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树正要去往高淳前,专吩咐了另一辆车的汽车夫,道:“去时不要经过湖旁,那里下雪结冰,比别的路段要冷。”
它将要行驶到玄武的寿宴。玉生坐在汽车上望着他,又问了一遍道:“你不和我同去吗?”
“高淳的马场今日有赛马,如果要问话,坐在赛马场上问是最容易的。”
李文树低了低身,将手伸到车中去握了握她的手,握着冷,便将她借他的那只手套还了回去,笑一笑,示意要她戴着。
林世平送到门前来,匆匆嘱咐道:“贺礼已送到孙家去了,我今日要到商会,难能脱身,要请你为我致歉,玉玉。”
玉生系紧了手套,将藏在其中的戒指挪了挪,方垂下手,道了别,放下了车帘。帘外的南京是银装素裹的,细雪从昨天夜里一直下到现在,比大雪更让人觉得刺冷。李文树的手仿佛总是这样暖的,夜里碰到他的手,倒像捧住了那只落在公馆的暖手炉子。
“曼琳小姐坐什么车来?”
车上她问汽车夫的话,却没有得到回应。汽车夫将脸转过去,只道:“您坐稳些,前面雪化了,路滑的很。”
玉生道:“南京是什么时候下雪的?”
汽车夫道:“四五天前开始下大雪,这几日转小了,更冻人。”
玉生道:“下了雪,女子剧院还开着吗?”
明明没有驶过那个女子剧院,为什么这样问呢?汽车夫不解,回道:“早不开了,自半月前孙小姐没去就不开了。”
话出口才觉错,汽车夫不再回话了。他坐高了看路,望见前方有两辆汽车并列跟着,便从中小心翼翼驶出一条道来,从中开过去,路是真滑的,险些磨到那油亮的车尾。汽车夫想,这是进口的顶好的汽车,比自己开的这一辆更昂贵些,他要到能开这辆车,一辈子当个汽车夫又有什么干系呢。这样想着,他不免将脸扭转去飞快地望一眼,那一望,那辆车前开车的竟是他从前的“同僚”,从前也在孙家做汽车夫的。
坐的那两个主人是谁?一个是贵太太的样子,斗笠一样的绒帽遮住了脸,另一个披了件油亮的灰狐毛外衣,汽车夫的眼是最尖的,望到里头去,里头穿了军服,还是个长官!年岁倒不怎么大。这人真是飞黄腾达了,给长官开车了。
玉生见汽车夫笑着对另一辆车点点头,却全然不知他内心的活动。只是车帘飘动,她扬起手要去锁住,忽然见一双男子的眼睛在注视她。
驶过滑地,车子开快了。她并没有望见是什么男子。
“太太,您的伞。”
汽车停驻在玄武的小楼门前,汽车夫为她开了门,似乎要做离去的打算。他拿了伞,但玉生不知自己带了伞,后来汽车夫便注说,那是李先生叮嘱的。
孙曼琳从前带她来过,度暑假时,两人在这个暑热不袭,独有凉风的花园地住过一夜。玉生是从不爱在外头留宿的,睁着眼等天白,听她说了一夜的话。那时孙曼琳刚刚结识一名剧院演员,本是富商子弟,反叛去了剧院,性格是极其大胆的。孙曼琳本是那样中意他的大胆,有一日他放肆了,竟扬言要和她结婚,她觉得实在荒唐,分了手,为了治情伤,便邀了玉生在这栋小楼度了一个极短的假。假日后不久孙曼琳结识了兰西,而如今竟发展到如此地步,真是当初如何也想不到的。
走到门前,即刻有人开了门来迎,张口便唤道:“玉生小姐。”
玄武这边的佣仆另请了人照看着,不知道外面的故事,所以记忆仍停在了几个月之前。哪里知道朝令夕改,“小姐”成了“太太”,名号也由“林”换“李”了。年岁稍小一些的一个女孩子来接玉生手中的伞,笑着说道:“玉生小姐,您看鱼去吗?”
