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玉生听见李文树呼唤她道:“阿贝丽。”
他唤住那唯一一位女人。
翻过这片马场,上一次,她听见他的呼唤,是他唤她道:“太太。”
她看见他的波斯沉稳,有力地奔到女人的身旁。那时,他的声音变得很远,几乎听不见,忽地只余风声和雨声,下雨了。上海又开始进入雨季。
有人撑伞,有人下马。胜负之谜渐渐在雨雾之中明朗,得胜的人自己不拿伞,有人来接。余太太正欢欣鼓舞,她与她丈夫都没有上场,但她雇了马师。
她亲自撑伞,唤住那位马师,道:“阿贝丽。”
摘下马术盔帽,女人露出整齐又坚韧的黄金短发,那不是易皱难养的绸,余晖之下,她仿佛生出一片扎根于马场之中的麦田。她流了汗,并纵容它与雨水一起滴落,有气味,但只是干草与鬃毛的味道,淡淡散于她一整具匀称高挑的身躯。
她很高,但与“粗壮”全然无关。余太太只到她那裸着的上臂。
穿无袖旗袍、洋裙,或是西式褂子的女性太多。但像她这样同男人一样穿一件粗麻坎肩的中国女人绝不能找出来,并且与皮肤肌理严丝合缝——那是几乎没有杂质的,纯净的棕褐。
那双同样漂亮的棕目,便令玉生明白,她本不是中国女人。
她大步走来,双腿迈出如马步一样优美流畅的步姿。同时,她开口了,说了带些上海音的中文,道:“我不赌钱,请不要为了赢而给我更多的钱。”
说完,她停在原地。
再开口,她的上海音消失无踪。望向正面着她的玉生,她点一点头,道:“太太。”
玉生端坐着,这时起了身来。
在南方女人的普遍体型之中,玉生是偏高些的,但站在这位西洋女人的面前,她虽没有像余太太一样娇小,但也只是到她的脖颈。
因此,阿贝丽仿佛为她低了低脖颈,又唤道:“太太。”
玉生道:“你也许认得我。”
“是的。”
“谢谢,但我不明白。”
“我也为太太你工作。”
“我更不明白了。”
“就像太太的梅娣一样,她剪草——”
阿贝丽笑一笑,露出坚硬洁白的齿牙,道:“但我是喂草的。”
玉生道:“我也认得你了。”
然后,她便想起那匆匆一眼过的美好身躯。一个女人的躯体供男人欣赏相当于只赏花叶,但供女人欣赏,便也知花梗、识花茎,闻花香。玉生确信无疑阿贝丽是美的。就连她伸出手来,宽厚的手掌握住玉生时,玉生立即感到一种从未感知过的温软。像马身打理得最好的那一簇鬃毛,养了十年马的女人,已经拥有了马本身。
阿贝丽坐在她身旁,同余太太,一起躲着雨。她们在这里看着男人们继续在雨中漫步,穿一件轻便的羽纱雨衣,返璞归真的闲谈,他们不骑马,只是牵着马鞍。
“我想我要分一些奖金给你。”
“余太太,我不赌马。”
“但是你为我赢了许多。”
“像我所说我不赌马——那是你赢的。”
余太太居中,转脸向身右侧的玉生,笑道:“那么,李太太呢?我借用了你的马师,你有时总要让我请杯茶。”
说完,她立刻注道:“金钱你绝不要,当然李先生也赢了,他定要上交给太太的。”
玉生道:“他不赌钱。”
余太太道:“那在赢什么?”
