那张色泽璀璨的餐桌更像是一张永不停止转动的圆盘,如果忽然停住了,也只是被其中一位太太的镯子碰到了桌边,她收回了手,又立即推了回去,流水般的席面被推了上去,直至再摆不上任何一道浮华的菜色,才真正停了下来。一切仿佛都停在了一个男人的眼前,他的眉眼毛发都已老去了,和大太太一样老,但他的齿牙仍是洁白的,衣着仍是上等无比的,多么像李文树一派的作风。只等着他的十四位太太上齐了座,他才从其中一位太太递过来的玻璃杯子中抬起眼来,然后他冷冰冰地,戴上了只有大太太递来的餐巾。

    “小叔叔。”

    紧接着,他在李文树的呼声中回过了一整张脸来。

    玉生不知为什么,竟认为这张脸在哪里曾见过的,后来才记起,原是在公馆里,那张最大的画像上,那是李金山的画像。

    大太太的声音像是永远不会停下,她在餐盘的流动声中,也要开了口道:“玉生便是文树的新婚太太,您瞧,坐在那里,眉毛最好看的一个就是了。”

    他变了脸,露出齿牙,向玉生笑了一笑。

    玉生便也笑了笑,周遭的一切都是缄默的,她在缄默中学着李文树唤了唤他:“小叔叔。”

    在南京时,在过往的十几年,她从没有上过这样拥挤的餐桌。她爸爸林世平是独生子,一张桌面即便坐满了人,也不过是孙曼琳一家来吃饭。

    十四太太在这个时候咳嗽了起来,小叔叔的脸即刻浮现担忧的神色,他浓郁的眉毛皱了皱,不知质问着谁,冷冷道:“不是说早上请医生来了吗?”

    大太太也一同皱起眉来,她起了身,苦着脸走向十四太太,一手握住了她的肩膀,道:“来是来了,冒着大雨也请来了,但您看我们十四,吃也吃不下,早上吃的药也吐了一半,第一次怀孕,总是要难过的。”

    玉生望见十四太太,她垂着眼,病中削瘦的双颊只是煞白,真让人怜悯。

    于是玉生忽然道:“我手包里有一瓶枇杷膏。”

    没有转眼去看众人的神色,玉生对着桌旁站着的一位女人招了招手,又劳烦她取来自己放在前厅的手包。

    女人取来了,递给她时道:“少太太。”

    玉生开了手包,将里面仅剩的半瓶枇杷露给了十四太太。她想着,爱乔以后定会为她从南京再寄来许多,而且自到上海后她不知为什么也少咳嗽了。

    十四太太开了声,她的声音莺歌般轻柔,道:“少太太,这怎么好呢。”

    十四太太接过玉生的枇杷膏时,将玉生的手握了一握。玉生低眼去望,望见她隆起的腹部,玉生从没有想过自己会这样早结了婚,更不知道有许多像十四太太这样的女人,与自己同岁便做了别人的第十四位太太,又为他有了孩子。

    小叔叔道:“两个人伺候十四太太午睡去,另派人去请医生,请更好的医生来。”

    仿佛只有大太太可以回话。

    她低了低脸,道:“好,我正是要这么说呢。”

    于是十四太太便退了席。她离去时向玉生最后笑了一笑,那笑少不了病中难受的滋味。

    李文树正在玉生身旁轻声道:“如果你也觉着累了,便休息会再去马场。”

    玉生附耳回道:“不用了。”

    早起的困倦也被一场场暴雨消磨尽了,重重宅楼所连成的山脉阻住了片刻的雨声,人坐在金光灿烂的厅面中,只听见了那摆钟的鸣声,随着一双双女式皮鞋走过去,归于平静。玉生也看不见大太太了,她同其余的太太都上了楼,紧接着,便又传来了潺潺的茶水声和女人的嗔怪声,但融着融着,最终融成一片牌桌上的低语。

    “每天也就这点乐子了。”

    小叔叔闭了闭眼,他将自己的嘴放在了一只细长的烟筒上。

    吞云吐雾间,再睁开,他唤李文树道:“你回来很久了。”

    “不过半月。”

    他又问道:“成笙呢?他曾说过等你回来那天,他要自己到宁波去做生意。”

    李文树道:“丢了十几年的东西,朝夕之间怎么能捡回来,所以我要仍请成笙留下来为我打理一些事,这也是几位伯父的意思。”

    小叔叔忽然笑了笑。

    “死几个了?”

    玉生一怔。

    他缓缓注一句道:“那几个老古董如今死掉几个了?前年还是去年,我去了两趟吊丧,就是忘记是谁了,也不知道谁还活着。”

    李文树微笑着,并不回话。

    “小叔叔还是欣赏成笙的——”

    李文树转了话头,道:“毕竟他为您的金行力挽狂澜过,去年您去吊丧时,他不是还在丧礼上,帮着您把一大批黄金卖给了一个美国人。”

    “他告诉你的?”

    “您寄给我的信上写了。”

    “哦,我忘了。”

    他仍然抽着烟,并且抽得更浓、更烈。玉生一点点吸着鼻腔,企图不发出一点儿动静来,直至无意间转回脸去,故意地,望了一眼厅门外的风雨。

    李文树道:“太太,你的最后一件礼还没有送出去。”

    玉生转回眼来,注视着李文树。然后,玉生手中的绸盒便接过了李文树的手,被推到了小叔叔的眼前,他透过烟筒管子向下望了望,望见一双女人的手拆开绸盒,里头放了一件李文树请裕安装了双扣的长褂,那褂面是绸缎料子,被厅里的金光照着,那褂上的浮云图纹也发着光了,金云祥瑞之气,他自然是这样想了。

    但他笑道:“这样的礼,等到新年再送或许更应景——你过来,玉生,我唯一的侄媳,我回你一件礼。”

    他的长烟筒放下了。

    那位为玉生取手包的女人走上前来,她的双手平端着一个锁金圆盘,略低了低,才望见盘中原来放了一对金镯子,硕大而圆满,镯扣处各镶了两颗宝玉珠子,碧玉颜色总算挡了一些金的俗气。他取下来,唤着玉生,要她伸出双手来。

    玉生道:“贵重极了。”

    李文树的双眼只淡淡地望过一对金镯。

    放下圆盘的女人在小叔叔的示意下,轻轻捧住了玉生的双手,她替他戴上了送给玉生的金镯,那镯身沉重无比,更像是枷锁般扣住了玉生的手心。

    她张着双手,回过眼来,她望向近在咫尺的李文树。

    李文树道:“太太,等会见了波斯,它也会喜欢你这对金镯。”

    于是小叔叔便大笑了起来,笑出了声。

    “不用她来告诉我你的太太叫做玉生,早在你们的轮渡还没抵达上海时,我便做好了这对金镯,加好了这两颗宝玉。”

    他的长烟筒又拿了上来,指向她手中的镯身,注道:“玉生,多配你。”

章节目录

一场婚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小小飞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小飞象并收藏一场婚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