玉生道:“什么鱼。”
“红鲤鱼,紫鸳鸯,锢在后院的池子里。”
玉生正要回话,后头孙承安迎上来了。
“入厅面坐。”
孙承安今日倒穿了一件松花长褂子,褂边施金点彩,衬得他的脸色更漂亮。不如说是只要与孙曼琳有一点点相似的相貌,都难逃过漂亮的命运,即便做个男人。玉生少见他这样穿着,忽然一见觉得怪异得很,如果穿着坐在孙家那个英国旅店似的厅面,只怕要比她与李文树的那一张婚照更加“四不像”了。
幸而玄武小楼的厅面并没有做什么改动,迎客椅仍是黄花梨福寿纹,左右摆下八张,只各新添了黄皮沙发软垫,这里不是宴客的地方,要走到里厅去,今日供了各式样的冬季鲜花,除去食色香气,便是花香。玉生随着孙承安进到里厅,迎面走过许多不熟络的来客,游走到最里一张柚木双人圈椅坐下,那张椅子她与孙曼琳曾坐过,孙曼琳曾懒懒地半躺着,在上面为一只只手指涂过紫红的甲面。她是最爱紫颜色的。
玉生坐下了,旁的位子仍空着,如在蒋太太的话厅,再没有人坐下来。
但这里的来客是认得她的,知道她的名号“玉生小姐”,如今变换成“李太太”,仿佛一下子遥远了许多,她是从上海来的太太了。偶然对上那么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也只是笑一笑,没有什么话。
“这里可有人坐吗?”
忽然有人对她说话,她回过脸去,竟是一张陌生面孔。
他披了一件深灰,几乎是黑色的羊绒长衣,但细看,又是藏蓝颜色的。他拉一拉紧外衣领子,不待她回话,他便坐下来,问道:“是孙小姐?”
玉生只道:“不是的。”
如果他换了那件外衣的颜色,再细看那张净白文雅的面孔,不难想,他应该是学生,但他转回身来,身姿倒是宽厚高大的,这又像已过了学生的年纪。直至他的绿皮靴子停在玉生的旗袍边,挪了挪,坐远了一些,他方对玉生笑了一笑。
玉生道:“您是说曼琳小姐。”
男人道:“像是唤作曼琳。”
玉生淡淡笑道:“您尊称。”
男人道:“秦骏——家中人唤我骏生。”
同有一个“生”字,玉生正要说巧合,却有人来上茶。茶盘迎到两人身边来,都相让着。
上茶的人便唤道:“李——”
话未说完,不知为什么盘边一滑,茶盘险些脱了手。所幸秦骏飞快将热茶挥洒了出去,落在一片空荡荡的地毯上,滚烫的茶水只烫着毯面,不至于伤着谁。
上茶的人惊出一身冷汗,不住低着脸忙道:“秦大爷,秦大爷!真谢谢您!真对不起!我简直有罪。”
秦骏仍然笑眼弯弯,道:“马有失蹄人有失手,这不能算什么罪过。”
而后,旁的人摆一摆手,示意着,大可以去上新茶了。
玉生望了望他有些发红的手腕,将自己带来的帕巾递过去,那帕巾本是在公馆装错的,带成了这一条夏季用的丝巾,如今的天气是不能用的。只是此时此刻倒适宜。
“多谢李小姐。”
玉生只是望他敷着帕巾,并不去驳他的话。什么李小姐呢,她并不姓李。
“秦大爷,这是什么称呼?”