玉生未回话。
阿贝丽已回道:“斯李赢了一套马笼头。”
玉生不明白,余太太也同样,不明白“斯李”是谁。
接着,阿贝丽美艳的面孔露出无奈一笑,道:“但波斯不用这东西,即便那是金子做的。”
然后,玉生明白,那是一种苏美玲也显现过的神色,一种母亲之于子女的无奈。苏美玲曾那样对怀毓说道:“但毓毓你不吃这东西,这对你的身体有多大的好处呢。”她说的是鹿茸,怀毓非常讨厌动物尸体制成的干食。
雨一直不停。
但马会戛然而止。只因蒋太太头疼发作,又请了医生,电话拨出去后,有几个佣仆来遣散这一场聚会,她们为女人分散马会的手礼,或者说,是“凤奶奶成老爷”的旅途中带回的手礼。而后又为男人的马撑伞,伞面渺小只遮马身,有的马是比有的人昂贵千百倍的。
玉生没有在佣仆中见到阮阮。她最后一眼见她,是她煞白了脸,说道:“李太太,再有吩咐,请您唤那位孩子,她唤作兰。”
这位唤作“兰”的孩子,约莫是十三四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替代了阮阮。
散场之后,返途之中,玉生一次也没有提起“阿贝丽”这一个名字。近半月后,她重又在他的新马厩中,见到她,远远地,她坐在波斯的马背上向她微笑。
玉生坐洋车经过马厩的门,没有进入。
“阿贝丽——”
直至当晚,她第一次问了他。
她并不望他,问道:“是谁?”
李文树没有立即回答。他在她的身后找一本翻到一半的书,找到了,他拿着书,翻开来,当下不假思索地回道:“阿贝丽是我雇的马师,太太。”
“她不是中国女人。”
“是,她说她是纯正的英国人。”
他笑笑,道:“我猜想她的父母有一个在拉丁美洲。养惯马的人,对“纯血”有执念,但是她不明白,浅得几乎是琥珀石颜色的眼睛,实际不错。”
他极少,或者从没有这样谈论另一个女人的外貌。
但是他说,阿贝丽是他在英国时就雇佣过多年的马师。
玉生又道:“多长的日子。”
李文树立即道:“四年半。”
玉生不再问他的话。她望着幔帐外的墙面,棕得变了红,变了黑,又从黑里头透出一点点黯淡的黄,杂乱无章。原是他把一盏水油灯拿起来,映出混乱的光彩照着书面,他究竟在望什么呢。之后,她开始思考起这个问题。
有一天,这间偌大的房屋又剩下她一人。她第一次坐在那张婚像下,他曾睡过的那张小叶紫檀把手的长软榻上,她匆匆窥过一面,他随手放在把手上的书页。
然后,她起了身。
她看见那是一本名为“马蹄的修养”的书籍。绝不能是中国人写的书,没有章回,没有引序,密密麻麻写下得是英文,或者另一种洋文。
“阿——”
合上书页,见书皮,她只看见这一个字。
安华姑妈敲响了门。今日是初十五,她又来送素食。
秋后她开始云游,昨日刚回来,游过宁波过绍兴,她在那里小住了一段时日。她丈夫没有死时,也就是十几年前,她曾在那里定居过。玉生问她一人游玩感知如何?她回玉生的话,实际上她有一位好友是绍兴人,是同他一起。去往别处或者游山观景,到了绍兴,只见一片片湖光水色,她认为玉生这样的人必然会喜欢,吃食赏玩都在一轮月船之上。
然后,在玉生进食时,安华姑妈拿出一瓶酒送她。
玉生笑一笑,浅浅几口饱肚后。她望一望那红棕泥土的小瓮,道:“姑妈,我不会饮酒。”
安华姑妈道:“是,我当然知道的呀。但是你藏着吧,就当古玩,没有大话——这是一百年前的酒。”
玉生淡淡笑道:“那么是真的古玩。”
“那么你能不能再放个一百年呢?”
“一百年,这是不能说的时间。”
“是了,就当放着吧。一百年的酒——”
安华姑妈笑出声来,道:“有一天真喝了,会说出什么话,做出什么事来呢。”
玉生道:“那也是不能想的。”
安华姑妈放下了。又为她将小瓮藏在她与他的婚床旁,幔帐拂过去,金柚木地面上齐叠起一只只红箱柜,箱柜旁有一个正方缺口,从来不放什么东西。她想,原来是为这里而生。
那一天,那瓮酒藏过去后,玉生没有再去望那本书。玉生只将“阿”这个字时不时地记起来,但从未向李文树发出任何询问,她与他同吃同住,如平常一般做夫妻。直至海上重飘来细雪,她记起,这一日是她来到上海的整一年。去年今日,是她与他结成婚姻的日子。
他如往日一样时间回来。
用过晚饭,沐浴过,他同样穿一件最洁净的睡袍入了幔帐。许多天来,他重又翻起书页,但只翻了翻,便收起来。
他拉下红帐外的绿帐,而后,他翻上她的身。她感到他的身躯沉重,于是推了推,那时彼此已赤了一半的身。
忽地,她问他道:“文树——你刚才看了谁的书?”