这却不是玉生回的话。玉生转回眼一望,望见说话的是一位十足高雅的太太,她的短发像蝴蝶兰的花叶一样卷而疏散得贴在颊面,说着话时,润红的双颊便颤一颤,接着,露出整齐的一排白齿,收起笑后,便留下双唇间饱满的紫红颜色。
孙曼琳像是说过的,紫红才是永不褪色的唇红。
她脖颈上那一条短绒围脖,玉生似乎见过了,在爱乔的手中。随后,秦骏呼唤她道:“姨妈,请坐——这是李小姐。”
他为她做引荐,却用了她人的名号。
玉生仍不为己正名,所谓的“太太”与“小姐”,无谓是虚称一个。于是当下便笑一笑,起了身来,玉生道:“请您入座。”
太太笑道:“我像是来打扰的了。”
玉生仍笑笑,为她接过盘中的热茶后便离去了。秦骏仿佛在身后唤了唤她,但她已听不见了,只因孙承安请了洋人歌剧团,正在厅面上搭起场子唱贺歌呢。一瞬间玉生觉得自己又回过那一间英国旅店中去了,口里仍喝着中国的茶叶,睁开眼,却看见另一番奇珍丽景。拥有和兰西一样金色头发的男人走下台面来,擦身而过,孙承安只是懒懒地望他,玉生如今才明白,在孙曼琳的家中,生了金头发也无非是一个贵气些的佣仆。
孙守业往往来来正忙着收下许多恭贺。一直喧闹到正午时分,开了宴,贺歌唱罢,收了场,另推过一张张八足圆餐台,朱红绒布铺满台面,各摆下圆凳,依主次摆开,足有十三张桌面。最正中一张仅六人入座,留了玉生一座,但后面玉生并没有入座,她的咳嗽回到南京后又犯了,花香四溢,粉尘烟火一时间令她不可抑制咳出声来。孙承安忙唤人煮了梨羹,又在后院叫人收拾一间房间出来,玉生在那里道着歉意。
“你歇一歇,等你好了再罚你酒。”
玉生走进房间,忽地道:“曼琳也没在这里。”
孙承安道:“没人说过她在这。”
孙承安叫了人来,原是引玉生进门的两人。梨羹煮好了,一人端到跟前来,待孙承安走后,一个女孩向玉生道:“太太,她们说,应当唤太太了。”
“这没有什么分别。”
玉生笑一笑,回了她的话。而后,门外又传来脚步声,那脚步声很响很重,像是穿靴的,高大的男人发出来的声音,并不像是李文树。如今一朝成了夫妻,玉生暗暗笑自己,能分辨他的脚步声了。
来人发话道:“李小姐。”
竟是秦骏。他轻敲门,注道:“很打扰你,但你走得急,忘了你送我治伤的帕巾。”
玉生推开门来,道:“一条帕巾能治什么伤呢。”
送出去的东西,又是已被用过了的,玉生是从不收回来的。于是她当下笑笑只要将帕巾赠他,他起初是推辞的,后来想是觉得太过推脱显得实在做作,便道了谢收下来,又将双手伸入那身军服口袋里搜索一番,最终无果。
秦骏道:“李小姐,请你记着,我欠你一个回礼。”
“一条帕巾而已,不值得欠回礼。”
“这是很好的料子。”
细雪自起早到现在仍没有停。玉生因道:“本来这样的天气,这样一条冷冰冰的帕巾是算不上什么好料子的,只是您被烫到的当下用着它,才是它的福音。这是彼此成全的事情,谈什么回礼,回谁的礼呢。”
不待秦骏回话,玉生注道:“您收着吧,下回再见。”
秦骏道:“你要走了,李小姐。”
玉生没有再回话了。
她忽然想起她们说的新养的鱼,于是她穿了过廊,径直要走到后院池旁,但没有走到尽头。后面孙承安拦住她时,前厅已闹开了,说是孙曼琳小姐进了医院,肠胃上有什么大毛病,医院打电话来说危在旦夕呢。于是寿宴也不做了,孙守业走后,如树倒猢狲散,只留下冷冰冰的贺礼,圆的方的盒子都有,只待人收了起来做那间“英国旅社”的馆藏。
孙承安道:“不吃不喝的,怎么会不生病呢。”
玉生欲上他的车,他却并没有搭一程的意思,将原因推到了她的咳疾上去,仍打趣着说,两个病人何必互相探望呢。当下玉生只得乘了车回去,心中是不安宁的。
夜里翻过许多次身,直至将李文树惊醒。他道:“太太要去,就去,此刻就去。”
说完,就要起身披外衣。
玉生挽住他的手臂,道:“天要亮了。”
那时不知是七点钟,或是八点钟,雪稍停了一会儿。爱乔不知从哪唤来一辆人力车,那车轮子坚硬如钢铁,碾过重重积雪,车夫用他无穷的力量又拉过深沟高垒的雪地,来到新街口的西方医院门前。玉生再抵上李文树的肩头,已不需躲着了,于是抬起眼来望他,见他面上淡淡的,只低眼望自己的手掌。
“这个戒指粗了些。”
“我戴着正好。”
“不是指环,是指面,我要叫人重做两个新的。”
玉生不回他的话,也累得说上一句“是戴不完的”。她此刻只觉得他是很冷漠的,仿佛他从没有见过孙曼琳,亦不知道她得了病,现在是来探病。
人力车停驻时,正遇见孙承安出来。李文树迎面见他,道:“承安先生,实在受累。”
孙承安颔首,道:“这话倒应该是我说给你的,你为我找的医生,昨日深夜从扬州那边坐了船过来,奔波疲倦,直等到曼琳早晨醒来他才睡去。”
李文树道:“曼琳小姐没事是最好的。”
而玉生再望见孙曼琳时,却觉得她的病还生着,是没有好的。她瘦了许多,眼皮上的紫红也坠到眼下去了,深深浅浅的,像游走的鱼尾一样挣扎着,水花几近垂落腮间。望真切了,才发觉她在流泪,来了医生问她,她也只说是疼的,内里像是有刀子在搅动,仍是疼的睡不着,也吃不下什么。
正说着话,她忽地望见玉生。
眼泪更是止不住,流不完了。她问她道:“你几时坐船回来?”
玉生道:“不知道。”
孙曼琳道:“什么?”
玉生道:“我不知道你变成这般模样。”
孙曼琳泪仍流着,声如细蚊,道:“我既没有挂到墙上去,仍站在你面前,你就认不出了吗?你看,没有脂粉上去,脸就是这样的煞白。”
她去握住她的双手,又怕冻着她,她的手和李文树一样是温暖的,于是又松开来。玉生将手放到她耳后去,去抓那一缕缕的碎发。
她也不知道她几时将头发又剪短了。
“来做什么?”
“探望你。”
“我有什么好探望。”
病中的人总是多伤感的话,玉生本想这样想,却总踏不出双脚走开。她在床前静坐到细雪又下起来,李文树那时已叫人唤来返程的车。
李文树略问侯过孙曼琳,而后只是平静地望她,道:“曼琳小姐,我们要走了,再晚恐怕雪会更大,你病中要多保暖——来,这条披肩是我太太专程为你带的。”
那一条短绒披肩,确是她为她做的。她却不曾想过在这个病房中送她。
玉生最后望一望孙曼琳,只见她将披肩翻过一面,不立即戴上,只是怔怔地望着。后面,是坐到车上,或是回到了家中,李文树向她注道:“披肩上是兰西托的信。”
于是玉生方恍然大悟,她所匆匆瞥过以为是绣乱了的图纹,原只是密密麻麻的洋文。
那之后大约一两日,南京的细雪开始有转为暴雪的苗头。李文树还未收到高淳的来信前,兰西被遣回的消息便登了报,所谓的叛国罪被查清了,但缥缈的如雪花一样的罪名仍然落到了兰西的头上去,他不能再留在中国。
“他不能再留在中国。”
李文树独自去见了见孙曼琳,转了兰西的第二封,亦是最后一封信,便道:“如果他想活着,他就不能再留在中国。”
它将要行驶到玄武的寿宴。玉生坐在汽车上望着他,又问了一遍道:“你不和我同去吗?”