她唤他的名字,这一年来,夫妻有时仍如陌路。她少唤他的名字。
他听了笑一笑,沉默一会儿,道:“太太也要看吗。”
她双手紧揽着他的臂膀,男人与女人,身体、力量,她与他还有年岁之上的差距总在此刻显现,那磐石般坚硬的皮肉,仿佛在这上面用尽了气力,十指嵌紧留下一个个粉红指痕,他不会发觉。亦不会发觉她的怅然。
“文树。”
“我就在这里。”
灯放得远,天昏地暗中。她又问一遍道:“你看了谁的书?”
“阿贝丽。”
终于,他回了话。
玉生的手松了松,再没有用一点力。身上的红绸正不停流走,如水长东,在这里,过去的时刻也常是抓不住的,所以她睡不惯丝绸。永远只是缝紧线,锁上扣穿上人的身,才感到真正安全。接着,她又发觉自己的一整具身躯已赤条条了,仿佛是因此才感到冷,或者是细雪飘进来,一直飘入了帐内,在她的脖颈处化开了,如细针忽然潜入皮肉刺了一刺。
但只是李文树吻了吻。
细雪下过去,接连下了几场大雪,之后又近新春。
新春之前,李文树将迟了一年的婚讯登报。春宴与喜宴一同办下,连过黄浦舞厅和黄浦饭店,租下里外所有,佣仆与舞女,食客与政客,跳舞、宴请、戏曲都在其中。李文树从不组织没有由头的聚会,或者是说他从不组织任何聚会,因此收到这封请函的来客,可以将这当作比金纸更珍贵的东西,除了为蒋少成而“染病”的孙曼琳外,当然无人缺席。那之中竟有欧阳和她丈夫司马仁,那两张请函是李太太,也就是玉生亲自写下的。
欧阳与她母亲再会面,她见到她母亲产后身形消瘦许多。她如愿生一个男子,因是早产儿,要以精力钱财不断供养,但她知道她母亲乐在其中。她母亲此刻见到她,在这样一个地方,仍露出那张万念俱灰的脸。
“你戴了什么东西?”
“手镯。”
“俗又便宜的空心镯子,你不要戴着累赘!”
“我愿意戴,妈妈。”
然后,欧阳太太再没有和她说一句话。一直等到欧阳一年后生下一个男孩,那时,欧阳太太送了她一对母子金镯,才真正联络。
而此刻欧阳戴着的镯子,是司马仁用一月两百元的薪水买下来的。他高升到大学做教授,因为学识得以进入,但又因为孤僻仍然领比别人低的薪水,他不愿意为富贵子弟开路,或是完全为他们代笔,因此他没有半点油水可收。他此刻直直站着,如果没有欧阳挽他的手,他真像一幅画,茫然地自持清高,那张一点笑意都没有的脸简直超脱现实。
这是李爱蓝对他的形容。
李爱蓝从天津的学校放了假,回了上海。在天津她花了许多钱,几乎每个月的支出都要超过一半。见到她,也不能知道她的钱用到什么地方去,她的头发仍和往常一样,自然茂密地生长着,衣物还是从前常穿的大洋进口的洋裙,这笔花销是算到家里来的。今日这一件宝蓝羊绒外衣,不是新的,去年穿过一次。至于首饰方面,除了那条戴过十几年的素金项环,她再没有戴过任何首饰,一直以来她不爱这些。
但是很快,梅娣见到她给了一个舞女一张大票。那个舞女,仅仅为她让了让座。
玉生身在自己的喜宴之中,却仿佛又回到那一场马会。物换星移,人去又来,不能说不是同一张面孔,同一幅笑面。李文树已下了马,高大挺拔的身躯越过众人,又走向众人,他握众人的手,众人亦握他的手。她感到自己的手也被紧紧牵引着,仿佛真正与他合二为一,今日此时她没有一个独立的身份,她被唤作“太太”“李先生的太太”,或者是“李太太”。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日子,她再没有脱离这一切。
有人坐近了,如蒋夫妻、马先生、马太太、陈先生、陈太太、苏鸿生,坐远些,如苏姨太太、苏美玲和她的女儿怀毓、博尔先生、钱富莉,还有欧阳夫妻,再远些——是阿贝丽。
她几乎快离了这一张偌大的喜台,但似乎又是最近。她只坐在那儿,不吃什么,不喝什么酒,不同人说话,也没有跳舞,她仿佛从没有下马,她高昂地注视所有人。
李爱蓝问一旁的李成笙道:“二哥,那是谁?”