“高淳的马场今日有赛马,如果要问话,坐在赛马场上问是最容易的。”
李文树低了低身,将手伸到车中去握了握她的手,握着冷,便将她借他的那只手套还了回去,笑一笑,示意要她戴着。
林世平送到门前来,匆匆嘱咐道:“贺礼已送到孙家去了,我今日要到商会,难能脱身,要请你为我致歉,玉玉。”
玉生系紧了手套,将藏在其中的戒指挪了挪,方垂下手,道了别,放下了车帘。帘外的南京是银装素裹的,细雪从昨天夜里一直下到现在,比大雪更让人觉得刺冷。李文树的手仿佛总是这样暖的,夜里碰到他的手,倒像捧住了那只落在公馆的暖手炉子。
“曼琳小姐坐什么车来?”
车上她问汽车夫的话,却没有得到回应。汽车夫将脸转过去,只道:“您坐稳些,前面雪化了,路滑的很。”
玉生道:“南京是什么时候下雪的?”
汽车夫道:“四五天前开始下大雪,这几日转小了,更冻人。”
玉生道:“下了雪,女子剧院还开着吗?”
明明没有驶过那个女子剧院,为什么这样问呢?汽车夫不解,回道:“早不开了,自半月前孙小姐没去就不开了。”
话出口才觉错,汽车夫不再回话了。他坐高了看路,望见前方有两辆汽车并列跟着,便从中小心翼翼驶出一条道来,从中开过去,路是真滑的,险些磨到那油亮的车尾。汽车夫想,这是进口的顶好的汽车,比自己开的这一辆更昂贵些,他要到能开这辆车,一辈子当个汽车夫又有什么干系呢。这样想着,他不免将脸扭转去飞快地望一眼,那一望,那辆车前开车的竟是他从前的“同僚”,从前也在孙家做汽车夫的。
坐的那两个主人是谁?一个是贵太太的样子,斗笠一样的绒帽遮住了脸,另一个披了件油亮的灰狐毛外衣,汽车夫的眼是最尖的,望到里头去,里头穿了军服,还是个长官!年岁倒不怎么大。这人真是飞黄腾达了,给长官开车了。
玉生见汽车夫笑着对另一辆车点点头,却全然不知他内心的活动。只是车帘飘动,她扬起手要去锁住,忽然见一双男子的眼睛在注视她。
驶过滑地,车子开快了。她并没有望见是什么男子。
“太太,您的伞。”
汽车停驻在玄武的小楼门前,汽车夫为她开了门,似乎要做离去的打算。他拿了伞,但玉生不知自己带了伞,后来汽车夫便注说,那是李先生叮嘱的。
孙曼琳从前带她来过,度暑假时,两人在这个暑热不袭,独有凉风的花园地住过一夜。玉生是从不爱在外头留宿的,睁着眼等天白,听她说了一夜的话。那时孙曼琳刚刚结识一名剧院演员,本是富商子弟,反叛去了剧院,性格是极其大胆的。孙曼琳本是那样中意他的大胆,有一日他放肆了,竟扬言要和她结婚,她觉得实在荒唐,分了手,为了治情伤,便邀了玉生在这栋小楼度了一个极短的假。假日后不久孙曼琳结识了兰西,而如今竟发展到如此地步,真是当初如何也想不到的。
走到门前,即刻有人开了门来迎,张口便唤道:“玉生小姐。”
玄武这边的佣仆另请了人照看着,不知道外面的故事,所以记忆仍停在了几个月之前。哪里知道朝令夕改,“小姐”成了“太太”,名号也由“林”换“李”了。年岁稍小一些的一个女孩子来接玉生手中的伞,笑着说道:“玉生小姐,您看鱼去吗?”
玉生道:“什么鱼。”
“红鲤鱼,紫鸳鸯,锢在后院的池子里。”
玉生正要回话,后头孙承安迎上来了。
“入厅面坐。”
孙承安今日倒穿了一件松花长褂子,褂边施金点彩,衬得他的脸色更漂亮。不如说是只要与孙曼琳有一点点相似的相貌,都难逃过漂亮的命运,即便做个男人。玉生少见他这样穿着,忽然一见觉得怪异得很,如果穿着坐在孙家那个英国旅店似的厅面,只怕要比她与李文树的那一张婚照更加“四不像”了。
幸而玄武小楼的厅面并没有做什么改动,迎客椅仍是黄花梨福寿纹,左右摆下八张,只各新添了黄皮沙发软垫,这里不是宴客的地方,要走到里厅去,今日供了各式样的冬季鲜花,除去食色香气,便是花香。玉生随着孙承安进到里厅,迎面走过许多不熟络的来客,游走到最里一张柚木双人圈椅坐下,那张椅子她与孙曼琳曾坐过,孙曼琳曾懒懒地半躺着,在上面为一只只手指涂过紫红的甲面。她是最爱紫颜色的。
玉生坐下了,旁的位子仍空着,如在蒋太太的话厅,再没有人坐下来。
但这里的来客是认得她的,知道她的名号“玉生小姐”,如今变换成“李太太”,仿佛一下子遥远了许多,她是从上海来的太太了。偶然对上那么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也只是笑一笑,没有什么话。
“这里可有人坐吗?”
忽然有人对她说话,她回过脸去,竟是一张陌生面孔。
他披了一件深灰,几乎是黑色的羊绒长衣,但细看,又是藏蓝颜色的。他拉一拉紧外衣领子,不待她回话,他便坐下来,问道:“是孙小姐?”
玉生只道:“不是的。”
如果他换了那件外衣的颜色,再细看那张净白文雅的面孔,不难想,他应该是学生,但他转回身来,身姿倒是宽厚高大的,这又像已过了学生的年纪。直至他的绿皮靴子停在玉生的旗袍边,挪了挪,坐远了一些,他方对玉生笑了一笑。
玉生道:“您是说曼琳小姐。”
男人道:“像是唤作曼琳。”
玉生淡淡笑道:“您尊称。”
男人道:“秦骏——家中人唤我骏生。”
同有一个“生”字,玉生正要说巧合,却有人来上茶。茶盘迎到两人身边来,都相让着。
上茶的人便唤道:“李——”
话未说完,不知为什么盘边一滑,茶盘险些脱了手。所幸秦骏飞快将热茶挥洒了出去,落在一片空荡荡的地毯上,滚烫的茶水只烫着毯面,不至于伤着谁。
上茶的人惊出一身冷汗,不住低着脸忙道:“秦大爷,秦大爷!真谢谢您!真对不起!我简直有罪。”
秦骏仍然笑眼弯弯,道:“马有失蹄人有失手,这不能算什么罪过。”
而后,旁的人摆一摆手,示意着,大可以去上新茶了。
玉生望了望他有些发红的手腕,将自己带来的帕巾递过去,那帕巾本是在公馆装错的,带成了这一条夏季用的丝巾,如今的天气是不能用的。只是此时此刻倒适宜。
“多谢李小姐。”
玉生只是望他敷着帕巾,并不去驳他的话。什么李小姐呢,她并不姓李。
“秦大爷,这是什么称呼?”