李成笙淡淡回话道:“阿贝丽。”
李爱蓝道:“阿贝丽是谁?”
李成笙道:“雇的马师。”
李爱蓝道:“哦,我不喜欢棕眼睛的人——我要走了。”
李成笙唤道:“去哪儿呢?”
李爱蓝忽地道:“天!请您再看欧阳吧,我永远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自投贫穷的火坑。我不能看她这一个样子,我害怕她接下来会开始穿粗布,甚至吃不新鲜的鱼肉了!我要给她几张钱票,我让鸳儿放到她那件挂起来的亚麻长褂里去了,她要是看见,请您让她千万收着——我要走了。”
李成笙笑一笑,又问道:“去哪儿呢?”
李爱蓝道:“您不要知道。”
那一场喜宴与春宴交换度过之后,新春也很快地过去了。玉生如今少坐洋车,或是人力车,无论多么晚,她总等待芳萝,坐外面的车子,常被唤作“李太太”。她的脸,有一段时间似乎变成了被挂在西洋剧院门外供人观览的画报。
有一次,一个人力车夫见她上车,望定了,立即唤道:“李太太——我的车子要发光了呀,您下来,我擦一擦,擦一擦你再坐好啦。”
玉生难得扯谎道:“我不是。”
车夫道:“是的,是了,美丽是一样的。但是眉头的一点红心,是仅有的。”
那是博尔拍的相片。他将李文树与玉生的相片拍下,洋人是很会用那种小匣子的,就像兰西一样,但他把相片登了报,紧连着婚讯,又登了喜宴的报面。调声太高,未免令人侧目。
之后,玉生开始戴帽子。
她拿出那罐安华姑妈曾送她的雪肤膏,往红心上一点。实际上,那是从波斯身上掉下来留下的疤,脚踝一片,眉心一点,将近愈合了。从前不知的人也只当是疤,如今那长在李太太的面上,便成了“菩萨痣”,“美人花”,一直她尽快使其消除之后,孙曼琳才终于停止了对她的调侃。
孙曼琳如同在上海隐居,她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多种外文,并且写信寄出去,但永远寄不到兰西手上去,因为兰西的真名是一大串晦涩的字符,甚至他自己都不太会写。
有那么一回,孙曼琳约她在静安附近的美国人开的剧院碰面。那里面是剧院,但实际白天是不排戏的,巨大空间下,寻出一片空地,布开一张张绿布圆桌,洋人侍者来回走动,主要售卖价格虚高的咖啡、西洋点心。面对洋面孔,价格才又短暂恢复常态。
孙曼琳点两杯咖啡,要来许多奶,许多糖。
洋人侍者用英文回复道:“那要加钱,小姐。”
孙曼琳不回他的话,她的双眼只是淡淡扫过一眼桌面上放着的零钱,示意他全部拿走。
最近一桌的女人,用英文道:“糖和奶是不用加钱的。”
孙曼琳回过眼,见到一个身形娇小但神态高傲的女人,她长着一张最具有东方代表的粉红面孔,但穿了一件夸张的西洋裙摆。孙曼琳并不知道这个女人是钱富莉。
只因钱富莉在经商过程中常说“合理的谎言”,在南京时,的确是一位叫做孙曼琳的小姐向她买下了一瓶香水,后又送给玉生小姐。但是她并不注明,实际那是孙曼琳唤饭店的佣仆去买来的,孙曼琳只是从佣仆的口中得知,那是一位穿着打扮很摩登的小姐在售卖。
他唤住那唯一一位女人。
翻过这片马场,上一次,她听见他的呼唤,是他唤她道:“太太。”
她看见他的波斯沉稳,有力地奔到女人的身旁。那时,他的声音变得很远,几乎听不见,忽地只余风声和雨声,下雨了。上海又开始进入雨季。
有人撑伞,有人下马。胜负之谜渐渐在雨雾之中明朗,得胜的人自己不拿伞,有人来接。余太太正欢欣鼓舞,她与她丈夫都没有上场,但她雇了马师。
她亲自撑伞,唤住那位马师,道:“阿贝丽。”
摘下马术盔帽,女人露出整齐又坚韧的黄金短发,那不是易皱难养的绸,余晖之下,她仿佛生出一片扎根于马场之中的麦田。她流了汗,并纵容它与雨水一起滴落,有气味,但只是干草与鬃毛的味道,淡淡散于她一整具匀称高挑的身躯。
她很高,但与“粗壮”全然无关。余太太只到她那裸着的上臂。
穿无袖旗袍、洋裙,或是西式褂子的女性太多。但像她这样同男人一样穿一件粗麻坎肩的中国女人绝不能找出来,并且与皮肤肌理严丝合缝——那是几乎没有杂质的,纯净的棕褐。
那双同样漂亮的棕目,便令玉生明白,她本不是中国女人。
她大步走来,双腿迈出如马步一样优美流畅的步姿。同时,她开口了,说了带些上海音的中文,道:“我不赌钱,请不要为了赢而给我更多的钱。”
说完,她停在原地。
再开口,她的上海音消失无踪。望向正面着她的玉生,她点一点头,道:“太太。”
玉生端坐着,这时起了身来。
在南方女人的普遍体型之中,玉生是偏高些的,但站在这位西洋女人的面前,她虽没有像余太太一样娇小,但也只是到她的脖颈。
因此,阿贝丽仿佛为她低了低脖颈,又唤道:“太太。”
玉生道:“你也许认得我。”
“是的。”
“谢谢,但我不明白。”
“我也为太太你工作。”
“我更不明白了。”
“就像太太的梅娣一样,她剪草——”
阿贝丽笑一笑,露出坚硬洁白的齿牙,道:“但我是喂草的。”
玉生道:“我也认得你了。”
然后,她便想起那匆匆一眼过的美好身躯。一个女人的躯体供男人欣赏相当于只赏花叶,但供女人欣赏,便也知花梗、识花茎,闻花香。玉生确信无疑阿贝丽是美的。就连她伸出手来,宽厚的手掌握住玉生时,玉生立即感到一种从未感知过的温软。像马身打理得最好的那一簇鬃毛,养了十年马的女人,已经拥有了马本身。
阿贝丽坐在她身旁,同余太太,一起躲着雨。她们在这里看着男人们继续在雨中漫步,穿一件轻便的羽纱雨衣,返璞归真的闲谈,他们不骑马,只是牵着马鞍。
“我想我要分一些奖金给你。”
“余太太,我不赌马。”
“但是你为我赢了许多。”
“像我所说我不赌马——那是你赢的。”
余太太居中,转脸向身右侧的玉生,笑道:“那么,李太太呢?我借用了你的马师,你有时总要让我请杯茶。”
说完,她立刻注道:“金钱你绝不要,当然李先生也赢了,他定要上交给太太的。”
玉生道:“他不赌钱。”
余太太道:“那在赢什么?”