这却不是玉生回的话。玉生转回眼一望,望见说话的是一位十足高雅的太太,她的短发像蝴蝶兰的花叶一样卷而疏散得贴在颊面,说着话时,润红的双颊便颤一颤,接着,露出整齐的一排白齿,收起笑后,便留下双唇间饱满的紫红颜色。
孙曼琳像是说过的,紫红才是永不褪色的唇红。
她脖颈上那一条短绒围脖,玉生似乎见过了,在爱乔的手中。随后,秦骏呼唤她道:“姨妈,请坐——这是李小姐。”
他为她做引荐,却用了她人的名号。
玉生仍不为己正名,所谓的“太太”与“小姐”,无谓是虚称一个。于是当下便笑一笑,起了身来,玉生道:“请您入座。”
太太笑道:“我像是来打扰的了。”
玉生仍笑笑,为她接过盘中的热茶后便离去了。秦骏仿佛在身后唤了唤她,但她已听不见了,只因孙承安请了洋人歌剧团,正在厅面上搭起场子唱贺歌呢。一瞬间玉生觉得自己又回过那一间英国旅店中去了,口里仍喝着中国的茶叶,睁开眼,却看见另一番奇珍丽景。拥有和兰西一样金色头发的男人走下台面来,擦身而过,孙承安只是懒懒地望他,玉生如今才明白,在孙曼琳的家中,生了金头发也无非是一个贵气些的佣仆。
孙守业往往来来正忙着收下许多恭贺。一直喧闹到正午时分,开了宴,贺歌唱罢,收了场,另推过一张张八足圆餐台,朱红绒布铺满台面,各摆下圆凳,依主次摆开,足有十三张桌面。最正中一张仅六人入座,留了玉生一座,但后面玉生并没有入座,她的咳嗽回到南京后又犯了,花香四溢,粉尘烟火一时间令她不可抑制咳出声来。孙承安忙唤人煮了梨羹,又在后院叫人收拾一间房间出来,玉生在那里道着歉意。
“你歇一歇,等你好了再罚你酒。”
玉生走进房间,忽地道:“曼琳也没在这里。”
孙承安道:“没人说过她在这。”
孙承安叫了人来,原是引玉生进门的两人。梨羹煮好了,一人端到跟前来,待孙承安走后,一个女孩向玉生道:“太太,她们说,应当唤太太了。”
“这没有什么分别。”
玉生笑一笑,回了她的话。而后,门外又传来脚步声,那脚步声很响很重,像是穿靴的,高大的男人发出来的声音,并不像是李文树。如今一朝成了夫妻,玉生暗暗笑自己,能分辨他的脚步声了。
来人发话道:“李小姐。”
竟是秦骏。他轻敲门,注道:“很打扰你,但你走得急,忘了你送我治伤的帕巾。”
玉生推开门来,道:“一条帕巾能治什么伤呢。”
送出去的东西,又是已被用过了的,玉生是从不收回来的。于是她当下笑笑只要将帕巾赠他,他起初是推辞的,后来想是觉得太过推脱显得实在做作,便道了谢收下来,又将双手伸入那身军服口袋里搜索一番,最终无果。
秦骏道:“李小姐,请你记着,我欠你一个回礼。”
“一条帕巾而已,不值得欠回礼。”
“这是很好的料子。”
细雪自起早到现在仍没有停。玉生因道:“本来这样的天气,这样一条冷冰冰的帕巾是算不上什么好料子的,只是您被烫到的当下用着它,才是它的福音。这是彼此成全的事情,谈什么回礼,回谁的礼呢。”
不待秦骏回话,玉生注道:“您收着吧,下回再见。”
秦骏道:“你要走了,李小姐。”
玉生没有再回话了。
她忽然想起她们说的新养的鱼,于是她穿了过廊,径直要走到后院池旁,但没有走到尽头。后面孙承安拦住她时,前厅已闹开了,说是孙曼琳小姐进了医院,肠胃上有什么大毛病,医院打电话来说危在旦夕呢。于是寿宴也不做了,孙守业走后,如树倒猢狲散,只留下冷冰冰的贺礼,圆的方的盒子都有,只待人收了起来做那间“英国旅社”的馆藏。