玉生未回话。
阿贝丽已回道:“斯李赢了一套马笼头。”
玉生不明白,余太太也同样,不明白“斯李”是谁。
接着,阿贝丽美艳的面孔露出无奈一笑,道:“但波斯不用这东西,即便那是金子做的。”
然后,玉生明白,那是一种苏美玲也显现过的神色,一种母亲之于子女的无奈。苏美玲曾那样对怀毓说道:“但毓毓你不吃这东西,这对你的身体有多大的好处呢。”她说的是鹿茸,怀毓非常讨厌动物尸体制成的干食。
雨一直不停。
但马会戛然而止。只因蒋太太头疼发作,又请了医生,电话拨出去后,有几个佣仆来遣散这一场聚会,她们为女人分散马会的手礼,或者说,是“凤奶奶成老爷”的旅途中带回的手礼。而后又为男人的马撑伞,伞面渺小只遮马身,有的马是比有的人昂贵千百倍的。
玉生没有在佣仆中见到阮阮。她最后一眼见她,是她煞白了脸,说道:“李太太,再有吩咐,请您唤那位孩子,她唤作兰。”
这位唤作“兰”的孩子,约莫是十三四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替代了阮阮。
散场之后,返途之中,玉生一次也没有提起“阿贝丽”这一个名字。近半月后,她重又在他的新马厩中,见到她,远远地,她坐在波斯的马背上向她微笑。
玉生坐洋车经过马厩的门,没有进入。
“阿贝丽——”
直至当晚,她第一次问了他。
她并不望他,问道:“是谁?”
李文树没有立即回答。他在她的身后找一本翻到一半的书,找到了,他拿着书,翻开来,当下不假思索地回道:“阿贝丽是我雇的马师,太太。”
“她不是中国女人。”
“是,她说她是纯正的英国人。”
他笑笑,道:“我猜想她的父母有一个在拉丁美洲。养惯马的人,对“纯血”有执念,但是她不明白,浅得几乎是琥珀石颜色的眼睛,实际不错。”
他极少,或者从没有这样谈论另一个女人的外貌。
但是他说,阿贝丽是他在英国时就雇佣过多年的马师。
玉生又道:“多长的日子。”
李文树立即道:“四年半。”
玉生不再问他的话。她望着幔帐外的墙面,棕得变了红,变了黑,又从黑里头透出一点点黯淡的黄,杂乱无章。原是他把一盏水油灯拿起来,映出混乱的光彩照着书面,他究竟在望什么呢。之后,她开始思考起这个问题。
有一天,这间偌大的房屋又剩下她一人。她第一次坐在那张婚像下,他曾睡过的那张小叶紫檀把手的长软榻上,她匆匆窥过一面,他随手放在把手上的书页。
然后,她起了身。
她看见那是一本名为“马蹄的修养”的书籍。绝不能是中国人写的书,没有章回,没有引序,密密麻麻写下得是英文,或者另一种洋文。
“阿——”
合上书页,见书皮,她只看见这一个字。
安华姑妈敲响了门。今日是初十五,她又来送素食。
秋后她开始云游,昨日刚回来,游过宁波过绍兴,她在那里小住了一段时日。她丈夫没有死时,也就是十几年前,她曾在那里定居过。玉生问她一人游玩感知如何?她回玉生的话,实际上她有一位好友是绍兴人,是同他一起。去往别处或者游山观景,到了绍兴,只见一片片湖光水色,她认为玉生这样的人必然会喜欢,吃食赏玩都在一轮月船之上。
然后,在玉生进食时,安华姑妈拿出一瓶酒送她。
玉生笑一笑,浅浅几口饱肚后。她望一望那红棕泥土的小瓮,道:“姑妈,我不会饮酒。”
安华姑妈道:“是,我当然知道的呀。但是你藏着吧,就当古玩,没有大话——这是一百年前的酒。”
玉生淡淡笑道:“那么是真的古玩。”
“那么你能不能再放个一百年呢?”
“一百年,这是不能说的时间。”
“是了,就当放着吧。一百年的酒——”
安华姑妈笑出声来,道:“有一天真喝了,会说出什么话,做出什么事来呢。”
玉生道:“那也是不能想的。”
安华姑妈放下了。又为她将小瓮藏在她与他的婚床旁,幔帐拂过去,金柚木地面上齐叠起一只只红箱柜,箱柜旁有一个正方缺口,从来不放什么东西。她想,原来是为这里而生。
那一天,那瓮酒藏过去后,玉生没有再去望那本书。玉生只将“阿”这个字时不时地记起来,但从未向李文树发出任何询问,她与他同吃同住,如平常一般做夫妻。直至海上重飘来细雪,她记起,这一日是她来到上海的整一年。去年今日,是她与他结成婚姻的日子。
他如往日一样时间回来。
用过晚饭,沐浴过,他同样穿一件最洁净的睡袍入了幔帐。许多天来,他重又翻起书页,但只翻了翻,便收起来。
他拉下红帐外的绿帐,而后,他翻上她的身。她感到他的身躯沉重,于是推了推,那时彼此已赤了一半的身。
忽地,她问他道:“文树——你刚才看了谁的书?”
她唤他的名字,这一年来,夫妻有时仍如陌路。她少唤他的名字。
他听了笑一笑,沉默一会儿,道:“太太也要看吗。”
她双手紧揽着他的臂膀,男人与女人,身体、力量,她与他还有年岁之上的差距总在此刻显现,那磐石般坚硬的皮肉,仿佛在这上面用尽了气力,十指嵌紧留下一个个粉红指痕,他不会发觉。亦不会发觉她的怅然。
“文树。”
“我就在这里。”
灯放得远,天昏地暗中。她又问一遍道:“你看了谁的书?”
“阿贝丽。”
终于,他回了话。
玉生的手松了松,再没有用一点力。身上的红绸正不停流走,如水长东,在这里,过去的时刻也常是抓不住的,所以她睡不惯丝绸。永远只是缝紧线,锁上扣穿上人的身,才感到真正安全。接着,她又发觉自己的一整具身躯已赤条条了,仿佛是因此才感到冷,或者是细雪飘进来,一直飘入了帐内,在她的脖颈处化开了,如细针忽然潜入皮肉刺了一刺。
但只是李文树吻了吻。
细雪下过去,接连下了几场大雪,之后又近新春。
新春之前,李文树将迟了一年的婚讯登报。春宴与喜宴一同办下,连过黄浦舞厅和黄浦饭店,租下里外所有,佣仆与舞女,食客与政客,跳舞、宴请、戏曲都在其中。李文树从不组织没有由头的聚会,或者是说他从不组织任何聚会,因此收到这封请函的来客,可以将这当作比金纸更珍贵的东西,除了为蒋少成而“染病”的孙曼琳外,当然无人缺席。那之中竟有欧阳和她丈夫司马仁,那两张请函是李太太,也就是玉生亲自写下的。
欧阳与她母亲再会面,她见到她母亲产后身形消瘦许多。她如愿生一个男子,因是早产儿,要以精力钱财不断供养,但她知道她母亲乐在其中。她母亲此刻见到她,在这样一个地方,仍露出那张万念俱灰的脸。
“你戴了什么东西?”
“手镯。”
“俗又便宜的空心镯子,你不要戴着累赘!”
“我愿意戴,妈妈。”
然后,欧阳太太再没有和她说一句话。一直等到欧阳一年后生下一个男孩,那时,欧阳太太送了她一对母子金镯,才真正联络。
而此刻欧阳戴着的镯子,是司马仁用一月两百元的薪水买下来的。他高升到大学做教授,因为学识得以进入,但又因为孤僻仍然领比别人低的薪水,他不愿意为富贵子弟开路,或是完全为他们代笔,因此他没有半点油水可收。他此刻直直站着,如果没有欧阳挽他的手,他真像一幅画,茫然地自持清高,那张一点笑意都没有的脸简直超脱现实。
这是李爱蓝对他的形容。
李爱蓝从天津的学校放了假,回了上海。在天津她花了许多钱,几乎每个月的支出都要超过一半。见到她,也不能知道她的钱用到什么地方去,她的头发仍和往常一样,自然茂密地生长着,衣物还是从前常穿的大洋进口的洋裙,这笔花销是算到家里来的。今日这一件宝蓝羊绒外衣,不是新的,去年穿过一次。至于首饰方面,除了那条戴过十几年的素金项环,她再没有戴过任何首饰,一直以来她不爱这些。
但是很快,梅娣见到她给了一个舞女一张大票。那个舞女,仅仅为她让了让座。
玉生身在自己的喜宴之中,却仿佛又回到那一场马会。物换星移,人去又来,不能说不是同一张面孔,同一幅笑面。李文树已下了马,高大挺拔的身躯越过众人,又走向众人,他握众人的手,众人亦握他的手。她感到自己的手也被紧紧牵引着,仿佛真正与他合二为一,今日此时她没有一个独立的身份,她被唤作“太太”“李先生的太太”,或者是“李太太”。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日子,她再没有脱离这一切。
有人坐近了,如蒋夫妻、马先生、马太太、陈先生、陈太太、苏鸿生,坐远些,如苏姨太太、苏美玲和她的女儿怀毓、博尔先生、钱富莉,还有欧阳夫妻,再远些——是阿贝丽。
她几乎快离了这一张偌大的喜台,但似乎又是最近。她只坐在那儿,不吃什么,不喝什么酒,不同人说话,也没有跳舞,她仿佛从没有下马,她高昂地注视所有人。
李爱蓝问一旁的李成笙道:“二哥,那是谁?”