孙承安道:“不吃不喝的,怎么会不生病呢。”
玉生欲上他的车,他却并没有搭一程的意思,将原因推到了她的咳疾上去,仍打趣着说,两个病人何必互相探望呢。当下玉生只得乘了车回去,心中是不安宁的。
夜里翻过许多次身,直至将李文树惊醒。他道:“太太要去,就去,此刻就去。”
说完,就要起身披外衣。
玉生挽住他的手臂,道:“天要亮了。”
那时不知是七点钟,或是八点钟,雪稍停了一会儿。爱乔不知从哪唤来一辆人力车,那车轮子坚硬如钢铁,碾过重重积雪,车夫用他无穷的力量又拉过深沟高垒的雪地,来到新街口的西方医院门前。玉生再抵上李文树的肩头,已不需躲着了,于是抬起眼来望他,见他面上淡淡的,只低眼望自己的手掌。
“这个戒指粗了些。”
“我戴着正好。”
“不是指环,是指面,我要叫人重做两个新的。”
玉生不回他的话,也累得说上一句“是戴不完的”。她此刻只觉得他是很冷漠的,仿佛他从没有见过孙曼琳,亦不知道她得了病,现在是来探病。
人力车停驻时,正遇见孙承安出来。李文树迎面见他,道:“承安先生,实在受累。”
孙承安颔首,道:“这话倒应该是我说给你的,你为我找的医生,昨日深夜从扬州那边坐了船过来,奔波疲倦,直等到曼琳早晨醒来他才睡去。”
李文树道:“曼琳小姐没事是最好的。”
而玉生再望见孙曼琳时,却觉得她的病还生着,是没有好的。她瘦了许多,眼皮上的紫红也坠到眼下去了,深深浅浅的,像游走的鱼尾一样挣扎着,水花几近垂落腮间。望真切了,才发觉她在流泪,来了医生问她,她也只说是疼的,内里像是有刀子在搅动,仍是疼的睡不着,也吃不下什么。
正说着话,她忽地望见玉生。
眼泪更是止不住,流不完了。她问她道:“你几时坐船回来?”
玉生道:“不知道。”
孙曼琳道:“什么?”
玉生道:“我不知道你变成这般模样。”
孙曼琳泪仍流着,声如细蚊,道:“我既没有挂到墙上去,仍站在你面前,你就认不出了吗?你看,没有脂粉上去,脸就是这样的煞白。”
她去握住她的双手,又怕冻着她,她的手和李文树一样是温暖的,于是又松开来。玉生将手放到她耳后去,去抓那一缕缕的碎发。
她也不知道她几时将头发又剪短了。
“来做什么?”
“探望你。”
“我有什么好探望。”
病中的人总是多伤感的话,玉生本想这样想,却总踏不出双脚走开。她在床前静坐到细雪又下起来,李文树那时已叫人唤来返程的车。
李文树略问侯过孙曼琳,而后只是平静地望她,道:“曼琳小姐,我们要走了,再晚恐怕雪会更大,你病中要多保暖——来,这条披肩是我太太专程为你带的。”
那一条短绒披肩,确是她为她做的。她却不曾想过在这个病房中送她。
玉生最后望一望孙曼琳,只见她将披肩翻过一面,不立即戴上,只是怔怔地望着。后面,是坐到车上,或是回到了家中,李文树向她注道:“披肩上是兰西托的信。”
于是玉生方恍然大悟,她所匆匆瞥过以为是绣乱了的图纹,原只是密密麻麻的洋文。
那之后大约一两日,南京的细雪开始有转为暴雪的苗头。李文树还未收到高淳的来信前,兰西被遣回的消息便登了报,所谓的叛国罪被查清了,但缥缈的如雪花一样的罪名仍然落到了兰西的头上去,他不能再留在中国。
“他不能再留在中国。”
李文树独自去见了见孙曼琳,转了兰西的第二封,亦是最后一封信,便道:“如果他想活着,他就不能再留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