李成笙淡淡回话道:“阿贝丽。”
李爱蓝道:“阿贝丽是谁?”
李成笙道:“雇的马师。”
李爱蓝道:“哦,我不喜欢棕眼睛的人——我要走了。”
李成笙唤道:“去哪儿呢?”
李爱蓝忽地道:“天!请您再看欧阳吧,我永远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自投贫穷的火坑。我不能看她这一个样子,我害怕她接下来会开始穿粗布,甚至吃不新鲜的鱼肉了!我要给她几张钱票,我让鸳儿放到她那件挂起来的亚麻长褂里去了,她要是看见,请您让她千万收着——我要走了。”
李成笙笑一笑,又问道:“去哪儿呢?”
李爱蓝道:“您不要知道。”
那一场喜宴与春宴交换度过之后,新春也很快地过去了。玉生如今少坐洋车,或是人力车,无论多么晚,她总等待芳萝,坐外面的车子,常被唤作“李太太”。她的脸,有一段时间似乎变成了被挂在西洋剧院门外供人观览的画报。
有一次,一个人力车夫见她上车,望定了,立即唤道:“李太太——我的车子要发光了呀,您下来,我擦一擦,擦一擦你再坐好啦。”
玉生难得扯谎道:“我不是。”
车夫道:“是的,是了,美丽是一样的。但是眉头的一点红心,是仅有的。”
那是博尔拍的相片。他将李文树与玉生的相片拍下,洋人是很会用那种小匣子的,就像兰西一样,但他把相片登了报,紧连着婚讯,又登了喜宴的报面。调声太高,未免令人侧目。
之后,玉生开始戴帽子。
她拿出那罐安华姑妈曾送她的雪肤膏,往红心上一点。实际上,那是从波斯身上掉下来留下的疤,脚踝一片,眉心一点,将近愈合了。从前不知的人也只当是疤,如今那长在李太太的面上,便成了“菩萨痣”,“美人花”,一直她尽快使其消除之后,孙曼琳才终于停止了对她的调侃。
孙曼琳如同在上海隐居,她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多种外文,并且写信寄出去,但永远寄不到兰西手上去,因为兰西的真名是一大串晦涩的字符,甚至他自己都不太会写。
有那么一回,孙曼琳约她在静安附近的美国人开的剧院碰面。那里面是剧院,但实际白天是不排戏的,巨大空间下,寻出一片空地,布开一张张绿布圆桌,洋人侍者来回走动,主要售卖价格虚高的咖啡、西洋点心。面对洋面孔,价格才又短暂恢复常态。
孙曼琳点两杯咖啡,要来许多奶,许多糖。
洋人侍者用英文回复道:“那要加钱,小姐。”
孙曼琳不回他的话,她的双眼只是淡淡扫过一眼桌面上放着的零钱,示意他全部拿走。
最近一桌的女人,用英文道:“糖和奶是不用加钱的。”
孙曼琳回过眼,见到一个身形娇小但神态高傲的女人,她长着一张最具有东方代表的粉红面孔,但穿了一件夸张的西洋裙摆。孙曼琳并不知道这个女人是钱富莉。
只因钱富莉在经商过程中常说“合理的谎言”,在南京时,的确是一位叫做孙曼琳的小姐向她买下了一瓶香水,后又送给玉生小姐。但是她并不注明,实际那是孙曼琳唤饭店的佣仆去买来的,孙曼琳只是从佣仆的口中得知,那是一位穿着打扮很摩登的小姐在售卖。